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民族医药发展的论文(通用19篇)

民族医药发展的论文(通用19篇)

时间:2023-11-13 06:39:37 作者:灵魂曲 民族医药发展的论文(通用19篇)

有了范文范本作为参考,我们可以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训练,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下面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片段,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思维。

发展民族医药

文化是一个民族之为民族的不可或缺的特征.作为一个民族的精神纽带的文化,一旦丧失了其民族特性,必然导致本民族文化的衰落,甚至导致整个民族的.衰亡.在新的形势下,更要特别重视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一是必须强调文化建设的民族性,二是必须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三是必须实现本民族文化的与时俱进.

作者:王永强作者单位:石家庄陆军指挥学院元氏分院刊名:天府新论cssci英文刊名:tianfunewidea年,卷(期):“”(6)分类号:g03关键词:民族文化继承与发扬

民族医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现代农业园区始建于20世纪90年代初,目前呈方兴未艾之势.现代农业园区的实质就是现代农业的示范园区.其定义为:在农业智力资源密集、具有一定产业优势和区位优势、经济发达的'城市和农村划出一定区域范围,由政府、企业、农民投资,以科研、教学和技术推广单位为技术依托,以现代农业设施和高新技术为支撑,以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为目标,集中进行农业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进行集约化生产和企业化经管的农业组织形式.

作者:闫杰罗庆熙陈碧华作者单位:重庆市西南农业大学研究生院,400716刊名:北京农业英文刊名:beijingagriculture年,卷(期):“”(9)分类号:f3关键词: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轨迹论文

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华民族统一体发展与巩固的时期,同时也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回光交替的重要时期。

4.1社会发展的进程。

唐朝贞观盛世之后,国家进入五代十国分裂割据时代。公元960年,赵匡胤建宋,与并立的辽、金、西夏、葱岭西回鹘、大理等政权相对峙。虽属不同族体所建,但尚未窒息封建文化繁荣盛期的余波,浪峰迭起,光华四射,各自在继承与发展中华文化方面做出了贡献,这就为中华民族在元、明、清700年间的统一发展铺平了道路。

4.2.1宋明理学导致重文轻武理学亦称道学,肇始于唐代,形成于两宋,发展于明清,是儒家哲学的重要派别。理学提出的封建伦常道德、存养、克治等理论,阻碍了人们思想的进取开放。像汉、唐兴盛的蹴鞠,由多球门互相争强的踢法改为一门踢,而且是先队长后队员轮流踢,因为长幼有序。到了明代,球门也没有了,只有“一般场户”的踢法。

4.2.2民族传统体育的精髓---武术的产生自有文字记载,随着社会发展的质的变化,明清时各种武术流派此起被伏,这时的武术从理论到实践,从练功方法到演练手段,逐步形成了-个独立的体系,开始按自身的规律独立发展,与宗教组织和秘密宗教相联系的民间习武,寺院僧侣的练武和表演艺术等的长期浸润、积淀、凝聚,形成了自己固有的特征。

市民文化的兴起,促使体育娱乐活动进一步深入民间。大多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更广泛的开展和流传。可以说,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空前活跃并达到了基本完善的时代。

5.1各具特色的民族体育项目普遍开展。

新的历史时期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新的内容,在党和政府的关怀扶持下,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得到了新的发展,已成为体现国家兴旺、民族发达的象征。改革开放30年来,党和政府根据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采取区别对待、分类指导、普遍提倡、重点扶持、逐步发展的方针,积极而有步骤地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

如:反映民族繁衍的西南许多民族的丢包、黎族的跳竹竿、侗族的哆毽、哈萨克族的姑娘追、羌族的推杆、朝鲜族的跳板、旧时汉族妇女的走夜等;反映生产劳动的回族掼牛、蒙古族的布鲁、回族的斗牛、瑶族的跳鼓、苗族的划龙舟、白族的耍海、高山族的杆球、赫哲族的叉草球;反映军事活动性质的各个民族的武术;反映民族起源、复兴、发展等有关历史或神话人物的赛龙舟、彝族火把节、傣族的泼水节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反映地域特征的南人善舟、北人善骑等民族体育项目。这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正在狭小的地域内放射性地迅速扩大范围,并随着各民族的密切交往迅速推广。

武术---最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体育项目,在新中国成立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为使武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造福人类,国家通过对武术进行进一步的挖掘与整理,在继承传统、吸取精华、发扬光大方针的指导下,加强外部联系,传播武术文化,先后成功地举办了国际武术邀请赛,并成立了国际武术联合会。

继而,不同国家、地区成立武术联合会。世界武术锦标赛和洲际武术锦标赛也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相继举行。

1990年北京举行第十一届亚运会,武术被列入亚运会比赛项目,迈出了“把武术推向世界”的第-步,不久的将来,人们将会看到武术的最终历史使命---进入奥运会,代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运动项目即将全面走向世界。

综上所述,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中国现代民族传统体育也随之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这个过程正在加速。各民族通过长期的共同的社会生活和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各自的传统体育项目在继承中发展,在历史进程中,通过民族文化融合积淀,最终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精髓会被全人类所接受。

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为供热事业发展做贡献×××供热公司二oo四年七月二日各位领导、各位同仁:大家好!今天非常荣幸在这里给大家汇报一下我们×××供热公司的工作情况,请各位领导多提宝贵意见。一、以强化管理为根本,确保为民服务取得了实效由于我们所存在着锅炉房比较分散,锅炉房规模大小不一等问题,给我们的供热、管理及服务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几年来,我们首先从加强和完善管理入手,通过严格科学的管理,为提供优质服务打下了基础。(三)强化培训、提高素质。一是开展了思想道德教育。我们根据自身特点和具体情况,结合《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再学习教育,着力加强了全体人员的思想品德、职业道德教育。利用业余时间组织人员学习《××窗口服务指南》、《服务质量规范》、《政务公开手册》等一系列规范化服务标准,努力作到了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的培训和考核,有计划、有步骤地加大了教育培训力度,切实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水平和爱岗敬业意识。二是开展了业务技能培训。针对全公司大部分人员专业不对口、年轻人较多,缺乏实践经验和管理知识的状况,我们始终把提高全员专业素质当作了一项长期的重要任务。在安排人员参加了××供热办组织的各种培训的基础上,我们还采取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不断加大职工培训力度。每年非采暖期,我们坚持聘请技术监督部门人员给我们讲解锅炉运行知识、安全使用知识;邀请有关单位的老师傅给我们讲解锅炉安装、室内外管网安装知识。通过学习培训,使全体员工不仅从理论上、书本中学到了一些相关基础知识,更重要的是管理技能在工作实践中不断获得了提高,逐步适应了岗位需求,从而推动供热管理不断开创了新局面,收到了良好效果。三是开展了行为规范培训。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是由每个员工个体形象组成的,每个员工的言谈举止都直接影响着单位的整体形象。因此,要塑造单位形象,必须从每个员工抓起。我们制定了《文明服务规范》,规范了文明用语,要求职工必须按照规范去作,养成良好的言谈举止习惯,有违反规定的严肃进行处理。全所从领导到职工实行统一着装,佩带胸卡上岗入户,在各个岗位上实行了挂牌服务,在广大群众中树立了新形象。二、以优质高效为保障,确保供热工作上了水平2003年是我公司工程量较多的一年,包括:两个供热小区续建以及有关单位、企业并网改造,新增供热面积达20万平方米,再加上两个锅炉房增容改造等,可以说担子重、压力大。为确保按时供热,让广大用户温暖过冬,我们本着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严格工程预算,努力降低成本。如对新锅炉实行了招标采购,“货比三家”,在性能、价格、质量、服务上反复比较,综合评定,花最少的钱,买最好的设备。在施工中,全体人员冒严寒、战酷暑,加班加点,日夜奋战在管道铺设一线、锅炉房改造一线,经过5个月努力奋战,所有锅炉于11月6日点火试炉,投入了正常运行。2003―2004年度采暖期,优质的服务和良好的供热效果给我们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各个供热站的综合收费率从以前的90%上升到94%,××小区、××小区的收费率达到了96%。对个别无故不交费的用户,我们采取了法律手段解决,维护了交费户的权益,拉动了收费率提高。三、以加快发展为动力,确保为房管供热事业发展作贡献抓好服务是我们供热行业的职责,但不断发展和壮大供热事业更是我们生存的必要条件。在唱响为民服务主旋律的同时,我们也对进一步发展供热事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今年4月份,我们启动了我区××集中供热工程。该工程预计总投资2800万元,安装2台20吨热水锅炉,承担西至××路、北至××路、东至××东路、南至××南路内住宅小区以及沿街商住楼等近40万平方米区域供热。目前,该供热站基础工程也已经开工,正在进行锅炉基础施工,预计7月中旬进行锅炉吊装,可以说,这个区域供热工程的启动使我们在房管供热事业的发展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成绩代表昨天,要收获明天的果实,仍需要今天的拼搏努力。我们虽然为供热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与各级领导的期望比、与各兄弟单位的工作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虚心向各兄弟单位学习,再接再厉、再鼓干劲,以更加优异的服务,汇报社会,为供热事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发展民族医药

老师们、同学们:

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人们独特的文化记忆。从某种意义上讲,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是我们珍贵的无形文化遗产,是和长城、故宫一样重要的民族财富。长城、故宫虽然伟大、辉煌,但只是古老文明留下的躯壳,而传统佳节却是活着的文化,闪耀着中国古老东方文化的独特、优美而神秘的光芒,足以使中华民族为之而自豪!作为中国人,我们决不能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

近几年来,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尽力在我国移植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的传统文化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在我们身边不难看到:每逢圣诞节、感恩节、情人节等洋节来临时,由商家炒作的是何等的热闹;而每逢端午、中秋来临时又是何等的冷落!

当我们日益关注节假日的购物消费,又该如何提升传统节日文化的功能?这是每一个炎黄子孙都值得探讨的`问题!建国以来,法定节日中的传统节日只有春节、清明、端午、中秋,而春节的传统气息也在日趋淡化。与他国相比,我国节日体系的文化特征已明显不足,甚至有被西方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遮蔽的危险,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自省!

为此,我们倡议:

1.不过西方节日。

2.不买西方节日礼物。

3.不收西方节日礼物。

4.过好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

元旦将至,万物复始,为了喜迎春节,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我校特组织“关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倡议活动,希望老师们、同学们踊跃参与,大力支持!

谨致以崇高的谢意!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1.文明办弘扬美德文明过节倡议书。

2.弘扬节能减排倡议书。

3.弘扬雷锋精神倡议书。

4."弘扬雷锋精神争做文明市民"倡议书。

5.倡议书: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

6.“弘扬优秀文化争做文明员工”倡议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1.“多元通和”概念的提出。牟钟鉴先生认为,中国的宗教生态模式是与亚伯拉罕“一神分化式”宗教和印度“多神一教嬗变式”宗教相区别的模式,即“多元通和”。“多元通和”与多元一体的区别在于,多元一体更侧重于分析民族格局,而中国宗教与民族并不完全同步,是发展中的动态的整体。“中华民族在农业文明与家族社会土壤里生长出亲情、乡情与群居智慧,追求和谐稳定,喜欢用家庭乡里的眼光看社会看世界,亲近土地和自然,产生出孔子、老子为代表的以儒、道互补为主脉的中华思想文明,既重人文道德,又重自然本性,以中和之道为精神方向,逐步建设起中华信仰文化多元通和生态系统。”

2.“多元通和”在湘西地区的具体体现。第一,人文性与宗教性融通。中國的宗教文化受人文的文化影响颇深,人文理性在中国文化里占据主导地位。湘西的宗教文化在逐渐形成的以汉族为主多元一体的民族格局中,不断吸收儒释道三教的文化,这里的三教不仅是指宗教,更是道德教化。湘西的少数民族在多年的劳动生活中接受了儒家“敬天法祖”为核心的礼教,偏重哲学的佛教与道教,以此形成了湘西既有原始宗教特色,又注重传统人文理性教化,宗教与人文相互通融宗教生态环境。

第二,民间性与正统性互补。三教作为中国的正统宗教,在与民间宗教有某种紧张的同时,也注重从民间宗教中吸取营养。民间宗教为了自身的发展,也积极吸收传播三教思想。根据刘泳斯学者关于民间宗教与三教合一的观点可以看出,湘西的原始宗教在吸收三教发展自身的同时,促进了三教合一的进程。

第三,民族性和开放性的统一。民族性与开放性主要体现在外来宗教的中国化与中国宗教文化对待外来宗教积极的态度。湘西同样受到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影响,但影响较小。民国时,保靖与花垣两县存在一些基督教堂,如今随着吉首大学招生的扩张,西北地区的穆斯林带来了基本中国化的伊斯兰教。两种宗教在中国化的过程中,保留基本教义的基础上吸取了“三纲五常”的中国特色,在湘西地区较为受人接纳,虽然信众范围较小,在湘西地区亦能受到尊重与支持。

二、湘西的多元文化现状。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西接贵州铜仁和重庆红安,北连湖北恩施,境内有土家、苗、汉、回等三十个民族,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多宗教汇聚的地方。外来的佛教、道教、基督教等外来宗教与湘西本土的原始宗教并行不悖,并且化为民风民俗融入当地民族民间文化生活,对湘西地区的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究其根源,一方面,与湘西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湘西处于四省边界,“具有引东拓西的地域优势,与南面的北越文化体系、东北部的汉文化体系以及西南少数民族文化体系处于碰撞共生之中。”,是不同宗教文化交流的平台和必由之路。历史上,无论是明朝以前由北往南的纵向发展,还是明朝以后由东向西的横向传播,都必须经过湘西这个文化交流的`枢纽。所以,湘西得以吸收众多外来文化因素。另一个方面,则要归结于“大杂居,小聚居”等生活环境。长期的混杂居住使得生活在湘西的土家、苗、侗、白、汉等民族的信教群众对于其他民族的原始宗教亦或佛、道等外来的宗教具有较强的适应、接纳和吸收的能力。

三、启示与结语。

“多元通和”对于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启示。首先,要发展湘西宗教多元文化的,应当准确的理解中华文化。湘西多元宗教文化的发展,首先要准确了解湘西多元宗教文化发展的历史,把握湘西原生性宗教和民族的核心义理,同时把握中原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只有真正把握了湘西宗教文化的深刻含义,才能在深层次把握湘西宗教文化发展的方向与动力。其次,要保持湘西民族宗教和原始宗教的独特传统。多元通和并不等同于多元融合为一,多元通和是一个整体,但却不是统一不变的,而是动态的,发展着的宗教文化生态。这对于湘西少数民族地区宗教文化的发展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陆群.苗族原始宗教信仰的现代歧异性变化———以湘西腊尔山苗族为例.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

[2]牟钟鉴主编.民族宗教学导论[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77.

[3]游斌.牟钟鉴.多元通和、经典互读与中国宗教间对话.民族论坛(学术版).第10期.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1.企业文化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优秀的企业文化可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指具有企业特色,其他企业无法模仿的能够获得经济效益的能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拥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仅可以获得较高的顾客和职工忠诚度,还能提高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顾客和职工的忠诚度以及市场影响力是企业发展建设的关键因素,缺一不可。由此可见,企业文化在企业管理中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是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2.提升企业凝聚力,增强职工信心。

作为优秀的企业文化关键作用是有利于提高现代企业的凝聚力。现代企业文化融入职工日常生活管理中,让每个职工相信企业的经营理念,这也是职工树立正确人生目标的依据,每个职工都树立了为企业创造价值,能够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目标后,就能够全心全意为现代企业的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当然,企业将自己的奋斗目标与企业发展相融合后,职工会从企业文化中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而增强职工的自信心,促使企业形成巨大的凝聚力。

3.有利于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企业管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获得最大的利益,在当前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背景形势下,必须进行企业管理创新。目前,很多企业已经开始反思应该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比如海尔、联想等知名企业之所以能够在市场中站稳脚跟,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主要是由于这些企业拥有和其他企业特别之处,核心竞争力不一样。究其原因是由于这些企业领导者清楚的认识到企业的发展和进步不仅仅是需要一些有形、物质的激励手段,同时也需要借助一些无形的手段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坚实基础。

4.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

对于现代企业发展来说,创新是其核心动力,那么创新的主体就是所有的职工。如何发挥每一名职工的潜能,使员工努力创新应该是我们一直研究探讨的关键问题,相反,如果现代企业不注重创新,不去吸收管理、技术创新因素,那企业怎样发展只会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因此,作为当代企业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源源不断地注入创新活力,大力发展现代企业文化,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二、企业文化不断创新,促进企业管理创新。

1.建立完善的企业保障制度。

企业制度是企业运行的保障,因此要建立完善的企业制度。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实际具体情况,健全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领导体制,形成策略型领导风格。其次要完善企业组织架构,使之与企业文化相匹配。再次要完善企业的管理制度,管理制度要以人为本,尊重员工、理解员工、关心员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员工工作积极性,引导员工自觉把个人理想与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更好地激发每一名职工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好地促进当代企业的全面发展,使广大员工能自觉地执行这些规章制度,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企业文化创新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

企业文化的建立在企业中除了领导者的参与,更多地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参与,这需要人力资源部制定相关的企业文化制度,同时也是培训企业员工企业文化的主导部门,人力资源部门通过对企业全体员工培训企业文化,同时根据学习情况进行最终考核,对于成绩优异的员工要有鲜明的奖惩制度,这不仅能激励员工的积极性,还可以在员工思想观念上进行转变,加强培训工作的开展,使企业文化创新知识深入员工群体之中。

3.企业文化创新应与企业营销有机结合。

企业文化创新主要是为了提高员工的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这些仅仅是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并没有体会出市场化、社会化。然而企业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结构,其主要宗旨也是为社会服务,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因此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应该加强对外营销宣传,能够向社会传播自己的企业文化,不仅可以达到一种宣传效果,也可以在社会上树立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应与企业营销相结合。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创新对于企业管理创新有着积极的影响,当前市场经济环境背景下,企业亟需创新。现代企业应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工作,明确企业文化创新和企业管理创新之间的作用关系,正确对待企业文化创新,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刘军魁单位:西安铁路高级技工学校。

论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体育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体现了中华民族个性,是具有世界话语权的东方文化的典型代表。随着传统文化研究的深入和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在不同地区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展,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在当今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为此本文从社会学的视野,对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的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战略,以期能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实践提供一些有应用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社会学。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人类历史文化宝库中十分珍贵的财富,我国56个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了这一令世人惊叹的灿烂文化,她历史之悠久、内涵之丰富、文化根底之深厚,令回人为之骄傲,今世人赞叹和折服,并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因此,在这经济全球化时代,如何去维护、改善民族传统体育生存与发展状况,对我国民族文化乃至民族发展意义重大。

(一)政府行为的主导力度。

政府是一个国家代表统治阶级行使权力的机构,政府行为反映了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统治阶级希望通过政府行为使事物发展不违背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朝着国家建设需要的方向发展。因此,今天,政府制定的许多政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促进作用。作为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主体,政府的主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没有政府的政策支持,民族传统体育的`生存与发展就极有可能被边缘化。

(二)人们现代生活方式的转变。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也从传统的农业社会迈向了现代工业社会,尽管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农民的主要生活方式仍然以农业生产为主,但今天的农业生产方式远比古代的农耕生产要先进科学,现代工业、科学技术已融入到了农业生产中,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偏远山区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还处于落后阶段,但大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逐渐影响着人们的心理需求,他们不再满足于“原生态”的民族传统体育娱乐活动,而是更多的选择了现代潮流的时尚体育项目。

(三)文化发展中的冲突与融合。

当今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化的时代,文化领域也不例外,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相互认同、相互互补、相互借鉴和利用,尽管相比下西方文化更有优势,占据着主流,不断影响着其他民族的文化发展,但不能否定其他民族文化的存在和影响。文化全球化是世界各国的民族文化互融互异的文化发展,这种充满了冲突和融合的矛盾存在对民族文化的发展中是必须的,因此,我们要理性对待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有选择性的融合外来文化,在物质、制度、精神层面做出某些改变,使传统的东西富有时代活力。今天,有许多民俗体育项目在人们生活视野中逐渐消失,这与其自身缺乏创新思想,不能融合外来文化有很大关联。

(一)发挥政府行为的主导作用。

政府行为对推动民族传统体育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只有政府必要的行政介入,才能使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各项工作具有方向性和保障性。目前,政府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工作还应加大主导力度。同样,广泛社会力量的参与对开发民族传统体育也有着积极的作用,而如何让更多社会力量参与进来,这就需要政府来制定出一些相关的必要配套政策,用来提高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并制约、规范他们的行为。

(二)加强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文物是文化的载体,是一种物化了的文化。”中国各少数民族物质性、非物质性及口传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个丰富的宝库,保护这一文化遗产是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从目前来看,我国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所保护的项目真正能为民族文化发展带来创新元素的不多。当前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需要我们在以下三个方面深化对其挖掘整理、开发运用等保护工作,“与其作为一个文化遗产的‘保管员’,不如做一个文化遗产的‘加工者’”。

(三)加快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及开发。

当下是以现代体育为发展主流的社会,在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建立应有的文化自觉和自为意识。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即要明白它的来历,形成的过程,所具有的特色和发展的趋向。而文化自为是要我们应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对“原生态”或“次生态”文化进行结构重组、创造加工、诠释弘扬,从而在民族内部形成一股凝聚力,并以传统文化为前进的原动力。因此,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不是单纯的对其进行“复制”,而是要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要改变过去民族传统体育单一的发展形式,把民族传统体育更多的运用到现代教育、民俗旅游、健身休闲、体育竞赛、文化传承等社会发展需要上来。

(四)实现民族体育旅游产业化。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民族传统体育只有走产业化发展的道路,才能为其发展提供物质基础,解决长期以来群众体育因资金不足而带来发展滞后的问题。因此,我国各民族地区政府应组织力量,对本地民俗体育资源进行充分地挖掘和整理,用以明确开发项目方向,将开发项目与本地民俗节庆活动、自然景观、其他人文旅游资源相结合,并通过各种宣传手段,打出知名度,制定出一条民俗文化精品旅游线路,最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区域性民俗文化旅游产业。随着民俗体育旅游产业的不断成熟化,各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群众物质文化生活不断增长时,再逐步开展民族传统体育健身、民俗体育培训、民俗体育文化与信息服务、民俗体育器材、民俗体育服饰及民俗体育吉祥物等方面的产业开发项目,并将它们与旅游产业进行融合,共同开发,共同实现民俗体育产业化道路。

三.总结。

当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正在日益扩大,正在为广大人民群众经济文化生活和社会主义精神生活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民族传统体育取得了进一步发展,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推进和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目前我国的传统体育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弱化与衰颓之势,因此面临层层危机,举步维艰。我们必须采取策略传承和创新民族传统体育,使其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李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旅游开发构想[j],体育学刊,,17(6)。

[2]高慧林,亢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0,17(4)。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马拴莹。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咸阳71)。

摘要:加快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既是西部民族地区跨越赶超的客观需要,也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需要,更是高职毕业生实现就业的现实需要;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思想观念严重错位、专业设置不合理及师资素质亟待提高等诸多症结问题;结合西部民族地区职业教育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远景目标,采取以“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以调整专业设置强化国际化人才培养,逐步探索“订单式”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等步骤措施,走出一条具有西部民族地区特色的国际化人才培养创新之路。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经济的发展呼唤着一个合理的税收制度,顾盼着一个良好的税收环境,民族地区经济腾飞和发展更需要税收理论和税收实践这一积极因素引导.本文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和东中西部地区税收负担分析现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在税收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促进发展民族地区经济的税收对策,即建立适合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税收制度,适当降低民族地区的税收负担,提高整个民族地区的税收征管质量.

作者:陈林作者单位:阿坝州财贸校,四川,汶川,623000刊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journalofabateacherscollege年,卷(期):21(1)分类号:f812.7关键词: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税收制度税收负担税率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通过对新疆少数民族地区一所高校的《西方经济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发现,启发性教学严重不足、教学方式方法过于单一落后,对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培养缺乏均是造成有效性偏低的主要问题,为此文章从互动教学、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以及分类教学探讨符合民族地区高校的有效途径。

西方经济学是大学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课之一,其内容庞大,理论性强,图形、公式和数理知识应用较多,历来以“难学难教”却又热门而著称。民族地区高校特别是新疆南疆的高校,大多数学生来自经济落后的农村、牧区和团场,少数民族学生占比高,各族学生接受的基础教育水平普遍较低,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在学习《西方经济学》课程时,汉语水平听写能力相对较低,对专业术语理解不了货理解不透,自主学习能力非常薄弱,[1]尤其是“民考民”学生在理解和消化经济学概念和理论方面困难重重,这使得教学必然问题百出。

有效教学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模式,近些年来被人们高度关注,从有效教学的概念到有效教学的标准,已形成了十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学界至今尚没有统一的“有效教学”定论。民族地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效教学不能以经济学的效率、效益和效果来界定,民族地区的《西方经济学》有效教学是西方经济学教师在民族地区特定环境里致力于教与学的互动,促使本课程教学目标实现,促进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的教学。西部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主动性较低,学习仍更多依赖于教师的教,因教而学,因此学生眼中的教师教学行为,直接反应了本课程教学有效性的高低。为掌握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西方经济学》教学状况,参照维龙等人(wilenetal)在《有效教学动力学》某些章后设计的有效教学分析量表并适当修改,选取教学态度、教学表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管理和教学效果六大指标形成调查问卷,每题“总是、经常、有时、较少、从未”五个选项分别对应“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相应赋分为5、4、3、2、1分,相应有效性为“很有效”、“有效”、“比较有效”、“比较无效”、“无效”。[2]本次调查面向我院11、12、13届学习本课程的少数民族学生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7份,问卷回收率为93.5%。少数民族学生《西方经济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整体得分3.55分,属于“比较有效”,而各个指标的有效性程度有较大差异,其有效性为:教学态度(4.71分),大于“有效”接近“很有效”,教学表达(4.62分),属于“有效”,教学内容(3.30分)属于“比较有效”,教学方法(3.17分),属于“比较有效”教学组织管理(3.36分),属于“比较有效”,教学效果(3.22分),属于“比较有效”,与3接近的`各指标值说明了这些方面均造成了有效性的不足,但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最为严重。

二、西部民族地区高校《西方经济学》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依据调查,同时结合课堂观察和课外访谈发现,我院《西方经济学》教学中最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启发性教学运用严重不足。调查中:37.4%的学生认为老师的启发性教学可评为“中等”,24.1%的学生认为此项为“及格”,7.5%的学生认为“不及格”,显然说明大多数人对此项不满意,勉强有效的3.05的有效性也较好验证了这一点。在启发性教学欠缺的课堂中,师生交流渠道不畅通,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不高,在“鼓励学生互动合作”指标方面,25.7%的学生认为老师得分“中等”,17.7%的人认为老师的做法为“及格”,还有21.4%的人认为“不及格”,三部分人数占全部学生的74.8%,说明在本课程中,学生参与互动合作的机会很少,相应2.91的有效性更进一步说明教师没有实现“以学生为本”。教学呈现出了极不和谐的状态,甚至某些时候是教师自说自话的教与学生毫无反应的学,教与学已经完全脱离了互相对应,互相促进的关系,取而代之的是趋向了不相关关系。众所周知,教与学的二维关系有四种情形,唯有积极的教与积极的学才是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的,启发式教学就是调动学生积极的学的方法之一。

(二)教学方式单一、落后。教学方法有不同方式组成,教师需要根据教学对象和授课内容灵活选择。我院的本课程教学中,有约38.5%的学生感觉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灵活性为“中等”,有21.4%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方面仅为“及格”,还有5.4%的“不及格”评价,总体上这一点位于“中等偏下”水平,这说明本课程的课堂教学在方式方法上达不到学生的期望,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教学方法不够多样化。当然,民族地区特别是新疆落后区域的高校在软硬件上都严重滞后,有些教师的观念和技能跟不上时代发展步伐,也有教师因为学校硬件方面的问题无法采用现代化手段和方式授课,但就我院的本课程而言,传统的灌输式方法运用过多是教学方式落后守旧的直接体现。

(三)缺乏对学生研究、创新能力的关注与培养。相对而言,高校的素质教育比中小学要逊色很多,特别是民族地区高校,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甚少,教学大多实现了低水平的目标,而对教会学生方法、思维发展和创新能力培养方面严重不足甚至缺失。在本课程中,分别有26.7%、18.7%的学生对“学会深层次学习”评价为“及格”和“不及格”,有25.1%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思维和创新能力没有得到锻炼和培养,较高的“不及格”比例说明了本课程在学生深层次学习上没有关注,更谈不上对学生进行研究、创新能力的培养。这除了客观上的师资不足因素之外,教师自身对教学的导向是最大的“罪魁祸首”。从实际教学看,偏远区域的院校对学生的要求普遍太低,特别是新疆的少数民族师生对成绩的追求远大于对能力的锻炼,高分低能现象十分普遍,研究、创新能力培养依然是教学的一个盲区所在。

(一)大力推行互动教学,增强学生思维能力锻炼。有效教学必然是合作的课堂,是师生理解基础上的合作与互动。民族地区学生普遍不善于自主思考,习惯坐着听,等老师讲,课堂呈现灌输式特点,《西方经济学》更是如此。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就必须以学生为主体,以老师为主导,加大启发式教学的力度,积极扩大互动教学。具体来说,是由教师精讲理论,启发诱导学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提出个人观点。考虑民族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学生的理解,教师要注意收集生活中的经济学实例,给学生举一些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将理论教学与实际案例有机的结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弹性理论时,金价下降是否意味着金首饰经营者利润减少?在讲述市场结构和厂商均衡等理论时,让学生查找中国家电业的资料,课上分组讨论分析,作出恰当说明。如此等等,启发学生把西方经济学的知识在现实生活中予以应用,锻炼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使教学方法、方式多样化。伴随电子技术的发展,许多新的教学方式应用而生,人们对于讲授法、习题练习法等传统教学法有较多批判,特别是对习题练习法持摈弃态度。但是学生如果没有一些必要的习题训练或者考试约束则无法保证学习效果,而习题是巩固基础性知识的重要办法,需要以强制性的手段促使学生掌握相应的概念,同时适当的、多种形式的习题作业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3]要掌握《西方经济学》知识,传统的习题法尤其重要,特别是对少数民族学生而言,没有习题练习,就难以吃透所学理论知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结合案例教学布置案例分析题,也可以结合启发式教学法布置分组讨论、提交研究报告等开放性的习题。教学方法并非孤立存在,本身也无好坏之分,我们倡导现代教学理念和方法,并不是要全面放弃传统的方法,而是要因人、因课选择,适用性良好的方法就是有效的方法。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只要把传统与现代方法有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的应用,就能增强教学的有效性。

(三)分类教学,培养学生的研究创新能力。教学对象的特点决定教学的设计,“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教学设计不符合差异较大的学生的需求,民族地区高校生源的参差不齐与《西方经济学》的晦涩难懂矛盾要得到较好解决,就必须分类分层次教学。这里的“分类”是指以下三种情况:第一种是关注个体差异,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取向,将学习者分为不同的类型进行教学。第二种是重视学科特点,根据学科内容的性质,将内容分成不同任务类型开展教学。第三种是指超越学科内容,从教学目标或学习结果领域探究其隐含,促进教师与学生发展的教学。[4]教师应据此对课程计划做科学设计,每周3学时统一教学,尽可能使所有学生掌握教学大纲所要求的基础知识,每周1学时的分层次课程辅导或分任务教学。统一教学以绝大多数学生的理解为主,辅导课程则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因材施教,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求他们理解掌握重点内容,强化基础知识学习,而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则加强综合分析能力锻炼,对课程任务按照难易度划分给不同学生梯度完成,指导学生分级阅读课外参考资料,对能力极好的学生进行超学科内容的研究能力训练,使每个层次和类别的学生都能实现自主的深层次学习,从而激发学生的对研究、创新能力的重视和锻炼。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除起码的学历外,对学生具备的多种能力也有要求),其中创新能力是很多单位在选拔人才时很重视的一个因素。那么,身处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大学生如何在地理位置、信息等处于相对劣势的情况下取得与东部地区大学生同等的就业机会,其中很大一个因素就取决于大学生个人的创新能力。

什么是创新能力呢?就是在创新意识的推动下面对未知的领域、未知的知识敢于开拓、敢于钻研、敢于实践的能力。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行为等。一个人的成就除了外在环境,是否具备创新能力往往也会决定其最后是否成功。因此,重视创新能力的研究可为培养新一代建设者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

一、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利弊条件及现状。

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一般位于西部交通相对不发达、信息欠发达地区,因此,在知识的更新、社会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诸方面必然呈现滞后现象。为了弥补这一缺憾,这些高校的教师、领导更应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当然,除了弊端,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也有自己的优势,就地域特色讲,除了课堂内的思维创新外,还可以针对西部地区的特点,让学生通过实地调查寻找适合西部地区的创新出路(如技术革新、教学创新、管理改革等)等。但今天,在许多西部民族地区高校中很多因素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1.培养计划纸上谈兵,缺乏实际操作。

大学生培养计划本来是对大学生在四年大学期间怎样培养做出的规划与安排。但是,在许多西部高校(主要指少数民地区),大学生培养计划基本都是制定者参考网上、书本上现成的资料,综合以往的计划做出来的,很少会从地理、信息、学生来源、学生就业等方面考虑符合本地特征和学生要求的培养计划,尤其是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方面更缺少可以操作的安排。很多计划上都写着“培养能力”,毕业时学生除上了一些课程,进行了一个月的实习,四年大学之后能力还是停留在高三阶段。

2.老师授课方式过于陈旧,无法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知识渊博、充满激情的老师自然是受高校学生欢迎的,但是,在西部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高校中很多老师都是本校培养的,尽管出去进过修,但习惯了母校的模式,回来后也就顺水推舟,按照学校的安排授课。况且很多人还忙于进修、忙于拿课题、忙于评职称,上课时使用多年的备课从不更新,更谈不上很好地设计与创新有关的备课、见习了。这种情况在所谓“绩效工资”、“课时津贴”制度制订而没有与培养学生能力挂钩的状况下愈演愈烈――这样导致老师都变成教授,学生除上了一些大学课程,能力没有提高,高校应该对那些在培养学生能力方面付出努力的老师以公正的评价,以此激励更多的老师为培养学生能力努力,而不只为自己的职称、课题努力。

3.教师队伍不稳定,缺乏可持续的能力培养体系。

由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特别是散布在省城以下城市的二类本科院校)在地理位置、信息畅通等方面的因素,许多教师并不安心在此扎根而只是以之为跳板。因此,在人才的培养方面很难建立起一支使创新能力培养可持续进行的固定师资队伍。针对这种现象,许多民族地区高校改变以往那种刚性规定,应该对那些想继续留下来工作的老师在经济、人情方面予以重视,妥善解决这些老师的后顾之忧。

4.学校就业的方向主要是瞄准东部发达地区,而缺少对西部地区发展所需人才的前瞻。

很多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基于本地经济不发达、工厂和企业等单位少,往往把输出学生的目标锁定在东南沿海地区,忽视西部地区发展的潜力和前途。而事实上,随着市场的扩大、国际环境的影响,企业运作的成本越来越高,且交通设施(主要是高速公路和铁路等)等的改善、内地劳动力充足等,东南地区的很多企业都在试图转移生产基地。这将为西部地区学生向中部、西部的就业转移提供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就不需要创新能力了,而是说明在中西部接受教育的广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更切近社会需求,也更能促进这些高校培养的学生适合中西部社会需求的能力――只有认清形势、东西兼顾才能妥善解决好东西部问题。

5.学生本身缺乏创新的动力。

学生是创新能力培养过程中的主体,但是从历年的招生成绩来看,进入西部民族地区高校的学生出类拔萃的少,基本都是普通生,偶尔有思维素质高者,可也和其他学生一样,惰性太浓。另外,很多学生跨入大学校门后,更加释放了在中学的惰性,得过且过(泡网玩游戏等),满足于考试得60分,不注重培养自己的能力。再者,很多学生寄希望于未来考公务员、考研究生,故只注重于理论与考试能力的训练(有的甚至从大一就开始),往往忽视了实践性、创业性、开拓性等创新能力的自我培养。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据笔者调查,不单是由于社会原因,也与教育体制、教育模式有一定关系。

二、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快速发展的社会日益需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如何培养创新人才的问题,学术界有多种观点,如认为要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设置、营造有益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校园文化、造就创新型教师、完善和落实大学生创新导师制[2]等。这些观点基本都具有普适性,既适合东部地区,也适合中西部地区。那么,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到底怎样培养创新人才呢?除了与其他高校有类似的方法外,还应有地方特色的培养模式。具体来说包括三个方面。

1.利用课堂加强创新思想、创新能力的培育。

对于这一点,也许是各地区高校培养学生能力的通式,但是,西部民族地区高校应该要求教学内容体现地方特点和非通式化的能力培养目标。

从地方特点来讲,课堂教育(无论文、理、工哪一类)应该在给学生阐述基本理论的同时附带灌输一些本地区的例子(如教育方面,本地区教育发展薄弱,就如何提高中小学生的文化素质等有哪些特殊的例子,若成为教师后会采取怎样的措施等;又如机械专业的,可以与学生一起探讨适应本地区田地小、上下坡坡度大的农用机械的设计等)、本地区所需人才的能力(主要是创新能力)要求等。另外,加强对学生如何应对各种需求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各科老师在课堂上要重视的。

从非通式化的能力培养目标来讲,就是参考其他培养模式,在课堂外完成教学内容,即设计一些见习、实践课(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可以去当地政府部门见习一下电子政务办公,会计专业的可以去当地银行或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了解会计工作等),让学生在参观、操作的过程中寻找差距和弱点,思考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如何改进工作设备或流通程序等,只有学、看、练、想结合,真正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才能脱颖而出。

如何让学生真正用心提高创新能力?这就涉及到为谁创新的问题。明白地讲,既为民众创新,也为自己创新,只有立定了创新的目的,学生才有信心创新。这是创新动机的培育问题,也是课堂教学中必须灌输的思想。据笔者对一个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二年级开展调查,全班42人,“想创新”的学生只有5人,“想创新”的学生认为创新“顶多就是教育方法上的创新”。至于“本专业外的创新”,75%的学生认为他们是“高考填志愿时服从分配来的,不喜欢这专业”。20%的学生说:“无所谓,毕业或再说吧。”只有5%的学生主张“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径(如经商、学好it技术、学好外语等)”。

2.立足本地区,深化课外创新能力的培养。

高校是传播学术和知识、培养社会建设人才的基地,大学生在高校里经过三至五年的教育,最终都要走向社会。因此,毕业后走向社会还不如及早感受社会,到社会中锻炼自己。故作为高校老师和管理者,应该鼓励学生多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如寒暑假到工厂做工或做调查,到行政事业单位见习等),在这些活动中开阔眼界、感受未来的社会、萌发创新的思考。据调查,现在很多学校本来安排了学生在寒暑假要完成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的任务,到开学的时候,学生也都把实践活动的表格和报告交过来了。但仔细一看,真正做过调查或其他实践活动的学生很少,大都是自己摸脑袋写一些胡乱的东西忽悠检查者。更有甚者,表格上要求被调查单位或实践时主管部门签字、盖章,不少学生就请另外的同学给他(她)签名了,而单位的印章呢,很多同学会想办法盖上。这些情况说明,不少高校部门确实是遵照上面的政策和教育规则来安排学生实践任务的,但在动员、管理上缺乏细致的工作。当然,大部分学生本人也缺乏提高自己能力的欲望或动力,就更不用说提高他(她)个人的创新能力了。

通过以上的分析,只有将课内、课外、社会三方面紧密结合起来,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才有望及时地适应社会。

三、建立促进创新能力培养的机制。

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赖于持久的、健康的体制予以维护。任何脱离制度的培养模式都是昙花一现的热情。所以,在高校里,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制订相应的制度,使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每所高校培养人才的战略。

具体来说,创新能力机制的生成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

1.创新能力培养计划的制订与实施。

多年来,高校常把“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培养大学生的重要目标之一,且不断地在培养计划、教学管理中把培养学生能力作为评价指标之一。从这一点来讲,绝大多数高校还是做得不错的。但在行文或实施中,往往笼统地提“创新能力培养”,而学生的创新能力包括理论创新、设计创新、管理创新等方面,因此,许多高校管理部门并未从更细的角度来突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是以往工作的失误。因此,高校管理者不但要制订出细致的创新能力培养计划和评价指标,更要在具体实施中督促教师或其他施行者从敬业爱岗、从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严格地按照培养计划执行。

2.稳定培养创新能力的师资。

从整体来看,高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能够独立完成的。上文所讲的制订计划以及计划的施行、评价没有老师的参与仍然是纸上谈兵。因此,对一个计划有效的施行离不开有责任心、高素质、高水平的师资,而对学生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尤其重要。某些高校在招聘信息上许以重金,但人家来了以后却又不从生活上、工作上好好关照;或者不注意培养老教师对本校的感情,结果,引进的教师走了,原来的教师也走了,再引进的又是新教师。这怎么能够完成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系统任务呢?因此,身处民族地区又不在省城的地方高校更应重视师资的培养、师资水平的提高和师资的稳定。

3.通过实践培养创新能力。

学生的创新能力不会凭空产生,都是社会生活、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等对其创新意识的激发。除了课堂和校园,应该扩大学生的活动范围,让他们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开阔眼界、拓展思维。这就要求高校管理者高瞻远瞩,为不同专业的学生在东部和中西部(主要是学校所在地附近)都物色好培养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除了一般的常规实习,可允许学生在课业压力不大的情况下在基地有更多的实践。当然,这可能加大管理成本,但如果将目标主要放在本地区,而只是鼓励(不强制要求)学生利用寒暑假到东部发达地区去考察、实践,这也未尝不可。

也可以鼓励学生在自己老家所在地寻找适合的单位一边实践一边审查该单位生产、管理等方面的弱点,然后写出改进的建议或设计新的模式、软件等作为创新能力培养评价的指标,也许效果会不错。

但不管是学校集体组织还是学生单独外出实践培养创新能力,都离不开学生的勤奋。如果学生的惰性不改,任何方式都没好的效果。所以,从学生进校那一天起,就要通过各种教育和活动帮学生克服惰性、敢于实践、积极思考,这才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关键。

4.严格培养创新能力的管理。

对创新能力培养的管理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应鼓励、激励教师做好培养创新能力的计划,并把培养效果作为年终评价教师工作成绩的指标之一。这将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就学生来讲,除了每个假期的社会实践报告或调查报告外,可以要求学生每年提交原创的新成果(理工类同学可以是创新设计、产品或创新论文,文科同学可以是创新论文,也可以是基于调查的解决方案等。其他专业的学生可以根据专业特征设计、创造出新的成果),而且可以将毕业论文(或设计)等纳入学生毕业的指标。这样,有了明确的、硬性的规定,即使最懒的学生也得去努力完成。笔者在教学中,每学期要求学生在所开列的最新书目单中选出两本书精读,然后写一个书评、一篇小论文等。

四、结语。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有赖于学校、社会良好环境的洗练和有远见卓识的领导、教师的精心设计、培养。可以说,没有创新思想的领导和老师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学生。反过来,有了有创新思想的领导和老师,也得有勤奋的学生。因此,创新人才的培养既要理顺学校、社会的关系,更要鼓励领导、教师、学生从创新意识入手,努力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对西部民族地区的高校来讲,还应立足本地区,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开创一条创新教育之路。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发展经济学是诠释发展中国家如何由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发达的经济学,经济的发展和进步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主题,发展经济学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指导意义,对我国后发展西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更是具有普适性。

一、发展经济学的产生。

1776年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谈到一个国家如何由穷变富的问题,实质上已涉及到发展经济学的研究主题。亚当斯密关于经济发展的构想是: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一个宏观经济问题,是国民财富和社会财富的集聚与增长。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和劳动力人数的多少决定了国民财富的增长。这是发展经济学的雏形。但是,发展经济学作为一门学科则产生于二战后。当时一些国家为摆脱殖民压迫,纷纷独立,迫切需要发展经济。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遇到的问题主要是:在实践上,一是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问题,二是当时战败国的经济复苏问题;要么对原有理论加以改造,这比较容易,要么建立新的理论,这相对困难。一些学者深入研究各发展中国家之后发现,其环境与发达国家最初完全不一样,传统理论无法复制和拷贝到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经济增长理论由于条件不同、问题很多、相去甚远,也无法照搬到发展中国家。所以当时在实践上和理论上都迫切需要一门新理论,由此发展经济学诞生了。早在1939年,克拉克(clark,c.g.,1939)就出版了《经济进步的状况》一书,对后来经济发展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20世纪40年代出版的《落后地区的工业化》和《东欧与东南欧工业化问题》是发展经济学的开山之作,在发展经济学的发展中具有引领性和开创性的历史地位,是发展经济学的标志性文献。

发展经济学在其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其政策演化和发展思路的差异性,发展经济学家将发展经济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

(一)第一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一阶段是20世纪40年代末到20世纪60年代末的结构主义发展阶段,其结构主义思想,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思想,后来也成为发展经济学的主流学派。二战结束后,很多发展中国家取得了政治上的独立地位,经济发展成为发展中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发展中国家面临着诸多阻碍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滞后、经济变量弹性低、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表现为明显的刚性结构。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现实完全不同,市场不完善是发展中国家的普遍现象,价格刚性,有时还会出现市场机制的失灵,经济在没有外部因素的影响下难以达到均衡状态。因此,结构主义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不是静态资源的重组和优化配置,而应建立在动态调整可投资资源和保证供给增长的前提下,使社会经济结构作出相应的调整。

(二)第二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二阶段是20世纪60年代末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新古典主义发展阶段。结构主义发展思路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但是,结构主义还存在理论上的缺陷和实用上的局限性,从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始,新古典主义复活而成为发展经济的新的主流思想。概括起来,新古典主义的主要观点是:一是社会的发展应是综合的发展,满足人的基本需要是经济发展的目标;二是重视人力资本,纠正唯物质资本的缺陷;三是强调对外贸易在发展中国家对经济发展的显著拉动作用;四是新古典主义突出了市场机制、资源优化配置、微观经济基础等在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三)第三阶段。发展经济学发展过程中的第三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后的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发展阶段。同样,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实践中和理论上也存在诸多缺陷,于是新古典政治经济学开始盛行,新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发展经济学思想表现在如下:一是可持续经济发展观念的产生;二是新增长理论的快速发展;三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兴起。

三、发展中国家发展的不平衡性。

从世界范围内来看,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普遍存在着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即都存在着发达地区和和相对落后的后发展地区。发展经济学主要讨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国是发展中大国,发展中大国又具有不同于一般发展中小国的特征。现有的研究已经表明发展中的大国发展经济有如下几个特点:第一,发展中大国人口数量众多,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容量的绝对数相比较发展中小国要大。第二,发展中大国人口基数大,幅员辽阔,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公共服务需求和实现产业的集聚、调整、优化,必须建设与之相适应的庞大的基础设施,同时满足不断增长的庞大的国内需求,需要资金数量大,依靠外援或外资几乎不可能解决问题。第三,由于发展中大国在工业化起步阶段缺乏外向型经济发展的动因,实现的是内向型发展的政策,工业化起步阶段建立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也就是必然选择。第四,自然资源丰富、劳动力资源丰腴是发展中大国良好的资源禀赋,国内市场规模大,但是,发展中大国在经济发展中也存在如下难题:一是遗产和文明传统的重大影响;二是沉重的人口压力、严峻的就业问题和低下的经济效率;三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四是落后农业与工农业协调发展问题;五是内部发展与对外开放的适度选择。发展中大国与发展中小国相比较,其工业化过程亦不同:一是资本积累。发展中小国既可以自身积累,也可以依靠国际资本。而发展中大国则不行,尽管利用外资绝对量不少,但所占比例有限。二是产业结构。发展中大国的产业结构要求门类相对齐全,这是由发展中大国的资源状态和国内需求状况共同决定的。三是国内市场与国际贸易。发展中小国幅员小,国内统一市场较易形成;发展中大国幅员辽阔,建立交通和通讯网络需要巨额投资,且耗用时间长。所以,发展中大国不同于发展中小国,发展中大国发展的不平衡问题更为严重,更为棘手。比如中国,存在三大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处于末端的西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低,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大。发展中大国的发展存在不平衡性、层级性。

与其他国家的后发地区相比较,我国西部地区在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历史条件等方面都具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第一,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恶劣,自然资源丰富。第二,区域经济基础薄弱,二元结构典型。第三,教育科技落后,基础设施差,社会发育度低,资本形成能力弱。第四,西部民族地区是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分布的地区。发展经济学致力于推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发展中国家摆脱贫困、产业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如今,作为发展中大国的中国内部,亦存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进地区和落后地区,即存在经济相对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和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后发展民族地区。发展经济学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社会问题探索了良好的范例,提供了成功的借鉴,那么用它来解决一国内部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问题也是可行的。这是因为一国内部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条件和现实情况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情况类似,所以,发展经济学完全可以用来解决中国后发展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问题,发展经济学在中国的后发展地区具有普适性。

发展中国家要发展经济,就必然要走工业化道路。但是,对工业化的理解不同,就会导致不同的结果。结构主义和激进主义所采取的工业化,既忽视农业的发展,又只采取单向的工业品导向,虽然使工业获得较大的发展,但也导致了经济社会的二元结构。不但农业发展严重滞后,而且工业发展亦后劲乏力。张培刚教授早在20世纪40年代就曾指出,完整的工业化是包括农业发展在内的工业化。后来发展经济学之所以陷入危机,是因为发展经济学没有完成使命,广大农村依然贫困,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二元结构依然存在。如今许多发展中国家开始重视农业的发展和农业与工业的协调。我国后发展的民族地区与东南沿海地区的差距,和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类似,作为一个整体我国还是发展中国家,而民族地区又更为落后,暂时还不具有全面进行工业化的现实条件,发展中国家在由传统的农业化国家向工业化国家转化时,应具备较强的物质资源的储备,包括:数量庞大的、可使用的资本储备,劳动技能较高的、符合现代工业发展需要的劳动力资源储备;先进的科技发展水平、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良好的基础设施等。显然,西部民族地区在整体上还不具备这些条件。从资本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资本形成能力弱,资本使用效率差;从适合现代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资源来说,西部民族地区科技教育水平低下,具有一定人力资本存量的劳动力资源稀缺、素质差;就现代化的科学技术与先进的现代管理制度的适应性来看,就连东部沿海地区目前都还不够成熟,何况西部民族地区;从基础设施建设来看,西部民族地区由于地势地貌和气候和水资源发布等特征,其基础设施相当落后,其基础设施建设也相当困难。因此,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应该是这样的路径选择:一是继续做好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工作。因为一个民族、一个区域如果还没解决温饱问题,怎么奢谈现代化。二是在国家扶持下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关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是现代化工业建立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不能搞重复建设,要从自身特点和优势出发,依靠现代科学技术,发展有潜力的特色经济和优势产业。四是发展科学技术,注重人才培养。实现西部民族地区由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化,毫无疑问应是后发展的西部民族地区的发展主题。

【参考文献】。

[1]张培刚.新发展经济学[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

[2]谭崇台.发展经济学的新发展[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

[3]郑长德.世界不发达地区开发史鉴[m].北京:民族出版社,

[5]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对发展经济学的反思[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7。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内容摘要】高校近年都在进行本科教学改革,探讨如何建立起特色人才培养机制,使学生的发展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经济学本科实验教学改革,旨在以学生为本,通过经济学实验教学,使理论知识具体化、动态化、过程化,培养学生的实证思维模式,牢固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的综合应用能力。

一、经济学实验在经济学教学改革中的意义。

经济学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相联的对现实经济现象作出合理性解释并探究经济发展规律的学科。在一定假定条件下,其理论大多可以用现实经济活动去验证。经济学实验指用仿真方法,创造与实际经济相似的一种实验环境,以检验已有的经济理论及其前提假设,它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动手能力,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经济学专业是理论和实践兼重的学科,需要在实践中去深化对理论的理解。经济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理论基础和专业实践能力并重的复合型人才,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学专业为例,其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是坚持强化基础、突出实践、重在素质、面向创新,着力培养富有创新潜质,有协作精神和团队意识,适应社会需要,有着宽厚理论基础和动手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毕业生就业方向基本上是国家各级经济管理部门、银行证券等金融机构、经济咨询机构、国际贸易部门等。用人单位对经济类人才的需求不仅须有良好的经济学理论基础也对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都提出了更高更专业化的要求。而根据对近五年学生实习和就业所做跟踪调查得到的信息,和有效专业教学软件的实践教学缺少有关,学生不懂实务操作,因此在银行、证券、商务贸易公司等单位实习遇到较多困难。因此,经济系迫切需要建立独立的经济学综合实验室,不仅在宏微观经济学的实验教学方面,同时在主要核心课的专业方面,如会计实务、财务管理、信贷管理、国际结算、证券投资、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计量经济学等,通过实操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使其毕业后能更快地适应工作需要。经济学本科教学过去是传统教学法,基本上是以课堂和教材为中心,主要采取理论阐释、演绎和模型推导教学模式,比较枯燥、单一,不能很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经济学实验教学是在教师对主要理论进行讲解后,借助于计算机模拟系统将经济学中的基本理论通过学生动手实验观察来巩固课堂和教材知识。学生通过参与、体验,会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提升对经济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经济行为现象的感性认识,更好地掌握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

二、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的主要形式与实验内容。

经济学实验主要有验证型实验、模拟型实验和研究创新型实验等三大类。本科开设经济学实验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加深对经济学理论的理解,掌握经济学理论在现实中的应用,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因此经济类本科实验经济学教学应侧重验证型和模拟型实验。验证型实验是为验证已学的理论知识而设置的实验,通过计算机软件模拟,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结果,最后整理出实验报告。这一项实验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两个环节,主要课程有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经济学原理课程包括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是经济类专业的基础核心课程之一,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经济学原理偏重于理论,比较抽象,学生学习难度较大。而传统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比较枯燥,教学效果不甚理想且无法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经济学原理为基础的实验课,通过动手实验让学生理解经济学的关键知识,并结合现实案例,在系统的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对经济问题的分析,从而掌握经济学理论知识在现实中的应用。主要实验包括:。

(一)验证类实验课。

1.微观经济学。市场供求均衡、消费者行为与生产者行为理论实验、边际效益理论、完全垄断市场实验等。

2.宏观经济学。经济增长、市场货币流通实等实验。宏微观经济学每章内容都有一些较抽象难懂的概念和理论,需要借助实验去理解。

3.计量经济学。计量经济学主要是通过统计的方法来验证数理经济模型中各种变量的关系是否和社会现实相一致,实践性较强。要求学生将经济学知识、计量经济理论与方法以及计量软件相结合,用计量软件进行计量建模和分析,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计量经济理论方法。主要有回归分析过程,序列自相关模拟实验等。

(二)模拟类实验课。

1.市场营销。市场营销综合实训主要通过传统营销管理的仿真模拟、商战体验、丰富的典型案例训练锻炼市场营销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在模拟市场营销环境中运用所学的营销学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企业营销实际问题。

2.商业银行实验。通过对模拟银行软件和相关银行系统各个功能模块的具体操作,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银行实务中所涉及的基本业务流程,熟悉业务操作中的关键要素,掌握最新的银行实务操作流程。通过实际操作和模拟,巩固和消化课堂理论教学的内容,增强学生对各种银行、证券等业务流程和功能特征的进一步了解。

3.国际商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使学生对国际商务整个业务流程和做法基本掌握,从交易准备直至最后的核销退税,综合操作和成套设备贸易等,并能够以从事外贸业务人员的角色,包括进出口商及银行等角色去仿真地操作,对业务反馈作出正确的处理。

4.财务会计实验。通过模拟操作,主要有货币资金、应收应付账款、成本、负债核算、报表编制等,帮助学生理解财务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

(三)实验教学理念和多元化经济实验教学方法。

1.实验教学理念。为适应现实的需要,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需要更新,建构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自我建构的过程,教师从以讲授知识为主,转变为以创设学习情境、指导学习方向、与学习者双向互动、发现和解决学习疑难为主。在经济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担任的角色主要是组织者、指导者、辅导者和促进者,充分利用情境、协作、沟通等学习环境要素,使教学内容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模拟的类似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

2.多元化实验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采用多种教学模式,主要有协作法、参与式与互动教学、自主学习法、体验式教学、网上交流、专题讨论等,并通过实验反馈、调查问卷等形式分析这些方法对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效率的影响。协作法就是实验过程中的各环节由实验团队的多名成员协作完成,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团队意识和沟通配合的能力。参与式与互动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当学生完成一项实验后,让学生自己介绍过程与经验,和同学、老师进行互动交流,相互间的讨论争辩,可以互相激发、相互学习,师生互动中实现教学相长。专题讨论就是以专题主题为导向,设计真实性任务,把学习设置到问题情景中,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来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对实验团队的活动适时进行点评,给予指导。充分利用学校教务网络平台,将相关的经济学教学大纲、教案、习题、案例分析、参考文献等上网开放,实现资源共享,建立网上答疑、讨论、测试系统,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优势,使学生随时可以通过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性学习、讨论和向教师求教,实现超时空的教与学。

三、经济学实验教学课开设取得的效果和展望。

近两年经济学实验课的开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所学知识的真实性和实用性,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增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学生们感受很深,评价颇高。在调查教学效果学生反馈中,摘录几段:印象比较深的是总效用和边际效用实验,即让学生进入消费者角色并根据消费者均衡作出决策,合理分配收入得到最大总效用。这个实验让我体会到在不同的消费偏好下,消费者决策是不相同的,但是总效用却可能相同。上机实验将平时所学理论与模拟实验相结合,更好地理解了一些经济学原理。由于相对真实地进入了这些理论的角色方,我们对理论的接受度更高了,这些有趣的实验也增加了我们对微观经济学的兴趣。不得不说,这次的上机实验十分令人难忘和受教。在试验中,我们对这些经济学理论有了直观的而且更为深刻的认识与理解。观看十遍同一个微视频并在每一阶段给出看后的边际效应评分,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消费者边际效应递减的状况;在啤酒与电影票的分配试验中,我们体会到了经济人的选择问题与个人喜好的差异。在这次试验中,我们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效用递减理论实验。

平时在课本的学习中,我们似乎并没有很好地感受到效用递减的实际效果,甚至不太能理解为什么效用水平会成为一个负值。通过这次试验中的视频观看,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即使是一个能够带来欢笑的视频,在许多次的重复之后也会变得索然无味,甚至让人厌烦,这大概就是实际操作带来的更深层的理解吧。由此我们感受到,我们在平时的课堂上学习的理论的确为做上机实验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前提和基础,而在实验中,我们更加感同身受地体会微观经济学理论的真正用处,更加能够与实践相联系起来。通过做这些实验,我们对于从课本上获得的经济学的知识有更深的了解,更加能够设身处地地思考经济学问题,将经济学原理融入生活之中。虽说经济学不像工科课程那样要求非常多的实验操作,但在我看来,经济学实验算得上是课程内容的精华之一,因为平时所接受的各种经济变量与经济活动都是以抽象的形式记忆在脑中,若是对其没有足够的理解,就很难在现实世界应用,而经济学实验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以本次在经济学实验室所做的宏观经济学实验为例,我们进行了经济增长分析、市场货币流通等四项实验,每项实验均是以互动的形式完成,学生、老师和计算机三方互动协作,推动实验进展。

想想平日脱离实验所做的各种练习,那都是在纸上通过计算完成的,而计算数据和经济变化过程都是题目所指定的,我们要做的仅仅是算出某项结果,这样一来就少了自己动脑分析进行经济决策的过程。而在经济学实验中,我们有多方互动,这意味着我们不光巩固了如何进行经济运算,更锻炼了对于经济市场运转的把握能力。譬如老师那边供给货币,而我们作为银行,要留出存款准备金,之后发放贷款,再接收存款,这样的过程一轮轮进行,我们所能看到的不仅是某一项经济数据的结果,更亲自参与到其中的某一环节,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这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它的运作机制。目前已开设的经济学实验主要是验证性实验、体验型实验。还可根据条件和需要适当开设研究创新型实验等。研究型实验层次是一种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利用此实验室平台,对少数拔尖学生强化基础,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发挥其特长,鼓励学生参与各个级别的大学生竞赛。根据形势的需要,将开设大学生创业实践训练课程,从了解创业、培养创业能力、体验创业,到企业经营管理实训,循序渐进地培养大学生创业所需要的各种知识和能力,并通过大量实训让学生体验创业的过程,训练创业过程中及创业后的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具备成功创业者的素质。同时,根据学校已有项目资源,将具体建设学校冯如杯、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指导中心。通过以上教学实践创新基地的建设,有助于锻炼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型思维。同时,实现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形成整体的课程体系,通过实验教学补充学生的知识体系。教师要努力探索以科研带教学,紧跟学术前沿,利用科学研究成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做到教学科研一体化。

总之,近几年来的经济学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使我们深深体会到经济学实验室是我们教学科研的技术支撑体系,它对学生巩固经济学基础知识,培养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闵娜.应用经济学实验教学方法初探[j].当代经济,20xx,5(下)。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凉山州民族地区地貌复杂多变,盆地、平原、丘陵、高原等地貌交错,最高海拔和最低海拔相差5653米,平均海拔超过2500米,70%以上区域在海拔1000米以上。这些地区海拔悬殊,气候垂直变化大,降水量少,土地贫瘠,地广人稀,经济分散,经济总量小,不适合大规模农业开垦。由于地理位置和交通条件差异大,直接影响了各县市的经济发展水平,除凉山州安宁河谷流域的五县一市经济较好外,其余少数民族为主的11个县均为国家级贫困县。究其原因,安宁河流域地处凉山州的交通干线-成昆铁路和108公路国道,其他县以公路为主,甚至个别乡村还存在公路未通的落后情况。落后的交通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该区域的有色金属、稀有金属等矿产资源,都难以进行大规模地开发利用。据统计,国庆期间,凉山州有超过90%的旅行社因买不到团队返程票而停业,可见对经济的制约明显。

(二)经济开发粗放,环境污染破坏严重。

凉山州少数民族大多居住在山区,以种植业或畜牧业生产为主,对土地的依赖性较强。并且,由于少数民族居住的大部分地区土地贫瘠,水资源匮乏以及粗放的农牧业生产方式,导致出现过度垦殖,水土流失加剧而导致土地更加贫瘠的情况。此外,凉山州的矿山开采集约化程度差,矿产资源利用方式粗放,开采技术落后,导致采选回收率低,采矿成本高以及综合利用率不高等情况;私挖滥采,采富弃贫,破坏浪费矿产资源的现象比比皆是。许多矿产企业粗放地开采矿产资源,不妥善处理选矿尾渣、采矿废石和采空区,对矿山及周边森林植被造成严重破坏,引起水土流失以及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有些企业还不做处理直接把选矿水排入河道中,造成水体污染等各种环境问题。即使第三产业旅游业发展也以观光为主,片面追求旅游业的观光人群数量等指标,这对于生态脆弱的多民族聚居区来说影响相当严重。

(三)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凉山州民族地区生产总值1122.7亿元比上年增长13.8%位列我国少数民族自治州的第一位。20第一产业增加值为218.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87.9亿元同比增长18.8%;第三产业增加值为316.0亿元同比增长11.3%。凉山州三大产业结构比为19.5:52.4:28.1第二产业的比重和对经济的主导作用显著根据西蒙库兹涅茨三大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阶段关系判断凉山州工业化水平尚处于工业化初期向中期过渡的阶段。但是由于历史、自然、环境等因素凉山州的区域经济发展极不平衡较发达的安宁河流域六县一市生产总值占到凉山州的72.7%而彝区和藏区11个县生产总值仅占全州的27.3%。在民族地区劳动力仍然高度集中在第一产业第三产业发展不足难以吸纳众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而凉州民族旅游发展又存在过度商业化和庸俗化、民族文化“同化”现象同时缺乏科学、系统的促销方案省外的知名度低没有形成品牌效应也就不能吸纳更多就业者。(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制约凉山少数民族的贫困主要表现为彝族的贫困。年凉山州总人口497.24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为269.28万人(彝族人口252.13万人)占总人口的54.15%(50.71%)全州彝族人口的一半多130万彝族人口都居住在凉山州的12个贫困县。此外由于彝族是直接从奴隶社会跨入现代社会大多数彝族又居住在山间和高寒山区因此彝族聚居的农村都维持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这种封闭的自然经济条件使凉山彝族地区农业发展滞后农村劳动力一直未得到有效转移大多数劳动力仍滞留于第一产业。民族地区劳动者普遍存在文化、语言、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总体素质教育水平偏低难于直接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为32.7%而凉山州还不到20%特别是在母语“彝语”为主的彝族聚集地更为明显。因此民族地区要实现经济增长还需要积极推动民族地区第一产业的发展。

(一)出台相关政策措施鼓励扶持当地发展。

1.扩大基础建设投资。

凉山州民族贫困地区由于地域复杂、人口稀少,整体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直接影响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因此,要加大基础设施、环境改造和公共服务等投入,解决民族地区电力、通讯、交通和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条件。其中,旅游交通是旅游资源开发的前提,方便、快捷、低廉的旅游交通直接影响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从而影响旅游业的发展。尤其是凉山州地区位处我国西南内陆地区,游客进入的时间成本和交通成本较高。因此,应该大力加强旅游交通建设,重点发展大众性航空、高速公路、快速铁路对西部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业发展具有关键性意义。

2.建立生态补偿机制。

凉山州民族地区的发展应该根据开发者付费、受益者补偿以及破坏者赔偿的原则,建立少数民族地区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补偿机制,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项目支持等举措,从国家、地区、产业三个角度,对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合理补偿,这是为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必要措施。

3.增加教育资金投入。

目前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资金来源由中央地方财政共同承担,实际上很多民族贫困地区中央财政投入所占比例低,而地方财政又比较困难,导致义务教育难以实施。应该增加中央财政对民族地区义务教育的投入,减轻民族地区地方财政和农民的经济负担,改善贫困地区的少数民族人口素质水平。

(二)民族地区应大力发展优势低碳产业。

1.依托资源禀赋发展特色工业。

民族地区把资源优势与低碳经济相结合,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必然的选择,因此,凉山州少数民族地区应该以资源优势为依托发展特色工业,以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等资源禀赋为依托,对区域内部各经济要素与生态环境间相互整合、协调发展。从少数民族自身利益出发,开发特色产品和产业,以带动整个区域的发展。一方面发展清洁能源,根据各民族地区自身特点,发展风能、水电、太阳能和地热能等,以解决能源不足的问题。另一方面粗放型的矿产资源开发模式应该向精深加工转型,走延伸矿产资源产业链的发展方向。因此应该加快成都-凉山工业园区、西昌钒钛产业园区等重点产业布局的建设,重点发展优势产业包括水电、有色金属、稀土等,建立相关产业集群,构筑现代工业发展体系,以工业振兴带动经济全面发展。

2.发展生态特色品牌旅游。

要保护凉山州当地民族原生态环境旅游开发,就应该尊重凉山州当地民族文化、生活方式和信仰,重点进行民俗文化结合生态深度旅游的方式开发,并进行多项资源整合和综合深度全方位开发,以单项旅游开发为主导,兼涉其他的综合项目开发,多层次的、多角度地充分发掘出吃、住、行、游、娱、购的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和民俗风貌,在部分较为深入民族生态居住区域可以采用小众旅游的开发模式。例如探险、远足等旅游模式,开发规模、服务方式和营销策略都针对部分特殊的市场或消费者。这样就可以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从而对凉山州民族地区民俗进行整体性开发。

3.发展生态特色农业。

凉山州拥有极丰富的农业资源,可以根据凉山州不同县域发展特色农业,例如在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的安宁河、金沙江、雅砻江三条流域区内,种植优质稻谷、蔬菜、水果和烟草;在宁南、会理和会东地区可以种植蔗糖、蚕桑和石榴;西昌德昌片区培育花卉基地;昭觉、布拖和美姑等区域则开发野生蔬菜、野生菌类等珍贵林下资源。并且,不能停留在传统农业发展阶段,应该通过精加工初级农产品,打造农业特色品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特色农业产业。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据统计,,美国的软件销售已高达1000亿美元,其中47%销往海外,与此同时软件产业创造了多达60万人的就业机会,软件产业正成为美国的支柱产业。5月19日至21日世界贸易组织132个成员国的贸易部长在内瓦召开了为期三天的电子商务会议,达成一项至少一年内对通过因特网销售的软件和货物免征关税的协议。该协议的达成对永久性禁止征收电子商务关税产生推动作用。网络贸易实施零关税对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的好处是不言而喻的。虽然硅谷的许多公司都说他们对以在线方式从事商务的规则仍然是若明若暗,但是世界贸易组织对intemet商务暂时不征关税的决定,还是给加利福尼亚的硅谷带来了一丝宽慰。那么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讲,这项协议所带来的结果又是怎样的呢?从客观上讲,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在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免除网络贸易关税能导致计算机相关产品特别是软件产品进口价格一定程度上的下降。而且,有些发展中国家的软件产业呈上升之势,出口量不断增加。从这个意义上说,零关税方案对发展中国家也有利的。

wto的这项政策只适用于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而不适用于不完全国际电子商务。这项禁征关税的政策可能会给诸如在线旅游和数据业务等这些涉及信息或无形货物的交易的国际电子商务行业带来好处。因此,从全球范围来看,电子商务是未来25年内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当前电子商务发展的摇篮时期,给予各国免关税扶持,无疑有助于促进“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

2.2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管理创新。

全球电子商务的在不断的发展,这必将给国际贸易带来新的挑战。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宏观管理的创新。主要表现在:。

2.2.1出口商品配额实行电子招标。

电子招标,就是在招标采购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提高招标采购的规范化程度,增强招标采购过程的科学性和专业性,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发展服务。5月,商务部为应对我国加入“wto”和加强国际招标的管理,开发建立了中国国际招标网。这是我国招标投标事业的一项重大进步,同时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实行电子招标,使中国外经贸管理机关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对企业投标资格的确定,可以及时检查、跟踪、反馈、调整招标商品使用配额情况。投资企业每一个月通过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向各地外经贸委报送配额情况。各地外经贸委每月汇总报外经贸部。外经贸管理机关可以实行对招标商品配额的动态管理,解决配额使用率不高以及浪费等问题。可以实行网上抽查,取消违规企业投标资格,做好技术支持,提高配额使用率,使同等数量的商品卖价和出口额增加,规范贸易秩序,净化经营环境,外经贸部将扩大电子招标。

2.2.2实现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

为全面实现进出口许可证签发与管理的网络化,在启用新的进出口许可证管理系统、实现网上发证的基础上,外经贸部决定自1月1日起,在全国推广使用企业网上申领许可证系统。它通过网络技术,连接各级配额管理机关、许可证发证机构、海关及进出口企业,对进出口配额的分配、进出口许可证网上申领、审批、同海关的联网核查等整个进出口业务和管理的各环节实现全面监管,形成全国进出口配额许可证管理闭合网络。网上申领发放许可证可以帮助实行全面的进出口许可证核查:海关凭许可证验收,银行凭许可证结汇。这样可大大减少不必要的单证和中间环节,提高效率节省费用。

2.2.3运用电子商务进行海关管理。

199月1日,中国海关总署通过中国电信公众多媒体网向全国各外汇管理部门、各外汇指定银行提供了报关联网核查功能,从而告别了过去人工二次核对报关单的做法。在海关管理中运用电子商务,不仅可以提高管理效率,还可以在促进企业进出口,给企业提供方便的同时杜绝逃税现象。

2.2.4运用电子商务进行进出口商品检查。

进出口商品检验是国际经营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与外贸经营单位、运输部门、银行、保险、出口商品生产企业以及国内外其它检验机构有着紧密的业务联系,各种单证交换频繁且传递量大。目前我国商检业务初步实现了报验、检验出证的计算机管理,初步建成了系统内数据通信阚。今后,我国商检电子商务应用的两个主攻方向:一是受理报验和签发商检证书;二是进口货物流向信息传递。

2.2.5实现外贸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

交易双方可通过因特网进行信息的沟通与交流,洽谈业务,电子付款和货物运输及跟踪,从而可以实现业务全过程管理的电子化。在我国,对外贸易运输的电子化管理已率先发展起来。国际贸易实现电子化管理,可以促进企业实现规模经营、专业化、现代化的管理。

2.3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运行机制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以信息交换为媒介的网上虚拟市场逐渐成为新的国际贸易运行机制,这将促进以信息网络为纽带的世界市场一体化进程。电子商务使各国紧密联系,促进了经济贸易的发展和国际贸易的创新。

(1)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一种新型企业组织形式――电子公司应运而生。电子公司把因特网和企业经营有机结合起来,利用因特网改变企业进入市场的方法并通过它和客户直接沟通和交流。。具有电子公司功能的国际贸易企业在外贸业务经营中可实时获取商情动态,与客户进行实时双向沟通,提高了国际贸易效率。电子公司的产生和发展将对国际贸易管理组织的改革产生深远影响,同时给全球经营活动带来迅速的变化。

(2)电子商务促进国际贸易管理组织的改革和创新。

在传统国际贸易中,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分公司每天的经营情况,包括财务、物资报表等(如出库单、入库单)都是人工操作,企业领导很难准确地知道公司的相应数据,这样就很难和其他公司及时准确地洽谈业务。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内部数据通过网络准确、自动地汇总到总公司的数据库中,实现企业内部数据汇总的自动化。因此企业领导层迅速把有关指示和工作安排下发到下属各部门、各分公司,从而可以提高整个企业的经济效率。跨国经营的国际贸易企业可以在网上进行原材料、资金、技术、人员等生产要素的调度控制,优化各国资源配置。由此可见,以因特网为基础的电子商务正在使国际贸易走上一种新的电子化轨道。

(3)在电子商务中,产品和服务都表现为数字信号,有形贸易和无形贸易的界限越来越模糊。

(4)在传统国际贸易中,如果交易双方要达成一笔交易,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到达同一个地方进行洽谈。但是电子商务超越时间和地域限制,解除了传统贸易活动中物质、时间、空间对交易双方的限制,使国际贸易变得简便快捷。

(5)传统国际贸易中,交易双方存在很多不完全信息或信息不对称的'情况,贻误了商机。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世界市场上的信息充分性进一步增强,为世界市场中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充分而优良的信息服务,减少了国际贸易交易的不确定性,校正了世界市场发展的盲目性,为减少国际贸易决策的时滞和失误创造了条件。促进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动态的资源优化配置。

(6)电子商务将使各国国际贸易之间的竞争进一步加剧。电子商务推动了世界生产和服务的全球化,加速了全球市场一体化和生产国际化的进程,促使商家与供应商和客户更紧密地联系,让商家在全球范围内选择最佳供应/销售商,从而使世界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2.4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创新。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全球经济正在迅速发展,传统的国际贸易营销方式已不能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此时,相应地产生了新的市场营销形式――电子营销。电子营销是指电子商务在市场营销上的应用,也就是通过电子信息网络进行市场营锖。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方式比较国际电子营销的主要特点是:。

(1)网络互动式营销――电子营销的显著特点。与传统国际贸易营销中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不同,电子营销帮助企业同时考虑客户需求和企业利润,寻找能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和最能满足客户需求的营销决策。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可以和客户随时随地进行沟通和交流,根据客户的意愿设计和生产产品,使客户的地位有所提升,同时也促进企业的发展。

(2)网络整合营销。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和客户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甚至牢不可破,这就形成了“一对一”的营销关系。这种营销框架称为网络整合营销,它始终体现了以客户为出发点及企业和客户不断交互的特点,它的营销决策过程是一个双向的链。

(3)网络定制营销。定制营销就是指企业在大规模生产的基础上,将每一位顾客都视为一个单独的细分市场,根据每一个人的特定需求来安排营销组合策略,以满足每一位顾客的特定需求。区别于传统定制营销,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善了企业与顾客的关系,一方面沟通渠道的便利使得企业了解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成为可能;另一方面,企业越来越多地将生产、管理的过程数据化、网络化也使得在经营中有可能针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进行生产。我们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在电子商务环境下国际贸易营销的发展趋势是将大量销售转向定制销售,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定制营销”被美国著名学者科特勒誉为21世纪市场营销最新的领域之一。

(4)网络“软营销”。传统营销中最能体现强势营销特征的是两种促销手段;传统广告和人员推销。传统广告是企图以一种信息灌输的方式在客户心中留下深刻印象,它根本不考虑你是否需要这类信息:人员推销也根本不事先经过推销对象的允许或请求,推销人员就“主动’她“敲”开客户的门。这就是传统营销中的“强势营销”,其主动方为企业。在电子商务环境下,营销方式为“软营销”。网络软营销是指在网络营销环境下,企业向顾客传送的信息及采用的促销手段更具理性化,更易于被顾客接受,进而实现信息共享与营销整合,其主动方为客户。

3存在的问题。

在电子商务环境下,我国的国际贸易取得了巨大到发展,但同时一些问题也应运而生,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发达国家正在加紧利用电子商务构筑新的壁垒,发展中国家家短期内尚无力充分享受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种种好处。发达国家欲凭借其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方面的优势来制定统一的标准。在这个标准下,只有像美日欧等发达国家才能享受到网上交易的优惠待遇。而我国电子商务应用基础及环境尚不完善,仍需花费相当长时间及相当高成本。同时,发达国家阻碍发展中国家发挥电子商务的“后发优势”,使其贸易条件进一步恶化。因此丧失了其很多贸易机会。

(2)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相对落后。

(3)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还没有引起我国广大企业的普遍重视.特别是在传统的非外贸企业和广大的中、小企业中.利用电子商务开展对外贸易还搜有提到议事日程。

(4)电子化交易与传统的纸上交易相比存在着风险。电子商务中若由于合同当事人发送错误,则无法撤消。并且还存在着安全、信用等问题。

(5)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缺少相应的法律环境。特别是在国际贸易中,各国的法律规定有所差别,但我国在这方面的法律尚不完善,在处理争端等一些问题时必然难以占据主动地位。

4应对策略。

(1)在应对发达国家的电子商务壁垒中应充分发挥外贸企业的核心作用。有竞争实力的大公司应该有步骤地完成向电子商务的转型,尽快加入世界电子商务圈。在此基础上带动中小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

(2)加快建设信息基础设施的步伐。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只有采取积极措施加快发展,才能给网络用户提供优良的运行环境及服务。

(3)提高广大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目前,在我国,电子商务仍处于起步阶段,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促进作用,使广大企业提高电子商务意识,促进企业的长足发展。

(4)加强电子商务法律、法规建设。在电子商务这种新的贸易环境下,传统的贸易法律法规已不再适用,必须建立新环境下的法律、法规.才能使电子商务和对外贸易在法制轨道上健康有序地发展.

(5)提高成功运用电子商务的企业的示范作用。通过运用电子商务走上成功之路的先进企业,必然有他们的成功经验,通过提高示范作用,带动我过中小企业运用电子商务,从而普及电子商务的应用,形成良好的环境,促进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丽.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中的应用与发展[j].经济纵横,,(11).

[2]何一呜.全球电子商务的兴起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我国的对策[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

[3]李晓娣,张秀华.我国外贸领域发展电子商务的原因及对策[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3,(2).

[4]谭秋梅,张向先,王旭.电子商务在国际贸易中的应用及我国的对策[j].工业技术经济,2003,(3).

[5]陈辉.我国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j].电子商务,2004,(12).

[6]吕建生.电子商务与我国的国际贸易[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5).

多元文化下的油画民族化创新发展论文

油画作为一种极具代表性的西方文化艺术形式,在中西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已经成为了一种外在的表现形式,同时在某一方面也代表着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以及中西方历史的发展变化。这种文化指的是世界各地多种文化的发展,并不是单单就一种文化进行分析。在多元化的文化之中,油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表现形式,使得这种外来物品刚开始不会受到我国的欢迎,同时由于国家之间的意识形态存在较多的差异,因此在油画民族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艺术界与学术界的批判。油画这种文化艺术的形式是否比较单一或者油画在被民族化之后是否会出现较多的规则限制,制约油画的发展空间,是目前艺术家们所担心的问题。油画民族化所承载的是世界多元文化之间的意识形态差异,怎样将中国油画写意手法加入其中,在我国实现创新发展,也是目前所要考虑的问题之一。

油画民族化最早诞生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并且随着“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发展,我国美术界开启了一场关于西洋化运动的潮流。在外国求学的一些我国的画家相继带来了国外的油画艺术,并进行广泛的传播,使得在较短的时间内油画在艺术界形成了普及趋势。尽管油画的起源与材料等都源于外国,但是我国本土的画家也喜欢运用国外的材料来进行中国油画的制作,所以油画民族化的概念由此产生。美术史论家滕固提出了“民族精神”的含义,他指出外来思想应该是国家的一种民族艺术的营养品,但是民族精神才应该是国民艺术的根本。同时他认为如果沉迷于模仿西方国家的画法,丢掉了油画的民族性,就是使得自己本身的特性缺失。上世纪三十年代,众多的画家开始向油画民族化的思想上发生变化,他们主张应该在模仿西方画法的基础上加入民族性,这也是油画民族化的前期发展。在这个阶段之中,民族化的概念更多的是强调民族性。所以说对于民族化的内涵理解还是不够深入,由于画家的作画风格存在各种不同,即使是都采用了西方画法与中方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方式,也存在各种表现形式的差异,使得油画的风格有所不同,开始向着多元化的方向进行发展。

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国家、地域以及民族之间存在的一种文化体系,他们互相之间进行相互的融合与吸收,建立一个新型的文化系统。与此同时这个系统是多元性的,并且属于开放性的。文化之间如果不能够接受外来文化并且加以吸收,就会被多元化的文化系统所替代。文化只有在不断的吸收与交流之中才能够走的更加的长远。

多元文化指的是在不同的地区、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类型、系统、空间与时间的文化体系,但是这些文化之间进行的交流、吸收与融合,使得文化系统形成了一种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使其能够长远的发展与延续下去,并且文化系统一般都是开放性的,在一个比较封闭、排斥的文化系统之中,文化系统也不能够进行长远的发展。

(一)东方意境与西方技巧的融合。

艺术属于自由开放性的,一切的创新与发展都是以对新事物的吸收作为前提进行发展的,但是在油画刚刚进入我国艺术领域的时候,就注定了其必须要走民族化与本土化的发展道路。在对西方油画艺术的绘画技巧与色彩技巧进行吸收的同时,加入了中国画的意境与西方的油画绘画技巧,使得西方美学的精神与东方美学的意境进行了融合,注重西方油画的色彩与表现力,能够不断地显示出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与文化内涵,在运用西方油画艺术的基础上来实现我国油画民族化的多元化发展方向。

多元文化是实现油画民族化的基础出发点,也是在进行油画创作的过程中不能缺少的内容。通常情况下欧洲文化能够不断地保持其独有的魅力,其实是在不断地吸收其他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来不断地完善自己,并对其进行创新发展。我国一直以来保持的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不断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势,譬如说鼎盛时期的唐朝,都促进了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在近代以来,我国的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以及西画东渐等也是不断地吸收外来的各种养分。我国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这也是由于学习与借鉴了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艺术,并且不断地丰富了我国文化的内涵,使得我国的`民族文化体系更加的辉煌与灿烂。因此对于文化方面的融合是油画民族化发展的基础。

(三)保持中国油画的民族性与独特性。

近代以来国际关系比较复杂,我国近代美术发展伴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而逐渐的兴盛起来,同时传统社会的思想又使得美术的创新受到制约。形成了中国油画民族化的独特之处。与此同时,多元文化的不断发展,使得各地区与民族的思想价值在不断地进行发展,在全国各地之中,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最为重要的问题就是要解决油画艺术的多样性与统一性的发展关系,使得油画在地区之中形成其独有的民族风貌与特色。文化不可能只有一种形式,多元化的文化也叫作不同的地域文化,所谓历史的发展过程就是要经过不断地融合发展,形成新的艺术形式。艺术没有统一的标准限制,使得多元化的文化有了更多的发展创作空间。油画经过闭关锁国的时期之后,又通过强行打开的国门进入到了我国,开始了其真正的发展,使得真正的艺术向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追求统一只会限制油画的发展,使得艺术不能够进行创新,也不能够实现新的文化艺术成果。所以说中国油画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基础上需要保持自身的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对我国的油画民族化发展寻找新的发展道路。中国油画的发展是一项长久的任务,需要让油画体现出其自身的民族精神,因此除了要广泛的吸收传统的民间艺术之外,还应该不断地重视多元化的发展,并且站在多元化的角度审视问题,为人们创作出更有价值的民族油画。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地跟随时代的潮流进行发展,与时代艺术相结合,充分的利用现代化的各种资源,不断地为油画艺术的民族化发展创造更多的发展可能。

四、结语。

中国油画是在几代艺术家的努力之下逐步的形成了现代油画的风格,我国拥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并且传统文化的优势也能够被油画民族化的发展所利用,艺术家们也热衷于在西方油画自身特点的基础上加入中国元素,使其形成了更具中国特色的油画创作与民族化的发展,使得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能够通过油画传向世界。所以说我们需要注重油画所特有的魅力,并且经过不断地借鉴各国、各民族的文化特点推陈出新,形成更多的新的油画艺术作品。油画民族化的发展途径需要建立在油画艺术本质的基础上,加上其特有的艺术特点,同时为油画艺术的创作提供更多的创作可能。

参考文献。

符艺《油画教育民族化创新的基石:多元文化共生与融合》,《民族教育研究》第25期。

徐利《多元化文化发展背景下高校油画教学的新思考》,《美术教育研究》第11期。

论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体育发展战略论文

教育学原理作为一门学科,属于原理理论,它是研究人类社会传承珍贵知识文化资源的科学原理体系[12]。根据教育学原理,再基于以上理念,当代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4.1完善教育体系,实现大众教育。

教育是文化传承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寓教于乐能有效的使传统文化深入人心,有组织有计划的对传统保健文化进行培养,完善理性思维及认知,以一种客观的方式对待传统保健文化,为青少年树立正确认知。通过文化教育建立一种受到大众认同的观念,使传统文化的“精英文化”观念在社会中传播,批判而理性的继承传统保健体育,不再以妖魔化和抵触的心理面对传统保健体育,进而促进传统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在传播的同时也应当注意阶段性和渐进性,在成长的各个阶段由于社会阅历和心智发育的限制,所能接受的方式各不相同,因而在传播过程中应根据小学至大学不同阶段进行不同教育,在理解的基础上加深文化的概念,潜移默化的加强传统文化教育[13]。

当然在文化传承过程中,中小学生判断能力较弱,无法甄别是非对错,需由学校引导加强传统保健体育教育;又因中小学生对新生事物好奇心和吸收能力较强,而对传统文化往往没有足够的耐心,学校及教师应当寓教于乐,增强传统文化竞争力,使其重视传统文化,进而主动学习传统文化。在美国,1994年颁布的《社会研究课程标准》提出10个主题轴,以文化,时间、连续和变迁,人、地方和环境,个人发展和认同,个人、团体和制度,权利、权威和管理,生产、分配和消费,科学、技术和社会,全球联系,公民的理想和实践10个主题轴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它们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概念,而是10个交汇整合的主题,由浅入深,在不同年级重复出现并高度整合[14],这种渗透教育模式,可以为我们借鉴。

为保障传统保健体育在良好的人文环境下不断发展,应在注重教育体系完善的同时展开各项趣味活动,主要是在校园中进行传统保健体育的推广,并开展运动会等项目,使传统文化真真正正的走进校园,并充分利用体育课、选修课和课外体育活动等时间大力开展传统保健体育活动,提高学生广泛参与意识。另外,在学校运动会中逐渐增加传统保健体育项目,通过教学和比赛逐步提高学生对传统保健体育的认识,同时学生也获得了全面的教育[15]。在保持传统体育特色的同时,发挥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色,并研究出一条属于传统保健体育发展的特色之路。在古代师徒关系中特别注重传承有序,对于本门历代前辈非常尊敬,同门师兄弟长幼有序,这有利于传统文化的发展[16]。现今我国传统文化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逐渐提升,使得老一辈文化传承艺人们意识到自身肩负的重任,随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观点的不断深入,老一辈传统保健体育中“师徒传承”的方式已逐渐演变为现代大众的普世教育之观,随着思想的解放,传统保健体育将会得到长足的发展[17]。

4.2规范相关内容,突出地域性特点。

在教育不断完善的今天,推广传统保健体育不仅是国家的责任,也是我们每个人应尽的义务,不仅仅是通过学校进行教育推广,还应根据地方特色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特色推广,在发展传统保健教育的同时突出其独到的地域特色,如黄河流域及其以北地区的武术,长于腿法,架式大、节奏快,多窜奔跳跃。北派拳术需要场地较大,有“拳打四方”的习俗。长江以南地区流行的武术手法多、桩步稳、拳势激烈,并常以发声吐气助动作发劲,需要场地较小,素以“拳打卧牛之地”著称[11]。又如:广东、福建位于中国之南,其特色拳类有南拳;而山东半岛则以螳螂拳而闻名;河南登封等地的少林拳被世人所熟识;而西北地区则主要以翻子、劈挂等为主[18]。在国家统一编写教材的基础上,针对各地区地方特色进行教材编写,绘制出具有当地特色的教材,使当地儿童产生强烈的共鸣,有利于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

4.3依附教育制度,优化教学模式。

近年研究发现,传统保健体育在传播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缺点,因其固有的地域性、传承过程中的脆弱性、以及其长期的传承性等,受限于各级学校教育之中;而学校教育应发挥其长期性和稳定性的优势,努力帮助传统保健体育传播,传统保健体育和学校教育不断融合,优劣互补形成一个独特的文化传承,使传统文化不断配合学校教育,而学校教育给予传统文化更多的发展空间[19]。学校教育过程中应当注重传统保健体育传承的延续性和长效性,集中教学不易分散进行,但据不完全研究统计,发现大部分学校为了节省教育资源规定在1年级选修过的体育课,2年级则不能继续学习此项课程,且在3、4年级则不进行体育课的开设,严重影响传统保健体育的发展,这对今后正确观念的树立有着不利的影响。在传统保健体育文化传承中教育是重中之重,应当加强正确观念的树立,学校在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前提下,大力弘扬民族文化,而传统保健体育则是民族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校应当发挥教学优势,在充分发挥传统保健体育魅力的同时,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保障传统保健体育教育代代相传;在保障传承的同时应当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增强专业技能学习,增强文化认同感,在教育的过程中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当然在学习教育过程中,还可加强与其他学校竞争合作,进行传统保健体育运动的切磋,在自身教育的同时吸取其他学校教育之长,取长补短优势互利;还可以请当地或其他地区传统保健运动的传承人来学校展开系列知识讲座,针对地方特色进行详细讲解;还可根据学生自身特点进行因材施教,有效的传承传统保健体育。中小学生因兴趣导向常出现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现象,为保障传统教育更好的传承,应当制订相应的考核制度,在考核制度的督促下,学生会更加深入的了解传统保健体育,并对其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4.4提倡“以人为本”的人才教育培养模式。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保健文化缺少传承之人,因为传统文化固有的传承模式,使得现代型和知识型人才愈加匮乏。为保证传统保健体育良好的发展,现今首要的任务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批优秀的传承者,使其集传统保健体育与现代应用型才能于一身。为保证传统保健体育能薪火相传,一方面国家应加大整理力度,对传统保健体育进行批判的继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下为传统保健体育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应当加强对教育工作者的指导力度,使其在适应现代社会需求下推陈出新,并加大教育扶持力度,进行人才储备,保证传统保健体育传承不断。在传统保健体育发展过程中,不但要适应社会还应当根据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传承,将单纯的体育运动变成趣味性活动,将传统保健体育中深厚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广泛流传[20]。

4.5传统保健体育的教学认知目标应重新定位。

现今应当努力改善传统保健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观点,将其作为一项保健项目,回归其根本,充分发挥其强身健体之功效,积极展开系列宣讲会,进行健体体育场所的开设,并在发挥其功效的同时进行文化传播。传统保健体育文化改变人们心中固有的观点,使越来越多的人投身于传统文化传播的过程之中,使传统保健体育文化和知识被大众所接受。在传统保健体育人才培养过程中,需加强流动性教育,不拘泥于某一种传统保健体育方式,集百家之长,多交流多沟通,在传播中发展、在发展中传播。而在传统保健体育教育过程中,应当通过教育传道、授业、解惑把文化传递给下一代,制订完善的教学目标和教育制度,使得传统保健体育凝练了千年的智慧得以代代相传。

5结语。

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始终是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环节。教育学视域下传统保健体育的文化传承,在文化生态变迁影响下,其文化传承主客体、传承媒介、传承模式、传承场域,乃至传承机制,都在不断发展演变[21]。在教育学视域下,开展传统保健体育的传承与发展研究,就是推动传统保健体育在新时期的传承,使传统保健体育发展之路走的更远。

参考文献。

[1]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32.

[10]白晋湘.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保护[j].体育科学,,28(1):3-7.

[13]曹能秀.民族文化传承与教育--以云南省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六哨乡为个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98.

[16]赵国庆.中国传统武术中师徒制传承的价值思考[j].当代体育科技,2017,7(27):155.

发展经济学与西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探析论文

加强对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西部民族地区要加强对发展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正确界定中小学艺术教育功能。各校应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开好艺术课程。不能向以前那样把艺术类课程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杂课”,不能只偏重于知识和技能的目标,而应重视学习过程的获得强调对学习过程的体验,更注重情感价值观的培养。重视艺术教育的潜效应,加强艺术教育,使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增加艺术教育资金投入,加强硬件建设。艺术器材的配置是开展艺术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顺利实施艺术教育的物质基础。西部民族地区应抓住巩固“普九”成果的契机,进一步促进学校的硬件建设,利用有限的教育资金,购置各类艺术教学器材,使学校的艺术器材配备上规模、上档次。在教育资金相对困难的情况下,要努力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因地制宜,积极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资金,帮助学校购置艺术教育设备;另一方面,要尽量依靠自力更生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条件,自制部分教学用具和器材。如简易的画夹、画架、画板等,鼓励学生自带或自购一些民间民族艺术器材。

引进和充实艺术师资力量,一方面。

力量艺术专业毕业的学生充实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师资队伍,或者利用国家实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招聘一批艺术类大学生志愿者到民族地区中小学开展服务,并创造优惠条件鼓励他们扎根民族地区。其次,可以通过严格的考试和面试,从中小学中选拔一些思想政治素质好,并具备一定艺术知识的'年轻教师到师范院校进行专业学习培训,充实艺术教学力量;另一方面,对边远地区、人员较紧张的学校采用假期集中培训,聘请一些有水平的音、美教育专家授课,使教师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学到较系统、较实用的专业知识,“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只有艺术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

注重艺术教育中的学科融合,推广数字艺术教育。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要加强艺术学科之间,艺术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融合。如我在语文教学中,融入音乐、美术戏剧等艺术教育,让学生按照课本中的内容,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锻炼和发挥他们的艺术能力,对于语文教学和艺术教育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随着计算机的推广,民族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计算机,推广数字化艺术教育。

开发地方优秀民族艺术文化。民族地区艺术教育要开发优秀地方艺术文化,地方艺术文化是艺术学科重要课程的资源。因此,民族地区中小学要根据艺术课程的需要,充分利用地区艺术文化和自然资源,例如民歌、自然景观、自然材料等,开发新的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蕴含在其中的文化历史背景,接受家乡艺术文化和自然的熏陶。

总之,艺术教育是义务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中小学要正确认识艺术教育的重要作用和意义,更新教学方法和观念,注重学科融合,推广数字化艺术教育,紧密结合地区优秀民族艺术文化资源,走符合民族地区特色的艺术教育发展之路,推进民族地区教育发展。

相关范文推荐
  • 11-13 县级领导工作体会(优质18篇)
    工作体会是对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可以帮助我更好地应对类似的情况。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提供一些成功人士的工作体会整理和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
  • 11-13 公安干警政治轮训心得体会(汇总12篇)
    心得体会的总结既是对过去工作和学习经验的梳理和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面对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以下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
  • 11-13 个人终止房屋买卖合同(优质17篇)
    买卖不仅要关注商品的价格,还要考虑商品的质量、服务和售后等方面。以下是一些买卖经验分享,希望对您的买卖决策有所帮助。出租人(甲方):证件类型及编号:承租人(乙方
  • 11-13 教师新员工培训心得(精选17篇)
    写培训心得可以增强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能力,提高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具有不同主题和风格,供大家参考和借鉴。20xx年公司共举办各类
  • 11-13 古诗词讲座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在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遇到的困难以及取得的进步,从而更好地总结经验和教训。小编为大家汇总了一些精选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
  • 11-13 教育孩子学英语的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特定经验或事件进行感悟和思考后所得出的结论。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案例,供大家阅读和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
  • 11-13 销售业绩冲刺心得体会和方法(汇总19篇)
    心得体会是实践经验与思考的结合,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接下来是一些行业内的专家对于某个问题的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可能会对我们有所启发。销售是企业发展和盈
  • 11-13 单位垃圾分类协议书(通用13篇)
    单位的成功与否往往与员工的素质和团队的凝聚力密切相关。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好单位总结,小编收集了一些写作技巧和范例供大家参考。1、日常办公生活产生的茶叶渣、水果
  • 11-13 交警隐患心得体会(精选16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和提炼经验,以便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更好地应用。通过总结,我发现自己在某些方面存在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下一步,我将努力弥
  • 11-13 学生会生活部部长竞选申请书(专业21篇)
    学生会申请书中的表述要具有针对性,针对对方的需要,展示自己能够为学生会带来的独特贡献。学生会申请书范文的写作风格各异,但共同点是都能突出申请者个性和优势,体现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