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有教育意义的读后感(通用15篇)

有教育意义的读后感(通用15篇)

时间:2023-12-13 20:38:36 作者:梦幻泡

读后感是读者对阅读过程中感受到的情感和所思所想的记录和总结。接下来,我们将为大家呈现一些优秀的读后感,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共鸣和思考。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暑假里,我读了田雅青女士翻译的《生命的意义》后,我深受教育。

书中有这么一句话让我印像深刻:“思想是生命的再生,思想腐朽的人就会成为行尸走肉。”这句话的含义很深,但我似乎还是懂得了一些。

以前,我认为思想和生命是共存亡的。生命结束了,思想便会随着消失。看完这本书后,我懂得了生命是有限的,而健康的思想却是令人回味的。例如,雷锋叔叔,虽然他已经牺牲多年了,但他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仍在人们心中闪烁着金子般灿烂的光芒,永远不会熄灭。

我奶奶给我讲过一个故事:有一天,上帝造了三个人。他问这三个人同样的问题:“到了人间,你该怎样渡过你的一生?”

第一个想了想,回答:“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创造。”

第二个想了想,回答:“我要充分利用生命去享受。”

第三个想了想,回答:“我既要利用生命去创造,又要利用生命去享受。”

这三个人来到了人间。

第一个人表现出不平常的奉献精神和拯救力量,他对自己帮助过的人,毫无所求。他为执着的信念而奋斗。当他离开人间的时候,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为他送行。至今他还被人们深深怀念着。

第二个人表现出不平常的占有欲和破坏欲。他为了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甚至无恶不做。当正义之剑将他驱出人间的时候,他得到的是人们的鄙视和唾骂。他至今被人们深深地痛恨着。

第三个人没有任何不平常的表现。他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庭,为了这个家庭的幸福和快乐,忙忙碌碌,起早摸黑地工作,日子还算过得充实。后来,他离开了人间,没有几个人记得他,再后来,就没有人知道他曾经给人们做过些什么。

我认为第一个人最懂得生命的意义,他具有生命最伟大的思想——无私奉献。生命给了他一个宝贵的机会,他给予生命一个伟大的意义!他的事迹会被人们所传颂,他的思想值得人们学习,他的精神会在人们心中播下种子,生根,发芽,长成一棵不朽的参天大树!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思考死亡,是为了更好地活着。说起如何面对生死,在这本书里,对于活着、生存、苦难、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死亡就像骄阳,难以直视又无所不在。每一次选择都意味着放弃,而每一次放弃都使我们意识到生命的有限和短暂。只有知道怎样面对死亡,才能更好地活。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我们或许都默默地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曾经是心理医生的维克多·弗兰克尔在纳粹集中营里九死一生,观察了各种人的心理行为、人格的扭曲与变化,如何面对死亡,更重要的是如何对待生命。

在生与死之间找到了生命的意义。更深更多地讲透生死,以及生死的意义,教人如何从对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接近死亡,可以带来真正的觉醒和生命观的改变。我们的生命消耗在各种冲突与不快、快乐与欢愉、抽烟喝酒、熬夜以及没完没了的工作之中。自己是自己的主宰者,你是唯一能能够改变自己、改变你所在社会的.人。现在的你,是过去的你所造的;未来的你,是现在的你所造的。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放弃自己,好好地活下去,就算是痛苦也有意义。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与教育意义初二作文

当我第一次见到此书,我以为是像《鲁滨孙漂流记》那样的小说。而当我翻开书,看了书的前言才知道了,原来这个一部充满童话色彩的讽刺小说。但小说的童话色彩只是表面的局部的特征,尖锐深邃的讽刺才是其灵魂。

游记中小人国、大人国里光怪离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17格列佛泛舟北美,巧访了荒岛上的慧因国,结识了具有仁慈、诚实和友谊美德的慧因。在慧因国的语言中没有“撒谎”和“欺骗”这样的字眼,人们更不理解它的含义。他们不懂什么叫“怀疑”、什么是“不信任”,在他们的国度里一切都是真实的、透明的。

格列佛在慧因国里度过了一段美好的时光,他完全融入这个社会,以致于与暗喻人类的耶胡交往时形成强烈的反差,因为他们总是以怀疑的眼光看待他的诚实,使他感到失落,对人类产生了极度的厌恶。

我不知道十八世纪美国的辉格、托利两党缠绵悱恻、暧昧的关系,当然也就无从体会斯威夫特笔下的争论吃鸡蛋应先敲哪头、鞋跟之高低等“原则”问题的“高跟党”与“低跟党”的妙处。我错怪斯威夫特了,我要有一颗宽容的.心。而后来的斯威夫特也渐渐变得可以理解了,给我的感觉是他很正义。

我期盼着有一天我们的社会也像慧因国,孩子们的眼中不再有疑虑,教育与现实是统一的。我愿为此付出努力,也希望大家与我一道,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开始做起,让这个社会多一点真诚、少一点虚伪。

他讽刺地道出了当时英国的特点:“贪婪、党争、伪善、无信、残暴、愤怒、疯狂、怨恨、嫉妒、淫欲、阴险和野心。”他挖苦地描述了人兽颠倒的怪诞现象:马成了理性的载体,而人则化作脏臭、屎尿横飞、贪婪刁难的下等动物耶胡(yahoo)。他大谈人的天性,就是心甘情愿被金钱所奴役,不是奢侈浪费就是贪得无厌。作者不仅讽刺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种种,我认为更重要的是否定了整个人类社会。耶胡代表人类,而主人公却是如此厌恶耶胡。

我们的社会虽然不像当时英国那样败落,但也好不到哪去。小偷小摸、乱扔乱丢、破坏公物。都是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事。杀人放火、贩毒走私、残暴疯狂。也是我们在电视中经常见到的事,都已经不足为奇了。

这么一个浑浊的社会,是要靠我们来澄清的。现在的我们虽然不能做出什么轰轰烈烈的事情来,但是可以做我们能做到的事。就算是低下头拣起一片垃圾,写一篇环保文章,号召朋友亲戚……这都是我们轻易能做到的。

内蒙古包头市土默特右旗民一中初一:渠凯月。

《格列佛游记》读后感与教育意义初二作文

如此,对社会现状的批评便进而转化为对普遍人性的怀疑。关于“钱”的一段深入肯綮的评论就实例证。在第4卷,格列佛来到没有金钱、没有军队警察的马国,为了让他的慧驷马主明白人何以会义无返顾地去欺骗抢劫、杀人放火等。这是这本书的关键。总之,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就是对一个国家的这种点评和讽刺,而让我喜欢。

有教育意义的书读后感

看了李镇西的《教育的100种可能》,里面的例子让我看到了教育的多种可能性。看了丽萍老师写的《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也让我再一次理解“因材施教”的重要性。

回想自己带的第一届学生,现在大部分已将步入高中,小部分进入职业学校。很庆幸自己的学生坚持走过了初中三年。学校关于流失学生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学生也得到了自由、自主、独立的发展。

想起来了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小a。小a给我的印象及其腼腆,学习程度偏弱。在教室听不到他的声音,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甚至校园里也看不到他的身影。有时候也是隐隐的'为他发愁,这毕业了可怎么办。我们各科任课老师也是尽可能的帮助他。

不知道什么时候听过这样的话:不用担心,总有一条属于他的路。或许吧,每个人都有自己生存下去的方式,毕竟日子在一天一天的流逝着。

让我惊艳的时刻出现在他们毕业一年后,高中生因为学生会考放假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返回学校或看望老师或看望母校。我也看到了他们的身影,想起他们三年前时间可真快。

小a也来了和他的好朋友。此时的他依旧是腼腆的样子,只是话多了起来。“老师,老师你猜我现在在学什么?”“老师,老师好怀念在学校的日子”“老师我的好朋友在学汽修”我惊呆了不敢相信他就是我认识的少言寡语的小a。

小a告诉我他在学幼师,学校很多女同学,他是他们专业为数不多的男同学。告诉我现在他学习唱歌、学习弹钢琴、学习跳舞。想到他“丰满”的身材翩翩起舞我不由的笑了。为学生找到自己的出路而笑,为自己的学生欣慰而笑,更为学生自己自强不息,勇往直前而笑。

人生就是一本书,打开是故事,合上是回忆。我们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在书写属于自己的那本书。人生就是每一天如何生存,如何生活,因此,你的人生就是你每天生活的总和,于是我们便有了这样的学习理念,学习即生活,学习是为了生活,学习是为了幸福的生活。

教育的可能性不止一百种,需要我们这些教育者继续探索。

旅行的意义读后感

旅行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变得自在而快乐。

在图书馆逛来逛去,突然看到一本书吸引我的眼球——《旅行的意义》,就这样忍不住拿起来看。

读完后,心里有很多感触。

书中说的大概内容是:主人公经历了公司倒闭,朋友的背叛和妻子的意外身亡再决定勇敢的活下去之后他做了一个决定及横穿美国大陆。

在此期间,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各有个性,遇到各种困难。

再此路途他对人生有了新的感悟。

不过,这本书给了我一些人生的感悟。

疲倦的抽离,美好的憧憬每一次出发都是新的开始,旅行是结束也是重生。

生活如一场美丽的旅行……

旅行本来就是一件相对自由的事,在旅途中我们可以做很多平时不能做或不方便做的事,就在这个时候我们能够发现一新的自我,一个好久不见的自我。

虽然我们似乎做不到像艾伦那样徒步旅行去那么远的地方,但我们可以出去走走,抑或是乘交通工具去。

也许这样我们不会对旅行感触太深,但是我们需要的是与大自然的接触,并非一定要让自己累得半死,去体验所谓旅行的意义。

我们要做的只是自己,毫无保留的自己!

如果人生是一场旅行的话,你是否认真考虑过这场旅行该当如何进行?你是否停下来认真思考过?停下来与自己的灵魂接触过?你旅行的意义又是什么?我想这些都是我们应该考虑的.,不然我们的生活不免会有些枯燥,有些让自己摸不着头脑。

销售学中有一句我很喜欢的话:没有需求就没有销售。

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没有需求,就不用去做那么多事儿了。

所以做事之前停下来想一想,你需要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要怎么做才能吧它们做好?这样做事情才有意义,才不会令自己迷茫、不知所措。

人生的旅行,漫长而又短暂,漫漫人生路,我们该如何走过?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现在我们该做些什么,而我们又在做些什么,自己心里必须清清楚楚,还要不停地将它们拿出来作对比,仔细观察吧!这是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的人需要学会的一件很重要的东西,不仅在旅行中需要用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要用到。

停下来,做自己,当然不是把自己做了,而是停下来等等自己的灵魂,让自己的心与灵魂接触,让自己彻底明白自己,然后就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了,只要跨过了心里的那道坎儿,似乎做什么事儿都特别顺利。

或许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旅行需要的或许就只是自己与自己内心最基本的交流而已。

生活如旅行,前路中的点点滴滴都等着我们去触摸,去倾听,去呼吸,去体会。

有时候,蓦然之间,就是想开始一段简简单单的旅行,不用多远,也不用多久,一个人,一只包,一条路,一段旅程,一种心情,没有任何束缚,亦没有丝毫羁绊。

也许旅行的意义并不在于你在沿途中看了多少风景,也不在于你是否到达了预期的目的地,而是在于你旅行中的那种心境的变化和丰富的经历。

我想旅行对我们永恒的诱惑就是:不能停留,没有终点。

而那些我们曾经到达过的地方,也许在当时是我们心中最美的风景,但有时内心深处却有另一种声音告诉自己,也许下个地方会让我们死心塌地地停下。

因为前方的路永远充满了未知与挑战。

人生是一场没有终结的旅行。

人一生下来便不停地向前奔跑,和时间赛跑,和自己赛跑,无意识中便将生命和时间稀里哗啦地丢了一路,就像一条脱线的项链,沿途失掉一颗颗现实的感受,这些感受只有到老年才会发现它们是闪光的珍珠。

那时才懂得经历的才是真实的,拥有的才是自己的,把它们点缀在心空,融解于生活。

当旅行成为一种流浪,我们便把生活看成是一种生命的真实。

记得余秋雨曾经说过:流浪是一种告别,告别的原因,有的付诸言表,有的则难以言表,真正的流浪大多属于后者,被迫言表,只是搪塞。

我想:就这样一直简单地流浪,这也是一种生活的方式与状态吧!其中的寂静欢喜,安然于心,会让人很惬意。

有时候我们总向往那种结伴而行的旅行,一路花开,一路欢歌,这样在旅途中就不会感到孤寂。

但或许一个人的旅行,更能让我们学会成长。

有人说寂寞是心灵的慎独,女孩因优秀而寂寞,男孩因寂寞而优秀。

当你一个人背着旅行包,踏着坚实的脚步,走向未知的远方时,也许我们会触景生情,也许我们会黯然神伤,但这些也许是生命的必然。

当你度过了这段所谓艰辛的旅程。

你也许会突然顿悟:原来一切已注定,而在不经意间学会成长,学会坚强。

就像茶叶,如果没有水的浸泡,它只能蜷缩一隅。

而我们如果没有命运的冲刷,人生只会索然寡味。

那就把一个人的旅行当作一次灵魂的释然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那时我们就能坦然接受前行路上的风雨跋涉。

旅行的意义,从来都是由心而定。

我不奢求也不渴望能在人生的旅程中观赏多少名胜,多少古迹,只希望有一条能在脚下延伸。

即使眼前是漫无边际的田野,我依然能微笑着陌上花开……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

如果没有羁绊,我愿意做徐霞客那样的行者。

领略古今文化,欣赏秀丽河山。

在我看来,旅行有三点意义:回味历史、欣赏美景、释放心灵。

一件漂亮的衣服最多能穿几年,而一段美好的回忆将一生收益。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总会有些人沉迷于物欲之中。

那么对历史的回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正所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一个没有历史、不懂得尊重历史的民族,可以遇见其前途是灰暗的。

上天赐予我们一双明眸,是用来发现美好的。

对任何人来讲,赏心悦目的环境总是能够带给人们一份好心情。

一草一木、一花一树皆有灵性,在花草树木之间,可以让自己变得更加有禅意。

当下,亚健康的人不在少数。

每当置身于优美的环境中,一定能使心灵的垃圾得到释放。

吸一吸森林中丰盈的氧气;闻一闻花草的芬芳;听一听鸟儿欢快的歌声。

那么我们还有什么可烦恼的呢?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日本的樱花,意大利的水上威尼斯,韩国的济州岛... ...快乐如此简单,只是在旅行中结交新的朋友、感悟生命的意义。

旅行的意义就是让自己变得自在而快乐。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这是一个关于小猪和蜘蛛之间友情的故事,这是一个感动了半个世纪的童话,这就是美国作家e·b·怀特的《夏洛的网》。

威尔伯刚一出生,就由于是一只弱小的落脚猪而差点被砍死,来到朱克曼家的谷仓后,他虽然觉得每天吃得饱饱的很快活,但又常常因为没有朋友而觉得孤独。母鹅、小羊、老鼠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就在威尔伯伤心哭泣的时候,他忽然听到了一个细小而又动听的声音:“我可以做你的朋友,我喜欢你。”于是,蜘蛛夏洛走进了威尔伯的生活,她亲切地对威尔伯说“敬礼”,她友善地和威尔伯聊天,她用自己的爱帮助威尔伯摆脱了孤独,感受到了友情的美好。

其实,我觉得夏洛并没有真正死去,因为威尔伯“永远忘不了夏洛”,没有一只新蜘蛛“能取代夏洛在他心中的位置,夏洛是无可比拟的”。夏洛的奉献,延续了威尔伯的生命,她也永远活在了威尔伯的心里。

感谢夏洛,她让我懂得了:奉献自己、帮助别人是一件多么快乐的事情!我也要做一个乐于助人、甘于奉献的人,让自己的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生命的意义读后感

作者简介:

维克多・e.弗兰克尔(1905―),医学博士,维也纳医科大学神经与精神病学教授,担任维也纳神经综合医学院的首席专家长达25年。他创立了“意义疗法”及存在主义分析”,被称之为继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之后的维也纳第三心理治疗学派。他拥有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达拉斯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教授职位,并在加利福尼亚州圣迭哥国际大学教授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共出版了39部作品,并被翻译成34种语言。他的作品《活出生命的意义》的销售超过千万册,获选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十大图书”之一。

人都会有这样那样的迷茫痛苦甚至苦难,能读到这本书的人都是幸运的。

《婚姻的意义》读后感

一直以来想要写一篇关于婚姻的文章但是思绪很乱不知如何去写。看着身边的人被婚外情围攻着不知所措,所爱之人身心的背叛带来的伤害无法言表,也一直无法排解那种撕裂的痛。心里一直痛恨着第三者的不耻与不道德。但是这种事又不是一厢情愿的,所谓的一个巴掌拍不响。只能怪外面的世界太精彩而诱惑太大,作为凡夫俗子的凡间人自我约束的自控力太弱,意志不坚强抑或为受好奇心驱使想要“尝鲜”的心里在作怪吧。

常常为婚姻中受害的一方抱不平但又无能为力去拯救另一方。我除了劝说还是劝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他们陷入这种违背道德让人唾骂的畸形婚姻泥潭中。

《人生的意义》读后感

《人生的意义》,这本书是导师看我论文二稿之后推荐给我的。这部作品充满睿智和生气又能激发思考,作者伊格尔顿在书中展现了许多世纪以来的思想者,从莎士比亚、叔本华到马克思、萨特、贝克特,对人生意义问题的探索。这样看起来这本书有点像会难懂的哲学,实际上,这本书通俗易懂,作者是以幽默风趣的口来谈“人生的意义”这个宏大命题的。书中的引证很有启发性,值得我们去翻阅。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我想这是困顿很多人的问题。我们从出生、成长、结婚生子直至死亡,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们的一生是否抱着一定的目的去追求生活?我们的一生是否完全把自己献身于某种生命目标?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答案。医者救死扶伤,园丁照顾花草树木,商人创造财富……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追求,把自己的本职工作做到完善做到做好,是很多人的一生所求。我们各司其职,创造出人生价值又是国家管理者的追求。“如果人生确实有某种意义,那也是对你、对我、对任何其他人的意义,是我们认为或希望人生所拥有的任何意义。”

人生本来没有意义,人生就像泥土,我们可以随意捏造自己的模样;人生就是一张白纸,我们可以随心图画;人生就是书法,我们可以随性挥洒。如果人生有意义的话,那是我们努力倾注进去的,而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生是浮云,人生是空壳,人生的意义是我们自己赋予的,人生的意义是我们有目的的投射。

爵士乐队的即兴演奏是毫无目的,他们不是合力表演一首曲子,而是通过曲子来表现自我。这种毫无目的的表演,是自由,是本身的愉悦。我们是否也需要一种毫无目的.的生活?我们是否能够做到毫无目的生活呢?对我来说,目前,我是做不到的。我的人生被我所追求的理想束缚着,也就是被我的目的捆绑着。如果我失去了追求理想这个人生目的,那就是行尸走肉了。

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成就自我,有的人认为人生的意义是奉献自我。这两种人生意义的追求是相悖,但是他们都没有错,我们没有权利去指责任何一方,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意义。人生有意义吗?兜兜转转,我又陷入“意义”的泥淖里了,人生本来是没有意义的,意义都是我们自己倾注进去的。

我一直在想:是不是我的经验限制,以至于我理解不了《人生的意义》这本书的深刻内涵,导致对人生的意义的理解出现了偏差。有人说:“同一本书在不同的年纪读会有不同的见解。”也许,十年以后,我再读这本书,又会又不同的见解了。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

这本书躺在手机里好久了,断断续续看着,一直没看完,最近几天是发了狠,抽空将余下的70%内容看完了。另外还有两本胡适的书,亦打算在近期看完,一本是《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一本是《假设与求证》,这都是体现胡适那句著名的“拿证据来”的书,我为的是学一点这种质疑的精神。

这本胡诗文集名为《人生有何意义》,和第一章章名相同,亦是第一章中一篇文章的的题目。很多人都在思考活在世上的意义,可先看看这篇文章,看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文中自有结论,我就不在此明说出来了。

文集一共六章,每一章,甚至每一篇文都可写千字感想,我是比较懒得,就不做这等麻烦事了。不过对于冲着书名来的朋友,重点需读第一章,读完第一章亦差不多了,当个“差不多先生”就可以走了。

作为学生,或者毕业不久,读读第四章《读书有什么用》还是很有必要的,(准)毕业生尤其该读读。那些对于当时学生的要求放在此时毫不过时,反倒比当今许多校长在毕业典礼上说得好。

在我心目中,胡适是和鲁迅齐名的人物,很可惜课本一直选他的文章太少,选鲁迅的又太多(因此对鲁迅有点反感)。课外也零零碎碎读了不少胡适的文章,不过专门读一本胡适文集,还是第一次。本书中的第三章《中国人的劣根性》就显出胡适也是用笔做着和鲁迅相同的事业,不过鲁迅是专职的革命家,胡适还是个学者,经常做点考据,时间没有专门放在“骂人”上。

第五章《小人物与大人物》中有两篇文章我要提提。一是《胡适与宣统》,这篇文章说明,胡适和皇帝见过面的,原谅我的“奴性”,但是这种羡慕就好比你见过真人版的许嵩一般,我对你十分羡慕啊,这里“宣统皇帝”也就相当于“许嵩”,重点还在“皇帝”二字,毕竟这是个稀样事物。二是《述艾森豪总统的两个故事给蒋总统祝寿》,我觉得这完全是在打蒋公的脸啊,当初内战他老人家可不就这样输的吗(原因之一),延安正是敢于放手才充分发挥了前线指挥官们的能动性,听说胡适去了台湾后一直和蒋公过不去,多半不需。

第六章《人生自述》胡适称为自传,之所以被包括在“人生有何意义”这样的大纲目下,我想这是可以通过胡适的经历去验证他自己的观点,特别是“附录”一则,胡适大力倡导白话文,就是一种踏踏实实的实践。到这儿我似乎必须说出人生有何意义的结论,食言了。结论是: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

胡适给出的答案:

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他什么意义,他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人生就算是做梦,也要做一个像样子的`梦。不要丢掉这梦,要好好去做!即算是唱戏,也要好好去唱。

原以为整本书都是讨论人生的意义的,却没想到只在第一章略微提到,似乎是各种短文的,略有失望。不过书的内容还是不错的,行文流畅,逻辑性强,深入浅出旁征博引,很多观点在今天看来,也很有启发,新颖深刻。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思想的高度。

《婚姻的意义》读后感

前些日子百无聊赖的时候和同事闲聊,同事是一个一毕业就走进结婚殿堂的女孩子,突然就聊到了她与自己老公从恋爱到结婚的事情,两个人彼此是高中同学,简简单单的一向走到此刻,大学时期两个人还属于异地恋,聚少离多,两个人也没有什么“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轰轰烈烈,而已经结婚半年的她却说这么久却真的没有觉得和以前有什么不一样,很多时候都会觉得自己也根本就没有结婚。这也让我对婚姻有了新的认识,其实生活中的很多东西都是一样的,简简单单才是最好的。

对于我来说,从来没有想过大学毕业就到了要结婚的年龄,因此说看到周围有同学结婚的时候,真的是有一些彷徨。而在大学期间所练就的独立潜质,却也似乎让自己更适合于一个人生活。而自己超强的自我保护欲也似乎根本不允许别人来走入我的生活,很多人都能够玩的很好,但是若要再深一层的进入到我的世界,这貌似就已经入侵了我的安全领地,这或许就是我大学一向没有恋爱的原因所在了。因此说感情这种东西需要的是缘分,看着同事的水到渠成,我就觉得会有一天有一个人我能够允许他走进我的世界,也想要自己主动的去了解他的世界,这就是我宿命中的那个人了,到了那一天也就能够来经营我的细水长流了。感情这种东西需要慢慢等,而婚姻需要的则是水到渠成。

以前读过一篇文章,作者以命运让我是什么样貌,我就享受什么样貌的观点来对待婚姻。这种有婚结就过日子,没婚结就活出自我的态度其实也是很好的。对于每一种人生而言就应都是幸福的,因此说不论是哪一种人生我们都就应满心期盼。幸福不幸福,主要还是看自己的心里,与过什么生活,结婚还是单身,也确实没有太大的关联。

毛爷爷以前说过:不以结婚为前提的谈恋爱就是耍流氓。但是我却觉得那种只是正因要结婚才谈恋爱的恋爱,目的性也太强了,或许正因这太强的目的性而忘记感情的本身。很多人都说这个年纪了,是就应找一个人了,不好正因看小说太多,感情的要求太高而不切实际。但其实就应也不是的。我但是是在等一个人,一个能够在一颦一笑间就能够彼此心领神会的人,能够在爱里彼此都不费力气的一份爱。

也许有一天发现,那个最适合的人其实就一向在自己的身边;又或许会遇到一个相见恨晚的人。世间的事情有很多都是说不准的,因此,我期盼着,但是却不强求。以前无意中读过一本同性恋的小说,虽然我不能够明白这样的一种情感,但是却对于他们的感情所感动着,从小就一齐长大的`“青梅竹马”,虽然两个人期间正因一些误会分开,但兜兜转转一圈,最后的两个人还是有了好的结局!故事的结局我们总是能够猜到的,而最为感动的是书中的一句话“我是做好了和你过一辈子的打算,也准备好了你随时说要走”。当时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就在想若我爱上了一个人~刻骨铭心,我绝对做不到!感情总是自私的,一旦爱了,便想要占有,怎能够容他说走就走!就如《原来》中所说“太爱一个人是件可怕的事,怕他走,怕他变,怕他老,怕他抽身离开,怕他比自己醒得早。”因此也就明白了为什么歌中会唱“最后的疼爱是手放开”。

以前和一位友人闲聊,他曾笑说“感情的保鲜期是一年零六个月”。我们姑且不去追究这是否有科学依据,但是想一想,十分亲密的两个人,正因感情走到一齐,频繁的接触中自然也会对于一些事物有不一样的看法和观点,甚至分歧,自然也会产生些矛盾,因此说想要让感情来维持婚姻,其实并不是太切实!婚姻中需要的是当繁华落尽的时候,两个人依旧能够携手到老,细水长流!这其中需要的是两个人之间相互的体谅和包容,同时也需要明白在婚姻中两个人的职责!如果说在感情中需要的是怦然心动,那么婚姻中需要的则是细心经营!

对我而言,最为理解不了的就是彼此的不忠,身体精神都不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能不能在一齐完全取决于我们自己,不会正因分开,离婚的事情而产生公关危机。因此说最终实在不想,不能在一齐了,我们便能够成全彼此!我成全你的你侬我侬,你还给我的太平生活!最厌恶那些家里红旗不倒,外面彩旗飘飘的人,哦,实在对不起,我洁癖!

生活中能够发奋的,发奋便好;需要缘分的,等待便罢!没有感情的时候我们好好的享受生活,做最完美的自己;遇到感情的时候便来用心的经营,让她生根发芽!每一种人生都会是幸福的,我期盼着任何的一种!

《婚姻的意义》读后感

我读提摩太凯勒牧师的《婚姻的意义》,是想更明白圣经所说的婚姻的意义。阅读这本基于牧师九周讲道而写成的书,如同聆听他讲道一样,心被所感,思有所动,随着他所讲的不断深入,又跨入新的领域,促发许多灵感,唤起了对追求真理新的渴望,收获很大,不仅对婚姻,而且对福音、对生活都有了更深的认识。凯勒在这本书的引言中写道,这是一本适合已婚者的书,一本适合未婚者的书,一本合乎圣经的书,我就从这三个方面讲讲我读这本书的体会。

本书对已婚者讲了什么。

凯勒写这本书的一个目的,是帮助那些婚后面临着日常各样挑战而寻求实用资源来帮助自己应对、并且希望借此成长的夫妇们。当人们在日常婚姻生活中面临各样的问题和挑战时,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应对和解决,有没有什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好的办法可以使用。市面上流行的有关婚姻的书大多是偏重实用指导,以帮助人们解决具体的问题,就表明了这样的需求很强。在实际生活中,夫妻们也常常会寻求圣经的指导和帮助,但一些时候是寻章摘句,用来支持自己。比如,有的姊妹说起夫妻存在的问题,会这么说:圣经说丈夫是妻子的头,可也说丈夫当爱自己的妻子。如果他没有很好地爱妻子,我是不是要顺服他?丈夫会这样说,妻子也不顺服我,我还要那么爱她吗?遇到一些具体问题,每一方似乎都可以从圣经中找出一段话支持自己。

凯勒当然也是要帮助夫妻们解决实际存在的具体问题,并且以亲身经验现身说法。但是,他首先做的是回到圣经中所说的婚姻的原意,先看教义和原则,再来解决如何面对和处理具体的问题。

凯勒带读者一同回到圣经:婚姻首先是神的美意。圣经始于一场婚礼(《创世纪》里亚当与夏娃的连合),又终于一场婚礼(《启示录》中基督与教会的连合)。婚姻的根源是神的作为,是神的心意。凯勒引用保罗的话:“人要离开父母,与妻子连合,二人成为一体,这是极大的奥秘……。”(以弗所书5:31-32)凯勒解释到,在圣经里,“奥秘”这个词不是用来表示某种圈内人士才懂得的神秘知识,而是指某种奇妙的、让人恍然大悟的真理,是神借着圣灵所启示的真理。这个奥妙是什么呢?保罗说,“但我是指着基督和教会说的”(32节)。是指基督爱教会,为教会舍己。在婚姻里,人为配偶所做的,就像基督为教会所做的。婚姻就是经历福音,像基督那样舍己,服侍别人。

在这样一个根本的前提之下,参考全本圣经,像“丈夫是妻子的头”,“妻子也要凡事顺从自己的丈夫”这样的话就好理解了。“丈夫是妻子的头,如同基督是教会的头”。基督是怎样做教会的头呢?《腓利比书》说:“他本有神的形象,不以自己与神同等为强夺的;反到虚己,取了奴仆的形象,成为人的样式。”(腓2:6-7)丈夫做头,就是像基督那样做仆人,是像仆人一样的做头,是舍己全然奉献的。

关键是“要被圣灵充满”!

这里,凯勒抓住保罗的核心思想,点出基督徒夫妻生活的一个关键点:夫妻自己要像基督徒一样生活,才能过好婚姻生活。要靠着圣灵的能力服侍别人,迎接婚姻中的挑战。若不靠着圣灵,经上所说的丈夫和妻子关系之类的话无法实现。也就是说,已婚夫妇的基督徒生命要有一定的成熟,不是软弱的、匮乏的,只知索取,而是晓得神的基本真理,并且愿意把婚姻当作彼此造就的服侍。靠着圣灵,在实际生活中,改变自己,去服侍别人。

这当然不是容易的事,因为我们这些罪人的自我中心牢固,有时甚至自己都察觉不到。凯勒特别提醒,不能靠着自己去服侍别人,那样不可能有真正的、可持续地服侍的。凭着自己,许多时候,你会十分愿意服侍,但若遇到一些挑战,比如没有得到期望的配偶的回报,你就可能反过来会生出怨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爱,许多并不是真正的爱。我们没有真正的爱,只有靠着圣灵,把福音真正注入我们内心深处,让基督的生命在我们里面活过来,我们才有来自神的真正的爱,去真正地爱别人。

因此,“借着婚姻,福音的奥秘显明了”。婚姻的使命是夫妻双方彼此携手,互相帮助,共同走向新造的人。凯勒指出:婚姻是神所设立的,它具有内在的力量――真理的力量、爱的人力量和恩典的力量。真理的力量,让人面对自己的本相;爱的力量,让人从心里更新,得到医治;恩典的力量,让人彼此饶恕与和好。神创造婚姻是使我们与他更接近,并给我们带来绝妙无比的满足。

未婚者可以从本书学到什么。

未婚者最关心的是如何找到一个如意的人,遇到神所赐的那一半。凯勒对这个问题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但他对未婚者说的话,不仅有助于未婚者将来获得婚姻的幸福,而且对于未婚者在单身状态下的生活也很有帮助。未婚者从本书中可以学到很多。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凯勒指出,在当今流行世俗文化的影响下,未婚者择偶观有许多错误之处和不切实际的幻想,造成择偶困难重重。有人说,未婚基督徒择偶比非信徒更难,因为除了要求属灵上的生命成熟外,世俗所谓的外表、职业、收入等条件一点儿也没有降低标准,仍摆在同样高的位置。凯勒这本书的主要目标是让人有正确的世界观,不仅是给已婚者,也是给未婚者,因为“今天单身的人要正确地看待婚姻,他们既需要看到婚姻严酷的现实,又需要看到婚姻的未来。”这是获得未来幸福的婚姻所必需的。

婚姻是住在圣灵里,婚姻里面不是两个匮乏的人,不晓得自己的价值和人生目标。婚姻不是靠着从对方肯定而获得全新的生活意义。因此,未婚者要在生命上预备,抛弃不切实际的幻想,在生活中尊崇神的位置,等候神。凯勒指出,单身的人若不能平衡而明智地看待婚姻,就不能过好单身生活。

实际上,凯勒为未婚者寻求婚姻伴侣指出了一条路,即先从友谊开始,而不是从外表、职业和收入等外在条件开始。

第二,珍惜单身生活。凯勒指出,单身是美好的。借用神学家侯活士的话:基督教是第一个认为“单身是一种合宜的生活方式。基督教欢迎单身生活,认为这是一种美好的生活方式。”因为神才是生活的根本保障。早期教会的历史显明单身是向世人宣告:“我们未来的保障不是靠家庭,而是靠神。”在本书,凯勒对平时所说的“独身的恩赐”给了一个清楚明白的解释。独身的恩赐并不是像我们凭感觉想的那样,不是有克服独身带来的种种不便和困难的能力,而是靠着神的恩赐自由地专注于福音事工的能力,像保罗那样。凯勒说:“独身恩赐不只是属于少数蒙召的人,而且独身不一定持续一生。独身恩赐也可能只是为了一段有限的时间。”这种解释使人释放,也表明人生最重要的是与主基督建立亲密关系。所以,要珍惜你的独身时光。趁着还没有家庭的缠累,多为主做工。

人生有何意义读后感

最近,我用了十九天的时间读完了胡适先生的《人生有何意义》,又用了一天零碎的时间将关键处重温做了整理,今夜趁记忆还算新鲜,将我读这本书的感悟记录一番。

读这本书,完全是盲目的,期初应该是微信阅读的软件为我推送了这本书,我便因着这本书的名字,将它放在了书架中,时间显示为二零一六年八月十二日,当我再次翻看这本书开始认真阅读,是在今年的八月三十一日。我起初读这本书,是想看看大名鼎鼎的胡适先生,对于人生意义这一哲学问题有何高明的见解,然而读过几篇文章后,我就发现这已远远超出了“人生有何意义”这一命题的范围,在这本书里,胡适先生以演讲、评论、讨论等多种方式,向当时的青年人传达了许多做学问的、做人的、生活的、思考的乃至救国的方法,而这些方法凝练出来,今时今日,依然有用。在这里,我就列举几处。

当然,首先来说“人生有何意义”,我想这样的问题,我们大多数人应该都或多或少的在脑中闪现过,或者认真的思考过,我也不例外,当年那个十八岁的我一直在内心追问“活着有什么意义”,一层层抽丝剥茧的问下去,竟陷入了思想的漩涡不能自拔,这显然不是一个好的现象,而这个问题,在文章开篇胡适就已给出答案,虽然经过多年的`调整,当年那个追问自己的少年心态已经平和,但看了这个答案,实在犹如醍醐灌顶,权且将其中精彩之处摘抄在此:

“你自己去寻出一个本不成问题的问题,”人生有何意义?“其实这个问题是容易解答的。人生的意义全是各人自己寻出来、造出来的:高尚,卑劣,清贵,污浊,有用,无用……全靠自己的作为。生命本身不过是一件生物学的事实,有什么意义可说?生一个人与一只猫、一只狗,有什么分别?人生的意义不在于何以有生,而在于自己怎样生活。你若情愿把这六尺之躯葬送在白昼做梦之上,那就是你这一生的意义。你若发愤振作起来,决心去寻求生命的意义,去创造自己的生命的意义,那么,你活一日便有一日的意义,做一事便添一事的意义,生命无穷,生命的意义也无穷了。总之,生命本没有意义,你要能给它什么意义,它就有什么意义。与其终日冥想人生有何意义,不如试用此生做点有意义的事……”

解答完这个宏大的命题,我们再来看看此书还有哪些绝妙之处。

书中对于已经毕业离开学校的青年人提出了能够继续保持求知欲和理想追求的三个方法:第一个方法是“总得时时寻一两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第二个方法是“总得发展一点非职业的兴趣”;第三个方法是“总得有一点信心”.我重点说一下第二个方法,鉴于我们很多人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所从事的工作都不是自己的专业所在,亦不是自己的兴趣所在,因此,在没有培养起对工作的兴趣之前,工作都是苦工,“最好的救济方法只有多多发展职业以外的正当兴趣与活动”,“使我们的精神有所寄托,使我们的剩余精力有所施展。有了这种心爱的玩艺儿,你就做六个钟头的抹桌子工夫也不会感觉烦闷了,因为你知道,抹了六个钟头之后,你可以回家去做你的化学研究,或画完你的大幅山水,或写你的小说戏曲,或继续你的历史考据,或做你的社会改革事业。你有了这种称心如意的活动,生活就不枯寂了,精神也就不会烦闷了”.

除此之外,胡适先生在这本书里还苦口婆心的教导青年人如何研究社会问题,在研究社会问题时如何不受刻板印象、定式思维、社会成见的影响,如何透过层层光怪陆离的现象直直抓住问题的本质,如何用调查研究法、历史考据法、横向对比法去研究问题,如何不在宏观的抽象的研究问题,而是从细微处从个体出发,实实在在的做一些有益的研究。

关于传统文化、宗教、自由平等、民主政治、灵魂与不朽这些问题,都在书中进行了启发性的讨论,需要特别说明的是,胡适先生以至于那些同胡适一样对于问题严肃深入研究的精神更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书中有关于“信心与反省”的问题,是当年在报刊中以评论的方式刊登的,这个问题前前后后胡适讨论了三遍,在报刊上连着刊登了三期,就为了与子固先生理论清楚,其做学问的钻研精神可见一斑。

最后,我想摘一段胡适先生在一九三二年六月,即日本占领东三省大半年之后,时任北大文学院院长的他对毕业生们说的话:“朋友们,在你最悲观失望的时候,那正是你必须鼓起坚强的信心的时候。你要深信:天下没有白费的努力。成功不必在我,而功力必不唐捐。”

唐猫。

兰州。

相关范文推荐
  • 12-13 工会换届工作报告讨论(模板19篇)
    工作报告的撰写需要时间和精力,但它对于自身职业发展和个人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请大家阅读以下工作报告实例,领略一些写作风格和结构的巧妙运用。各位代表、同志们:我受
  • 12-13 社会心理服务方案(专业18篇)
    服务月的开展不仅能够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还能够增强社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服务月活动的案例,以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融入平安吴中、健康吴中建设
  • 12-13 技术员劳动合同(汇总17篇)
    技术合同是企业保护自身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的重要手段。推荐一些技术合同模板,希望能够对大家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甲方根据工作需要和乙方的工作业绩表现,推荐乙方参加_
  • 12-13 山洪灾害应急预案(专业19篇)
    应急预案是对可能发生的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的预测和准备,以提前制定应对措施来保护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为了更好地应对各类风险和突发状况,以下是一些常见应急预案的模板
  • 12-13 银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热门18篇)
    银行的功能多样,包括储蓄、支付、融资、投资等,满足人们的各种金融需求。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银行资金安全保护措施,帮助你避免资金损失。为了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紧急重
  • 12-13 自媒体运营工作计划(通用15篇)
    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工作计划书成为了我们管理时间和任务的利器,它帮助我们高效地完成工作。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 12-13 社区五年发展工作计划(优秀18篇)
    社区工作计划应该包括目标的设定、具体任务的安排、资源的调配等内容。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社区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社区工作计划的写作
  • 12-13 山林地承包合同(优秀17篇)
    承包合同可以作为双方之间解决争议的依据,实现合同的履行和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如果你在起草承包合同时遇到困难,可以参考以下承包合同范文的写作思路。。发包方:(以下
  • 12-13 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活动方案(实用20篇)
    活动方案是为了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行动步骤和安排。以下是一些针对特定主题和目的设计的活动方案,希望能满足大家的需求和期待。一、活动准备:1、阅读有关运动员
  • 12-13 推进会议主持词开场白和结束语(实用16篇)
    大家好!欢迎来到今天的会议,我将为大家主持本次会议。总结是在一段时间内对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促使我们思考,我想我们需要写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