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航空航天论文参考文献(专业21篇)

航空航天论文参考文献(专业21篇)

时间:2023-11-20 10:53:23 作者:影墨 航空航天论文参考文献(专业21篇)

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提供给大家参考和学习。

写论文参考文献

由于文献综述的特点,致使它的写作既不同于“读书笔记”“读书报告”,也不同于一般的科研论文。因此,在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写论文参考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应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问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有多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用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生境、生命、习性与组织[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55.

[2].李传统.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技术[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5:1,54,101.

[3].王侠.发展可再生能源[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7-9.

[4].杨平.环境美学的谱系[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7:1-162.

[6].侯幼彬.中国建筑美学[m].哈尔滨:黑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260.

[7].(美)阿摩斯·拉普卜特.黄谷兰译.建成环境的意义。

--。

[8].潘知常.我爱故我在:生命美学的视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

[9].(德)鲁道夫·奥伊肯.生活的意义与价值[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7:68.

[10].俞孔坚.以土地的名义:对景观设计的理解[j].建筑创作,2003(07):28.

[11].裴丹.绿色基础设施建构方法研究评述[j].城市规划,2012,36(5):84.

[12].陈洁萍,葛明.景观都市主义谱系与概念研究[j].建筑学报,2010(11):3.

[15].秦书生.复合生态系统自组织特征分析[j].系统科学学报,2008,16(2):45.

[16].俞孔坚.景观的含义[j].时代建筑,2002(1):16.

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

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

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

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

根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试行)》和《中国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编排规范(修订版)》的要求,很多刊物对参考文献和注释作出区分,将注释规定为“对正文中某一内容作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的文字”,列于文末并与参考文献分列或置于当页脚地。

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会计学理论相互借鉴融合,帮助企业合理预测人力资源投资效益,从而进一步提高竞争力。本文从人力资源会计的内涵着手,剖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发展的现状,并提出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是一种重要的学术论文,它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课题申报与撰写和科研写作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而,掌握这门写作技能对于提高科研能力大有裨益。只有依照文献综述的基本特点,重新建构文献综述相关知识的理论体系,才能撰写出思路清晰、内容翔实、语言简练的文献综述,并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参考。为此,根据文献综述的概念和特点,笔者提出了撰写文献综述的若干要求。但是在撰写文献综述时,需要先回答以下基本问题:

第一,国内外研究者对某一主题(或内容)进行了哪些研究?回答“研究了什么”的问题。

第二,对于某一主题,国内外研究者是怎样进行研究的?这是回答“怎么研究”的问题。

第三,对于研究结果,国内外研究者的研究之间有什么关联性?即是回答“相关性研究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的问题。

第四,该研究有何突出性的贡献或效果?后世对该研究做出了何种评价?回答“研究怎么样”的问题。

上述的问题是构思文献综述中最核心的问题,如果能比较清楚地回答,那么这篇文献综述的主体内容就基本形成了。但是还要注意以下的若干原则,才能写出高质量和高水准的文献综述。

(一)选文献的“三最”原则。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收集和选用文献是前提。根据笔者的经验,总结出选用文献时的“三最”原则,即“最权威、最经典和最新的”原则。“最权威”是指当下某个研究领域内最有影响力和最知名的国内外学者、专家和教授的著作、论文、会议论文等各类文献资料,主要是学术论文;“最经典”是指在中外历史文化发展过程中,那些经历了历史和社会的检验的世界名著等,主要是书籍;“最新的”是指近几年来(一般默认为5年)发表的各种文章,而“最新的”资讯主要体现在报纸上,因为报纸信息更换速度和信息承载量都比较大,每日都在更新。

下面以撰写“高等教育学”专业等方面的文献综述为例,“最经典”的文献就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年出版的12本汉译世界高等教育学名著丛书,比如约翰·s·布鲁贝克的《高等教育哲学》。诸如此类的名著就是经历过历史和世人的考验的学术专著,那么他们所蕴含的文化价值和知识价值就比较大。如果你在思考和撰写文献综述中,连这种非常重要的文献你都没有收集到,那么,你的研究就缺乏重要的理论支撑,其研究结果就可以预想而知了。“最权威”的论文就是《高等教育研究》和《教育研究》上发表的学术论文,它们代表着这个领域研究发展的现状和最前沿的学术动态。“最新的”的文献就是光明日报、中国社会科学在线、教育报、教师报等报纸上传递的教育类的知识或报道。恪守这“三最”原则,就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最珍贵和最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有利于研究所用。

(二)读文献的忠实原则。

在选择好文献之后,就是读文献。文献既是研究的.材料,也是评论的对象。阅读文献时,可以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才能更接近于对原文的理解,才能分清谁是作者的观点,谁是前人的观点,哪些是描述性的文字,哪些是议论性的文字。特别一提的是,有研究者提倡“史论著”的阅读法,笔者在此讲三者的顺序略微做了一下调整,提倡采取“史-著-论”的顺序展开阅读。理由如下:“著”和“论”的存在显著差异。著作类原创性更强,知识覆盖面更广,逻辑关联性更强,而论文类知识涵盖量有限,更多作品只是对著作类的解读或释义,算是比较二次性的作品。它研究的基础已经是建立在别人的文献基础之上,而著作类,特别是学术专著,更多地体现出作者的原创性,它更多依赖于长期的教育生活实践,它的研究成果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和作用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研究过程中,某些研究者为了多快好省地发表论文,在对文献资料收集不全的情况下或者对文献资料并没有真正理解其中的涵义的情况下就开始写作,这就违背了对研究中的客观性和实事求是的原则。忠实于原文原观点。尤其是一些外文资料。要做到忠实原则并不容易。某些主题或学科专业类的文献并不是普通研究者或人士可以获得的最原始或一手的资料。造成这种研究的原因有:一是研究者的身份和地位;二是文献资料的珍贵程度;三是学科专业的特性。由于上述原因,所以来执行和落实忠实性原则时就会大打折扣。

(三)写作时的综述结合原则。

撰写文献综述时要“综”“述”结合。文献综述应有述有评,对所引述文献应做提炼、分析,尽量避免对所引述文献只做一般性简介。在广泛收集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已有研究成果作出合理性地评述,为进一步研究提供方向和依据。有些研究者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这样有选择性的综述文献就带有明显的主观偏见。

“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只有把两者合理地融合在一起,才算是一篇合格的文献综述。如你所研究的主题是关于德育方面的,通过检索知网、万方、维普、人大复印资料、百链图书馆和goolge学术收索等网站,发现关于德育方面的文献资料就收集全面了。殊不知还有一些重要的文献未能进入你的视野。如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网中关于德育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该网站论文主要是由南京师范大学道德教育研究所主办的《道德教育研究》期刊发表的论文,而这一部分论文及研究成果就不能在上述我们常说常用的网站上查阅到。

(四)写作时的读者意识。

文献综述属于学术论文中的一种,它的读者群体具有特殊性。主要供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社、研发中心、企事业单位等科研人员或教学人员阅读,简言之主要供同行交流。鉴于这种特殊的读者群体,撰写文献综述时就需要考虑该群体的文化需求,学会换位思考,在恪守学术规范和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用专业和平实的语言写作,这样才能让读者理解和明白作者的真实意思。

所谓读者意识,就是写作过程假想读者对象,写作过程倾诉或交流的目标人群。作者在创作过程中始终存在着“隐在读者”,这一“读者”存在于作者创作的任何一个环节。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另一层含义就是学会换位思考。如果我是读者,通过读某人写的文献综述,我能从中收获什么呢?这篇文献综述的新颖和独特之处在哪里呢?有没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呢?有时,你去读别人写的文献综述时,常常能找到似曾相识的感觉,其实,这类文章多半属于低水平高重复的文章。如果在读别人的文献综述时,能找到眼前一亮或者拍案叫绝或读完之后意犹未尽之感,那么这类文献综述就算是比较上乘之作。换位思考,就是在理性分析和对比分析中,站在读者的角度体验自己写出的文献综述是怎样的感觉,试想,它将给读者们留下怎样的第一印象呢?如果我们善于这样的思考,我们就为文献综述的修改找到了方向,从而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论文水平和质量。

综上,撰写文献综述较为妥帖的处理方式就是保持“中庸”———不偏不倚。因为没有人可以完全肯定地说自己的研究是十分完美的,也没有人可以评价他人的研究一点价值都没有。当然,这种“中庸”之道也要注意适度,如果掌握了翔实可靠的文献资料,并且对研究问题做出了理性分析,那么就要勇于打破“中庸”式的平衡。

写论文参考文献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2]李林.绩效管理在hr管理系统中的定位和作用。

--。

基于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流程[j].商情,2012(4):55。

[11]郭士光.拓展训练及其在企业员工培训中的应用研究。

--。

以a公司为例[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1]蔡霞.论舞蹈意境的生成[j].大舞台.2014(02)。

[2]汪薇.我国舞蹈艺术的美学特征[j].大舞台.2014(01)。

[3]李娟.论舞蹈意境的审美特征及创造[j].音乐时空.2013(13)。

[4]靳珺.舞蹈意境随论[j].齐鲁艺苑.2012(01)。

[5]易菲.艺术意境论探微[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4)。

[6]王小平.舞台服装设计是舞蹈艺术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j].美与时代(上).2010(11)。

[7]江欣.舞蹈艺术意境探究及其创设[j].文学教育(中).2010(04)。

[8]李晶晶.浅析舞蹈中情感的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8)。

[9]王菲.浅谈舞蹈表演的情感世界[j].大舞台(双月号).2009(03)。

[10]魏冰.情感浸润中的舞蹈艺术[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2)。

[11]崔鹏.光与色的舞蹈--舞台灯光设计应用浅析[j].戏剧文学.2007(10)。

[12]张春河.舞蹈意境及其创造[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5)。

[13]肖艳华.论舞之意境美[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7(01)。

[14]欧阳晓芹.论舞蹈艺术的形式美及其特征[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6)。

[15]龙健才,李映山.论艺术的形式美及形式美的创造[j].湘南学院学报.2005(04)。

[16]陈春.论中国舞蹈的意境及审美特征[j].台声.新视角.2005(04)。

[17]黄汉华.音乐符号、舞蹈符号律动形式与生命情态律动之同构[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4(02)。

[18]孙倩.舞蹈创作中的意境创造[j].美与时代.2003(03)。

[19]蓝凡.舞蹈形式导论[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03(01)。

[20]黄明珠.意境与舞蹈艺术鉴赏教学[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04)。

[21]何群.舞蹈意境的生成与人物关系的确立[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2)。

[22]袁禾.论舞蹈意境[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7(04)。

[24]任颖.舞蹈在中华文明中的文化建构[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5]张想想.执着地追求大胆地探索[d].河南大学2011。

[26]许恩.吴地舞蹈文化源流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6。

[27]安家彤.瑜伽训练对舞蹈技能训练的补助性研究[d].延边大学2011。

[30]冷英嘉.族群文化与舞蹈审美的探索与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

[31]张会改.高师地方舞蹈课程资源开发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2。

[32]李辉.当代城市广场舞蹈调查研究[d].云南艺术学院2012。

[33]章梦.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艺术美[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35]余梦露.想象力在舞蹈表演中的重要性[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6]白雪.民族民间舞蹈作品之意境创造探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38]吴婷.新媒体舞蹈艺术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

[39]冮毅.舞蹈艺术内涵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

[40]李恒子.舞蹈纯粹性内涵实质研究[d].延边大学2012。

[41]洪艳.舞蹈艺术与身体的审美关系[d].广西师范大学2007。

建筑论文参考文献

[1]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物价出版社,2001.

[2]王勇,李广斌.中国城市群规划管理体制研究[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4.

[3]阿瑟·塞西尔·庇古.福利经济学[m].华夏出版社,2007.

[4]谭显明.转型期我国城市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2.

[5]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2006.

[6]闫龙飞.准公共品非政府性供给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6.

[7]向春玲:中央党校“城镇化与城市运营”课题组,2012.

[8]张艳玲.历史文化村镇评价体系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1.

[9]朱铁臻.城市发展学[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10.

[10]陈岩松.城市经营[d].同济大学,2007.

[11]张超.城市准公共物品供给主体多元化研究[d].重庆大学,2010.

[12]兰潇.城市设计方案评价体系初探[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2.

[13]张淑杰.城市经营理论与实践研究[d].同济大学,2006.

[14]赵燕菁.从城市管理走向城市经营[j].城市规划,2002,26(11):7-15.

[15]王春艳.城市概念规划理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7.

舞蹈论文参考文献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版

[3]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03年版

[4]吕艺生.舞蹈学研究[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年版

[5]滕守尧.回归生态的艺术教育[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7]滕守尧.艺术与创生[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8]王福阳.综合艺术课程与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版

[9]牛晓牧.生态式艺术教育案例与解析[m].南京:南京出版社,2008年版

[10]廖哲勋.课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廖哲勋田慧生.课程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贺志朴姜敏.艺术教育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论文中参考文献

[2]由然,赵旭,仲兵.国外非油品业务渐趋成熟[j].中国石油企业,(07)。

[3]钟成索,由然.美国非油品销售领域宽阔[j].中国石油企业,2012(1).

[4]吴金林,毕港峰土编.加油站经营与管理[m].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3s}240.

[5]张海潮.中国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j].当代石油石化,2010.(06).

[6]陈青松.非油品业务成加油站新利润点[n].中国企业报,2011.2.2(11).

[8]刘冀生.企业战略管理[m]北京:清华人学出版社,2010.

[9]田景惠.加油站营销理论与实务[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10]田景惠.中国成品油行业十一五发展回顾与十二五展望[j].国际石油经济,2011(04).

[11]马兴芹.构建加油站非油品业务新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2011(07).

[12]任征兵.石化双雄:非油也忧[j].中国连锁,2011(02).

[13]韩祥峰.北美成品油零售经营特点及其启示[j].理论学刊,2011.(06).

[14]国家信息中心中国经济信息网编著cei中国行业发展报告一汽车服务业「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03).

[15]王旭东.便利业务[j].中国石油企业,2008(1).

[16]董仕华.连锁便利店快速成[`期的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5).

[17]李秀山.加油站便利店顾客需求分析与运行模式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16).

[18]悉早加油站媒体户外传播新蓝海[j].市场观察,2011(os).

[19]杨波.7-i1连锁业真经[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朱明.我国石油加油站便利店的现状与发展探析[j].知识经济,2011(o1).

[21]闵志民.中石油终端销售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大津人学,2004.

[22]刘宇.中石油沈}i{加油站便利店营销案例研究[di.硕士学位论文.大连理i一火学,2009.

[23]彭未然.中石油s销售公司1h油品业务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中国石油人学,2011.

[24]景仲林.加油站非油品业务发展策略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兰州人学,2011.

航空航天概论论文

航空航天技术为航空航天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创立的一系列高级复杂的施工作业程序。它涉及人力资源配置,设备仪器搭配与安装使用等艰深的学术作业。是国家,民族,乃至整个人类发展的高度追求,更是人类文明的集中体现。飞行器及其动力装置、附件、仪表所用的各类材料,是航空航天工程技术发展的决定性因素之一。航空航天材料科学是材料科学中富有开拓性的一个分支。飞行器的设计不断地向材料科学提出新的课题,推动航空航天材料科学向前发展;各种新材料的出现也给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新的可能性,极大地促进了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

航空航天材料的进展取决于下列3个因素:

一、材料科学理论的新发现:例如,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导致硬铝合金的发展;高分子材料刚性分子链的定向排列理论导致高强度、高模量芳纶有机纤维的发展。

二、材料加工工艺的进展:例如,古老的铸、锻技术已发展成为定向凝固技术、精密锻压技术,从而使高性能的叶片材料得到实际应用;复合材料增强纤维铺层设计和工艺技术的发展,使它在不同的受力方向上具有最优特性,从而使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并为它的应用开拓了广阔的前景;热等静压技术、超细粉末制造技术等新型工艺技术的成就创造出具有崭新性能的一代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和制件,如热等静压的粉末冶金涡轮盘、高效能陶瓷制件等。

三、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的进步:现代电子光学仪器已经可以观察到材料的分子结构;材料机械性能的测试装置已经可以模拟飞行器的载谱,且无损检测技术也有了飞速的进步。

材料性能测试与无损检测技术正在提供越来越多的、更为精细的信息,为飞行器的设计提供更接近于实际使用条件的材料性能数据,为生产提供保证产品质量的检测手段。一种新型航空航天材料只有在这三个方面都已经发展到成熟阶段,才有可能应用于飞行器上。因此,世界各国都把航空航天材料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

中国在50年代就创建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和北京航天材料工艺研究所,从事航空航天材料的应用研究。不过,航空航天材料在发展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一定的污染问题。

简况:18世纪60年代发生的欧洲工业革命使纺织工业、冶金工业、机器制造工业得到很大的发展,从而结束了人类只能利用自然材料向天空挑战的时代。1903年美国莱特兄弟制造出第一架装有活塞式航空发动机的飞机,当时使用的材料有木材(占47%),钢(占35%)和布(占18%),飞机的飞行速度只有16公里/时。1906年德国冶金学家发明了可以时效强化的硬铝,使制造全金属结构的飞机成为可能。40年代出现的全金属结构飞机的承载能力已大大增加,飞行速度超过了600公里/时。在合金强化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系列高温合金使得喷气式发动机的性能得以不断提高。50年代钛合金的研制成功和应用对克服机翼蒙皮的“热障”问题起了重大作用,飞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最大飞行速度达到了3倍音速。40年代初期出现的德国v-2火箭只使用了一般的航空材料。50年代以后,材料烧蚀防热理论的出现以及烧蚀材料的研制成功,解决了弹道导弹弹头的再入防热问题。60年代以来,航空航天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一些飞行器部件使用了更先进的复合材料,如碳纤维或硼纤维增强的环氧树脂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等,以减轻结构重量。返回型航天器和航天飞机在再入大气层时会遇到比弹道导弹弹头再入时间长得多的空气动力加热过程,但加热速度较慢,热流较小。采用抗氧化性能更好的碳-碳复合材料陶瓷隔热瓦等特殊材料可以解决防热问题。

分类:飞行器发展到80年代已成为机械加电子的高度一体化的产品。它要求使用品种繁多的、具有先进性能的结构材料和具有电、光、热和磁等多种性能的功能材料。航空航天材料按材料的使用对象不同可分为飞机材料、航空发动机材料、火箭和导弹材料和航天器材料等;按材料的化学成分不同可分为金属与合金材料、有机非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和复合材料。

材料应具备的条件用航空航天材料制造的许多零件往往需要在超高温、超低温、高真空、高应力、强腐蚀等极端条件下工作,有的则受到重量和容纳空间的限制,需要以最小的体积和质量发挥在通常情况下等效的功能,有的需要在大气层中或外层空间长期运行,不可能停机检查或更换零件,因而要有极高的可靠性和质量保证。不同的工作环境要求航空航天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

高的比强度和比刚度对飞行器材料的基本要求是:材质轻、强度高、刚度好。减轻飞行器本身的结构重量就意味着增加运载能力,提高机动性能,加大飞行距离或射程,减少燃油或推进剂的消耗。

飞行器除了受静载荷的作用外还要经受由于起飞和降落、发动机振动、转动件的高速旋转、机动飞行和突风等因素产生的交变载荷,因此材料的疲劳性能也受到人们极大的重视。

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飞行器所经受的高温环境是空气动力加热、发动机燃气以及太空中太阳的辐照造成的。航空器要长时间在空气中飞行,有的飞行速度高达3倍音速,所使用的高温材料要具有良好的高温持久强度、蠕变强度、热疲劳强度,在空气和腐蚀介质中要有高的抗氧化性能和抗热腐蚀性能,并应具有在高温下长期工作的组织结构稳定性。火箭发动机燃气温度可达3000[2oc]以上,喷射速度可达十余个马赫数,而且固体火箭燃气中还夹杂有固体粒子,弹道导弹头部在再入大气层时速度高达20个马赫数以上,温度高达上万摄氏度,有时还会受到粒子云的侵蚀,因此在航天技术领域中所涉及的高温环境往往同时包括高温高速气流和粒子的冲刷。在这种条件下需要利用材料所具有的熔解热、蒸发热、升华热、分解热、化合热以及高温粘性等物理性能来设计高温耐烧蚀材料和发冷却材料以满足高温环境的要求。太阳辐照会造成在外层空间运行的卫星和飞船表面温度的交变,一般采用温控涂层和隔热材料来解决。低温环境的形成来自大自然和低温推进剂。飞机在同温层以亚音速飞行时表面温度会降到-50[2oc]左右,极圈以内各地域的严冬会使机场环境温度下降到-40[2oc]以下。在这种环境下要求金属构件或橡胶轮胎不产生脆化现象。液体火箭使用液氧(沸点为-183[2oc])和液氢(沸点为-253[2oc])作推进剂,这为材料提出了更严峻的环境条件。部分金属材料和绝大多数高分子材料在这种条件下都会变脆。通过发展或选择合适的材料,如纯铝和铝合金、钛合金、低温钢、聚四氟乙烯、聚酰亚胺和全氟聚醚等,才能解决超低温下结构承受载荷的能力和密封等问题。

耐老化和耐腐蚀各种介质和大气环境对材料的作用表现为腐蚀和老化。航空航天材料接触的介质是飞机用燃料(如汽油、煤油)、火箭用推进剂(如浓硝酸、四氧化二氮、肼类)和各种润滑剂、液压油等。其中多数对金属和非金属材料都有强烈的腐蚀作用或溶胀作用。在大气中受太阳的辐照、风雨的侵蚀、地下潮湿环境中长期贮存时产生的霉菌会加速高分子材料的老化过程。耐腐蚀性能、抗老化性能、抗霉菌性能是航空航天材料应该具备的良好特性。

适应空间环境空间环境对材料的作用主要表现为高真空(1.33×10[55-1]帕)和宇宙射线辐照的影响。金属材料在高真空下互相接触时,由于表面被高真空环境所净化而加速了分子扩散过程,出现“冷焊”现象;非金属材料在高真空和宇宙射线辐照下会加速挥发和老化,有时这种现象会使光学镜头因挥发物沉积而被污染,密封结构因老化而失效。航天材料一般是通过地面模拟试验来选择和发展的,以求适应于空间环境。

寿命和安全:为了减轻飞行器的结构重量,选取尽可能小的安全余量而达到绝对可靠的安全寿命,被认为是飞行器设计的奋斗目标。对于导弹或运载火箭等短时间一次使用的飞行器,人们力求把材料性能发挥到极限程度。为了充分利用材料强度并保证安全,对于金属材料已经使用“损伤容限设计原则”。这就要求材料不但具有高的比强度,而且还要有高的断裂韧性。在模拟使用的条件下测定出材料的裂纹起始寿命和裂纹的扩展速率等数据,并计算出允许的裂纹长度和相应的寿命,以此作为设计、生产和使用的重要依据。对于有机非金属材料则要求进行自然老化和人工加速老化试验,确定其寿命的保险期。复合材料的破损模式、寿命和安全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在航空航天材料的发展过程中也对环境造成了一些污染,在以后我们要发明一些新型环保材料,在科技发展的同时保护好我们的环境。

通过一学期的学习,我明白了飞行器的飞行原理、各部件的组成及应用价值、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历程及航空航天技术对人类的巨大作用。我深信,人类生活将因航天航空技术的发展而有重大转变。未来,甚至通过科学技术的进步,科幻电影中那些外星球居住、新物种发现都不再只是人类的幻想。通过技术的学习,一切都可能改变,而航天航空技术概论这门课程就是学习这些技术的入口,成为了大学中重要的一门课程。

参考文献。

[1]陈光。现代航空发动机发展与分析。北航动力系。1995年。

论文中参考文献

1大数据可视化分析的基本概念。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逐渐朝着数字化、新信息的方向发展,物联网、互联网以及云计算发展十分迅速,导致社会充满数据,因此,使得数据成为了新的信息资源,需要人们进行适当的利用,以此来满足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要求。基于此,导致呈现指数形成增长,并且变的更加复杂化,使得大数据区别与传统的数,增加了内涵。可视分析实际是一种融合了信息可视化、科学可视化、数据挖掘、人机交互、信息论、认知科学等方面的新方向学科。可视化分析实际上是一种能够利用交互式可视化界面来对复杂数据进行分析的技术,可视化基本流程为数据、知识、循环数据,主要包括可视化技术以及自动化分析技术。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际上是一种利用自动化分析进行数据挖掘的时候,在使用能够进行分析的人机交互界面和能够进行信息可视化的界面来融入自身的认知能力和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从而可以有效地得到观察大数据的能力[1].

2大数据可视化分析。

2.1文本可视化。

作为大数据时期文本可视化数据的一个典型文本信息,实际上也是最主要的互联网数据信息,与此同时,也是物联网通过一定的传感器收集到的信息类型,在正常的工作和学习以及日常生活中人们使用最多的就是文本形式的电子文档。文本可视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直观的体现文本主要优势和特点,例如,逻辑结构、动态演化规律以及主体聚类等。最基本和典型的文本可视化就是标签云,依据词频来合理的把关键词进行排序和归类,然后利用一定的颜色、大小等属性来进行文本可视化。

现阶段,最主要的就是利用字体大小展现的关键词使用在互联网中主题热度的`识别。随着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加,如果不能合理的进行设计阀值,就会出现重复覆盖以及局部密集的问题,这样就需要提供一定的交换窗口来操作[2].

2.2网络可视化。

在大数据分析中最常见的关系就是网络关联,例如,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实际上层次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属于一种比较特殊的网络信息。依据连接拓扑和网络节点之间的关系,可以非常直观的体现出网络中隐藏的关系。例如节点,实际上是进行网络可视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怎样在大规模边和节点的网络中利用有限空间进行一定的可视化,是现阶段大数据研究的重要和难点。除了能够可视化静态拓扑关系,还具有相应的动态流动演化性,所以对动态网络进行一定的可视化也是不容忽视的内容。随着网络中边和节点数目的增多,很容易出现覆盖、重叠以及聚集等问题,不能很好的进行可视化,影响效果。因此处理大规模可视化的主要方式就是图简化。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利用多尺度和层次聚类进行交互,把大规模数据变化为具有一定层次的树结构,然后利用多尺度进行不同的可视化。另一种是对边进行适当的聚集,保证具有清晰的可视化效果。这些都是简化的主要方式,也可以看出引入交互技术,是可视化技术未来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方式[3].

2.3时空数据可视化。

时空数据主要是指具有一定时间标签和地理位置的数据。

移动终端与传感器发展非常迅速,因此,使得时空数据逐渐成为大数据发展过程中典型的数据类型。充分结合地理制图学以及数据可视化技术,分析和研究空间和时间对于可视化表征之间的关系,能够很好的展示空间和时间以及规律模式。大数据时代发展模式下,时空数据具有实时性和高维性,同时这也是数据可视化的重点。为了能够更好的体现信息随着空间和时间位置发生一定的变化,一般可以利用信息对象来逐渐实现数据可视化。流式地图是最典型的可视化方式,充分融合地图和时间事件流。为了可以打破二维数据的局限性,出现了时空立体方,是利用三维模式来展现空间、时间、事件[4].

2.4多维数据可视化。

多维数据可视化实际上就是说拥有很多个维度的数据变量,在数据仓库以及数据库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例如,商业智能系统、企业信息系统。进行多维数据的主要目的就是不断发现多维数据的模式和规律,合理展示不同纬度之间存在的关系。多维数据可视化具有多种方式,主要包括基于图标、基于图结构、几何图形、基于层次结构、基于像素、混合方式。近年来,随着大数据的不断发展,几何图形是研究多维数据可视化的重点。

最常用的多维数据可视化的方式就是散点图,二维散点图可以适当利用多维度中的两个维度综合的体现映射到两条轴上,利用不同的图形在二维平面内合理反映维度信息。例如,可以利用不同颜色、形状等来表示一定的离线或者连续性。投影是从多维度方面来体现可视化的一种方式。能够很好的体现出维度的属性值的分布情况,还可以体现多维度之间的关系[5].

3结语。

总而言之,作为大数据分析的重要方式,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的弥补计算机自动化分析过程中出现的不足和缺陷。大数据可视化分析可以很好的融合计算机的分析能力和人们对信息的感知能力,在依据数据挖掘前提下进行的数据分析。

航空航天论文范文

当前,全球航天产业蓬勃发展,航天经济数据不断上扬。据美国航天基金会发布的数据,2015年全球航天产业总收入约为323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收入超过2460亿美元,占比约76%;通信、遥感等商业航天产品和服务收入达到1263.3亿美元,占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的最大份额,约39%;通信与导航地面设备制造收入1105.2亿美元,占比全球航天产业收入约34%。可见,商业航天已成为世界航天产业的主要构成和全球航天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通信、导航、遥感三大卫星产业成为商业航天发展的支柱产业。全球卫星产业已自上至下形成成熟的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应用产业链;卫星制造与发射服务构成产业链上游,卫星应用由地面设备制造与卫星运营和服务两部分组成,构成产业链下游。据2017年7月美国卫星产业协会(sia)最新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卫星产业收入为2605亿美元,其中卫星服务和地面设备制造收入达到2411亿美元,占比为92.6%;卫星制造和发射服务收入为194亿美元,占比为7.4%。可见,卫星产业发展重心已完成从产业链上游向下游转移,整个产业结构已趋于稳定,产业下游收入大幅超越上游收入成为价值高地。按应用类别,卫星产业细分为卫星通信产业、卫星导航产业和卫星对地观测产业三部分。根据欧洲咨询公司最新数据,全球卫星通信产业收入1460亿美元,占比约62%;卫星导航产业收入855亿美元,占比约36%;卫星遥感产业收入52.1亿美元,占比约2%。可见,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最为成熟,产业规模最大;卫星导航产业近年来随着智能终端和移动互联网应用的普及,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导航地面设备销售与增值服务收入不断攀升;卫星对地观测产业占比不大但发展迅猛,目前正由传统市场向更强调开放、创新和商业化发展的新型市场转型。

卫星通信产业是全球卫星产业中最早实现商业化的领域,是卫星产业三大子产业中收入比重最大的业务领域。伴随近年来信息服务需求(特别是卫星宽带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卫星研制与应用技术的演进,产业规模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传统商业卫星通信领域主要为用户提供卫星直播、卫星音频广播、卫星固定通信和卫星移动通信服务。近年来,卫星宽带互联网市场不断升温,为满足日趋多样化的带宽密集型应用需求,包括成熟通信卫星运营商、各类科技与互联网公司等,纷纷斥巨资打造高通量的宽带互联网星座(包括高、中、低轨各个类型),瞄准机载wifi、海事宽带和高铁宽带以及个人消费者宽带接入等领域,未来将在极大程度上塑造和影响卫星通信产业的发展和布局。

在轨商业通信卫星统计截至2017年9月5日,国外共有557颗商业通信卫星在轨。在轨商业通信卫星当中,美国数量最多,共计286颗,欧洲129颗,俄罗斯20颗,日本17颗,其他国家共计105颗。如图1所示。从轨道分布来看,geo仍然是各大运营商最为青睐的轨道,其次是leo,meo和heo分布较少,但这一格局将在未来几年内发生巨大变化。随着中低轨道巨型星座计划的持续实施,未来,数千颗、甚至上万颗低轨道卫星在轨的场景也非空想,在轨卫星规模上leo将很有可能快速超越geo。

2.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现状。

(1)金字塔型的产业价值链从产业链构成的角度来看,卫星通信产业保持了与整个卫星产业基本一致的结构。自上而下依次由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和卫星应用组成,但在细分产业行为主体上具备自身的特点:由于下游的卫星应用领域在全球范围内商业化发展已十分成熟,掘取了产业链的绝大部分收入,导致上下游的收入规模比例达到1:20左右。从公司数目上也能一窥端倪,目前主要的上游制造商和发射服务商仅有20余家公司,进入门槛很高,而下游包括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终端制造商在内,共有超过1700家公司,市场繁荣活跃。

(2)欧美制造商在geo商业通信卫星领域垄断地位明显卫星制造方面,从2012-2016年geo商业通信卫星订单情况来看,共有12家制造商获得90颗geo商业通信卫星订单。劳拉空间系统公司、波音公司、轨道atk和洛马4家北美制造商共获得60%的市场份额,空客防务与航天、泰雷兹-阿莱尼亚航天公司、不莱梅轨道高科技公司、萨瑞卫星技术公司4家欧洲制造商共获得24%的市场份额,美欧六大制造商继续占据80%以上的市场份额。此外,其他的市场份额分散于俄罗斯的信息卫星系统-列舍特涅夫公司、俄罗斯的达斡亚航天发展中心、日本的三菱电机公司等卫星制造商。如图2所示。

(3)卫星应用服务业整体快速增长态势放缓根据sia的划分标准,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按照业务类型可进一步分为大众消费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和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其中,大众消费业务包括卫星电视直播业务、卫星音频广播业务和消费卫星宽带业务;卫星固定通信业务包括转发器租赁业务和管理网络服务;卫星移动通信业务包括移动话音业务和移动数据业务。据sia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通信卫星运营服务业总收入达1257亿美元,同比增速放缓至0.2%。其中,大众消费通信服务收入1047亿美元,继续在整个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收入中占据最大的比重(83%),同比微增0.4%;卫星固定通信服务收入174亿美元,同比下滑2.8%,是卫星通信运营服务业中首次出现下滑的部分;卫星移动通信服务业务收入36亿美元,同比增长5.9%,保持了高速的增长态势。

当前,商业遥感卫星市场正在悄然发生一场变革。政府市场虽仍是这个市场的主角,占据大部分的市场份额,但商业市场也已初露头角,众多新型卫星公司纷纷创立,快速扩展着运营与服务的范围和内容。商业化程度不断提高已成为遥感卫星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新研制的遥感卫星将朝着更小、更便宜、响应速度更快的方向发展。新兴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将带来新的产业机遇。商业遥感卫星市场正在走向空前繁荣。

在轨商业遥感卫星统计截至2017年9月5日,国外共有414颗民商用遥感卫星在轨运行,美国281颗,欧洲40颗,俄罗斯9颗,日本15颗,印度21颗,韩国5颗,其他国家43颗。美国仍是拥有民商用遥感卫星最多的国家,并且在数量和能力上占有绝对优势。如图3所示。从卫星用途来看,民用卫星145颗,约占35%,商用卫星269颗,约占65%。相比2015年底36%的比例,以及2016年底43%的比例,目前在轨商用遥感卫星无论是从绝对数量上还是占比上,都有了提高,可以看出商业化是民商用遥感领域的一个发展趋势。除了纯商业遥感卫星外,俄罗斯、印度、日本、韩国等国家主要通过销售政府遥感卫星数据来推动商业化发展,卫星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仅商业销售其数据产品。

1.卫星遥感产业发展现状。

(1)较完整的上下游产业价值链目前,全球卫星遥感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上下游产业价值链,分别为卫星制造业、发射服务业和卫星应用服务业三大部分,其中卫星应用服务业涵盖卫星运营商、分销商和增值服务商。当前卫星遥感产业仍处于过渡阶段,应用服务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占据整个遥感卫星市场约85%以上的份额,中高分辨率数据成为主流,创新型数据分发策略与商业开发模式层出不穷,这些都为新产业形态的加速形成创造了条件。此外,新兴产业主体力量和私募资金等不断涌入,使产业内部的并购重组成为新常态。总体而言,卫星遥感产业正处于向市场化、开放式、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转型时期。

(2)传统商业运营商进军小卫星市场,新兴小卫星星座加速部署一方面,以数字地球(digitalglobe)公司为代表的传统商业运营商继续部署新的.高分辨率遥感卫星,并企图进军小卫星领域,多方面提高行业竞争力。2016年2月,digitalglobe与沙特阿拉伯政府签订合作协议,联合研制光学遥感小卫星星座,卫星数量至少6颗,分辨率优于1m,计划于2018和2019年发射。尽管新兴商业运营商快速发展,但当前主宰商业数据市场的仍为少数公司,即digitalglobe(现已并入加拿大mda公司)提供甚高分辨率光学数据,欧洲空客防务与航天公司同时提供甚高分辨率光学和雷达数据,mda公司提供雷达数据,这些公司共同占据整个商业市场一半以上的份额。另一方面,以行星(planet)公司等为代表的越来越多的新兴运营商进入商业遥感小卫星领域,发展的卫星星座也从原来的光学卫星扩展至气象、雷达卫星等。2016年5月,阿根廷卫星逻辑公司(satellogic)发射了其阿列夫卫星;遥感小卫星星座的首批2颗业务卫星,并计划制造和发射300颗遥感小卫星并构建星座,将能实现5min内对全球任意位置重访;2016年9月,planet公司获得美国国家地理空间情报局(nga)2000万美元采购合同,成为nga推行商业地理空间情报战略的重要服务商,将基于其(flock)星座采集的全球中分辨率遥感图像,为nga快速高效地提供地理空间情报信息支持服务。

(3)遥感服务产业增长迅速,应用模式加速创新据sia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遥感卫星服务业收入共计20亿美元,同比2015年遥感服务的收入增长了11%。收入增长主要源自于传统卫星遥感公司业务的持续增长,以及一些新兴公司凭借新近部署的卫星和并购其他公司的卫星获得的业务收入。其中2016年美国遥感卫星服务业收入为8亿美元,占2016年遥感卫星服务总收入的40%。微纳卫星技术迭代创新以及商业资本推波助澜,带动大量新兴运营商进入卫星遥感市场,发展数十星乃至百星规模的小卫星遥感星座,提供全球数据快速更新、成像与视频能力兼备的服务,并借助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技术,向终端用户提供数据分析和增值服务。卫星遥感业务快速增长和应用模式创新发展,推动全球卫星遥感市场格局不断调整。digitalglobe、空客等传统运营商积极面对和适应市场变化,在维持原有服务品类和业务模式的基础上,着力拓展端到端服务能力,推出在线增值服务和定制化的地理信息产品。planet、spire等新兴运营商将卫星遥感与大数据技术深度对接,在进军政府和行业用户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面向大众消费用户的定制化、个性化服务及全新商业模式。

卫星导航系统是重要的空间基础设施和典型的军民两用系统,世界主要航天国家均已发展或正在发展卫星导航能力,部署卫星导航系统。随着卫星导航应用的不断发展,卫星导航商业应用不断扩展,形成了以行业应用为主的商业应用市场;随着卫星导航与通信、gis系统的不断融合,未来位置服务将成为卫星导航最重要、最具前景的商业服务市场。

在轨导航卫星统计截至2017年9月5日,国外在轨运行导航卫星87颗,其中美国32颗,欧洲18颗,俄罗斯27颗,印度7颗,日本3颗。如图4所示。从导航卫星在轨情况可以看出,美国维持着全球最大的卫星导航星座,工作卫星数量达到31颗;俄罗斯保持着glonass系统星座的稳定,工作卫星数量维持在24颗;欧洲伽利略系统投入初始运行,提供导航服务的卫星为11颗;印度完成irnss区域导航卫星系统部署,但尚未投入运行;日本正在进行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在轨卫星3颗,其中2017年发射2颗,提供gps增强服务。从整体来看,至2016年底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多系统并存的格局已基本形成,至2020年多系统并存的格局将全面形成。仅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角度分析,2020年左右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美国gps系统、俄罗斯glonass系统、中国北斗系统、欧洲伽利略系统)将全部投入运行,届时全球在轨并提供导航服务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卫星数量将达到、甚至超过120颗,将能够为全球用户提供精度更高,可用性、完好性、安全性更好的服务。

卫星导航产业发展现状据sia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gnss设备销售收入846亿美元,较2015年增长8%,占2016年全球卫星地面应用装备销售额的74%,与2015年的73.7%基本持平。如图5所示。由此可看出,gnss应用装备在全球卫星应用装备市场占据绝大部分市场份额。

从国外商业航天发展情况来看,技术的发展、信息的融合、公众的应用是商业航天发展的一般范式;创新加剧竞争,竞争撬动增量,增量驱动发展;国外传统航天企业基于全产业链不断开展内核改造与能力布局,提供的商业产品服务类型渐趋多样,但卫星制造和卫星发射仍是其主要业务,并围绕用户需求不断改善服务能力;大卫星朝高容量、高性能、高可靠、高性价比方向发展,小卫星、微纳卫星蓬勃发展;新兴航天公司着力构建产业链独特优势,通过商业模式创新逐渐成为全球商业航天市场的破浪者和改革引领者;商业航天发展需要政府强有力的政策和措施的推动,主要航天国家的发展经验都证明了这一点,但最终支持商业航天可持续良另据2017年5月欧洲gnss局(gsa)发布的第5版《gnss市场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卫星导航在用装备数量超过50亿部,全球卫星导航应用装置与增强服务收入约500亿欧元(约581.5亿美元),增值服务收入约600亿欧元(697.8亿美元),且将保持快速增长。

航空航天论文范文

网络时代中互联网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一种重要平台,互联网有着内容丰富、传播快捷、环境开放、覆盖面广等优点,它也具有难以监控等缺点,因此网络时代的特征不仅给思政教育带来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1.2素质能力培养: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1.2.1什么是素质能力。

教育中的“素质”是指通过合适的教育、引导与影响,学生获得的某些将来从事社会工作、活动等需要的优良特征,“素质”应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等学识特征、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等能力特征和道德修养、精神境界等品质特征。素质与能力具有一定的交叉性,在此不将素质与能力割裂开来研究。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为例,该校用了一年多时间开展了面向学生、家长、教师、企事业用人单位等不同群体的调研,凝练出了南航学生应着重培养的理想信仰、责任意识、诚信意识、文明礼仪等十二项素质能力指标。

1.2.2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

使思政教育彰显工具理性中国传统文化重统一、轻差别,重集体、轻个人,传统思政教育过分强调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贡献,忽视了个体的素质能力培养。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出发点,利用现实资源和网络资源,围绕素质能力指标设计思政教育活动,不仅使思政教育的政治化色彩削弱,更易被学生接受,而且符合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培养学生素质能力的过程中充满人文关怀,最终使思政教育彰显工具理性。

1.2.3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落脚点。

使素质能力培养彰显价值理性知识并不是高校教育工作的唯一目标,它的目标是全面发展———积累知识、发展能力、提高素质。能力是知识外化的表现,素质是知识内化的结果。知识、能力、素质在教学过程中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因此,网络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必须将素质能力培养作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才能“倒逼”教师提高思政教育的吸引力、感染力和实效性。素质能力培养是漫长而缓慢的过程,其过程是无形的。开展思政教育,必须使素质能力培养彰显价值理性,只有这样,思政教育才能实现对素质能力的培养。

2素质能力培养:走出传统思政教育困境的新动力。

2.1传统思政教育在培养素质能力方面的困境。

2.1.1教育主体不平等。

导致行政色彩严重目前素质能力培养的现状是教师提要求、学生被要求,甚至教师单纯以行政手段推动,忽略了引导学生自觉要求提升素质能力的阶段。这导致了学生在思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师生间存在着对立情绪,同时也导致了学生对素质能力培养的抵制情绪。

2.1.2教育过程不互动。

导致教师唱“独角戏”传统思政教育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割裂,在培养素质能力的过程中,师生共同演绎的舞台自觉或不自觉地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成为了配角甚至观众,学生逐渐对提升素质能力失去兴趣,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2.1.3教育介体失去吸引力。

导致平台建设流于形式传统思政教育介体形式单调、内容枯燥、信息量有限。搭建的平台是联系师生主体的教育介体,但因教育介体失去吸引力,素质能力培养中的平台建设也变得流于形式,同时也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吸引力。

2.1.4评估和反馈机制不足。

导致无法形成教育闭环在素质能力培养中,学校、教师对学生考核多、对自身工作反思少,评估和反馈机制不足,这也导致师生间的教育闭环没有形成,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科学性。

2.2网络时代思政教育在培养素质能力方面的机遇。

2.2.1教育阵地转移为培养素质能力。

提供了新视角网络时代,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聚集的地方,教师应该到大学生聚集的地方开展思政教育。将网络作为思政教育的一个重要阵地,充分利用了网络实时性、多样性、自主性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加强师生沟通,更好地引导学生向积极健康的方向成长。

2.2.2海量网络教育资源为搭建平台。

提供了便利学生对教育平台的感官是最直接的,因而平台是否对学生具有吸引力是能否培养素质能力的关键。传统思政教育很难吸引学生,但有视觉冲击、心理冲击、知识爆炸功能的海量网络资源解决了这一难题,在无法把学生从网络完全拉到现实中来的情况下,思政教育工作者利用网络搭建平台,也是有效培养素质能力的途径。

2.2.3网络的匿名性使师生关系。

趋于平等、互动加强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网络匿名性的优势逐渐显现,教师在网络上可以变为“学生”,学生在网络上可以成为“教师”,两者的界限逐渐模糊,网络犹如师生之间的润滑剂、缓冲带,使师生关系趋于平等、互动加强。学生素质能力培养推动着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发展,犹如网络时代思政教育的新动力。

3素质能力培养:构建网络时代思政教育闭环的新优秀。

3.1建立平等性教育主体、激发学生参与素质能力培养的主体意识。

美国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真正的学习都是主动的,不是被动的,它需要运用头脑,不仅仅要靠记忆。它是一个发现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承担主要的角色,而不是教师。”“、当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时,能学到更多东西”。为避免传统思政教育灌输式的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要求思政教育,教师和学生主体必须达到平衡,加强互动。在当今的网络时代中,教师有三种选择:一是坚持权威、排除异己;二是放弃权威,投降于新的趋势;三是既不放弃也不固守、既不盲目排斥也不盲目跟随,而是将网络时代与教育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不断整合新的信息重数权威。很显然,第三种选择是明智的。体现在素质能力培养中,就是教师要放下自己的想法,不先入为主地教育学生,在倾听、理解、接纳、宽容学生的思想的基础上,再进行思政教育,通过与学生探讨、辩论、质疑甚至经历否定之否定才得出正确结论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理想信仰、表达能力和求是精神等素质能力指标,同时这个过程也是提高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主体能力、帮助学生实现主体价值的过程,也就是激发学生参与素质能力培养主体意识的过程。

3.2整合现实和网络资源。

设计互动式教育过程,构建体系化教育介体,搭建素质能力培养平台在当前的思政教育中,教育介体非常零碎,教师缺乏梳理和整合。在构建教育介体时,出发点往往不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学生感受不到来自思政教育的人文关怀,即思政教育对人的素质、能力、情感、思想等的关注和启发,学生感知到的教育介体是“冷漠”的。网络终究只是虚拟的空间,有时并不能从根本解决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思政工作者进行网络资源和现实资源的整合,网络资源和现实资源相补、并进。利用好网络资源进行创新教育的同时,用现实资源解决一些重点、难点问题,增进情感交流,同时也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避免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的情况。在素质能力培养的视角下,结合网络时代的特征,教师对日常思政教育工作中的现实和网络资源进行整合,根据工作模块分门别类构建体系化教育介体,构建教育介体的过程也就是搭建素质能力培养平台的过程。在每个工作模块中,可以将工作资源分为现实资源和网络资源,现实资源和网络资源可以在交叉的过程中实现互补。在工作途径方面,在以思政教师、班主任和辅导员为主的教师主体与以群体和个体构成的学生主体间搭建具有“平等性教育主体、互动性教育过程、体系化教育介体”特点的素质能力培养平台。

3.3建立信息化双向评估体系。

所谓信息化双向评估体系,就是利用网络时代的信息化手段,建立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评估体系和学生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评估体系。网络思政教育评估机制是衡量思政教育成果、把握思政教育水准的“计量器”和“风向标”,是完善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要举措。在教师对学生的素质能力评估体系中,应采用对十二项素质能力指标逐一考核的方式,这样能充分保证专才(即某一项或某几项素质能力指标特别突出的人才)、通才(即绝大多数素质能力指标都优秀的人才)都能得到认可,同时应采用定性和定量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估的结果使用旨在助困,即帮助某一项或几项素质能力较差的学生;定量评估的结果使用旨在奖优,即作为学生评优评奖的主要依据。在学生对教师的思政教育评估体系中,可以利用网络的匿名性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评估体系着重评估思政教育中教师的主体地位是否过于突出、教育过程是否互动、教育介体是否体系化,学生将评估结果反馈给教师后,教师应及时调整工作目标、工作模块、工作资源和工作途径。

论文参考文献

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和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和到已有的成果。如果在涉和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和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和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着录是不可缺少的。归纳起来,参考文献着录的目的'和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着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科学技术以和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和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着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这在一定程度上为论文审阅者、编者和读者评估论文的价值和水平提供了客观依据。

5)着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3)引用论点必须准确无误,不能断章取义。

5)参考文献的着录方法。根据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着录规则》中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其中,顺序编码制为我国科技期刊所普遍采用,所以这里作重点绍。

返回目录。

航空航天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扼要引见航空航天范畴热防护技术的开展概略,重点引见碳/碳复合资料、多孔纤维陶瓷资料、陶瓷基复合资料、热涂层技术、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等,并对热防护技术的开展趋向作扼要评述。

前言。

在航空航天范畴,航天飞行器以高马赫数穿越稠密大气层飞行,飞行器外表会产生严重的气动加热,容易产生热损伤。因而热防护技术是航空航天范畴至关重要的关键技术之一。

在航空航天范畴,热防护主要采用防隔热资料的方式。下面扼要引见目前比拟前沿的几种防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无机纤维隔热资料等的开展现状与应用。

1热防护资料开展概略。

烧蚀类热防护资料发张历史较长,应用较普遍,如以纤维为加强填充资料的纤维加强酚醛资料和以酚醛树脂为粘合剂的热防护复合资料。目前应用最普遍的是纤维加强酚醛资料[1]。传统的烧蚀热防护是以牺牲热防护资料质量来换取防热的效果,无法应对当今航天器外形不变的请求,于是提出了非烧蚀资料的概念。非烧蚀资料是一种能够反复应用的新型热防护资料。关于该种资料来说,提高极限运用温度和高温性能、提高标明抗辐射、抗氧化才能、防隔热一体化和能量引导耗散机制的分离是目前研讨的热点和重点[2]。

因而下面将先简单引见一下轻质烧蚀资料,然后重点引见几种非热烧蚀资料,如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无机纤维隔热资料以及热涂层技术。

2轻质烧蚀资料[3]。

2.1基体资料。基体是烧蚀资料的主要组成局部,不只能将资料中的各种组分分离成型,其性能好坏还直接影响整体构造性能。轻质烧蚀资料的基体资料普通包括弹性体和树脂基体两大类。

弹性体基体主要是各种橡胶及其混合物。硅橡胶具有延展率高、耐烧蚀和抗高温燃气冲刷的性能优点。但是,硅橡胶有密度较高、机械强度低和界面粘性差等缺陷,因而应用遭到一定限制。为此,研讨人员对硅橡胶进行了大量的改性研讨,其中改性的开展方向之一是共混改性,使烧蚀后碳层愈加致密、巩固,提高了烧蚀性能。

树脂基体烧蚀资料普通具有高芳基化、高分子质量、高c/o比、高交联密度,高残碳率等特性,是一类性能优良的烧蚀资料。目前较为成熟的树脂基体主要有硅树脂、酚醛树脂以及新型的聚芳基乙炔树脂等。

2.2填料。作为烧蚀资料另一重要组成局部,填料主要起着提高烧蚀资料的机械性能、降低绝热层的导热系数、提高隔热效率、加强碳化层耐高温燃气冲刷性能和降低烧蚀率等作用。

3碳泡沫资料。

碳泡沫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韧带网络型泡沫,另一种是微球型碳泡沫。

3.1韧带网络型泡沫。韧带网络型碳泡沫是一种石墨加强韧带网络型泡沫资料。该泡沫以沥青或聚合物等作为先驱体,经过石墨化和高温炭化处置,将无定形碳转化为多孔石墨韧带微构造,构成网状泡沫韧带,其性能与构造优于现有的碳/碳复合资料[1]。该种碳泡沫资料具有以下特性:一是泡沫和韧带是恣意排列于三维空间,因而具有各向同性的力学性能;二是韧带具有纤维构造的性能特征。并且这种碳泡沫资料的热导率大约是铜的6倍,是一种良好的导热泡沫资料。

3.2微球型碳泡沫。空心碳微球泡沫是以高残碳树脂或中间相沥青为先驱体,先制成几何尺寸为微米的纳米级的空心微球,再用恰当的树脂作粘合剂将其注模成型,在氮气和氩气的氛围中经1100―2400℃的碳化和石墨化,得到空心微球构造的碳泡沫,当将其从室温高速加热到3100℃时,这种资料依然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导热率较低,且由于微球大多是开孔的,力学性能欠佳。但用甲阶酚醛树脂为原型,经过微胶囊法先制备出酚醛树脂空心微球,注模成型,再经过碳化和石墨化处置,所制得的碳泡沫资料中的微球均是闭孔的,隔热性能和力学性能更为理想。

4多孔纤维陶瓷。

多孔陶瓷具有化学性质稳定、比外表积大、耐热才能强、密度较低、刚度高、热导率低等优点,并且在力学、化学、热学、光学、电学等方面具有共同的性能,目前在别离过滤、换热、载体、蓄热、吸声隔音、隔热、曝气、电极、传感器、生物植入等诸多方面都有着普遍的应用。在航空航天范畴也不例外,如热防护系统中应用多孔陶瓷热障资料,在飞行器外壳隔热、发汗冷却构件、燃气轮机高温合金部件外表热防护等方面,可起到低金属外表温度、提高燃气工作温度、改善燃气效率、延长热端部件运用寿命的重要作用。

多孔纤维陶瓷具有各向异性的导热性能,有很多应用。作为热防护资料的陶瓷热障,因其导热的各向异性,在厚度方向上热导率较小,在垂直于厚度方向上的热导率较大,可以起到隔热和均布外表温度的效果,依据文献[4]中的计算和实验标明,多孔纤维陶瓷资料在一个方向的热导率是另一个方向的3倍左右,因而在厚度方向能够有效隔热的同时,还能够在外表方向上均布温度场,能十分有效的避免部分高温的呈现。

5陶瓷基复合资料。

陶瓷基复合资料是在陶瓷集体中引入第二相资料所构成的的多相复合资料。在陶瓷中参加纤维能大幅度提高资料的强度、改善陶瓷资料脆的缺陷,并提高运用温度。因而陶瓷基复合资料不只具有陶瓷耐高温、抗氧化、耐磨、耐腐蚀的.优点,同时由于纤维的引入,时其具有相似金属的断裂行为,对裂纹不敏感,克制普通陶瓷资料脆性大、牢靠性差的致命弱点[5]。

克制陶瓷脆性的办法主要包括连续纤维增韧、想变增韧、微裂纹增韧以及晶须晶片增韧等。其中连续纤维增韧碳化硅基复合资料是目前最受关注的陶瓷基复合资料。

连续纤维加强陶瓷基复合资料具有高比强、高比模、高牢靠性、耐高温等优点,曾经成为军事、航天、能源等范畴理想的高温构造资料。主要应用于发起机熄灭室、喉衬、喷管等热构造件以及飞行器机翼前缘、控制面、机身顶风面、鼻锥等防热构件。

6无机纤维隔热资料。

隔热资料分为刚性隔热资料和柔性隔热资料,其中刚性隔热资料的研讨曾经根本成熟,这里主要引见柔性隔热资料。

近几年比拟受关注的新型隔热资料有:纳米隔热资料和功用梯度资料。

纳米隔热资料由于其共同的微构造特征赋予了资料极端优良的隔热性能。艾姆斯研讨中心、马赛尔空间飞行中心和肯尼迪空间中心分别展开了纳米隔热资料的研讨工作。在1999年时纳米隔热资料的研讨就曾经到达了相当成熟的阶段。在适用化方面,纳米隔热资料曾经胜利应用于火星探测器的个别温度敏感部件及星云捕获器上。此外德国、瑞典、以色列、日本等国也展开了新型纳米隔热资料的研讨工作。目前曾经报道的常温常压下纳米隔热资料最低的热导率为0.013w/(mk),比静止空气的低一半。有材料报道的纳米隔热资料的运用温度普通都小于500℃,机械强度比拟差。进一步提高纳米隔热资料的运用温度及其它综合性能将是今后研讨工作的重点。

功用梯度资料的是由日本学者平井敏雄等在20世纪80年代首先提出的,他们最初打算将该资料应用于航天飞机的热防护系统和发起机的热端部件。功用梯度资料一种其构成资料的要素组成和构造沿厚度方向由一侧向另一侧呈连续变化,从而使资料的性能也呈梯度变化的新型资料。功用梯度资料在处理航空航天资料耐热性、短命命、隔热性和强韧性等特性时显现了非常宏大的应用潜力。在导热系数到达设计请求的前提下,它能克制多层热防护资料之间的层间缺陷和小块资料之间衔接艰难的缺乏。这应该是会成为将来航空航天热防护系统新一代的隔热资料。

7热障涂层技术。

当今航空发起机的主要开展方向之一是提高发起机涡轮行进口温度,以此来提高发起机的热效率。但随着涡轮行进口温度的提高,发起机热端部件所禁受的燃气温度和燃气压力不时提高。从上世纪40年代到上世纪末,航空发起机的工作温度快速上升,燃气温度已超越1650℃。估计很快将到达1930℃。这样高的温度曾经大大超越现有合金的极限工作温度,因而,必需采用相应的措施。

一方面,能够向上面提到的一样继续研制新型高温资料,提高高温合金的耐热性能;另一方面,采用先进的冷却技术,如叶片冷却气膜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改良。在过去的50多年中,隔热资料对提高发起机工作温度曾经做出了很大奉献。但是在当前运用的发起机的工作温度下,燃气温度已超越镍基合金的熔点,基体资料自身以及发起机构造设计的改良使高温合金以至单晶高温合金简直已到达其耐热极限,因而要想经过合金资料大幅度提高热端部件、特别是叶片的工作温度曾经极端艰难。70年代先进气膜冷却技术也由于高性能发起机的开展,发起机中可用冷气流量越来越少,依托气膜冷却技术进一步提高降温效果已没有太大的空间。在这种状况下,为了满足先进航空发起机对资料更苛刻的性能请求,热障涂层技术得到了普遍的应用和开展。

热障涂层是有导热性较差的陶瓷氧化物和起粘性作用的底层组成的防热系统,能够明显降低基体温度,具有硬度高、高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可以避免高温腐蚀、延长热端部件的运用寿命,提高发起机功率和减少燃油耗费。

热障涂层的制备技术主要有:常规等离子喷涂、高能等离子喷涂、低压等离子喷涂、电子束物理气相堆积等[6]。

目前,已获实践工程应用的双层构造热障涂层的资料体系主要由4个资料基元组成:高温合金基体、陶瓷层、基体与涂层间的金属粘结层及在陶瓷涂层与过渡层之间构成的热生长氧化层(以氧化铝为主要物质成分)。其中,合金基体主要接受机械载荷;陶瓷涂层是隔热资料;粘结层在涂层受热和冷却过程中能缓解基体与陶瓷层的热不匹配。在热循环载荷作用下,各资料基元间遵照动力学原理互相作用,以动态均衡方式控制整体资料的热力学性能和运用寿命。

8完毕语。

在航空航天范畴,热防护是重要研讨课题之一,随着新一代航天器的研发,对热防护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请求。在研讨传统防热资料的同时,许多新型资料相继被人们关注。上面提到的碳泡沫资料、多孔纤维陶瓷、陶瓷基复合资料、隔热资料、轻质烧蚀资料都是十分有前景的防热资料,在将来的航空航天范畴中将继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同时,冷却和热涂层技术也将会不时完善已面对新的请求。

论文中参考文献

[4]甘汉,水资源合理配置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博士论文,.。

[12]n.伯拉斯著,戴国瑞等译,水资源科学分配,水利电力出版社,1983年.。

[15]华士乾主编,水资源系统分析指南,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22]安徽省水文总局,.安徽省地表水资源(送审稿),1982.。

[23]北京中水新华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合肥市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

[25]肥东县发展计划委员会,2009年肥肥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用用公报,.。

论文参考文献

[2]辛西.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中国社会出版社,1994.

[3]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4]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大学数学所,1983.

[5]分析[r].: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院,1997.

[9]王明亮.关于中国期刊标准。

论文中参考文献

[5]著者.题名[d].所在城市:学位授予单位,出版年.[学位论文]。

[6]著者.题名,报告号[r].出版地(城市名):出版者,出版年.[科技报告、手册等][7]著者.准编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电子文献]。

[10]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p].公告日期.获取和访问路径.

相关范文推荐
  • 11-20 危重患者护理体会(精选22篇)
    护理在现代医疗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医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护理过程中,要注意观察病人的异常反应和病情变化,并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下面是一些来自不同
  • 11-20 汇报演出主持人串词(优质21篇)
    感谢大家踊跃参与,让我们的活动变得更加精彩和有意义。接下来,我将向大家展示一些优秀的主持词范本,有助于您更好地完成自己的主持任务。(合):大家上午好!(李):今
  • 11-20 十八大新党章心得体会(专业18篇)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心得体会,它们是我们成长的宝贵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深入学习十八大精神,就是要做到理论联
  • 11-20 简单员工转正申请书范文(16篇)
    在现代社会中,更多申请书是人们获取各种资源和机会的重要手段。在这里,我们选取了一些较为典型的更多申请书案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领导:本人xx年xx月入职,
  • 11-20 小学生听教育讲座心得体会总结范文(13篇)
    在写总结范文时,要突出重点,客观地分析和评价自己的表现。在下面,我们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借鉴和参考。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人不能明辨是非,因而
  • 11-20 培训士官心得体会(实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参加培训并在培训之后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一种方式。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出色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第一段:培训的
  • 11-20 医院药学参观心得(专业18篇)
    心得体会是对某一事件或经历中的感悟和领悟的总结和分享,可以帮助他人从中受益,同时也让自己更有价值感。这些心得体会范文可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
  • 11-20 特价商品协议书(专业13篇)
    合同协议作为法律文书,要求各方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和阅读能力。在起草合同协议时,可以参考这些范文,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修改和调整。地址:随州市曾都区洪山镇环清路。电
  • 11-20 个性的自我介绍(专业15篇)
    自我介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结合自己的特长和经验,突出自己的亮点,让他人对我们有更深入的印象。通过这次自我介绍,希望能与大家建立起良好的互动和合作关系。
  • 11-20 街道工会个人年终工作总结(模板17篇)
    工会工作总结能够总结和梳理工会组织的工作重点、难点和亮点,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通过阅读下面的总结范文,你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工会工作的总结方式和写作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