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最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论文(模板18篇)

最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论文(模板18篇)

时间:2023-10-31 00:33:19 作者:文锋 最新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论文(模板18篇)

英语是科技、商业、文化交流等领域的主要工具,掌握好英语能够拓宽自己的视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英语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涵盖了各个话题,包括旅行、环境保护、教育等等,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希望大家在学习和写作英语作文的过程中能够有所收获,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在全球化趋势明显的今天,正确认识跨文化交际教育的重要性,提高跨文化交际教学的地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已经成为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因此,英语教学应该实行语言教学和文化背景知识传授相结合的方式,认识和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

一、引言。

跨文化交际(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是指本族语者与非本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指任何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交际。跨文化交际不仅是语言形式的沟通,而且是不同文化之间的沟通。中国文化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英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种文化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使得在跨文化交际过程中由文化差异引起的文化休克(cultureshock)现象屡屡出现,成为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一大障碍。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我国的英语教学,不仅要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体验和实践,培养他们使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开阔视野,加深对世界的了解,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精华,提高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能力(听、说、读、写、译五种能力)和社会文化能力的总称(即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进行合适交际的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目前每个英语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加强教师自身文化修养。

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与能力,教师自身的文化修养是关键。因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主要还是依靠英语教材、课堂和英语教师的传授来获取知识。所以,英语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了解语言和文化之间的密切关系,提高自身的文化修养和跨文化交际意识,时刻明确英语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除此之外,英语教师还要利用周围一切条件,不断为学生组织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为进一步培养学生全面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2。对比文化差异。

董亚芬指出,任何一种民族语言都是该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载体,语言材料中,篇章、句子甚至每个词无不包含着本民族的文化信息。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语言和文化的关系,通过文化对比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文化差异包含的内容庞杂繁多,下述四方面尤其值得重视。

(1)词汇差异。

词汇是英语表达的基础。中国学生在学习英语单词的时候喜欢把每个单词都与一个汉语词汇联系在一起,以便记忆。然而我们在使用某个英语单词时不能只注意其语意层面,还要从跨文化的角度进行揣度。比如“red”(红色)是中国文化的基本崇尚色,体现了中国人民在精神和物质上的追求,被赋予喜庆和吉祥之意。而在西方文化中,红色带有很强的贬义色彩,带有“危险”、“激进”、“流血”、“暴力”的意思。翻译家杨宪益、戴乃迭夫妇在翻译《红楼梦》时,为了保留“红”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把标题直译为adreamofredmansions,引起英美读者对“red”一词产生不好的联想。后来英国汉学家霍克斯将该标题意译为thestoryofthestone(《石头记》)。因此,在平常的词汇积累中注意从文化异同的角度加以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2)语用差异。

任何语言都是某种社会文化的反映,有着深刻的社会文化内涵。跨文化交际失败的原因就在于东西方的文化差异所引起的语用差异。中国人在彼此见面时常常会问对方:“吃了吗?”“去哪儿啊?”这样的问候在中国人看来非常亲切,然而在西方人看来却非常难以理解甚至是气愤。中国人认为这样的问候能体现对对方的关心,而外国人则认为中国人想要了解他们的隐私。还有“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不了解它的文化背景和社会习俗,很难理解它的文化内涵,就会导致交际失败。可见,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都必须先了解该语言民族的社会文化。

(3)思维差异。

文化的不同通常引起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人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含蓄、谦让、儒雅,而英美人崇尚自由,勇于表现个性。所以,对别人的`赞美,中国人会说“哪里哪里”“不敢当”“过奖了”,西方人一般说“谢谢”;表示感谢时,中国人往往会说:这是我应该做的,不用客气等,英美人则会说:it’smypleasure/thankyou。这都反映出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两种文化,一个是以“你”为中心,一个是以“我”为中心。

(4)体态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也是人类进行交际活动的重要工具,中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体现了不同的体态文化。如拥抱、握手、亲吻、手势语等属西方人的体态语言,而中国的体态文化不包含这些过于亲昵的动作。了解并学会运用体态语对文化交际是大有益处的,如耸肩表示“idon’tknow”;掌心向上伸开双臂则表示无能为力或无可奈何。

3。重视本族文化的重要作用,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

了解并熟知本民族文化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前提。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刘润清教授曾经指出:“文化教学,这不仅仅是让学生懂得西方文化,而且要懂得本族文化,二者并重。”这是因为跨文化交际是双方的。作为中国的英语学习者,我们必须在了解和熟知中国文化特点和表达方式的基础上,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并学会用英语表达本族传统文化,宣传本族优秀文化,让西方人了解更多的中华文化,比如中国的太极拳(taiji)、武术(wushu)、功夫(kongfu)、气功(qigong)、衙门(yamen)、曲艺(quyi)、二胡(erhu)、麻将(mahjang)等。我们要夯实本族文化的功底,不失时机地传播中华传统文化,让西方人了解中国文化,这样有利于双方的相互理解,提高跨文化交际的时效性。

中西文化的比较性学习是培养跨文化意识敏锐度的关键。跨文化意识敏锐度是一种对有别于母语文化的他国或他族文化的反映度和感知度,它是以母语文化为参照体系。敏锐度的加强有赖于母语文化和异国文化的同步提高。然而敏锐度的高低并不与文化知识的多少成正比,而是有赖于对中外文化的对比性研究学习。

(1)讲解法。

讲解法是课堂文化教学最为直接的方法。教师直接结合教材内容对相关的文化知识加以讲解。

(2)对比法。

对比法是文化教学一个重要手段。通过对比,学生可以发现母语和目的语的语言结构与文化之间的异同,了解异族文化的特殊性。比如从称呼、招呼语、告别、做客、谦虚、道歉、赞扬、表示关心、谈话题材和价值观念等方面将中西文化进行对比,可以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敏锐度。

(3)阅读法。

阅读文学作品是文化学习的一个主要方法。因为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反映,所以,要想了解英语国家文化,阅读一定量的文学作品会有很大的帮助,从中可以找到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和信息。

(4)实践法。

实践法是实现文化教学目的最直接的方式,文化教学的目的是实现跨文化交际,所以教师可以借助各种资料让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政治信念、宗教信仰、社会准则、道德标准及思维方式等方面有所了解,然后为学生创造各种机会进行跨文化交际实践活动。

三、结语。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土壤。英语教师在教学中不能脱离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孤立地教授语言知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既教授语言,又传播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使学生跨越文化差异障碍,减少文化休克现象,增加交际的有效性和成功交际的体验。

参考文献:

[1]徐冰。试析跨文化交际与高校英语教学。英语教学,2009。

[2]王宗华。培养跨文化交际意识提高外语交际能力。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3]谭玲。跨文化交际意识与大学英语教学。中国成人教育,2009。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具备跨文化意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意义。首先论述了中西方在价值观念、词汇文化内涵以及社会文化习俗等方面的差异,其次根据这些差异提出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即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养、构建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模式及合理选择教材、教法。

语言作为文化的载体,根植于特定的文化土壤,学习一门语言,也是了解一国文化的过程。由于不同的民族所处的生态,物质社会及宗教环境不同,因而各国逐渐形成不同的历史传统、社会文化、语言习惯、生活方式等。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如果不了解这些文化差异总是用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必然会造成语言应用失误,因此要想深刻地理解英语文化,首先应了解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这些差异总会隐性地多方面地影响学生的口头表达、交流、阅读和理解。

一、中国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的主要差异。

1、价值观念的差异。

在众多的文化因素中价值观是核心内容之一,价值观表现为某些符合社会文化,具有持久性、稳定性,为社会成员所普遍接受的信念。中国儒家思想中的群体意识、无私奉献、谦虚谨慎、造福后代等观念是我们普遍认同的道德基础,而西方民族特有的价值观是“自我表现”、“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在日常的语言交往中,由于价值观不同而引起的交流障碍比比皆是。例如下面一道选择题让你选择那一个是正确的:以下那个问题你可以问你的朋友?a.你一个月挣多少钱?b.你为什么不想要孩子?c.周末我能用一下你的小汽车吗?对于中国人来说哪怕只是陌生人之间的交流,只要交流地融洽,这三个问题都可以问。但在西方,一般而言,三个问题都不合适。因为这都属于个人隐私问题。又例如中国人请客时,无论菜多么丰盛,也要谦虚几句:“没什么好菜,别见笑,请多包涵”,如果对中国文化不了解,西方人便会理解成不用好的菜来招待客人,这是对他的不重视、不尊重。

2、词汇的文化内涵差异。

3、社会文化习俗的差异。

中西社会文化的差异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在问候语和称呼语的使用上,中西方就存在很大的差别。据估计,英语中至少有十几种不同的问候语。hi和hello到“howareyougettingon?”或“howiseverythingwithyou”。人们在不同的场合选择适当的问候语来与他们所碰到的不同的人打招呼。大多数中国人倾向于用“你吃了吗?”或者“你到哪里去?”来问候熟人。

很明显,如果用这种方式问候英语本族语言者,肯定会造成误解,此外亲属关系同项的延伸是汉语文化的另一个特征,像“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这些词被用作对年长的人或陌生人的敬称。如称“李奶奶”、“张叔叔”,英语的本族语者如果被直系家族之外的人这样称谓,他们会感到迷惑不解。

二、增强跨文化意识,提高英语教学效果可采取措施。

1、提高英语教师自身文化素质。

在一切教学活动中起决定作用的是教师,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英语教师不具备跨文化意识,要在英语教学中建立跨文化意识,完全是一句空话,现有不少英语教师作为应试教育的产物,对英语语言所反映的英语文化自然也就缺乏敏感性和洞察力。要提高英语教师文化素养,首先应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思想认识,使每一位英语教师充分认识到英语文化素养对英语教学的重要作用;其次,认真备课,充分利用多种资料及网络,充分了解与教材相关的文化背景;第三,充分利用继续教育的学习机会,有效的培养和提高师范英语教师的交际能力,在继续教育中要加强文化背景的学习。

2、构建语言知识与社会文化知识相结合的课堂模式。

了解另外一种文化的确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应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创造出和谐的环境。教师不应忽视学生社会文化能力的培养而只注重在一些对话和短文中,硬抠出一些语言点讲解分析,牵强地要求学生造一些合乎语法规则,但毫无意义也无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的句子。把文化融入课堂教学可采用不同的方法,首先可采用“文化点”和“文化包”相结合的`方式。比如文章涉及到颜色这一内容,如“blue”,可向学生介绍“blue”表示多愁善感或不快乐的感觉,如在“blue,blueismylove”或“heisinabluemood”中,同时“blue”也让人联想起高的社会地位或者是贵族。如在“heisablueblood”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对于blue这个词可只介绍这些,过一段时间随着相关内容的增多,可把一个个“文化点”归结成一个“文化包”,在总结归纳的基础上,扩展延伸使学生充分理解中西方文化有关颜色的不同理解和象征意义。

其次在教学的环节上注重文化的渗透。比如在学习课文之前,教师概括介绍与课文有关的文化背景知识,扫清由于中西文化差异带来的障碍,帮助学生理解深层的文化内涵,注重培养学生生活中听英语、用英语的习惯和能力。

3、合理选择教材、教法。

目前中等师范学校所采用的教材多是以语法为纲,词汇的选择和阅读材料的内容不从实际交际的角度考虑而是服务于语法教学。现有教材和教法深受社会环境、文化心理等因素的影响,有其必然的合理性,但是现有的教材、教法存在许多不足,为了在教学中渗透文化内容,教师可在必修教材的基础上选择一些有助于提高交际能力的文学作品、或是选择一定比例的英美原版教材,也可选择一些与本族文化有一定差异的作品,或选择当代最有影响的、人物话题作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内容。

总之,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为了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我们认识到跨文化意识是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作为英语教师应不断把这一认识融汇到日常的教学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陈舒《文化与外语教学的关系》国外外语教学(2)。

[2]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

[3]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

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随着全球化的形成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日益增多的跨文化交际中,各种撞击时有发生。跨文化交际这门学科也因此得到发展。有效克服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障碍,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小学英语的教学中,文化因素教学与交际能力培养都很重要。

言语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文化的重要组成局部,可以反映出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及思想方式,随着社会的不时开展,信息技术的不时进步,如今国度与国度之间在文化交流上,变得更近了,“地球村”的说法也日益盛行了。英语作为世界上运用国度最多的言语,也是我国除了汉语以外的第二大言语品种,英语的学习也变得必然且必需了。在停止言语的学习时,理解言语所反映的民族文化,关于言语的学习和控制有着重要的作用。基于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除了要注重英语词汇,语法构造的学习外,还要注重英语交际情境的创设及英语文化认识的培育,使学生逐步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本文就从中西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谈起,剖析探求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育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认识的相关举措。

一、中西方思想方式的差别对言语的影响。

不断以来中国都考究委婉,这种逻辑思想方式使得中国人在言语表达方面不习气从一开端就准确确实定某个概念的所指,而是习气经过说话或者上下文语境来肯定其所指含义,比方说:“你吃饭了吗?”能够根据说话的时间来断定这个“饭”指的是早饭、中午饭还是晚饭。而英语的表达方式却是非常明白的,早饭就会直接问:haveyouhadbreakfast?中饭会改用lunch,晚饭会改用supper,分的清分明楚。此外汉语言语常常是先因结果,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普通到详细的逻辑关系,而英语擅长运用较多的衔接词,且习气从小到大排序,比方汉语中对地点的描绘会依照国-省-市-区-路-街道排列,而英语恰恰相反。另外英语比拟注重形态,比方名词复数加s或者es,过去式加ed,未来时加will等,而汉语句子构成没有明白的方式规范,比拟注重的是句子的.功用。基于以上差别,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员应有认识的培育学生的英语思想才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四方面才能得到全面进步,才干更好的养成跨文化交际的认识。

1、理解不同情境中英语词汇运用方式。

在运用英语单词及句式时,常因说话人的年龄、性别、社会位置等不同而有相应变化,比方,在与人打招呼时,“howareyou?”普通是与相识的人一天中第一次见面时打招呼的用语,用于比拟正式的场所;nicetomeetyou.普通是用于初次见面,是一种比拟正式的问候用语;howdoyoudo?普通用于初次相见经人引见后说的问候语,特别是对方年长时,表示礼貌。hello.普通用在熟人朋友年轻人之间的招呼用语,比拟轻松随意亲切自然。

2、注重对英美习气用语的引见及运用。

经常与英美国外友人交流的会发现,他们经常运用习语和俚语,比方milkway,从字面上看,我们就会以为是“牛奶路”,而实践意义的确“银河”,bigfish,字面意义会以为是“大鱼”,而实践意义的确“大人物”;raincatsanddogs字面意义会了解为下猫下狗,而实践意义的确下倾盆大雨等等诸如此类的习气用语还有很多,在停止记忆的时分不能单独记忆,而要根据这个词汇或短语呈现的上下文或者语境中去了解记忆,这样才干记忆深入。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教员能够每堂课开端前都给学生引见两三个习语,能够先让学生本人讨论和猜想习语的意义,然后再通知学生真正的含义,这样有认识的培育学生主动理解并运用这些习语的习气,使之不得人心。

3、创设情境交际形式。

英语言语学习的目的就是可以更好的运用英语,停止交际,因而注重交际情境的创设非常重要。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应用多媒体教学资源,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学会生活用语等根本用语。还能够在课堂创设与生活亲密相关的情境主题,让学生设身处地,全程交流都运用英语,不但能在很大水平上调动学生的兴味,还能使他们加深对英语言语学问及运用方式的了解和记忆。

4、注重阅读办法的培育,进步学生跨文化认识。

小学英语教员能够有目的的选择一些课外英语读物,让学生更多的理解英美国度的生活风俗、家庭关系、社会背景等,使学生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理解西方文化,从而可以更好的承受英语言语的学习和运用。比方,小学英语教员能够催促小学生阅读某篇英语文章,然后让他们写出本人的了解及心得领会,然后教师再对学生的心得领会予以指导,恰当的鼓舞和褒扬学生,协助他们树立自自信心,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然后再以沟通讨论的方式将文章要表达的正确意义通知给学生,这样可以营造轻松高兴的学习气氛,有利于进步学生学习的效率,并逐步培育其跨文化交际认识。

三、结语。

对英语言语的学习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可以更好的运用英语停止交流沟通,而若想要真正的控制这门外语,就请求英语教员有认识的培育学生跨文化交流的认识,注重对学生停止西方文化、西方思想方式及言语方式的教育,这样才干到达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使英语真正成为一个交流的工具。

试论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与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发展迅猛,淄博职业学院作为全国100所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提出了“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发展目标,人文素质是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措施。

作者认为,英语教学应采取人文性的教学定位,本文从英语教学人文性的教学定位、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英语教学人文素质定位内容途径。

随着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淄博职业学院国际学院开设了商务英语、应用英语、旅游英语三个英语类专业,同时,全院17000余名学生也分别开设英语课程。

高职教育的发展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国内主要存在两种英语教学定位:把英语作为达到某种实用交际性目的的手段,或者作为一种人文启蒙来帮助人们对英语语言和英美文学进行更深刻的理解。

本文作者在这里要强调的是:英语教学采取人文性的教学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还要对人文性的教学内容和途径进行探讨。

一、人文性的教学定位。

人文性首先应该体现在教学定位上。

高职英语的教学大纲更应该强调英语课程的人文性,明确提出文化意识、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的要求,明确反对过早进入纯科技英语的教学,使语言学习目标的内涵更加全面和丰富。

比如,对课文的讲解,不应该只把重点放在生词和语法上,而是应该注重对文章思想的理解、对产生文章背景的分析和对文本本身细节的挖掘。

英语作为一种语言,本身就属于人文学科的范畴,而且把教学定位放在人文性上而取得成功的经典范例不论在古希腊古罗马时期、在文艺复兴时期、还是在19世纪欧洲教育学大讨论时期都有所体现。

强调人文模式,就是强调教学过程本身,强调文学素养的培育和文化背景的影响。

这种教学是非功利性的,但却真正体现了人才培养的具体要求,借助美国耶鲁大学一位学院院长津瑟的话来说,就是要培养学生“一种看到事物之间关联的综合能力,一种权衡和比较因果关系的能力,和一种客观全面地审视事件的能力”。

也就是说,要通过学习而开阔眼界、培养具有穿透力的目光和辨识错综复杂的事物之潜在关系的思想习惯。

这些能力都可以通过在大学英语的课堂上指导学生阅读经典的作品来获得。

有人过分重视对学生口语等实用技能的培养。

诚然,一个人的口音就如同人的外貌一样是外界评判的重要依据,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英语学习者梦想着能讲出标准地道的口语,能用英语自由流畅地和他人交谈。

但这只是学习英语的手段,而非目的。

如果没有任何文化文学底蕴以及语言文化的相关知识,一个人英语讲得再流利也只是像一个木偶人,外表美丽而内心空虚。

的学习,人在思维和文化意识深层次上的兴趣应该被激发,从而能更好地理解语言和文化的相互关系并具有更好的逻辑分析能力。

这也就是人文性教学定位的目标所在。

二、人文性的教学内容。

语言教学中对人文性的探讨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教不教、教什么和如何教。

既然采用人文性的教学定位,要“教”,下一步就涉及到教学内容和教学途径的问题了。

这里先谈教学内容。

大学英语的教科书一直都在改版和更新,着实使一大批一线的英语教师忙得不亦乐乎。

从上外版的一支独秀,发展到今天上海、北京、浙江、吉林等多家出版社在大学英语教材出版上群雄割据,教材形式越来越新颖,内容越来越难,量也越来越大。

但是,学生反馈回来的意见并不尽如人意。

笔者认为教材的编写应该放弃“工具型、技能型”的定位,而选择人文的定位。

在人文精神的指导思想下编写出的教材,其选材应该涉及广博的知识面,应该让学生接触到经典的具有文化影响力的英美作者的好文章。

文章的内容并不一定局限于文学,有关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以及心理等方面的内容也可包括在内。

如果文章的语言难度大,可以适当地改写以降低难度。

除此之外,教学内容应该考虑到调动构成课程心理的四种重要的情绪。

首先应该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俗话说“智”起于好奇,正确的引导和内容广博的涉猎面会引起这种好奇。

其次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因为“兴趣”是稳定的“好奇”。

再次,要赋予学生适当程度的焦虑。

教学的心理本质就是体验适度的焦虑。

这需要在教学内容上适当地增加课文和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不会轻而易举地学到知识,而只能通过认真的思考和学习后才能掌握,这也就是教学研讨中常说的“x+i’模式。

这种方法能有效地引起学生的不确定性,从而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

当然这种焦虑心理一定要适度。

一方面不能没有焦虑,那样就会使学生逃避课堂;也不能赋予过多的焦虑,那样会使学生在学习英语上灰心丧气,产生挫折感。

最后,还要考虑到愉快的因素,就是说要使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感觉到自身知识的增加,有成就感,从而感到学习英语的愉快。

应该说,愉快是学习的结果,而不应该是学习的本质。

总之,教学内容上注重学生学习情绪的调节,也正体现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

三、人文化的教学途径。

解决了“教什么”以后,就该讨论“怎么教”的问题了。

高职英语在教学途径的选择上也应该强调人文性,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首先,课堂教学要强调师生之间的互动。

教师要充分注意和考虑到学生的反应,要摆脱教师“独白表演”式的教学模式,不论是讲解课文还是做练习都要考虑到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情况;学生也应该随时对老师的讲解给予积极的回应。

其次,要强调“参与式”教学,这是高职英语教学区别于中学英语教学的重要标志。

学生在课堂上不应该是被动接受的客体,而应该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上课要带着问题去学,积极参加课堂讨论,这样才能增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做到了这一点,也就做到了积极主动地建构自我,因为英语学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建构的过程,学生是这一过程的主体。

再次是要注重学习的`过程。

很多学生在英语学习上总是急功近利,非常在乎要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结果,在乎在考试中拿多少分,在乎听过一门课后课之后自己能提高多少分,这一观点在学英语上是应该避免的。

英语学习是一个过程。

英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好的,而是在于平时的日积月累和潜移默化。

无数成功的经验都告诉我们,只有那些扎扎实实靠一点一滴“量”的积累、注重学习过程的人,才可能在英语学习上最终取得的“质”的飞跃。

最后,谈谈合作学习。

萧伯纳曾经说过:“我有一个苹果,你也有一个苹果,假如我们互相交换的话,我们各自还是都有一个苹果;但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再进行交换的时候,我们就会各自同时拥有两种思想。”合作学习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在学英语时,可以把学生按照性别、能力、思维角度等方面的不同分成小组,形成相互依赖的合作学习关系,这样分工学习的成果明显要比学生单独学习的成果大得多。

四、结语。

以上从教学定位、内容和途径等方面讨论了对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要强调人文性的教学思路。

英语是一门活的语言,学好它离不开人的活动和参与,不能机械地传授和学习。

重视英语教学的人文性,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对他们今后的人生发展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英语的教学应着重强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做好了这一工作,对做好我们的示范校建设和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大有益处,也必然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参考文献:。

[1]高一虹.语言文化差异的认识与超越[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韩敏中.北大英语精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英语文章不是简单的单词词组的组合,字里行间它可以传达多种情感和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文化;学习语言,就是学习语言中的思想精髓、介绍不同的文化背景,促进学习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重视语言本身的学习,又要渗透西方社会的.相关文化背景.因此英语教学决不是简单的单词和短语的教学.应挖掘教材中的文化与情感因素,这样就可以形成一种教学磁场,强烈的吸引着学生的神经.使他们能动的参与进来.

作者:康小丽作者单位:右家庄科技信息职业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91刊名:希望月报(上半月)英文刊名:hopemonthly年,卷(期):2008”"(6)分类号:h3关键词:英语教学文化情感教学磁场

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论文

摘要:跨文化交际能力是语言交际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是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要了解大学生跨文化意识培养的意义以及路径,以培养出具备良好的人文素质与文化修养的外语人才,适应我国社会发展与国际交流对外语人才的需求。

一、文化与跨文化交际内涵。

文化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无处不在,包罗万象。自古至今,除了权力之外,文化在国与国、人与人之间扮演着一个地位突出、显而易见的角色,而对什么是文化,学者们也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各自不同的解读。尽管这些解读存在着许多细节上的分歧,但总的说来,文化可分为广义的文化和狭义的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所创造的一切物质以及精神产品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精神活动所创造的一切精神产品的总和。英文“culture(文化)”一词,来源于拉丁文“cul-tura”,它的意思是耕种、居住、练习、注意等等。法文的“culture”,也是栽培、种植之意,但也引申为对人的性情的陶冶和品德的培养。这里的意思就包含了从人的物质生产到精神生产两个领域。所以,通常来讲,我们所讨论的西方“文化”即指广义的文化而非狭义的文化。目前,文化已体现在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的生活的一切侧面,无不受文化的触动和改变。语言作为文化的一个层面,它与文化是一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而同时语言又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承载着该民族文化的内涵,即语言之中隐含文化,二者紧密相连,不可分割。正如美国已故语言学家萨丕尔(edwardsapir)说“:语言的背后是有东西的。并且,语言不能离开文化而存在。”这就体现在了解文化必须理解语言,而同时理解语言也必须了解文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指出:大学英语的主要内容是语言知识、应用技能、学习策略和跨文化交际。大学英语的指导思想是外语教学理论,同时辅以各种教学模式和各种教学手段于一体的教学体系。由于英语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密切相关,所以为了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教师应当在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渗透。“跨文化交际”翻译成英文即是interculturalcommu-nication/cross-culturalcommunication。它指本族语者与他族语者之间的交际,也可指所有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有差异的人们之间的一种交际或一种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环境、物质生活、社会及宗教等方面的原因,因而语言环境的不同就导致了语言习惯的不同。而这种不同体现在交流沟通中,就是人们总喜欢用自己民族的说话方式或思维模式来理解对方的话语,这就可能导致对非本族语者的话语做出错误的推论,从而产生矛盾和冲突。跨文化交际研究的目的即是通过对交际者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从而达到交际者能够在跨文化这一活动当中自觉排除文化差异所造成的困惑和困扰,并进而有效、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活动[1]。当前,随着社会发展的要求以及大学国际化的需求,众多的英语教师开始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并对它开始产生兴趣,这一变化也充分体现了当前我们大学英语与时俱进的必要性。

在跨文化交际实践中人们发现,文化错误比语言错误更为严重,因为语言错误顶多是表达不准确、不清楚而已,但文化错误则会导致两个人的误会甚至决裂。交际是我们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所以在外语学习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尽力增加学生接触异质文化的机会,使其在各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中获得解决文化冲突的能力,从而有助于不同文化、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总之,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只有把文化教学与语言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外语学习的目的。第一,能够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其实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态度是被动的。此外,客观上,本校的课程设置以及应试性的要求也让学生少有机会接触到不同的文学、宗教文化等经典名著,而这些则是语言学习过程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所以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意识的培养[2]。大家都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目的语文化的导入可以让学生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从而达到主动学习英语的目的。第二,能够消除交际中的文化障碍,减少语用失误的比例,减少文化差异所带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提高跨文化交际成功的可能性,并继而推进文化融合。所以,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这种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之主动学习他国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第三,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这不仅体现在学生对英语语言技能的掌握上,学生自身文化知识的丰富上,从长远观点看,它更拓宽了学生的国际视野,加强了学生对多元文明的理解,从而为培养具有“世界眼光的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的途径是很多的,但最好的途径则是要让学生完全融入到目的语的文化氛围当中,因为语言运用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习惯,而恰巧我们的学生甚至教师很少或几乎没有机会到目的语国家去学习或生活,所以作为教师,应当根据现有的学习环境,并通过网络等教育资源手段,同时辅以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意识。

我们知道,教学相长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原则。因为教师在教学当中起着一个主导作用,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这方面的教育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也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教师不管是在课上还是在课后,他们的言行举止,他们的文化素养都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所以,如果要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那么作为教师,首要的就是不断提高自己的跨文化修养,或有必要参加一些跨文化教育培训[3]。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从而顺利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任务。

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对教材中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让学生认识英语国家较为典型的主流文化现象,并能够适当地让学生赏析经典文学作品,提高文化素养。其次,利用学生对目的语文化产生的兴趣,教师要适时地有意识地在教学中让学生主动观察、对比,并进而评价文化以及思考文化差异现象所产生的原因。比如,中西方颜色文化的不同、中西方饮食文化的不同、中西方节日风俗文化的不同等等。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既了解了他国文化风俗的不同,又进一步深刻理解了本国的文化习俗,同时也增强了学生自身的跨文化意识,提高了他们跨文化意识的敏感性和适应性[4]。再次,通过案例分析、情景会话和角色扮演操练,即模拟不同场景下的中西文化,对学生进行实地、实时、生动有效的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这样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主动了解他国文化的兴趣,也让学生在模拟交际中加深了对本国以及他国文化的理解,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改进教学方式,创造具有文化包容性的、教学环境。

首先,教师要充分利用现有教学工具及丰富的网络资源。比如,多媒体教室以及当前网络资源里面丰富的文化场景或事件,以之调动学生的感官,让学生以这种直观的观影方式来了解中西方文化在各个方面的不同以及文化背景的不同。其次,教师可充分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有针对性地对当前所发生的时事政治文化事件或文化现象来让学生自己进行探讨,并陈述自己理性的文化理解以及文化判断。再次,教师可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政策去进一步实现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目的。比如,教师可申请开设与文化有关的选修课程,或者申请与文化相关的拓展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设置,教师可自由且能充分地进行专业的文化教育教学。同时,学生也会有更多机会接触到中西文化差异并进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最终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综上所述,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教师精心细致的规划以及长期的努力与坚持。教师要尽力在课堂上营造一个浓厚的学习氛围,要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语言以及语言所带来的丰富的文化差异,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学习语言以及语言文化的兴趣。通过这种良性循环,教师则更容易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同时,也能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并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也只有这样,才能最终提高外语教学质量以及最终达到语言的实用性目的。

参考文献:

[1]陈欣.从跨文化交际能力视角探索国际化外语人才培养课程设置[j].外语界,,(5).

[3]郝平.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72.

[4]陈岩.文化理解能力———21世纪外语教育的重要目标[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2).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意识

语言和文化是紧密相连的.因此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技能的同时,也应该重视学生文化意识的树立.本文从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出发,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中进行文化导入,从而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作者:饶丽波作者单位:云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社科部,云南,昆明,650031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8”“(29)分类号:h3关键词:语言大学英语文化导入跨文化交际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论文摘要:引入文化教学,使语言知识与语用规则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的跨文化语用能力。本文就英语教学中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进行了阐述。

随着全球经济高度一体化和现代高科技的迅猛发展,人们越发意识到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性。作为语言学习中的领路人和指路人,教师更应该承担起这一重任,在日常的语言教学过程中积极渗透和实践这一教学理念,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地掌握一门语言,在跨文化交流时应对自如。有人把文化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英国文化学家泰勒提出:“文化是一个复合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交际的过程是人们运用语言知识和社会文化知识传递信息的过程。所以学习语言与理解语言所反映的文化背景知识是分不开的。所谓跨文化交际,即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互相分享信息、思想和感情时的一系列活动。

专家估计世界上大约有五千至七千种语言,在这之中英语成为了最通用的语言之一。在英语学习中,大学英语教学是提高学生英语水平最关键的环节,其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但眼下的各种等级证书考试,多半是对学生进行英语语言知识和应试能力的测试。这样一来,英语教学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过分强调语言知识的传授,而往往忽略了其语言所蕴藏的文化。英语教学是语言教学,更应该是以文化教学为基础的语言教学。英语教师除了教授语言技能外更应把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融入到语言教学中。语言和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传递感情的交际工具,而文化是语言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和基础,二者有着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人们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感受文化。要做到真正理解语言必须了解它“背后的”文化。反之,理解文化也必须通过语言。学习一种语言要掌握语音、语法、词汇和修辞,还要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思想意识、社交准则及语言行为,即国家的社会文化。如果社会文化背景与知识教学相脱节,即把语言和文化割裂开来,不仅影响对语言的理解和掌握,而且会导致信息传递的不完整、不准确、不生动,甚至产生不必要的误会。因此,研究文化差异并将这一研究成果融入到英语教学中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新大纲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掌握并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即书面或口头方式进行交际的能力。而交际能力的提高即需要对所学语言知识的掌握,也需要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背景有所了解。语言的意义离不开语言环境,通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以窥见该民族丰富的文化形态以及该民族人民的文化心理。也就是说,只有了解彼此的语言习惯和行为方式,才能有效地进行沟通和交流。相反,如果在外语学习中只注重语言的表层意义而忽略了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就难以做到真正地掌握语言,真正地理解语言所传达的信息。

在英语教学中,语言和文化的这种关系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足够的重视。在教学实践中,似乎只要掌握了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语言和应用语言进行交流。这显然背离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因此,要想较好地培养大学生的文化意识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大学英语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就应该想方设法地激活学科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牢固的母语文化知识和相应的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将二者加以对比和鉴别,找出异同,然后强化认识和理解,进而在语言的不断习得和大量实践中,真正领会不同语言中不同文化的渗透和融合,进而加快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形成。那么如何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避免文化冲突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一、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

这是教师的首要任务。要使学生细致、全面、深入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特点,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双边语言知识,而且应具备双边的文化知识,这种双重的文化修养是保障英语文化教学的重要前提。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增强对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的洞察力和敏感性,掌握和洞察文化的最新动向以便第一时间科学正确地指导学生拓宽文化视野,进而使学生了解所学语言国家文化特征,以期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顺畅的交际。

二、有针对性地介绍社会文化知识。

目前我国的英语教学体系中,多半是采用常规的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然而教师在课堂上常常单纯地讲解词汇语法及要点,而忽视了有针对性地传播介绍那些影响交际的社会文化因素。在意识到文化对于语言教学的作用之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文化知识的传授,大的方面包括政治、经济、社会阶层、家庭结构、职业特点、上下级关系、社交活动等,小到日常的打招呼、道别、致谢、约会、打电话、吃饭习惯、禁忌语等。

三、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

充分利用教学辅助手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课堂教学要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多角度、多方位地向学生展示西方文化。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学生不仅要从课本中学习和掌握异国语言和文化内涵,而且还要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相关报刊杂志,通过观看相关电影电视节目直观地了解目的语源国的文化和社会。在课堂教学时,也可以穿插西方英语文学作品、报刊杂志、时事评论、甚至电影台词中有意义的材料,引导学生从中汲取文化知识,强化文化素养,拓展文化视野。除了在课堂上的渗透之外,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多收听各类英语广播、学唱英语歌曲、观看电视节目。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搜索浏览网络资料,观看原版电影,以感受语言的'魅力,领略英美本土文化风情。课余时间组织英语角,举办校园文化节,丰富大学校园文化生活,开展英美文化方面的选修课,文化专题讲座,组织英语晚会,排练英文戏剧,课本剧等多种方法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际综合能力。

四、重视非语言交际能力的培养。

在跨文化交际中一定要高度重视在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差异所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风俗习惯和言谈举止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的确存在着诸多文化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实践中要通过对比目的语文化和母语文化的差异来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而交际文化的教授和习得也必须通过对比的方法才能收到预期效果。

跨文化意识的培养和对文化差异的重视也应该体现在大学英语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文化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丰富多彩的,它渗透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各个地区不同的生态环境,形成了各个民族不同的生存状态,造就了各个民族特有的文化心理。而在传播文化过程中难免会和外语学习者的固有思维和文化沉淀产生差异和碰撞。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差异的责任就落在了语言教师的身上。在跨文化交际中,真正有效的交际是彼此信息传递的无差无损,是文化信息、思想感情的交流和沟通,这无疑需要语言学习过程中文化学习的积累和运用。

参考文献:

[1]贾玉新.跨文化交际学.上外教育出版社.

[2]胡文仲.跨文化非语言交际.外研出版社.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

[4]林大津.跨文化交际研究.福建人民出版社.

[5]邓炎昌.语言与文化.外研出版社。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理解课文中的词、句及全文往往只求表层意思,而不能理解其深层含义,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英语语言知识有限外,就是缺乏西方国家的社会历史、文化背景知识,而大学英语教材中的材料大多来自西方国家。由于中、西方国家在文化教育、社会生活以及风土人情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对于受中国文化教育成长的学生来说,了解西方国家风情和文化背景知识,不仅有助于学生扩大知识面,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更有助于学生充分理解词汇的文化内涵和外延,有助于对句子的理解起到预测作用和提高对全文的理解。

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不仅包括语言能力,更应强调文化能力。语言本身属于文化范畴,语言和文化紧密地交织在一起。从语言和文化的关系来看,语言既是整个文化的产物或结果,又是形成并沟通文化其它成份的媒介。因此,在外语教学中导入文化知识,加强文化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在实践中运用外语,提高社交能力。事实也证明,在交际障碍中,文化错误较之语言错误,性质更加严重,更加让人难以接受。因此,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是成功交际的必要条件。

3.有利于文化交流。学生通过所学的语言材料了解其中的民族文化,一方面可以受到国外文化的浸润,在潜移默化中感受中外文化差异,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生对本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只有对本民族文化充满自豪和自信,才可能在跨文化交往中更好地求同存异,保持自我,表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人格。因此,在外语教学中,要高度重视文化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我国大学英语教师普遍缺乏跨文化的视野,认为外语教学就是讲授语言知识,重语言形式轻社会文化因素。近年来,随着交际法教学的普及和对英语教学中文化问题的讨论的增加,广大英语教师开始关注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但讨论、研究和教学的主要焦点集中在目的语的文化导入上。教师缺乏全面的中西文化观,无法掌握目的语与母语文化的'平衡。无法在文化教学中培养学生平等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在传授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时,就难以做到发掘语言形式内的文化内涵,相互介绍其文化背景。在对待自己民族文化的态度上,也存在有失偏颇的地方。

2.学生缺乏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大多数学生以为掌握了语音、词汇和语法规则就能理解英语和用英语进行交际。虽然有些学生语言能力较强,但跨文化理解能力普遍较弱,如对交际方略、交际规则、礼貌规则等方面的知识知之甚少。由于不同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交往习惯,在非言语交际时,往往带有不同的文化特征,因此,容易产生交际困难或误解。法国人,阿拉伯人交谈时距离较近,甚至能感觉到对方的鼻息,而英国人则与对方保持一定的距离。在中国,对某人表示赞赏时,常翘起大拇指,而希腊人这样做则表示对方“滚蛋”。不熟悉目的语国家的思维模式和社会文化背景,对隐含文化内涵的语言现象和行为不理解,在跨文化交际中经常误解对方以致交际失败。

这是因为,受整个教育体制和考试体制运作方式的制约,作为正规教育机构中受教育的大学生,他们学习英语的直接目的可能是通过考试,拿到文凭。所以,考试往往起着指挥棒的作用。语言教学要服从整个课程设置的要求与安排,而除了考试,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难以用外部的条件和标准来检验。此外,我国的国情环境和社会伦理结构作为文化传统的一部分,对英语的教与学,尤其是学习动力也产生相当大的影响,可以说学生学习英语的工具性动机不十分明确,主要是外部动机在起作用。即为升学和考试而学。长期以来,国民教育的主要活动是向受教育者一味地灌输知识,不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我国的外语教学远离目的语文化的环境。中西方文化传统、语言特征、包括语音、语法和文字系统迥然相异。学习英语的起点低,这也根本上制约着大学英语教育的主体和客体。

1.调整教材内容,增加跨文化素材。

大学英语教材不仅仅是传输英语知识,还是传播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重要工具。所以大学英语教材首先要从社会需要和培养跨文化教育人才的目的出发,协调好社会、学生、知识三者之间的关系。既然学习外语要学文化,选材必然要体现文化因素,大学英语教材要体现两种文化相异的材料。加入有关西方社会的风俗、习惯和行为模式的内容。课文内容应是目的语中具有代表性的,而且能给学生以清晰的有关外国文化或双语文化异同的概念。能与本国文化对比有助于更深刻地理解本国文化,能激发学生去寻找两种价值观的解释。根据跨文化教育的需要,介绍目的语国家的文化特点及可以学习借鉴之处。要能帮助学生去寻找、获得和理解目的语国家的知识。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认识到跨文化教育是一种理念,不同文化各有其特点,无所谓优劣;不同文化可以互补,贵在善于吸收和扬弃。英语教师要积累深厚的跨文化知识,形成较强的跨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理解的技巧,使跨文化教育的理念得到内化和深化。跨文化意识的培养要求教师提高自身的英文和中文文化修养,对文化差异的正确理解以及尊重不同文化的态度。同时对本国文化和其他国家的文化进行比较鉴别。广泛介绍西方文化知识,课堂教学积极进行文化导入,从文化理解和语言感知能力方面着手,重点是培养对具体的目的语文化的理解和相关交际能力的提高。

3.改进教学方法,强化学生跨文化交际锻炼。

大学英语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改被动地记忆为敏锐地发现问题,主动地获取知识解决问题,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对学生进行跨文化教育,有意识地开展一些英美文化背景知识方面的讨论活动,指导学生收集资料,然后就材料的内容进行扩展性介绍和讨论,再与汉语相应的文化内容作对比分析。通过对每个与英语文化有关的主题的发现、调查、探索和研究分析,有利于学生体验和感受英语国家的文化,排除民族文化差异的偏见,培养尊重他人的民族习惯,从而透视各种文化的异同点、独特性及其价值观,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文化理解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敏感性,培养他们的跨文化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由于语言和文化息息相关,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跨文化意识,缺乏对背景文化知识和对中西文化差异的了解,就不利于外语学习的整体性。这就要求大学英语教师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培养学生对于其所学习的英语文化具有较好的知识掌握和较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了解本民族文化与目的语文化的异同,才能真正学好外语,并且在实际应用中能达到应用自如。

参考文献:

[1]张蓉.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知识的渗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2.

大学英语教学的跨文化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外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本文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意义出发,就培养学生跨文化意识的相关策略进行简要探讨。

语言是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语言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文化是“特定社会中成员所拥有的信仰、思想方式、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社会习惯等的总和”。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有利于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中学英语新课标指出,接触和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有利于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有利于加深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有利于培养世界意识,有利于形成跨文化交际能力。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不是靠单纯灌输语法知识的传统外语教学模式就能有效开展的。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能力。逐步扩展文化知识的内容和范围。教学中涉及的有关英语国家的文化知识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知识结构和认知水平等密切相关,并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文化的兴趣。要扩大学生接触异国文化的范围,帮助学生拓展视野,使他们提高对中外文化异同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为发展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词汇中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在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会学生英语词汇的'正确读音和本义,还应着重接受所教词汇的文化意义,让学生充分掌握英语词汇与汉语词汇的不对应文化现象,从而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例如,“红色”在我们汉语文化中象征“欢乐、吉祥、喜庆、热烈”,是一个褒义词,然而在英语文化中“red”却与“危险、暴力、流血”相联系。教师在词汇教学中应当充分挖掘英语词汇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归纳、总结、对比,找出这些英语词汇与汉语含义有别的特殊文化意义,在课堂上给予充分讲解。同时,在学到蕴含着成语,谚语及其典故的英语词汇时,应不失时机地将其介绍给学生,丰富学生的跨文化学识,同时教会学生运用这些词句的场合,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

阅读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手段,是初中学生了解外语国家的政治、经济、历史、宗教、风土人情渠道,也是英语学习的重要任务和重要的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初中英语教师不仅要给学生介绍阅读材料中的文化背景知识,还应对那些学生较为困惑不易理解的语言材料之外的文化因素有所涉猎。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该国的文化与本国文化的差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大量的语言材料中看到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从而加深对英语民族文化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有效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从而提高语言的交际能力。初中英语教师在讲授某篇新课时,首先可以对该课文的相关背景进行详细介绍,由此导入新课,为增加教学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导入新课,将生动活泼的影响材料呈现给学生。

激活学生的背景知识。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阅读。让师生都参与到阅读中来,互相提问和解答,在问答中,教师应对中西方文化有差异的地方增强敏感度,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加深对阅读材料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阅读教学中,加强对英语语篇思维模式的介绍。例如,许多英文文章语篇的基本特征是:先概括,后细节,先开门见山亩明论点,然后逐步进行论述,层次分明,组织严密。环环相扣,而许多中文的段落思维模式一般没有这么开门见山的。教师分析中英文的语篇模式差异,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课后教师还可以印发几篇相关的文章让学生阅读,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口语是学生进行文化交流的基础。在初中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言知识,并运用语言清楚地表达自身的思想意识,在使用英语进行口语对话时,应教会学生考虑到自身扮演的角色。综合自己的社会地位和所在语境,从对话者的反应判断出是否使用了恰当的语言。并努力使受话人明白并接受自身表达的意思,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教师在让学生说之前要告知其对话发生的相关背景。以及英美文化背景下的相关语用策略,让他们了解该说什么,该怎么说。例如,西方人将年龄、身高、体重和收入等个人问题视为隐私,教师告知学生这是应当避而不谈的话题。

教师可以将谈话禁忌归纳为四个词:i,warm,where,meal.其中i代表income,w代表weight,a代表age,r代表religion,m代表marriage.就是跨文化交流过程中,不问对方收入、体重、年龄、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这样有助于学生更容易掌握与英语国家人士交谈的禁忌。初中英语教师可在课堂上,安排学生进行即兴表演对话。构建真实的口语交流氛围,创设各种语言场景,把抽象的文化与语言紧密结合起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跨文化交流的魅力,使学生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口语交流,在真实的英语语境中进行对话,还可以在课外开设英语角活动,举办英语演讲比赛等活动,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环境。使学生在频繁地口语锻炼中培养自身的跨文化意识。

总之,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才能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促进学生学习英语的激情。初中英语教师可从词汇教学,阅读教学和口语教学三个方面,加强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使学生真正熟练、准确地掌握英语口头或书面交际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z],北京师范失学出版社,.

[2]王力非,现代外语教学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

[3]陈申,语言文化教学策略研究[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2001.

[4]王笃勤,英语教学策略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前言: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有了语言的灵动性则变得更加丰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文化、习俗、思维方面都有一些不同。学生如果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则不能够彻底的理解英语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客观规律,不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学习很多关于动物的词汇,但是中西方对于同一种动物会赋予不同的含义[1]。比如,对于“狗”这种动物,中国文化中一般用狗来表示贬义,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狗在大多数时候都表示褒义,用来形容值得同情和信赖的人,如“aluckydog(幸运儿)”“helpadogoverastill(助人渡过难关)”,anolddog(老手)等。在中国文化中,“猫”代表了正义和勇敢,在很多动画片中塑造的猫的形象都很机智并且乐于助人,而在西方国家,猫则代表着愚蠢和懒惰,如“copycat(盲目的模仿者)”“assickasacat(形容某人病的很厉害)”“likeacatonhot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渗透类似的文化差异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新版的教材中越来越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编写新教材时也适当的穿插了西方的文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使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交流中正确的运用这些文化知识。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学生在称呼教师时,不论教师的性别和年龄是什么,直接用形式加上老师就可以了。而在西方文化中,学生称呼男老师要用“mr”,称呼已婚的女老师要用“mrs”,并且要加上丈夫的姓氏,称呼未婚的女老师要用“miss”,对于婚姻状况不明的女老师可以成为“ms”。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应该堂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正确的称呼自己的老师。另外,中西方在节日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习俗,在中国最主要的节日是春节,而在西方国家则比较注重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将教室装点成节日的气氛,并且带领学生体验西方国家在过节时的风俗习惯,使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体验中西方在既然日方面的不同。同时,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也是不同的[2]。在中国,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有很热闹的氛围,大家在餐桌上交流谈心或者相互夹菜,中国人使用的主要餐具是筷子,菜都放在桌子中央一起分享。而在西方国家,吃饭的时候都比较安静,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实物,专心致志的用刀叉享受自己盘子中的美食。在学习与餐桌礼仪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用餐时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且教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刀叉,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向学生渗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比如,在涉及到打招呼用语、赞扬他人的用语、表示感谢的用语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做适当的拓展,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将教材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挖掘出来,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3]。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与颜色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讨论一下中西方在颜色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的认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总结,并且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如,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在节日中经常用红色的装饰品来装点节日的气氛,而在西方国家,红色则被认为是危险、战争、流血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认为是失败、死亡以及愚蠢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中,白色则代表诚实、纯洁和幸运。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学习的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的渗透,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英语,学会运用英语,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浅谈在牛津英语教学中如何加强学生的文化意识

自从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我国的教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国家与教育部门对我国的中学教育十分看重,因而不断进行课程改革,希望能让中学教育进入一个更高、更快的发展阶段。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由于其学科的特点而尤被人们所重视,这是因为它不是学生的母语,用不是像数学那样可以用逻辑推理能力演算的学科,因而,这门学科的发展存在着一些自己的特点。在我国现行的英语教学体系中,我国中学英语教育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但在东南沿海的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已开始实行多模态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的现代化。从我国的全局来看,对于东北、西北以及西南地区的大部分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经济水平落后、文化的不发达,仍旧以传统的教学方法为主,现代化的教学方式根本没有得到实现,有的地区甚至连最基本的英语教学都不能保证。而在东南沿海以及一些经济发展的地区,英语教学的发展则相对要快的多,如北京、上海、南京以及山东半岛的一些教育大省、教育大市,中学英语教育已经步了现代化。

从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中学英语教育的发展程度因地区的发展不同,而呈现参差不齐的状态。自从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与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力度加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省市开始为教育改革而努力。特别是在一些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学生的英语学习环境得到一个质的提高,新课标的实行,也真正让学生们享受到了减负与学习的乐趣;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学英语教学的发展虽不及发达地区,但其英语教学实践却也在逐渐进步。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实行,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受益,真正把学生从课业负担中解放出来,整体看来,我国中学英语仍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多模态教学模式的出现,使得我国英语教学的现代化进程加快。

二、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多模态英语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来源于语言学界对于多模态话语分析相关理论研究。主要是近年来从halliday的社会符号学出发,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为基础,对多模态语篇的大量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视频语篇已经成为人们交流和传递信息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当今的互联网的时代,文字、图像和视频等媒介经过网络的整合可以迅速的传递,人们的交流方式变得前所未有的多模态化,外语教学也随之进入了多模态教学时代。传统的粉笔黑板录音机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要求。多模态英语教学正是为了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死板的教学方式,将网络、图画与语言资源相互整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方式。在我国教育的现行阶段,越来越多的地区及学校引进了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打破,并将它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使用,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而发展而来的,它较传统教学方式更加人性化、丰富化,使得英语教学的展开更为顺利,也让学生更乐于接受。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多模态英语教学还存在着诸多问题。

1、教师的教育理念,没能与多模态教学同步。多模态英语教学,是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事业的发展而来的,但是在我国现行的中学英语教师中,大部分教师都是原来九十年代左右入职的教师,他们在英语教学领域已经有着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经验,让他们一下子将教学理念更新,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很多学校的老师虽然主张多模态英语教学,他们却不能将现代化的教学思想贯彻到实际教学中,从而老师们不能改变传统教学方式的束缚,只是新瓶装旧酒。他们在具体的实践教学中,仍旧以传统教学方式为主,学生被动的听老师讲解,而老师才是学生学习的中心。因而,在具体的教学理念中,老师们并没有真正摆脱传统教学模式,从而其新课改的效果并不明显。

2、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没有真正利用起来。由于我国对于英语教育的重视,国家大力提倡学校要开展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从而真正的减轻课业负担,很多学校都配置了多媒体教育、电脑等现代的教学设备。但是由于课改之后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真正的实行,老师们不能灵活自如的运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因而,这些教学器械很多地方都成了摆设,没有真正运用到教学中去。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是学生与老师进行现代化教学的工具,但是由于教学理念的不明确,这些设备并不能真正得到利用,这了是导致多模态教学不能步入正轨的一个因素之一。

3、传统教学方法与应试考核制度,影响了现代化教学的实施。很多学校与老师都知道多模态的教学方法,是有利于学生素质发展的,但是在具体的实施中,多模态教学方法却很难得到实现。这是由于,传统教学模式与多模态教学模式的转换之初,老师与学校的转换没有完成,因而不能完全的将全新教学模式贯穿下去。此外,虽然我国的教育模式一直在发展变化,但是我国的教育制度却根本没改变,仍旧是传统的应试考核制度,对于素质能力的考查仍旧缺失;虽然在一些学校里,学校已经开始注意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考查,但是其力度仍旧很不,并不能代表全部。应试考核制度,使得老师与学校很有压力,因为无论素质教育有多么优秀,如果不能在应试考核中体现在试卷上,那么学生的成绩在升学等重要考试中仍旧是没有说服力的。其次,多模态教学的实施过程中,问题还有很多,这里不再一一列举,只从几个重要的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述,这里由于篇幅问题,不再一一赘述。

三、多模态英语教学的具体实施办法。

多模态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行,是我国教育的一大进步。更是针对我国近些年来素质教育缺失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应得到大力的推广。针对我国多模态英语教学中存在一些问题,以下将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希望能对多模态英语教学能有所帮助。

1、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让素质教育成为英语学习的重中之重。在我国未来的发展中,具有综合素质的全方位的人才,才能在社会中立足,而在传统教学模式之下的学生,由于老师与学校所给予的学习任务,让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精力去为素质发展而努力。这是由于老师与学校的教学理念没有得到矫正,进而带给学生的一种不良的学习的目标,虽然学生在考试的重压之下,能够取得一个好的成绩,但是他们的综合素质却不能得到提高,这是不利于学生未来发展。这就要求老师与学校要改变教学理念,将现代化的教学理念与思想注入到课堂之中,把课堂搞活,给学生充分的自主性,让他们在自主的学习中找到快乐。

2、教师应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掌握多模态教学方式的精髓。多模态教学方式是一种全新教学理念,这就要要求教师要提高自身的素质,真正的理解多模态英语教学的理念,从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渗透素质教育。比如,老师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应多运用情景教学、互动教学等全新的教学模式,而改变以往的以老师为主导的输入式教学,让学生成为自己学习的主人,他们才会更加主动的去进行学习与研究。此外,老师还应在具体的英语教学中,将图片、网络等信息资源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去,使得英语的学习真正与社会接轨,摆脱“死学英语”的现象。

3、尽可能的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以保证课堂教学的丰富多彩。多模态教学理念,是让学生的学习参与更加社会资源中去,这就要求老师应将电脑、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设备运用到课堂中去,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课件的指引之下。

scripttype=”text/javascript"

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本文重点阐述了中西方的文化差异的体现,解释了在英语教育中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必要性,以及这些差异对英语教学的影响。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学生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帮助,能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

中西文化差异;英语学习;语言文化;跨文化交际:

英语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教授语言,我们还要通过教英语让学生了解中西文化差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格。

1、思维方式的差异。

中国人自古就比较含蓄,注重面子,说话比较委婉。而西方人思维直接,说话不拐弯抹角,直接切入主题。中国人解决问题注重平衡与和谐,注重人情关系。西方人更依赖制度与法律。思维方式的不同,使中西方人在对事物、观念上的价值取向也存在着明显差异。就时空顺序而言,西方人习惯从小处着手,从小到大;而中国人却习惯从大处着眼,从大到小。所以,中西方表示地点和时间的方式恰好相反。例如,在写地址时,中国人是写“国家——省——市——街道——区(栋)——号”,而在英国则写成“号——街——市——州——国家”。

2、语言表达的差异。

语言是文化的体现。语言表达体现在交际和社会礼仪中。对于同一件事物,中西方的语言表达具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比如,中国人比较注重吃饭礼仪。人们见面时总客套地问:“吃了吗?”大部分的中国人都知道具体吃没吃饭并不是很重要,只是寒暄。但如果你问英国人“吃了吗?”他首先的反应是“it’snoneofyourbusiness(关你什么事!)”难道你要请我吃饭?其实,中国人问“吃了吗”和英国人见面总谈的“今天天气不错”是一个意思。还有一个明显的例子:中国人听到别人的夸赞,为了表现出谦虚,总会说“哪里,哪里”,“不行,不行”,这在西方会让西方人觉得莫名其妙,反而不知道怎么来夸赞对方,以为是自己说错话了,搞得特别尴尬。遇到别人的赞美,他们会欣然地接受你的夸赞并说“thankyou”。表示由衷的感谢。

3、宗教信仰的差异。

西方人信奉最多的是基督教,认为一切都是上帝创造的,认为世间的一切都是上帝安排的。“god(上帝)”这个概念,是西方人信仰基督教心中所存在的。因此,在口语交际中。西方人经常会说“ohmygod”“maygodblessyou”,听到西方人这样的口语就不足为怪了。在中国,信奉最多的是佛教,人们嘴里总念的是“菩萨”或者“老天爷”。再如,汉语和英语中都有“龙”,在英语中叫“dragon”。在我国古代,皇帝自喻为“龙”,穿“龙袍”,是最高贵的象征。人们总说“龙凤呈祥”。到现在中国人说自己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龙是最至高无上的象征;但是在西方国家,“dragon”的象征意义为“魔鬼、凶残”等。中西方文化中不同的宗教信仰影响着各自的语言文化,只有深刻地了解中西方文化个性的差异,理解各自语言中的文化内涵,才能在交流中真正理解对方的'语言,才不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和尴尬,才能顺利地沟通和交流,使英语学习真正起到文化交流的作用。

4、历史、地理、科技水平、政治制度的差异。

美国的历史才几百年,中国则是几千年,中国人的历史积淀就厚重得多。西方人认为”everyoneisbornequal”,中国人则多年信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几百年前,中国科技领先世界,而近一二百年西方领先世界。中国人口十三亿,美国才三亿,英国才六千万。几十年前中国是穷国的象征,现在中国有充足的资金到世界各地投资。六十年前,中国没多少人学习英语,如今在青少年中几乎普及了简单英语,相当一部分具有了很高的交际水平。

在我国长期的英语教学之中,大多数教师和学生都习惯地认为,我们只要掌握了基本的语法一定量的词汇,语音语调知识,就等于掌握了英语。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往往把主要精力集中在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视了文化背景知识对语言的重要作用,培养出来的学生尽管掌握的词汇量很大,语法知识也很好,但却缺乏在不同的场合恰当地使用语言的能力。不了解中西文化间的差异,只把单词的意思生搬硬套,是无法真正掌握英语,达到文化交流目的。

1、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中西文化的种种差异,在给英语学习带来了诸多障碍的同时也正是由于这些不一样,激发出学习者的学习兴趣,面对与自己国家不一样的文化时,就会产生一种好奇心与渴望,会产生主动探索和求知的欲望。英语作为一门外语,大部分学生对它的学习基本上是停留在背单词、学语法、背课文的基础上,认为学习英语是非常枯燥的一件事。但是如果在英语学习过程不断的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所在,会对英语学习者而言,产生一种新奇感,从而促进英语学习。

2、提高学生跨文化交际意识和能力:

学习英语的主要目的是交流,而在交流的过程中就必然要涉及到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如果不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交流过程中,无意识地使用本民族的文化准则,语言规则来判断和解释,有可能会产生障碍,误解,甚至会导致跨文化交流的失败。因此了解中西文化差异,对于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高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例如,中国人的个人隐私与保护稳私的意识较弱,而西方人却极为重视个人隐私,中国人见面喜欢问的年龄,收入,婚姻家庭状况等问题,这在西方人看来是让人极其恼火的事情,认为这是侵犯他们的隐私。

3、促进英语课堂教学:

在英语课堂上导入文化背景已经成为学习外语的一个重要举措。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语言基础知识,而且还应当加强有关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克服母语的干扰,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达到英语教学之目的,而且又有助于学生汇集东、西方文化为一体,提高文化修养。英语的社会交际功能就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如果我们的学生,既懂东方,又懂西方;既会英语,又会中文,也许我们会培养出一些像鲁迅、胡适、巴金那样中西皆通的大家来。

总之,在英语学习中了解中西方文化之间的差异,对于提高英语学习的兴趣,促进跨文化交流的能力及促进英语课堂教学都有着重大意义。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提高学生对语言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社会知识的了解,才能真正让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达到学好英语和提高全面素养的目的。

中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研究的论文

语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离的,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文化是语言所承载的内容.在这种相互依托的关系下,如果只关心语言的.学习,而不了解与语言相关的文化背景,便无法真正掌握,并运用好语言.在了解语言的文化背景的基础上,对于学习语言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那么在英语的学习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英语国家文化的学习和了解,因此,在高职的英语教学中有必要树立起跨文化教学意识,融入跨文化教育理念,从而提高高职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学生对中西文化的差异的鉴别能力和敏感性.

作者:陈蕾作者单位:无锡市广播电视大学,江苏无锡,214011刊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educationinnovationherald年,卷(期):”"(35)分类号:g712关键词:高职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目标途径

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世界贸易的加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交流沟通已经是当代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在这种背景下,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社会和宗教等环境的不同,导致中西方文化差异。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跨文化交际中,人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的说话方式来解释对方的话语,因而作出了不准确的推论,以致产生误解和曲解,影响交际效果。通过对跨文化交际中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分析,来指导英语教学。

1、个人隐私。

在某些方面,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中国人提倡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比如对方的年龄、收入、婚否、家庭状况都是很私人的问题。

2、时间观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且西方人一般是准时到达指定地点。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有些人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地按照计划进行,往往时间观念很淡泊,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从而引发冲突。

3、赞扬与赞美冲突。

各国的风俗、礼仪、交流都受特定环境的影响,都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受到赞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会谦虚地说“不好”、“不行”等,因为谦虚是中国人的美德。这体现出中国人在交往时,更注重委婉、含蓄。例如:一位外国旅游者对导游小姐说:“yourenglishisquitefluent、(你英语说得很流利。)”这位导游小姐谦虚地回答:“no,no、myenglishisverypoor、(不,不,我的英语讲得不好。)”对于中国人的谦虚回答,英美人会误解为对方对自己的判断力表示怀疑。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you、”表示接受。因为西方人注重直来直去,“坦率”就能体现他的价值观和交流方式。

4、称呼语言的差异。

在交际中,中国人重视等级差别,为了能抬高别人的地位,喜欢用官衔称呼对方,以示礼貌。以“姓+行政职务”作称呼最为常见,人们对职称是副职的领导称呼时,也习惯省去“副”字,以示尊敬。而在英语国家,在非正式场合,同事及上下级之间一般直接称呼对方的名字,以表示礼貌。但是在一些正式场合,人们也用一些头衔称呼对方。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分析主要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中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西方人想法喜欢直来直往,而中国人则比较含蓄、委婉。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由于从小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宗教信仰的不同,导致中西方人的行为规范的差异,所以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就必须理解对方的行为规范,尤其是什么行为是被禁止的,最好的办法就是遵循入乡随俗的原则。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特有的价值体系,这套体系能够帮助人们区分美与丑、善良与邪恶,这就是人们的处世哲学、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但是它不能脱离具体的文化而存在,每一种文化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这种文化认为是好的,另一种文化可能认为不好,但是它们在自己的文化体系内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绝不可以理解为一种价值标准先进,而另一种价值标准落后。以中西文化为例,在中国文化中,人们推崇谦虚知礼,追求随遇而安,不喜欢争强好胜,同时社会风气也往往封杀过于突出的个人,正所谓“行高于众,人必非之”。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们与西方的交往过程中,确实存在着很多文化方面的冲突,直接影响到了跨文化交往的效果,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转变教学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文化冲突的危害性和培养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同时,教师还要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文化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2、改进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可以让学生通过西方电影了解国外的风俗,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使其学到知识。

3、通过阶段性专题介绍,使学生较系统地了解各国文化差异。

阶段性专题介绍是立足于课堂外,通过专题讲解、请外籍教师介绍、搞活动、组织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较系统的文化导入和交际能力培养。专题题目有:颜色用法差异、动物寓意的差异、体态语言的差别、圣诞专题晚会、英美谚语专讲、禁忌语专讲等。每次专题讲座前,可先请学生课前准备,根据主题选择分组回答问题、急智题抢答、小品演出、找错误、看原版电影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寓教于乐,拉近学生与跨文化交际间的距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语言氛围中掌握语言基础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中文化意识的培养策略论文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屡见不鲜的东西方文化差异现象,经常成为困惑学生的难题.这种文化差异使得学生对所学内容不理解,不容易接受,严重的阻碍了学生英语学习的.进程.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也许并不止一两个,但至少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即学生缺乏”跨文化意识“,缺少对英美文化的了解,这种文化差异上的贫乏直接影响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习得.

作者:王阳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外语部,黑龙江,哈尔滨,15008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33)分类号:h3关键词:

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探析论文

目前影视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常常被用于大学英语教学,但由于没有系统的影视英语课程使得其产生的教学效果不理想。影视文化作用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二语习得理论和信息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化所起的作用有生动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的表现有五个:第一,促进学生语音语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结构;第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第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第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越来越多的大学英语教师利用英语短片、英语电影等来开展英语教学,锻炼学生的听说能力。不可否认,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为将影视文化应用于大学英语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并没有研究清楚。为了更好的利用影视文化提高英语教学效果,我们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影视文化作用于大学生英语教学的理论依据、作用的特点和作用的表现。

目前,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被普遍应用,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1.1 在影视英语课程上,没有系统的影视英语课程

尽管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课堂中有所使用,但是它只是作为课间缓解学习气氛、调节学生学习心情的工具,而不是真正的用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在国内,影视英语教材没有得到研究和开发,没有标准的真正意义的影视英语教材,也没有系统的影视英语大学课程。有些高校英语教师虽然尝试将其用于教学,在由于缺乏经验和理论支撑,往往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2 在影视文化的使用上,影视资源的选择对高校英语教师来说难度比较大

在网络时代,影视资源多如牛毛,浩瀚丰富,如何从中选择合适的资源用于教学,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有的影视资源能让学生产生兴趣,但对学生英语学生益处不大,有些影视资源非常 适合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但对学生的吸引力不大。学生可能不去看,而自己打开手机看自己想看的影视作品。

想要深入研究影视文化作用于大学生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必须先理解它起作用的理论依据。

2.1 二语习得理论

影视文化作用于大学生英语学习的第一个理论依据就是二语习得理论。这个理论是由克拉申提出来的,对心理学、语言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言输出和情感过滤两个假说是其核心。根据语言输出假说,学会一门语言的首要条件是输入;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生动而又具有实际意义的信息材料。在真实的语言情境中才有可能学会一门语言。根据情感过滤假说,学习者的自信、焦虑等情感会制约他或她对信息的吸收和输入。所以,教师在教学时要尽最大努力形成一个愉快轻松的学习气氛,降低情感过滤。影视作品一般都具有连贯生动的故事情节,可以使学生接触有关联性的学习信息,也有利于学习者保持良好的心情。

2.2 信息论

根据香农维纳的理论,在时间长度一定的情况下,频带宽度越大,所传递的信息越多。所以,在教学中,信息密度直接影响学生所接受的知识。信息密度大,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多,信息密度小,学生接受的知识就少。影视作品集视听说于一体,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释放较大的信息流,密度大,对学生的学习有较大益处。

弄清影视文化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作用的特点,对影视文化的合理科学的应用非常关键。影视文化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有自身的特色,即生动性、文化性和娱乐性。

3.1 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的特点

影视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具有其他教学方式无法超越的优势,它具有生动性、文化性和娱乐性。

3.1.1 生动性

著名的影视作品,同时传递图形,声音和文字的集合信息,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习者营造了生动、直观、立体的语言环境。影视作品英语腔调正宗、表达地道、句式简练,而且声情并茂、图文并茂,能最大限度的刺激学习者的大脑,让学习者的记忆能够持久保持。

3.1.2 文化性

影视文化是文化沟通的媒介,是大众化的文化。著名的英语影视作品是英语国家文化和社会状况的展示,是民族文化和时代的集中反映。语言学习需要了解语言所处的文化背景。影视作品可以让学生对西方英语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有直观的感受和了解。

3.1.3 娱乐性

毫无疑问,相对于英语课本、英语辅导资料等英语学习资料而言,影视作品具有很强的娱乐性。何况影视作品本身就具有娱乐功能,它有多变的语音效果、连贯的影视情节和愉悦的画面,是一种综合性的信息传达渠道。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固定搭配、单词和词组,还可以让学生学习猜测词义。它有利于调节学习的心情,为学习者创自由愉快的学习环境。

从上面论述可以得知,影视文化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有自身的特色,即生动性、文化性和娱乐性。

3.2 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的表现

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多种多样,主要体现在英语知识、英语技能等方面。

3.2.1 在英语知识方面

在英语知识方面,影视文化能促进学生语音语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结构。

影视作品的使用的一般都是本土化的语言,是接近生活实际的、地道的英语。虽然原声带的'英语电影中演员的发音标准程度可能不高,在语音语调上可能有一定的偏差,但一定是真实的切合生活实际的语言。在教学中,多让学生观看学习这些影视作品,可以纠正学生在发音上的失误和偏差,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语音语调。

大学英语教学的侧重点不是英语语法,但是学生学好语法对于学生的英语阅读和写作都是有好处的。影视作品中,演员所说的话有时比较口语化、生活化,并不是按照英语语法来说的,比较灵活,这有利于学生不拘泥于所学的死板的语法公式或结构,在实际中灵活创新的使用。

3.2.2 在英语技能方面

在英语技能方面,影视文化能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

影视作品作品的一个好处是既有声音,又有文字。学生在观看影视作品的过程中,不断的听各个人物之间的对话或者人物独白,能在无形中提高听力水平。而且影视作品与存粹的听力材料相比,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口语交际技能相对来说是一项高难度的技能,不是所有人都能学会的。在利用影视作品进行大学英语教学时,学生通过学习男女主角的对话以及其他人的对话,可以进行模仿练习,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任何语言的使用都是需要一定的情景的,都需要一定的场合。传统的英语教学一般在教学情景是很缺乏的,缺乏语言情景,缺乏英语交流氛围。在英语课堂上播放影视作品,学生很可能会想象自己就是男主角或者女主角,然后进入角色情景。在角色的交流和互动中,在场景的不断转换中,学生就不知不觉提高了随机应变能力。

3.2.3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化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和主张,学习是通过意义建构完成的,它需要一定的情景和一定的学习资料;学习者是知识的建构者,是认知的主体,而不是消极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影视文化,尤其是影视作品可以给学生提供生动、丰富和鲜活的英语学习情景,改变传统课堂的单调性,从而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4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化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

人类的记忆是有规律的,使用不同的感官所能产生的记忆效果是不同的。单纯通过听觉来记忆,不仅效果不好,而且遗忘很快。单纯通过视觉来记忆,效果虽然比听觉好,但也不太理想。但如果把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那记忆的效果大大改善,而且遗忘速度减慢。影视作品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就是同时利用视觉和听觉。它不仅有利于知识的学习,还有有利于知识的巩固。

3.2.5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化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语言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的时间内,传递的信息越多,有利于语言学习。影视文化在英语课堂上,可以大大增加教学信息的密度,形成一种高涨的情绪和愉快的心理,能够让学生处在最佳的接受状态,提供教学效果。

综上所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影视文化所起的作用有生动性、文化性和娱乐性的特点。影视文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起作用的表现有五个:第一,促进学生语音语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掌握语法结构;第二,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口语交际能力和随机应变能力;第三,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第四,有利于学生英语知识的学习和巩固;第五,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谈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的论文

语言和文化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练习。语言是传承文化的工具,同时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文化有了语言的灵动性则变得更加丰富。每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历史发展过程,在文化、习俗、思维方面都有一些不同。学生如果不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则不能够彻底的理解英语知识,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采取有效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中西方在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等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使得英语和汉语在文化内涵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客观规律,不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英语知识,还要使学生了解这些知识背后所隐藏的文化,使学生的英语水平得到真正的提升。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会学习很多关于动物的词汇,但是中西方对于同一种动物会赋予不同的含义[1]。比如,对于“狗”这种动物,中国文化中一般用狗来表示贬义,如“狼心狗肺、狐朋狗友、狗仗人势”等,而在西方国家的文化中,狗在大多数时候都表示褒义,用来形容值得同情和信赖的人,如“aluckydog(幸运儿)”“helpadogoverastill(助人渡过难关)”,anolddog(老手)等。在中国文化中,“猫”代表了正义和勇敢,在很多动画片中塑造的猫的形象都很机智并且乐于助人,而在西方国家,猫则代表着愚蠢和懒惰,如“copycat(盲目的模仿者)”“assickasacat(形容某人病的很厉害)”“likeacatonhotbricks(像热锅上的蚂蚁)”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学生渗透类似的文化差异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所学的内容。

在新课改不断深化的背景下,在新版的教材中越来越重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在编写新教材时也适当的穿插了西方的文化。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这些文化内涵挖掘出来,使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有更多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交流中正确的运用这些文化知识。

比如在中国文化中,学生在称呼教师时,不论教师的性别和年龄是什么,直接用形式加上老师就可以了。而在西方文化中,学生称呼男老师要用“mr”,称呼已婚的女老师要用“mrs”,并且要加上丈夫的姓氏,称呼未婚的女老师要用“miss”,对于婚姻状况不明的女老师可以成为“ms”。教师在学生学习英语的启蒙阶段应该堂学生认识到这些文化差异,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乐趣,使学生学会用英语正确的称呼自己的老师。另外,中西方在节日方面也会有不同的习俗,在中国最主要的节日是春节,而在西方国家则比较注重圣诞节。在西方国家的节日到来时,教师可以将教室装点成节日的气氛,并且带领学生体验西方国家在过节时的风俗习惯,使学生通过切身感受来体验中西方在既然日方面的不同。同时,中西方在餐桌礼仪方面也是不同的[2]。在中国,吃饭的时候一般都有很热闹的氛围,大家在餐桌上交流谈心或者相互夹菜,中国人使用的主要餐具是筷子,菜都放在桌子中央一起分享。而在西方国家,吃饭的时候都比较安静,每个人有属于自己的实物,专心致志的用刀叉享受自己盘子中的美食。在学习与餐桌礼仪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西方国家用餐时的图片或者视频,并且教学生如何正确的使用刀叉,丰富学生的文化内涵。

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逐渐向学生渗透中西方的文化差异。比如,在涉及到打招呼用语、赞扬他人的用语、表示感谢的用语等方面的知识时,教师都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做适当的拓展,用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之前,教师要进行认真的备课,将教材中包含的文化知识挖掘出来,并且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加深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会来感受中西方文化的不同[3]。另外,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与之相关的视频或者图片,让学生在图文并茂的情境中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同时,教师还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和讨论,从而有效的增强学生的文化意识。比如,在学习与颜色有关的单词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来讨论一下中西方在颜色文化方面有什么不同的认知。在学生讨论之后,教师要为学生做出总结,并且用多媒体的形式为学生直观的展示出来。如,中国人认为红色是吉祥、喜庆的象征,在节日中经常用红色的装饰品来装点节日的气氛,而在西方国家,红色则被认为是危险、战争、流血的象征。在中国文化中,白色被认为是失败、死亡以及愚蠢的象征,而在西方国家中,白色则代表诚实、纯洁和幸运。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学生对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会有更进一步的理解。

结论:总而言之,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中西方文化差异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学生学习的英语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小学英语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中西方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的渗透,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从而使学生能够真正懂得英语,学会运用英语,促进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

相关范文推荐
  • 10-31 2023年批评与自我批评具体内容(通用18篇)
    范文范本的创作要注重内容的准确性、逻辑性和表达的精湛程度。小编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相信对大家提高写作能力有所帮助。根据街道党委关于开展好202-年度党组织
  • 10-31 优秀供电所工作心得体会范文(14篇)
    工作心得体会的写作能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职业定位和发展方向。请大家阅读以下工作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给你们在工作中带来一些启示和灵感。作为供电公司的一名员
  • 10-31 最新书籍读后感(模板14篇)
    读后感可以帮助读者发现自己与作品中人物和情节之间的共鸣和共通之处。下面是一些精选的读后感示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展现自己的写作能力。记得很多年前读过一本余秋
  • 10-31 最热参观党心得体会总结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对自己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学会了总结和抽象思维的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思考能力。
  • 10-31 实用班主任工作计划活动安排表(汇总15篇)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制定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发展需求、学业水平和心理特点等因素。班主任工作计划范文二:加强班级团队建设,促进学生间的互助合作。今年我接任初一__班的班主
  • 10-31 专业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学习过程中的困惑和收获,为今后的学习提供参考。请大家仔细研读下面这些培训心得体会,或许能够给你们带来新的思考和启示。我镇党委在县委、
  • 10-31 实用民族团结教育工作总结派出所(案例17篇)
    月工作总结也是对自己一段时间内工作表现的自我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团队名称】一月份工作总结--协作共赢,势不可挡!根据市教育局党委
  • 10-31 优秀交警免拘留申请书(汇总19篇)
    申请书是评估申请人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注重文笔、逻辑和结构的合理性。在了解先前成功的申请案例后,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申请书的要点和写作技巧。敬爱的党组织:您好!我
  • 10-31 最热德育作业打扫卫生心得体会范文(15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同时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在阅读他人的心得体会范文时,我们可以对比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表达能力。
  • 10-31 最优幼儿园真谛读书心得体会(案例14篇)
    每次经历都值得我们用心去总结,这样才能更好地吸取教训,不断提高自己。在这里,我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经典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