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未选择的路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优秀8篇)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优秀8篇)

时间:2023-10-15 09:10:24 作者:MJ笔神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 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教案设计(优秀8篇)

教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的学习而设计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实施方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初中教案参考资料,希望对大家的备课有所帮助。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一

[初读阶段]

层递式提问,引起学生看屏幕,通过麦克风感受朗读。

师:同学们能谈谈,通过学习本诗歌,你希望得到什么。

任燕:我听不懂这首诗讲什么,我想知道主题。

黄杰:是作者的两条路写得好还是周晓燕和董超说得好?

颜建英:这个“路”到底是什么“路”?这样的写法,我们上册在哪里学过?

任燕:走一条路就走一条,干嘛还要改日再见?还要叹息?

袁湘芬:《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态度乐观向上,这首诗的态度是什么?

黄晓燕:走条路需要这么复杂吗?

(教师等待一分钟,没有新问题出现)

师:黄晓燕同学很坦率,这一条路为什么这么复杂?

生:(杂乱)也许路上有陷阱,路上有地雷,要么路越走越难走……

颜建英:路,可以指“人生之路”!

生(杂):“人生之路,贝贝起步。”

陆芳敏:这很难,我想上重点高中,可按成绩却只能进普通高中啊!

师:陆芳敏的难处大家有同感吗?

生(杂):有,还有比如以后工作等等的选择都会很难。

师:那么,现在理解作者为什么小“路”大作吗?

生:理解,因为这是“人生之路”。

师:谁能告诉任燕同学,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汤小锋:人生之路很难走,所以要慎重的选择。

徐彬:人生之路一旦选定,就没有后悔药可以买了。

黄杰:人生有一条道路,不能回头。

师:那么作者所说的改日再见,看起来不可能?

生(杂乱):当然,所以他要叹息了。

袁湘芬:作者不能走回头路,感到可惜,所以诗人的态度是忧愁的。

师:那让我们一起怀着忧愁的态度颂读诗歌,品味作者对读者的劝诫吧!

(齐读诗歌,教师对颂读进行短评)

[精读阶段]

师:同学们读到荒草萋萋时,我想到了黄杰同学说“谁写得更好”的问题。大家能否摘取关于路的描写,来比较鉴赏一下。

(学生五分钟自读比较;自读结束后,可以各抒已见)。

周晓燕:作者写大路用了“消失丛林深处”、“延绵无尽头”,我觉得比我有味道,写小路用了“萋萋”、“幽寂”、“诱人”、“美丽”,更写出小路荒凉,比我好。

徐芳:你太谦虚了,我觉得大路还是你写得形象,作者虽然突出了“路长”,却写得没有吸引力,要是大路荒凉,我还不想走呢!

(大家笑,有短暂的互相评论,教师鼓励大家相互驳斥。)

师:徐芳同学看不起大路,可作者却念念不忘大路。他怎么说来着?

董丽丽:也许作者选择的小路走得并不顺利,所以他觉得还是大路好。

范佳:那也不见得,或许大路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好呢?

卓俊义:得不到的东西,你会认为它总是好的,所以后悔也是很正常的.。

何杰:吃着碗里的,想着锅里的。

师:那么如何减少选择后的后悔呢?

生(杂乱):选择的时候要尽量慎重,一旦选定,就要坚定不移。

黄杰:既然选择要慎重,那么作者为什么反而选择难走的路呢?

董慰强:因为小路神秘,富有吸引力,而作者喜欢曲折的人生。

[延展阅读]

生:(大部分齐答)《在山那边》、《柴藤萝瀑布》、《行道树》,叫作“象征”手法。

师:(屏幕出示象征的定义)“象征”――用具体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事理的方法。比如“红花”象征“光荣”,“黄河”象征“中华民族”,“松柏”象征坚强勇敢。“象征”和“比喻”的区别在于,“比喻”着眼于相似点,而“象征”侧重于本质上的联系。例如“红花”可以象征光荣,但“红花”不能象“光荣”。

(屏幕出示四幅图画:梅花、宝剑、火炬、长城,请同学脱口而出象征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例举了许多象征意义,可见一个事物可以拥有多个象征义,所以我们在写作时,千万不能拘泥。

姚佳(问):写诗歌用象征有什么好处呢?

(生改读课文,可以按自己的方式改,但是要求换入象征义)

师:读后感受如何?

生(杂乱):太噜嗦,而且像讲道理,不像诗歌。

师:能用平常我们讲的文学用语来表达吗?

袁湘芬:如果直接讲道理,不含蓄,不简洁,不优美。

师:对于她的说法,大家怎么看?

生:就是我们要说的。

师:这也是我要回答大家的。谢谢袁湘芬同学帮助我解答问题。

生:我们写作时怎么来运用象征呢?

师:当然是“学写”啦!

生:笑。

师:我们顺着作者的话题,请同学分别来写走大路和走小路的感受和结果,可以是诗歌,也可以是一段小散文,然后通过对擂来决定走大路,还是走小路。

(生用5―8分钟来写,师循环,偶尔应学生要求指导。)

姚佳:我走小路,我是这样写的:我越走越艰难,小路上满是陷阱和小山,我一次次地跌倒又起来,但我决不后悔最初的选择。

沈丽:我也走小路,小路上有刺、有蛇、有灾难,我精疲力竭却不能回头,人们啊,走路时一定要小心,别像我那样,遭遇痛苦。

邹利民:我走大路:大路平平坦坦,春风和和暖暖,但我觉得无聊,因为没有挑战。

董超:大路一望无限,前途平步青云,我庆幸我的选择,人生才会一帆风顺。

黄杰:我反对董超的看法:“梅花香从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若要人生有作为,崎岖小路搏一回。”

(下课铃响起)

师:(总结)无论是小路还是大路,老师相信同学们都会走得很精彩。“行路难,行路难”,然而“条条道路通罗马。”只要同学们充满勇气走下去,天堑都会变通途。

教学反思

因为采取了多媒体教学,学生的兴趣比较高,参与面相对较广。在教学时气氛比较民主,基本上能让学生讲自己的话。教学中采用了换读法,和看图当堂写作,学生感到学法上比较新颖,领悟知识较为自然。讨论时教师的转引环节处理得自然,学生没有生硬的感觉。主题探讨上,深入浅出,联系生活,有实际的意义。在人文性的处理上比较到位。教学的不足包括:对于朗读缺乏必要的指导,朗读流于表面,而没能达成深入的效果;讨论的环节中,时间较长,压缩了其它的时间;对于语文程度相对较弱的同学,没有给他们提供足够的展现机会;写作环节结束得太草率,使之作用不能很好地实现;课堂过分追求完善,而忽视了课堂的实效。

专家点评

片断一,为余映潮老师执教,教师从朗读入手,指导学生整体感受诗歌的意境。这种教学策略是正确的,值得更多人借鉴。朗读很重要,怎样指导朗读?要引发朗读的兴趣,要强调变化。片断中教师在朗读方法的要求上突出了一个“变”字。首先采用吟诵的方法,教师着意提出要区别于“念书”,也就是说要有韵律感和节奏感,也就需要投入情感;然后尝试讲述式的朗读,把自己的情感在娓娓而谈中表达出来,此时对文章的理解更为冷静而深刻;最后要求用内心独白的方式,把诗歌读给自己听。从朗读要求的变化,可以看出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读给别人听到读给自己听,从读者、朋友、自己三个角度体会诗歌的情感,而且由外到内逐步深入内心,目的在于通过朗读触动学生内心最敏感之处,获得最真实的体验和感悟。

这样在朗读上的精心思考和设计,应该可以为我们所借鉴。

第二个片断,也有很多值得赞赏之处。例如,从初读到精读,体现了阅读从浅入深的变化;教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教师语言较为幽默,能调动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学生课堂较为活跃,主体性得到了较好体现。

这些都是课程改革中,我们所追求达到的。然而,对比第一个片断,也不能不使我们反思一个问题:阅读是需要师生全部参与的对话。这个对话,要有质量,就不能光追求热热闹闹,应关注学生的思维的发展。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二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2、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思考自己的追求,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不断拷问。

二、教学方法:

问题式教学与自主、合作、探究相结合。

三、教学重点:

学习理性而积极地规划职业,设计未来。

四、教学难点:

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思想,创设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来规划未来。

五、教学时数: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青春是玫瑰色的年华,是爱做梦的岁月。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

下面是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投影显示)

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将来会选择哪种职业,为什么?(学生发言)

同学们都做出了自己的选择,并各有见解。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阅读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思考自己的追求。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快速阅读,思考问题:

1、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因素有哪些?(考虑因素)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

2、马克思认为应当选择怎样的职业?(选择方向)

3、马克思向往的是怎样的职业?(自身目标)

问题2:最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使我们达到完美境地的职业。以上三种选择遵循的主要指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问题3:作者没有明确地回答,但字里行间已经传达出了作者的心声:选择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教师总结: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青春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在这里交融。

(四)活动体验:

1、结合课文,认真想一想,你选择职业时将有怎样的思考。这一活动,可以让学生口头交流,注意在交流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2、结合人生感悟,填写你的.理解和选择。

我最珍贵的品德――;我的主要特点――

我对幸福的理解――;我对不幸的理解――

我最能谅解的缺点――;我最厌恶的缺点――

我喜欢做的事――;我喜爱的文学家――

我喜爱的英雄――;我喜爱的花――

我喜爱的颜色――;我喜爱的格言――

我的座右铭――

3、读下面一则故事,想想:对你的职业选择会有哪些启发呢?

有个人多次求职屡遭碰壁,很长一段时间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他的自尊心受到了很大的伤害。痛苦绝望之下,终于有一天,他经不住挫折,来到大海边,打算就此结束自己的生命。正当他欲行轻生的时候,恰巧有一位老人从附近走过,老人问他为什么要走绝路,他说没有人欣赏并重用他……老人从脚下的沙滩上捡起一粒沙子,让他看了看,然后就随手扔在地上,对他说:“请你把我刚才扔在地上的那粒沙子捡起来。”“这根本不可能。”他说。老人没有发话,从自己的口袋里掏出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也随手扔在地上,然后对他说:“你能不能把这颗珍珠捡起来呢?”“这当然可以。”最后,老人语重心长地说:“那你应该明白其中的缘由了吧!你应该知道,现在你还不是一颗珍珠,所以你不能苛求别人立即承认你。如果想得到别人承认,那你首先要想办法使自己变成一颗珍珠才行。”那个大学生蹙眉低首,一时无语。最终,这位老人既救了他的命,也救了他的心。

五、作业:

1、阅读全文,摘抄对你人生选择最有启发的语句。

2、请同学课后思考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设计。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三

多媒体的逐渐普及和运用,使得枯燥乏味的教育教学走向的生动形象的立体教学,那么怎么用多媒体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呢?下面我谈谈自己的想法。

如何有效的将黑板、粉笔、书本、教师讲解,变革到电子信息系统所提供的现代化信息技术及其结合当中,缩短"磨合期",让广大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学效益.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实现以学生为主,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地进行观察、讨论、操作、质疑等探索活动;为学生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减轻了学生的畏惧心理,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这正是课程改革所要求的注重学生、注重学习过程的教育思想的体现。

其次,它充分利用电教媒体大容量、多趣味、高效率等优势,运用多媒体的图、文、声并茂的特点,悠扬的'乐曲,生动的画面,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能够身临其境,在最佳状态下进行学习。 再次,它还利用电脑操作的便捷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给他们及时巩固和即时反馈。例如,电脑出示练习题,计算机智能判断,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及时巩固刚学过的知识。通过近期我校正确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了一个较大的提高。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思维的乐趣,收获的喜悦。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提供宽松的学习环境,使数学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最后及时进行自我评价:

评价的结果是一种信息反馈,可以让教师及时知道自己的教学情况,也可以使学生获得学习成功与失败的经验。评价的改进功能主要是运用反馈的原因,通过评价及时获得有关教和学的反馈信息,判断教学过程是否有效。好的地方得到强化,缺点和不足得到纠正,使课堂教学不断完善、改进和提高,更好地实现课堂教学的目标。从而达到教学的整体优化,达到大面积地提高教学质量的作用。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四

一、教学理念

加强课堂教学与生活的联系,是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教学中,通过“体验生活”,从而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二、课型教材分析

文在教材中是以一种设计未来的“活动体验”的方案形式呈现的,其编写意图在于“通过活动,让学生正确评价、认识自己,初步拟订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应该属于王荣生所说的“用件”文,但本文又是一篇有“丰厚蕴涵”的经典,具有“定篇”文的价值,故而我设计本文的教学是将“定篇”“用件”教学使用兼顾起来。从“定篇”教学的角度说,本文马克思主要阐发了“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两大原则,而文章第13节正好是过渡段,所以设计问题从中间切入,提纲挈领地理顺、分析文章。深入挖掘其丰富的内涵,希望通过深入的研读能对学生的精神品格的养成起一些涵咏作用。从“用件”教学的角度说,文章的两大“原则”是对学生规划人生的指导。教材附录了《马克思的自白》和“活动体验”“我的自白”。对于前者,设计提问,既让它成为课的一个激趣的引子,也通过探讨他帮助学生理解课文马克思的选择,同时也为学生自我选择的讨论张本;对于后者,用在探讨完文章后学生认识自我、规划人生的活动体验的训练材料。

三、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积极参与文本的讨论,并把自己的感受主动与他人交流。

2、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初步拟定自己的人生规划,并以此不断激励自己奋发向上。

四、教学准备

课件、马克思的有关资料、课外拓展资料

五、教学方法

活动体验

六、教学过程:

(一)、预习准备

1、去图书馆阅读检索,或上网搜索有关马克思(尤其是青年马克思)的生平介绍材料,了解马克思的生平和本文的写作背景及马克思对人类的伟大贡献。

2、预习课文,在初步理解课文、感悟人生的基础上,填写教材第23、24页的“我的自白”。

(二)、活动体验之一:探讨“马克思的自白”与职业选择

一个正常人都需要职业,需要一份工作来人能够他养家糊口,维持生活。而我们经常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职业。

美国作家杰西・斯图尔特感慨,过了17岁,将再也不会有这样的奇思妙想;张洁也说,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

2、请大家根据上面所分析出的马克思的诸多个性特点设计一下:在当时的社会环境

下,马克思可从事的具体职业有哪些?

医生、法官、律师、政治家、社会慈善家、新闻工作者、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报刊评论家

(三)、活动体验之二:交流阅读体会

引导学生交流:刚才大家讨论的非常热烈,非常深入,非常好,老师深受启发。正如大家所知道的,马克思最终没有选择这些具体的职业,他选择了一个让所有“高尚的人们”面对他的“骨灰”“洒下热泪”的职业。对于他所做的人生设计,你有什么感受吗?(要求与学习小组交流)

提问:马克思向往的是怎样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明确:向往的是那种最有尊严、深信正确、接近完美的`职业,这一职业的最大特点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

提问:读了马克思写的文章,你说说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是哪句话?

学生朗读并谈感受,教师作简要评价。

(四)、活动体验之三:描述作者形象,与作者对话

学生把自己收集的有关马克思的生平资料、本文的写作背景、马克思对人类的贡献等做简要的介绍。

面对马克思,结合课文和背景材料,你会问他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

教师鼓励提问,引导学生在课文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提问:面对马克思,你感到和他的距离是近了还是远了?

(让学生感受马克思崇高的思想境界给人灵魂的触动及震撼)

(五)、活动体验之四:规划我的人生

被称为历史上最伟大的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说过这样一句话:“我的照片拍得不够好,是因为我离得伟人不够近。”把这句话改一改,“我看得不够远,是因为离伟人不够近”。今天离伟人近了许多,我们的思想也可以看得更远一些。

如果现在让你对自己的未来的人生作一个设计,你觉得自己可能会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目标?

同桌互相交换课前写好的“我的自白”,根据同桌的“自白”,帮他分析设计一下他未来可选择的职业。分析完毕后,再请被分析的同学谈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现在心中的职业选择的考虑。

结合课外拓展资料二,写一份自己的人生规划。

七、教学设计的反思:

此案展开的课堂教学,学生的活动频度较高,感受的内容也很丰富。一堂课基本上是在感受、体验、思考、记录、表达,活动体验的多种方法得以运用。但从教学目标开说,更为重要的是学生能否在活动体验中获得有助于心灵成长、思想提升的教益。要求学生有更为丰富的心灵感受,以严肃的态度倾诉心声。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五

【教学目标】

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二、合作研讨课文

1.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2.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3.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

4.“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所选职业超越体质的极限。

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明确:有尊严、深信正确、能提供广阔场所的接近完美的境地。

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明确: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这其实是他在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

三、小结

本文富有激情和理性,文章逻辑性强。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每一部分,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思考的缜密和思想的睿智。

四、作业布置

根据你的个人实际,请为你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作一个设计,并请说出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六

作者介绍诗歌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同学们,你们在预习的时候有没有去找一些关于路的句子呢?你们所知道的有哪些呢?(学生自由发言),很多的诗人作家都对“路”有过精彩的描写,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写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有我们常说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还有南宋诗人陆游的《游山西村》中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唐代诗人岑参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李白《行路难》中的“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还有鲁迅的那句“。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人们常常把人的一生比做一条路,把人生的选择比做对路的选择。美国诗人弗罗斯特的这首诗《未选择的路》有着特别的意蕴,它正是借写自然界的道路来表达对于人生之路的思考。

2、作者介绍

现在我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这位作者,弗罗斯特,美国诗人,生于加利福尼亚州。他徒步漫游过许多地方,被认为是“新英格兰的农民诗人”。他处在传统诗歌和现代派诗歌交替的一个时期,因此被称为“交替性的诗人”,与艾略特同为美国现代诗歌的两大中心。其代表作有诗集《少年的意志》《白桦树》《山间》《波士顿以北》等。

二、朗读诗歌,整体感知

1、在昨天我就把这首诗中的生字词给大家说过了,现在请同学们听我给大家朗读一下,你们在听的时候要注意节奏,字音等等。

2、现在请同学们自由的朗读一下这首诗,感受一下。

3、现在又哪位同学愿意给大家朗读一下这首诗?抽同学朗读,点评。

4、现在请同学们多读几遍这首诗思考一下诗中的“路”有什么含义?(抽同学回答归纳总结:诗的表面是写自然界的道路,实则借写自然界的路来表达诗人对人生之路的思考。这里其实运用的是文学艺术上常用的象征手法。在后边总结写作特点的时候再给大家讲关于象征的有关知识。)

三、具体分析

1、请同学们六七度以下这首诗的第一小节,思考这一小节主要写了什么?(让同学们思考,诗歌一开始就告诉了我们有几条路?对,两条。那作者在面对这两条路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心情呢?“可惜”一次就说明了作者不能同时去涉足时的遗憾,她长时间的站在路口,你们觉得作者站在路口在想什么?作者呢就在想我到底该走哪一条呢,很犹豫,他的犹豫也告诉我们在选择人生道路是一定要慎重。这一小节就主要写到了诗人在认真思考人生之路,所以很犹豫。)

2、犹豫着的诗人到底选择的哪一条路呢?请同学们齐读第二小节。(诗人选择的路是怎样的?抽同学回答总结:杂乱的荒草长得很茂盛,十分的清幽寂静,人迹罕至,但是也显得很诱人很美丽。这一小节就写到了诗人选择了一条幽寂、诱人的路。

3、诗人在选择了一条路之后又是什么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讨论,在归纳总结:诗人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也就意味着选择放弃了另一条路,他心想留下一条路等改日再去涉足,但是他又知道自己选择的是一条延绵不尽的路,“恐怕”一词也表达出了作者的惆怅心情。这一小节也就写到了人生之路不能回返,告诉我们一旦选择就要坚持不懈的走下去。)

4、最后一小节有些了什么?(请同学思考,总结:是不是写到了多年后的回顾叹息呢?诗人遥想将来对往事的回顾:在一个小树林中,选择了其中一条路,从此决定了自己一生的路。这里,诗人并没有沿着第三节的诗意写下去,没有告诉读者他选择的那条路结果怎样,而是写未选择的路,留下想像的空间,让读者自己去体会。是的,人生的道路,结果谁料得到呢?诗人带着一丝惆怅。但这样写似乎更接近生活本真状态,更能打动读者的心。)

5、诗人为何把诗题取为“未选择的路”?

通过最后两句诗我们就可以知道这首诗实际是写人生道路。诗人写作的重点不是那条已经选择的路,而是那条未选择的路。从题目我们就可以看出来,诗共四节,第一节写两条路,第二节写选择的路,第三、四节写未选择的路。诗人为什么要这么写呢?这主要是为了深化主题。诗人感叹人生有许多道路可供选择,但一个人往往只能走一条路,而还有其他许多条路,因为人生短暂而只能放弃。人生道路的选择带有偶然性、随意性。那些未走的路,才更让人想念,更让人留恋。诗人不写已选择的道路,而重在对未选择的道路发出感叹,更能打动读者的心灵,让人更深入地思考人生的选择问题。

6象征与比喻

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象征”?象征:借用某种具体的形象的事物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以表达真挚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这种以物征事的艺术表现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现效果是:寓意深刻,能丰富人们的联想,耐人寻味,使人获得意境无穷的感觉;能给人以简练、形象的实感,能表达真挚的感情。如红色象征喜庆、乌鸦象征厄运、鸽子象征和平,象征谋篇立意的手法,一般统摄全篇。

同学们有时候可能会把象征和比喻区分不开,比喻是用类似点的事物来比拟想要说的事物,以便表达得更加生动鲜明。和象征相比比喻只是在个别语句中起作用。例如朱自清先生在《荷塘月色》中写到“叶子(本体)出水很高,像(喻词)亭亭舞女的裙(喻体)。

四、总结拓展

《未选择的路》是一首哲理抒情诗,它表面平易,实则蕴含着身隧的哲理,看似倾诉个人经历,实则表达人们的共同感受。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七年级语文《未选择的路》的教案设计》,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七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教案2

作者:莉洋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作者缜密的思考和睿智的思想。

2、以高昂的激情和睿智的理性,规划人生,设计未来思考自己的追求,对自我生命存在价值不断拷问。

二、教学重点、难点:

学习理性而积极地规划职业,设计未来,鼓励学生表达真实感受和思想,创设平等民主的活动氛围来规划未来。

三、教学时数: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十六七岁是编织梦想,播种希望的季节,在这样的季节里,同学们应该好好学习,尝试规划人生设计未来。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马克思在十七岁中学毕业考试时写的文章《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来思考自己的追求。

下面是当今最热门的几种职业:房地产经纪人、注册会计师、项目管理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电子商务师、网络工程师。

同学们思考一下自己将来会选择哪种职业,为什么?

(二)作者简介:

卡尔马克思(1818.5.5~1883.3.14)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科学共产主义的'创始人,全世界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生于德国特里尔市。马克思的伟大思想“哺育了世界西方和东方两个半球的无产阶级运动”(恩格斯语)。

(三)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快速阅读,明确: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哪些原则?在文中把相应的语句画出来,并概括出要点。

(1)明确:第二段,虚荣容易让人丧失理智,听任偶然机会和幻想的安排;第三段,职业不是用来炫耀的;第四段,不要用幻想把职业美化。这几段的中心就是要理智选择,务必克服虚荣心。

板书:克服虚荣心。

(2)明确:作者还提出体质与选择职业之间的关系。超越体质限制,我们会垮的。恪尽职守而不顾体弱地努力工作固然可敬,但我认为最不可仿效。较好的是二者能够相匹配,如果体质略有赢余,那就更好了。

板书:体质。

(3)明确:“力”,不仅指体力、体质,还指能力。能力不胜任,就会妄自菲薄。前提是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

板书:能力。

(4)明确:作者提出要选择一种使我们最有尊严的职业。

教师提问:这种尊严与前面提出的虚荣心有何不同呢?

学生回答:“尊严就是最能使人高尚起来,使他的活动和他的一切努力具有崇高品质的东西,就是使他无可非议,受到众人钦佩并高出于众人之上的东西”,强调独立性和创造性。虚荣心则不同,是“被名利弄得鬼迷心窍”“理智已经无法支配”,只能靠幻想安排了。

板书:尊严。

(5)明确:重视作为我们职业的基础的思想,因为这样可以“提高我们本身的尊严,使我们的行为不可动摇”。

学生回答:“如果我们通过冷静的研究,认清所选择的职业的全部力量,了解它的困难以后,我们仍然爱它,觉得自己适合它,那时我们就应该选择它……”。

教师提问:这是针对我们自身而言的,-那么,除此之外,还应该注意什么呢?

学生回答:求得“人类的幸福”。

教师提问:这两者之间并不矛盾,而是相得益彰,原话是--

学生回答:“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板书:造福人类。

教师总结:马克思以自己十七岁的年纪向社会发出了自己的职业理想宣告: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献身。青春的激情与深刻的理性在这里交融。

2、再读品味:

明确:在谈选择怎样的职业时,马克思主要提出了选择有尊严的职业、深信其正确的职业、能为我们提供广阔场所的完美境地的职业等原则。其最终目标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马克思所向往的职业是能为人类的福利而劳动的职业。

(四)、活动体验:

参见书后活动体验第3题,让学生自己填写并讨论交流。

五、作业:

请同学课后思考并对自己的未来做一个设计。

板书设计:

提出问题:青年择业应考虑什么

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分析问题:怎样选择职业

解决问题:选择怎样的职业

本教案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未选择的路课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能够说出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教学重点:引发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人生道路的思考,尝试在多梦的季节规划人生。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十六七岁应是尝试规划人生、设计人生未来方向的时候,马克思说:每个人眼前都有一个目标,这个目标至少他本人看来是伟大的。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马克思以他十七岁的年纪谈了青年在选择职业时应遵循的若干原则,以及自己职业选择的初步方向。

二、合作研讨课文

1.马克思认为青年选择职业应考虑哪两方面的问题?

明确:怎样选择职业和选择怎样的职业。

2.马克思认为影响职业选择的三大因素是什么?

明确:个人喜好、身体条件、自身能力。

3.马克思认为我们在什么情况下要冷静地研究所选择的职业?

明确:在虚荣心让我们对某种职业产生短暂的热情的情况下。

4.“冒险把大厦建筑在松软的废墟上”这个比喻说明了什么道理?

明确:所选职业超越体质的极限。

5.马克思提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遵循哪几个原则?

明确:有尊严、深信正确、能提供广阔场所的`接近完美的境地。

6.马克思为人们选择职业指明的主要方向是什么?

明确: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

7.马克思自己所向往的职业是什么?

明确:为人类的幸福而劳动的职业。这其实是他在十七岁向社会发出的职业理想激情宣告。

三、小结

本文富有激情和理性,文章逻辑性强。作者先谈怎样选择职业,再谈选择怎样的职业,然后谈自己的职业选择原则及自己的职业理想。在每一部分,行文中都能让我们看到作者思考的缜密和思想的睿智。

四、作业布置

根据你的个人实际,请为你自己未来的职业理想作一个设计,并请说出选择这种职业的理由。

本教案转载自苏教版高中语文教学网:http//: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