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2023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8篇)

2023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8篇)

时间:2023-10-12 12:51:37 作者:薇儿 2023年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汇总8篇)

个人简历的撰写需要我们清晰、简洁地陈述自己的个人和专业背景,突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接下来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个人简历案例,它们涵盖了不同岗位和行业,希望能够帮助你了解如何撰写一份成功的个人简历。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一

摘要: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其在传承与发展的过程中一度出现了迷茫,甚至走入误区。本文通过对民间色彩特征的分析,结合实际,对西府民间美术色彩提出质疑,进一步提出创新要根植于传统之观点,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

关键词:民间美术;民间色彩;传承;创新

0引言

以宝鸡为中心的陕西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种类繁多,形式各异,渗透到人民生活的各个角落。最常见的有泥塑、皮影、木板年画、社火脸谱、布堆画、刺绣、麦秆画等,它们以造型概括夸张简练、形态逼真粗犷、色彩热烈饱满、色泽鲜明艳丽流传于世。千百年来,西府人民以他们勤劳的双手,凭借诸多艺术法则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积淀,把这些民间艺术瑰宝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并得到发扬,其中以凤翔六营村泥塑为最,于被列为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但是同时,我们也不得不看到,西府民间艺术,尤其作为民间文化重要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正在远离民间。

1马勺脸谱上的明度推移

凤翔六营村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的集散地,吸引着大批的民间艺术爱好者和收藏家,以及诸多大中专艺术类院校师生去观摩学习。因为教学任务的安排,笔者曾三次带学生走进六营村,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和收获。初次看到些可爱的泥玩意儿很是激动,不说造型多样各异,憨态可掬,单就对民间艺人的认真以及对彩绘技法之娴熟,图案绘制程序之老到精细,足以让我等所谓专业人士自惭形秽。出于对色彩的敏感性,我对在马勺、木梭上采用色彩推移的形式绘制出的脸谱形象提出一点小小的疑问:这算是民间色彩吗?色彩推移也叫色彩渐变,是艺术类院校学生必须掌握的配色技巧,讲究构成形式,画面色彩丰富,变化微妙,属于理性配色。民间色彩讲究感性表现,其特征是色泽鲜明、艳丽、简单,色彩明快、强烈,装饰性强,擅用原色,单纯而富于变化,强调强烈的对比。“红要红的鲜,绿要绿的娇,白要白的净”。而色彩推移恰恰犯了民间用色的大忌,明度推移加白,纯度推移加灰,无论明度推移,还是纯度推移都改变了原始色彩的相貌,都破坏了民间色彩的概括性、象征性和装饰性。

重视色彩的象征性在我国历史上有着自己的传统。《左传》中有“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之说,民间也有“朱锁五色,用来悬以门户,抵制恶气”的习俗,这种传统的“五行色”观念为民间美术的用色奠定了基础。作为西府民间民俗艺术之一的社火脸谱,其起源据陕西的民间艺人介绍:周朝时,周武王率兵伐纣,大兵行至麒麟山下,被驻守山下的闻太师挡住去路,姜子牙计上心头,让士兵戴上天兵天将的面具上阵叫骂,个个威武凶煞,好似天兵下凡,闻太师不知真假,以为天意,拔寨而逃。此事传入民间便产生了画脸谱驱鬼的习俗,并逐渐融入到社火表演中。学术界则认为,脸谱起源于周秦时期的傩舞。傩是一种远古时代的宗教仪式,“傩”本是一种传说中的.神鸟,后被人格化,成为一种祭祀表演。傩舞是周代在祭祀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驱鬼逐疫的宗教舞蹈,而傩的明显特征便是戴假面歌舞。可见脸谱色彩具有特殊的表征―――象征性。红色喜庆忠勇,黄色皇权猛烈,黑色刚直,白色奸诈。用色彩推移的表现形式来表现脸谱艺术,虽然做到了创新,但却失去了创新的意义。

2传承之艰与创新之误

作为产生在农村这块相对封闭和保守的土地上的艺术领域,其传承形式主要是家族式传授和非家族式传授。家族式传授一般是子承父业,在家庭内部进行,不传外姓,并且传男不传女,所谓“父传子”,“婆传媳”,“传媳不传女”,以保持其家族在掌握某项技艺的优越性。非家族式传授就是师傅带徒弟,师徒相传,而且在传承的过程中,师傅往往把其中技法上的精华作为压轴绝活偷偷地保留下来。

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不到万不得已,绝活绝不轻易示人,往往因意外事故的发生使一些技术性很强的艺术种类失传,这给民间美术的流传带来了很大的局限性。从一个皮影艺人那里了解到,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去专门学习民间工艺的技能了,因为这些所谓的艺术在当今社会已经很难用来养家糊口了。拿皮影艺术来说,上世纪80年代末,宝鸡地区有各种皮影戏班120多个,现在不到四分之一,久负盛名的灯盏头碗碗腔皮影戏现在基本上没有活动。在这样的经营状态下,从事皮影制作的艺人又能赚到多少钱?民间艺人也要生存,在没有利益的驱动下,继承和发扬谈何容易!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政策性扶持和凤翔泥塑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泥塑的商品价值也不断地突显,一些农民看到泥玩意有利可图,纷纷在家里开起了作坊,出现大规模生产的势头,对传承与发展来说,这应该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大规模流水线式的生产,使民间工艺的艺术性大打折扣。笔者于3月第三次去六营村时,看到一些泥塑、马勺、木梭上绘制的图案远不如第一次见到的细致精巧。据一份“西府民俗艺博园”的资料说:艺博园年设计制作生产泥塑、皮影、陶艺、版画、布艺、社火脸谱、草编等20万件手工艺品……民间艺术的卖点就是民间性、原始性、手工性。流水线式的生产方式显然违背了民间艺术生产的特性和环境,这样所产生的作品,最终的结果是失去所谓的民间性,而趋向一种商业流行,必然有一些远远超越当地的艺术传统和民俗基础,难以上升到艺术的表现和追求的境界。这是民间艺术品创新的悲哀,是时代进步的悲哀。

3创新,根植于传统

著名工艺美术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汉民教授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创新,还必须坚守民族的东西……”对于民间美术的创新,这句话再贴切不过了。民间美术应较多地保留着艺术发生时期的基本性质,保留着如同原始艺术所体现出来的混溶性文化精神。

决定着市场价值和价格的民间美术是其本身承载的人文分量和本土文化底蕴,任何脱离本土文化的所谓创新都经受不起时间的考验和民众的拷问。大学美术老师和文化学者之所以不辞辛苦到民间采风,还不是学习民间的传统艺术?而一旦发现所谓的民间艺术原本就是“学院派”里的东西,恐怕不只是一种失落和失望,更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

民间美术的表现形式不是亘古不变的,但“变”要根植于传统,尊重地域文化。作为民间美术元素之一的民间美术色彩,尽量保持其民间性。只有民间色彩才能突显民间的特征。对于民间美术爱好者和收藏家来说,看上的就是你的民间民俗味。登上中国羊年生肖邮票的《发财羊》就是较成功运用民间色彩的典范:大红象征喜庆吉祥,大绿意味着自然和平,大黄代表着财运富贵,对比着意味纯粹和神圣的白,处处体现喜气,让人着迷,使人疯狂。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孙建军说:“民间美术保护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是继承和恢复那些传统的技艺和艺术形式。作为传承人应当保持和运用传统技艺,严格按照传统的工艺、材料、造型、图案制作产品。”民间手工艺品是民俗民情以及人文历史的一面镜子,没有本土特色,再漂亮的工艺品,也不过是手工做的产品而已。失去民间颜色的民间工艺品亦如此。

参考文献:

[1]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湖南美术出版社,1992.4.

[2]丛小桦.中国民间绝景(北方卷)[m].山东画报出版社,.11.

[3]梁志刚.关中皮影[m].浙江人民出版社,.12.

[4]孙建军.漫谈民间美术的活态保护[j].美术观察,2007.11.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二

“现代陶艺”名思义是“现代陶瓷艺术”的略语,是相对“传统陶瓷艺术”而言。艺术界和评论界广泛使用的“现代陶艺”这一概念,己经基本摆脱界别时空的时间名词的范围,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门类也是不争的事实“现代陶艺”与“传统陶瓷艺术”相比,比装饰注重造型、比技法注重创意。它注重社会化的象征意义和作家的自我意识,成了作家发挥想象的载体,成了实现作家个性的媒介,成了现代人的精神寓所之一。

在千百年的陶瓷发展史中,陶瓷制作逐步形成了模式化的弊端,造型追求完整规范,装饰讲究精细关观,从而导致了历代陶瓷造型的大同小异。光亮的杯、碗、瓶、罐、壶、钵虽然实用、关观,但是,器型缺少变化,更谈不上艺术个性。

造型:传统陶艺,讲究规整、平衡、对称。器型的口、颈、肩、腹、腰、足的轮廓线以弧形为主,器型两侧的轮廓线的长短、高低一致,釉而光洁细润,不能出现变形、斑点等缺陷,烧成后瓷器的裂痕、卷曲、变形等问题都属于废品。现代陶艺则注重从变形、卷曲、开裂的问题中发现肌理、窑变现象,从釉料的垂流、积料等缺陷中寻找作品的独特视觉效果从粗犷的材质,残缺的器皿中,探索质感特技,从质朴的材料中显示出独到的形态,有意识地将坯体卷曲、挤压、切割、挖残成随意的形状,显示艺术家的思想情感和艺术个性。

器型:传统陶艺讲究“成器、造物、求关”,陶瓷器型以实用的瓶、罐、碗、盘为主。现代陶艺采用“弃用、索义、求变”的'创作理念。传统器型以圆形为主。现代陶艺的器型,把拉坯成型的圆器,泥板拼接的镶器等器型相结合,作为装饰的载体,有意识地把完整的器型加工成不完整的形状,利用残缺、开裂、破损的器型来形成独特的新形态,在坯胎上进行切割、敲击、打破处理。一块泥土,一只坯体是没有生命力的,经过陶艺家的揉搓、挤捍、加工、装饰,就能使冰凉的坯体变成充满生命激情的艺术品,产生新奇的关感。

肌理:经过艺术处理后的器型材质上,产生出粗犷的肌理效果,犹如山峰、峡谷、石林。在装饰绘画前,用麻袋片在潮湿的坯胎上压印出纤维肌理,然再施釉、绘画、入窑高温烧炼。经过高温烧成后,坯胎发生了窑变现象,既显示出清晰的织物纹理,又使釉而形成高低不平的料痕,犹如冰雪消融的痕迹。现代陶艺作品,虽然是人工创造,却必须依靠窑火的助力。适当的烧成气温是成功作品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恰到好处的肌理效果,也需要窑温的恰当控制才能产生出来。

纹饰:传统陶艺以粉彩、新彩、绘画、书法雕刻等形式,在加工后的坯胎上进行装饰,古色古香的人物,疏朗的山水瓷画与器型相融汇。在装饰设计上,以粗糙的涩底与光洁的釉而装饰作对比,完整的画而与残缺的器型相呼应,现代造型与古代生活情趣相映衬,不规则的开光形与精细的绘画装饰相结合,产生出强烈视觉对比效果。内涵:现代陶艺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独特的器型装饰中,蕴含着深刻意境。虽然玩泥、捍陶是少年儿童也会做的事情,但是,现代陶艺创作并非轻而易举的玩陶。我的作品,造型、肌理、纹饰、看上去很随意,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构思后创作的,每一件作品都有内涵意蕴。

现代陶艺是在现代艺术的影响下兴起和发展起来的。按现代的艺术风格可分为:具象陶艺、抽象陶艺,象征性陶艺、极简陶艺和装饰性陶艺。按表现形式又可分为:容器类陶艺和雕塑性陶艺。

一、陶艺富有浓厚的文化底蕴

中国陶艺艺术的历史悠远,依存也无比丰富,这是其他门类的艺术品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中华民族将她最内在的本质、他及对生命的感悟对自然精神的心领神会,完关的表现在她博大丰厚的陶艺中。现代陶艺是艺术家借助于陶瓷材质,用泥土所特有的语言来表达现代社会中的审关价值以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间的思想情感。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是创造性思维与创造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现代陶艺和传统陶艺都是泥与火的艺术。传统陶艺以实用功能为主,口的是满足人们的实用需求,而现代陶艺则以审关为主,更注重审关价值和审关作用。造型、胎质、釉色等因素构成的完整形象,唤起了一件现代陶艺作品的关感。人在劳动中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塑造人,陶艺逐渐形成一种陶瓷文化。现代陶艺作品不仅是物质产品,还是一种精神产品,更是一种文化。

二、现代陶艺是对传统陶艺的转型

中国传统陶艺比较注重造型的完整,传统陶艺器型大多工整、严谨,追求造型完关,注重器物的实用性,强调作品的使用功能,并且进行大量装饰。而现代陶艺己从其实用功能中蜕变出来,强调艺术欣赏性,体现艺术家的个人情感。现代陶艺的综合性早己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陶艺,强调了与人精神关系的真实再现,将作品与人、与空间的交融,体现社会中人与本能、人与他人、人与自然等一系列的关系。现代陶艺由传统陶艺发展而来。传统到现代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就陶艺本身而言,包含了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保留传统风格,运用传统的表现方法追求完整;第二种是将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组合;第三种是纯现代意识的创新。因此,现代陶艺创作表现出三个明显的趋向:一是在坚持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基础上向前发展,注重艺术个性、审关情趣的表达;二是通过对传统技艺和实用风格的转变来追求陶艺的新意,充分体现陶艺家个人的审关追求;三是不受传统的约束,注重作品的观念创新和审关实践。

三、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的审关差异

现代陶艺与传统陶艺在审关标准和制作工艺上都是截然不同的。传统陶艺强调器物的实用功能,而现代陶艺注重体现艺术欣赏性。现代陶艺从现代审关观念的关术潮流中获取活力,致力于陶瓷艺术与实用性的分离。在材料方而,现代陶艺尽可能地发挥材质的特性;在工艺方而,常常有意地利用传统陶艺所认定的缺陷,如:龟裂、起泡、缩釉、断裂、变形等,并将“缺陷”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装饰方而,不强调过多的装饰,追求泥料本身特有的肌理效果,融泥、釉为一体,或采用釉色的渐层表现,或利用肌理、釉色交叠熔融,充分体现其自身的随机性、自然性和偶然性,保持并显露手工制作痕迹,这是与传统陶艺的一个很大差异。关国詹姆斯·玛金斯的作品就充分体现了造型的不完整性,立意创新,破传统完关之造型,融现代审关之意识,将“完型”有意打破,有动感起伏的线条与整个造型和谐,整体形象鲜明,构成了一种新的形态特征。

四、现代陶艺的审关取向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表现出一种渴望回归自然,以缓解日益激烈的竞争所带来的精神负荷。现代陶艺就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中应运而生的,它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现代陶艺创作,是一项既有意义,又很难取得成就的事业。在造型、纹理、肌理中进行独到的设计是难的,难的是经过精心创作设计的作品在高温烧出成果时,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做陶艺的时候是有感而发,好多陶艺作品愿意保留其原始的肌理和手工痕迹,有好多作品是随机的偶发形态。对自己的构思有了新的触动,进而使自己的创作思路跟清晰。陶艺作品不能做作,要胸有成i白一次成型,不可反复修改。正是由于现代陶艺的创作难度大,而且又有新意,在现代陶艺创作、在与泥胎坯料的加工中,感受到泥土的变化,在窑火烧炼中,想象烧成后的效果。创造力在人生过程中,随着对艺术创作感情寄托而产生,是陶艺创作的动力。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三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各国的乐舞都汇集京都,从而进一步促进了乐舞的发展。汉代的乐舞继承了秦代的乐舞,并在其基础上有了较大的进步。

汉代盛行“百戏”,这种艺术形式包括杂技、武术、滑稽、表演、音乐演奏、演唱、舞蹈等多种民间技艺的串演。其中最著名的舞蹈有《七盘舞》(或称《盘鼓舞》)、《巾舞》《袖舞》《建鼓舞》《巴渝舞》等,还有表现特定人物和一定故事情节的《东海黄公》《仙会总唱》等表演节目。

乐舞的发展历经几千年,至隋唐年间,宫廷乐舞的发展最为注目,无论从艺术高度、地域广度,还是在形式丰富、艺术审美等方面都颇领风骚。至隋唐时,天下之乐舞包罗万象、斑斓奇异,各地域不同的乐舞风格既相互融合与吸收,又剔除、保留了各地域不同风格特点。因此,一个泱泱鼎盛的音乐繁荣局面继而产生了,乐舞发展到了历史最辉煌时期――盛唐乐舞时期。唐乐舞开创了中国古代乐舞史上一个盛况空前的音乐文化高度发展的'局面。陕西长安乐舞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特定的社会发展、劳动生产、思想信仰、民风世俗、审美情趣、精神风貌等方面的凝聚和艺术形象的反映。绚丽多姿的陕西民间舞蹈,是灿烂的民族文化和历朝古代乐舞以及各种文化运动促进下的一种承传发展,是繁衍生息的珍贵遗存,也是深入研究民族学、社会学、民俗学、舞蹈学以及音乐史、舞蹈史、文化史等各种学科不可缺少的活史料、活形象。

唐代继承了隋代的乐舞,留用了前朝的艺术家,乐舞制度依旧。如隋的《九部乐》开始也按原样演出,而后加了一部《燕乐》,发展为《十部乐》。《十部乐》除《燕乐》和《清商乐》是汉代的乐舞外,其他八部都是来自中外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唐代中叶以后,宫廷燕乐在演出形式方面分为“坐部伎”和“立部伎”两种。著名的“坐部伎”是在室内表演的,所演奏曲目有《龙池乐》《霓裳羽衣》《绿腰》《柘枝》等;“立部伎”在厅堂下演奏,舞者60~600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乐器有鼓、锣,音量洪大。

唐代表演性的舞蹈又分为健舞和软舞两大类。健舞的舞姿矫健刚劲;软舞的舞姿轻盈柔婉。健舞有:《剑器》《柘枝》《胡璇舞》《胡腾舞》等;软舞有:《绿腰》《春莺啭》《兰陵王》《凉州》等。

此外,唐代还流行有“歌舞大曲”和“歌舞戏”两种艺术形式。“歌舞大曲”的代表作是《霓裳羽衣》,它是唐朝乐舞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节目,是唐代乐舞的象征,盛唐之音的典范之作,音乐主要吸收外来音乐成分,其风格优美、典雅,以庞大而多变的曲体,创造了神秘梦幻般的浪漫境界,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创造性。

另有《秦王破阵乐》,原为军阵乐舞,后发展为宫廷乐舞。秦王为唐李世民登基前的封号,李世民登基后,亲自设计编舞,使其“交错屈伸,首尾回互,以象战阵之形”。

“歌舞戏”的代表作有《大面》《拨头》《踏谣娘》等。

以上是关于古代乐舞在三大鼎盛时期的讲述,意在使大家进一步了解乐舞与民族文化、民族思想、情感习俗、观念意识以及审美意念之间的密切关系,了解乐舞这一瑰宝在古代放射出的耀眼光芒,从而激励我们后人在继承古人成果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加优秀的舞蹈作品!

参考文献:

[1]王宁宁,江东,杜晓青.中国舞蹈史[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2]袁禾.中国古代舞蹈史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四

音乐教育专业作为我国音乐教育中的重要力量,具有传承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学科责任。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性更是需要各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参与。

音乐教育专业主要是培养中小学音乐师资,他们肩负着培养祖国未来人才的重担。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师素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是随着国际上对于各国音乐类文化遗产保护运动兴起的而提出,人们已经意识到对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所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与音乐教育专业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可以说音乐教育专业是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的重要途径。

大学作为人类文化(遗产)的传习地,应当倡导更加开放、平等、民主,更具世界文化交融、竞争和创新活力的教育理念。大学现行教育知识体系中应当反映出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有关我国高等音乐教育中培养音乐师资的音乐教育专业是否在自身的教育体系当中反映了本土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和文化价值,并且能否承担起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育的责任,还需要进行研究。基于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音乐教育专业中传承时,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科责任,本研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1、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的分析

培养目标是学科专业发展的方向,只有确立明确的目标才能据此采取具体的措施以达到培养目标的实现。我国音乐教育专业从始创阶段就以“中学及师范音乐师资”的培养为目标。早在1952年7月国家教育部颁发试行的《关于高等师范学校的规定(草案)》对全国高等师范的办学方向做了统一规定,规定以培养中等学校的音乐师资为主。

1987年5月,国家教委在天津召开“高等师范院校本科专业目录审订会”。会议对原有的22个基本专业目录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高师音乐专业”改名为“音乐教育专业”。这次会议使得音乐教育专业这一名称以首次确立,也对这一专业的培养目标作了更为明确的规定。这一方向规定了它从课程设置到日常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都必须确保培养既掌握与时俱进的音乐专业知识、技能技巧,又掌握基本教育理论和音乐学科教学法的毕业生。这是音乐教育专业有别于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标志。

2004年12月29日教育部印发了《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的通知,在该通知中进一步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一定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高素质的音乐教育工作者。总之,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教育目标就是要培养高中、初中、小学及幼儿的音乐教育师资。

2、对我国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分析

我国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要求方面,要求:各类课程的课内总学时为2600—2800学时,其中公共课程约720学时(按教育部有关规定执行);专业课程为1900—2100学时,按110—115学分安排。其中专业课程由必修课、选修课及地方和学校课程组成。

就如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所表达的:这种专业课程设置除了设置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之外,突出的强调了“地方和学校课程”。可见教育部明确了音乐教育专业“增大学校课程设置的自由度。基本思路为:必修课程学科化,选修课程类型化,地方和学校课程特色化。各校可参照《课程方案》中建议的科目开设选修课,也可根据各自的资源和特长开设相应类别的选修课,以充分发挥本校优势和地域优势,办出各自的特色。”(见教育部教体艺[2004]12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说明)。

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整理、保护与传承是系统工程,它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多方的合作和参与,高等院校担负教学科研的双重任务,在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传承、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深信,教育在提高民族文化素质、塑造民族性格、开放民族胸怀、提升民族理想、推动民族文化创新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文化作用。我国各个民族的文化生成背景及音乐构造特征的不同,也决定了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有所不同。我国的各个省份都有本地区的师范院校,这些院校一般都开设有音乐教育专业。在研究本地区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他们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也是他们培养本地区音乐教育师资的使命。

在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教育传承,不仅是一种被长期忽视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入主流教育的过程,一种民族古老生命记忆的延续,同时,也是一个对民族生存精神和生存智慧及活态文化存在的认知过程,是一个更具人性发现和理性精神的民族文化整合过程。我们注意到,口传心授是一直是中国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最普遍的一种传承方式。在这个高速信息化、物质化的社会当中,许多的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如果仍然继续按照口传心授的传承方式,无异于自己画地为牢,故步自封。音乐教育专业在中国各个省份普遍开设,其本身固有的文化教育优势为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样化传承提供了教育的平台。

可以说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内容既是所有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人员的使命,更是从事音乐研究及教育人员的责任。由此看来在我国各个省份的师范院校的音乐教育专业中大力提倡进行音乐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教育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就是为大家带来的5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论文》,您可以复制其中的精彩段落、语句,也可以下载doc格式的文档以便编辑使用。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五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得到快速发展。而受西方文化和建筑风格影响,目前公共建筑和居住建筑基本上以现代建筑和外来建筑风格为主,传统建筑所占份额已经越来少。中国传统建筑由于受到东方传统文化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本土化色彩以及文化特色,它将人作为主体,以大自然作为模板,通过诗意的语言及艺术的音符弹奏出一个个艺术作品。作为业内人士,我们应该担负起这份使命,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从而促进我国建筑业的科学持续发展。

1、中国建筑发展史介绍

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建筑体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风格最为浑然天成的建筑类型,它的风格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完全消失,在几千年的演变过程中最终还是保留了自己独特的风格,并对其他国家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原始社会开始,我国已经开始有各类不同的建筑形式,直到汉代时期,木结构建筑技术已经基本趋于完善,并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主导着中国之后两千多年的木结构建筑体系。在此过程中,人们逐渐掌握了夯土技术,学会了如何烧制砖瓦以及如何建筑石建筑。直到魏晋南北朝时代,瓦砖的产量、质量以及木架技术都逐渐完善起来,此时大量佛教建筑开始建成,例如云冈、龙门石窟等建筑都是在此时建成的。中国的古代建筑在隋唐宋时期达到巅峰期,越来越多的建筑开始使用砖,此外,琉璃制作工艺的使用频率也逐渐提升,这种建筑工艺较为完善,且規模较大,使建筑师成为了一种专门的职业。到了元、明、清三朝,建筑技术已经发展到了极致程度,建立了标准的建筑体系,个体建筑形制凝固,整体设计水平十分发达。随着对砖瓦的需求量逐渐上升,砖瓦的生产量也在迅速增加,当时琉璃瓦iad生产量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从1840年以后,大量外国建筑、技术涌入,传统建筑体系的根基开始动摇并开始解体。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深,中国传统建筑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如何更好地传承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取得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

2、中国传统建筑的特点

2.1思想特点

中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因此各种文化在此过程中诞生,其中古建筑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十分关键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过程中借鉴部分,同时也度世界各国的建筑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谓是全球范围内饱受关注的文化遗产。中国的传统建筑,欧洲建筑、伊斯兰建筑三者被统称为全球三大建筑体系。中国传统建筑之所以成为一个体系,是由它独特的风格、结构和艺术形式决定的。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受我国传统思想影响较大,既合了儒家、道家等思想,注重“天人合一”的境界,重视中和、含蓄的设计理念。体现在建筑的平面作对称均齐布置,布局上有一条中轴主线,例如北京故宫。同时,又注重顺应自然和环境,关注人文,根据不同地域的地形地貌和风土文化进行设计建筑。这些建筑设计文化理念,对我国现代建筑理念也有深远影响,与现代建筑提出的“以人为本”、打造绿色建筑、生态建筑的理念也不谋而合。

2.2设计特点

精巧而不乏科学的框架式结构可以确保所建造的房屋在各种天气以及环境下能够满足人们各方面需求。此外,由于房屋墙壁不能负载重量,因此在对门窗进行设置时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庭院式的组群布局。从古代文献记载来看,中国古代建筑的平面结构遵循了一定的简明规则,即所有住宅、宫殿、官衙、寺庙都是由数个单体建筑以及围墙、走廊所组合而成的。丰富多彩的艺术形象。建筑既是一种技术工程,同时也是一门优美的艺术。中国古代建筑历经了几千年的风霜,借鉴了许多中国其它领域的传统艺术,尤其是绘画、雕刻等艺术形式,为中国古代建筑增添了更加生动、丰富的艺术性。

3、对中国传统建筑传承和发展的思考

一是做好对传统建筑的保护工作。要实现传统建筑与现代艺术之间的转换,前提条件是存留传统建筑环境。传统建筑环境以及工艺的消失使现代建筑失去根基,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出台相应的政策与规定用来保护我国古代建筑不被破坏,最大程度保留古代建筑的原始面貌。同时,现代建筑文化也并不是在传统建筑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修饰,而是需要建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与理念。

二是把传统建筑技术与现代科技结合在一起进行拓展。将传统建筑中就地取材的特色作为借鉴,最大程度使用运输便捷以及环保的材料进行建筑。建筑设计也应尽可能依托当地地理条件及气候环境来实现更多的实用功能,避免资源浪费现象发生,实现节能环保的目的。同时,继承了我国传统建筑千年的积累,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建筑模式,因为建筑手段与建筑技术、建筑材料与建筑环境之间具有密切的关系,继承能够在去粗取精的条件下实现,在原有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不断改进,确保建筑风格及功能能够满足现代人的要求。

三是抓好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普及工作。要想有效继承并发扬中国的传统建筑文化,应依托教育方式来实现,利用我国高等教育平台向大学生普及中国传统建筑知识以及文化,通过开设中国传统建筑课程来传播这方面的知识。此外还应强化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宣传力度,使中国传统建筑在国内的影响力得到扩张,中国传统建筑的研究到目前为止并未取得理想的成绩,根源问题就是缺少深入的研究和宣传,这使得欧洲风格建筑风行一时,具有中华民族风格的建筑却逐渐失去吸引力。

4、结语

中传统建筑文化博大精深,融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情怀。随着我国大国身份在国际上的彰显,建筑业的发展也要改变过去一位照搬西方的做法,要深入研究中国传统建筑,将其与现代建筑相融合,相得益彰,只有这样,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才会发扬光大,我国建筑业也会更加换发生机。

参考文献

[1]赵凌.传统建筑文化传承方式的多样性[j].湖北美术学院学报,(01).

[2]王伟.传统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发展[j].大众文艺,2013(09).

[3]陈进,王建勇.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对绿色建筑的影响探讨[j].绿色科技,(08).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六

一、项目介绍

内蒙古三河镇回民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设计依据,尊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将内蒙古当地特有的地貌、气候、植物、山水、文化有机的融入到居住区景观设计中,呈现出典型的大草原文化特色。三河镇居住区在景观设计以及生活理念上都充分展现了“人、庭院、环境”“天人合一”的思想,充分挖掘并传承内蒙古本土居住文化和建筑艺术,将时尚和简洁融入其中。中国“住”文化讲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与大自然的山水巧妙结合。三河镇居住区的景观设计尽量保留原有的自然地形,使建筑与原有起伏地势有机结合,既避免了土方的开挖,又保护了原有生态环境;根据地势高差的变化和水景的穿插设计,在不同的区段上形成不同风格的特色空间,并由线性的道路将各个组团有机的联系起来,形成层次丰富的景观,达到山水相融的效果。

二、地域性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利用设计的基本元素营造空间,将景观设计中的地域性元素进行提取并利用,从而传递城市的历史文脉。在内蒙古居住区广场的景观设计中可从人工水体、环境小品、植物、铺地等方面体现出地域性文化,以此来倡导城市特色。

(一)人工水体的地域性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水是中国古典园林的灵魂,即“无水不成园”,它是环境中最具活力的因素,通过对水景的处理可柔化建筑硬朗的轮廓线。在三河镇回民居住区的广场设计中通过喷泉来形成视觉观赏的焦点,利用其丰富多变的形式使广场空间更富层次感。丁香花音乐喷泉是居住区广场的主要景观之一,它以动态的活力来吸引居民去游玩并与水景互动,音乐广场作为居住区中心广场的功能特征,提取了市花——丁香花的设计形象,结合空间特色与地域性文化突出空间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二)环境小品的地域性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雕塑是环境小品中重要的构成元素,价值不仅仅在于它的题材、意蕴、构思和艺术表现力,更重要的是在于它作为一种传承城市历史文脉的载体。以特定的形态向人们传达思想感情,并与城市环境的自然景观、园林景观和建筑景观相互渗透,构成城市的地域特色。居住区广场的雕塑取自篆书“泉”字之神韵,三股形似清泉的造型辗转上升,体现内蒙古人民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文化长廊上设有浮雕《敕勒歌》的纹样,反映出内蒙古大草原文化的历史脉络,符合当地人们的审美需求,利用地域特有的形态、色彩、文化符号进行设计,使得环境小品与地域文化相协调。

(三)植物的地域性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起到重要的造景作用,对植物不同品种的使用可使景观形成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内蒙古三河镇居住区的植物配置种植采用了生态设计的手法,利用当地的乡土材料、铺地材料,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融合的空间,创造出赋予空间特色的'形态与氛围。整个居住区在植物配置上以乡土植物为基调,配置季节不同的落叶乔木,花灌木和地被植物,以形成适应能力强的生态群落景观。每户组团绿地根据配置不同的花草树木于此区别,各具特色。通过植物自身的习性,有效合理的配置,达到营造小气候,提高居住环境质量的目的。

(四)铺地的地域性设计元素的提取与应用

广场铺地是人们使用最频繁和集中的地方。在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它的高差、材质、肌理、颜色、图案的变化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硬质铺装景观。“泉”主题雕塑下的地面铺装图案源自《史籍》中对内蒙古的描述,并配置七十二股涌泉及四组泉群。凝固的“泉”与喷涌的“泉”磅礴而起,体现了泉城的风采。主体雕塑以东设有联系地上、地下的下沉过渡空间,使广场层次富有变化,花岗石铺筑的《内蒙版图》刻划出幅员辽阔的内蒙大地。

三、地域文化对景观小区设计的影响

在我国古代,人们很早就开始“择水而聚,依山而立”,这种既方便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的选择是经过长时期的发展形成了不同的区域文化脉络,对人类文化影响最大的就是居住环境。

(一)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传承的新认识

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要将科技与地域文脉的历史传承有机结合在一起。在景观设计中,要使地域文化在景观环境中能够持续发展就需要重视地域文化在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并切实研究时代的审美要求,寻找现在与历史、现在与未来景观设计之间的联系。同时也需要对人的环境心理、环境审美、文化追求、人的个性与共性进行研究,来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

(二)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延续的可行性

地域文脉是人文景观中的灵魂,地域文脉与小区景观设计巧妙结合才能体现其最终的表现力。景观设计增加了环境的美化欣赏性,而地域文脉在景观设计中得以延续和发展将更增加它的文化内涵。景观设计要体现当地地域文脉传统,因为这也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化特征和历史遗韵。在可行的基础上必须对当地的文明传承、历史文脉有详尽的研究和分析,将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运用在小区景观设计中,只有深入把握历史文脉才能使景观的文化内涵更具代表性。

四、结论

在对城市小区景观设计与地域文脉延续性的基础上提出地域文脉在景观设计中的重要性,实现地域文化特色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城市小区景观设计在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同时也承载着文化的表现形式。城市小区景观设计既具有生态性也具有艺术性与文化性。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将真正的文化脉络进行合理的分析,进而深层次的挖掘其中的代表元素,用现代技术和手段将地域文化更好的发展和传承,才能带来真正的具有文化内涵的设计。在城市化进程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赞叹科技的发展,也应注重城市小区景观设计的发展,给人们提供更好的生活场所。

参考文献

[1]陈建江.小区环境设计[m].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7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七

摘要:目前,在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建筑行业有了更大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建筑单位为了增强自身的竞争力,需要不断提高管理水平。epc总承包模式作为新的方式,可以全方位地管理建筑工程项目。当建筑单位承包到施工项目之后,要积极采用epc总承包模式来对建筑工程的安全、质量、文件以及流程等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让建筑经济管理工作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epc总承包模式;建筑经济;内容;问题;管理发展

现阶段,我国的建筑行业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尤其是在建筑经济管理方面,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是比较落后。建筑单位必须不断改进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能够跟上市场管理能力的发展速度。epc总承包模式比传统的承包模式更加先进,具有很多优势,建筑单位要积极应用这一承包模式,从建筑经济的安全管理、质量管理、文件管理以及流程管理等方面入手,不断提高管理效率和质量,从而确保建筑工程整体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1、epc总承包模式下项目管理的主要内容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市场迎来了更多的机遇,也受到了政府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关注。在建筑市场中主要应用epc总承包模式,epc总承包模式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即设计、采购以及施工。施工总承包模式负责整个建筑工程的建设,通常情况下会把工程发包给各个工程分包商,再由承包商针对建筑工程来设计施工方案、采购建筑材料、设备以及做好施工前的准备,同时,还负责建筑工程相关的造价管理与安全管理。epc总承包模式与传统的承包模式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实现了设计和施工的集成一体化,这样在施工中,承包商就能够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对设计方案进行调整,使其更加全面、完善;施工人员能够按照施工进度的要求及时完成各项任务,从而不会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还可以有效提高施工质量。此外,采取epc总承包模式能够让建设单位集中项目管理,让总承包单位负责设计、采购以及施工方面的协调安排工作,当遇到纠纷时,由总承包单位来解决。

2、建筑经济的成本管理问题

2.1建筑经济管理较为落后。很多的建筑单位在管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在成本管理工作中仅仅关注施工环境资源方面的问题,缺乏控制前期的施工管理以及预算成本的有效措施。所以经常出现供应链断裂的情况,导致建筑工程的总成本不能有效控制,从而给建筑经济的管理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

2.2在建筑管理中存在误区。很多的建筑单位在管理方面缺乏对成本管理的全面分析,在实际施工中经常遇到管理上的问题影响施工效率和质量。究其原因,还是在于管理人员只追求经济效益,而不重视提高管理水平,这样非常不利于单位的长远发展。

2.3在建筑管理方面各部门工作人员之间缺乏沟通。在建筑施工单位中存在很多的部门,这些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并且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导致各个部门之间的人员不能很好的相互配合。如果只为了做好技术工作,就必须以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作为基本条件,同时一定要使用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否则会加大施工的总成本。如果选择材料时只考虑质量,就会选择价格高的材料,这样会大大增加成本。因此,一定要综合考虑,各部门通过交流,制定出经济合理的方案。

3、基于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的管理与发展

当承包下建筑工程之后,一定要制定建筑经济管理相关的计划,在这个过程中会涉及建设单位、epc总承包单位以及工程项目单位等。在实际管理中,一定要全面分析工程进度、建筑质量、工程造价、施工安全等方面的经济管理内容。一般情况下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

3.1建筑经济安全管理。在建筑工程中,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从建筑经济管理上来看,一旦安全管理工作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施工质量,给整个建筑工程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因此,承办商要加强对建筑经济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视程度。在施工过程中出现安全事故,不仅会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失,还会影响施工进度和质量,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来弥补,同时会给建筑工程项目和相关企业带来一些不良的社会影响。在实际管理中,承包商要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的专业技能和安全意识。另外,还要加强监督检查力度,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性。

3.2建筑经济质量管理。建筑经济质量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收益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尤其是对于承包商,一定要重视建筑经济质量管理工作,确保质量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在实际工作中,承包商在选择施工材料时,必须确保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质量的相关标准要求,坚决不允许劣质产品和假冒伪劣产品进入施工现场,一旦发现,立即拒绝或处理掉。另外,要结合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和完善质量监督管理体系以及评定制度,将质量安全理念灌输到每个施工人员的思想中去,让所有的施工人员都有质量安全意识,从而将各项质量安全制度落实到位。此外,还要制定相应的奖罚措施,对不按照规章制度办事的人员要进行处罚,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深刻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也可以有效警示其他的人员,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施工环境和氛围。

3.3建筑经济文件管理。在建筑经济管理中还需要重视各项文件的管理,尤其是承包双方签订的建筑施工合同,在合同中会涉及承包双方的权利、义务、经济等内容,因此,做好合同管理工作很重要。一般建设单位与总承包商签订的合同,数量有限,而且内容非常简单,同时会存在合同条款中有些内容表达不严谨,有纰漏等问题。然而,双方签订完合同之后,就有了法律效力,合同中的各项条款内容都对双方的合作和行为有一定的约束力,任何一方违约,都必须根据合同的相关内容进行赔偿。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认真审查各项内容,确保严谨准确。

4、结束语

由此可见,epc总承包模式的主要参与方就是建设单位以及epc总承包商。为了顺利完成施工任务,承包商需要对建筑工程的项目实施做好计划管理工作,并从安全、质量、文件以及流程等方面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2]张知明.工程项目epc总承包模式下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探讨[j].住宅与房地产,2017,(27):22.

[3]总承包模式下的建筑经济管理与发展[j].企业改革与管理,,(16):18.

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论文篇八

摘要:唐代的乐舞艺术,是中国古代最宏伟、最辉煌的乐章,达到了中国历史上乐舞艺术的高峰。唐代的中国是亚非欧各国文化交流的中心,首都长安则成为国际性的乐舞城市,也是中外各民族乐舞的交流融合的中心。在这里,优秀的音乐舞蹈家灿如繁星,光彩夺目的乐舞作品层出不穷,其中《胡腾舞》更是具有特色的一部乐舞,本文以“胡腾舞”为基点探讨唐代乐舞盛行的原因。

关键词:唐代乐舞;胡腾舞;传承

在隋代统一中国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歌、舞、诗、乐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为了满足宫廷庆典、国内外文化交流以及各阶层人士的精神生活的需要,隋朝在继承前代乐舞的基础上,集中对汉族、少数民族和外来民族的各种乐舞进行了挖掘和整理。之后唐代的音乐舞蹈,已有散乐、大曲和歌舞戏之分。唐代的散乐,多是表现一定风格、情绪较为单纯的舞蹈。大规模的舞曲,如《庆善乐》、《破阵乐》、《霓裳羽衣舞》等,都称为大曲或法曲。这是歌舞诗乐相结合的体裁,其中的歌词都是五言或七言的绝句。此外,还有以歌舞表现一定人物和情节的歌舞戏,如《东海黄公》等。散乐和歌舞戏源于民间,具有打击乐特征,具有淳朴奔放的风格。唐代乐舞,按其特点还可分为三大类:一是表演性舞蹈,如《健舞》、《软舞》、《法曲》等;二是采自民间的宫廷宴享乐舞,如《九部乐》、《十部乐》、《坐部伎》、《立部伎》等;三是民间自娱性及民间祭祀的乐舞,如《踏歌》、《泼寒胡舞》等。

在唐代皇帝中,酷爱艺术、熟悉音律者不在少数。据记载,最早显露出乐舞天分的是唐高宗李治(650年―683年),他知晓声律,有一次早晨起来,听到黄鹂的叫声,感觉甚是悦耳,就命人赶快谱下来,我国古代名曲《春莺啭》就是这样诞生的;乐舞表现最为突出的是唐玄宗李隆基(7―756年),他也可以说是唐代伟大的音乐家,无论是丝管等器乐演奏还是乐曲创作,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据传唐朝著名乐舞《霓裳羽衣舞》的乐曲,是唐玄宗部分的吸收印度《婆罗门曲》而改编。通过众多史书的记载,也可以让我们了解到,唐朝的统治者对音乐舞蹈的喜好让乐舞文化提高,由于统治者们喜好音乐与舞蹈,便会以乐舞的形式来庆祝各类大型节日庆典活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会欣赏乐舞,陶冶情操。唐代皇帝酷爱乐舞,他们的`直接参与,极大地推动了乐舞创作的繁荣,并且加强了乐舞机构的设置。唐代乐舞的空前繁盛,与他们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唐代宫廷的乐舞机构,有教坊、梨园、太常寺,集中了大批民间优秀的艺人,并培养了不少专业歌舞伎人,甚至在各个阶层,如分散在各地的官伎、营伎、家伎,他们能歌善舞,也多是经选拔和培训过的。

在乐舞交流领域,唐代乐舞的成就卓越,期间大量吸收、融化中外各民族乐舞的精华。其中《坐部伎》和《立部伎》,就是在唐初到鼎盛时期的一百多年里,以中原乐舞为基础,广泛吸收、融化各民族乐舞和外国乐舞的营养而新创的乐舞节目,并成为唐代长期积累乃至后世的保留节目。

唐代音乐歌舞异常繁荣,优秀作品难以胜数。其中一些作品,由于编创的新颖,艺术的高妙,风格的独特,传播的广泛,已被历代视为经典,为人类所崇尚。《胡腾舞》,便是其中最具特点的一部乐舞。《胡腾舞》,按表演风格上来分,属“健舞”。所谓“健舞”,是那些舞蹈动作风格健朗、豪爽的乐舞的总称。“胡腾舞”,原为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由石国(中亚细亚塔什干一带)传入我国。因从“胡”地进入内地,又以跳跃上腾、舞步壮健见长,故名《胡腾舞》。《全唐诗》中,有刘言史《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李端《胡腾儿》两诗记载,生动地记述了《胡腾舞》的演出盛况,诗中对其舞态、舞服、舞人的面貌,都有真实的记述。从《王中丞宅夜观舞胡腾》中可知:石国的胡儿,来表演《胡腾舞》;舞者头戴尖顶蕃帽,身穿毛织胡衫,两袖紧小;蹲身在舞筵前腾跳起舞,急如飞鸟一样,腰间的宝带发出时强时弱的响声;音乐以横笛、琵琶伴奏。在《胡腾儿》中,人们仿佛亲眼看到:从凉州来的胡腾儿,肌肤如玉,鼻准如锥;他们身着桐布轻衫,前后卷起,腰间系有葡萄长带,垂在一侧;足下穿的是柔软的皮靴,便于轻捷飞跃;他们偏戴着珠帽,在花毡上翩翩起舞,面上红汗交流;他们时而扬眉动目,时而满场环行;有时急跃,有时东倒西倾,如同醉后一般;忽而反手叉腰,身如弯弯的月牙。

从以上两首诗中可以看出,《胡腾舞》的动作节奏明快,舞中多作以圆转动。舞蹈在地毯上表演,开始时,舞者痛饮一杯酒,然后将酒杯抛去,借势起舞;有时舞者先用本族语言,道上几句祝福的话语,便跳起舞来。音乐多以丝竹、琵琶为主,声音嘹亮激越。这正是现在在新疆舞蹈中所看到的那种热烈奔放的格调,至今在中亚一带,这种跳跃动作很多、踏步节奏复杂、技巧高难、风格豪迈的舞蹈仍然盛行。显然这是与《胡腾舞》是一脉相承的。

唐代稳定的政治、繁荣的经济、丰富的文化促使了乐舞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不仅本民族乐舞文化得到很好的传承,与外国其他民族乐舞的融合也很好的推动了中国乐舞艺术的发展,《胡腾舞》给我们展示了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乐舞文化,更是值得我们加以珍惜、传承并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陈聆群,陈应时.中国音乐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莫尚洋.唐代乐舞盛世之成因及影响[j].北方音乐,(11).

相关范文推荐
  • 10-12 最新天涯海角导游词 天涯海角双语导游词(通用8篇)
    岗位职责是为了规范员工行为和工作方式,确保员工在工作中遵守组织的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小编为您提供了一些关于意见建议的实用案例和写作技巧,希望能给您带来一些启发。
  • 10-12 入团申请书(实用19篇)
    入党申请书是党员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它可以体现个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和贡献的决心。这里有一些学生会申请书的常见问题,一起来看看如何解决吧。入团申请书篇一敬爱
  • 10-12 最新扇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 人教版扇形统计图的教学设计(实用8篇)
    良好的岗位职责定义有助于员工明确自己在组织中的角色和职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简历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扇形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意图篇一在统计教学中,学生已
  • 10-12 高中德国留学费用 演心得体会高中(实用18篇)
    范文范本是一种参考文献,可以帮助学习者了解不同领域的写作特点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好的个人简历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高中德国留学费用篇一高
  • 10-12 最新消防安全会议领导讲话稿(通用9篇)
    对于每个岗位来说,岗位职责是明确的工作范围和职责要求。针对职场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加强自身能力提升、锻炼合作与沟通能力等方面的建议。消防安全会议领导讲
  • 10-12 励志小故事 三分钟励志小故事(模板10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开阔我们的视野,增加我们的文化素养和知识储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这些范本中不仅包含了优秀的思路和观点,还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励志
  • 10-12 最新敬老节手抄报简单字少(优质12篇)
    一个好的自我介绍可以引起他人的兴趣和好奇,从而为未来交流和合作打下坚实基础。自我介绍可以说是第一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案例,供大家参考。敬
  • 10-12 最新小学秋季开学老师精彩的讲话稿 秋季开学老师精彩讲话稿(优秀8篇)
    意见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的本质,并提供可行性的解决方案。以下是一些精选的个人简历写作指导和实例,希望对大家的个人简历提升有所启发。小学秋季开学老师精彩
  • 10-12 最新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人教版(模板7篇)
    教师编写初一教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情况。下面是一些经典的高三教案案例,供教师们参考和借鉴。三年级阅读与写作教案人教版篇一学习古诗《舟夜书所见》,理
  • 10-12 适合的文案 运动会加油稿小众惊艳(实用17篇)
    毕业文案是对毕业生对社会责任和个人成长的思考和总结。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些令人心动的旅游文案范文,一同感受旅行的魅力吧。适合的文案篇一然而我们知道,你们早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