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2023年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模板5篇)

2023年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模板5篇)

时间:2023-10-10 11:16:24 作者:ZS文王 2023年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模板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重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2.鼓励幼儿在集体面前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体验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准备红灯笼1个、红气球1个、红萝卜1个、红太阳1个、小兔子1个。

2.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及电脑。

3.奖励用的贴纸。

活动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出示“兔子”,让幼儿描述出自己所知道的太阳。

师:小兔子要找太阳做朋友,但是它不知道太阳是什么样子的,你们能告诉他吗?

二.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引导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学习词语:红红的,圆圆的。

1.完整的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让幼儿知道小兔子找到太阳了,小兔子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

师:小兔子有没有找到太阳?它说太阳是什么样子的?

2.分段欣赏电脑软件《小兔子找太阳》,重点学习:红红的,圆圆的。

三.结束活动。

提问:你们见过太阳吗?在哪里见过?太阳照在身上有什么感觉?你们喜欢太阳吗?那我们一起去和太阳做游戏吧~!

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篇二

·萌发爱护树木和河流的情感

·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

浑变清的过程

·知道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

课时安排

一课时,20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故事内容,感知小溪水由清到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

·难点:了解砍伐树木会给人类和动物带来危害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初步了解树木的作用

·物质准备:故事图片四幅,劳动工具及“爱护树木”的木牌

【教学过程】

一、提出疑问,引起兴趣

小兔家门前,有一条清清的又香又甜的小溪。小溪水突然变黄了,变苦了,这是怎么回事呢?(请幼儿自由议论,说说小溪水变苦变黄的原因。)

二、感知故事,理解内容

师:刚才小朋友讲了这么多的原因,都很有道理,让我们一起来听故事《香甜的小溪》。

1.讲述故事第一部分(结合图3—10、图3—11、图3—12讲述故事的“1~3自然段”),提问:

图3-10小兔去河边打水

图3-11小兔看见大象和野猪在拔树

图3-12小兔跑去劝阻

图3-13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

小兔子看见野猪和大象在干什么?

为什么小兔说大象、野猪毁了小溪水?

大象、野猪拔树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呢?

后来溪水变清了吗?有什么办法使小溪水变清呢?(幼儿自由讨论)

2.讲述故事第二部分(4~6自然段,并结合图片3—13),提问:

野猪和大象比赛栽树,树长大后,小溪水变得怎么样了?

为什么种上了树,小溪水又变得清了呢?

三、完整欣赏故事

四、交流讨论

1.砍树、拔树会给我们的环境造成哪些危害?

2.如果我们看到了有人砍树、拔树怎么办?

【延伸活动】

1.讨论:我们幼儿园里也有许多小树,我们该怎样关心帮助它们呢?

2.教师准备一些小工具,组织幼儿帮小树松土、浇水、拔野草,让小树快快长大。

【活动评析】

一、设计思路

在这个语言活动中,主要目标是激发幼儿爱护树木,让幼儿在理解故事的同时了解小溪水由清变浑,又由浑变清的过程,从中懂得植树造林对河流的影响,并结合近期电视、报纸报道的沙尘天气和发洪水的情况,让幼儿自由交谈植树造林的重要性,知道砍伐树木给自然界带来的危害,也给我们人类的生存带来困境,萌发爱树木爱河流的情感。

二、效果分析

幼儿非常喜欢本次活动,幼儿的思维一开始就非常活跃,他们说出了许多“小溪水变黄变苦”的原因,如垃圾乱扔、污水排放、乱砍树木、泥水被冲到小溪里等。通过分段欣赏故事,使幼儿较好地理解了故事情节和内容。中间穿插提问,不但给了孩子自由议论和扩展思维的机会,更激发了幼儿积极参与探索的积极性。在最后的交流讨论中,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说出砍树、拔树给环境造成的一些危害,并说出如何保护树木的方法,说明了本班幼儿已具有了初步的环保意识。

附:《香甜的小溪》

小兔跑过去大叫:“别拔了!你们毁掉了小溪水。”

“这和小溪水有什么关系?”野猪和大家问。小兔要大象和野猪自己去试试。大象走近小溪吸水,泥沙把鼻子堵住了,野猪跳进小溪洗澡,越洗越黄,像只泥猪了。

野猪和大象又开始比赛栽树。小兔呢?帮着背树苗。树栽好了,树长大了,小溪水又变清了,清清的,甜甜的。

野猪和大象当上了护林员。谁要是去毁坏树林,得小心野猪的嘴巴和大象的鼻子。

哗啦!哗啦!小溪水笑着,跳着,跑着……住在小溪两岸的动物们都爱唱一支歌:“我爱小溪水,小溪水爱我。”

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篇三

1、阅读绘本的内容,了解小金鱼出逃的有趣经历,知道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

2、通过观察画面,能发现并准确表达小金鱼逃离的场景以及逃走的原因。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材料准备:绘本ppt版本1份、绘本幼儿人手一份。

2、经验准备:幼儿有过“找不同”的经验。

重点:能通过观察画面理解绘本的内容。

难点:能准确表达小金鱼为什么要逃走的原因。

(一)出示绘本《小金鱼逃走了》封面导入,引导幼儿自由表达自己所看到的内容。

教师:“今天我带来了绘本《小金鱼逃走了》,你们在封面上看到了什么?”

(二)幼儿自主阅读绘本,引导幼儿认真观察画面中的小金鱼逃走的场景,找到逃走的小金鱼。

教师:“请小朋友认真地一页一页地看,小金鱼到底都逃到什么地方呢?一会儿请小朋友说一说。”

(三)幼儿自主阅读后分享在绘本中所看到的内容。

教师:“小金鱼都逃到哪里去了,小金鱼藏在哪里呢?”

(四)幼儿与教师集体阅读绘本《小金鱼逃走了》,重点引导幼儿理解小金鱼为什么要逃走以及选择逃走的场所的原因。

1、 教师:“我们一起再来看一遍《小金鱼逃走了》吧。”(教师按封面、扉页、内页、封底的顺序带领幼儿再次精读绘本)

2、 教师:“小金鱼为什么选择躲到窗帘上?后来为什么逃走了?”(书的第4-7页)

3、教师:“小金鱼为什么选择躲到花盆里?它为什么又逃走了?”(书的第8-11页)

(五)引导幼儿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有朋友是件快乐的事情。

教师:“如果你是小金鱼,你会和它一样逃到哪里去呢?你有没有像小金鱼一样有好朋友呢?”

教师:“和自己喜欢的好朋友一起找找绘本中的小金鱼都躲在哪呢?”

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特别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篇四

活动设计背景

两只盒子,里面分别装有小青蛙玩具和肥皂。

活动过程

只讲出它的样子,用处或者是它的颜色,声音和其他特点,这样的儿歌叫谜语。

3、提醒幼儿仔细地听,听完后把几句话连起来想一想,猜猜是什么东西。

二.幼儿学习猜谜语。

1、先猜第一只盒子里的东西。

(1)教师朗读谜语:小小游泳家,说话呱呱呱,常在田里住,捉虫保庄稼。

(2)先请幼儿想一想,猜一猜,猜出的幼儿到老师耳边来讲。

(3)再次朗读谜语,并解释谜语。(帮助能力较差的幼儿理解)

(4)再请幼儿猜。(有意请能力中等及稍差的幼儿)

(6)提问:你们怎么会猜出是肥皂的?(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想法)

(7)小结:这四句话中虽然没有肥皂这两个字,但把肥皂的样子和特点讲出来,所以小朋友一下就能猜出是“肥皂”。

3、老师再请幼儿猜一则谜语,要求幼儿猜出来后不要用嘴讲出来,而是到教室里去找出来。

(1)教师念谜语:一个宝宝,圆头圆脑;拍一拍,跳一跳;拍得轻,跳得低,拍得重,跳得高。

(2)猜到的幼儿就去找。(教室内放若干只皮球)

(3)找到的幼儿可以拍一拍,讲一讲,这个谜语说出皮球的什么特点?

(4)提问:你们为什么找皮球?除皮球还能猜别的吗?

三、分组活动:猜谜语

1、幼儿自由组合,四人一组围坐成一个小圆圈。要求幼儿在老师讲的时候认真听,听完后动脑猜。猜出来后,小组内幼儿相互讲讲为什这样猜。

2、教师巡回指导,重点帮助理解力差的幼儿理解谜语。

3、教师每次朗读一则谜语,幼儿猜出后,就出示挂图,指导幼儿看看,讲讲。

教师共提供三则谜语:

1、在这次猜谜活动中,活动气氛热烈,幼儿猜谜的兴趣浓厚,情绪高涨。

2、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能根据谜面的特征,通过联想,推测,判断,很快找出谜底,师幼配合默契,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通过这次猜谜语的教学活动,使我对猜谜语这一语言教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各种手段将幼儿原有的经验进行提升,让幼儿愉快地学,大胆地表达,达到语言交流的最佳效果。同时在技巧方面还需不断学习和提高。

幼儿小班语言猜谜语教案篇五

活动目标:1.练习兔跳、手脚着地爬行等动作,增强幼儿身体协调能力2.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及团结合作的乐趣活动准备:垫子四块、呼啦圈若干个、皮球若干个、乌龟及兔子挂饰活动过程:(一)准备活动“冬天来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都忙着储备食物了。小徐老师听说,今天啊,小乌龟要请小兔子帮忙运一些水果,我们小朋友也去帮帮忙,好不好啊?恩,小朋友们真是热心的好孩子,但去帮忙之前呢,我们要先做一下热身运动,这样待会儿才能更好地帮小乌龟的忙。那好,现在跟着我做。”(教师带领幼儿分别活动手腕、脚腕、膝盖,练习前后压腿及原地快速跑步。)(二)练习“兔子跳”动作,复习手脚着地爬的动作。小兔子是怎么走路的?1、幼儿自由表演(教师仔细观察,找几个做的好的幼儿示范)2、教师示范。讲解规范动作:双脚同时起跳,身体前倾,往前起跳,然后双脚同时落地。3、幼儿再次练习。4、那我们再来学学小乌龟爬行吧!(三)游戏“龟兔接力”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教师示范)全体幼儿分为两组,一组为乌龟,一组为兔子,各站在场地的左右两边。第一只乌龟从垫子上爬到对面拍一下第一只兔子的手,然后跑到兔子队伍的最后,第一只兔子马上按呼啦圈路线跳着将“水果”送到对面,然后将手中的“水果”放到旁边的箱子内,接着排到乌龟队伍的最后。同时,第二只乌龟迅速爬到对面,然后第二只兔子又跳过去,以此类推。2.开始游戏3、交换角色再次进行游戏。4、为获胜的队欢呼。5、放松运动活动反思:

此次活动基本完成了第一个目标(练习兔跳、手脚着地爬行等动作,增强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但第二个目标(积极参与游戏,体验游戏及团结合作的乐趣)没有很好地完成,整个过程还有一些不足,主要有以下几点:

1.将幼儿分组后才讲解游戏规则,致使无法兼顾两边幼儿,可能使部分幼儿

没有听清规则或没看清示范,是以游戏时部分幼儿乱跑,没有按要求活动。

2.整个游戏的设计情境性较为欠缺,语言表述不够生动活泼,没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3.将全体幼儿分为两组,队伍过长,导致幼儿等待时间过长,从而热情减退。

4.自身在指挥、表述时,不够自信大方,没有发挥到最佳水平。

[]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