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实用18篇)

农村经济发展论文(实用18篇)

时间:2023-12-28 15:58:27 作者:书香墨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作品,它可以供我们参考和借鉴。请大家欣赏以下范文,从中汲取养分,丰富自己的写作库。

农村经济发展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2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08.

林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摘要: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林业经济不但是基础产业,更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林业经济还带有一定公益化属性,与我国生态环境的建设息息相关,因此,林业经济是一项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兼具的产业。

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推进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重点所在。

本文对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进行分析探讨,并提出解决措施,希望能够与同行业人士相互交流借鉴。

关键词:林业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生态环境也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随着绿色环保观念的深入人心,当代人们更加注重社会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而在生态环境保护中,森林资源起到了促进生态环境和谐的作用。

但是由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大量森林资源遭到破坏。

因此,在林业经济发展中,要以环境保护为前提,减少对森林资源的破坏,这就要求进行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从而满足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局面。

1.1经济形势的客观要求。

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已经完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极为重要的一步。

而林业经济不禁关系到社会经济效益,还关系到生态环境效益,是我国基础性产业,同时也一项社会化的公益事业。

林业经济囊括了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一体。

加入wto之后,我国林业经济所面临的竞争以及压力不断加大,加上我国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观的执行,是的林业经济发展买入了历史新时期。

由于内外环境的变化以及竞争压力的加强,对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已经成为我国当前林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

1.2林业产业经济结构现状的内在要求。

当前,我国林业产业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五低”。

一是林业产值占全国农业产值的比重低。

二是名特优经济林占经济林的比重低。

三是速生优质丰产用材林占用材林的比重低。

四是林产品加工业产值占林业产值的比重低。

五是森林旅游等第三产业产值占林业产值的比重低。

总之,主导产业不明晰,名特优商品基地规模小,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化水平落后。

这些问题的突出存在要求推进林业产业经济结构调整。

二、我国林业经济结构当前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2.1林业所有制结构。

从我国林业所有制现状来看,国有制以及集体所有制仍然是我国林业所有制的主要类型。

在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主导的一段时期,国家掌握着森林资源的采伐以及相关林产品的分配输出,所有盈亏由国家担负,从而林业经济企业不需要担心效益问题。

而当前形势下,我国已经形成了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经济体制,林业企业都是自负盈亏。

但是我国国有制以及集体制企业存在着自主能力不强,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以及员工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从而导致了林业经济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2.2林业产业结构。

由于我国林业经济发展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了目前林业经济第一产业比重大,而林业经济附属产业结构小的问题,同时还存在生产效率不高,资源利用率较低等问题。

而林业经济结构中的第一产业作为主要产业,造成了大量人工林的出现,这会对森林的生态结构以及土壤肥力产生严重影响。

而林业经济结构中以保护森林资源为主的第三产业,由于投资效益慢,常常被林业企业所忽略。

2.3林业技术结构。

与传统的林业生产过程相比,我国当前的林业技术已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进步,但是与国外林业经济技术相比较而言,我国林业经济仍然是以传统加工技术为主,这是造成我国林业经济生产效率不高,且经济效益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

2.4林业产品结构。

从我国林业产品结构来看,木材以及简单的加工产品仍然是我国主要出口的林产品。

其中简单加工的产品,最常见的就是一次性木筷。

这种林产品加工粗糙,工艺简单,从而导致了林产品的附加值很低。

我国大量出现的林产品,由于加工工艺简单,因此只赚取了低廉的加工费,在高档林产品出口方面,我国仍然没有取得发展进步。

3.1林业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措施。

在不违背公有制为主体的基础上,我国可以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及个体所有制经济,来对林业所有制结构进行调整。

对于非公有制林业企业,要加强政策方面的扶植,解决非公有制林企发展资金不足的难题,同时要降低税率,鼓励林企进行自主创新,从而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

在公有制经济方面,为了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性,可以实行政企分开的制度,鼓励企业以市场经济为主导,实行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制度并存的分配制度。

由于我国林业经济产品以木材生产为主,因此不利于林业经济的发展。

从这个方面来看,要对林业产业结构进行调整,改变以木材生产为主的发展方式,转变为发展第三产业,遵循立足第一产业,优化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的原则来进行。

而林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可以根据当前市场经济形式以及人们的需求,开发以娱乐休闲为目的的森林旅游业。

3.3技术发展对林业结构调整的帮助。

经济和科技的不断的发展,林业管理的信息化进程也是不能阻挡的,不断的采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之上,可以很好的了解所有的林业的资源和信息,这样就可以更加合理科学的做好林业资源的管理工作,做好林业经济结构的调整,提高林业管理的水平和生产的效率。

从而推动林业稳定有序的发展。

做好新技术的应用,从而做好林业产品的改革,利用技术的革新做好林业产品的深加工,更好的增加其的附加值。

重要的是做好林业产品不同的出口类型的调整工作,打破中国没有高档的林业产品的出口的情况,保证中国林业产品的不断更新和发展。

四、结束语。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看得出来,面对新时期的经济发展形势,必须要加快林业经济结构调整,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环境效益的和谐统一的局面。

面对林业经济结构调整中存在的问题,必须要从林业经济的所有制结构、产业结构、技术发展以及产品结构四个方面进行调整,从而使得林业经济结构在满足市场发展需求的前提下,更好的促进我国社会经济以及生态环境的发展进步。

参考文献。

[3]高祥.林业经济结构调整的意义及措施[j].huazhang,(3).

农村经济发展农村经济发展发言稿

20xx年度,街道农业人口为24614人,农村经济总收入为4150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3%;总费用23032万元,比上年增长22.95%;农民人均纯收入8472元,比上年增长1420元,增幅为20.14%。第一产业总收入21319万元,比上年增长22.68%;第二产业总收入6027万元,比上年增长16.06%;第三产业总收入14159万元,比上年增长26.48%。第一、二、三产业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比重分别为51.36%,14.52%,34.11%,因此,小街是一个农业比重较大的街道。

2.1产业结构单一,后续产业不足。

小街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所增加,比上年增长20.14%,但与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农民增收难。由于小街街道人多地少矛盾突出,山区与坝区发展不平衡,部分群众的生活还很困难。农业是我街道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街道办20xx年农业收入较上年增长缓慢,而且农业收入主要是烤烟收入,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多元化的产业结构尚未形成,传统产业仍占一定比例;品牌意识和产业意识不强,农户缺乏敢闯、敢创、敢试、敢担风险的意识,小农思想、保守思想依然存在,难以把自然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形成大的支柱产业;在农业产业经营上难以形成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深加工等较少,产品市场占有率低,难以形成规模化和产业化的格局;农业组织化程度低,小农户面对大市场仍是目前小街街道农村经济的基本格局。为此,我街道应围绕农民增收这个重点,巩固和提升烤烟这一传统农业的同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蔬菜、林果、畜牧等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坚持以合作经济组织为载体,以农户为基础,尊重农户的市场主体地位,搞好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做好信息和科技服务,努力寻求经济增长点,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2.2村集体经济薄弱,集体事业亟待发展。

从集体收入来看,街道村组集体收入只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4%。可以看出我街道村组运转主要靠上级部门扶持。如此薄弱的农村集体经济既不利于集体发挥应有的统一经营的作用,又难以开展水、电、科教、卫生、交通等公益事业。为此,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加快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鼓励村集体经济组织(即村委会)自主创业,积极争一取上级财政部门扶持资金,发展适合本村委会项目,进一步壮大集体经济;加快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使农民和基层十部双向互动,为集体的事业献计献策,出资出力,整体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社会的发展;完善“一事一议”制度,增强可操作性;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长远规划,使农村公益事业扎实推进。

2.3经济结构调整亟待加强。

坚持发展生产、广辟财源、增强实力的原则,切实把经济结构调整和财源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巩固和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地位,为加快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增加农民收入创造有利的条件;继续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多渠道增加农业投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2.4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有待加强。

牢固树立科学技术是第一生力思想,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抓好科普村建设。建设好科技示范基地,加强科技对传统产业的引导、扶持和改造,努力开创科技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新路子。

为使我街道农村经济总收入、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农村经济得以健康发展,建议采取的措施为:加大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增加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围绕市场调结构,促增收。进一步加快市场体系建设步伐,及时为农民提供农产品供求信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调结构,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优质无公害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一力,增加农民收入。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给予引导、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支持、补助,在科技上给予示范、带动,集体扶持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提高农民群众的'能力,带动农民增收致吊。

大力发展畜牧业,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调整种禽结构,大力发展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村,努力开拓畜产品市场。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我街道工业园区的建设,转移农村劳动力,用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把增加就业渠道和创业门路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来抓。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就业已成为目前街道农民增收最直接,最有效的来源。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制度,促进农村土地流转和农业规模化经营,使农民在土地上取得更大的收益,促进农民增收。鼓励农民自主创业,变就业增收为创业增收。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发展为主线,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中心,按照“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生态村镇”的思路,强化领导,加快发展,实现街道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探究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民的收入逐渐增多,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但是农民负担过重问题一直存在且有加重趋势,对农村经济发展造成一定的阻碍,农民减负问题成为我们面临的一重大课题,亟需解决。

通过对农民减负问题的研究探讨,积极寻求应对措施,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村经济水平。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开展,使得农村的发展问题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

然而农民负担过重问题的出现,打击了农民的积极性,使其失去信心与动力,在很大程度上遏制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因此,对农民减负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我们通过分析农民减负中存在的不足,及时提出对策,在实践中不断检验现行减负政策,改进农民减负政策的实施,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减小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带来的不良影响,促进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

1、针对农民减负问题的分析。

1.1农民负担过重的原因。

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是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

农业经营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导致了农产品的质量水平不过关,造成产品过剩,使得农民的利润减少,经济收入得不到提高,无形中形成了负担过重的问题。

而农村管理体制的不健全,导致税收政策的不合理,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例如相关政府部门在工作上的滥用x权,将财政压力转移到农民身上,很大程度上加剧了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

1.2农民负担过重的消极影响。

农民负担过重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十分不利,成为农村经济发展道路上的.绊脚石。

农民负担过重直接影响了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使得农民对农业经济失去信心,减少对农业的投入,大幅度减缓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

同时,农民负担过重容易造成社会的不稳定,阻碍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3减负政策实施的现状。

现行的减负政策在实施上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无法有效解决农民负担过重的问题。

目前农民减负政策在落实过程中的效率较为低下,效果不明显,没有取得很大的成果,并未改变农民负担过重的现象。

基层政府没有充分重视农民减负问题,在思想上有一定的懈怠,使其在落实减负政策的时候出现各种状况,无法及时解决,久而久之达到量的积累,减负问题不断加重。

而管理监督体制的不完善,使得政策实施人员的权利得不到制约,不能有效保证政策的有序落实。

2.1积极推进税费改革。

积极推进税费改革,对落实农民减负政策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村税费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农民的税收负担,减小农民在经济上的压力。

在税费改革中,需要积极落实政策,明确改革目的,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确定税费改革的内容,加强改革的纪律约束。

政府进行税费改革的过程中,需要秉承为民服务的理念,规范农村税费改革体制,杜绝乱收费用现象的出现,切实减轻农民的税收负担,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税收标准,使农村税收走上法制化轨道。

同时,农业税收的监督管理体制需要得到完善,监督税收行为使农村税收得到一定的约束,减少不透明行为,更好地落实税费改革政策。

2.2加强基层民主建设。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是农民减负政策的重要举措,为农民减负工作发挥关键的作用。

目前大部分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存在不合理的行为,违法乱纪、贪x受x等作为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加强基层民主建设的必要性日益凸显。

基层民主建设,加大了农民的力量,使其能够有效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制约干部的违法行为,使得财务在农民群众面前公开展示,大大减少不合理的收费,在很大程度上减轻农民的经济负担。

2.3创新农村发展体制。

现行的农村发展体制受传统模式的束缚,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我们需要对其进创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针对计划经济时代的户籍制度,我们可以积极融入时代因素,将其改为居民登记制度,有效解决人口流动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提高农民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从而推动农村经济的进步。

而在农业经营组织制度方面,我们可以实施农业企业化生产,提高农产品的商业化,扩大生产规模,形成相关产业链,实现农民的增收。

2.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农民减负有着特殊的意义,为农民的生活提高一定的保障,缓解农民的经济压力。

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需要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提供政策的支持。

因此国家需要高度重视社会保障问题,从思想上认识到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对减轻农民负担所带来的好处,从而加大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资金与政策的支持力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提供重要保证。

减轻农民负担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不断推动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

农民减负客观上缓解了农民的经济压力,使得农民掌握更多的资金,对农业生产的投入大大增加,促进了资金的流通,为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促进经济的发展。

同时,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提高,使其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中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充足的人力物力,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将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4、结语。

农民负担过重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农民减负政策的有效落实迫在眉睫。

目前实施的农民减负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在本质上解决农民负担加重问题,只是流于形式。

因此,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对策,不断落实农民减负政策,推进税费改革,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创新农村发展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从根本上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民的收入,使农民重拾信心,积极投身于农村经济建设中去,为农村经济的有序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2]王英.关于农民负担问题的经济学分析[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01)。

林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在我国的新经济形式下,既要求经济平稳的发展,又要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念,对林业经济进行创新管理模式,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本文通过分析新经济形式下我国林业经济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在新的经济形式下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模式,以及林业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

引言:

林业作为其他行业的基础产业,对林业经济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对林业产业化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目前,我国在林业经济的管理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各个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林业经济的管理,寻找科学合理的,适合我国基本现状的管理方法,从而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1、新形势下林业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1.1林业产业化过低。

林业产业化是实现林业的自我调节、自我发展的良性可持续循环的重要生产经营体制,其产业化的程度决定了林业经济是否成熟。

目前,我国的林业产业化普遍较为分散,也没有完善的林业产业化链条,生产模式没有规模化,地区发展不平衡。

这些导致我国的林业经济无法与外部森林市场对接,从而阻碍了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

1.2林业的执法力度不够。

近年来,我国在林业的执法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的业绩,但在执法力度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

主要有以下几点:a、越权。

在林业执法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越权行为:无权,即在其位却做出无关的行为措施;层级越权,层级越权分为两种,一是下级越过上级直接行使权利,二是上级不经过下级直接处理;事务越权,即工作人员除了执行自己本分工作外,还“伸手”去处理其他部门的工作;b、执法手续不完善。

在执法过程中,工作人员没有按照规定的法律程序进行,大多数工作人员对林业的法律并不是很熟悉,在运用法律时也并不准确。

因此,对于我国林业的执法力度,无论是林业执法人员的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问题还是我国对林业经济管理的相应政策方面,都有待提高。

1.3林业项目投资资金不足。

林业工程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大多数林业单位只考虑到林业前期的建设工作,而忽略了林业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从而导致后期的运营经费不足,致使林业工程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某些林业工程后期直接无法继续工作而荒废。

1.4林业产业开发人员稀缺。

我国林业工作人员大多擅长林木保护、林业建设等,在开发方面很少有人涉及。

因此,缺少林业产业的开发人员,对林木的选择、产品的加工等一系列工作都会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得我国的林产品开发不成熟,林业经济较落后。

2、如何构建林业经济的创新管理。

2.1优化林业经济产业化程度。

林业经济产业化具有依赖性高、周期性长、结构性强与公益性大的特点。

林业经济是否成熟取决于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

因此,优化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对于林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那么,如何优化林业经济的产业化程度呢?一是加强林业产业结构的调整。

在林业产业结构中,积极引进新的信息技术,以便加强对林业资源的了解与及时掌握。

另外,对于第三产业也应大力发展,来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

二是实现产业与社会相结合。

将林业产业化与其他行业进行合作,从而创造新的社会生产力。

三是制定科学合理的林业经济产业化调整政策。

通过对林业经济产业化进行调查与分析,制定合理的调整政策,使林业产业得到有效、合理的配置。

为促进林业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进行有机结合。

为使林业经济得到科技管理,在管理理念、方法以及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制定科学的生产计划,调动林业生产的积极性,从而实现林业产业化发展。

2.3加强产业政策论述与经济影响评估。

我国因对山地开发存在疑虑以及对林业产业没有充分的了解,致使我国的林业发展一直停滞不前。

根据对林产品的定义,将林产品分为主产品与副产品两种;主产品包括竹木、根株等,副产品主要包括树皮、树叶、草类、菌类及主产品以外的其他林产品等。

我国目前虽严禁伐木,但可开发那些可再生的草木。

因此,我国的产业政策应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进行修改。

在经济影响评估方面,我国应加大力度。

对经济影响进行准确的评估,不仅有助于保护生态环境,而且对于我国的林业经济也可减少损失,促进林业经济的发展。

3.1创新林业管理的知识。

知识是林业经济管理的基础,是林业经济管理创新的源泉。

在现在这个知识充斥的时代,林业经济管理的工作人员应不断的学习新的方法与理念,加强自身的综合素质,跟随时代发展的脚步,对林业经济管理进行创新,并不断的更新林业管理的知识。

3.2创新林业人力资源管理。

因此,对人力资源管理也应加强重视。

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对以往的人力资源管理的观念和方式进行改变,对人才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将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总结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改正,从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知识。

另外,在人力资源队伍建设方面也应加强管理,使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使林业工作人员的自身素质以及专业水平都有所提高。

3.3创新林业制度管理。

对林业产业加强制度管理,不仅保障了林业产业的正常运行,而且推动了林业产业的经济发展。

对林业制度管理进行创新有以下方面:一是规范林木采伐管理。

农村经济发展与农村和谐社会的关系的论文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2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3,(17):10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打造农村名人故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论文

摘要“三农”发展事关我国社会发展全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中之重。文章立足农村经济工作实践,探索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现实路径,提升农业现代化发展。

农村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在农村经济发展体系中,农业经济管理是核心与关键,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保障[1]。在实际工作中,要着眼农村经济实践,强化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创造性解决“三农”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助力农村经济发展提档升级。

1农业经济管理的重要作用。

在农村经济发展过程当中,农业经济管理直接关系到发展水平和发展质量。高质量的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业发展决策和农业技术创新提供保障和支撑,是农业经济科学、高效发展的基础,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内在要求。

1.1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撑。

从我国目前的农村经济发展现状来看,通过强化农业经济管理,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制度上的保障。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科学性,可以因地制宜,实现农村经济资源的充分利用[2]。通过农业经济管理,构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度体系,可以提升农村经济发展的规范性,避免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盲目性,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提高农民经济发展积极性,消除农民在发展经济过程中的后顾之忧,激发农业经济发展活力。

1.2提供理论指导和解决方案。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站在新的历史节点上,迎接着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兴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更高效的手段,同时也产生了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在法律关系和经济发展方向上,对农村经济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水平,可以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的解决方案,帮助农民解决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升经济发展水平和效率。

2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分析。

2.1信息化水平落后。

在我国农村经济管理实践当中,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信息化水平不高。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在社会经济管理体系中,信息化技术的重要性与日俱增。由于地域和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农村经济管理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上,与城市仍存在着较大差距,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瓶颈[3]。在农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管理方法和决策程序上,由于信息的闭塞,农村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了资源利用率低下的问题。因此,强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利用,是提升我国农业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方式。

2.2没有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体系。

从我国农业经济管理现状来看,制度的缺位也是制约农村经济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因素。由于历史和社会因素的原因,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普遍没有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农业经济管理制度,制度上的不完善,导致了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的低下,很多好的经济发展理念和策略得不到制度保障,无法充分落实并发挥作用,导致了农村发展经济活力的不足。由于相关制度不够完善,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当中,滋生了很多经济纠纷,由于缺乏足够的制度保障,农民在发展过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顾虑,都会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3发挥农村经济管理作用的策略。

3.1完善制度体系。

提升农业经济管理水平,要从体系建设入手,完善的制度体系,对于发挥经济管理作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壮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开展农业经济管理过程当中,由于历史原因,存在着诸多不科学、不规范的作用。因此,强化体系建设,要从操作制度、权益保障等方面入手[4]。在农村经济资源权属问题上,要进一步明确,通过明确责任人和受益人,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农民的发展活力,为农村经济“注血”。同时,在传统的农村经济管理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操作不规范问题,要通过强化制度建设,明确操作规范和操作流程,做到有章可循,同时可以减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道德风险,将农村经济管理放到制度体系的“笼子”当中,实现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3.2构建多元立体管理模式。

开展农村经济管理,不是一个孤立的工作,而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通过构建多元化、立体化的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提升经济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在现有经济体系下,发展农村经济,要聚合社会发展力量,通过对资金、人才、资源的整合,发挥经济发展平台效应,通过引入发展基金、吸引社会投资、争取政策资金等方式,为经济管理做好资金准备,与此同时,强化农业经济管理离不开人才的支撑,要引入高水平管理人才,并通过制度和生活上的保障,留住人才,提升管理效能和管理质量。此外,强化农业经济管理,要善于运用多元化的管理手段,特别是要注意科技的运用。

4结语。

综上所述,创新开展农业经济管理工作,对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强化农业经济管理,是保障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在农村工作实践当中,提升农业经济管理的科学化和实效性,是推动我国“三农”建设的核心。因此,理论研究者和农村经济管理者要着眼“三农”现实问题,强化宏观把控和微观操作能力,提升管理水平和管理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为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农村基础。

参考文献。

[2]薛贤明.分析农业经济管理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4):12.

探究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城乡间在经济上差距的拉大引起了愈来愈多的关注。

在此情况下,积极发展电子商务被普遍认为是推动农村经济实现跨越式的重要举措。

本文阐述了农村电子商务的基本含义,论述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利用电子商务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选择。

鉴于上个世纪末以来,由于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网络技术的日趋普及。

全球范围内的互联网用户数飞速上升,此后,电子商务与网络经济的概念也就由此而出线了。

电子商务是一种与以往商务活动方式迥然的新型商务模式,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国家、行业以及企业的重点关注,并且进入到新的高速发展期。

只要我们能将够把时空、速度、成本、个性化、信息以及便捷优势等运用到实际的农村经济发展之中,将获得与运用信息之能力更多地给予广大农民,这对于缩小城乡之间原本业已存在的数字鸿沟,推动我国“三农”问题的切实有效解决,促进我国农村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可谓是含义深远。

所谓农村电子商务,主要是指运用各种形式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等来开展农业商务活动的经济运行形式之一,主要包含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农产品网络营销以及物流配送、资金全程电子支付等整个过程。

农业电子商务能够应用机械化与电子化等生产方式来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生产率,可应用网络化手段以降低农业经贸方式之中所具有的诸多中间性环节,可运用电子银行以提升各类资金的支付、流转速度,进而推动资金实现更加快速的流转,在最大限度上控制各种不同类型的农业经济活动所具有的经营、交易以及流通成本,进而提升农业经济的运行效率以及效益。

一是切实加快农村生产方式之转变进程。

近年来,我国农产品已受到来自世界各国的农产品所带来的巨大挑战。

因此,我国农产品的销售已经不能固步自封地局限在国内市场之中,而是要用长远的发展目光进行观察,不仅要牢牢掌握现有的国内农产品市场,而且还应当步伐坚定地走向全球,力争挤占更多的国外市场,这也是中国农产品要在竞争激烈的全球性农产品市场中生存下去的必然选择。

如今,我国农产品流通无可避免地会遭遇到变化多端的国内外环境,农业企业之间的市场竞争也已经不再只是单一的产品与服务之争,而是不同的商务模式以及产业链之间的竞争。

农村电子商务之所以兴起并且取得较快的发展,主要是为切实解决小规模生产和社会化大市场运行中所存在的矛盾,进而引领广大农民群众通过走进市场以提升农产品所具有的竞争力。

二是能够推动农业信息的加快流通。

农业信息主要有和农业信息的'生产、采集、加工、处理以及传播等息息相关的各类资源。

当前我国农业生产还是以家庭为单位实施的小规模化生产,各位农业生产者间缺乏足够的信息上的交流,由此而造成了农业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显得极其严重。

鉴于农产品需求供给上的不够平衡,也就会导致部分农产品产量与价格出现比较大的波动。

积极开发农村地区的电子商务市场,能够让农产品供、需双方均能及时而准确地交流相关信息,让农业生产者们能更好地了解当前准确的市场信息,依据市场需求状况来实施更加合理的生产,进而避免由于产量以及价格的大变动而造成的效益不佳,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的各种不同类型的风险。

三是能够更好开发农产品销售的途径。

中国农产品销售中一直有销售途径过窄、销售环节过多以及交易成本过高等诸多问题。

农民群众因为自身的生产规模较小而无法直接进入到农产品市场之中。

通过开发农业电子商务,创建农业电子商务网络,建设网上交易平台,即可实现我国农产品流通所具有的规模化以及组织化特征,不仅能够让交易的双方处在信息对等之地位上,切实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而产生利益上的损失。

同时,还可提供全新的农产品销售途径以及方式,让供、求双方能够在最大的限度上开展直接交易,从而降低交易的复杂环节,控制交易之成本。

所以说,农产品电子商务不但是对传统农产品交易方式的一种很好的补充,而且还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为供、求双方创建起更加易于进行交易的良好平台。

运用网络所具有之优势,各类信息能够更加快速而直接地进行传递,有效省略了各种中间环节,提升了农产品所具有的流通效率,确保了我国农产品的质量。

(一)高度重视对农村电子商务的合理引导以及培育。

国家以及各级地方政府均应当在农业信息化以及电子商务等领域进行积极而全面的引导。

众所周知,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和农业信息化建设具有极大的公共属性,农产品需求者自身无法提供或者提供得不够经济,这就需要专业化机构以及人员加以提供。

因为当前我国农村的公共物品具有投资不够、扶持力度有限等问题,造成城乡之间在起点上就具有非常大的落差,所以说,积极提供政府主导之下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农村电子商务以及信息化建设的发展显得十分重要。

面对着我国信息产业的巨大发展机遇,政府部门一定要制定完善更加有利于推动信息产业实现更大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更好地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方面的投入,这也是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进程中无法缺少的重要发展因素。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之中的金农工程和商务部所实施的农村商务信息服务工程等就为我国农村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网络化平台,对于进一步提高我国农村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农村电子商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二)切实有效地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要大力推进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形成更加完善的农业网络信息基础设施是保障农业电子商务能够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与平台。

在现代农村信息化网络建设过程中,要更有可行性与针对性。

在经济发展进程比较快、农民群众的信息素质比较高的地方,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运用多种有效举措,积极鼓励与帮助农民群众上网,并且接受相应的网络信息化服务。

在那些经济比较不发达的地区,因为农民群众的信息素质相对较差,所以要依托当前十分普及的电话网络、电视网络以及广播网络等,积极实施广电通讯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

为此,首先要落实好三网合一工程,并以此为基础积极开发以上述网络为重要依托的适合于农民群众的信息化技术平台,构建起更多形式的现代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

要直接面对农民群众提供相应的信息化咨询服务,提升农民群众的信息化服务能力。

当然,农民运用信息的另一问题是使用信息的所需费用也要得到解决。

为此,在公共信息化网络建设中,可由政府部门实施全面投资,但农民群众获得相关信息的终端设备则需自行购置,这也是农民得到信息的一项重要成本构成。

对该部分成本来说,可通过政府和有关电脑生产商开展合作,生产出一大批专门面向农村群众的,性价比较高,具有较高品质保障的电脑信息化设备,并且落实到农村市场之中。

林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我国每年都会发生很多因水土流失发生的地质灾害,给我国耕地造成了很大的损失,严重阻碍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的发展。森林不仅能够含蓄水源、调节气候,且还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因此发展林业能够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一方面,森林能够有效改善生态环境,降低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保障农业生产。另一方面,农村林业发展模式主要是农田防护林,这些林木的落叶及地下微生物能够有效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同时,近些年我国实施的生态工程建设已经使得很多产量低而不稳农田受到林网的保护,有效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为粮食安全生产提供保障。

1.2能够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生态保障。

林业与畜牧业发展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牧区防护林,特别是速生灌木林,能够有效改善牧区草场生态状况,从而增强抗风沙的能力,为畜牧业生产安全提供生态保障。实践表明,林业发展能够为农区、农牧交错区以及畜牧业发展提供保障。特别是在农牧交错区,不仅能以林育草,而且还能以林保畜。在幼林时期可以进行林草间作,割草舍饲,待成林后就成了最好的牧场。在林下种草放牧对于林木生长极其有利。

1.3能够为农民就业增收提供机会。

发展林业产业,势必带动林产品加工的发展,而在林产品加工行业,往往有非常大的劳动力需求,能够有效地解决农村就业难的问题。近些年来,我国农业及农业经济结构不断进行战略性调整,极大地促进了林业的发展,使得农村经济中,林产品加工业的比重持续上升。加上森林资源的深度开发,目前已经形成了与林业发展有关完善的产业链,可想而知,这条产业链能够提供的就业增收机会将十分可观。

2林业技术推广存在的问题。

2.1缺乏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

林业技术推广制度是否完善直接关系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能否取得成效。然而目前的情况是,不少县以及乡镇基本上都没有专业的林业技术人员,也有针对当地林业建设建立完善的技术推广制度,更没有建立专门的林业技术推广机构或办公室,导致林业技术推广工作效果不尽人意。同时,林业建设部门目前也没有加强与相关林业院校以及相关林业专家取得沟通,因而导致林业技术推广迟迟没有明显进展。

2.2林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

近些年来,虽然我国一直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资力度用于农村办学,农村受教育状况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林区农民文化素质偏低的状况。很多林区农民世世代代生活在偏远山区,受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其缺乏接受文化教育的'机会,因而也就很难从内心里接受林业技术,对林业技术推广表示不理解,甚至百般阻挠,这是影响林业技术推广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一。

2.3缺乏一支高水平的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

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队伍不稳定一直以来是困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难题。特别是在基层偏远山区的林业技术推广队伍中,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已经失去了对优秀技术人才的吸引力。同时,现有的技术研发人员的应有作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很多基层岗位的技术人员被调任从事非专业性的工作,使得技术研发人员研究时间被抽空,同时专业技术也缺乏训练和智慧,对林业技术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另外,有关主管部门很少组织关于林业技术推广的专业培训,使得很多林业技术推广人员已经很难跟上新时期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实际需求。

3解决林业技术推广问题的对策。

3.1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完善。

要想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有效性,就需要加快林业技术推广制度完善。一是要改变过去错误的思想,不能一味地关心国家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而应该从实地调研的基础掌握当地实际环境以及林农的实际需求,这样才能确保制定推广制度尽可能地完善化。二是在不断完善制度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技术创新,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科技兴林”的重要战略构想。第三,政府不能作为旁观者而不为所动,应该发挥好政府职能作用,为那些专门进行林业技术推广的单位提供足够的资金,以调动其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提升责任感,为推广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完善的林业技术推广制度一旦建成,就能弥补林业技术推广过程中的制度缺陷,以提高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3.2注重对林农文化素质的培养。

要确保林业技术推广工作顺利进行,就需要提高农民特别是林区农民的文化素质。从国家宏观角度进行分析,全面普及科技兴农,特别是偏远山区,更应该加大投资力度,提高林区当地人民的文化素质。具体来说,首先,应做好林业技术推广的宣传工作,相关部门应定期组织林业技术培训课程或者邀请相关专家做知识讲座,鼓励农民能够参与进去,同时,技术人员应当现场对农民进行林业技术指导,为后期林业技术的推广打下基础。另外,政府应当给予足够的资金支持,为林区农民提供资金补助,并选择一些易学易用的技术,经济效益好的项目推广,这样才能对农民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从而更加积极地参与到林业技术推广的工作中,只有农民积极广泛地参与了,林业技术推广才有可能取得成效。

3.3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整体建设水平。

要确保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成效,就需要不断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建设水平。首先,就应该解决林业技术推广人员队伍不稳定的问题,也即是解决人员引不进、留不住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可以通过提高工资福利待遇或者给予足够的发展空间,以提升岗位吸引力,同时,有关主管部门应当为林业技术推广人员改善工作环境,这样才会更多的人愿意从事这份工作。同时减少内部调动,让技术研发人员呆在自己能发挥最大作用的岗位上,让其全心搞研究。此外,应定期组织相关培训或开展专题讲座,不仅可以让其意识到林业技术推广工作的重要性,而且还能有效提高林业技术推广人员的业务素质掌握技术推广所采用的方式方法,这样才能为林业技术工作取得实效提供有力的保障。

4结语。

要推动林业产业发展,进而带动农村经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需要做好林业技术推广工作。对于林业技术推广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林业技术推广取得成效,就能有效促进林业的全面发展,使林业发挥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既促进了经济发展,又保护了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刘英军.林业技术推广面临问题及对策[j].北京农业,(20)。

3王月丽,李战营.林业技术推广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9)。

探究三农问题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论文

摘要:详细介绍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集安市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的做法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

关键词: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产业化经营。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指在家庭承包的基础上,从事同类或者相关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依据加入自愿、退出自由、民主管理、盈利返还的原则,按照章程进行共同生产、经营、服务的互助性经济组织。

通俗地讲,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作用是将发展方向一致,或在一个发展链条的农户或经营个体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

1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作用。

1.1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出现,使特色农业得以发展,围绕人参、水果、蔬菜等特色产业,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化了农业产业结构。

1.2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搭建了农民进入市场的桥梁。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得小打小闹的分散经营得到整合,提高了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集约化、规模化效益,农民利益得到了较好的保障。

1.3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通过发挥本组织成员的整体技术优势,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促进了新技术、新品种的推广普及,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

1.4促进了农民增收。

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使农民增加了收入,改变了观念,使农民意识到组织起来加强合作的巨大力量,增强了他们致富的信心。

集安市始终把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促进农民增收、培育本土特色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为了使辖区专业合作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从三个方面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发展,取得实效。

2.1培育本土特色经济,壮大产业链条。

针对辖区特色产业和资源优势,帮扶成立一批特有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惠丰人参专业合作社、小江南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冰葡萄专业合作社等。

合作社的成立既解决了产品卖难的问题,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像这样针对本村特点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在很多村实行,合作社的发展带动一部分农民“先富起来”。

在加强合作社队伍建设的同时,注重财务人员培训工作,并多次组织人员发放宣传单、相关法律文件等形式进行入社服务,集安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正朝着特色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前行。

2.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强化帮扶措施。

集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农民专业合作社工作,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争取资金,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每年都争取到省政府扶持资金,如为开发区隆盛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和经济开发区福田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了省级项目资金30万元。

同时以建行为首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小额贷款业务开通,多措并举进一步助推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争取资金的同时还为农户提供“一站式”咨询服务,在集安市农村经济管理中心的领导下,各乡镇农经站为第一服务点,近距离、无保留地帮助和指导农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并为其财务人员进行培训、指导、咨询等服务。

在不违反政策法规的基础上,协调相关部门适当降低登记准入“门槛”,使农民尽快的组织起来,走合作之路,让农民真正触摸到实实在在的效益。

2.3加大“典型社”宣传,提高辐射带动作用。

选取部分组织完善、独具特色、经营规范、效益突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重点宣传,使广大农民亲眼看到“典型户”的发展及其收益,激发农民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热情。

同时加强对各合作社的账务指导工作,帮助收集相关致富信息及相关惠民政策,为他们提建议、想点子,及时化解经营中遇到的难题,保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健康、有序发展。

据统计集安市比较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已发展到315个,加入农户15750名,带动农户1万余户。

3今后发展方向。

3.1提高认识、加强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是农村经济发展新形势下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有效载体,市委、市政府应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发展中的各种问题,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3.2典型带动、全面推进。

要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必须坚持典型引路的方针,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和做法,加大创新力度,做好典型的培养、宣传和推广工作,让农民看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以此来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达到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目的。

3.3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要按照先发展后规范、边发展边规范的要求,抓好合作社的规范工作,在发展和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经营模式的同时,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运行机制,指导合作社向一体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方向发展,努力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经济共同体,使农民专业合作社在推动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2]毕洪波.浅谈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问题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17):108.

林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论文

发展林下养殖,一定要坚持生态优先,根据林木各个生长期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林下养殖模式,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要坚持因地制宜,依据生态环境评价体系确定林下养殖的开发,确保林下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还有就是要坚持寻求科技的支撑,积极研究和运用林下养殖的各项技术,不断完善养殖技术体系。

2发展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

林下养殖模式是指林下养殖经营中按不同经济条件采取的林下养殖产业管理方式的总和。如前所述,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养殖模式十分重要。一般来说,林下养殖可资推广的模式有以下几种。

2.1林禽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禽类动物,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林下养殖模式,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这种模式能够分成两种类型,一种是蛋鸡、肉鸡、鸭类,肉鸡、肉鸭每年出栏4茬;另一种是鹅类、斗鸡、柴鸡,实行放养和舍饲相结合,每年能出栏2茬。

2.2林羊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绵羊或山羊,适宜在10m×3m×3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3林兔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种兔或野兔,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2.4林猪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猪,适宜在8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每年可出栏3茬。

2.5林牛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肉牛或奶牛,适宜在大小行间隔10m×3m×3m株行间距林地推广,林下可间作牧草。肉牛育肥,每年出栏2茬。

2.6特种养殖模式。

林下养殖梅花鹿、貂、狐狸、蓝孔雀、鸵鸟、蛇类、鹰嘴龟等特种动物,适宜在7m×4m株行间距的林地推广。

3.1切实加强组织与协调配合。

加快发展林下养殖业,首先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配合。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林下经济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积极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措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尽快出台适应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实施细则。同时还要加强监督检查、监测统计和信息沟通,充分发挥管理、指导、协调和服务职能,形成共同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合力。

3.2科学规划林下养殖规模。

发展林下养殖,要因地制宜,科学地进行规划。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合理布局林下养殖的模式,切忌不能够盲目发展,一哄而上。规划制订过程中,要把发展林下养殖与森林资源的培育、保护等生态建设工程紧密结合,并根据当地农民的养殖习惯,突出当地特色,合理确定林下养殖发展方向和模式。

3.3积极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

要推进林下养殖的发展,应该积极培育龙头企业,大力推广“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以产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林下养殖的快速发展。为此,有关部门可选择几个优秀的林下养殖户作为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其上档次、成规模,通过典型示范,推广先进养殖技术和发展模式,从而带动更多的农民投身于林下养殖的发展。

3.4强化科技支撑,搞好技术服务。

林下养殖的推进与发展,不是一家一户的事情,它涉及多个行业,覆盖万户千家,需要各个相关部门的悉心支持与精心服务,这其中重要的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加强与有关科研院所、技术推广部门的合作,大力引进应用林下养殖的新技术、新模式。同时,应该积极加强对林下养殖户的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养殖技术骨干和示范户的专业技能水平,做到每个林下养殖区至少推广应用一项新技术,培育发展一个科技强户。另外,还要搞好资金支持服务和市场营销服务,使林下养殖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5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

发展林下养殖,必须加强以标准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为内容的标准化建设,推动林下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竭尽全力实施养殖业品牌战略,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不同地区要根据当地林下养殖发展条件和特色产品与市场的需求,不断提升养殖产品的质量,以过硬的产品品质赢得市场,这样才能很好地保障广大林下养殖户的利益。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西梁村,已建成围网养殖专业区40个,规模养殖美国七彩山鸡、珍珠鸡、贵妃鸡、柴鸡、鹅、牛、羊、猪等多种林禽、林畜,成为山西省规模最大、最成功的林下经济发展区。该村林下养殖面积超过了6.67hm2,养殖规模达到5.5万只,其中鹅6000只,肉鸡1.1万只,蛋鸡3.8万只,形成了孵化、育雏、检疫、配方、加工、销售一体化规模,打造了“洪历山”牌柴鸡蛋品牌,年收益达30多万元。

4结束语。

林下养殖是以确保林业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基本原则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是协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发展的非常有效的模式。林下养殖对于增加农民收入、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生态建设成果、加快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发展林下养殖大有可为,前景广阔,只要选定适宜的林下养殖推广模式,积极采取相应的推进措施,不断加强管理与服务,促进林下养殖向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发展,就能够为实现绿色增长,为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的农村经济迫切需要转型,而营销意识的融入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尽管目前我国农村经济的营销发展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存在着不少问题,但是它毕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一)。

1.1农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在这些年以来产生了一些变化,使市场的需求渐渐趋向于多样化且高品质的特点,这样就导致农业结构变得越发的不合理。

然而政府即使帮助农民实施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是大多数的农产既没有技术支持又没有资金支持还没有相关的经验,所以要想形成对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还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

而且通过农业生产而产生的效益普遍是不高的,所以在农村中只要有一些文化底蕴并且掌握一些相关技能的青年多数会选择用在外打工的方式出去工作却不愿留在家乡从事种植业。

以至于留在农村的大多数村民普遍都是老人与妇女小孩,而且因为村民的文化水平偏低,所以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也不高,如果一直都处在这种状态下的话,会导致在农业生产方面始终陷入恶性循环中。

1.2集体经济基础薄弱。

目前多数的乡镇、村办企业普遍处于停产或倒闭的状态,其中还会产生负债的情况,当负债较多时,会对乡镇或村组织的正常开展工作产生十分严重的影响。

还有一些村组织在建设集体经济时前进的步伐缓慢、踌躇不前,还没有勇气承担相应的风险,对于集体经济的增加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长此以往还会使领导慢慢降低在村民群众当中的威信,进而使村民们失去凝聚力。

所以这也是为了使农村经济顺利发展一定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1.3干部素质参差不齐。

对于干部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的长远发展目标。

因为干部通常会在一些日常事务上就忙得不可开交,这样一来对于经济建设方面所投入的时间与精力就相对很少,甚至没有。

而且目前也存在一些仅倾向于做出显性政绩的干部,从而直接忽略对农村经济建设方面的问题。

同时还有一些年龄较大且文化水平不高的干部,他们通常在面对一些细致的工作时常常会做不好,而自身也起不到应有的带头作用,所应更不用说带领村民脱贫致富了,还会常常与村民之间发生矛盾。

所以为了使农村经济能够顺利发展,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对于干部素质的问题。

1.4村民观念落后。

对于大多数村民来说,文化素质普遍不高是村民们的普遍特点,其中还存在着一些文盲。

而村民中文化素质相对高一些的村民,其水平也不会达到九年义务教育的层次。

所以由于村民们较低的文化素质,会直接导致其没有较强的市场意识也不会产生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

而且在当前越来越复杂的市场经济面前,村民们做不到对其进行正确的分析与深入的思考。

能做的只是无主见的跟从他人进行投资。

还有一种情况是,干部即使可以为村民在外引进一些有较好发展的项目,并且还会为村民提供较好的政策,可通常由于村民们没有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而使好的项目无法进行实施,与之擦肩而过。

所以,如果能够做到提高村民整体的文化素质将会对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改善。

2.1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当前,对于一些常见的作物如小麦、玉米或大豆等的价格与国际市场的上价格基本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就会缺乏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所以针对这类农产品,要做到尽量提高其质量的基础上,同时降低其成本,这样才会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从而会减少由国外进口同类农产品。

同时还要全面将自然条件上的优势进行彻底的利用,将结构调整为以劳动密集型农产品为主,以减少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在扩大生产规模的同时还要确保其优质的质量。

同时要进行发展专业村经济,使其成为加强农村经济的发展与增加村民收入的一个重要措施。

2.2加强集体经济。

发展并加强集体经济的建设是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因素之一。

首先要将集体经济做好,才会有实力对农村的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工作,进而提升农民的素质并引领农民共同走向致富之路。

在整个过程中要因地制宜的结合当地的传统与环境上的特点,针对不同的情况,从而选择适宜的方向进行发展。

2.3转变政府职能。

由于市场经济形势的日渐不同,政府职能也将由原有的行政管理模式向服务模式进行转变,由原有的行政命令转变为政策的引导与协调。

各级干部不但要对其有一定的认识,还要将其进一步落实在行动上。

首先要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制定出各种有利的政策方针,同时对于各级干部自身也要加强自身对思想道德的深入领会,始终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加强提升政治素质及文化素质的修养。

2.4增强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打造项目投资“绿色通道”

要将原有的政府模式向服务型模式进行转变,力争在政务环境的建设上做出一定的突破。

第一步的工作是要加强对乡级执政能力的建设。

主要是其中关键的四个方面,分别是谋划发展、对外开放、服务群众与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到这几点可以使农村经济得到有效快速的发展。

第二步的工作是增强服务意识。

乡镇政府要加强对村民的引导与扶持的工作,通过亲自的市场调研与品种引进,并设置完善的农产品信息发布体系,使村民可以及时方便的了解有效的相关信息。

并利用行业协会的作用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

最后一步是进行阳光工程。

实现对政务及村务的公开,同时设置重大事项公示牌或采取社会听证等长期有效的新机制。

对于环境建设项目要作为各乡镇与各部门的主要工作之一。

然后向其它部门分发对于环境建设的任务,并按照不同的指标设置考核分值,这样会增加对于经济环境治理的工作力度。

同时还要打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积极推动创建文明村与文明村民、和谐村与和谐家庭,并要通过自身来起到带头模范作用,进而提升村内的文明情况,以达到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2.6对村民进行科技培训。

要做到为村民群众服务,可以采用对村民进行科技方面的培训的方式。

首先就要做到对农村进行相应的科技教育投资,使用多种多样的指导方式对农民进行相关的实用技术培训。

同时还要加强对农村教育体制的改革,对于村民的职业教育也要加大培训力度,使农民的文化水平不断上升,并提高村民对新鲜事物的接受程度。

在此过程中各个部门应做到稳定持续的增加对村民的服务经济热情,要致力于一丝不苟的为村民增收致富而提供相应的服务。

2.7持续创新的经营体制在发展。

农村工作时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目标而开展工作,同时与外部环境相结合,将农业生产水平与创新农村经营体制相结合,首先从经营体制上进行创新,加快农业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并成立相关的合作经济组织,使农业与农村经济向多样化进行发展。

(二)。

经过近一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农村经济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市场营销之路上缓缓而行,取得了一定成绩,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整体上农村经济营销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诸多问题,具体如下:

第一,广大农民普遍缺乏市场营销理念,无法全面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

长期以来,我国农民固守于传统的耕作方式,已经形成了“种地养家”的生活习惯,没有清晰的市场营销意识,根本不会重视市场对农产品的供求关系,而这正是容易出现农产品滞销的原因。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民这种只重视田间生产的耕作方式与市场需求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直接导致结构性供过于求的现象频频发生。

另外,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虽然提升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同时这种“一家一户”的分散式经营也限制了农民的视野,使他们无法全面了解农产品的市场行情,自然就无法按照真实的市场需求去生产,更不要说去进行“市场营销”了。

第二,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产品问题比较严重。

虽然近些年来,我国在农村通过土地制度的调整进行了农业产业化经营,但是目前为止并没有形成一种显性发展态势,农村经济整体上依旧处于“散户”经营的状态。

这样一来,我国农产品不仅存在品种单一、大路货居多、名优产品数量不足的现象,而且农产品的加工处理比例较低,精深加工处理的产品更是少之又少,同时也缺乏较为统一的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线和质检体系。

这就导致各地的农产品生产虽然规模不小,但是产品质量差异较大,无法进行规模化的市场营销。

还有就是产业化经营中的品牌塑造意识不强,许多地区要么不重视农产品的品牌开发,要么对已开发品牌的后续管理与维护不重视,导致假冒品牌泛滥而自身品牌价值的不断下降,极大影响了农产品的推广营销。

第三,政府在营销方面对农村经济的引导不够,导致资源浪费现象严重。

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鼓励政府不应过多干预市场,但是考虑到农村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和当前我国农村经济市场化转型的阶段性,政府应该在营销方面对农产品的种植、加工、销售等进行有效引导,从而减少或避免农产品资源的无谓浪费。

近年来出现的“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以及时下的西瓜贱卖等农产品极端现象都一定程度上源于政府的营销指导欠缺,因为在有限的条件下,如果没有政府的积极引导,农民自己很难把握市场动向,从而造成某一农产品的盲目种植。

第四,农产品营销服务体系建设较为落后,无法满足多元化的市场需求。

我国农业生产产业化水平和商品化率较低,就农副产品的营销来说就存在很大问题。

不利于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另外,缺乏现代化的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尤其是缺乏先进的网络信息平台,我国现在农业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还比较落后,农业信息的横向交流困难,对于网络信息直接利用率不高。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新形势下我国农村经济在营销发展方面的确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棘手问题,因此迫切需要采取营销对策,促进农村经济的.转型发展,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提升农民的营销意识。

作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体,农民的营销意识对于农村经济的搞活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而其营销意识的提高目前应当主要依靠政府、行业协会等机构的培训,只有通过系统的专业培训,使其对营销有了深刻的了解,他们才会在具体的生产中有意识地融入营销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在培训中不可采用机械式的理论灌输,而应当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并结合鲜活的案例,使农民切实体会到营销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性。

这样,农民在进行农产品的生产经营时,就会逐渐处处以市场为中心,可以最大程度地促使农产品市场化,从而有效减少或避免资源浪费。

第二,强化农业的产业化经营。

如果说农民的营销意识是农村经济转型发展的微观因素的话,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则是其宏观因素,它对农村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

只有不断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通过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等环节的联合把农户紧密联系在一起,使农产品生产在质量、规模、品种、品牌等方面大大提升,这样不仅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深度与广度调整,而且拉长了农村经济产业链条,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整体上提高了农业的整体效益,为农产品的营销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不仅可以在国内市场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农产品的国内营销,而且通过品牌建设可以有效走向国际市场,从而全面增强农业的市场竞争力。

第三,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

在农业生产中,政府既是政策的制定者和管理者,也是农业生产的倡导者、服务者和推动者,更是农民利益的保护者。

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生产质量检测和质量监督的管理,保证农产品质量稳中有升,从而保证营销的健康发展;另外,政府要在农业产业化经营方面加大政策与资金支持,通过资金、税收、贷款等优惠或补贴,保证产业化的有序进行,从而农产品的营销提供支撑。

第四,构建先进的现代化农村经济信息平台。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安远县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随着近几年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安远县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不断加快,已初步形成了脐橙、生猪、食用菌、蔬菜、油茶和纸业原料林等六大优势特色产业。为加快安远县现代农业建设,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提高农民收入,提升全县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近期,我们对全县现代农业发展情况开展了调查。

近几年来,安远县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紧紧围绕发展优势特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目标,以农民增收为中心,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农业产业化经营为重点,以农业技术创新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贯彻落实党的农村政策为保障,努力推动安远县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稳步发展。

(一)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六大特色产业渐成规模。通过立足市场,因地制宜,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发展,形成了“特色鲜明、体系完善、结构合理、布局科学”的果业(加工橙、脐橙)、生猪两个产业确定为农业优势产业,食用菌、蔬菜、油茶、纸业原料林等四个为特色产业格局。目前全县已开发果业面积38万亩,其中无公害脐橙31万亩,加工橙3。69万亩;水果年产量达25万吨,其中脐橙22万吨;全县生猪出栏16万头,生猪存栏13万头;以珍稀品种为主的食用菌5000万袋,其中工厂化生产4500万袋;全县蔬菜种植面积2。8万亩,其中大棚栽培模式的种植面积2万亩;西瓜种植面积5万亩;全县现有油茶林面积2、85万亩;全县纸业原料林面积达5万多亩。据统计,20xx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799万元,其中农业产值95300万元,林业产值13200万元,渔业产值4899万元,牧业产值36400万元,分别增长8。5%、9。5%、8。8%和4。2%。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739元,同比增长9%。

(二)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培育和扶持龙头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通过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近几年来,安远县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通过实施产业带动、项目带动战略,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狠抓龙头企业上档升级,使农业产业化链条不断延伸,农产品基地面积不断扩大,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据调查,20xx年新增12家脐橙打蜡分级包装销售企业,至此,全县拥有安圣达、赣州王品、养生堂、金丰利、仙人峰、祥源等40家加工企业,40条生产线,日加工能力达到5000吨以上;20xx年新增贮藏库、气调库40000平方米,全县贮藏保鲜能力达到8万吨;20xx年出口脐橙8。1万吨,出口额达到5296万美元;全省第一家引进橙汁加工企业—养生堂基地果业有限公司。多年来,我县通过“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积极发展新型合作经济组织,据调查,我县新型合作经济组织主要是以生产销售型、农产品加工销售型、技术指导销售型三种类型;目前,全县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登记共有97家,专业合作社已基本覆盖果业种植、食用菌、生猪养殖等优势特色产业。近几年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证明,有效地提高了农民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增加了农民收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据调查,全县以脐橙、食用菌、生猪三大产业加工企业为主的龙头,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食品加工企业8个,涉及果业、食用菌、生猪等加工品种,其中2个是省级龙头企业,4个是市级龙头企业;目前全县8个产值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上年总产值达5。6147亿元、现有固定资产17290万元、上年上缴税收1389万元、上年企业利润5657万元。

(三)农业标准化生产大力实施,推动了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安远县积极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狠抓质量管理,无公害生产栽培技术得到了全面推广,重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生物农药、生物肥料、脐橙简易贮藏、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无公害生产技术,建立完善农业检测中心,加强了农产品的监测检测,全县农产品质量与市场竞争力日益增强。目前,全县无公害脐橙面积13。6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脐橙)标准化生产基地12万亩;脐橙(2个柚子基地)出口种植基地17个,面积5。34万亩,成为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出口基地赣南第一县;全县通过江西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验收备案的出口加工企业15个;“三百山”脐橙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江西省名优产品”和“中华名果”等称号,在中国赣州脐橙节品质评比中荣获“赣南脐橙王”和“赣南脐橙金奖”称号;“金宝牌”小南瓜、甜瓜、小青瓜等评为中国绿色食品a级产品;东江源良种猪场、凤山食用菌生产基地分别评为无公害基地;20xx年江西王品公司生产基地获得了有机脐橙转换认证证书,有机转换认证面积1591亩。

(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目前,全县发展果园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2万余亩,主要分布在三百山镇、欣山镇、车头镇、孔田镇、鹤子镇等乡镇;20xx年全县共修复水毁河堤35处,修复水坡、水圳120座(处),维修灌溉渠道110条(260处),新建果园山塘、农田灌溉山塘46座,新增有效灌溉面积1000亩,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xx亩,新增旱涝保收面积1500亩,改造中低产田1000亩,完成投资5000余万元,完成土石方120余万方,实现改水受益人口0。7万人;全县已建成沼气池25000个,20xx年全县农业机械补贴404。49万元。

(一)现行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已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现代农业发展上缺乏优惠、扶持政策。据调查发现,近几年安远县加大了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投入,但远远不能满足于实际需要,对发展农业上应有的优惠扶持政策只停留在文件材料上,没有真正的把农业资金用于发展现代农业方面,没有发挥其效应。如今我县现行的农业管理服务体制致使全县农口各部门各自为政,各涉农部门之间工作沟通少,农业信息不流畅,导致部门之间在工作上难以统筹协调。一是现行的农口系统技术指导人员出现了人才断层、知识老化的现象,技术服务指导跟不上现今的农业发展,致使农技干部作用发挥不充分,全县各乡镇农技人员大多数的工作重心集中在乡镇中心工作,无心也无力地开展农技推广工作;二是农业干部和农技人员不善于学习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现代农业管理知识,满足于现状,对农业发展的思考不多,农技服务水平不高;三是全县农业专项资金整合度较低,发挥效益不够,政府对现代农业的认识不够深,重视不够,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种种养大户的支持不够,使企业、合作社、种养农户在发展、扩大等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影响。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效益不明显,带动性不强。据了解,全县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方面上存在着思想不够解放,经营管理服务观念比较落后。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和农业产业项目不多,规模不大,档次不高,深加工企业少,经济效益不大,知名品牌较少。新型经济组织带动能力弱、投入资金有限、经营范围小、财务管理基础薄弱、扶持政策较少且滞后等方面抑制了发展。全县农产品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没有建立完善,运行机制不到位,基本上还处于一种自发销售的状态。产、供、销一体化链条不紧,还没有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销售体系。

(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差,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安远县基础设施对发展农业的支撑作用不强,农业生产靠天吃饭的局面未根本改变。据调查,一是全县1000万立方米以上的中型水库仅有2座,10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一)型水库4座,10万立方米以上的小(二)型水库28座。二是水利管理关系未理顺,水利设施设备的作用发挥不大。有绝大部分部分水库的放水设施和灌溉渠道配套不完善。我县脐橙产业常年因缺水导致产量下降,现全县果园普遍在果园建有蓄水池,但还是不够果园需水量,滴管设施远远满足不了正常的生产管理,节水工程开展工作范围还不够大,制约了当前农业生产的发展。

(四)农业投资渠道不宽,本级投入不足,农业发展资金使用效益还不高。近年来,安远县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投资渠道单一,主要依靠国家、市级农业项目资金,县级财政投入未达到中央关于“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政府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的要求。在农业项目建设的投入上渠道不宽,对争取的农业项目资金也没有很好的统筹协调,资金使用效率低。农民对农业投入的积极性不高,等、靠、要的思想严重。

(一)加快农业科技转化,转变增长方式,合力推进效益农业。一是要增强农业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示范基地的科技带头作用,致力于改良新品种,引进新技术、推广新方法,不断提高农业科技含量。二是大力推广现代农业发展技术,提高适用技术的转化效率。充分发挥农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抓好大面积生产上新技术的推广应用。重点推广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赣州市十大农业技术、简易贮藏技术、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开展“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增强科技入户能力。三是加强与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校的科技合作,积极转化、推广农业科技成果。各涉农部门应加强与上海农科院、江西省农科院、华中农大、江西农大等科研院校联系。四是加强农技人员的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农技人员的服务指导能力,增强农技推广活力,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抓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将现行分散的各乡镇农技推广资源整合,建立乡镇农业技术综合服务站。同时要加快农技人员知识更新的步伐,使他们走出传统农业技术指导与推广的局限,掌握适合农业结构调整的新技术,强化农技推广的有效性,吸收农业学院的大学生充实到农技推广队伍中来,提升农技推广技术指导素质。

(二)依托销售网络,加快优势产业开发,大力构建品牌农业。一是积极打造农产品品牌。要充分利用已在北京、深圳、上海等国内大中城市建立的销售网络,打响三百山脐橙知名度。二是大力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实施农业“走出去”战略,促进农业与加工业的整合。通过招商引资或引导地方能人开办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各类农业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深加工,促进农副产品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提高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延长农副产品销售链,进一步拓展农业发展空间。

(三)创新农业管理和农技服务体制,加大农业发展资源的整合力度,充分发挥农业发展资金的使用效益。要紧紧抓住安远县面临的各种发展机遇,结合实际,尽快对全县农口单位进行整合,强化农口系统的统筹和协调,同时要利用我县在果业、生猪等方面的优势,成立农业特色园区,以农业科技园区为载体;要整合上级农业专项资金,要加大对规模农业产业项目的扶持力度,把农业发展资金与现代农业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把上级支农资金用好用活,使其发挥的社会经济效益。

(四)创新现代农业发展机制,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结合安远县传统农业的优势和特色,创新农业发展机制,为全县现代农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宽松的发展环境。一是要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办法,要从政策上支持农村土地向大户集中,实行集约化经营,充分发挥土地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基础作用。二是农业项目建设要紧密结合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的发展,避免重复投资,充分发挥农业资金效益。三是从资金、税收、技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扶持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进行集约化和产业经营。四是按照中央提出的“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制定积极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城市工商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发展项目上。五是要把龙头企业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积极支持安圣达公司、天华现代公司、双孢胎有公司等龙头企业和种养殖大户扩规上档,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对农业产业项目的组织、策划、生产管理,充分发挥其带动示范作用。

(五)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力度,增强农业抗自然灾害的能力,使农村居住环境得到改善。

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措施。要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以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有力推进了农业产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大好时机,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改变农村基础设施落后和人居环境脏乱差的状况,既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任务。

农村经济发展的探讨

(一)农业生产技术落后。

现代化农业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必须要依靠先进的生产技术来发展农村经济。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惠农政策,来加快增长农村经济发展,但是由于生产技术落后的限制,无法实现全面发展。

此外,还受到文化素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土地质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因素限制,我国大部分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缺乏生产技术推广人才,无法推动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进行广泛使用,无法改善农业生产手段,从而限制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村信息滞后,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经济发展的基础就是要建设基础设施,我国大部分的农村地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电、通水、通广播等一系列问题还没有得到全面的解决,由于没有水电,无法有效灌溉农电,无法扭转靠天吃饭的情况。

由于基础设施薄弱,农民无法及时获取外界的信息,使得广大农民无法及时了解相关的农业生产技术。

因此而出现不增收反而增产的局面,这样以来,会挫伤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对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的影响。

尽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在不断加大投入,但是由于缺乏责任追究制度,使得大量投入的资金被擅自挪用。

此外,由于灌区水利工程缺少维修,老化现场较为严重,给农民生产带来了困难。

(三)土地流转制度不健全。

第一,土地产权关系模糊,从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来看,农村土地所有权,可以是村集体也可是乡镇集体,甚至还可以是村民小组所有。

而农民只是拥有土地使用权,这样就模糊了土地产权关系。

此外,乡镇以上政府对管辖区域的土地,有绝对的控制权,导致土地产权关系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第二,土地流转机制不规范、不完善,缺乏健全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机制,致使农村土地流转只在于农户之间,并且以口头形式进行流转土地,没有按照相应的法定程序办理相应的合同。

第三,农民权益得不到保障。

对土地流转缺乏有效监管,无法及时兑现土地流转收入。

(四)农民整体素质偏低。

我们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力强弱,取决于知识分子的质量以及数量。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的小学、初中、高中的文化程度分别占40%、29%、8%左右,其中还有14%的文盲。

由于绝大多数都是小学、初中文化程度,使得农民对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弱,思想落后。

不能很好的抵御风险能力。

因此,农民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依靠体力劳动来获得。

二、解决对策。

(一)农业产业结构要及时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首先,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政府针对不同区域的农业特色,进行合理规划发展,通过配套设施帮助农民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业生产,促进产业结构调整,逐步形成具有特色性的农业生产格局。

第二,对农业内部生产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科技为手段,通过开发新品种、新技术来推广农业发展。

第三,宏观调控农产品市场,由于农民获取信息渠道单一,政府要及时帮助农民获取信息,通过广播、电视来发布最新农产品信息,引导农民生产、销售农产品。

(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大力度,要全面改善农村经济环境。

首先,第一点,加强建设农业基础设施。

我国中西部贫困地区水资源匮乏,为了保障农业发展,政府应当加入力度建设基础设置,大力推行节约用水,灌溉农田。

促进水资源利用。

第二,改造中低产田,建设农田。

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面积会对国家粮食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随着城镇化建设不断发展,逐年增加建设用地,使得耕地面积减少。

政府应当加大改造产田,大力建设农田,保障我国粮食安全。

第三,农村道路建设还要持续加强并不断完善。

农村地区道路因为年久失修,降低运输能力,无法促进地方资源经济的发展。

第四,要建立健全农村水电设施以及网络建设,保证农民能够及时获取相关农业信息。

第五,监督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杜绝擅自挪用现象。

(三)健全土地流转制度。

政府按照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议提出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建议,发展多种经营形式。

并大力宣传,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以及法律法规。

促进农村土地管理制度的完善以及改革。

要扭转土地规模制度问题而带来的缓慢发展。

(四)加强教育,提升农民素质。

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依靠人才。

培养有文化、会经营、懂技术的人才,是现代化农业发展所面临的关键点。

为了促进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政府应当对农民进行素质教育。

充分利用电视、广播等传播渠道,开设层次课程,鼓励青年农民自学。

第二,要对农村劳动力加强技能技术培训。

(五)完善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转变政府职能。

农业发展比较缓慢,在此情况下,要发展农村经济,关键在于政府能否有效发挥职能。

然而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机制带来的影响,导致地方政府职能缺失。

因此,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才能发展农村经济,需要依靠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机制来引导,并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制定农村经济增长的指标,克服以gdp为导向,避免政府工作人员短期行为。

对绩效考核的针对性、准确性要增强,体现结果的民主性、科学性,一一量化指标体系中各项指标,应对不同条件。

地区的考核,采取不同的考核体系,来体现考核的公正公平。

三、总结。

综上所述,第一部分主要分析了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相关因素,第二部分主要针对第一部分的相关制约因素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

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小康社会,政府各项职能就必须要发挥其重要作用,加大投入力度,落实各项惠农政策,积极解决各项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经济收入增长。

参考文献:

[1]杨成章.西部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周双红.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

[3]霍焰.农民收入增长与农村金融发展的互动研究[d].吉林大学,.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适应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社会化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经营体制改革的现实需要,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凝聚力、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有效手段,是促进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盟委“三年打基础,五年上台阶,七年大变化”的发展战略,快速推进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从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古迹办事处开展了一次为期1个月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专题调研活动。办事处11个村根据区位不同,按照集体经济发展较弱、一般和较好的三种情况,召集村领导、财政所所长或农经负责人以及村两委负责人共计32人举行了座谈。通过座谈,认真听取了各村发展集体经济的现状、措施和难点,深入剖析了制约集体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与会人员对今后发展我县农村集体经济提出很好的建议和意见。

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因区位优势不同,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发展较好的村,依据原有的集体资产,在发展扩容过程中的近城优势,或在产业发展过程中,抓住规划制订的产业支持政策,加速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整合集体资产、资源,集体经营性资产日渐增多,集体经营年收益逐步增大;但绝大部分村社,因受地理位置的限制,集体可经营资产很少,有的甚至没有可经营性资产,集体收入甚微,经济增长方式和增收渠道十分单一,集体资产增速极慢,效益极差。

目前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一是原有村办企业、集体办公用房及其它资产的租赁收入;二是财政的各项补助收入(如修建农民活动中心的资金支持);三是通过土地流转,流转业主给予村社集体的服务费协调费;四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业主的各项协管费。

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办事处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普遍较慢的原因,归纳起来讲,主要存在“两缺”(缺资金、缺人才)、“一差”(农村基础设施差)和“两制约”(土地政策制约、规划制约)。通过调查,基层干部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村集体经济收入单一,缺乏新的增长点和后劲。大多数村集体经济收入都依靠集体资产租赁,而集体资产也大多为几间铺面,一般也只有几百上千块元收入;土地流转协调费因区位和配套服务的限制也只能收到100元/亩左右,随着经济的发展,这些固定的微薄收入很难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二)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差。部分种植业生产有特色的村,因道路、渠系等基础设施太差,道路不通,造成农产品销售困难,并且很难引进农产品加工、销售企业或种植大户,进行农产品规模化生产,有限的财政投入,难以在短时间内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现状,采取“一事一议”农民筹资筹劳办法来解决当地的道路渠系等,操作难度也很大。基础设施条件差,成了制约这部分村集体经济发展的致命点。

(三)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缺乏必要启动资金。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农民依据产业特色建立起来的“民建、民管、民受益”的经济组织。一些村社在种植、养殖或其他副业生产方面具有优势,也在抓紧筹建农民自身的合作经济组织,但因缺乏必要的启动资金,使部分合作社迟迟没有组建起来。

(四)土地征占,带来土地流转收益减少。原农村土地流转较多的村,村集体在协调服务方面等获得一定的收益。现在因城镇规划或工业占地,大部分农用地征用后,村社集体在土地流转方面的收益逐年减少。

(五)农业产业发展政策跟进滞后。有发展规划的地段因缺乏明确的政策支持而无法启动。

(六)土地政策的瓶颈制约。在农业招商引资中,引入的农产品生产或加工企业,需建生产用房,存在国土、规划等部门办证难。严重限制了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引进招商引资工业企业和农产品加工企业。修路和发展村级企业都需要土地资源。

(七)集体经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匮乏。现有的村两委干部,有部分因经营管理水平不高,缺乏改革创新精神和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没有相关知识的培训机会。

(八)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不健全。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带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发展集体经济带头人等没有明确的激励政策;在农村集体资产监管上,缺乏更科学有效的管理制度。

(一)品牌战略。各镇村根据自己的区位和产业优势,找准发展的路子。在农产品种植区,主要发展农业项目或与农业相关的产业,延长农业生产的产业链,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增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办事处在政策、技术和资金上支持特色农业生产发展,鼓励其发展壮大。提倡一村一品、整村推进的发展战略。

(二)变土地资源为土地资本。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在农业产业化进程中,不单纯进行农村土地流转,而是采用以土地资本入股的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发展,与产业化企业共同发展,从而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三)土地政策的支持。为解决农业产业发展的土地瓶颈问题,以新农村建设和土地整理为契机,在保证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的前提下,把整理出来的土地,留置一部分土地指标给村集体,且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限制土地的用途,用于集体经济的发展。

债务,在债务化解上能否进行先挂,当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以后,再来化债。

(六)加强培训。采取多种形式,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经营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头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扩大发展集体经济的视角和眼界。还可采取招聘优秀经营管理人才的办法,选准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发展的路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七)建立各种帮扶制度。对集体经济发展较为薄弱的村,采取企业或部门对口帮扶的办法,以促进其发展。

(八)建立健全发展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和集体经济发展的监督机制。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了,收益增加了,农村公益事业发展了,农民也得到了实惠。对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的村和促进发展的带头人,应制定明确的奖励政策。同时在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对集体资产的经营管理和资产处置,要建立更有效的监督机制。

这次调研活动得到了参与调研的各村干部的积极配合和欢迎,各村充分结合自身实际提出很多很好意见和建议,希望抓住发展的契机,能够在集体经济发展方面走出新的路子,为农民增收找到切实可行的方法。

农村经济发展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委农工委的.工作指导下,我局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紧紧围绕《2022年对乡(镇)、部门、及直管部门目标考核细则》(荥农委〔2022〕32号)要求,锁定农业农村工作目标任务,强措施,抓落实,做到工作开展有安排、有抓手、有成效,积极协助xx村推进农村改革创新,圆满完成了全年服务和保障农村经济发展工作目标任务。现将农村农业相关工作完成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将产业发展作为农村和农业发展的根本举措,以点带面,大力协助联系村发展林下养鸡、茶叶种植、脆红李种植、林竹、黄柏五大产业。通过产业发展逐步形成山区小村特色生态农业观光带,促进农业旅游深度融合发展道路。

1、支持协助联系村打造“茶园、林竹两个千亩基地”。一是新建千亩规模茶叶观光基地。工作总结引进外来企业,规划建设1100亩茶叶种植基地。以土地流转、入股等方式,已种植黄金茶400余亩,解决本村30余人长期就业,其中贫困户3人。二是坚持发展林竹产业不动摇,全村发展慈竹3000余亩。通过对外出售、伐竹务工等方式,林竹基地助推全村80%贫困户增收,户均增收近千元,产业带动效果明显。

2、打造特色“林下鸡、黄柏双万基地”。一是成功打造万只规模林下生态养鸡基地,成立林下养鸡专业合作社。新建林下养鸡围栏放牧场100余亩,鸡舍700余平方米,全村林下鸡存栏7000余只,基地年出栏林下鸡达1万只以上,全村养殖纯收入达到50万元以上;今年,10户贫困户此项年均纯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二是继续做大做强万亩黄柏种植基地。结合xx县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的发展思路,招商引资外来三家公司种植黄柏1万余亩,带动本村群众种植1千余亩,基地经济价值达4400万元以上。2022年以来,通过出售、务工等方式,黄柏基地助推全村60%贫困户户均增收500元以上。

3、依托五大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脆红李基地的建设和壮大,积极支持培育乡村旅游业,将旅游与扶贫开发有效结合,着力景点打造和标识标牌设置,通过引进星级农家乐建设带动农产品销售,促农增收。

1、积极支持联系村培育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立林下生态养鸡专业合作社,与鑫鹏农业共同联合开发脆红李种植基地,形成了规范有效,管理严密的现代农业经营主体,目前运营成效良好。

2、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大力发展和提升农产品加工销售和发展农村电商营销网点。开展电商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培育农村电商队伍,构建网上农产品市场,带动贫困村、帮助贫困户通过互联网直接对接市场,拓宽流通渠道,打破有形市场局限,特别建好xx林下养鸡、脆红李销售电商服务点。

围绕“个、十、百、千、万”发展模式,在继续做大做强全村五个生态特色产业的基础上,指导联系村利用农产品、自然资源和文化旅游等资源做好项目开发工作,积极打造养蜂产业新亮点,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涉家项目建设,引进鸿林集团投资60万元新建道路1、5公里。

以“五位一体”强党建为引领,推进基层党支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廉政建设,巩固精准扶贫成果,主导五项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发展繁荣进步,集体经济和合作经济模式多样化,农民收入不断增加。扎实推进村环境整治规划,有序开展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脆红李合作社改革试点取得实效。

农村经济发展计划

20__年已经到来,为了在新的一年里更好的贯彻党的___精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开创党建工作新局面,现结合我村实际情况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着力提升党建的创新力、凝聚力和社会影响力,团结带领广大群众共同努力建设和谐幸福村队。

二、目标任务。

努力按照“五个好”的目标要求,力争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党员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和党的群众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民生的机制和方法得到进一步完善,努力塑造党建特色和品牌,全面提升党建整体水平。

三、重点工作。

(一)、切实加强村两委领导班子、干部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街道党工委抓村队的领导责任制,明确班子成员分工,认真抓好班子成员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定期召开碰头会,交流思想,搞好班子成员之间团结,加强相互间的协作配合,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形成合力,确保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扎实有效地抓好党员的教育管理。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参加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员意识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坚持每年对党员进行一次民主评议,组织党员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抓好社区党员基本信息网上平台建设,及时修正、补充、更新相关信息资料,对下岗职工党员、离退休党员、流动党员、非公企业党员、在职党员、高校毕业党员进行分类管理教育,保证每一名党员都能过上正常的组织生活。坚持定期走访制度,对新进党员、困难伤残党员、有思想问题党员、有特殊贡献的党员建立专访档案。

(三)、健全组织工作运行机制。建立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党建工作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形势任务,安排部署工作,协调社区内各种力量和各方面关系,深入开展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搞、文体活动联谊等共驻共建活动。定期进行社区党务公开,实行制度公开、程序公开、管理公开,组织成立社区党员民主监督小组,对社区党委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进行监督。建立健全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支持和保障村民自治组织依照法律和章程履行职责,自觉接受党组织的领导。

(四)、丰富党性实践活动。结合实际,通过划分党员责任区、建立流动党员服务站、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和党员设岗定责等多种形式,建立党员便民利民服务岗,成立党员护绿队、环保队、治安监察队、法制宣传队、民情信息员等志愿组织,积极组织党员参加村级建设,服务居民群众。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工作,帮助特困党员、群众,在他们生活困难时就会及时给予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居民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每月组织安排一次党员自愿者活动,如扶贫帮困助残、便民利民服务、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及讲座、拥军优属、青少年教育、健康咨询、科普知识讲座、文化体育活动、家电维修等。

农村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卢村乡清方村。

(xx年4月9日)。

一、基本概况。

清方村位于卢湖南部丘陵山区,地形狭长,被全乡12个行政村(社区)环绕,由原清方、小余二村合并而成,辖19个村民组,943户,人口3220人。设一个党总支,下辖二个党支部,四个党小组,共有党员88人,其中女性8人,男性80人。

二、发展优势。

一是发展提速,历史机遇好。县委县政府提出“四位一体,四区同城”的发展战略,一些重大项目相继落地卢村,卢村迎来大发展的历史机遇。近年来,清方村通过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提出“建设美好家园,为美好乡村建设夯实基础”的口号,农村面貌显著改善,为加快发展凝聚了民心,营造了声势,奠定了基础。

三是生产基础条件差。由于清方村部分民居处在淹没区,卢村水库蓄水,水位上升,部分村组道路被淹没,山货不能下山,生产生活不便,由于资金的缺乏,部分道路年年坏,年年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群众对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的愿望比较迫切。

四、初步设想。

立足清方的实际,提出“1+2+3”的工作思路。即:唱响一个口号,打造二个基地,实施三个工程。

“二个基地”即生态白茶基地和油茶苗木基地。将林业开发与生态旅游开发结合起来,依托广德品叶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和芦湖竹海情侣湾生态园艺场,通过跟踪服务和技术支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生态林业,尝试和探索建立1-2个高效林业基地,提高林产品的附加值。

“三个工程”即建成一座桥梁,两条道路,分别是红庙村民组水毁桥梁重建工程,关塘村民组水库淹没道路提升工程和竹坞里山场道路建设工程。多方争取和筹措资金,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快实施三个工程,千方百计地破解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稳步改善群众生产基础条件。

五、基层的几点期望。

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扶持,上级的关心和社会的关注。基层对农村发展有以下几点期望。

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对经济林业发展进行扶持;加强金融机构对接,解决经济发展贷款难的问题;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扶持培育林业发展示范基地;整合涉农资金,完善山场道路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激发群众投资兴业的热情。

二是实施科技驱动。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培养新型农业人才。通过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开展技术培训交流,探索与高校及农业科研院所建立协作关系,引进智力支持和技术力量,培养一批农民林业发展技术人才,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三是推动产业发展。坚持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通过公司加农户的方式,大力培育和做强竹笋、花卉苗木、经果、白茶等产业,成立专业合作社,培养经纪人队伍,打造品牌文化,提高产品附加值,努力将林业发展与发展生态旅游结合起来,延伸产业链条,增强市场竞争力。

二〇一三年四月九日。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范文推荐
  • 12-28 药品经营协议范文(14篇)
    经营者应注重企业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事业和社会活动。经营是一个需要不断优化和改进的过程,以下是一些关于经营改进的建议和方法分享。立本合同。第一条本合同的各方为
  • 12-28 幼儿园小班周工作计划下学期(热门15篇)
    在幼儿园工作计划中,我们需要明确每个阶段的主题活动、教学目标、教学资源等,以确保教学的连贯性和有效性。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幼儿园工作计划的范文,供大家参
  • 12-28 财产保险个人工作总结(汇总21篇)
    保险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保险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方法。随着保险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开始意识到保险工作总结的重要性,以下是一些保险从业者的心
  • 12-28 公安领导述职述廉报告(专业21篇)
    述廉报告是为了督促单位或个人及时发现和纠正廉政风险和问题。小编精选了几篇有关述廉报告的经典案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于xx年*月由××*派出所调入分局××处,
  • 12-28 医生年度工作总结个人(实用24篇)
    通过总结自己的工作,我们可以发现问题、改进方法,提高在工作中的效率和质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些精选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从中汲取经验和灵感。一、坚持科学发展、
  • 12-28 自来水公司职工工作个人总结(汇总19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激励自己在未来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和进取。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个人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回顾这一年,在公司领
  • 12-28 普通员工年会发言稿大全(21篇)
    发言稿的撰写要注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以确保传递的信息完整和清晰。以下是一些发言稿的模板,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修改和改编,使之更符合自己的特点。
  • 12-28 个人离职申请书版本(精选17篇)
    写申请书时,应该仔细阅读入学或就职要求,了解相关要求和要点,以便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优势和特长。在你准备撰写申请书之前,不妨先阅读一下以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申请书范文
  • 12-28 理发店管理规章制度(专业18篇)
    规章制度的建立需要考虑实际情况和目标要求,以及对违反规定的处罚和惩戒措施。规章制度范文的适用性需要根据实际环境和实施对象进行灵活调整。1、理发店经营单位必须领取
  • 12-28 论文投稿单位介绍信盖章(汇总15篇)
    介绍信是一种表达自己对他人的认可和推荐的方式,可以帮助对方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介绍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写作技巧和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