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散步的读书心得(专业17篇)

散步的读书心得(专业17篇)

时间:2023-11-30 06:09:25 作者:翰墨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回顾和反思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和收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书心得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读书心得写作提供一些思路和启示。

《散步》读书心得

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深深懂得“一滴水可以辉映太阳的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就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在这个三代人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刻,“我”总是主动地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

“我”家要到田野上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原因是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了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年老体弱,“才应该多走走”。“我”的话渗透着辩证思想,饱含着对母亲的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素质的增强,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不是固执己见,而是从善如流。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出现了融洽、祥和的气氛。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浪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秀色可心。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老体弱,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很少;儿子年纪尚幼,来日方长,伴随他的机会还很多。

于是“我”委屈儿子,顺从母亲,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的美德。就在“我”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母亲改走小路的决定,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幼”的传统美德。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他们怕摔伤了自己所背的亲人,因此走得很慢,很稳,很仔细。他们的行动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

散步读书心得

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散步》,文中那一家人温馨和睦的场面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学完课文,我忽然思考着——家庭是什么?家庭意味着软弱时的依靠;绝望时的希望;痛苦时的'力量源泉!——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

家人又是什么?家人,意味着悲伤时的轻柔安慰;寂寞时的一阵温暖;成功道路上的默默支持!——正是家人,使自己不再害怕和恐惧;也正是家人,组成了一个完整快乐的家庭。因此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甜蜜。

那是上个中秋节,我们一家团圆,其乐融融。奶奶做了一大桌好吃丰盛的饭菜,扑鼻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在每个人的餐盘里都放着一个精致的月饼。开饭了!奶奶大声叫着,颇似《家有儿女》中刘梅叫喊三个孩子的情景。首先跑出来的是我,看着色、闻着香,垂涎三尺。接着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和妈妈也都走了出来,一起围坐在桌边品尝起美味佳肴——即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也没有饭前的客套话,就不约而同地尝了起来。边吃,边开始聊起了家常。我知道,其实这个时候,谈天比吃饭更为重要。边说边聊,还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爽朗,在那个全家团圆得月圆之夜。

这周我们上课学了一篇《散步》的文章,故事里流露出来的温馨,让人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讲得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中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个地方,我蹲下身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起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课文我读出了母亲的善解人意;作者的孝敬母亲;儿子的懂事聪明;妻子的默默奉献。

我和妈妈也经常散步,散步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够和妈妈聊天,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这样也能够加强我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妈妈能够了解我,也能够让我了解妈妈的心里面是怎样想的,散步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刻“散步”成了我和妈妈必做的事,从“散步”中收获到的趣事也很多。和妈妈一齐下楼慢慢地走一走,边走边谈谈新闻等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放松了身心,也学到了知识。

家人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的太多,简简单单的陪伴就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

每学期的家长会到来,我都怀着期待的心情提前来到培新小学。因为,这让我感觉到:女儿在进步着。她在这里学习有六个年头了,每学期学校的面貌都在发生着变化,看到女儿灿烂的小脸在巨大的笑脸墙上众多孩子照片中天真的笑着,学校大门上方led屏里播放着学校仪仗队孩子们整齐有序的队伍,指挥员就是英姿飒爽的女儿……真是庆幸当初为女儿选择这样好的学校。

教室门口,总能看到班主任张老师、数学老师吕老师正在热情地迎接家长,这是两位非常有责任心、有耐心的老师。由衷的感谢她们为孩子付出的辛勤劳动,我也更期待老师能教教我怎样更好的教育孩子。

家长会开始了,程怀泉校长播放了一个视频《牵着蜗牛去散步》。那唯美的画面、轻柔的朗诵,一下子把我带到了一个漫天繁星闪闪的夜晚,蜗牛和我迎着清凉的晚风散步,悠闲的赏着路边五彩的野花,贪婪地闻着空气中弥散的花香,听着鸟儿、青蛙的鸣叫……我在醒悟着……女儿不就是那只缓慢爬行的蜗牛?我就是那个总是嫌弃她走慢了的妈妈!我推她,我打她,我拉她,我骂她,我威胁她……结果,她用忧怨的眼神看着我,爬的越发缓慢!我心急如焚!孩子!你可知道我是如此希望你能爬快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山那边摘到最大苹果、看到蔚蓝大海、在一个更广阔天空中自由翱翔的那个人!我是多么希望你是那个勇往直前、自信、坚强、快乐的人儿!可是,我似乎太心急了,以至于你被鞭打一下走一下,什么时候才能走到那个向往的山外呢?教室里两位传业解惑的天使轻声告诉我:别急,慢下来、慢下来,孩子的优点会如天边的星星,路边的野花,一一展现在你的面前……我的心情忽然释然了,我似乎闻到了花香,沁人心脾……我拥有着世界上最美的小精灵,享受着最大的幸福!可曾经,忙碌的脚步却将幸福抛在一边。总是抱怨、遗憾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是最好的那一个。殊不知,每一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最好的礼物,透过她们清澈的眼睛和幼小的心灵,我们开始学着重新看待自己,看待他人、看待整个世界。

世界慢慢静下来了,我要耐下性子学着做一棵树,默默地站成一把伞,站成一把拐杖,静等你的花开!

散步一文描写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人的散步情节,并深入细致的描写了散步当中出现分歧后,作者的心理想法,以及通过母亲的动作及语言,表现出母亲对子女的疼爱,不想惹儿女们不满意,通过描写作者和妻子的行为,深刻诠释了,家庭的亲情及爱的流露。

读完散步,我深深被作者描写的家人之间的亲情所感动,作者以一家人出去散步开始写起,当在散布过程中出现分歧的时候,作为儿子的作者,首先想的是母亲,想更多的进自己的儿女的孝道,然母亲却为儿子操心,不愿破坏這种和睦的气氛,要求儿子走小路。

散布时间很平凡的小事,通过笔者這件小事,我深深的洞悉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睦与美好。文中作者那一小段心理描写,也表现出作为一茖儿子,对母亲的着,对家人的疼爱。通过母亲的选择,表现了目前对儿子的疼爱。

通过這篇散文,我更感受的人间的温暖亲情,对父母对自己的疼爱理解更深,对自己以后的生活侑了一茖小小的指引,我也会像作者一样,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出亲情的伟大。

上帝给我一个任务,让我带着一只蜗牛去散步。我不能走得太快,因为蜗牛实在爬得太慢。虽然它已经尽力在爬,但还是只挪了一点点我催他,我唬他,我责备他,蜗牛用抱歉的眼光看着我,仿佛在说人家已经尽全力了!我拉他,我扯他,我甚至想踢他,蜗牛受伤了,他流着汗,喘着气,往前爬。上帝啊!为什么要让我带一只蜗牛散步?经过冥思苦想,我终于懂了,我的手指轻轻地颤抖着。原来,上帝让我带蜗牛散步,其实是蜗牛在带我散步啊!

有时候,我们会催孩子,但是孩子其实就像那只蜗牛,在带你走向美丽的风景。在众多的教学理论中,我更喜欢教学相长这个词,这是课堂最简单而自然的状态。让我们的课堂慢下来,以一种包容的态度,愉悦地接纳学生的个性、差异,甚至是接受学生的错误。

作为一名低年级的语文老师,我曾为如何教好汉语拼音而苦恼。有一次,我在指导朗读一个音节词时,不少学生都读错了声调。束手无策时,我想起了哪位教育界的大咖说过的一句话让学生错,给学生错的机会。于是我豁然开朗,请学生给这个音节词加上不同的声调再读,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把小手举得高高的,一个音节词读出了不同意思,孩子们在错误中尝试,给这堂课带来许多美丽的生成,令人意外而又惊喜。从此,我发现孩子们学习拼音的热情越来越高了,我教拼音也越来越轻松了。

让我们的课堂慢下来,前行路上偶尔退一退,给头脑以思考的空间,让我们可以有时间反思每一堂课是否沿着初心一路前行,让心灵赶上自己的脚步。

慢下来,心才能定下来,课堂才能开出智慧之花。慢下来,静待花开。

散步读书心得

散步从本意来说就是走路,而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身上也发生过这种事,在一个安静平和的周末,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吃火锅,有肉有菜,可能是没来得及买,我最爱的金针菇只有一点点,我只能大海捞针似的在锅里找,而我和奶奶同时夹到了金针菇,那时我还小,在我眼中没有我让人,只有人让我。这时爸爸让我把金针菇给奶奶,可我还是不听,心想:为什么,这是我先夹到的,就要我自己吃。爸爸见不管用,狠狠地训斥我,一把把我的金针菇抢下来,给了奶奶,我表示不满和气愤!因为我们都是人,谁吃还不是吃,为什么从我这拿,到了嘴的鸭子飞了,谁不生气呢?这时奶奶把金针菇给了我,对我说:“岐岐,金针菇你吃吧。”爸爸见此景对我说:“看你奶奶对你多好,那你吃吧,下回别跟奶奶抢了,要懂得分享。”

虽然这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但是通过《散步》这篇文章联想到此,忽然在我小小的内心感受到一股暖流,这就是家人,这就是亲情,这就是幸福!如今我再也不跟奶奶抢了,因为我知道奶奶爱我,我们家人都很爱我,现在“谦让”成为了我们家的家风。

散步于我是为数不多的可称之为运动的项目之一了,上班日每一天早出晚归,周末又是难得的休息日,竟渐渐连散步也许久不进行了。

至近段时间生病入院,医生细细端详我半晌,“是不是每一天没有什么运动?”心内暗叫惭愧,这都能够被人看出?医生看出了我的疑惑,笑,“不用奇怪,一看你的工作性质,再看你的坐立姿态,就知不是爱运动的人了。”言毕,叮嘱我每一天除饮食有度外,必须要坚持早、中、晚的三个半小时左右运动。

于是,散步又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工作。

医院的长廊上,我见到了相濡为沫的老人相伴着前行,无语但温馨;看到了白发苍苍的母亲颤巍巍的牵着孩子行走,边走嘴里还反复叮嘱着说了无数次的句子;当然也有孩子陪着父母散步的,孩子走的雄赳赳气昂昂,父母们拖着病体,用喜悦、欣赏、疼爱的目光投向自我的孩子,似乎感觉不到病痛的折磨。

当我每一天混杂于这支大军中,日复一日的看着各色人等,各类家庭演绎着故事,一种沉甸甸的心境愈来愈浓,我们的父母,我们的前辈就是以这样的方式传承着浓浓的爱,浓浓的亲情,浓浓的关爱就是这样的“润物细无声”。

散步,乃至其他运动方式,细细体味,就是善待自我,关爱他人的一种方式了,自身好了,才有本事去关爱他人,造福社会呢。

应对这篇文章,爸爸、妈妈以及我各有不一样的感受。我就根据这篇文章看出一则很简单的道理:尊老爱幼。文中的爸爸“尊老”,依着自我的母亲,而委屈了自我的儿子;而文中的奶奶则“爱幼”,虽然自我身体已年迈,但为了孙子,选择了小路,这明显地体现出人世间的一种爱。

而爸爸根据这篇文章联想到了自我:爸爸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从老家来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惭愧,并没有做到文中父亲那样总想到母亲。爸爸说:“当我和你的奶奶在繁华的都市散步时,我只是快快地走着,而她却只紧紧跟在我身后,顾不着观赏在霓虹灯四射的街市,生怕与我走丢。”

最终是我的妈妈,她站在了母亲的角度:每个母亲都拥有一种伟大的爱,胜过了朋友之间的爱,胜过了丈夫与妻子的爱,胜过了上帝对世间万物的爱,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对孩子无私付出,不管身体是否已年迈,思想是否已迟钝。

我想,这篇文章正是阐述了这种道理,这种人世的亲情。

由此我还想到了在我们的身边还有很多像作者一样孝敬父母的人。我们学过《许世友四跪慈母》这篇课文。许世友1905年2月28日出生,当他十三岁那年,因为家境贫穷当看到母亲卖妹妹时,他为了亲人的命运,给母亲下跪,请求母亲把幺妹留下来。第二跪是:1926年,许世友参加了革命,成了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他们捉不到许世友,就毒打他的母亲。他让母亲受到连累,遭到毒打,心中十分难受。第三跪是:许世友看着家里东西被烧光,仅有两座草棚,许世友百感交集便跪在了地上。第四跪是:临别之际,许世友跪在了地下。为了革命事业,他不能留下来照顾受苦受难的母亲,心中满是愧疚和心痛。从中我们能够看出许世友对母亲深厚的感情。

“所有杰出的非凡人物都有出色的母亲,到了晚年都十分尊敬自我的母亲,把他们当作最好的朋友”。

这篇文章讲的是一家人散步的事,内容好比较浅,但仔细品味,会感觉到正是这平常生活中流淌着的亲情,滋润着家人的心灵,承托起一个温暖的家。

文中多次提到我背起我的母亲,然后我的妻子背起我的儿子,这两种情况都是母子俩,写小时候妈妈背我、照顾我,等我长大后该我背妈妈、照顾妈妈了。也体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尊老爱幼”。

从今天的春天来得太迟了和以后,我能体会到在这个冬天,很多老人都没有挺住,就去世了。然后,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就是我的母亲在度过冬天时,忍受到了痛苦,受尽了折磨。没有人能预知未来,作者的母亲有可能在这个寒冬挺不住了,也有可能在下下个寒冬挺不住了。母亲很有可能随时离开我们身边,所以我们要去多陪她。

当母亲老了,没有力气了,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她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的父亲,妻子也总是听她的。写出了父亲就是一家之主,相当于家人围着他转。他背上他母亲加上妻子背上儿子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受到了亲情的伟大,也被文中那个温馨的家庭所打动!我希望在生活中能拥有更多更多这样的例子!

散步读书心得

清晨,太阳初升,那圆滚滚的小月亮仍然依依不舍地在空中停留着,明媚的阳光为大地穿上了一件金色的礼服。

我们在山间的道路上散步:我、我的爷爷和奶奶。

原本爷爷和奶奶是在家中休息的,毕竟年龄大了,自然是不愿出门的。我说,正因为如此,才应该多锻炼锻炼,强筋健骨。爷爷和奶奶这才勉强答应。

回想着七年前,也就是我四五岁时,健壮的爷爷和奶奶并肩漫步在路上,中间夹着一个幼小的我。

山间的道路上,我小心翼翼地搀扶着爷爷和奶奶,他们的脸上也一直洋溢着快乐的笑容。就这样,我伴随着爷爷奶奶缓缓地,慢慢地,悠闲地走着。道路旁两排整齐的柳树是高大的,低垂的柳枝在微风中轻轻地摇曳着,这愉悦的温馨感不由得使我想要回忆往事。

“我小时候是什么样子的?”我说。“你呀,小时候可捣蛋呢。”爷爷奶奶随之应答。哈哈!一说起我小时候,那还真是滔滔不绝呢。

不知不觉,已经走到半山腰的小广场了。我一眼便瞅到了那棵松树前的一根木棍,我傻傻地把它捡起来要给奶奶做拐杖,奶奶看到我的样子,咧着嘴笑了,我也跟着笑了起来。尽管奶奶那泛黄的牙齿已所剩无几,但在灿烂的阳光中,奶奶的笑容依然是美的。

就这样,我们在广场的一个小蘑菇亭下闲聊着一些生活中的繁杂琐事,笑声惊动了丛林里的一片鸟儿,鸟儿在空中盘旋着飞长远方,笑声依然在林中回荡。

此时,太阳已升到了头顶,一个明媚的上午就这样飞快地度过了,我们迎着耀眼的光芒,向着山下的回家之路走去。

最近读到一两本关于美学的书籍,我庆幸自己能够想到读它们,因为在此之前对于美学我是个门外汉(现在也不算内行),更不了解到底什么是美。读易先生的《破门而入——讲美学》,才知道美学不是教你“装房子、买衣服、交女朋友”,而是相当大的一个社会科学,它原本是在各艺术门类学科之上的学科,是个统领。抽象而枯燥其实才是美学研究的特点,因此西方美学的大家也都是哲学家,比如柏拉图、苏格拉底,还有康德和黑格尔。既然美学也是哲学,她就必定具备哲学求真理的特点,但什么是才是真正的美,如同哲学里其他问题一样,往往是没有统一答案的。虽然易先生讲的深入浅出、幽默风趣,读此书我仍然费力,因为它需要一颗极其抽象的哲学的头脑。

真正有点感觉的是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此书较为具体,如同书名,仿佛是在美学的境地里做一次心灵的散步,诗乐书画,悠哉美哉,还可收获良多。正如他在前言里说到的: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旁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而自己感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弃,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

说这两本书究竟与我与中秋又何干呢?不,我想真正对美有困惑的人,是看得出来干系的。宗先生在“美从何处寻”这章中,讲到了寻找美的两种方法:“移我情”和“移世界”。移我情就是改造我们的情绪和思想,使之能够发现美并创造的表达美,以成为艺术。“我们的情感要经过一番洗涤,克服小己的私欲和厉害计较才能发现深度的美。”移世界就是改变世界的现象,使它能够成为美的对象。比如月亮,就常常被用来美化世界。虽然宗先生一直强调美是客观存在的,但在我看来,无论移我情还是移世界,都将是人为的主观的对美的探寻。

当代社会机器轰鸣、网络发达,人们早已没了赏月的闲情,更别说这晚无月的中秋。问题是这样的美境就丢失了吗?如果所有的物质我们都看不到美,一切都只是原子分子,那么“世界是不是就变成了灰白色的骸骨,机械的死的过程了?”都市人常常要么困惑生活无趣,要么只顾忙碌焦虑,无法发见身边的美,为什么呢?“我们在自己的心里找不到美,那么就没有地方可以发现美的踪迹!”如果一个人情感波折、思想矛盾,恐怕尝到的是苦闷,而不会是美,所以,“忘掉自我,忘掉自己的情绪的波动、思想起伏,不把自己关在狭小的心的圈子里,不只是在自己的心里而是到广阔天地里去寻找美”,我们才能真正找到美。

这大概是我这样的都市人去找这样的书来读的原因吧!

作者莫怀戚选取一件平凡的小事,通过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以小见大,不经意间,写出了一家三代人之间的浓浓亲情,道出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好品德,让人回味无穷。

课文让我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每个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父母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位教师,英国教育家巴特勒认为,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长期的根深蒂固的,其成人后的种种习性,80%来自父母早期的影响和教育。课文从初春陪母亲、携妻子散步,到决定“走大路”,“背起母亲”等,无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儿子无言的教育和引导。与时下一些不承担赡养老人义务的人相对照,其对下一代的影响引导是不言而喻的。

课文还揭示了另一个问题:社会和谐的动因。人是组成家庭、社会及人类世界具体的表现形式,人间的亲情,家庭的和睦,社会的完美和谐,都离不开人的责任——对生命,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每个人都是要老的,而老人是需要赡养的,是需要情感与安慰的,但更需要对生命的珍重和人格的尊重。但这一任务需有谁来承担?他的儿女们。孩子是家庭的成员,是未来和希望,他们需要呵护,需要教育引导和健康成长,而父母就是镜子,就是导师。因此可以说,尊敬长者,爱护子女,同时有责任心地完成社会所赋予的使命——如果每个家庭都若此,社会就会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会融洽,世界就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一切向钱看,为了金钱利益父子成仇,夫妻离异,兄弟反目成仇等等违反亲情、人伦、道德的现象司空见惯的情况下,家庭美德,人间亲情还有无存在的必要?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文明的向心力。中华民族要发展,要实现伟大的复兴,没有人间亲情,缺少家庭和睦以及社会的稳定和谐,是万万不能的。

因此,每个家庭必须从现在,从自身做起,摒弃功利思想,从尊老爱幼、教育好下一代入手,发扬传统美德,以责任心、爱心为建立和睦家庭、和谐社会出一份力。我呼吁每个家庭,到了春天,都和家人一起散散步吧。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也是他生前惟一一部结集出版的美学著作。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艰深、晦涩、术语多,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美学,文字清新淡雅。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自己从他解放前后的三十多篇美学论文中精选出来的文集。文集主要分二个部分:其一,主要是总论的谈美的问题和文艺中的空灵与充实;其二,主要是以西方美学思想的营养,体味中国的艺术精神、特别是庄子的散文、魏晋的人格美以及中国诗、书、画、音乐的艺术意境;其三,主要是对外国美学家和艺术家的评论以及诗歌方面的专论。

作者用他的这种一以贯之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尤其是中国的书法。中国人哀乐的情感能在书法里表现出来,像在诗歌、音乐里那样。别的民族写字还没有能达到这种境地的。作者认为,写西方美术史,往往拿西方各时代建筑风格的变化来贯串,中国建筑风格的变迁不大,不能用来区别各时代绘画雕塑风格的变迁。而书法却自殷代以来,风格的变迁很显著,可以代替建筑在西方美术史中的地位,凭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的特征。

一个人看到的景色是否美好,多半和此人得心境由关,也可以说景色的美否是由心来决定的。心也会限制视野,但同时,洗涤、净化过的心灵也会因为心境的提升而看到更美、各广阔的世界。我们从外界的事物上学习加深对世界的理解,对美的感悟,从而在再次面对着世界时能了解地更深,看地更透彻。生命就是美。某一事物是否是美的,那是人的一个主观判别,不是属于事物的属性。美永远是主观世界里特有的产物。因此,我们也不能说美是什么,只能说什么是美的;也可以说,美不在于物的本身,而在于物给人的感受。生命带来了美,有生命的地方就必然存在着美。

读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感到扑面而来的生命气息,是生命的节奏和对人生的关怀。就像刘小枫总结的:“作为美学家,宗白华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使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美学散步》中每篇文章皆是珍奇的宝石,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辉,或论诗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乃至代表着整个宇宙之美的事物,“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他”。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故事数不胜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那二十四孝的故事。读后,心里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现代也有。

前不久,我读的一篇文章—《散步》就展现一个大家庭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故事。它大概讲述的是三代四个人一起去散步,他们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争执,老母亲想走大路,大路平坦,走着稳。儿子想走小路,小路风景好,有意思。“我”夹在中间。想了一会,决定走大路。老母亲心疼孙子,也要走大路。小路上,小男孩说了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啊。一家人显得那么和谐,温馨,令人羡慕不已。

《散步》是的主题就希望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会继续发扬光大。柯尔特认为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我也认为这样,可是现在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要钱,总腾不出时间去和自己的父母去相处。更别说像《散步》那样在路上悠闲的散步了,一家人在一起开心的谈笑。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和自己的孩子有多一点的时间聊聊家常话。想一想,我们真的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小时候妈妈为自己孩子无私奉献,长大还是,永远都是。母亲永远都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有时候,家里难勉会发生一些分歧,要多体谅体谅自己的父母。做事要多想一想。

《散步》这篇作者借散步时出现的“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和几处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逐渐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两对母子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浅显而又深刻地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这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到这个孩子的天真,可爱。

在现在的社会影响下,小小的孩子都精明得不得了。刷个碗都要钱,干什么都要钱,没有钱免谈。没有以前那么天真了。难道社会越进步,孩子的天真就要被剥夺吗?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给孩子一个榜样。

散步读书心得体会

散步读书是一种结合了身心健康和阅读的活动,它让人们可以在舒适的自然环境中阅读,并通过散步来增强身体的活动。作为一个爱好读书的人,我最近也尝试了散步读书,并获得了许多难忘的体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想分享一些我个人的散步读书心得体会。

首先,散步读书让我享受到了身心的放松。平时,我习惯在寂静的房间里读书,但有时候这样会使我感到压抑和疲倦。而通过散步读书,我可以在户外的自然环境中呼吸新鲜的空气,感受阳光的温暖,解放我的身体。这种身体上的放松让我更加专注地投入到阅读中,提高了我的阅读效率和体验。

其次,散步读书还带给我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在漫步的过程中,我可以观察周围的花草树木,倾听鸟儿的鸣叫,感受大自然的美妙。这些美丽的景色和音乐往往会激发我的灵感,使我的思绪更加活跃。我常常会在草地上坐下来,拿出笔记本记录下我在散步中获得的思考和想法,这些灵感和创意对我的写作和艺术创作都有着很大的帮助。

第三,散步读书对我来说是一种独特的自我成长方式。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阅历,还可以不断地思考和探索。每次散步读书,我都会选择一本关于哲学、心理学或历史的书籍,这些主题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一些人类文明和个体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与这些经典作品的对话,我获得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启发,丰富了自己的思想和内涵。

此外,散步读书也带给我了更多的健康益处。散步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锻炼方式,它可以增加我的心肺功能,增强我的运动能力和抵抗力。在散步的过程中,我可以感受到汗水的流淌和心跳的加速,这种身体上的变化让我感到更加活力四溢。而且,散步读书也可以减轻我的眼睛疲劳和颈椎酸痛,给我的身体一个放松和休息的机会。

总之,散步读书是一种让人心情愉悦、身心放松的活动。通过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和精神世界的互动,我们可以获得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丰富自己的心灵和思想。同时,散步读书也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健康益处,让我们更加健康快乐地生活。因此,我将继续坚持散步读书这个有趣而有益的习惯,并且鼓励更多的人们加入进来,一起感受散步读书的美妙!

《散步》读书心得

《散文》这一课描写的是发生在子女三代之间的故事:一家四口人,爸爸、妈妈、儿子以及爸爸的妈妈在野外散步,却因选择道路而产生分岐,但奶奶为了孙子,走了孙子的道路,那条路十分有趣,而奶奶无法步行的地方就让她的儿子背她……面对这篇文章,爸爸、妈妈以及我各有不同的感受。我就根据这篇文章看出一则很简单的道理:尊老爱幼。

文中的爸爸“尊老”,依着自己的母亲,而委屈了自己的儿子;而文中的奶奶则“爱幼”,虽然自己身体已年迈,但为了孙子,选择了小路,这明显地体现出人世间的一种爱。而爸爸根据这篇文章联想到了自己:爸爸的母亲,也就是我的奶奶,从老家来到南京,而爸爸感到十分惭愧,并没有做到文中父亲那样总想到母亲。爸爸说:“当我和你的奶奶在繁华的都市散步时,我只是快快地走着,而她却只紧紧跟在我身后,顾不着观赏在霓虹灯四射的街市,生怕与我走丢。”

最后是我的妈妈,她站在了母亲的角度:每个母亲都拥有一种伟大的爱,胜过了朋友之间的爱,胜过了丈夫与妻子的爱,胜过了上帝对世间万物的爱,那就是母亲对孩子的爱。世上每一位母亲都会对孩子无私付出,不管身体是否已年迈,思想是否已迟钝。我想,这篇文章正是阐述了这种道理,这种人世的亲情。

散步读书心得体会

散步读书是一种特殊而畅快的阅读方式,而我对于这种方式的体会和感悟也随之而来。散步读书不仅能够让我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能够在心情愉悦的同时细细品味文字,使阅读成为一种身心的放松和调整。在这种特殊的阅读体验中,我找到了不同于室内阅读的乐趣和启示,更加深刻地理解到了书中的真意。下面就是我在散步读书过程中的心得和体会。

首先,散步读书使我在大自然中获得身心的放松和愉悦。尽管现代社会节奏加快,生活节奏也变得十分忙碌,但我相信,只要有心,人们总是能够找到自己的宁静时刻。而对我来说,散步读书就是其中之一。当我疲惫不堪、思绪纷杂时,我会选择一本喜欢的书,走出室内,来到花园或公园的小道上。一会儿,我会感受到清新的空气、微风拂面,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中。这种独特的环境让我心情放松下来,无论是读到愉快的情节还是深入思考的哲理,都能够更好地被接纳和理解。

其次,散步读书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书中的含义和启示。阅读不仅仅是读懂文字,更重要的是理解其中的内涵和哲思。在室内阅读时,我常常会被一些琐碎的事物所干扰,而无法真正地静下心来。而在散步读书中,我汲取到了大自然的静谧、安宁,使我能够更加深入地沉浸在书中。那些难以理解的段落也能在咀嚼时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发现,阅读的过程并不仅仅是消遣和享受,更是一种探索和思考的过程。正是在散步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更多的思考思维的空间,也在书中看到了作者的真实感受和所思所想。

再次,散步读书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在室内阅读时,由于环境的限制,我常常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读书,不能随意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而在散步读书中,我可以随意地思考、讨论和创造。大自然所带来的无拘束和开阔让我能够更好地发散思维,运用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在不断行走的步伐中,我思绪万千,灵感涌现。通过散步读书,我的思维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加善于思考和探究事物背后的本质和真相。

最后,散步读书让我与自然更加亲近,增强了我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散步读书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每一次踏上小道,在花草的缀饰和鸟鸣的陪伴中,我都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生机勃勃和无穷的魅力。这使我更加关注和珍惜自然,激发了我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我意识到,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一个人的责任,也是为了孩子们能够有更好的未来。这种与自然亲近的感受,通过散步读书得到了释放和加深,让我更加积极地参与到环境保护中。

总之,散步读书是一种独特而畅快的阅读方式。在这种方式中,我不仅仅享受大自然的美景,还在心情愉悦的同时细细品味文字,使阅读成为一种身心的放松和调整。通过散步读书,我更好地理解了书中的含义和启示,提高了我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同时也加深了我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散步读书不仅是阅读的一种方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人生境界。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坚持散步读书,享受阅读的美好,感受大自然的魅力。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美学读后感。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

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

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

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

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在阅读中思考,我感到书中的每一篇文章皆是一颗珍奇的宝石,它们折射着理性与感性的光芒。或论诗画与书法,或论音乐与舞蹈,或论建筑与雕塑,自然与艺术的乃至整个人生宇宙之美的事物。凡宗先生所论及的,他总在直观的把握后,欣赏它,赞美它,评判它。他以散文的抒情方式,以诗人灵感闪现时的思维方式,表达自己精辟的美学见解。

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正是可用来总结《美学散步》中所体现的宗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寻者,他是美学的醉梦者,他是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

艺术的欣赏就是对美的发现和感情,那么美在哪里呢?美就在你的心中。画家诗人创造的美,就是他们心灵创造的意象,独辟的灵魂,那么什么是意境呢?因人于世界接触关系层次的不同而有不同的表现。

或是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的境界;或是因人群公共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的境界;或是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的境界;或是因研究物理追求智慧而有的学术境界;或是因欲近本人归真,冥合天人而有的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而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

对艺术的投入,就有美感的诞生;对艺术的展示就有美丽的缩放!或许一切美的光都来自心灵的源泉。

一个意韵,我想就应该是一个情与景的结晶,深入了才可得镜中花,水中月。散步于美学中,亘古不变的——芳香泗溢!

散步读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散步读书是一种独特而美妙的体验,结合了运动和阅读的好处,让人们既能放松身心,又能开拓思维。我很幸运有机会参与这项活动,并在不断的探索中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分享我在散步读书中的体验和收获。

第二段:身心放松(200字)。

散步读书的第一个好处是它能帮助我放松身心。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内心需求。而散步读书让我有机会与自然亲近,远离喧嚣和压力,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和清新空气。同时,轻松的运动也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缓压力,使身心得到有效的休息。

第三段:思维开拓(200字)。

散步读书不仅让我身心放松,也帮助我开拓思维。阅读让我与伟大的思想家和作家对话,了解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而散步则能激发我的灵感和创造力,加速我思考问题和解决难题的能力。在漫步大自然的过程中,我常常发现自己对题目的理解更深刻,得出更为积极的解决方案。

第四段:自我反思(200字)。

散步读书更是一种自我反思和修养的方式。通过阅读不同的书籍和文学作品,我能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感和内心世界,梳理自己的思想。而在散步的过程中,我也能更加专注地审视自己的行为和生活方式,从而发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是日积月累的,能帮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

第五段:全面发展(200字)。

综上所述,散步读书不仅是一种身心放松的方式,也是一种思维开拓和自我反思的方式。通过这项活动,我不仅能锻炼身体,舒缓压力,还能扩展思维,提高修养。我相信通过散步读书,我将能够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生活,活出更加充实和有意义的每一天。

总结:

散步读书是一项非常有意义和愉悦的活动,它既能让我们身心放松,又能开拓思维和提升修养。通过散步读书,我们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思考问题,寻找解决方案,并成长为更好的自己。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参与散步读书这项活动,体验其中的乐趣和好处。

初中生散步读书心得

散步是一篇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里,四处走走转转的一篇美文。

当我读到儿子背起母亲,妈妈背起儿子时。眼前蓦然出现一副图画。这是一副尊老爱幼的动人画面。儿子像挺拔的青松,背着满脸皱纹的母亲,步履坚定,走在最前面,母亲感受生活的美好。而妈妈像一颗柔美的月亮,时时刻刻呵护着年幼的儿子,默默地、默默地给儿子讲述生命的意义,生命就像脚下的路,崎岖不平,但是我们一定要走下去。

当我读到走在交叉路口时,对于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时,儿子的意见是小辈服从长辈,到大路玩耍,而作为长辈的奶奶,从慈祥的眼神中,带着些许关爱,好像三月春风对碧水的温柔,趁着腿脚麻利,趁着阳光明媚,我们走很长很长的路,感受绿草带给我们的清新,感受阳光带给我们的温暖,让我们拥抱大自然。

这就是我读散步的感想。

《散步》这篇文章,它就像是一首扣人心弦的诗,一首感人肺腑的歌,弘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反映了我国文明家庭建设的巨大成就。文章在选材上颇有特色,作者懂得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光辉的道理,精心选材,以小见大。文章只是选取一个三代同堂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却描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就是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得到了发扬光大。

在这个三代同堂的家庭里,“我”处于承前启后的重要地位。每当家庭出现分歧的时候,“我”总是会主动站出来,消除分歧,维护团结,增进亲情。“我”全家要到田野上去散步,可是母亲不想去。因为母亲老了,身体不好,好不容易才熬过一个严冬,走远一点就会觉得累。母亲的想法并非毫无道理,但是“我”不是消极的表示顺从,而是积极地提出建议。“我”劝说母亲,正因为体虚,才应该多出去走走。“我”的话饱含着重重温暖,饱含着对母亲深切的爱。有利于母亲身体的增健,有利于家庭温馨氛围的营造。母亲听了“我”的话,感觉满心欣慰,儿子敬爱母亲,母亲尊重儿子,家庭非常的和谐和幸福。

家庭犹如一口池塘,有时波平如镜,有时波澜起伏。在散步的过程中,这个三代之家就像平静的水面涌起了波澜。在岔路口,“我”的母亲要走大路,“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大路平顺,便于老人行走,小路难行,可是景色优美。在鱼与熊掌不可得兼的情况下,“我”决定舍鱼而取熊掌。“我”认为,母亲年迈,余年不多,伴随她的机会已越来越少,儿子还小,来日方长,陪伴他的机会还很多。读后感·于是“我”就听从母亲的建议,作出了走大路的决定。这个决定是非常明智的,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

就在“我”作出走大路决定的时刻,母亲忽然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说:“还是走小路吧。”母亲疼爱孙儿,了解孙儿的心思,知道孙儿喜欢小路旁边金色的菜花,整齐的桑树,小路尽头水波粼粼的鱼塘,于是决定自己克服困难,满足孙儿的心愿。

小路不好走,母亲对“我”说:“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到了一处难走的地方,“我”蹲下身子,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他们怕摔伤了自己背上那个最疼爱的人,因此都走得很慢,很稳,很小心。

今晚和儿子一起认真拜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文中描写的情景仿佛身临其境,脑海里不断的出现自己生活中同样的场景。两位妈妈各自拉着自己的儿子,手牵手、心连心,漫步在临街的马路上,公园的小路上、河水边、过桥上,母亲的步履蹒跚和儿子的欢声笑语再次浮现在眼前、回响在耳边。

全家人一起散步是日常生活中最为平常的一件事情,但是,对于生活在如此快节奏的今天,这样的时间也不是每天都可以拥有的。作为儿女或父母双重身份的我们,真切的感受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感受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深深地体会到人到中年的责任重大。面对社会,要爱岗敬业、不断学习、自我提升、与时俱进,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面对家庭,我们上有老,下有小,为儿女要赡养和关爱父母,陪伴他们慢慢变老;为父母要培养和教育我们的孩子真善美,健康快乐的成长,陪伴他慢慢长大。

人到中年多不易,生活琐事常相伴;回首往事细品味,真情流露亲情在。送给奋战在敬老爱幼、努力工作的中年朋友们。与君共勉!

莫怀戚先生的散文《散步》是人的心灵在亲情、人性、生命这三点构成的轨迹上的一次愉悦而高尚的旅行,所写的是散步,这样一件小事,作者却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份浓浓的亲情。所以说幸福的家庭是完美的温馨的,幸福家庭的生活细节也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真切感人的关爱,可见生活中时刻彰显爱。能够说,阅读这篇文章,让人在对生命的感悟上理解了一次洗礼。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能够玩一玩。可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研究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

是啊!敬老爱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准则。

想到那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我,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我母亲40多岁,此刻咳嗽咳了很久了,一向吃药没有效果,并且母亲早出晚归,原本光滑细腻的手变得粗糙无比,这一切都是为了我们家。每一次赶集,对于我想要的东西,不管是什么,母亲都会尽量满足我,只是,这一次母亲没有满足我的要求,因为失望,因为赌气,我一连几天都躲在屋子里,当母亲累倒时我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因为生活中爱就在我们身边,我们身边时刻彰显爱,它更需要我们用一生的光阴来感悟。爱不单是父母无条件的付出,它更应当是儿女们无言的回报。让我们的家永远洋溢着亲情,让我们的家永远充满爱!让生活中时刻彰显爱!

今天我读了《散步》,读后我感到中华民族的尊老爱幼的美德。课文讲述了作者一家四口人散步,尊老爱幼的美德。

读完后,我觉得作者莫怀戚是一个对母亲孝顺诚恳的儿子;文中的母亲是一个年老体衰、非常顺着儿子的,文中的妻子是一个朴素、贤惠的;儿子是一个天真、可爱、浪漫的小男孩。作者在这课中他委屈儿子,走大路,可母亲摸着孙儿的小脑瓜说,走小路。真不容易的尊老爱幼的美德呀!想一想,我们都没有像《散步》中的人物一样,我觉得自己很渺小。

记得,有一天,我和弟弟、妹妹,去玩,在路上我们有说有笑,可是妈妈买了两支棒棒糖把我们有说有笑的局面打破了,我见只有两支,便拿走了一支,弟弟妹妹,只有一支,弟弟见妹妹有,姐姐也有,就他没有,他就抢走了妹妹的棒棒糖,妹妹没有抢赢,还摔了一跤,她便哭了起来,我见了,便把我的给了妹妹,她笑了。

从这件事,我知道了作者莫怀戚一家四口的尊老爱幼是多麽的伟大,无私,有责任感。读完《散步》这篇文章,我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无论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人,无论是发生了什么事情,不要用暴躁的手法去对待,要用中华民族的美德“尊老爱幼”去对待。

语文课上,我们学习了《散步》,文中那一家人温馨和睦的场面让我深深地感动了。学完课文,我忽然思考着——家庭是什么?家庭意味着软弱时的依靠;绝望时的希望;痛苦时的'力量源泉!——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可以遮风挡雨的港湾。

家人又是什么?家人,意味着悲伤时的轻柔安慰;寂寞时的一阵温暖;成功道路上的默默支持!——正是家人,使自己不再害怕和恐惧;也正是家人,组成了一个完整快乐的家庭。因此让我们的心中充满甜蜜。

那是上个中秋节,我们一家团圆,其乐融融。奶奶做了一大桌好吃丰盛的饭菜,扑鼻的香气让人垂涎欲滴。在每个人的餐盘里都放着一个精致的月饼。开饭了!奶奶大声叫着,颇似《家有儿女》中刘梅叫喊三个孩子的情景。首先跑出来的是我,看着色、闻着香,垂涎三尺。接着爷爷、外公、外婆、爸爸和妈妈也都走了出来,一起围坐在桌边品尝起美味佳肴——即没有什么特别的规矩、也没有饭前的客套话,就不约而同地尝了起来。边吃,边开始聊起了家常。我知道,其实这个时候,谈天比吃饭更为重要。边说边聊,还不时发出一阵阵的笑声,每个人都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爽朗,在那个全家团圆得月圆之夜。

这周我们上课学了一篇《散步》的文章,故事里流露出来的温馨,让人印象深刻。

这篇课文讲得是:我,我的母亲,我的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中间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儿子要走小路,“我”决定委屈儿子,走大路,但母亲却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到了一个地方,我蹲下身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背起了儿子,“我”和妻子都走得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起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篇课文我读出了母亲的善解人意;作者的孝敬母亲;儿子的懂事聪明;妻子的默默奉献。

我和妈妈也经常散步,散步能够让我们放松身心,呼吸呼吸新鲜空气,还能够和妈妈聊天,聊聊学校发生的趣事。这样也能够加强我和妈妈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让妈妈能够了解我,也能够让我了解妈妈的心里面是怎样想的,散步可谓是“一举两得”。

此刻“散步”成了我和妈妈必做的事,从“散步”中收获到的趣事也很多。和妈妈一齐下楼慢慢地走一走,边走边谈谈新闻等国家大事,这不仅仅放松了身心,也学到了知识。

家人不需要我们为他们做的太多,简简单单的陪伴就已经很让他们满足了。

《散步》读书笔记

在现代社会中,美或许已经在大众口中成了一种印象和一种肤浅的面相。这就使得今天的美学研究变得尤为复杂,让人们感到困扰。如果我们将范围再缩小到有着数千年审美历史的中国,美学研究者面临的困境就更大,诸如数千年的审美传统,相对感性和飞扬生动的审美特点,正在涌入的纷纭繁杂的西方美学理论、通俗文化和大众趣味的日益繁荣等等。这些都使得我们不得不在美学研究,或者说美学学习中举步维艰,慎之又慎。于是,很多人想到了1957年那场美学大讨论,想到了朱光潜和李泽厚。而我的观念中,对于中国审美实践和中国的审美思想,主观和客观的截然分开是极不合适的。只要看看中国的园林艺术、书法,想想中国美学中“气”、“无”等概念就会明白了。宗先生的《美学散步》开头就说:“散步是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行动”,将这句话作为论文的开头,本身就是一个启示,足以让我们想见其人、其文、其思想捧《美学散步》以入美学之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以生动的语言、精到的分析勾勒了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大致脉络,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思想的独到之处和中国美学中对“美”的独特看法。

首先,宗先生对于中国美学思想史的勾勒主要体现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三篇文章中。

《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主要梳理了中国美学史早期思想以及由之而来的中国美学思想的苗头。他提出不仅仅从语言成果上,而且“应该结合古代的工艺品、美术品来研究”。于是,他不仅从文学成果上来论证自己的观点,而且更主要的从画论和图案美上来论证。他指出,先秦,甚至在汉代美学的特点主要是“雕缋满眼”的美,只是其中有了中国美学主要特点的苗头。一方面,他讲述了楚国装饰图案、楚辞、汉赋、雕刻的凝重或古朴;另一方面,也花费了大量的篇幅介绍“鹤莲方壶”的飞扬姿态和《考工记》中在乐器制造过程中的虚实响应。在宗先生的眼中,先秦和两汉时期是中国美学的准备期,虽然还没有成熟的形成自己独特的特点,但很多方面已经显示了萌芽。

成和定型放在中国山水画的成熟上,还是将中国艺术意境说成是“植根于一个活跃的、至动而有韵律的心灵”,都是将中国美学的形成和奠基期放在魏晋时代。山水画的成熟正是在魏晋时期,宗先生说:“晋代是中国山水情绪开始和发达时代”;而那活跃的、至动的心灵也是在魏晋时代才出现的。魏晋时代可说是中国美学形成和奠基的时代了。正如宗先生自己说的,“魏晋六朝是一转变的关键,划分为两个阶段。从这个时候起,中国人的美感走到了一个新的方面,表现出一种新的美的理想。”

其实,《唐人诗歌中所表现的民族精神》只是宗先生举出的一个标示。在这篇文章中,宗先生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美学思想的论述,只是论及了唐代的诗歌,并将之作为中国民族诗歌的成熟期。同样,诗歌作为美学实践中的重要方面,在宗先生的眼中,中国美学在魏晋六朝以后就走向了成熟和发展的道路。这一观点在其他的一些零星论述中说的非常清楚。

通过具体的论述,宗先生深刻挖掘了中国美学的特点和精神,并且将这种艺术美学精神贯穿在自己的具体论述中。这种特点主要是意境论,这种意境论又深深的植根在中国的哲学思想中,深深地和中国的宇宙观和空间感受相结合。意境论主张艺术、美是对自然世界的组织,并且不仅是自然物质世界的表现,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生命的丰富和飞扬,人生的超然境界。这是《美学散步》的核心所在。他的这些思想表现在一系列的文章中,主要体现在全书的第一部分。

在宗先生看来,意境是中国艺术或美学中最代表性的追求与境界,它深深的植根于中国的哲学和空间意识中,并且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境界的两个互相融通的两面:充实和空灵。他把意境作为艺术之为艺术的灵境,作为诗人艺术家“游心之所在”,从而将之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上。意境的根基是中国的宇宙观和哲学思想。那么中国的宇宙观又具有哪些特点呢?他说:“我们宇宙即是一阴一阳、一虚一实的生命节奏,所以它根本上是虚灵的时空合一体,是流荡的生动气韵”。我们的宇宙是一个节奏化的空间结构,是对山水自然的组织。在这样的空间、宇宙中游心,艺术家用“追光蹑影之笔”写出了按实写虚,由空灵而入充实的艺术境界,表现了包含艺术家飞扬生命的人生境界。

宗白华先生的意境论只是一个框架,是一个艺术的境界,或者说目标。他并没有将它说成一个死板和固定的东西。意境具有互相融通的两个方向:充实和空灵。在这两个方面的论述中,宗先生还在另一个层面上给了我们一个很大的启示:在讨论中国的艺术和审美的特点时,它往往会参照西方的美学思想,将它们不自觉的融化到中国的美学思想中,从而使我们能更加深入明了地认识到中国的艺术特征。

纵观全书可以发现,宗先生在紧扣中国艺术、美学的特色的同时,很大程度上融合了西方的近代的美学成果。这就使得宗先生的美学具有了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甚至因为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国的美学也开始具有明显的现代性特征。《美学散步》给与我们的启示便是,我们如何才能更加恰当的解决中国美学的现代性转向的问题。这实质上包含了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利用中国美学资源和西方涌入的美学资源;二是,将中国当代的美学导向何方,即我们用这些美学资源来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对于第一个问题,在这本书中宗先生很好的吸收了西方的思想,并且最终将之于中国的美学传统相联系,得出了中国美学典型特征的核心范畴:意境。他很好的把握了西方思想在这些方面的建树,使自己的理论具有一种世界性的视角。也就是说,宗先生在对于西方的理论和思想并不是跟着西方的走,以至于丧失了自己的理论立场,丢失了自己的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我们来看中国当代的美学或者文学理论的研究,就会发现其中大多数人不是着眼于问题研究,不是落脚于实际,而是跟着西方的思想跑。

第二个问题则更加的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美学研究或者说它是美学研究的指导和方向。但是奇怪的是,在这个问题上看到的几乎又是一致的意见:化洋为中,化古为今。尽管很多研究者一直做的都是用西方的理论来比划、切割中国自己的美学思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办法只有一个,那就是立足现实,准确的把握中国审美情趣的核心,用相应的范畴或者理论加以贯穿之。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中国现代美学的一个典范。从宗先生出发,我们能找到中国艺术、美学的特点和发现中国艺术、美学中的现代性精神,并且还为现代的美学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带给我们有效和明确的启示。

《美学的散步》读书心得

闲闲的碎语,但字字珠玑,品味雕琢的文字,畅游美学的境界,仿佛美玉一般,绚烂之极归于平淡。体会一份清闲的淡泊,感悟一遭情景交融,宁静的心中,独恋一份美的意韵。

宗白华先生美的态度即是超俗的,又是入世的。他在书中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与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先生从一丘一壑一花一鸟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沙一天国”就是这种描述的最景致的诗句。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悠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新鲜活泼的心境,是不可能发现这种生动与清和的美的统一。而宗白华先生似乎轻而易举的领悟到了美的神韵,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声光,色彩和形象中微妙精深的律动和气韵。这种境界是“一内在自足的境界,无待于外而自成意义丰富的小宇宙,启示着宇宙人生的更深的一层真实。”它不是从无边的空间指向无限,而是从无边回到万物,返回自身,回归“小宇宙”。它属于有限之中,又让人从有限中发现永恒。可以说,宗先生中的美学思想已然把中国传统的哲学、美学——儒佛道三合而一了。

清代王船山在论诗时说:“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是诗家正法眼藏。”好一个“以追光蹑影之笔,写通天尽人之怀”!这正是可用来《美学散步》中所体现的宗先生的美学追求。其篇幅短小,其笔墨简淡,而微言大义昭著。“他是真理的探寻者,他是美学的醉梦者,他是精神和肉体的劳动者。”宗先生对罗丹的评语又可恰如其分的用来评价他自己。

《散步》读书笔记

美学散步,是一本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就被这书名吸引,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但,美学与散步如何揉合?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正是中国意境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才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

而在这部书里其他部分,宗白华用他细腻的笔触与心灵,带领读者与中国及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一同散步,等归来,便发觉自己的心灵亦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散步》读书笔记

杨帆,女,1990年出生于辽宁,在锦州渤海大学就读中文系。喜欢一个人安静的思考和阅读。

书法与诗歌等其他艺术形式一样,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美学思想。这是从字的结构之美、笔的使用、笔法章法、执笔人心之美四方面来体现的。

据说仓颉最初造书,都是依照物象来点画的,之后形声相益,才产生字,由字生文,使字升华到艺术境界,具有艺术价值而所以成为美学的对象。中国文字成熟期分为三期:纯画时期、图画佐文字时期、纯文字期。中国的书法和画是分不开的,通过抽象的点、线、甚至是符号等直观物象来表述自己的情感。用线条的长短、粗细、曲折、应接、疏密、穿插等规律和结构来表示交织在一个物象里或物象与物象之间的相互关系。

书法自从殷代以来风格的变化很显著,所以借它来窥探各个时代艺术风格的特征。尤其是纯文字时期,文字就像是一个有生命的躯体,各个部件像血肉筋骨一样组合在一起,立刻使文字有动感有活力起来,使这个生命能够站立和行走,成为反映生命的艺术形式。

而中国人所用的笔也是书法中蕴含美不可或缺的要素。自从殷代起就有了笔这种特殊的工具。中国人的笔是把兽毛(主要是兔毛)捆缚起来做成的,我们现在称之为“毛笔“。这种笔是欧洲人用的钢笔、铅笔等所不能代替的。它铺毫抽锋,极其柔软又富有弹性,再配上一张好纸、一盘好墨、一方好砚,挥放自如、变幻无穷。正因为这种笔的发明和运用,才创造了美妙的书法艺术,才使历代不断有伟大的发展,所以在中国艺术最高峰的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独爱晋人王羲之的《兰亭序》,临死时还恳求其子让他把它带进棺材,可见它是一种怎样独特的艺术,带给人怎样一种美的享受。

书艺中的用笔更表现出独道的美学思想。这与执笔人用笔的技术性问题或者说是笔法有密切的关系。商周的篆文、秦人的小篆、汉人的隶书八分、魏晋的行草、唐人的真书、宋明的行草……各有各的姿态和风格。

古人曾说:晋人尚韵、唐人尚法、宋人尚意、明人尚态。后汉大书家蔡邕在论字时也说需“纵横有托、运用合度、方可谓书”。

历朝历代的中国,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有晋人王羲之、王献之,唐朝的柳公权、颜真卿,还有为人熟知的宋人欧阳询等等。无一例外,他们对文字都会心会意,能够熟练、巧妙的通过结构的疏密、点画的轻重和行笔的急缓来表现作者对物象的情感。欧阳询曾留下真书字体结构三十六条,这也流露出他对书法美学范畴的思想。只有明结构之法,方得字体之美。

而一篇文字全幅的章法也是贯穿情感的血液。如何起、如何领、如何应、如何接、如何转、如何承、如何回、如何旋。同时运用得当,才能善于表现作者的基本乐思,从而使文章互相照应、相互联系。一如王羲之的《兰亭序》,全篇从第一字“永”到末一字“文”,一气贯注、风神潇洒、起收有力、连接得当、主题贯穿,可谓“绝世好书”,具有美的典型意义。

最后要说的是人心之美。一手好字,必包含着主笔人的内心独白。主笔人将其独特的个性与风格灵活的融入到书法中,这才是真正的书法。世间美景皆由情起,只有“美人”才能用“美字”去抒写“美心”。中国人用笔抒写世间万象,尽笔之势、诠世之美,用的是一种胆量和气度,来丰富色彩、视觉、形象和心灵世界。如以草书见长、人称“草圣”的书法家张旭,他见山水鸟兽、花草虫鱼和天地事物之变,有触动心灵的,不论喜怒哀乐,必将赋一草书。他的书法是可喜可愕的,在表现世间生灵的同时也暗含自己的情感,或理性、或感性,构成一幅意境,美不胜收。

书法在历史的长河中不断发展、前进,同时扮演着表达民族美感的工具,值得好好品味和斟酌!

中学生散步读书心得

今天我们学到散步这一课了,老师叫我们先读课文。看完后我深受感动。本来散步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我们一家几乎每天都散步,但看到这篇文章,我的心酸酸的。

《散步》一文主要写了作者、老母亲、妻子和儿子一同出去散步的事。在散步的过程中,体现了他们一家的其乐融融、互相帮助、互相关怀,更说明了亲情无价。

在散步时,作者的母亲和儿子发生了分歧,因为作者的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对老人来说是比较方便的。而作者儿子却要走小路,因为走小路有意思,在路上也可以玩一玩。但是,作者毕竟是一家之主,所有的人都得听他的。作者考虑到母亲体弱多病,应当顺她的意。所以作者决定委屈儿子,因为作者陪伴他的时日还长。作者便说:“走大路”。然而,出于对孙儿的爱,就决定走小路了。

从这件开始由意见分歧到因为作者对母亲的孝心和母亲对孙儿的爱而意见一致的事,充分说明了他们一家人是多么和睦。看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我自己。作者对母亲是多么孝顺,而我呢?当母亲累了时连端上一杯茶都做不到,我实在是太惭愧了!

通过这篇课文给了我很大的启发,看到了家庭中不能没有亲情,生活中不能缺少融洽、和谐的气氛,这样,当我们在竞争的压力包围中回到家里,才能得到真正的释放和解脱。和谐的家庭是我们最好的避风港!

《美学的散步》,收录了宗白华先生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及另外33篇小品文。关于美学和艺术学的论述,是作者在大学期间给学生授课的讲稿,内容十分抽象,属于纯理性的范畴,其与物质可感的现实世界相隔甚远,是高度的概括,需结合具体的实体或放在具体的环境中去理解,非仔细研读而不能得其精要。33篇小品文,有关于美与艺术的散论,有关于诗歌的通信,也有为书籍所写的序言和演讲辞。涉及到美学和艺术领域的各个方面,诸如建筑、音乐、绘画、书法、诗歌等等。宗白华先生精通美学和哲学,其对于艺术的探究,有自己独到的理论和建树,将美学和艺术的观点与社会生活和人性思想相结合,以细腻的笔触和优美的文字剖析了艺术与美和现世生活的关系,给人的精神世界吹去了一股清凉的风,带来了温和的美的享受。

人类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对美的追求。远古时代人类就知道以树叶蔽体,知道在器物上雕刻花纹,说明人在天性中本能的就有美的意识和向往。五千年的文明进程,人类对美有了深刻的认识并将美上升到了理论的层面专门来研究,可见,美不单是一种艺术上的实践,更是一种理论意义上的建构。从表现美,到以美的理论来指导美的实践,在这个相互作用交替往复的过种中,人们提升了对美的认识,领悟了美的本质。个体意识的觉醒必将影响到群体,既而推动整个人类意识的进程。美就是这样生发而来的,它不断的以新的形式出现,不断的得以校正和发展,成为一个又一个历史时期的印迹。可以这样说,美丰富了历史,也丰富了人类的心灵。

谈到美,必然离不开艺术。艺术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它是建立在以生存必需和本能为基础上的人类精神的高地。在这个高地上,人类能够体验和感觉到生命的快乐,进而醒悟生命存在的意义和价值。音乐、舞蹈、美术、文学,这些无疑普遍地给人以精神和灵魂上的洗礼。艺术是最能直接表现美的,艺术是美的集中体现。我们欣赏一幅画,说画得漂亮,这就是美的最直接地流露,我们感受到了它,画的价值得到了体现。反之,我们说某部电影演得一团糟,就是对其艺术价值的否定,认为其“不美”,也是对美的评判。

但是,人毕竟不是每时每刻都生活在艺术当中,更多的时候,人是生活在现实的工作和劳动当中的,与柴米油盐为伴,和喜怒哀乐为伍。因为个人受教育程度以及际遇和心境的不同,对美的感受和认知程度自然迥异。但是人类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一直在追求和向往美好的生活。美好的生活,好是本质,条件要富足优越;美是形式,外在要高尚优雅。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还有相当一段距离要走。但是不论条件是好是坏,美的内核取决于人的认识和内心的操守——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心灵,这个古训早已被世人所接受。心灵的美,才是本质的美。也只有心灵的美,才有可能谈及对美的发掘和升华。

在生活中,人们不断地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最终是为了传播美。对美的感悟和投入越多,个体的生命也就越觉得幸福和有意义;当点点滴滴地美汇成了江河,当善意和良知成为人们行为的首要,人类社会才能融洽和谐,世界才能实现和平与大同。

今天我认真阅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感受颇深。其实莫怀戚的散步,说的是一件家庭中非常小的小事,就是一家三代人散步——儿子背母亲,母亲背儿子等细节,但是通过他的描述,我们能感受到一家三口的浓浓亲情,非常温馨和美好,让人回味无穷。

读了莫怀戚的散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孩子的教育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尤其是很多富二代,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缺失,家庭教育没有到位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这个,父母是有很大的责任的。那为人父母的,该怎样在日常生活中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正确的言行教育引导孩子?莫怀戚的散步给了我们一个完美的答案。其中莫怀戚的描述的陪母亲、携妻子散步,从犹豫该走大路还是小路到决定背起母亲走大路等,无不表现出对年长母亲的关爱呵护,以及对幼小儿子的教育和引导。

另一个,我们还可以看出做子女的很重要,肩负着家庭和谐的重任。现在物质条件虽然好了,但是人情却更为淡漠了。有的子女和同事朋友跑的比父母要勤。人间亲情还是否有存在的必要?莫怀戚的散步告诉我们,尊老爱幼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一直延续下去。父母其实不需要你为他们做很多,哪怕是春天里的一次散步,也能让他们感受到子女的孝顺。

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导师。莫怀戚的散步中主人公给孩子言传身教,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俗话说:“百善孝为先”。我相信,主人公的孩子长大后,也会如他孝顺父母一样来孝顺他。而我们每个人只有都做到了家庭的和谐才能最终实现社会的和谐。世界也才会变成美好的人间。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在这五千年中尊老爱幼,勤俭节约,孝顺父母的故事数不胜数。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比如:那二十四孝的故事。读后,心里那种感觉无法用语言形容。现代也有。

前不久,我读的一篇文章——《散步》就展现一个大家庭互敬互爱,珍爱亲情,珍惜生命的故事。它大概讲述的是三代四个人一起去散步,他们散步的时候,发生了一点小争执,老母亲想走大路,大路平坦,走着稳。儿子想走小路,小路风景好,有意思。“我”夹在中间。想了一会,决定走大路。老母亲心疼孙子,也要走大路。小路上,小男孩说了一句—“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啊。一家人显得那么和谐,温馨,令人羡慕不已。

《散步》是的主题就希望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在新的时代会继续发扬光大。柯尔特认为中国人的敬老爱幼是“文化的精髓”。我也认为这样,可是现在这样的现象越来越少,因为要钱,总腾不出时间去和自己的父母去相处。更别说像《散步》那样在路上悠闲的散步了,一家人在一起开心的谈笑。可怜天下父母心,总想和自己的孩子有多一点的时间聊聊家常话。想一想,我们真的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小时候妈妈为自己孩子无私奉献,长大还是,永远都是。母亲永远都为自己的下一代奉献。有时候,家里难勉会发生一些分歧,要多体谅体谅自己的父母。做事要多想一想。

《散步》这篇作者借散步时出现的“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分歧,”和几处传神有趣的细节描写,逐渐展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两对母子之间互敬互爱,和睦融洽的关系,浅显而又深刻地颂扬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前面也是妈妈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儿子”,这句稚嫩的语言,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让人感到这个孩子的天真,可爱。

在现在的社会影响下,小小的孩子都精明得不得了。刷个碗都要钱,干什么都要钱,没有钱免谈。没有以前那么天真了。难道社会越进步,孩子的天真就要被剥夺吗?应该好好检讨一下了,给孩子一个榜样。

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散步》这篇文章,使我感受到了一种对生命、对亲人朴素而真挚的爱。

这篇文章用优美而抒情的语言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做着、母亲、妻子和儿子在田野里散步。起初母亲不愿意出来,但出于对儿子的信服,年迈的母亲也走出了家门。一路上欢声笑语,活泼可爱的孩子带给了大家欢乐。迎着春风,踏着青草地,一家人其乐融融。可分歧偏偏在这个时候发生:母亲要走平顺的大路,而儿子要走小路。作者经过考虑,准备听从母亲的意见,但母亲又改变了意见,陪孩子走小路。特别是最后作者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小心翼翼的过小桥的那个情景,更是让我体会到了亲人之间那种浓浓的爱意。是呀,有时候,这爱,这背上的重量,就相当于是整个世界!

读到这里,我不禁想到了一年前的一件事: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上午,我、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一起去野生动物园游玩。一路上,我这里跑跑,那里瞅瞅的,爷爷奶奶嘴上说我调皮,但是还是笑的合不拢口。动物园中,一座很高的悬桥,我一见立马高兴起来,拉着爸爸的手就要上桥,奶奶却犯了难,不敢上去,因为她有恐高症,年龄又大了。爸爸正要拉住我,却被奶奶制止住了,“好,我们过桥吧。”奶奶奶笑着说。“看,奶奶,这里多美啊。”“对,对,很美。”其实她一点也没看到景色,只顾着看着脚下极为小心的走桥了,并且额头上也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妈妈也急忙上去扶着她。从这件平常的小事中,看出奶奶对我的爱以及爸爸妈妈对奶奶的爱是多么的无私啊。

《散步》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亲人之间的爱是无私的,更使我感受到那种情感平凡中见伟大。

散步读书心得

什么是美?什么是美的对象、美的内容和形式?原本我以为只要是自己觉得好看的东西就是一种美,但是在《美学散步》中我体会到了不一样的美。宗白华先生在他的美学研究中,以散步作为形式,以吸纳中西、古今美学精华为宗旨,是他的美学思想呈现独特的散步风格。

《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的代表作,几乎汇集了他一生的经典之作。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系统完整的理论骨架,但能感受到宗白华先生的娓娓道来,层层展开以及语气的和蔼亲切;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抽象难懂的理论,但能在他深入浅出的探讨中获得新的体悟;在《美学散步》中,你看不到排山倒海般的引证,但能从他信手拈来的例子中明白它真正的内涵。

而这一切的一切皆是因为宗白华先生丰富的学识和敏锐细腻的感觉。丰富的学识使他的文章饱满、圆润和谐而又充满张力,敏锐细腻的感觉使他的论述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然而在这么美的一本美学经典之作中,宗白华先生正在向我们传达着一个重要的观点:美是心灵节奏的自由表现。

那何为“美学散步”?如果说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研究是美学散步的话,他的散步就应该是在广泛的研究对象之间,在中西美学之间的研究方法。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我们从宗先生的《美学散步》中看到了“散步”逻辑性的特点: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同样的,我们也可以在本书中看到“散步”的无拘无束的特点:以唯美的眼光看世界,追求艺术化人生,体现出风神潇朗的人格品质。

宗先生的《美学散步》是实现其美学理想的一种方式也是实现其凸显中国文化个性学术理想的方式,他传承中国古典美学精髓,注重哲学在美学思想中的根本价值,美学研究是建立在哲学等文化思想的基础之上,因此,他美学研究中的“散步”表现出明显的文化风格。

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在这部作品中,所有的文章都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本书的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欣赏,书名叫做《美学散步》,就是带领我们在艺术的园林里散步,看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艺术世界。艺术的欣赏就是岁美的事物的发现与感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散步》正像书名所暗示的那样,书中所选文章是宗白华先生在不同时期对美学问题的探索,虽然章与章之间有所联系,但每篇都可以独立成章。但那并不意味着这本书就毫无章法可言,相反的是,这本书犹如散文般形散而神不散,宗白华先生紧紧抓住诗、书、画、舞、乐、建筑等相关艺术门类所体现的共同特征,广泛联系古今中外的艺术作品,在一个广阔的舞台中探讨美学的基本规律,介绍着自己的透彻之悟与艺术之思。在这本书中,始终有几个词如“实虚”、“空灵”、“意境”等贯穿其中。由此可说明,宗白华先生尤其重视对空间意识的论述。我认为以上这些词极其类似,虽然不能将其完全等同,但在宗白华先生的文章里却貌似都指向相同的事物,而那相同的事物在我看来应该是他反复提到的美学思想。

得屈原的缠绵悱恻”的深情,又“须得庄子的超旷空灵”的灵气。一往情深才能深入万物的核心,是的艺术具有丰厚的生命内质;超旷空灵才能使艺术获得如镜中花、水中月般的生命灵气。

在这部书里,宗白华先生用他的抒情笔触,爱美的心灵引领读者去体味中国和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的心灵,去体味那些风流潇洒的金人的心灵,待到我们“散步”归来,会发觉自己的心灵也得到了净化与升华。如果我们渴望艺术的美的熏陶,只要进入白宗华的《美学散步》就一定能够让自己置身于美的殿堂。

美学散步读书心得

这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学知识的书籍。最早接触美学,源于一个很简单的想法,就是想增强个人的审美能力。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一个自己熟知的已经适应了的环境中,对周遭的一切已经习以为常。不管是居住条件、饮食习惯或是生活环境,很少去体会是否有美的存在。有一天,当我们走出这个环境,走到和自己生活环境差异比较大一个城市。我们可能会对那里产生许多的好奇心,或许会对那里的'建筑,那里的饮食,那里的山川河流,产生各种美感。

反过来,也许那里的人们来到我们所生活的环境,因为差异性,也会产生好奇心和许多美感。听起来似乎都和距离有一定的关系。当我们将熟知的事物拉开一定距离欣赏时,往往会产生意外的美感。远方是美景,我们早已熟悉的生活环境其实也是一幅独特的美景。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去睁大眼睛寻找美的信息。除了与生俱来的对美的感受力,也需要我们积累一些美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加深对事物的理解,来不断提高审美能力和思考能力。

仔细想来,我最早接触美学方面的知识,是从听美学大师蒋勋老师的音频节目《美的沉思》开始。每天上下班坐公交车上的路上,饭后、睡前的空余时间,这档节目都在陪伴着我。从西方艺术文明起源到欧洲文艺复兴,从中国古代美学殷商陶器、雕刻再到唐宋文学的诗词之美,这些都如雨露清泉时刻滋润着我的心田。蒋老师就像一位美的布道者,将我引入这片超越世俗的精神圣地。

相关范文推荐
  • 11-30 聚焦新时代新作为心得体会和感想(优秀19篇)
    通过撰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对过去的经历进行回顾和反思,从而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我
  • 11-30 房屋租赁协议书拼音(优质18篇)
    租赁行业的发展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市场主体的创新意识和消费者的价值认知,共同构建良好的租赁生态系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租赁范文,仅供
  • 11-30 财务个人工作述职报告大全(21篇)
    述职报告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通过阅读这些范文,大家可以了解到书写一个好的述职报告所需注意的一些关键要点。伴随着比较紧凑又略显紧
  • 11-30 执法局长工作心得体会版(专业20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每一次总结都可以为自己带来新的收获和提升。小编搜集了一些关于工作心得体会的范文,这些范文是从不同行业和岗位的人士的经验总结中提
  • 11-30 学习发票心得体会(汇总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不断提升自己的沟通和表达能力,为自己的人际关系建设奠定了基础。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优秀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写作灵感。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税
  • 11-30 参加班级活动的心得体会(优质20篇)
    班级活动是学生与老师、家长共同参与的一种教育实践形式。小编整理了一些班级活动总结的写作范例,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借鉴方式和思路。
  • 11-30 群众文艺工作总结报告(模板16篇)
    最后,月工作总结不仅是对个人工作的总结和概括,更是对团队协作和整体工作效果的一种评估和反思。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行业和岗位的月工作总结示范,相信对大家都会有所启发
  • 11-30 母亲读后感受(精选18篇)
    读后感是我们读完一本书或者观看一部电影后,对其中的情节、人物和主题等进行思考和总结的一种表达方式。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读后感样例,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
  • 11-30 教师语言行为及规范心得(实用21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以下是一些游学交流的心得体会,他们分享了自己在不同的国家和文化中的收获和感悟。再次重温《中小学教师行为规范
  • 11-30 教师集中培训心得体会及建议大全(19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将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分享给其他人,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