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汇总8篇)

最新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汇总8篇)

时间:2023-09-04 17:23:35 作者:紫衣梦 最新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汇总8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学习心得体会范文,希望会对大家的工作与学习有所帮助。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一

袁隆平先生,中国现代农业科技事业的杰出代表,也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被誉为“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以其卓越的科研成果和良好的师德风范,对中国农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将围绕袁隆平先生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展开探讨和分析。

首先,袁隆平先生的经典事迹在国内外皆有广泛影响。1974年,袁隆平先生成功地研制出了第一代杂交水稻,为中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了一场革命。这种新型水稻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减轻了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的农业生产方式带来的环境负担。袁隆平先生的成功不仅使中国实现了自给自足和粮食输出,也让中国的农业技术走上了世界舞台。袁隆平先生的事迹为全世界贫困饥饿地区提供了希望,激发了更多科学家为世界农业事业做出贡献的热情。

其次,袁隆平先生的心得体会对广大科研工作者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袁隆平先生长期奋斗在水稻育种的科研一线,不畏艰辛,不断探索,始终坚持“兴起科学种田”的理念。他主张实验室为教室、田间为校园,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大量实验和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和科学数据,揭示了水稻的育种规律。袁隆平先生在科研工作的心得体会中,一直强调科学家要具有勇于创新和追求卓越的品质。他强调要有不怕失败的精神,要善于总结经验和教训,从失败中汲取教益,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科研方法。

第三,袁隆平先生以身作则,倡导良好的师德风范,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才。袁隆平先生在扎根农村的基层一线,带领团队进行水稻育种工作的同时,也亲自上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一起劳动,耐心教导农民掌握新技术和知识。他为人谦和和善,待人诚恳,注重与人交流和分享,鼓励团队成员提出意见和发表见解。袁隆平先生培育了一大批学生和科研人员,他们不仅在科学研究上取得了较高成就,还在为国家农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袁隆平先生的师德风范和高尚人格对培养优秀的科学家和教育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引导作用。

第四,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得出一些深刻的结论。首先,科技创新是推动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袁隆平先生通过不断创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新的解决方案。其次,实践经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袁隆平先生通过大量的实验和田间观察,以实证为基础,深入研究水稻育种规律。第三,师德风范对培养人才和科研团队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袁隆平先生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和激励着他的学生和团队成员。

综上所述,袁隆平先生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深深地感染和鼓舞着广大的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通过学习袁隆平先生艰辛创新、矢志不渝的精神,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到科技创新对农业发展的重要作用,更好地理解到实践经验对科学研究的重要性,更好地明白到师德风范对培养人才和科研团队的价值和意义。愿我们能不断汲取袁隆平先生的智慧和经验,为推动中国农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二

他,几十年如一日地在田间地头忙碌;他,九十岁高龄还能用流利的英语与其他国家交谈;他一直有个“禾下乘凉梦”:试验田里,杂交水稻长得比高粱还高,穗子像扫帚那么长,颗粒像花生米那么大,一阵风吹来,稻浪此起彼伏,躺在稻穗下乘凉……拥有这个想法的老人究竟是谁?没错,他就是我最尊敬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

他从一个梦想开始,为之奋斗了大半生。

20世纪70年代,农业科学家袁隆平经过多年反复实验,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比常规稻增产20%左右,袁隆平不仅是成功培育杂交水稻的第一人,而且始终走在杂交水稻技术的发展前沿,袁隆平和他的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作出了巨大贡献。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粮农组织将推广杂交水稻烈,为解决发展中国家粮食短缺问题的战略措施,中国的杂交水稻被推广到印度、越南、菲律宾等许多国家和地区,增产效果十分明显,袁隆平荣获多项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望,我国将首届科学技术奖授予了袁隆平,同时它也是我国第一个特等发明奖的获得者。

山河因而色变,草木为之含悲。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袁爷爷去世了,未曾蒙面,看到消息已泪流满面。他终究是离开了,带着对祖国和人民的最诚挚的最深沉的爱,踏着七彩祥云离开了。

人类文明中总有几个时代之子推动着族群的前行,完成使命后又变成天上的星星,他一定是赶着去创造下一个奇迹了,他曾说,“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袁爷爷您做到了,为天地立心,继往开来;为生民立命,彰显大爱;为万世开太平,家国情怀。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在此,我向您致敬,袁爷爷,一路走好!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三

袁隆平,中国杂交水稻之父,是国际农业科技领域的杰出人物。在他的不懈努力下,中国实现了粮食自给自足的目标,并为全球粮食生产做出了重大贡献。本文将介绍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并分享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袁隆平的奋斗历程

袁隆平从小耕种着家乡的水田,对农业充满热爱。在研究生阶段,他致力于解决中国粮食短缺问题,开始探索杂交水稻的可行性。经过多年的试验和努力,袁隆平终于成功培育出高产稻种,为中国农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他不断改良和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使得中国在粮食生产上取得了显著的突破。

袁隆平在实现高产稻种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心得体会。首先,他强调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只有深入研究和不断探索,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其次,他坚持团队合作的理念,认为只有集思广益、合力攻坚,才能实现日益丰富和提高农业生产力的目标。最后,袁隆平强调坚持不懈的努力,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推动农业科技进步和实现粮食自给自足。

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农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成果使中国成功解决了粮食短缺问题,提高了粮食产量,保障了国家的粮食安全。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也被推广到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他们解决粮食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和思路。他通过自己的奋斗和成就,诠释了科学家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第五段:总结和展望

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展示了一个科学家克服困难、勇挑重担的精神风貌。他的奋斗和贡献值得我们学习和钦佩。作为新一代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们要以袁隆平为榜样,继承和发扬他的精神,为实现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相信,在未来的科技进步中,我们能够迈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四

21世纪谁来养活中国人?这是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尖锐命题。“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就能养活中国人。”袁隆平用惊人的科学成就响亮地回答了这人问题。

关于超级杂交水稻,不善言辞的袁隆平有着讲不完的故事。当别人问他成功的秘决时,他似“知识+汗水+灵感+机遇”作了精辟的回答。

面对未来,袁隆平仍满怀梦想,他希望杂交水稻由目前占世界水稻面积10%提高到20%,实现总增产3000万吨,真正造福全人类。袁隆平用科学知识在中国古老的土地上,圆了华夏民族几千年的梦想,实现了一个震惊世界的神话。

我由衷地敬佩他——一个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袁隆平。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五

袁隆平是我国著名的杂交水稻育种专家,也是中国农业科学家中的一位杰出代表。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不仅可以启迪我们对于科学研究的理解,更可以激励我们在面对困难时保持坚持和努力的信念。本文将围绕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和他的心得体会展开,以探讨他为中国农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就是他为中国水稻增产贡献了自己的智慧和心血。1974年,在贫瘠的岭南丘陵地区,袁隆平成功研究出一种新型杂交水稻。这种杂交水稻能够适应贫瘠的土地和恶劣的气候条件,增产效果显著。袁隆平亲自带领团队进行了多年的大量实地试验和不断修改改良,最终成功将这种杂交水稻推广到全国,并使得我国的水稻产量在短短数十年内迎来了巨大的突破。

袁隆平的成功离不开他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不疲的精神。他一直秉持着“世上没有比肩的对手,只有比不上自己”的信念,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寻求突破。他曾说:“我尽全力,可以接受失败,但不能接受自己没有去拼搏。”这样的心态使得袁隆平能够在科研的道路上克服重重难关,最终达到了他的目标。

第三段:袁隆平的坚持与信念

袁隆平不仅在科技研究中体现了坚持和信念,他对于农业发展也有自己的坚定主张。他一直强调:“不能再依靠面积扩大和化肥的过度使用来提高粮食产量,而应该通过科技创新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袁隆平主张以科技手段推进农业现代化,减少对农业资源的过度利用,实现农业的高效、可持续发展。这种坚持和信念使得袁隆平的研究成果具有了深远的意义。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粮食生产增长,也对世界农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他的成就被誉为“农业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1996年,袁隆平获得了“世界杰出科技成就奖”,2000年被授予“国际社会意义突出的四位华人杰出科学家”之一的荣誉称号。袁隆平的研究成果被多个国家广泛采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解决世界粮食安全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

第五段:我眼中的袁隆平

袁隆平是我眼中的典范,他的刻苦和坚持、对科学研究的热爱和执着给了我很多启示。他在面对困难时不退缩,而是勇敢面对,这是我需要学习和借鉴的精神。同时,他对农业发展的坚持和信念也给我很大的启发,让我明白只有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寻求突破,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会时刻保持对袁隆平的敬仰之情,为实现自己的科研梦想努力奋斗。

总结:袁隆平的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以及他对农业发展的坚持与信念是我们的学习对象。通过学习袁隆平的精神,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为实现我国农业现代化贡献自己的力量。袁隆平无疑是一位伟大的科学家,他的事迹和经验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奋发向前,为农业科技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六

在揭阳,也有这样一片水稻田,因与袁隆平院士结缘,凭借院士工作站的技术力量,成为创造“水稻神话”的“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时间回到20__年1月5日,市科协牵头揭阳市灿邦农业有限公司(简称“灿邦公司”)与袁隆平院士在湖南长沙签订共建“揭阳市乡村振兴灿邦院士工作站”合作协议,采取“政府推动,院士参与,企业管理,市场运作”模式建站,开展优质高产杂交水稻品种选育、高产栽培技术研究等工作。同时,袁隆平团队计划在揭阳开辟超级稻试验田,筛选水稻品种,并对当地的产量、土壤、气候、抗性进行全面的考察和评估。

20__年10月26日,市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专门召开会议,协调推进乡村振兴院士工作站顺利落户揭阳。

20__年3月2日,灿邦公司以位于揭东区新亨镇大坪埔乡后的农场为实践基地,与当地农民签订关于灿邦袁隆平院士工作站在揭阳实施超级稻“湘两优900”的种植合作协议并交付种子,标志着袁隆平院士在揭阳开发实施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工作的落地。

20__年5月,广东省科协授予灿邦公司“广东省院士专家(企业)工作站”的牌子。

20__年7月25日,在揭阳“超级杂交稻百亩示范片”基地里,金色稻浪一望无际,袁隆平院士提供的超级杂交稻“湘两优900”,品种优质,在科学的种植和管理下长势良好,农户喜获丰收。尽管当时由于雨水原因,早稻收割比计划晚了近一个星期,但产量却没有受影响,湿谷亩产平均达1000公斤。

20__年,市科协推荐灿邦公司向省科协申报建立了“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继续与袁院士团队合作,为社会做贡献。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七

学习他们爱国爱党,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他们,就是要像他们那样,树立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理念,坚定理想信念,牢记党的宗旨,始终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杨善洲同志担任保山地、县主要领导长达三十余年,但从未为妻子孩子捞上一册“农转非”的户口本,没有给家里盖上一间像样的房子。他常对家里人说:过日子,吃处有个锅,睡处有个“窝”就行。他把价值3亿元的林场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政府,县里要奖励他10万元,他坚决不要;市委、市政府奖励他20万元,他又把大部分作为捐资助学等捐献了出去。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是要像他那样,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图名、不求利、不谋私,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一尘不染,坚持以德立身、以公处事、以廉树威,永葆共产党人的浩然正气。

学习杨善洲同志艰苦朴素、苦干实干的优良作风。

杨善洲同志穿着朴素的服装走上各级领导岗位,仍以普通群众的心态往来其间,以赤诚之心对待群众。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弘扬党的优良传统,以一团火的激情,脚踏实地,扑下身子,努力创造出无愧于时代和人民要求的业绩,我以后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一定要更加爱自己的事业,热爱学生,了解尊重学生,时刻把学校放在心上,把工作放在心上,把学生放在心上,把教师的成长和进步放在心上。体察他们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对本职工作兢兢业业,不讲条件,不打折扣的完成工作任务。

学习杨善洲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革命精神。

盛年时期,他废寝忘食,夙兴夜寐,忘我工作;年事已高仍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退休后把植树造林作为为党为人民服务的又一新起点。出于对他几十年卓著成绩的褒奖和关心,省委曾让他到昆明居住,并到省人大会工作,但他婉言谢绝,把“我要回家乡施甸种树,为家乡百姓造一片绿”一句话说得铿锵有力。向杨善洲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永葆锲而不舍的精神,活到老学到老、拼搏到老、奉献到老,把毕生献给党和人民的事业。

像他那样有一颗知足的心,给自己的幸福画一条最浅的底线,给自己的人生追求定一个崇高的目标。不断提升自身,从点滴工作、从平常的生活中感悟幸福的能力;怀一颗感恩之心,认真党的事业自己的这份职业来之不易,多思考思考自己的成长经历,想想更多人对自己的期待,做到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有一颗奉献之心,明确只有在为人民服务过程中通过为他人创造幸福才能让自己真正幸福,也才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作为教师,我们的教师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笑容便都带着教育的符号。我们走在校园里,不经意地捡起一块垃圾;面对学生进步时会心的微笑;说到不正之风的厉色声讨;见到正义之举时的由衷赞叹……所有这些普普通通的生活细节,都会潜移默化的给学生以正面的影响,这就有求我们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通过学习杨善洲的事迹,自己更加认识到,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还要不断提高对教师道德的再认识,用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规范自己,在不断地更新自我中成长净化,努力做学生和教师的典范。

袁隆平经典事迹和心得体会篇八

初夏小满,雨水纷纷,在这样一个阴郁的日子里我们送别了敬爱的袁隆平院士。芙蓉路上人头攒动,一声一声“袁爷爷,一路走好”,让我想起四十多年前十里长街送总理的情景。光阴流转,英雄们感人至深的家国情怀从未改变,人们对于英雄的致敬和爱戴也从未改变。

袁隆平,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终其一生,专注田畴,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为稻粱谋,为民生计,袁老无愧侠之大者、国之仁士。

袁爷爷在稻田里穿梭的背影,就是世间最美的风景。“袁隆平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这是中国科技评奖委员会的评价。“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是农民朋友的赞誉。他常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新中国成立_周年之际,袁隆平被授予“共和国勋章”。在获得国家最高荣誉的第二天,他照常下地查看“第三代杂交水稻”制种情况,他拿着水稻说:“花开得好好”。成就与尊荣的背后,恰是脚踏实地的奋斗、敢为人先的创新、鞠躬尽瘁的坚守。直到今年年初,年逾九十的他还坚持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工作。袁老常说自己有两个梦想,一是“禾下乘凉梦”,二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为了实现梦想,袁老和科学家们一直在努力,从未停止探索的步伐。美国一位学者说,袁隆平使“饥饿的威胁在退却,引导我们走向一个营养充足的世界”。袁老终其一生,用实际行动践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理想,用赤子之心书写中国人胸有人民、心怀天下的情怀。

位于长沙马坡岭的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各国水稻科研工作者心中的“圣地”。这里的创始人袁隆平,把人生视为一盘下不完的棋,并把自己“当做一个过河卒子,拼命前进,永不后退”。袁隆平将一生献给了老百姓的“饭碗”。如今,他带着梦的“种子”去了远方,却将粮食的种子、创新与奋斗的“种子”留给了后来人。

作为当代中学生,接力棒传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发扬袁隆平精神,抓住青春大好时机,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修为,努力学习,练就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关范文推荐
  • 09-01 消防随机抽查工作报告 廊坊消防工作报告心得体会(精选5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心得体会是我们对于所经历的事件、经验和教
  • 09-01 岳阳经济 经济工作报告(汇总5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 09-04 最新基层党委报告工作(优质10篇)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
  • 09-04 年底汇报工作总结(模板6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 09-01 2023年生产线助拉的职责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通用10篇)
    报告在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生产线助拉的职责
  • 09-04 2023年校团委培训方案 项目培训方案培训方案(优秀6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
  • 09-05 2023年市委安全生产工作报告 安全生产工作报告(实用7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
  • 09-04 2023年城管局党支部工作总结(通用7篇)
    总结的内容必须要完全忠于自身的客观实践,其材料必须以客观事实为依据,不允许东拼西凑,要真实、客观地分析情况、总结经验。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以下我给大家整
  • 09-04 最新三违安全工作报告(优秀8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09-04 最新工作报告需要审议吗(优秀6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