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2023年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精选10篇)

2023年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精选10篇)

时间:2023-09-04 17:57:29 作者:温柔雨 2023年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精选10篇)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一

(一)财政收入结构问题突出。

从20xx年开始,铜陵市国民经济开始了恢复性增长,随后几年更是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态势。20xx—20xx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6%,在此基础上,铜陵市财政收入也随之加快增长,20xx—20xx年财政收入年均增长40.1%。但是收入结构却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即地方财政收入在财政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从20xx年到20xx年,该比重分别为63.8%、62.3%、53.0%、51.7%、43.1%、40.7%,38.9%。20xx年进一步下降为35.6%。

(二)财政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

与其他各地财政相似,我市财政支出结构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一是财政支出总量不足与财政资金损失浪费并存。一方面财政收入上划中央较多,地方可用财力增长有限,另一方面部分单位花钱大手大脚,财务管理松弛,支出管理难以控制。二是支出“越位”与“缺位”共存。一方面,政府承担事务较多,一些应由市场提供和由社会负担的支出仍然背在财政身上,财政负担较重。另一方面应由政府承担的社会公共事务,财政力不从心。三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机制尚未健全。政府预算本是规范支出管理最重要、最有效的一项法律制度,是支出管理的基本依据,但部分单位在执行预算中的随意性和预算约束软化的状况相当严重。此外,还有一点需要引起注意,即财政支出中法定支出膨胀,“以法压法”、法与法“打架”的现象十分突出,财政无所适从,平衡压力加大,这实质上也是财政支出管理和控制困难的一个突出表现。

(一)围绕实施铜陵奋力崛起,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打造“持续财政、优质财政”工程。

积极创新财政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关系,建立健全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保障机制。主要是按照中央和省统一部署,稳步推进和落实各项税制改革,完善地方税收征管机制。全面推进非税收入管理改革,建立规范的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体系,实现政府非税收入管理信息化、规范化和法制化。建立健全科学的财政收入考核机制,努力扩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财政运行质量,形成具有良好的增长弹性的财政收入稳定增长机制。

(二)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财政宏观调控机制,打造“发展财政,协调财政”工程。

不断丰富和完善财政调控手段,充分发挥财政优惠政策和贴息、奖励、转移支付、担保等财政政策工具作用,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注重通过财政资金支持和财税制度创新,支持生态和环境保护,支持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进一步整合政府投资和各类支持经济发展资金,支持支柱产业、骨干企业、重点项目的建设和发展,从而不断扩大财政经济规模,实现财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三)围绕构建和谐社会,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公共财政支出机制,打造“民生财政、和谐财政”工程。

重点是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有所助”目标,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满足人们对公共产品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更广大的人民群众分享改革发展成果,沐浴公共财政阳光。

(四)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立城乡一体化公共产品供给新机制,打造“公平财政、阳光财政”工程。

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继续坚持城乡统筹的原则,扩大公共财政覆盖“三农”的范围,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此同时,积极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逐步建立起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覆盖城乡的卫生财政体系、服务农村与农民负担监管新机制、农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等,进一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努力构建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机制。

(五)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财政管理机制,打造“精细财政、绩效财政”工程。

主要是通过继续深入预算管理制度改革,规范财政资金分配、支付、使用管理,强化预算执行监督,形成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公共财政监督管理新体制。

(一)改进收入结构方面的主要建议。

1、把增加地方金融能力作为解决融资渠道的重要途径。铜陵市现有地方金融基础薄弱,资金供求结构渠道不畅,资金融通能力较差。一方面大量企事业单位的闲置资金被存放在国有商业银行,受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影响,贷款条件与贷款额度限制较多,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与中小企业发展资金又严重不足。因此,要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各类商业银行对铜陵经济发展的支持,同时要加快财政担保事业发展,改善融资条件,增强地方融资能力,促进个体私营经济、中小企业发展,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效应。

2、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扩大经济规模。项目是经济增长的支撑,加快项目建设,特别要重视两个问题:一是要积极做好项目协调服务工作,搞好人性化、人情化招商,增强亲和力,赢得好口碑。二是要根据国家产业政策和国内外产业转移重点,做好项目储备,充实完善项目库。抓住这个关键,有了项目建设,才能保证经济发展与财政收入的协同增长,才能实现财政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

3、把发展三产提高到重要位置。三产的基本贡献一是解决就业与地方营业税收入,二是可以增强城市的发展功能。加快发展三产,当前可以重点考虑:一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市政府可统一出台物流企业税收奖励政策,吸引国际、国内知名第三方物流企业进驻铜陵,以提高物流服务水平,拓展物流市场,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功能,有利于增强地方财力。二是大力发展科技服务业。建议建立内外包服务区,将国内外知名it软件设计、建筑工程设计、城市规划设计、监理、会计、审计等服务公司吸引进驻,承接本地业务、辐射外地服务,增加地方收入。三是深入推进金融保险业、贸易服务业、城市旅游业、会展业以及教育、文化和卫生等现代服务业发展。

4、用足用活税收政策,进一步挖掘地方收入的增收空间。一是实行房地产税收一体化工作。利用财政契税征管信息平台优势,在财政契税征收窗口统一征收(代征)房地产转让环节的营业税以及城市维护建设税和教育费附加、个人所得税、土地增值税、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契税等一系列与房地产交易转让环节相关的各地方税种,能有效地避免此类税收的流失,切实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二是加强税种之间的征管调控。比如对企业所得税的'征收管理。对企业税前列支的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等,应足额缴纳或计提。这样既可防止企业虚增利润,也可直接增加地方税收收入,符合税法政策要求。

5、要在税源管理上下功夫,切实提高税收征管质量。一是要加强税收征管。在行业上重点加强对建筑业、房地产业、餐饮服务业、货物运输业税收稽查工作;在纳税主体上重点加强对集贸市场、个体工商户的征管工作;在税种上重点加大对房产税、土地使用税、土地增值税、车辆使用税等小税种的征管力度,做到应收尽收。二是要依法减免税收。税务部门要认真贯彻《税收征管法》,加强税收减免审批程序,堵塞税源流失漏洞,从而把经济增长的成果切实体现在税收的快速增长上来。

(二)改进支出结构的初步设想。

1、硬化预算约束,确保重点支出。依法加强预算约束,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大力压缩会议费、招待费、出国考察培训经费等,努力节约财政资金,配合实施事业单位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支持城乡社会治安防控和安全生产等工作,提高财政应对公共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大对环境保护、城市建设的筹资力度,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努力促进人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和谐发展。

2、继续实施民生工程,加快推动和谐铜陵建设。加快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按照“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残有所助”的目标,重点加大在教育、卫生、文化、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障、职工廉租房、生态环境、节能减排、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投入,并努力在体制机制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加快建立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广大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3、全面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积极支持新农村建设。大力推行“以钱养事”服务方式改革,切实转变乡镇政府职能。继续推进和深化“乡财县管”和“村帐乡管”改革,积极化解乡村债务。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继续加大财政支农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整合力度,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信息服务和资源整合,继续完善面向农民服务的全程代理模式,不断提升农村“一站式”服务水平,推行“一线实”工作方式。建立村级组织经费保障机制,保证村级组织正常运转,不断增强基层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4、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大财政对科研与科技进步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有利于自主创新和科学发展的财税激励机制。加大对科技创新人员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努力培养一批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科技人才队伍。围绕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选择一批最具成长性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不断提高其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帮助企业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竞争能力。积极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努力服务全民创业。大力支持物流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用好用活专项资金。积极争取支持循环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财税政策,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5、加强财政管理,提高依法理财水平。继续推进和深化财政管理改革,加强财政管理制度的落实和检查工作,努力巩固财政管理年活动成果。继续深化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积极实施国库集中支付网上申报、网上支付工程。加快“金财工程”建设,逐步完善财税库横向联网工程。积极开展编制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工作,加快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加强财政机关效能建设,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不断提高财政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能力和水平。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二

(一)发展现状

县位于市西北部,地处黄土高塬残塬沟壑区,全县总面积17.1平方公里,辖9镇两个发展服务中心171个行政村,总人口18万,其中农业人口16万。现有耕地面积29万亩,年种植小麦11多万亩,玉米5.5万亩。苹果20万亩,拥有各类农业机械3920多台(件),其中拖拉机673台,农机配套机具1768台(件),农机总动力拥有116822千瓦,拥有科技示范户109户,乡村从业人员3700人,年均培训200人。

(二)组织机构建设情况

县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中心是政府直属正科级事业单位,内设农机推广站、安全监理、农机化学校等四个股室,11个乡(镇)农机管理服务站。中心干部职工16人;副科级以上领导3人,(本科1人,大专2人)公务员3人,高级工8人,中级工2人,11个乡(镇)共有54人,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人员年龄偏大,知识层次低。资金投资主要来源是:一是国家财政拨款,主要负担人员工资,二是争取农机化项目资金,直接用于公共服务体系资金很少。

近年来,我县农机化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及市中心的业务指导下和店里支持下,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加大新机具、新技术推广,拓宽社会化服务领域,农机服务市场化和产业化取得了一定成绩。

(一)农机耕作水平不断提高,20xx年,完成机收小麦9.5万亩,机收率占98%,还田6万亩,机械碾打3.5万亩,机耕面积11.5万亩,机耕率100%。其中深耕7万亩,机播9.8万亩,机播率100%,其中免耕施肥播种7万亩,全县农机化水平逐年提升,目前平均达到78%以上。

(二)新技术发展步伐加快,从20xx年开始,我县连续七年实施省级保护性耕作项目,先后,建立巨家车圈、亭口、昭仁、枣元等4个示范园区,其推广保护性耕作示范田7。0022万亩。从而转变了广大群众的耕作观念,示范基地宣传带动作用明显。

(三)农机化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目前,全县新成立农机合作社2个,合作社农机户45户,农机协会14个,从业人员1870人,农机社会化服务范围日益扩大。

(四)农机化培训教育不断投入,近年来,我中心采取课堂教育与操作技能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举办培训班4期,培训农机操作人员380人,农机技术人员120人,颁发职业技能资格证30人,驾驶证30本,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农机手的安全知识和安全驾驶操作意识。

(五)农机安全监理规范化建设扎实推进,围绕创建“平安农机”“安全生产月”活动,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检验率,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工作。20xx年共检验拖拉机405台,职业技能鉴定30人,新增维修网点11个,办理农机互助保险175分,安全互助会员175名。

(六)农机购置补贴项目顺利实施,20xx年我县争取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620万元,带动农民投入20xx万元,购置补贴政策覆盖全县所有农业即其它特色产业,目前,补贴各类农机具3293台,受益户2418户。

(一)农机管理部门力量薄弱,工作人员少,仅有干部职工16人,农机化服务量大面广,开展推广、培训、监理执法工作受人员、经费限制。开展不尽人意。

(二)服务网络不健全,各镇政府为配套专职或兼职农机管理员,村级更没有农机下属联络员,11个乡镇的农机管理服务站由于工作人员身分、待遇问题得不到落实,多年不发工资,老无所养,站所坍塌,机械设备老化,中枢带头作用难以发挥,导致基层无服务。

(三)专业技术人员薄弱,农机专业技术队伍,人员年龄偏大,大多都出生于六十年代,加之知识老化,专干不专,因此,对农业机械化发展等带来一定影响。

(四)发展农机化服务组织后劲不足,专业化程度较低。服务组织发展缓慢,农机作业人员年龄偏大,80后无人从事农机事业,加之特别是专业合作社,在承接土地流转方面启动资金短缺,群众认识还有待提高,致使农机化服务工作发展滞后。

(一)稳定农机队伍,强化专业技术学习和职工队伍建设。

县级农机管理机构是国家在基层的行政事业单位,全体农机管理服务人员都是国家方针政策的执行者。从有利于农机化事业出发,应加强专业技术培训,稳定农机队伍,因现有职工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员,专业技术能力差。给农机化工作的开展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现急需加强行政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培训提高,为农机化的发展打好基础。

(二)培育新的服务组织,开拓新的服务领域

随着农业产业化结构的不断调整,特色农业不断兴起,对于农机来说,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突破传统的管理经验和服务模式,积极尝试新机具、新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并且让技术和机具在发挥作用的同时,也能实现农机自身的效益,使农机活的了持续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生产的实际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灵活多变的农机服务和经营模式,培育各种专业性和综合型的新型农机化服务组织,适应当前农业生产形式,农机要全方位系列化的渗透到农业服务新领域开展服务。

(三)搞好体系建设规划,提高队伍素质

农机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有明确目标,进一步理清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做到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稳步推进,使其成为规模适度,功能健全,设施配套。农机成人教育,技术鉴定,管理组织,行政执法等系列化服务的龙头,加强乡镇基层站建设发挥中骨干作用,积极培育新型农机专业大户,有计划的开展对农机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进行知识更新,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不断吸收新鲜血液,充实农机队伍,优化结构,不断提高农机科技创新能力和增强农机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四)优化政策环境,增加农机投入

农机化社会服务体系,发展建设是农业关键,增加农机化投入要走以投入为导向,积极争取各级政府从政策上对农机服务体系建设的扶持。提供优惠条件,已达到兴机富民的有效实施。增加农机化投入,走自我积累,自我更新,自我发展之路,要坚持“以服务为主,综合经营”的方针,进一步增强服务功能,要积极探索产业化经营,创办农机产业化龙头,农民专业合作社经济组织结成新的利益共同体,动员社会力量共同投入发展农机化事业。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三

人民调解工作是在依法设立的人民调解委员会的主持下,以国家的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社会公德为依据,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的一种群众自治活动.人民调解简便、节省时间、减少诉讼、减少纠纷当事人的费用,因其程序的简易性和成本低廉性而深受人民群众的欢迎,被国际上称为“东方一枝花”的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首创,具有中国特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学习借鉴的法律制度,有的国家也在尝试我国人民调解工作的做法。

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各阶层的矛盾层出不穷,大量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矛盾类型发生变化,人民调解工作如何适应改革发展大局的需要,如何进一步发挥好“第一道防线”的作用,这些都亟待我们去深入思考和仔细研究。

以笔者所在区为例,近年来,在排查出各类纠纷案件中,通过人民调解组织去做到化解矛盾纠纷,基本上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街道”。种种事实足以说明,在街道、村(社区)二级,人民调解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形势是好的,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社会稳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安居乐业。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主要表现在:一是民间主要矛盾纠纷发生新变化,呈现多样化、复杂化、疑难化、涉及人数多、纠纷性质变化等趋势。资源权属、环境生态、土地承包、工程建设中群众利益维护等经济内容的新型矛盾纠纷日益突出,传统的婚姻家庭、邻里纠纷已不再是民间的主要矛盾纠纷。二是群体性矛盾纠纷呈上升趋势。主要有农民建房、土地纠纷、征地补偿、安置房分配等问题。三是相当部分纠纷当事人言行发生重大变化,诉求方式和行为方式偏激甚至违法的现象明显。所有这些新情况、新问题,都对人民调解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形势下社会矛盾纠纷呈现出的新问题,新特点,要求各级调委会在区司法局和司法所的指导下,通过大量细致的工作才能有效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同时,人民调解组织网络需进一步健全。目前,全区拥有人民调解员4000人(含专职调解员2人),网格化信息员共16 00人,由此组成了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不留空档的信息网络;街道、村、社区三级调解组织网络已经形成,人民调解的功能作用日益凸显。去年以来,全区矛盾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促进了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1、司法所建设薄弱,工作开展不平衡。

基层司法所是基层人民调解工作的主管部门,起着“一线指挥部”的作用,任务重、人员少,而当前司法所办公条件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还很滞后,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力量严重不足,致使基层调解组织的日常工作缺乏有效的指导和管理,只能面对和应付做好日常工作,由于人员力量的不足,致使很多工作不能认真做好。

2.经费保障不到位,调解作用发挥不好。

目前,农业税已被取消,村(社区)级基本无收费来源,因没有经费,调解员培训办不了,必须的学习资料和报刊订购不了,经验交流会和表彰会也开不了,调解员的误工补贴更谈不上。所以,有的村(社区)调解委员会主任便不设专人,而大都由村委会副书记或副主任兼职,许多人觉得干调解工作不如做别的事情实惠,工作缺乏应有的活力和开拓精神。

3.调解员队伍素质偏低,严重制约调解的质量和水平。

从统计的情况看,全区有三分之二的调解员是高中左右文化程度,综合素质偏低,很难适应工作的需要。从目前调解队伍的现状看,相当一部分调解员的法制观念和思想观念跟不上时代变化的节拍,主要凭借老经验、老观念来开展调解工作,而不是靠法律、政策,调解纠纷有时表面上平息事态,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矛盾。

1.深化认识,摆正人民调解工作的位置。

人民调解组织多处在最基层,分布面广,遇到的人,财,物等实际困难比较突出。因此,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人民调解工作应给予重视与支持,充分认识到人民调解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逐步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为人民调解工作的顺利开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要循序渐进逐步创新社会管理模式,进一步创新人民调解组织形式,在村(社区)、企业等全部建立起人民调解委员会的基础上,积极稳妥地发展行业性、区域性人民调解组织,在不同行业和系统建立各类调解组织,发展和完善人民调解工作网络。

2.公开选任,建立与工作相适应的人民调解队伍。

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法制意识的增强,矛盾纠纷增多,难度增大,对从事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调解员的法律与业务素质也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特别是人民调解制度改革后,调解对象范围不断扩大、调解制度与诉讼制度相衔接的趋势,文化程度、法律与调解业务素质已成为人民调解员任职资格的重要条件。因此建立一支与工作相适应的能调善调、坚强有力的调解队伍迫在眉睫。要引入竞争机制,拓宽聘任调解员的渠道,创新举措,在街道和村(社区)推行首席人民调解员制度。街道首席人民调解员应由街道聘用,所在地区司法局对人员的学历、政治素质等方面进行审查,村(社区)首席调解员实行公开选聘,即在每个辖区范围内进行公开选聘,将本辖区内退休的法官、检察官、法律工作者和热爱调解事业的干部、教师等人员选聘为首席人民调解员,他们的工资福利、组织人事关系等方面实行司法局为主、街道、村(社区)管理。首席人民调解员由区一级司法行政机关发给“人民调解员资格证”,实行持证上岗。

3.强化指导,加快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的长效机制。

加强与改进人民调解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任务。加快发展人民调解工作是历史赋予的使命,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当前,部分领导把人民调解当成软任务,可抓可不抓,认为调解工作起不了多大作用,有了纠纷找法院,发生案子有公安。这些现象的存在,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长效机制。

建立学习、例会、纠纷管理登记、回访与档案管理五项制度,用制度规范行为,杜绝调解纠纷的无序性,要规范文书格式、工作纪律与工作方法,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要严格遵守不收费的规定,防止搭车收费,变相增加农民负担。

为充分调动人民调解员的积极性,稳定基层调解队伍,确保人民调解工作健康、稳定发展,必须建立人民调解工作经费保障机制。建议区、街道两级政府将人民调解工作业务经费按一定数额列为财政预算。司法行政机关积极运作,尽快建立人民调解基金。对于公开选任的调解员实行月工资报酬制,由区、街道两级财政负担。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四

尊敬的xx部长、各领导,大家好!

现在由我将街道组织工作汇报如下,不到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我街道现有xx个行政村(红xx村、团xx村、红村、铺村和家村),xx个社区(家社区、xx街社区、旗社区、园社区、花社区、xx村社区、xx庄社区、塚社区和沱社区),在这xx个村中,铺村和旗村已经启动城中村改造,铺村已完成了整村拆迁,xx村也完成了大部分拆迁。在xx个社区中,百xx社区、xx村社区、xx庄社区、塚社区和沱社区均由原村城改而来。街道党工委下属基层党组织xx个,共有党员xx人。其中,农村基层党(总)支部xx个,党员xx人;社区党支部xx个,党员xx人;非公企业党支部xx个,党员xx人;机关及其它党支部xx个,党员xx人。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区委组织部的正确领导下,我们紧紧抓住新城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遵循“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建和谐”的工作思路,按照先进性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和创先争优活动要求,通过党员责任网、三有一化、三会一课、升级晋档、双评晋级、三问三解等一系列工作,强化目标建设,深化党员承诺,使基层党组织核心堡垒作用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关注民生谋发展,为民服务展风采在全街道蔚然成风,街道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较大成绩。街道党工委在20xx年被授予区级先进基层党工委,20xx年被授予全市先进基层党组织,20xx年街道还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在200xx年、20xx年全区目标考评中,取得了第三、第二的好成绩,20xx年xx月xx日,街道地方财政收入突破亿元大关。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zd委副书记王乐泉同志视察街道综治工作中心时,给予了高度评价。

我们的主要做法:

一、围绕班子建设,强化核心堡垒作用。以“领导班子好”为目标,抓好经常性的学习教育工作和经常性的管理监督工作,不断提升班子的核心堡垒作用,促进各级党组织的自身建设。一是街道领导班子处处带好头。把加强街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按照“团结、务实、高效、创新、廉洁”的思路,强化“班长”第一责任人职责,严格组织制度,讲学习、讲大局,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抓好班子自身的政治、思想、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不断提高班子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处处为基层班子带好头。二是抓住换届选举,配强配齐基层班子。一个好的领导班子必须从源头上抓起。街道党工委非常重视基层领导班子的换届和配备工作。在20xx年、20xx年,我们按照区委组织部统一安排部署,“强化宣传,加大摸底,认真酝酿,严格程序,配强配齐”的原则,对xx个社区和xx个村的基层组织进行了换届,其中,xx个社区中有xx名书记连选连任(家本、旗学、园锋、花的军),xx名书记因年龄的原因正常退休(xx4厂干部),xx个村中xx村安不但连选连任,而且“一肩挑”。通过一年多的工作,街道党工委和基层党员群众对这届班子都是满意的。三是抓好班子管理,树立基层班子的良好形象。在基层班子管理中,我们主要采取制度式管理和台帐式管理相结合,既通过严格落实有关基层管理制度,如基层一年2次的向区“两代表”一委员、街道党工委、基层党员群众代表汇报工作制度,年终述职述廉述效制度、干部点评制度等,强化干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台帐式管理就是将基层班子绩效与日常工作相联系,用数字说话,年终评优评差,如与群众信任度、综治ww、经济发展、群众收入、环境管理等具体项目相结合,通过评比督促干部履职,树立班子形象。四是抓好监督工作,实现廉政为民。加强街道纪监委和村(居)民监督委员会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群众组织的监督作风,每半年召开1次基层干部廉政评议汇报会,随时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全街道设立意见箱xx个,这样做既为群众提供了一个说话的地方,也对干部的工作起到有效监督,对强化班子核心建设都收到好的效果。

二、围绕创先争优,服务中心大局

我街道从20xx年xx月开始,在全街道开展了以“推动科学发展,争创一流业绩”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xx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相结合,在实践中创先争优,以创先争优助推各项工作圆满完成。全街道争创活动先后被广播、电视和报刊等新闻媒体报道多次,xx次接受上级检查,都得到了好评。一是在重点项目建设中创先争优,班子的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带头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促进了xx庄、铺和西xx级中学、市公安局等征地拆迁重点工作提速完成,加快了xx村家安置楼、帽安置楼建设速度,群众均可实现按时回迁。二是在阶段性工作中创先争优,班子的核心作用和党员的自觉性保证了如“迎接行政中心,市民素质大提升”、“迎世园环境卫生大整治”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特别是去年xx月和xx月,两次在全市市容大环境评比中,名列街道第一名,xx街名列二类道路第一名,xx村还受到世园会管理委员会表彰奖励。三是不断扩大活动范围,以党建带妇建、带团建,坚持党组织、妇女组织和团组织创先争优工作同推进、同讲评、同表彰,调动广大妇女同志和青年团员争当先进、争创优秀的积极性。同时,不断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四是促进了社区党支部与区有关局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的健康发展,提升了社区硬件建设和知名度,园社区党支部今年顺利地接受了市委组织部示范社区的验收考评。五是“三问三解”活动,为街道创先争优活动注入新的活动内涵。活动开展以来,街道机关xx名干部和基层两委会干部全部参与活动,走访党员群众多户,共发放《入户调查表》xx余份,印发活动简报xx期,收到群众意见建议xx条,经过梳理汇总,共计民生问题、科学发展问题、其他问题xx大类xx条,街道在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为群众解决落实中,群众的反映比较满意,促进了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围绕学习教育,不断提高干部履职能力

区街多次联系组织电信人员对基层站点进行检修,保证基层正常收看,推进了党员远程教育的正常开展。五是街道采取各种手段,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工作力度。街道党工委每年都制定出干部培训计划,保证每名干部最少都有一次接受培训的机会,在提高干部素质,处置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上有新的提升。如每季度对基层书记、主任最少培训一次,每半年对机关干部最少培训一次,每年对各村组长、村民代表进行集中培训。今年xx月,对各村“两委会”干部进行了为期天的换届后履职能力培训,上周又对基层书记、主任进行了为期天的城改政策等培训。

四、围绕主题实践,促进科学发展

一是近年来,农村围绕“升级晋档,科学发展”和“三个亮出来”等活动,重点在提升班子为民服务的意识和促进农村党员干部素质提升上做了一些积极的尝试,我们不是简单的整治环境卫生,单一地追求农民人均收入,而是重点在强化班子解决新形势下农村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经常采取学习培训、手拉手结对帮扶、一级带一级等办法,使广大党员群众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始终能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坚决杜绝了经济发展了,班子散了,人心散了的问题出现。目前,全街道xx个村级基本都达到了凝聚力强、作用发挥好、群众满意、组织满意。

二是在社区围绕“双评晋级,科学发展”活动,以“文明社区、和谐家园”为载体,大力推进社区“三有一化”建设,构建“小社区、大服务、送温暖”模式,全面完善社区服务管理体制,打造示范社区、精品社区,全街道示范社区达60%,在20xx年xx月份社区“两委会”换届选举中,全街道不到一个月就全面完成了换届工作,得到了社区群众和上级领导的表彰肯定。特别是xx社区,原村“两委会”班子到20xx年才届满,全体党员干部能从大局出发,个人利益自觉服从组织需要,按时顺利地完成了第一个城改社区“两委会”换届选举工作。

三是“服务世园,扮靓谭家”系列环境大整治活动。各党(总)支部积极配合,街道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参与,高起点谋划,全街党员干部人人争先,不断掀起了“服务世园,扮靓”环境整治高潮。从20xx年xx月份开始到去年xx月世园会开始,先后组织集中整治xx次,平均二个月1次,累计清运垃圾xx余立方米,清除野广告xx余处,摆放鲜花万多盆,排查治理扬尘点xx处,全面提升地区环境面貌,为群众创造了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得到区领导肯定。

四是用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团结党员,吸引群众,共建和谐幸福的新谭家。活动中,既有“聚集未央,给力”、“星光大道冠军进社区”等大型文艺汇演,也有“群众红歌擂台赛”、“太极拳比赛”、“世园有我更精彩”等群众自娱自乐的活动,深受党员干部群众喜爱,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今年年初开展,我们还在各村、社区成立了文艺宣传队,拒绝外来演员,引导党员群众亲自登台,歌唱党、歌唱社会主义,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通过活动促进科学发展,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

五、围绕管理提升,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一是在发展党员工作中,严格遵循“十六字”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积极推行入党积极分子组织培养、群众认可、票决公示、全程公开、责任追究等制度,严把质量关和程序关。重视在妇女和致富能手中发展党员,将致富能手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为更多的群众服务。xx年来,共培养入党积极分子xx人,共发展党员批,纳新党员xx名,预备党员转正xx名,通过公示党员群众反映较好。

二是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认真学习和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坚持了党员干部谈心谈话、重大事项报告等制度,充分运用了年度考核、随机考察、阶段考核等方式,及时掌握党员干部履职履责情况,尤其把党员干部在工作中的实际表现作为干部考察的重要内容,引导广大干部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三年来,没有一名干部受到党纪政纪处分。

三是街道党工委在机关干部中率先实行“双向选择,末位息岗”激励工作机制,科室选干部,干部选科室;科长选干部,干部选科长,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机关干部的积极性。年初,我们围绕市区下达的目标任务,按照干部分工,逐级分解,逐级落实,每项工作具体分解到每个科室、每名干部身上,做到每个科室有任务,人人肩头有担子,个个心中有目标,使各项工作都得到顺利完成。

四是在村官管理中,重点提高认识,消除临时观念,坚持月考评与年度考核评议相结合,街村积极配合协调,为村官发挥作用提供平台创造机会,保证他们在三年时间里真正能提高自身素质,服务基层群众。另外,积极为村官创造学习条件,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20xx年度和20xx年度的5名村官中,有3名同志考取了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干部,极大地调动了其他村官安心,服务基层的信心决心。

各位领导,虽然我们在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一些缺点和不足:一是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相互促进还不够紧密;二是城乡党建发展还不够平衡,党员的思想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升;三是党建工作的有效载体还不够丰富,还存在学习少、活动少等问题。

在今后的工作中还需进一步改进:

六是组织经常性的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活动,发挥好宣传队作用,用活动吸引群众、团结党员,为地区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报务。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五

为切实抓好精准扶贫工作,按照云扶贫搬迁办发〔20xx〕13号文件精神,我街道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开展精准扶贫调研。现将调研结果报告如下。

基本情况

青龙街道位于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一个城乡结合的街道,属城市建设规划区域。幅员面积3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其中农村人口占1.12万人,建卡贫困户195户604人)。

截止20xx年,街道农村村级公路里程47.3公里,其中硬化公路里程25.8公里。耕地面积8796.9亩,其中撂荒土地787亩。农村产业主要以种植玉米、水稻、蔬菜、柑橘,养殖牛羊兔鱼等第一产业为主。

贫困户贫困成因

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

受教育程度低,脱贫意识低,缺乏发展技能。

农村贫困人口多数为初中以下文化。相当一部分贫困人口思想观念陈旧,传统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落后。生活上往往靠帮靠救济,脱贫意识极其薄弱。几乎没有懂现代农业专业技术的人员,缺乏自我发展的能力和动力。

产业附加值不高,缺乏劳动力,收入水平低。

多数贫困户是从事第一产业的农户,家庭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责任田,缺技术、缺资金、缺门路,日常生活比较艰难。加之第一产业要有产出,主要依靠人工劳力,且产业附加值不高、收入低,费力不讨好,两相对比之下青壮劳力大多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多为老弱病残,即便想要发展产业也是 有心无力 。

教育负担重,抗风险能力低,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再穷不能穷教育。文化知识的培养是贫困户最终改变贫困命运的关键。目前国家已免去了义务教育阶段的主要费用。但就读高中、大学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仍然相当重。一个高中生每年需支出一万元左右,有些贫困户家庭往往为了孩子上学负债累累。二是在贫困户收入来源中农业收入所占比重过大,缺乏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干旱洪涝等自然灾害,收入便大幅下降,迅速返贫。三是家庭收入主要靠劳力。一遇到家庭中有住院或慢性病的,既要支出高额医疗费用,又减少了家庭收入,这一增一减,对于贫困户家庭无异于雪上加霜。因学因灾因病返贫现象严重。

思路和建议

加大基础设施投入,灵活运用搬迁政策。

一是针对贫困户地理位置偏远,地形复杂交通不便,生存条件差的问题。加强道路交通、人畜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户生产生活条件。二是对于确实过于偏远的农户,要灵活运用扶贫搬迁、生态移民等扶贫政策。将农户调整集中安置到自然条件较好,交通便利的地区居住。三是迁入地要积极为搬迁户协调解决宅基地,土地以及上学、卫生等必须的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并积极为搬迁户规划产业发展,确保搬迁户搬得出、安得稳、能致富。

加强教育培训,提高产业技能。

一是认真组织各种短期技能培训,培训坚持就近就地原则,分散办班,分类指导。为使学习劳动两不误,尽量安排农闲时间组织招生,要针对不同地区农村的特点,实行随到随学,只要达到要求和学习目的就行,在课程安排上以当地主要产业的管理为主,增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二是同时对当地懂技术、有经验、能力强的致富带头人,要鼓励他们积极帮扶贫困农户并给以适当的奖励。

优化产业模式,提高收入水平,吸引劳动力回巢。

一是引进产业附加值高,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安排扶贫对象劳动力就业和辐射带动周边扶贫对象发展生产,吸引劳动力回乡就业。二是通过土地流转,统一规划。以本地区特色优势产业为依托,扩规模,提档次,集中力量整合产业项目,打造地区产业品牌。改变农户个人自产自销、粗放经营的低竞争力模式,提升产业竞争力。从而提高农户收入。

加强各项保障政策,减轻农户负担,提高抗风险能力。

对于贫困户教育负担重的现状。一是着力抓好 雨露计划 等贫困户学生读书优惠政策。建议加大对高级教育阶段的贫困学生家庭的补助,同时积极与教育部门衔接,合理组织安排贫困学生在校勤工俭学,大力推进贫困助学贷款等优惠政策,减轻贫困学生家庭负担。二是制定相关灾害救助政策,着力减小农户遭遇自然灾害时的损失。同时积极借鉴合作医疗、保险等较成熟的措施,与社保、保险公司等有关部门联合推出农业生产保险,以帮助农户规避自然灾害的风险。同时利用专业合作社、集体与企业协议生产等形式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三是积极整合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等医疗政策。同时加大贫困户就医看病时农村合作医疗、大病救助以外费用报销的政策支持力度,确保农户看的起病,减少因病返贫现象的发生。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六

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

近年来,我市各级党委、政府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坚持 真扶贫、扶真贫 ,以实施 三大工程 为载体,不断推进扶贫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领导重视,政策支持,不断推进扶贫工作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扶贫工作。20xx年市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要把人均纯收入1500元以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奔小康问题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积极推进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20xx年9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贫困人口扶贫工作的指导意见》;12月,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又提出了具体措施到村、到户、到人的明确要求。从20xx年至20xx年连续5年,市委1号文件都是关于农业农村工作的,尤其是20xx、20xx年分别出台了市委1号文件《关于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快农民异地转移促进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扎实推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和农民异地转移工程,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同时,市政府还出台了《丽水市发展来料加工业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促进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市人行、市财政局联合制定下发了《关于推广小额贷款支持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意见》。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明确了全市扶贫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思路、奋斗目标、扶持政策、工作举措,对指导我市扶贫工作,确保扶贫实现预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狠抓 三大工程 ,不断深化扶贫工作

全市各级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结合本地实际,以欠发达乡镇奔小康、低收入农户增收和农民异地转移等 三大工程 为抓手,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居住环境,增加农民收入,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通过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到20xx年底,全市欠发达乡镇通乡公路硬化率达到100%,等级公路通村率达到81.9%,通村公路路面硬化率达到72.2%;20户以上自然村广播电视通村率达到76.6%;安全卫生饮用水普及率达到58.74%;实现贫困家庭学生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和高中段免收学费、代管费;积极实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鼓励和引导低收入农户 走出去 输出去 考出去 ,拓展创业空间。通过实施农民异地转移工程,引导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集聚,从20xx-20xx年底,全市已累计建立下山移民小区166个、点189个,安置下山迁移农民3.78万户、14.28万人。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实施低收入农户增收工程。到20xx年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500元的人口从20xx年底的18.1万人减少到8.5万人,净减9.6万人,加上4万低保人口,全市低收入农户脱贫或达到最低生活保障的比例为75%。20xx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373元,比上年增长13%,增加504元,处于历史最好水平。

部门协作,结对帮扶,不断促进扶贫工作

部门各尽其职,深化项目引导,增加农民收入。5年来,全市欠发达乡镇实施开发农业和产业化扶贫项目2580个,投入开发资金5.57亿元,各级财政扶持资金7269.8万元。新建农业基地56.9万亩,培育农业龙头企业91家,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覆盖行政村1441个,带动农户11.7万户。全面实施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帮扶机制,通过单位结对村、干部结对户的办法,把帮扶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人。20xx年,全市31421名干部结对33761户低收入农户,资助资金1217.4万元,帮扶项目10590个,项目资金2032万元。同时,不断深化 六个双百 活动,充分发动社会各界力量,合力共建新农村、合力扶助低收入农户20xx年,百家民营企业扶百村结对帮扶115个村,落实帮扶资金1369万元。1055家文明单位与940个村结对,落实帮扶资金533万元。55名侨胞、27个侨团结对帮扶76个村,共捐资761万元。青田县还开展 百个侨团助百村 千名华侨扶千户 活动,共有327名华侨以各种方式参与农村低收入农户结对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81.2万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几年来不懈的努力,全市农村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我们不能不看到工作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重视和关注。

制约低收入农户增收的外在因素还较多。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村立地条件差、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我市耕地量少、块小、分散,而且生产性基础设施落后,不少己年久失修,制约了我市农业发展和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二是特色产业扶贫水平较低。全市农业龙头企业总量少、规模小、设备差,抵御市场风险和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弱。三是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全市农民合作组织规模小,资金实力弱,再加上技术、人才等方面因素制约,专业合作社组织从事种养业的比例高,粗放经营的多,从事农产品深加工的少,产生的经济效益低,带动作用不明显。四是低收入农户增收渠道单一。城镇产业规模小,三产业发展慢,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不足,难以让低收入农户从第第三产业获得更多的收入。五是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向下延伸不够,低收入农户对市场信息和市场行情缺乏了解,对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明确,致使农业生产难以与市场对接,加之部分农村文化阵地萎缩,公共文化体系缺失,公共文化服务供给能力不强,影响了低收入农户自我发展能力的提高。六是一些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较弱,缺乏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无法带领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

制约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也不少。扶贫工作要靠 内治外帮 , 低收入农户脱贫致富最终要靠自身的努力,只有把他们的潜力挖掘出来,才能抓住扶贫工作的 牛鼻子 。目前影响他们脱贫致富的自身因素主要有三个: 一是一些低收入农户满足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自给自足的传统生产模式,离开土地的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有的仍未摆脱 养猪为过年,养牛为犁田,养鸡养鸭为了找点油盐钱 的自然经济状态,他们的商品意识、科技意识和市场开拓能力都很低。二是由于受科技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一些低收入农户生产仍带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传统的自然习惯,部分农民接受科技知识和适应市场经济能力较差。三是部分低收入农户 等、靠、要 思想较为严重,具有强烈的依赖性。过去长期实施 送钱、送粮、送衣 的扶贫方式,致使一些地方的低收入农户产生了靠政府靠社会救济度日的依赖心理,失去了改变贫困的信心,存在着一种比物质贫困更严重、更难治愈的 志气 贫困。

扶贫的方式方法还需改进。一是强调经济的多,重视人的精神、文化因素的少。有些地方往往强调的是增加 物 的因素,而忽视 人 的因素,一谈到扶贫就强调加大资金投入、发展项目等等,对于树立自强自立、艰苦奋斗的精神宣传不够。二是缺乏对症下药、分类指导。有些扶贫资金、项目,采用平均分配办法,直接影响了扶贫的效益和效果;机关干部在帮扶中,下去的人多,但帮助分析贫困原因、指导脱贫办法的少;在帮扶措施上,有些地方对不同类型贫困户缺乏有针对性的帮扶,采用的办法不多、措施单一。三是有些地方基础工作不够扎实。主要反映在一些基础数据上,包括低收入农户、低保对象的确定,有些就由于人为因素造成不够准确、真实、可靠。比如有些贫困户是由于家庭成员不承担或少承担赡养和扶养义务造成的,但这类情况在一些地方仍把他们列入扶贫对象,以致造成不良影响。

一些政策、措施还不尽科学合理。一是资金投入不足,诱发新的债务。如下山脱贫中,生活在偏远山区的部分农民由于自然条件差,致富门路缺,原始积累少,而异地转移成本较高,农民除了政府补助的部分之外,自己还要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特别是低收入农户难以承担,导致部分下山移民负债。又如康庄工程对村级配套资金要求较高,我市地处高山的村级经济一般都较薄弱,有的村由于实施康庄工程导致村集体背上了债务,甚至有些村还存在因筑路而返贫的。二是资金渠道多头分散、门槛高,受益难。据了解,近年来中央、省、市各级财政投入对欠发达地区的支持资金也不少,但这些资金各有各的主管部门,各有各的投向,各有各的管理方式,造成项目规划、实施、验收不好统筹协调,增加乡镇村的操作成本、农户的生产成本。其中很多扶贫项目资金都是以 以奖代补 的形式下发或申请条件要求较高,而低收入农户由于无资金、无能力进行启动实施,根本无法争取项目资金,所以扶贫效果收效不大。再是有些规划项目不尊重群众意愿和不切合实际,有的地方农民想做的项目,相关部门没有规划,就不能申请扶持资金,而部门规划的项目不一定适合在当地实施,但为争取资金又必须申报,最终效益不好。三是低保扩面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完善。低保 提标扩面 将能更有效解决农村最低贫困群体的生活问题。但 提标扩面 下达比例指标也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一是低保对象难确定。由于分配到乡镇、村的指标是固定的,造成部分农村出现 粥少僧多 或者 粥多僧少 ,引发农村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二是部分乡镇因财政困难,配套资金难落实,对这项工作的积极性不高,出现落实不到位情况。

扶贫的机构、力量有待加强。一是扶贫的主管机构不健全。目前市本级和大部分县(市、区)扶贫办没有独立(青田、云和除外),大多与农办或农业局合署办公,而且办公室没有专职工作人员(或很少),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市农村扶贫工作的开展和深入。二是扶贫的资源、力量有待整合。扶贫工作要求多部门协作,但当前的协调主要在资源动员上比较有效,在资金和项目的管理上部门间的协作明显不足,形成职能部门单打独斗的局面,没有很好地将部门的资源、资金整合运用,形不成合力,造成各方面都在抓,而各个方面又都出现资金缺口、项目效益不明显的问题。而且多数县(市、区)缺乏统筹兼顾、有效整合的机制,降低了扶贫的效率。

对策与建议

理清思路,加强扶贫工作的针对性

各级党委、政府要在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认真贯彻实施市委[20xx]1号文件的同时,进一步理清扶贫工作思路,把扶贫开发看作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抓住扶贫关键环节,用统筹的眼光看扶贫,综合的手段抓扶贫,真正把扶贫开发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整体框架之中。

一是加大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根据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生态农业、高效特色农业的需要,统筹规划,加大对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入,努力改善农林生产条件,为可持续发展打实基础。

二是狠抓农民异地转移工程。认真贯彻执行市委生态移民的决定,把高山远山立地条件太差的农户 请 下山。充分考虑就近就业、就医就学等各方面因素,选准移民点(如工业区附近、中心镇等),做到 搬得下 稳得住 富得起 。要提高低收入农户特别是特困农户搬迁的补助标准,以及搬迁后的帮扶工作和后续管理工作,降低移民户的搬迁费用。

三是进一步规范扶贫对象的审定。扶贫对象的确定必须坚持标准,规范程序,规避人情因素,确保准确、真实、可靠,把真正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农户纳入建档立卡对象,扶贫项目与低收入农户对接到位。

四是加强扶贫分类指导工作。要继续向开发性扶贫、救济性扶贫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三管齐下的方式转变。要积极开展信息帮助、产业扶持等开发性扶贫。目前我市贫困对象中近三分之一是老、病、残等几乎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不适宜 造血式 的扶贫,对这部分人员应纳入政府低保救济。要进一步做好低保 提标扩面 工作,尽量减轻乡镇的负担,对欠发达乡镇要给予特别的照顾,以更好地调动乡镇干部的积极性。

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的实效性

一是完善扶贫工作组织。市本级、各县(市、区)要尽快建立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健全扶贫工作机构,加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进一步落实市、县、乡、村及相关部门的扶贫责任,明确目标任务,贯彻好 以人为本 开发式扶贫的工作方针,帮助有发展能力的贫困人口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路子。落实 一把手 负责制,统筹抓好扶贫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扶贫工作扎实推进,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做足 农 字文章,加大引导、指导、帮扶的力度。

二是加强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班子扶贫工作力度。乡镇党委政府和村两委是基层扶贫工作的生力军,要强化乡村两级领导班子的责任。乡镇扶贫工作要有专门组织、专人负责,协助村领导想办法、抓落实,发挥好基层扶贫的主体作用。同时,进一步加强县主管部门和帮扶部门的责任,扎扎实实协助乡镇党委政府搞好扶贫工作。

三是建立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建立科学严谨的扶贫工作考核管理体系,准确评价扶贫工作的成效,努力避免以表面的数字统计成果取代实际增收效果,用考核促使 真扶贫、扶真贫 落到实处。

政策扶持,拓宽低收入农户增收的渠道

加大投入,完善政策,拓宽融资渠道,大力促进信贷扶贫,增加低收入农户增收实力。一是积极争取上级扶贫政策。在用足用活现行上级扶贫政策的同时,继续努力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扶贫政策和补助资金,对一些不尽科学合理的扶贫政策,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加以修改。二是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为加快各类扶贫项目的实施,充分发挥项目的带动作用,应进一步降低项目门槛,引导农民产业发展方向,推动农民增收致富。特别是对低收入农户应给予特别优惠政策。三是全面推广农户联保贷款。大力推进林权抵押贷款,形成林农小额循环贷款、林权直接抵押贷款和担保贷款等贷款方式优势互补的格局。积极探索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和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新模式,扩大贷款范围,开展农村社区资金互助组织的试点。鼓励龙头企业、工商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其他个人为低收入农户提供小额贷款担保。

提高素质,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的能力

扶贫先要 扶志 和 扶智 ,才能增强低收入农户增收能力。首先要典型引导,增强脱贫致富的主动性。要从扶贫开发工作的成功典型中,发现规律,汲取经验,不断丰富完善工作思路和措施,要大力弘扬基层群众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和社会环境,建立奋发图强、勤劳致富的激励机制,增强广大低收入农户勤劳致富的光荣感。其次,坚定不移地提高农民素质,实施科教扶贫。要紧紧抓住提高贫困农民素质和产业科技含量,深化科教扶贫。要引导低收入农户积极参与劳动力素质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增强自我发展能力。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在利用培训基地集中培训的同时,积极采用流动式培训、乡村培训等灵活多样方式,尽量方便群众参与。以科研院校为依托,引进人才和技术,采取 请进来、送出去 的办法,引进新技术,培养新人才,定期邀请专家、技术人员为低收入农户讲课、传经送宝。要认真组织好农民职业实用技术培训,本着 实地、实用、实效 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加强科普知识和农业实用技术的培训,努力使每个有能力脱贫的贫困农民至少掌握1-2门实用技术。要充实县乡农技推广队伍,完善技术服务手段,普及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对低收入农户使用农业先进实用技术的辅导。

科学帮扶,完善扶贫工作长效机制

一是大力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要从愿意为村里作贡献的致富能手、务工经商能人中培养村干部,配齐配强村级班子,对他们加强政策、法规、技术的培训,提高其政治素养,增强其工作能力;逐步提高村干部待遇,重奖优秀村级干部,激励他们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同时,要充分发挥农村工作指导员的作用,对工作成效显著的,要予以表彰奖励,提拔重用。

二是积极推进互惠式产业扶贫。制定优惠政策引导业主、龙头企业在农村建立基地,大搞农业综合开发,调优农业产业结构,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带动农民增收。在方式上,多扶持与扶贫项目相关的龙头企业,龙头企业与低收入农户签订生产合作合同,项目主管部门与龙头企业签定产业扶贫合同,项目风险由企业承担。当企业保证了低收入农户的利益、实现了预期的增收目标时,项目主管部门及时给企业兑现项目资金,使低收入农户利益得到充分保证。

三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要把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卫生事业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职业技术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医疗救助制度,继续落实农村低保五保 集中供养、贫困家庭学生教育救助、残疾人扶贫等救助政策,确保特困群众的困难救助落到实处。要建立贫困群众法律援助机制,及时为贫困群众排忧解难。

四是不断改善结对帮扶机制。要根据 真扶贫、扶真贫 的要求,做实、做细结对帮扶工作,切实构建有效的 一户一策一干部 和 一村一计一部门 的帮扶机制。要提倡和鼓励送项目造血的长效办法。真抓实干,通过领导联系、单位结对、企业帮扶,突出到村到户,注重分类指导,真正促进低收入农户持续增收,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五)确保考评精准,解决好导向上的问题。严格落实干部驻村、“逢提必下”等双联行动工作制度,把双联助推精准扶贫的成效作为干部年度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定期督查、专项督查、明察暗访等督查考评制度,传导压力,强化担当,引导干部到扶贫攻坚主战场锤炼作风、增长才干、建功立业。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七

结合我委工作职能和今年重点工作,确定本次调研要完成的任务:

1、2月26日全市干部大会后,各地“两年活动”工作推进情况、重大项目推进部署实施情况。

(2)沿海产业带(经济开发区、工业区块)建设情况。

(3)探讨事关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发展的重大问题:重大基础设施、重点产业、社会民生建设等问题。

(4)各地对**市发改委工作上的建议和要求。

二、精心组织,措施有力

为了确保本次调研工作能顺利推进并取得实效,既了解各地工作开展面上情况,又深入实际发现一些问题,同时能与当地政府和部门一起探讨中长期发展问题。本次调研组织了三个调研组,分市区、强县(市)、潜力县三个“板块”;每个调研组由两位委领导带队,每组都拟定了具体的调研方案,确定了调研时间,进行了分工落实责任,建立了联络员,确保工作顺利推进;3月19日郑荐平主任又同两位副主任、相关处室同志一起到市本级党校二期、博物馆、科技馆项目单位和绿心委调研,取得了良好成效。

三、保质保量,完成调研

每个调研组对本次调研工作都作了精心部署,3月21日,全委召开了委务会议,各调研组进行了情况交流,从交流情况看,各组调研工作做到了四个到位:人员到位、时间到位、调研方式到位、工作任务到位。从3月14日开始到3月20日,各组都实地参观了解了调研县(市、区)沿海产业带建设状况,增强感性认识,以座谈交流形式,与各方面广泛交流情况,听取意见,深入了解各地“两年”工作部署开展进展情况,探讨了事关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按时完成了调研工作。

四、保证实效,深入推进

3月21日,调研工作汇报会后,郑荐平主任进行了会议总结:从调研情况看,本次下基层、下一线,调研工作认真,效果比较明显,以后要把这样的调研制度持续坚持下来,每季度搞一次。各组组织的调研材料认真、内容比较详实,有情况、有问题、有观点,汇报得比较认真,同时大家听得也认真。从各地两年工作、沿海产业带建设工作情况看:领导重视,认识到位;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因地制宜,特色明显;成效显著,大有作为。

1、沿海产业带建设和发展问题研究

2、市区一体化建设和发展问题研究

3、中长期发展大交通建设问题研究

4、水资源问题研究

5、土地资源问题研究

6、社会事业发展问题研究

7、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和谐社会问题研究

8、药品价格招拍挂问题研究

9、改革问题研究

10、开发区(工业园区)管理体制问题研究

以上方面的问题思考和研究材料在四月底前基本完成,形成《中长期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思考和研究》的系列材料。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八

女工工作是工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做好女工工作,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女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维护和保障女工的合法权益和特殊利益不受侵害,充分发挥女工在企业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方面的作用,促进企业和谐、稳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调查采访、走访调研、试卷问答、与女职工面对面交流谈心等形式,对本企业女工实际情况进行调研,发现企业目前还存在着女工组织机构不健全,业务分工不明确;女工整体素质不高,工作热情不够,维权意识淡薄等问题。因此,在新形势下,创新工作思路,切实做好女工工作,对企业改革发展、和谐稳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xxxx共有女职工197人(全民合同制员工50人,劳务派遣工147人),其中女工主任1名,研究生学历1人,本科16人,占女工总人数的%,大专32人,占女工总人数的%,中专、中技、高中学历的148人,占女工总人数的%;中级职称2人,初级职称3人;女工年龄35岁以下的有90人,占女工总人数的%,35岁-40岁的有28人,占女工总人数的%,45岁以上的有79人,占女工总人数的%;女工婚否情况,已婚女工141人,占女工总人数%,未婚女工56人,占女工总人数%;岗位颁布情况,机关科室女工50人,占女工总人数的%,辅助单位岗位女工27人,占女工总人数的%,地面卫生工53人,占女工总人数的%,家属协管员24人,占女工总人数的%。

(一)女工整体素质不高。从基本情况来看,女工学历偏低,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有49人,占女工总数的%,取得技术职称的只有5人,占女工总数的%。大部分女职工由于文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全面,看待问题比较简单,对待工作得过且过。由于社会原因,大多数女工除了忙工作以外,下班后分担了家庭的大部分甚至全部家务,时刻感到身心疲惫,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对待工作态度中,大多数女工仅想在本岗位上做普通的一员,当机会到来时,选择退缩,不想出风头更不想挑战自己,还有部分女职工则认为自己现在的工作技能基本上能满足目前的工作需要,不需要继续学习。

(二)女工年龄差距较大。从女工年龄来看,35岁以下和45岁以上年龄居多,分别占女工总人数的%和%。45岁以上的女工接受和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主观能动性较差。35岁以下的女工大部分都是近两年配来的职工子弟,虽然学历较高,比较年轻,但生活条件相对优越,吃苦精神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女工工作积极性不高。通过召开女工座谈会、走访调研、调查问卷的形式得知,有21%的女工感觉工作积极性没有充分发挥,40%的女工感到现今工作压力较大。35%的女工认为自身价值未能得到体现。

(四)法律意识淡薄,维权意识不强。从问卷调查的情况看,对“了解国家有关保障女职工特殊权益法律法规”选择“不了解”的有45%,“了解一点”的占50%,“了解”的只占5%。由于机构设臵的问题,岗位工作人员紧张,基本上是一个萝卜一个坑,女工的某些特殊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时间久了,女工也就习惯了,不重视利益诉求。

(五)竞争意识不强。大多数女工认为企业对女性人才的发现和培养不够重视,想出人头地的机会很少。虽然机关一部分女工通过电大、函授、自学考试等形式学习取得本科等学历,但由于每年聘干名额有限以及大多数女工所在岗位是工人岗位,企业对其身份、学历不予聘任。

为充分发挥女工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积极作用,实现女工工作的创新与发展,笔者有以下几点想法及对策。

(一)加强女工组织建设

1、重视女工工作。工会组织要高度重视工会女工工作,切实加强对女工工作的领导,在安排工会重点工作时,同步研究女工工作。工会组织要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工作要求,使女工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切实履行职能,充分调动广大女工的积极性,不断创新工作机制,转变工作方式,确保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加强女工队伍建设。女工干部是女工队伍的“领头雁”,为使女工工作更加认真、细致的开展,女工委根据工作需要,首先选拔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热爱女工工作的部分女职工兼职女工委员。其次是加强女工干部的培训学习,不断提升女工干部素质。加强女工干部的政治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学习,培养她们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建立健全女工工作制度。制度与措施落实到位,使女工工作步入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的管理轨道,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增强广大女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她们感到力有所用,才有所展,劳有所得,功有所奖。

(二)全面提高女工素质和综合素质

女工只有不断地学习,掌握先进的专业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增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立足于企业,才能在其中发挥“半边天”的作用。女工委要积极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把提高女工整体素质作为工会女工工作的着力点。

1、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女工委定期订阅《中国妇女报》、《中国妇女杂志》等书刊,发放给女工小组,通过阅读使更多的女性从家庭这个相对狭窄的空间中走出来,放开心胸、乐观积极的面对人生,真正提高女职工的幸福指数。定期组织女职工开展“三个一”活动,即“每月读一本书、每季度召开一次学习心得交流会”;购买《优雅女人》、《女人资本》等励志丛书,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深入宣传教育,形成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

2、提升女工专业技能素质。坚持以日常培训“四个一”为主要培训方式,对女工进行业务技术培训,不断提升女工业务素质。适时开展岗位描述、技术比武等活动,促使女工掌握本岗位的应知应会和岗位规范操作要领。定期开展“巾帼建功”、“金点子”、技术创新、“五小”活动。增强女工的学习兴趣,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学习氛围。以五精岗(现场)创建工作为契机,鼓励女职工积极参与,发挥女职工潜能,为女工搭建成长成才的平台。通过定期、不定期的专业培训和自学相结合的形式,不断提高业务技能水平、创新能力,使她们成为创新型女工。

3、培养女工综合素质。一是成立女工文艺协会、书法协会等,交流经验,相互学习。用优秀作品展示本企业美好的生活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提高女工艺术修养和人生品位,培养女工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精神,引导女职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结合本企业安全生产形势,积极组织开展“创建文明职工家庭”、“好媳妇”、“好矿嫂”等评选活动,树立学习榜样,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利用“三八节”“母亲节”等重大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女工主题活动。

4、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女职工组织的影响力。通过工会刊物,将女工中先进女职工的优秀事迹,总结、宣传和推广;通过信息平台加强工作交流、推广先进经验,展示女职工工作业绩。宣传主题要表达女职工的意愿,反映女职工的呼声。

(三)维护女工合法权益,关心女工生活。

1、依法维护女工合法权益。一是加强女工的普法教育,保护“四期”。运用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女工对《劳动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力度,增强女工依法维权的能力。二是做好女工的“贴心人”。定期组织女工进行健康体检和妇科普查,发现病情及时治疗,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三是关心弱势女工群体。要解决女工实际困难问题,特别要多关心关爱困难女职工(尤其是单亲困难女职工)。

2、关心女工的身心健康。一是定期组织女性保健知识讲座,普及女性保健知识。二是开辟女工心理疏导室。很多女性感到身心疲惫,工作压力较大,她们不仅担负岗位建功立业的重任,还要担负孝敬父母、公婆、关心丈夫、教育子女等责任和义务。如何疏导工作压力、搞好家庭教育等,促使女工正确处理心理健康、工作与家庭、同事与家人之间的关系,教会女工如何调整情绪,悦纳自我,包容他人,工作家庭同兼顾,事业生活互促进。工会组织应加强介入,采取多种手段,促进女工心理健康。

3、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围绕煤矿安全生产形势,组织女职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女工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陶冶女工的情操,激励女工顽强工作。通过开展安全文艺演出、演讲赛、歌咏比赛等喜闻乐见的活动,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女工的'积极性,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激励女工顽强的工作精神,同时也可以促进企业安全生产的稳步发展。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九

按照中央和省、市关于精准扶贫的有关要求,近期,我就永昌县焦家庄乡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进行了集中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南沿沟村是金昌市列入甘肃省建档立卡的15个重度贫困村之一,20xx年全村贫困面为14%,目前下降到5.2%。该村属祁连山冷凉灌区,耕地面积4726亩,人均耕地约2亩,有9个村民小组649户2394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304人,常住人口约占总人口的六分之一左右,基本上为患病人群和60岁以上的老年人。

南沿沟村主导产业为种植、养殖和务工,以务工为主业的约1000人,占劳动力总数的90%以上。20xx年贫困人口收入中种植业收入占8.69%、养殖业收入占13.88%、务工收入占73.22%、其他收入占4.21%。

二、调研过程

这次调研,总体分四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集中调研。我先利用三天时间集中调研了南沿沟村精准扶贫工作,先后走访30多典型贫困户,之后又抽调6人组成工作组,利用7天时间驻村蹲点进行了专题调研,全面了解南沿沟村及97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等。第二阶段,甄别确认。对照国家关于贫困户的确认标准,对97户贫困户逐一进行了甄别确认。最后确定,南沿沟村20xx年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97户336人,20xx年脱贫64户221人,现有贫困户33户124人。第三阶段,制订措施。针对该村确定了八项帮扶措施,逐项明确了帮扶的主要任务、工作目标、责任单位及责任领导、配合单位和完成时限;针对贫困户逐一制定了帮扶措施,分别明确了脱贫时限、帮扶责任人。第四阶段,集中交办。现场召开面对面集中交办会,属于面上的帮扶措施由政府有关部门认领限期办理,属于贫困户个体的由联户干部认领限期办理,并张贴上墙,挂图作战。

三、致贫原因分析

(一)因病致贫。长期以来,许多村民就近在萤石矿、煤矿务工,因工作环境、防尘条件比较差,患上了严重的尘肺、矽肺、内风湿等职业病,致使劳动能力丧失,就医成本上升。目前,97户贫困户336人中因该类疾病和其他慢性病致贫的占35.07%。

(二)因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金昌市区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教育成本大幅增加。经调查,因供养子女读书而致贫的占贫困户的17.5%。

(三)要素缺乏致贫。一是南沿沟村水资源短缺,灌溉条件差,以大麦和小麦为主的种植业收入有限。二是贫困人口中有近90%的劳动力年轻人习惯于首选背矿石、打隧道等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思想观念陈旧,务工技能缺乏。三是贫困农户贷款难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因素。

(四)自然规律致贫。村内留守空巢老人的基本养老方式就是土地养老、社会保障养老,有的连生活自理都很困难,养老问题令人堪忧。由于务工子女收入低,又要供养学生,不仅敬奉父母的生活费很少,而且很少回家探望,致使留守老人经济能力非常微弱,同时内心还承受着对子女的思念以及孤独寂寞的煎熬。

四、精准扶贫计划

(一)开展医疗服务。组织尘肺、矽肺及风湿类关节炎等职业病医疗组,开展职业病普查,提供医疗防控措施和治疗建议,普及职业病防治知识。

(二)开展科技帮扶。一是组织贫困群众参加务工技能培训班,提高创业就业能力。二是组织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贫困农民的种养殖能力。三是组织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适时建立电子商务平台,发展农村电子商务。

(三)建设完善农田水利设施。维修改造渠道6.4公里,修建蓄水池1个并配套其他设施,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00亩。

(四)发展富民产业。扶持以湖羊为主的舍饲养殖业,新增30只以上养殖户10户以上,优质牧草种植1000亩,为留守农民不离乡不离业增加收入创造条件、打好基础。

(五)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整合农村危旧房改造、贫困户建房等政策,建设40平方米左右居家养老型集中居住点1个,规模50户以上。

(六)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利用闲置校舍或农宅建设互助老人幸福院,并将运行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年安排运行经费3万元,逐步探索建立长效运作机制。

(七)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二是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为贫困群众提供金融支持。三是采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贷款支持。

(八)建立社会帮扶机制。一是引入工商资本进行结对帮扶,将非公企业纳入帮扶单位范围,壮大帮扶力量。二是多渠道募集村级救助资金,提高救助能力。

五、几点体会思考

精准扶贫必须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

(一)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底数不够清、指向不够准、针对性不够强是扶贫开发存在的突出问题,必须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把好群众申请关、入户调查关、民主评议关、公示监督关、确认审核关五个关口,做到精确识别贫困户、精确登记造册、精确建档立卡、精确实行动态管理“四精确”,建立“户有卡、村有册、乡镇有簿、县有档、市有平台”的动态数据库,实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五清”,从根本上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

(二)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千篇一律、万面一孔是扶贫开发的常见现象,必须因地制宜、因户施策,深入分析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使建档立卡工作与各项扶贫政策相衔接,扶贫措施与贫困现状相对应,确保帮扶到最需要帮扶的群众、帮扶到群众最需要扶持的地方。

(三)确保目标精准,解决好坐标系的问题。紧紧围绕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抓住突破基础设施的短板、明确基准内容的对标、盯住完成时限的节点三件大事,对照全面小康统计监测指标体系,按照巩固优势指标、提高较好指标、攻坚弱项指标的要求,分层次推进,立体式帮扶,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务。

(四)确保措施精准,解决好怎么扶的问题。紧紧抓住转变方式、强化“造血”、加大投入、整合力量四个关键,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要求,逐村逐户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人、帮扶任务、标准、措施和时间节点,做到号准病脉、开好处方、抓出良药,提高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调研财政工作报告篇十

双河中学是宣汉县仅有的五所高完中之一,在编教职工120人,其中女教职工18人,退休女教工2人。18名在编女教工中在岗的15人,借调3人(县职中2人,宣二中1人)。在岗的15人中,2人担任学校中层领导,1人任女工主任,1人任年级组长,5人担任班主任,10人担任高中教学,5人担任高三教学。15名在岗女教工中,大学本科学历13人,专科学历2人。

我校女教工可谓个个精英,学历高,能力强,工作讲究技巧,讲究效率,讲求质量,深受领导重视,同事称赞,学生欢迎,家长好评。

我校女教工组织隶属于学校工会组织,女教职工所开展的各项活动均在工会的组织下开展,并配合、协助学校工会开展工作。女工主任也就是学校工会委员中的一员,(工会委员共7人,主席、副主席各1人,女工主任一人,组织委员1人,宣传委员1人,经审2人)。

由于学校工作的特殊性,也为了进一步管理好女学生,让他们在学校身心都能健康发展,我们一方面以班为单位组建了25个女生工作小组,设组长、副组长各1人;另一方面以女生寝室为单位组建了30个女生工作小组,由室长担任组长。这些女生工作小组的建立,实际上就是在学校女教工和女学生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既便于女教工及时掌握女学生的信息,又便于女教工及时妥善解决处理女生中的问题。

前面已经提过,我校女工组织隶属于学校工会组织,所以除一名女工委主任外,未配备其他任何女工干部。不过对女工干部及女教职工的相关待遇落实得比较好,特别是覃轩担任我校校长以来,高度重视女工工作,在落实待遇时完全按国家政策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不打折扣,不敷衍,不拖延。正因为如此,我校女教职工的工作兢兢业业,尽心尽职,从不推诿,不讲价钱,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展巾帼风采。

我校女教职工工作制度,首选是遵守学校工作制度,学校工会工作制度,各年级办公室工作制度。女工委还有自己的工作制度,《女教工联系女生制度》《女教职工对口帮扶贫困女生的制度》《好儿媳评比细则》《模范母亲条例》《巾帼英雄评选细则》《常规工作细则》,结合女工委的工作制度,我们每月召开一次女工座谈会,一是交流思想与情感,二是为学校工作献计献策;每学年上期对高三、初三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减压鼓劲,每学年下期对高一、初一新生进行青春期生理健康教育及理想教育,教育女生自尊、自重、自强、自立,在家做个好女儿,在校做个好女生,在社会做个好女人。这些讲座对女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乃至将来的一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好些坏女孩就是通过这些教育变好变乖的。这项活动也是我校女工工作的一大特色,一大亮点。每年“三.八”均开展积极健康的活动。丰富女工的生活,陶冶女工的情操,激发女工的潜能,发挥女工的优势,极大地调动了女工的工作积极性。

由于中国封建统治几千年,男尊女卑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根深蒂固,说什么“女人头发长,见识短”,说什么“那是妇人之见”,所以女教工们要干出点成绩难,因为她们缺少机会。成绩要得到认可更是难上加难。女教工在学校仍属于弱势群体,无论评优选先提干,她们总是少一些机会,所以就使得女教工组织会遇到若干困难。目前,我校女教工组织建设还有一大困难,那就我们想把女教职工及教师家属组织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文化活动,比如跳跳舞,唱唱歌,做做健身操,可学校没有场地,也没有相关的设备设施。上级主管部门既然这样关心女教职工的工作、生活及健康,恳请你们为女教工们助一臂之力,让女教工们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之余,有一块属于她们的、能让她们身心放松的小天地。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