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

时间:2023-08-02 14:56:27 作者:江sx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一

摘要: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发展就是现代绿色建筑的发展。对现代常见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进行了探讨.指出现代绿色建筑环保材料将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绿色环保论文

随着时代的发展,能源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关注点。由于近年来环境日益恶化,资源严重短缺,绿色环保也成为各行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传统建筑业中,污染严重、耗能高都严重阻碍了其可持续发展,由此,只有真正进行建筑业的改革转型,应用和普及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好地面对当前的严峻形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能够降低能耗,而且也实现了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对节能环保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1建筑业中使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意义

建筑材料是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真正利用和配置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其利用率,实现建筑业的环保节能。从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发展状况来看,整体现状并不乐观。建筑环境杂乱,能源消耗严重,不仅提高了建筑施工成本,无法有效保障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环境的保护更无从谈起,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提升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对建筑业的发展有着重大意义。随着国家对绿色环保的意识不断提高,一些新型绿色建筑材料也得到了开发应用,例如太阳能和一些可循环材料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能源消耗和建筑成本,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不仅缓解了生态环境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同时也保证了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

2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特点

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节能、环保等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以污染小、低能耗的材料为主,大部分可以循环使用,而且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有利于保护环境。相比传统建筑材料而言,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具有几个方面的特点。其一,能耗低。通过科学研究和新的技术工艺,提高了能源的使用,减少了建筑材料在生产使用过程中的能耗,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节能减排的效果。其二,污染低。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生产研发更注重其环保性,不添加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和环境都不产生危害。其三,功能多。绿色环保建筑材料能够实现材料的综合使用,既提高了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同时也达到了其多功能性,保障了生态环境。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作为现代科技发展的产物,不仅弥补了传统建筑材料的缺点,同时也有效地修复了环境,实现了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统一,推动了现代建筑业的发展。

3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

绿色环保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了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需求,实现对自然环境的保护,就需要加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在建筑业中的应用,更好地实现建筑材料的绿色无污染。当前,在建筑业中所使用的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几类。

首先是环保型混凝土。相比传统的建筑材料,这种建筑材料的优势更加明显,不仅强度高,耐久性强,而且功能更全面,能够满足建筑结构的要求。环保型混凝土不仅能够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同时也减少了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实现了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其中,环保型混凝土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节约水泥使用量,同时减少在生产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对环境的影响。由于环保型混凝土使用了先进的工艺技术,可循环使用,能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保护环境,减少了粉尘、废气等污染,实现了零污染和零危害,有效地改善了环境。

其次是墙体材料。通过新技术研发的加气混凝土砌砖不仅能切割成型,还具有一定阻热蓄能的效果。防霉墙纸的使用不仅解决了室内外温差大造成的各种发霉问题,而且材料透气性好、隔音效果好、经济实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绿色环保材料应用到建筑业中,不仅实用美观,而且也实现了能源的循环使用,有效降低了能耗。

最后是环保玻璃。在现代建筑中,绿色真空玻璃已经成为常用的装饰材料,不仅能够实现更有效地通风和采光,而且也达到保温、防紫外线等功能,保证了人体健康。相比传统玻璃,绿色真空玻璃还有很强的隔热效果,防噪音能效较强,给人们提供了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绿色的建筑材料既保证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也保护了生态环境,成为建筑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4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

近几年,建筑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建筑企业对于绿色环保材料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不可否认,建筑材料与环境保护之间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问题,亟待完善和发展。只有真正结合时代发展特点,不断提升科技水平,才能更好地提高建筑企业的竞争力,实现社会经济的长足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开发利用要与环境保护密切相连。

首先,要加强环保意识的宣传。只有人人都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才能更好地实现环境的利用。可以通过科技手段进行宣传,引导和加强人们对于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严防环境污染,保证人体健康与无污染环境。

其次,在宣传节能环保的基础上制订更加完善的法律法规。通过有效的建筑材料相关法规,明确建筑材料的生产、制作到施工等各个环节的措施监管,保证各项指标都符合标准,从源头保证建筑材料的绿色安全。

再次,进一步加强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当前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主要包括几大类,即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空间绿色节能型。随着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人们对于环保的关注度越来越高,都希望自己生存的环境是无污染的,所以,绿色环保型建筑材料正向着无污染、绿色环保方向发展。由于社会资源严重短缺,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日益严重,资源节约型建筑材料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资源的再利用,提高了能源的使用率,降低了施工成本。空间绿色节能建筑材料的出现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种污染造成的环境伤害,同时也有效降低了建筑能耗,提高了空间使用率。由此可见,只有不断提高建筑材料的技术含量,大力发展绿色环保建筑材料,才能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也能够使建筑材料企业向着绿色环保方面发展。

最后,加强建筑垃圾的管理及利用。通^合理规划和建设建筑垃圾收纳中转站,扩大对建筑垃圾的处理范围,消除管理盲区。可以根据实际建筑需要和城区规划,设置相应的中转站,防止出现私倒建筑垃圾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建筑垃圾的分类利用,有利用价值的进行综合利用,无利用价值的实行回填,确保不出现二次污染。此外,还应建立垃圾长效管理机制,定期对乱倒、乱堆建筑垃圾等违章行为进行查处。

5结语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建筑业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绿色环保材料的有效开发利用,能够更有效地提升环保建筑材料的使用率,减少资源浪费,实现节能环保理念。只有不断加强对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有效利用,才能更好地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此外,建筑材料企业要不断创新科技人才,加强管理,加大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利用,才能更好地提升企业竞争力,实现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应用与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结合,营造一个更加健康良好的生态环境,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二

众所周知,环境保护是中国最重要的任务之一。环境保护与人类生存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但是现在很多人认为环保是国家的事,跟自己没关系,其实不是。

1.以身作则,保护环境。不要随地吐痰,不要扔塑料袋。多做宣传,少用一次性用品。

2.我希望学生们拿出垃圾时能把它们分类。能回收的和不能回收的放在一起,既减轻了工人的工作量,又保护了环境,减少了污染。

3.树立节约资源的榜样。建议成年人购买食物时少用塑料袋,多用竹篮、钢笔、圆珠笔。

同学们,赶快行动吧!保护环境是人类最大的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对人类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为了人类的延续,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保护好环境!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三

摘要:本文概略讨论了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文明可以视为文化进化的一种存在状态,而生态文明表明了文化的观念状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这种变革最终将增进文化的观念系统的生态化取向。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应当按照生态文明的思想及其多样性的、循环的和共生的原则发展。

关键词:文化;文明;生态文明;社会发展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关注的一个永恒的主题。人类在不同的时期总会遭遇到不同的社会发展问题。从一个广泛的背景上看,人类所面对的问题总是与其自身活动的范围、强度以及认识能力等诸多因素有关。人类在当代所遭遇到的生存问题要远比历史上曾经面对的问题严重得多,因为随着全球的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人类从自然环境中攫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都是以往的任何社会所无法比拟的。当前,人类面临着日益严重的环境压力,这与以前受到的环境压力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这种环境压力正在迫使人类不得不改变对待自然的态度,调整人在自然环境中的行动方式。正是在这样的紧迫背景下,我们看到,“生态文明”作为一种试图从根本上促进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战略抉择,正在成为当前社会努力倡导和普遍化的一种主流意识。本文仅就生态文明及其对社会发展的基本意义进行概略性的讨论。

我们首先从如何理解“生态文明”的意义开始讨论。一般而言,人们在使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时,通常在含义上并不作特别的区分,或者说,这两个术语经常是可以互换的。这种状况或许源自著名的人类学家泰勒(e. b. tylor)第一个所给出的“文化”的定义。泰勒在他的《原始文化》一书的开篇说:“文化或文明,在其广泛的人种学意义上,是人作为一个社会的成员所获得的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及其他能力与习惯的综合体。” 显然,在这个定义中,泰勒是把“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并列使用的,这就是说,“文化”等值于“文明”。然而,泰勒在他的另一部重要的著作《人类学》中,把“文化”划分为蒙昧、野蛮和文明三个大的阶段。泰勒认为,蒙昧阶段属于石器时代;野蛮阶段开始于人从事农业生产的时期;而文明阶段则是从人发明书写技巧开始的。无论这种划分是否恰当,我们都可以看到,泰勒在这个划分中明确地把“文明”定位于人类的文化发展的某个特殊的阶段。毫无疑问,泰勒的这个划分将“文明”包含在“文化”中,只不过此时的“文明”属于文化的高级阶段。

鉴于自泰勒以来的人类学家,在人类学的研究中总是以“文化”作为一个独特的标志来区分人类与非人类生命,特别是如人类学家怀特(leslie a. white)所说的那样,人是唯一的一个以文化的方式而存在的动物。由此可见,“文化”这一术语是人这一物种所具有的一个最普遍的属性,因而它也就是一个涵盖最广的概念。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我认为还是在“文化”和“文明”这两个术语之间作一区分为好,确切地说,我们可以把“文明”看成是“文化”的一种存在状态。但是,这种界定不同于泰勒所说的始于书写技巧意义上的那种文明。人是一个文化的物种,并依赖文化而进化。因此,人的发展过程,可以视为一个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人的文化进化的每一个不同的大的阶段,无论人们如何采用何种评价的标准,它都代表或反映了人类在某一特定时期的存在状态即文明的状态。所以,人类所处的工业时代是一种文明,而石器时代也同样是一种文明。我们不能因为人在一个时期比另一个时期的存在状态显得原始和落后,我们就可以认为它不属于文明的范畴。

如果我们可以用“文明”表示人类文化进化的任何一个不同的阶段,那么,这就意味着,此阶段的“文明”便代表着人类的文化在这一时期的整体的存在状态。具体讲,根据泰勒的关于文化的系统观[4-5],“文明”在整体上总是对应着一个由“技术系统”、“社会系统”和“观念系统”这三个相互作用的亚系统所构成的文化系统。这样,我们当前所讨论的“生态文明”在时间上就对应着文化进化到今天的一种特定的存在状态,尤其是这种特定的存在状态是以“生态”为其根本标志的。“生态”表明了人的智力活动发展到当代,人对自身与整个环境的关系及在其中的位置有了一个合乎理性的确认。这种确认并不只是我们在科学事实方面所作出的一个判断,同时也更是在价值方面所作出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判断。在这个意义上,可以确切地说,“生态” 作为今日文明的一个核心标志,它的意义首先表现在构成我们的文化的“观念系统”正在发生着一个革命性的变化,或人的社会发展的整个价值体系及其取向正在发生变革。这一革命性的变革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发展将以一个逐渐“生态化”的价值体系来指导我们的行动。

从生态化的文明语境上讲,在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上,我们事实上面对着两个具体的基本问题:一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本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另一个是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由此产生两者的关系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与人类社会的协同发展正在成为今天人类关注的一个最重要的全球性问题。这个问题的严重性丝毫不亚于我们在历史上经历过的任何一种困难。正如有的科学家指出的那样,为了人类的福祉,我们需要一个千年生态系统的评价体系,因为我们对地球生态系统维护与人类福祉之间的关系知之甚少,我们还缺乏把生态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动力学进而与生态系统支持的人类福祉联系起来的理论基础。从人与自然的关系角度讲,或从整体主义的生态学思想看,由于我们同地球自然生态系统处在一种高度紧密的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人的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这个系统强有力的支持,因此,为了人类福祉,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根本上讲,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这首先依赖于我们生活于其中的那个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确切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在此显然具有不容置疑的优先性。因为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作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生命支持系统,如果不能够可持续发展,那么,毫无疑问,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只能是一句没有任何意义的空话。

因此,在我们考虑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这个重大问题时,从哲学上讲,重要的首先不是去寻找在技术的或操作层面上的进步(尽管这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而是首先要解决我们在观念中长期存在的问题。因为只有一个适宜的人与自然的观念,才能引导我们真正走出一边发展一边破坏环境的怪圈。我们知道,20世纪以来,人类的生存环境之所以遭到了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原因虽然是多方面的,但是,最根本的原因还在于人类对待自然的态度。一句话,这种态度表现为一种本能或动物式的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和行动方式。正如我们可以在西方哲学和文化的思想发展中看到的那样,早在古希腊时期人们就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到了近代人们更是高举着征服自然的旗帜,向自然宣战。自然在人类的观念中,成了僵死的、无生命的东西;成了可以随意宰割和驱使的对象,成了人们可以随意倾倒生产和生活废弃物的垃圾场所;成了人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餐桌”。事实证明,我们人类关于自然的这些观念已不再成为支持我们的社会进一步健康发展的思想了。

幸运的是,人的历史发展到今天,哲学开始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可以说,20世纪70年代以来哲学中出现的“环境转向”或“生态转向”,是人类理性觉醒的一个重要标志。这一转向使生态学的思想从一个狭小的生物学的分支学科的范围内突现出来,开始上升成为一种普遍的哲学意识。哲学的“生态转向”表明了生态学的思想正在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一种极其重要的哲学思想和思维方式。哲学中发生的这种变化,深刻地反映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内在要求。这一转向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求我们在观念系统的层面上更加深入、全面和科学地反省和审查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调整和改变人对自然的态度。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需要的是一个正确指导人的行动的观念,一旦一种观念能够在最广泛的范围内为人们所接受,它就会转化成为人的正确行动的指导原则。所以,把那种适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念转化成为我们绝大多数的人的行动的原则,在今天是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

如果说我们今天的文明是以“生态化”作为其价值取向的,那么,在这种价值取向下,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最终也都不可避免地将“生态化”作为最基本的指导原则。对于这个基本原则,笔者认为它可以进一步地具体化为如下原则:多样性原则、循环原则和共生原则。

(一) 多样性原则

多样性在地球范围内是一种普遍的自然和生命现象。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在我们这个世界上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从时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是地球自然长期演化的结果,它们的生成、变化和消亡有其自身的规律;从空间的角度看,多样性成为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谐与稳定的基础。离开了多样性,我们这个世界就会从根本上丧失生命的活力和动力。我们知道,人作为一种生命形式,对自然的使用是必然的,因为这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但是,我们必须把对自然的使用控制在一个合理的限度内。正如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所说:“当我们这个行星上的生命具有领悟和理解自身存在的能力时,它才算真正成熟。”而人之所以能够走向成熟,就在于我们能够对自己的行动及其后果进行不断的反思。我们逐渐会在自己所犯的错误中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自然和对待自然。

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讲,多样性原则它所要求的是,我们应当在保持自然的多样性这个根本前提下进行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多样性原则是我们合理地或科学地使用自然的一个正确的法则。我们不能以牺牲自然的多样性作为代价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为多样性中的每一种事物不仅是独特的,而且一旦消失也是不可恢复的。自然生态系统之所以能够维持它的平衡或稳定,就在于多样性起着基础性的支撑作用。所以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时候,必须把我们的活动限制在多样性不被损害的前提下,我们应当按照自然运行的规律来使用自然,对于每一种生物,我们应当保持在一个物种的延续可以承受的水平上,使它们得到休养生息。例如,在一个有限的草原生态系统中,人们为了追求自己的经济利益,一味地扩大牲畜的数量,过度放牧,会导致草原植被的退化甚至沙化。事实上,由于人类在地球生态圈中的开发活动不断地加剧,已经使其不堪重负,有大量的生物种相继在我们的视野中消失,还有许多动植物物种也行将消失。我们看到,被我们列入濒危动植物保护名单中的数目在不断地增加。这种保护虽然表明了我们的环境意识在不断增长,但是这个事情本身已经告诉我们,我们在使用自然的方面,实际上存在着非常严重的问题。这意味着,对于某一种或某些动植物的过度使用,都会有使之衰退和消失的危险。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必须做到自然的多样性得到保持和持续发展。

(二)循环原则

自然多样性中的每一种类型,尽管在地球范围内都是独特的、唯一的,但是它们却并不是各自孤立存在着的事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事物,都无不处在一个巨大的和复杂的循环圈之中。这种循环圈的形成是自然长期进化的结果,也是各种事物尤其是各种动植物在空间中的一种存在方式,在它们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的流动,每一种动植物在其中都拥有自己的一个生态位。正是由于在各种无机物和动植物之间存在着生生不息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地球表面才形成了各种复杂程度不等的生态系统,循环使存在于其中的每一种事物都能够各得其所。循环使它们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食物链和食物网,这种关系对于其中所有动植物的生存有着重大的生物学意义。这种意义表现为,只有在这种循环中动植物才能获得生存的条件,而这一意义对于我们来讲,就是我们必须使之循环。只有循环,才能使生命从中得到它们所必需的食物和能量,同时,也才能使生物在得到繁衍生息的基础上为这个循环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生存的支持。循环一旦被打破,就会出现生态灾难,而这种生态灾难的大小,将会因一个生态系统的复杂和稳定的程度而不同。

我们必须充分意识到人类的活动总是在循环着的自然中进行的。因此,我们的生存实践活动就必须充分考虑到循环的意义。为了保持这种循环能够健康运行,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循环在构成上的完整性,对于循环中的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过度地开发和使用,更不能使之消失;另一方面,我们应当保持生态系统在功能上的自净能力不受到影响。生态学使我们清楚地看到,我们对自然绝不可能只是做了一件事情。如果我们不能认识到这一点,而是把我们在自然中的活动看成是一个孤立的事件,那么,令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就会发生。我们对这个循环圈做了什么,它就会对我们产生一系列的相关反应。

此外,我们从这种循环中还能够看到生态系统自组织地遵循着一个经济法则,这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废物。因为自然界中的任何一个生物种及其代谢物,都毫无例外地参与了循环,成了其他生物的食物和能量的来源。可以说,自然界中的每一样东西都是可以被利用的,既没有废弃物,也没有浪费。自然界的这种奇妙的自净能力无疑是我们从事物质生产活动时的一个学习或效仿的榜样。向大自然学习,这应当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这时刻提醒我们,在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中,应当按照自然的运行规律行动。由于在自然中一切事物都参与了循环,所以,我们应当以符合生态的方式设计生产流程,使生产中的每一个环节所产生的“代谢物”都能够尽可能地得到最大限度的回收和再利用。循环原则,归根结底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然生态系统所显现出的“循环的智慧”,来安排和设计我们的物质生产和社会生活,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良性互动。

(三)共生原则

在自然界中,每一生物种都是通过激烈的生存竞争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竞争是普遍的,也是推动生物进化的动力。没有竞争,也就没有一个如此繁荣发展的生命世界。从物种的水平看,现存于这个世界上的每一生物种在生存竞争中都是成功的,因为它们在这个过程中都获得和发展出了某种有效的获取物质和能量所需的体质构造和能力。但是,从另一方面看,也正是由于这种竞争使各种生物种之间形成了一种普遍的共生现象。这种共生的现象和结果的出现,实际上根源于不同的生物种之间所形成的相互依赖的关系。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正是由生物种之间所结成的各种食物链和食物网而表现出来的。每一生物种在其中都占据着一个特定的生态位,一个生物种既是物质和能量的消费者又是物质和能量的供应者。在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个生物种是或能够以彻底消灭其他生物种的方式作为自己生存前提的。因为,这种相互依赖的关系使得每一生物种都不可能独立地存在,一个地方的某种生物种一旦大量减少或消失,就会导致以它为食物和能量来源的其他生物种的减少或消失等一连串的生态反应。生物种之间的那种内在的相互依赖关系,普遍而有效地制约着每一个生物种的规模或数量,使得它们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因此,建立起一种相互依赖的和共存共荣的观念,对我们来讲是必需的。综合多样性原则和循环原则,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对于我们生存于其中的地球生态系统,只要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存在着,那么,它就现实地构成我们得以生存的基础,但同时也是约束我们在其中行动的规则。因为,只有当我们的行动满足了多样性和循环的生态要求,我们作为一个生物种的生存才会有一个持续的保障。我们应当时刻提醒自己,我们虽然有了其他生物种不可比拟的强大的生存实践能力,我们由于这种能力使自己摆脱了荒野自然的束缚,我们以高度聚集的方式把自己与自然界隔离开,并且使自然成功地朝着人化的方向发展,可是我们并没有因此就摆脱了自然,自然依然与我们保持着深刻和广泛的联系,不论我们如何相信自己控制自然的能力有多么强大,我们都无法真正摆脱多样性的世界由于循环而形成的相互依赖性。其实,正是由于这种意义上的相互依赖性,才促成了整个自然界的繁荣昌盛,以及我们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一个相互依赖的世界,不仅是我们所需要的一种世界景象,同时,也是需要我们真正去维护和珍视的。

生态文明的观念及其原则如何才能够真正贯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而使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一种可能,从这个问题所涉及的普遍性来讲,这无疑是一个需要整合社会各方面力量和资源的系统工程问题。在这个观念转化的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是应当特别给予重视的,这些方面可以看成是观念转化过程中的重要力量和社会资源。

(一)学校教育

对于社会,树立生态意识是一个长期的和系统化的过程,这是一个“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事业,也是一个需要从人的幼年时期就应开始进行教育的事情。学校是一个知识的传承和新观念传播的地方,它承担着为社会培育合格人才的任务,学校教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社会的健康发展的大问题。因此,各级学校应当主动、有目的和有计划地开设适合的环境教育课程。在高等学校中可建立环境教育研究机构,它既担负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也担负学校内部的环境教育任务,同时也可以向社会开放,承担起社会公众的教育工作。学校应当充分意识到环境教育是培育符合现代文明发展要求的人的一个重要?内容。

(二)大众传播

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大众传媒发挥着越来越大的社会影响力。它承担着信息传播、大众娱乐、社会教育和社会批判的责任。人们深刻认识到,多样化的大众传媒在对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等诸多方面起到了巨大的引导和塑造作用,甚至可以说,随着我们的社会开放和人们思想自由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各种传媒的使用和依赖的程度也在不断地加大。在这个意义上讲,它对社会受众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较以往任何时候都大,因此,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传播的把关人,应当积极地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概括地说,大众传媒——不仅仅是那些环境方面的行业传媒——应当在环境教育、监督、警示和批评方面自觉地加大传播力度,例如,大众传媒可以开辟环境方面的专栏,系统地向社会受众传播环境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新观念;可以同环境保护部门合作,定期公布环境质量状况;披露那些造成各种环境污染的部门等,从而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

(三)政府管理

一个地方的环境状况的好坏,是与当地的政府对它的关注程度直接相关,也可以说,一个地方的政府的环境意识直接决定了当地的环境质量。如果一个地方的政府对当地的环境采取的是一种漠视的态度,那么很可能由于发展当地经济会直接地和现实地造成环境的破坏。有的不仅造成了当地自然环境的恶化,同时也对所在更大区域或流域内的其他地方的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事实上,这种严重破坏环境的事件屡见不鲜。因此,对于一个地方的政府来讲,对它的管理的绩效的评价,必须把当地和被它所影响的地方的环境变化作为一项十分重要的指标,同时也应当把它看成是衡量一个政府的主要领导是否称职的一个主要标准。从这个意义上讲,应当实行关于领导任职期内的环境评价制度。否则,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正常的生活将会由于对环境的漠视而造成巨大的影响。

(四)环境立法和执法

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的健康和安全,立法机构应当加快环境立法的速度和涉及的范围。有关环境的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以及社会监督,它们虽然可以在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但是,相比较而言,它们都还只是一种柔性的手段和方法,因为它们对人们和各种利益集团的行为的影响,本质上并不具有也不能起到强制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通过环境立法,以法律的形式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达到保障环境安全的目的。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的环境意识不断加强,我们的环境立法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在这方面我们仍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尤其是在环境执法方面,我们还面临着更大的挑战。这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四

(二)踏破青毡可惜,多行数步何妨

(三)红花绿草满园栽,风送花香碟时来

(四)花开堪赏直须赏,莫要折花空赏枝

(五)花草丛中笑,园外赏其貌

(六)我为你美丽的心灵绽放

(七)带走的花儿生命短暂,留下的美丽才是永远

(八)愿君莫伸折枝手,鲜花亦自有泪滴

(九)森林是氧气的制造工厂

(十)草木绿,花儿笑,空气清新环境好

(十一)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十二)种一棵树,种一枝花,世界会更美好

(十三)草儿可爱,大家爱

(十四)距离产生美,谢绝亲密接触

(十五)绕行三五步,留得芳草绿。

(十六)热带雨林——地球的肺

(十七)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十八)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十九)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二十)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二十一)保护环境山河美持续发展事业兴

(二十二)别让可爱的生灵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

(二十三)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二十五)建设项目必须依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二十六)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二十七)尊崇自然敬畏生命

(二十八)尊天重地敬天爱人

(二十九)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

(三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五

摘 要:只有不仅有政策目标和政策原则,而且有成本较低、切实可行的政策手段时,才能实现我们的可持续发展的任务。在这方面,不断地探索新的、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将是走向可持续发展新世纪的重要一环。

关键词:环境;绿色;可持续

一、可持续发展的环境

一条河没有明确的归属,可能是由于制度的或观念的原因,也可能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在我国,前一种原因还是大量存在。因为我们刚刚从计划经济中走出来,国有企业的民营化还刚刚开始,人们还不习惯将一条河想象为私人所有。但在更多的情况下,河不是在乡村中的小河,可以在技术上由某些个人所有,而是很大的河,如长江,有上游、中游、下游,拥有一整条河在技术上是不可能的,分段拥有又不能互相不受影响。很大的湖,如太湖,滇池,等等,更进一步,海洋,以至说到极端,整个大气层,整个地球,就更不可能由私人拥有了。因此环境的不可分性,是外部性、从而是市场价格体系失灵的重要原因。

所有的人都真切地知道他们的行为将给环境带来的损害程度,也仍然无法阻止外部性问题的发生。这主要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并不一致。这里讲的人既可以是生活在同一时期的,又可以是不同时期的人。在同一时期的人中,任何个人或集团若要考虑环境或资源问题而自觉地约束自己,将环境成本或资源成本加到自己的生产成本中去,他或它将会在与同行的竞争中败北。因为那些没有考虑环境和资源的企业将会由于成本较低而具有竞争优势。人们不得不破坏环境,不得不加快耗竭不可再生资源,不得不毁灭自然物种。即使在一些国家内部制定了保护环境与资源的法律,由于不存在一个世界政府,国与国之间的行为很类似于上述的行为。

因此,可持续发展问题,即保护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合理使用生物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的问题,就可以归结为外部性问题。而一旦存在着外部性问题,市场价格体系就会失灵。在这种囚徒困境中,政府管制和政策也许是众多可能的选择之一。

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原则

既然可持续发展问题涉及到外部性问题,而外部性就意味着市场制度的失灵,政府作为一种天生克服外部性问题的制度安排,就可以作为一种解决方案。

关于政府的起源,有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当社会中有关产权的保护和承认的制度不能通过个人之间的谈判建立起来时,政府就作为一种有暴力后盾的第三方加入进来,从而克服了在产权制度形成方面的囚徒困境。如果这个社会中只有两个人,他们可能通过长期的互动形成对对方产权的尊重,但如果这个社会的人很多,如有n个人,要达到他们彼此都互相尊重产权,就相当困难了。一旦有一个人不愿就尊重别人的产权作出承诺,甚至任意侵犯别人的利益,这整个社会的产权制度就建立不起来。在这时,政府的强制性的对产权的保护就起了关键性的作用。

只要政府对环境的价值有一个恰当的估价,征收环境税的办法就可以部分地避免信息在时间上分布的不均匀问题。无论是砍伐还是捕捞,都不会出现过度问题。这个恰当的估价,就是要通过相应的征税,使价格上升到使资源供给或环境水平保持在长期均衡的水平上。所谓长期均衡,是指资源存量不会减少,并且生长的速度与消耗的速度基本一致;也是指环境水平不会降低,对环境的损耗的速度与环境的自我修复的速度基本一致。这需要对生物资源和环境的长期成本,尤其对环境破坏的临界点有一个有远见的估计。

三、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手段

尽管政府是以强制性为特征的,但不意味着政府只是强制地改变人们的行为,来达到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目的。政府政策的目的,是通过政府的行为改变几个经济变量,从而改变经济当事人的成本收益计算,最后使他们自动地做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的事情来。强制只是政府的最后手段,而不是全部手段。如果社会的大多数成员都与政府对着干,钻政策的空子,政府政策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如果政府随时随刻都要提防别人,政府政策的成本就会太高,以至不可能有足够的财政资源来支持政策。因此,选择正确的政策手段,使政策“惠而不费”,是实现政策目标的重要环节。

征税的核心思想,也是要通过改变成本和收益,改变人们的行为,使之朝着政策目标的方向努力。例如,对于利用我国很稀缺的自然资源生产的产品,可以调低或者免除进口同类产品的关税,使进口产品的价格降低,从而压低国内厂家的收益,迫使它们收缩规模以至停产。当然,进口国应该是该种资源丰裕的国家。这种政策,相当于将过剩的自然资源输出到资源贫瘠的国家。具体的例子,比如造纸业。当然,征税要注意不同物品的价格弹性。当某种资源弹性过小时,征税所导致的价格上涨不会引起消费量的显著下降,同时消耗资源的企业也不会减少收入,因为由于价格弹性很小,税收负担几乎全部转嫁给了消费者。因此,采用征税的方法,要选择在那些价格弹性较大的产品或资源物品领域使用。

另一个经常使用的操作手段,就是数量控制。这包括对获取资源的数量(如砍伐树木或捕捞鱼虾)直接控制,也包括对进入某一行业的企业数量的限制。如果能够测算出来保证生物资源持续生长的最佳捕捞量或最佳砍伐量,按照这个数量进行拍卖,可以使价格从短期均衡价格上升为长期均衡价格,从而改变供给者与消费者的行为。如果企业的生产能力是基本不变和稳定的,也可以采取拍卖经营特许权的方式,控制进入的企业数量。这样可以直接避免具有拥挤性质的问题。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六

保护环境不是一时的事,需要我们每一天坚持,并随时随地付诸实际行动。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就必须能拯救我们生存的家园——地球。

节约用电,保护资源,减少污染。

电是我们每一位小学生每一天都会接触到的,也是我们每一天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的,但是此刻消耗惊人。所以用电时的一举一动,都要从节约出发。

在我国,发电主要靠燃煤,而地球上的煤是有限的。按此刻的耗用速度,全球的煤将在250年内消耗。到那之后,我们将无任何煤留给我们的后代。

节约用电,就是节约煤,也更是直接为减少大气污染做贡献。因为酸雨是因煤炭燃烧构成的,它能强烈的腐蚀建筑物,并能使土壤和水质酸化,导致粮食减产,草木鱼虾死亡。据计算,我国仅西南,华南酸雨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就达140亿万元。

节约用电,能够减缓地球变暖。由于煤碳燃烧排放的超多二氧化碳,像一个罩子一样阻隔地面的热量向天空外散发,产生了温室效应,如果地球温度升高,会引起干旱或洪水,还会使冰山融化。如果地球上的冰山全部融化,海拔较低的国家和岛屿就会消失。

生活在这天的我们,是肯定要迈入下一个世纪的,他们很多都为全球日益变暖而脆弱。德国192所学校的13。5万儿童发誓要让自我所居住的社区中造成温室效应的有害气体减少10%。他们换上节能灯,拒绝用空调,放下用汽车,选用自行车。经过7个月的努力,他们已到达了目标。

热爱大自然,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珍惜动物,开展植树护绿活动。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七

第二节  旅游环境保护

教 案

教学目标: 1、理解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2、明确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3、认识生态旅游。教学课型:新授课

教学重点: 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教学难点:  旅游业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教后记: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八

由于近些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极大的威胁着我们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工作是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由于高校的大学生是以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因此提升他们的环保意识非常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从各个层面着手做好环境保护工作,让高校校园更加美丽。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主要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以供参考和借鉴。

高校;环境保护;几点思考

一个国家社会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就是良好的环保状况。环境保护是利国利民的大事,现在做好环保工作可以为将来我们的子孙谋求一个更好的生存空间,因此环境保护问题应该引起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我国人民也必须落实好环境保护工作,发挥“保护环境”这一基本国策的作用,促使人民的生活质量得到提升。此外,通过环境保护这一国策可以更好的体现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的制度。通过这项国策可以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人们的身体健康也会得到保障,我国高等院校对环保工作的重视,可以让大学生树立环保意识,并用这一思想理念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

环保意识是开展环保工作的前提。环保工作对于建设美好高等院校意义重大。环保意识指的是高校环保工作者对于人与环境的辩证关系形成正确的认知,在此基础上处理好人类生产活动、生活活动与环境的关系,保证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与生态规律相符。同时生态规律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人们应该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环境与发展的问题,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对于自身环保意识的提高是一种必然要求。根据现阶段我国高校的自身条件,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恶化问题非常严重,这对高校建设是非常不利的。如果高校环保工作人员的环保意识比较高,就会积极主动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环境治理和改造工作,这样会使高校校园更加干净,优雅。相对于工厂而言,高校主要从事于科研和教学等工作。虽然高校工作比较“特殊”,但是高校管理者不能忽视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实验室,生活设施和医疗装置都会产生大量的废气,废水和废物。这些废弃物会通过大气,水和土壤给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给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威胁。高校环保工作者必须坚持预防和治理相结合的工作方针,通过综合治理的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治理水平。如果环保工作者能够尊重客观规律,就能在教学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做好生产劳动中的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意识对于教师,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都是一种必须树立的意识。我国的繁荣和昌盛需要依靠高科技的专业人才,培养人才需要依靠教育的力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专门的高级人才。时代的进步需要人们站在“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角度思考问题,防止急功近利对人类生存的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等院校需要设置环境保护类的课程,同时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于大学生的环境保护工作需要从大学生这一青年群体抓起,对于他们的宣传教育可以使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大大增强,这样我国的环保事业也会获得较大的发展。现阶段,我国高校环境保护类型的专业占据的比重在逐年上升。随着我国环保事业的不断加强,环保工作需要更多的专业人才。此外,高等院校不仅需要设置环保专业,而且在全校范围内应该将环保学科作为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这样就可以使环保专业和其他专业的学生都能了解环保工作的重要性,这样大学生也会更加关注环保类社会人文学科。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这样的人才更能为社会主义建设作出贡献。我国各大院校应该制定科学的环保工作计划,并根据计划严格落实环保工作的各个环节,对于少数民族地区的环保工作也应该加强重视,从而保证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环境更加宜人。

建立环境管理机构是做好环保工作的前提,可以让高校环保工作更加科学。我国很多理工类高校设立了校办工厂,实验室和生活锅炉房等设施。这些设施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较多的污染源,而文科院校的污染物质和污染源比较少。由于不同高校的性质和规模不同,他们会面临不同的污染问题。因此不同类型的高校需要设置的环保机构也不同。如果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那么就会有更大的环保工作任务量,对于这些院校来说,专业环保机构的建立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对于污染程度较低的高校,由于环保工作量比较小,这一类高校可以根据本院校的具体情况建立兼职环保管理机构。也就是说不论何种性质和何种规模的院校,环保机构的设立都是必不可少的。高校设立环保机构必须坚持讲究效率,短小精干和实事求是科学定编的原则。我国高校环保机构必须履行自己的职责,根据我国各项环保政策和法规落实好环境保护中的各项环节,再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规章制度,和有关机构的配合制定环保工作计划,并有效监督执行这项工作。高校环保机构和其他相关机构可以做好环保科研,环境监测和环保宣传教育工作,制定系统的污染物治理和调查方案,加强对环保设施的管理,使其能够有效运行。同时环保先进经验的推广也是一项重要工作。高校环保工作的内容决定了环保工作的范围比较广。高校要重视环保工作,通过环境保护可以为高校创造美好的生活空间。这就需要高校环保工作人员有较高的环保素质,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做好环保工作,在此基础上会推动整个国家和社会也会更加健康的发展。

由于环保工作的系统性比较强,高校的各个部门都需要配合环保部门做好环保工作。环境保护涉及到的内容比较多,主要包括学校各个角落的污染源,对这些方方面面的污染源都要关注和处理。因此高校环保工作人员在掌握环保工作的内在规律后,才能将环保管理职能充分发挥出来。高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就是环境保护工作。环保工作和行政,生产和卫生等职能部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对污染源的综合治理需要各业务部门的分工协作,解决水质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等问题。由于不同的污染治理需要不同的技术,因此环境污染治理技术比较复杂。通过相互配合和协作可以更好的完成治理工作,这种统筹管理的方式是非常有效的。为了达到统筹管理的目标,高校管理者应该树立环保意识,投入较大的环保管理经费。环保部门可以通过对环境规则的部署解决跨部门和跨行业的环境污染问题,避免出现脱节问题。在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只有保证每个工作环节都能落实到位,才能保证竣工后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而且要树立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理念,从而提高环境治理工作的科学性。高校的污染源比较多,因此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综合业务管理非常必要。工作人员在实行各项业务管理工作时,可以将环境管理内容渗透其中,从而使环保工作更加全面和系统。我国环保法的颁布为环境保护工作开创了新局面,虽然环保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有些高校虽然花费了大量的物力和人力,但是处理设施建好后无法实现处理目标,在这种背景下,废气,废水和废弃物的排放无法达到国家的控制标准。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高校有关部门不能调查摸底污水排放情况,无法了解污染物的性质和排放机理,采用的处理方法和流程也达不到标准要求,加上有些管理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导致环保工作一直处于被动应付的状态。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各个部门需要发挥自身作用,在充分调查污染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实验和分析,再采用可行性较强的方式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综上所述,环保问题是当今社会的一项重要问题。尤其在高校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高校环境治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高校环保工作者应该探究科学有效的环保措施,从而不断提高环保工作质量。文章主要从“高校环保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环保意识,通过设立环保机构和人员素质的提高做好环保工作、高校各个部门协调配合完成环保工作”等方面提出高校环境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对高校环保工作水平的提高有所帮助。

作者:宋阳 单位:吉林大学

环境保护工作汇报 环境保护论文篇九

引导语:4月10日是非洲环境保护日,适逢这天,以下是百分网小编为大家的整理的2017环境保护知识大全,欢迎阅读!

1970年4月22日,由美国斯坦福大学d.海斯倡议,在全美国掀起了声势浩大的群众性环境保护运动。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的以保护地球为宗旨的群众运动,美国民间组织将4月22日定为“地球日”。1990年,由世界知名人士、环保专家、环保组织组成了“地球日”协调委员会。从此,4月22日被定为“世界地球日”。

世界环境日是为纪念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提醒全世界注意全球环境状况和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危害而设立的纪念日。在1972年举行的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灯环境会议,是各国政府第一次共同研究环境问题的历史盛会,会议建议将其开幕6月5日定为“世界环境日”,并被同年举行的第27届联合国大会确认。

1993年1月18日,第47届联合国大会作出决定:从1993年开始,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这标志着水的问题日益为世界各国所重视。“世界水日”的确定,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这一问题。在这一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保护与开发,采用各种形式,分不同层次,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水意识。

人类的一切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极大的依赖于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确立“世界水日”,既总结了历史的经验,也体现了对今后的展望。纪念“世界水日”是为了唤醒世人都来关心水、爱惜水、保护水。

1995年1月23日,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从1995年开始,每年的9月16日为“世界保护臭氧层日”。臭氧层破坏是人类当前面临的全球性环境问题之一,自70年代以来就开始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自1976年起陆续召开了各种国际会议,通过一系列保护臭氧层的决议。尤其是在1985年发现了在南极周围臭氧层明显变薄之后,国际上保护臭氧层以及保护人类子孙后代的呼声更加高涨。

1、定期更换水龙头里的垫圈以减少漏水;2、衣服不要放在流水下冲洗;3、将餐具放到滴有洗洁精溶液的盆里浸泡摸洗,冲洗时再拧开水龙头;4、在抽水马桶里放块砖头;5、将用过的水二次利用。

厨房中的燃料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和颗粒,这些对人的肺、气管、脑组织等有害;烹饪产生的油烟中含有丙烯醛,对鼻、眼、咽喉黏膜胡较强的刺激作用,容易引起上述器官的病症。

洗衣粉一般都使用磷酸钠作为助洗剂,洗涤后,含磷废水流入江河湖泊,造成水中蓝藻生长迅速,水体流动减缓,鱼类及其他生物因缺氧死亡。而且,洗涤后的衣服容易引起皮肤瘙痒等不良症状。

按时保养汽车,使尾气污染排放降到最低;一旦车尾开始漏油,马上修理;不开车去人群密集、交通拥堵的闹市区;拒用污染水源、污染环境的方式洗车;长时间堵车时应熄火等待;不从车窗内向外扔垃圾赃物;驾车出游不将垃圾留在野外;拒绝购买和使用高污染车及车用品,提倡使用可降解车用品。

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等家电在使用过程中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不同波长和频率的电磁波,它们无色无味、看不见、摸不着、穿透力强,而且充斥在整个空间,成为一种新的污染源,已经面成为当今危害人类健康的致病源之一。长期处于强辐射下,容易诱导白血病、肌肉肿瘤等疾病的发生。

动物容易传染疾病,狂犬病、疯牛病、艾滋病以及非典、禽流感等都是从野生动物开始传播扫。野生动物还含有各种病毒,携带各种寄生虫,吃后易引起出血热、免疫热等病,虫卵会造成中毒或贫血。

农药使用后,经风吹日晒大部分逐渐消失,但仍然有部分附在农作物叶片上,被吸收或渗入植物体内。另一部分渗入土壤和水中,被农作物和水生生物吸收,这些被植物、水生生物、鱼类、禽、畜摄入体内的农药,被称为农药残留。

生活垃圾圾一般可分为四大类:可回收垃圾、厨房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可回收垃圾包括纸类、金属类等,回收可减少污染,节约资源;厨房垃圾包括剩饭、骨头、菜叶等废物,经处理后可生产有机肥;有害垃圾包括含汞电池、废日光灯管、过期药品等,需进行安全处理;其他垃圾主要采取焚烧和卫生填埋的方式处理。

绿色食品是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按照特定的生产方式生产,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商标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分为a级和aa级。绿色食品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简单的说就是7个字:“安全、营养、无公害”。

使用节水型水具;杜绝跑冒滴漏;洗漱随手关龙头;一水多用;减少干洗;拒绝化学清洁剂;选用无磷洗衣粉;不向水体排放污水、废液、倾倒垃圾、渣土;不在饮用水源水面上游泳、娱乐、训练;不在水体边洗衣、洗车。

关注空气污染指数;乐为“公交族”;出行多骑自行车;“开车族”使用无铅汽油,定期检查汽车尾气;拒食露天烧烤;黄土不露天,绿化美化生活环境;使用无氟电器;少用发胶。

公共场所,轻声交谈;居家生活,轻走轻行;音响电视小声;装修想想四邻;开车尽量少鸣笛;不燃放烟花爆竹;夜间、节假日、学生考试期间不制造施工噪声;做生意时不用音响招揽顾客。

节约用水、用电;选用、购买环保产品和绿色产品;买菜、购物使用布袋、菜篮、纸袋;不吃野生保护动物,不吃、少吃口香糖;爱护周围的花草、树木;不乱扔废弃物,垃圾分类投放;不在公共场所吸烟;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参加一次环保志愿者活动;教育孩子,引导周边的人保护环境。

印度加尔各答农业大学德斯教授对一棵树的生态价值进行了计算;一棵50年树龄的树,以累计计算,产生氧气的价值约31200美元;吸收有毒气体、防止大气污染价值约62500美元;增加土壤肥力价值31200美元;涵养水源价值37500美元;为鸟类用其他动物提供繁衍场所价值31250美元;产生蛋白质价值2500美元。除去花、果实和木材价值,总计创值约196000美元。

是根据生态学原理,应用生态、社会、系统等工程技术建设的社会、经济、自然可持续发展和物质、能量、信息高效利用的人类聚居地。目前,我省昆比、常熟、张家港、江阴已经建成首批国家生态市。

指1996年《国务院关于加强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明令取缔关停的十五种重污染小企业,包括小造纸、小制革、小染料、土炼焦、土炼硫、土炼砷、土炼汞、土炼铅锌、土炼油、土选金、小农药、小电镀、土法生产石棉制品、土法生产放射性制品、小漂染企业等。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向环境排放污染者,按所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收取一定的费用。其特点是运用价值规律给排污者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促使其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1979年我国首次规定排污收费制度,1982年,国务院颁布《征收排污费暂行办法》后,开始正式实施。

指在开发建设活动前,对建设项目的选址、设计和建成投产使用后可能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进行调查、预测和评定,提出防治措施,并按照法定程序进行报批的法律制度。我国实施建设项目环评已经有20多年,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环评技术和管理体系。目前对重大规划的环评工作也已经展开。

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物排放量

为推进我国环境保护事业的发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于1997年决定在全国开展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的活动。通过创建一批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洁净优美的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使全国各城市早日建设成为社会文明昌盛、经济快速发展、环境质量良好、资源合理利用、生态良性循环、城市优美洁净、基础设施健全、生活舒适便捷的现代化城市。

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达到有害程度,以至破坏生态系统和人类正常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对人和生物造成危害的现象叫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的成因有自然因素,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岩石风化等;也有人为因素,如工业废气、燃烧废气、汽车尾气和核爆炸等。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加剧和生产迅速发展,在大量消耗能源的同时,将大量的废气、烟尘物质排入大气中,严重影响了大气环境质量。

过量的光辐射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造成不良影响的现象成为光污染。包括可见光、红外线和紫外线光污染。可见光污染较正常见的是眩光,如黑夜迎面射来的汽车灯光,强阳光下城市高大建筑物玻璃幕墙的反射光等,电焊弧光,熔融的金属液和玻璃产生的强光均会对人析眼睛造成伤害。

噪声可引起多种疾病,常见的包括:心率改变和血压升高;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女性的性机能紊乱,月经失调,孕妇流产率增高;激动、易努,注意力分散等。

生活污水包括由厨房、浴室、厕所等场所排出的污水和污物,按其形态可分为:1、不溶物质,占污染物总量的40%;2、胶态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10%;3、溶解物质,约占污染物总量的50%。这些物质多为无毒物质。此外,还含有各种微量金属和各种洗涤剂、多种微生物。

相关范文推荐
  • 08-02 面包店店长年度工作总结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写总结的时候需
  • 08-02 小学生中队委的工作 小学生竞选中队长演讲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你知道演讲稿如何写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演讲稿吧,我
  • 08-02 小学音乐老师学年度工作总结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
  • 08-02 辅警试用期工作报告总结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
  • 08-02 工厂宿管的工作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
  • 08-02 特岗教师年度主要工作报告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
  • 08-02 快餐厅年度总结和工作报告 餐厅年度工作总结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
  • 08-02 台前县政府工作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
  • 08-02 最新离园环节心得体会(案例15篇)
    实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实习期间所获得的经验和体会进行总结和归纳的一种文稿。接下来是一些值得一读的读书心得范文,对于读书写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近日,我离开了自己曾经美
  • 08-02 学生工作报告文章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