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比例的意义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比例的意义心得体会(通用16篇)

时间:2024-01-12 07:26:53 作者:曼珠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记录下自己的成长历程。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比例的意义

1.使学生理解,能够初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归纳,提高学生综合概括推理的能力.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  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

1

2

3

4

5

6

7

8

……。

路程(千米)。

90。

180。

270。

360。

450。

540。

630。

720。

……。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 。

(2) 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3) 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4) 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教师板书:商不变。

1.华丰机械厂加工一批机器零件,每小时加工的数量和所需的加工时间如下表.

工效(个)。

10。

20。

30。

40。

50。

60……时间(时)。

60。

30。

20。

15。

12。

10。

……。

2.教师提问。

(1)计算工效和时间的乘积.

(2)这一组题中涉及了几种量?谁与谁是相关联的量?

(3)请你举例说明谁与谁是相对应的两个数?

(4)在这一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如何变化的?(举例说明)。

3.小结:有什么规律?(板书:积不变)。

1.出示表格。

运走的吨数。

10。

20。

30。

40。

剩下的吨数。

90。

80。

70。

60。

总吨数(和不变)。

100。

100。

100。

100。

2.教师提问。

(1)总吨数是怎样得到的?

(2)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3)它们又是怎样变化的?变化的规律是什么?

运走的吨数少,剩下的吨数多;运走的吨数多,剩下的吨数少;总和不变。

(四)结合三组题观察、讨论、总结变化规律.

讨论题:

1.这三组题每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2.在变化过程中,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

共同点: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量也随着变化。

不同点:第一组商不变,第二组积不变,第三组和不变.

总结:

3.分别概括。

4.强调第三组题中两种相关联的量叫做不成比例。

5.教师提问。

(1)两种量成正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2)两种量成反比例必须具备什么条件?

(五)字母关系式。

三、巩固练习。

判断下面各题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1.一种圆珠笔。

总价(元)。

1.2。

2.4。

3.6。

4.8。

6

7.2。

支数。

1

2

3

4

5

6

单价(元)。

1

2

4

5

10。

支数。

100。

50。

25。

20。

10。

(1)表中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

(2)说出几组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

(3)每组等式说明了什么?

(4)两种相关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

2.当速度一定,时间路程成什么比例?

当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什么比例?

当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3.长方形的面一定,长和宽。

4.修一条路,已修的米数和剩下的米数.

四、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正反比例的意义,并能运用正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正反比例意义的对比,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要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成正比例关系还是反比例的关系,要抓住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变化规律,这是本质.

五、课后作业 。

(一)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正比例,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购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2.轮船行驶的速度一定,行驶的路程和时间.

3.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4.长方形的宽一定,它的面积和长.

(二)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煤的总量一定,每天的烧煤量和能够烧的天数.

2.种子的总量一定,每公顷的播种量和播种的公顷数.

3.李叔叔从家到工厂,骑自行车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4.华容做12道题,做完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六、

比例心得体会

比例无处不在,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数学中,它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例的概念和运算在当今社会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对比例的理解和掌握都至关重要。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我不仅学到了它的定义和性质,还体验到了它的实际应用并得到了一些重要的心得体会。

首先,比例的定义让我明白了它与比较和相似的关系。比例是指两个或多个量之间的比较关系,比如长度、面积、体积等。比例的关系可以用两个等比例式来表示,如a:b=c:d,其中a和c称为比例的一对称号,b和d称为比例的另一对称号。比例的相似性则涉及到数学中的相似三角形等概念。理解了比例的定义和相似性,我能够更加准确地在问题中找出比例关系,并应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

其次,比例的性质让我熟悉了它的计算和运算规则。比例的运算规则包括比例的平等变换和比例的乘除运算。比例的平等变换指的是对比例的每个量都乘以(或除以)一个相同的非零数,从而得到一个新的比例。比例的乘除运算则是指对比例的每个量都进行乘以(或除以)相同的非零数的操作,然后得到一个新的比例。通过熟悉这些运算规则,我能够更加灵活地进行比例的计算和推导,在解决问题中有更多的方法和思路。

再次,在实际应用中,我体验到了比例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比例的应用涵盖了物体的放大和缩小、图形的相似变换、统计数据的分析等方面。在物体的放大和缩小中,比例可以用来计算实际尺寸与缩小(或放大)尺寸之间的关系,从而达到合适的比例缩放。在图形的相似变换中,比例可以用来计算相似图形之间的边长比、面积比等,从而得到相似图形之间的关系。在统计数据的分析中,比例可以用来计算百分比、比率等,从而得到数据之间的相关性和趋势。通过这些实际应用,我深刻地理解到了比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最后,学习比例让我意识到了它的普遍性和灵活性。在学习比例的过程中,我发现比例的概念和运算涉及到了数学的各个方面,如代数、几何、概率等。比例不仅是一种具体的数学概念,更是一种通用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在解决问题时,我能够运用比例的思维模式来进行分析和推导,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此外,比例还经常与其他概念和方法相结合,如百分比、比率、代数方程等,从而形成更加强大的解决问题的工具和思路。

综上所述,学习比例不仅让我掌握了比例的定义和性质,还使我体验到了比例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并得到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体会。比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概念和思维方式,无论是在学术研究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具有广泛而重要的作用。通过对比例的学习和应用,我不仅提高了自己的数学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逻辑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实践中,比例的知识和经验将继续为我提供强大而实用的支持。

正比例的意义听课心得体会

正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现象。最近我在学校参加了一门关于正比例的听课活动,收获颇多。在课堂上,我不仅对正比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还认识到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通过这次听课,我对正比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而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

首先,在听课中我对正比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通常我们所说的正比例是指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变量的增加与另一个变量成正比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在课堂上,老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的计算,向我们解释了正比例的概念。我们发现,当两个变量之间存在正比例关系时,它们的比值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被称为比例系数。通过这些清晰的解释,我对正比例的概念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

其次,课堂中还介绍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正比例在物理学、经济学、工程学等众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通过实际的案例和计算,老师向我们展示了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例如,当我们购买商品时,价格和数量之间往往存在正比例的关系。另外,当我们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辆的速度和行程时间之间也往往存在正比例的关系。这些实际的应用让我认识到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广泛存在和重要性。

在听课过程中,我还认识到了正比例的重要性。正比例在数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它是学习其他数学概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通过学习正比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他数学概念,例如比例的倒数即反比例、比例的平方等。另外,掌握正比例的应用方法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正比例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对于我们深入学习数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最后,这次听课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在课堂上,老师生动形象地向我们展示了正比例的概念和应用,让我觉得数学是一门既有逻辑性又具有实用性的科学。正比例作为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将数学与实际联系起来,让我感受到了数学的魅力和深厚的内涵。这样的学习方式激发了我对数学的热爱,使我愿意更加努力地去学习和探索。

通过参加这次关于正比例的听课活动,我对正比例的概念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认识到了正比例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同时,我也对正比例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发了我对数学的兴趣。正比例是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对于我们学习数学和解决实际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希望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学习机会,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数学中的概念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

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人们通过亲身经历或思考而得出的一种深刻认识或体会。它是一种宝贵的财富,对于我们的成长、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意义。经历和体会的过程,能够让我们不断地反思和总结,提升自我,增强自信,发展自己的潜力,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人生。

首先,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重要指南。人生不仅仅是一系列的机遇和挑战,更是一次次的成长和进步。通过亲身经历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和理解自己。每一次的体验和体会,都是我们蜕变的契机和催化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我们通过心得体会可以更加坚定自己的信念和决心,勇往直前,不畏艰难,最终取得成功。

其次,心得体会是我们发展的重要动力。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和困惑,需要通过学习和理解来解决问题。心得体会就是我们通过思考和反思问题得来的宝贵财富。通过把握自身的经验,我们可以更加有效地解决问题,找到合适的解决方法,从而实现自身的发展和进步。

再次,心得体会是我们增强自信心的重要方式。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生活中,自信心都是一个重要的品质。而通过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加清晰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劣势,找到自己的定位和价值,从而树立起坚定的自信心。心得体会不仅让我们明白自己的能力和价值,还能够为我们赢得他人的认可和尊重。

最后,心得体会是我们实现潜力的重要工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潜力和才能。而通过反思和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发掘和挖掘自己的潜力。心得体会让我们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和需要提高的地方,从而使我们变得更加完美和出色。无论是在学业、工作还是个人成长中,心得体会都是我们实现潜力和取得突破的有力助力。

总之,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支持和指导力量。它是我们经历和思考的结果,是我们宝贵的财富。通过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了解自己,成长为更好的自己。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并善于总结自己的心得体会,将其转化为实际行动,并不断地追求进步和完善,取得更加辉煌的人生。

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

教学目标: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多媒体设备、两张照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昨天学习了图形的放大和缩小?放大或缩小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有什么关系?

2、关于比你有哪些了解?(生答:比的意义、各部分名称、基本性质等。)。

3、化简比:

12:48:18。

4、求下面比的比值:

说说求比的比值、化简比的方法。

1、教学例3。

(1)观察、分析:呈现放大前后的两张长方形照片及相关的数据。图2是图1放大后得到的。

师:你能分别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吗?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3)明确概念:这两个比相等,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

6.4:4=9.6:66.4/4=9.6/6。

问:这两个等式表示的是怎样的式子?

揭示:像这样的式子就叫做比例。

(4)你能说说什么叫比例吗?(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在此基础上概括出比例的意义)。

(5)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2、学以致用。

(1)学习比例的意义有什么用呢?(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2)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的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也能组成比例吗?

学生独立完成,再说说是怎样想的?由此可以使学生对比例意义的丰富感知。

(3)你能根据以上照片提供的数据,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

3、活学活用。

你能根据以上的理解,再写出两个比,并将它们组成比例吗?说出为什么能组成比例。

(可以看他们的比值是否相等,也可以把两个比化简,看是不是相同的比)。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学生独立完成,再逐题说说判断的思考过程。

2、做练习九第3题。

先写出符合要求的比,再说清楚相应的两个比是否能够组成比例的理由。

3、做练习九第4题。

独立审题,说说解题步骤,在独立完成。同时找两个同学板演。

4、做练习九第7题。

(1)弄懂什么是“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如240米是4分钟走的路程,所以240米与4分钟是相对应的两个量。

(2)分组完成,同时四人板书,再讲评。

四:补充练习:从12的因数中任意选出4个数,再组成两个比例式:

()︰()=()︰()。

()︰()=()︰()。

五、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你理解比例的哪些有关知识?能和同学做个交流吗?

六、课堂作业。

补充习题的相应练习。

板书设计:

6.4:4=1.69.6:6=1.6。

6.4:4=9.6:66.4/4=9.6/6。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10:12和25:30。

因为10:12=5/625:30=5/6。

所以10:12和25:30能组成比例:10:12=25:30。

课前思考:

教材借助例题3中两张不同尺寸的照片的长与宽,来组织学生先思考放大前照片的长和宽的比,接着写出放大后的照片的长和宽的笔,然后探究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最后揭示比例的概念。这一环节处理结束后,教材又提供了这样一个问题的探讨:分别写出照片放大后和放大前长的比和宽的比,这两个比能组成比例吗?面对这些问题可能很多学生被搞得有点头晕了。在分析了教材和学生学习情况后,我想能否在这里做一些改动,让课堂适当开放些,如出示了例题3的两张照片后,提问:同学们你能写出几个不同的比吗?然后四人一组进行讨论,看看这些比有什么特点,能否有所发现。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很自然地引出比例的意义。

课前思考:

比例的意义是传统内容,教材上还是承接第一课时中的放大与缩小来得到两组比例。在教学方法上我还是比较倾向于采用潘老师的方法。分两次提问,每次提问后可让学生说说要我们写什么与什么的比?等学生弄明白要求后再写。如果放开,写比估计学生是可以得到的,但对这4个比的处理要复杂了。

第二,在比例的导入中,潘老师的设计是:

(2)比较、发现:比较写出的两个比,说说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师:你是怎样发现的?

(适当引导学生分别求出写出的比的比值,或把它们分别化成最简比)。

第三:为了节省时间,是否可以将化简比与求比值的数据换用练一练中的题目,这样学生可直接根据复习中的结果进行判断。

比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知道比和比例的区别,能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应用比例的意义和性质判断两个比是否成比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什么叫比?

2、求出下面各比的比值(小黑板)。

二、教学新课。

(3)2:5和80:200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

(4)完成第45页“做一做”

(1)在一个比例里,有四个数,这四个数分别叫什么名字?

(2)请同们分别找出80:2=200:5和2分之80=5分之200的内项和外项。

(3)你们任意找一个比例,把它们的内项和外项分别乘起来,双可以发现什么?

(4)指导学生归纳后,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就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5)指导学生完成第一46页“做一做”第1题。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

创意作业:

有一房间,窗子的长是6分米,宽是4分米;门的长和宽分别是21分米和14分米,你能用已知的四个数组成多少个比例?比一比哪个同学组成的多。

《正比例的意义》教案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

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

(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

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板书)

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

(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

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

(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

(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

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教案

教材第99~102页例1~例3。

1.使学生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依据反比例的意义判断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

2.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和概括等能力,让学生掌握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的能力。

: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

掌握成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

一、铺垫孕伏:

1.正比例关

系的意义是什么?怎样用字母表示这种关系?

判断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2.下面哪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为什么?

(1)时间一定,行驶的速度和路程。

(2)数量一定,单价和总价。

4.引入新课。

如果工作总量一定,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之间会怎样变化呢,变化又有什么规律呢?这两种量又成什么关系呢?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反比例关系。(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1.教学例2。

出示例2某运输公司要运一批300吨的货物。让学生计算并完成填表任务。

每天运的数量(吨)1020304050

所需的天数

在本上填表,并观察思考能发现什么?指名口答,老师板书填表。让学生按学习正比例的方法观察表里内容,相互之间讨论,发现了什么。

指名学生口答讨论的结果,得出:

(1)每天运的吨数和需要的天数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需要的天数随着每天运的吨数的变化而变化。

(2)每天运的吨数缩小,需要的天数反而扩大,每天运的吨数扩大,需要的天数反而缩小。

(3)可以看出它们的变化规律是: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总是一定的。(板书: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因为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都是240。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的是什么意思?(把上面的板书补充成:运的总吨数一定时,每天运的吨数和天数的积一定)

2.教学例1

出示例1。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综合例1、例2的共同点。

提问:请你比较一下例1和例2,说一说,这两个例题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2)概括反比例意义。

例1、例2里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什么关系的量呢?请同学们看第101页1~3自然段。说明:像例1、例2里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变化时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积一定。这样两种相关联的量就叫做成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反比例关系。迫问: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乘积是不是一定)提问:如果用x和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乘积,那么上面这种关系式可以怎样写呢?(板书:xy=k(一定))指出:这个式子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x和y,y随着x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乘积k是一定的。这时就说x和y成反比例关系。所以,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我们就用xy=k(一定)来表示。

4.具体认识。

(1)提问:例1里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这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例2里的两种量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提问:看两种相关联的量成不成反比例,关键要看什么?

(3)判断。

现在回过来看开始写的关系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当工作总量一定时,工作效率和工作时间成什么关系?为什么?指出:根据上面所说的反比例的意义,要知道两个量成不成反比例关系,只要先看这两种量是不是相关联的量,再看两种量变化时乘积是不是一定。如果两种相关联的量变化时乘积一定,它们就是成反比例的量,相互之间的关系就是反比例关系。

5.教学例3。

三、巩固练习

用刚才我们说的判断方法来做几道题。

1.做练一练。

指名学生口答,说明理由。(可以写出数量关系式看一看)

2.下题两种相关联量成不成反比例?为什么?

一根铁丝,剪成每段2米,可以剪成5段;如果剪成4段,平均每段x米。

3.做练习十二第1题。

四、课堂小结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二第2~4题。

《比例意义》评课稿

比例的意义是在前面学习比的意义和比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这节课上孔石磊老师通过播放歌曲《五星红旗》,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爱国旗、爱祖国的思想品德教育,学生沉浸在美妙的歌声中,不知不觉地走进新知的学习中。

亮点:

1、利用不同场景中的国旗引入,让学生体会国旗中隐含的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首先通过化简比和求比值,让学生发现其中的规律,即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相等,化简比相同,也就是长与宽的比都相等;然后介绍国旗法,让学生知晓国旗的长与宽的比就是3:2,从而发现隐藏在国旗中的秘密。

2、整体教学设计紧凑,教学内容丰富。在整节课中教师不仅教学了比例的意义、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还教学了比例的基本性质、比和比例的区别,在知识的拓展中,还进行了知识链接,渗透数学文化和数学思想。教学知识点比较多,利于学生整体建构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既可以利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来判断,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选择。另外,教师在教学比例和比的区别中,可以从意义、组成和性质三方面完整地辨析比和比例。

建议:

1、在国旗的教育方面,通过国旗法,教师还可以有一个点睛之笔,就是正因为不同大小的国旗,它们长与宽的比都是3:2,这也正是国旗的魅力所在。

2、教学知识点多,容易导致学生疲于走马观花式的听讲,学生静心思考、反思消化明显存在不足。对于比例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的理解处于浅层知识状态。

3、用字母表示分数形式的比例,还应让学生加强练习,巩固分数形式的比例的书写格式。

4、对于概念教学中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应注重从多个具体事例抽象出概念的核心,进而总结概括出意义和性质。

《比例的意义》教案

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并会组比例。

2、探索国旗中蕴含的数学知识,渗透爱国主义教育,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建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ppt课件。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说:

1、什么叫做比?比的书写形式有哪些?

2、什么叫做比值?

一、情境引入。

同学们,每个星期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会举行什么活动?我们一起说吧。

(生齐声说:升旗仪式)。

课件出示:升旗仪式的情景。

你们对这个情景已经非常熟悉了,你们对这面国旗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了解吗?

不了解是吧?那老师告诉大家:

课件出示并介绍:我们这面国旗的长是2.4米、宽是1.6米。

提问:你除了在升旗仪式上还在生活中的哪些地方加到过国旗呢?

指名回答(学校周一升旗时操场上的国旗、会议桌上的国旗、教室后面的国旗、)。

在很多的场合像我们的教室、还有大型的庆典活动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庄严的国旗。

那么你们知道这些国旗的尺寸大小吗?追问:知道不知道?

那么下面呢我们看一下老师收集到的一些信息。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

课件出示:不同场合下的国旗。

提问:谁能用最简短的语言描述一下这四面国旗分别出现在什么地方?并读出它的长和宽(1)天安门广场的国旗,长5米,宽10/3米。

(2)学校的国旗长2.4米,宽1.6米。

(3)教室里面的国旗长60厘米,宽40厘米。

(4)会议桌上的国旗长15厘米,宽10厘米。

那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国旗的大小都一样吗?

师小结:在不同的场合的国旗的大小是不一样的。

追问:它们的形状相同吗?(相同)。

尽管它们的大小不一样,但形状相同。我们看上去每面国旗在我们的眼中还是那么的庄严和美丽,那么的和谐和统一是吗?那么到底按照怎么样的标准才能制作出这种大小不同、形状相同的国旗呢?其实每面国旗的里面是否也蕴含着我们的数学知识呢—比例!(板书课题:比例)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下面请同学们拿出练习本,听清要求:

先写出图中国旗长与宽的比然后再求出它的比值。

学生自主计算,教师巡视。

提醒:同学们在计算时,一定要认真。注意计算结果的准确性。

哪个同学愿意和大家来分享你的成果?和大家勇敢的分享你的成果。指名回答。

根据学生汇报并分类板书。

5:10/3=3/2。

2.4::16=3/2。

60:40=3/2。

15:10=3/2。

大家同意他的计算结果吗?

师:请同学们观察黑板上的计算结果,看看有什么发现。

指名回答。

板书:5:10/32.4:1.6。

来大家一起把这个等式念一下(学生齐读)5:10/3=2.4:1.6。

提问:那么谁能根据这四个5:10/3=3/2。

2.4:1.6=3/2。

60:40=3/2。

15:10=3/2。

相等的比也像老师一样写一个等式呢?

指名回答并根据汇报板书。

我们写的这些等式数学上把它叫做比例。谁能根据自己的理解说说什么叫做比例?指名回答。

老师明确:我们把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重点强调比值相等)。

大家齐读两遍,开始。

学生齐读。

板书课题。

提问:在读了比例的意义以后,在这句话里你认为那些字非常重要呢?

指名回答。

教师明确:两个比相等并在这句话的字的下面标上黑点。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那大家看一看:15∶3和60∶12能组成比例吗?你是怎样判断的?对,15∶3的比值是5;60∶12的比值也是1.5,所以说15∶3和60∶12能组成比例。

那同学们,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啊?对,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它们的比值是否相等。

追问并出示课件:那同学们,要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是看什么啊?

(指名回答)。

大家同意吗?

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

追问:如果不相等的话,能组成比例吗?

教学比例的另外一种写法:同学们知道比还有另外一种写法(分数的写法)像2.4:1.6=15:10这个比例还可以写成2.4/1.6=15/10,这是两种不同的写法!

(3)、合作探究:在四面国旗的长和宽的数据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讨论讨论!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找的多,开始吧!

班内交流:哪位同学说一说你们小组找出来哪些比例?

展示:2.4:1.6=60:40(长:宽=长:宽)。

1.6:2.4=40:60(宽:长=宽:长)。

2.4:60=1.6:40(长:长=宽:宽)。

这里能组成的比例还有很多,同学们课下再找出其他的比例吧!

(1)同学们,以前学了比,现在又学比例,那你觉得比和比例一样吗?现在老师有个问题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一下,请看屏幕,“比和比例有什么区别?”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内探讨,一会儿告诉老师好吗?好,开始吧!

(2)交流:谁愿意来说一说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

(生答)。

三、智慧城堡。

师小结:今天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特别好,我们一起去智慧城堡闯闯关同学们有没有信心?

四、谈收获。

五、全课总结:

师小结:比例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法国著名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还有闪烁的五角星,这些事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美感,是因为它们的构造都和一个词“黄金比例”有关。希望你们课后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到那时,相信你们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比例的知识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法国著名的建筑物埃菲尔铁塔,希腊雕像断臂维纳斯,还有闪烁的五角星,这些事物之所以能给我们美感,是因为它们的构造都和一个词“黄金比例”有关。希望你们课后能从生活中找到更多的“比例”,发现更多的数学知识,到那时,相信你们能够更深刻的感受到数学知识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比例的意义》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省义务教材第十二册)

1、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体会数学的规律美。

2、利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自主参与的意识、主动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的审美愉悦。培养学生进行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

一、 谈话导入,创设情境:

我们的祖国方圆960万平方公里,幅员辽阔却能在一张小小的地图上清晰可见各地位置。建筑设计师可将滨江四区的设计构想展示在一张纸上。这些,都要用到比例的知识,我们今天就来学习有关比例的一些知识。

二、 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一) 教学比例的意义

1、 8厘米

出示

6厘米

4厘米

3厘米

(1)根据表中给出的数量写出有意义的比。

(2)哪些比是相关联的?

(3)根据以往经验,可将相等的两个比怎样?(用等号连接)

教师并指出这些式子就是比例。

2、 让学生任意写出比例,并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比例的意义。

3、 教师板书: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比例也可用分数形式表示。

4、 写出比值是1/3的两个比,并组成比例。

(二) 教学比例的基本性质

1、 比例和比有什么区别?

2、 认识比例的各部分

(1)让学生自己取。

(2)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板书: 8 : 6 = 4 : 3

内 项

外 项

(3)让学生找出自己举的比例的内外项。

( )

12

2

( )

=

(4)找出分数形式比例的内外项位置又是怎样的?

3、 出示 【启迪学生思维,展开审美想象】

(1) 这个比例已知的是哪两项,要求的又是哪两项?学生试填。

(2) 学生反馈,教师板书。

(3) 你发现了什么?

(4) 指导学生概括出比例的基本性质,并板书: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之积等于两个内项之积。

4、 用比例性质验证你所写比例是否正确。

5、练习 8 : 12 = x : 45

0.5

x

20

32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如何证明你的解是正确的?

(三) 小结:今天这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 巩固练习

1、下面哪几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4

1

12 : 24 和18 : 36

0.4 : 和0.4 : 0.15

14 : 8 和7 : 4

5

2

2、根据18 x 2 = 9 x 4 写出比例。【体会到数学的逻辑美,规律美】

3、从1 、8、0.6、3、7五个数中

(1) 选出四个数,组成比例。

(2) 任意选出3个数,再配上另一个数,组成比例。

(3) 用所学知识进行检验。

四、 实际应用

不久前,汪骏强家的菜地边高高矗立起一个新铁塔,这天午后,阳光明媚,邻居家刚读一年级的小明又拉着汪骏强来到铁塔下,玩着玩着,小明问道:“强强哥哥,这铁塔干嘛用?”“铁塔嘛,架设高压线用的,以后等电线架好了,可不能再来玩了,更不能攀登,高压线可危险了!”“那这个铁塔有多高压呀?”

同学们,如果你是汪骏强,你准备怎么办?

执教者 方 艳

《比例的意义》教案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比例的意义》教案

1.使学生初步认识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意义的变化规律。

2.学会判断成正比例关系的量。

3.进一步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掌握正比例变化的规律。

请同学口述三量关系:

(1)路程、速度、时间;(2)单价、总价、数量;(3)工作效率、时间、工作总量。

(学生口述关系式、老师板书。)

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这些数量关系中的一些特征,请同学们回答老师的问题。

幻灯出示:

生:60千米、120干米、180千米……

师:根据刚才口答的问题,整理一个表格。

出示例1。(小黑板)

例1 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师:(看着表格)回答下面的问题。表中有几种量?是什么?

生:表中有两种量,时间和路程。

师:路程是怎样随着时间变化的?

师:像这样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这两种量就叫做两种相关联的量。

(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表中谁和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生: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师:我们看一看他们之间是怎样变化的?

生:时间由1小时变2小时,路程由60千米变为120千米……时间扩大了,路程也随着扩大,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生:路程由480千米变为420千米、360千米……

师:从上面变化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样的规律?(同桌进行讨论。)

生:时间从小到大,路程也随着从小到大变化;时间从大到小,路程也随着从大到小变化。

师:我们对比一下老师提出的两个问题,互相讨论一下,这两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分组讨论)

师:请同学发表意见。

生:第一题时间扩大了,行的路程也随着扩大;第二题时间缩小了,所行的路程也随着缩短了。

师:根据时间和路程可以求出什么?

生:可以求出速度。

师:这个速度是谁与谁的比?它们的结果又叫什么?

生:这个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它们的结果是比值。

师:这个60实际是什么?变化了吗?

生:这个60是火车的速度,是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也是路程和时间的商,速度不变。

驶多少千米,速度都是60千米,这个速度是一定的,是固定不变的量,我们简称为定量。

师:谁是定量时,两种相关联的量同扩同缩?

生:速度一定时,时间和路程同扩同缩。

师:对。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的商,也就是比值一定时,它们同扩同缩。我们看着表再算一算表中路程与时间相对应的商是不是一定。

(学生口算验证。)

生:都是60千米,速度不变,符合变化的规律,同扩同缩。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时间扩大,路程也随着扩大;时间缩小,路程也随着缩小。扩大和缩小的规律是: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总是一样的。

师:谁能像老师这样叙述一遍?

(看黑板引导学生口述。)

师:我们再看一题,研究一下它的变化规律。

出示例2。(小黑板)

例2 某种花布的米数和总价如下表:

(板书)

按题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幻灯)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谁和谁是相关联的量?关系式是什么?

(3)总价是怎样随着米数变化的?

(4)相对应的总价和米数的比各是多少?

(5)谁是定量?

(6)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生:(答略)

师:比较一下两个例题,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生:都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

师:对。两种相关联的量,一种量变化,另一种量也随着变化,如果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这两种量就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新内容。(板书课题:正比例的意义)

师:你能按照老师说的叙述一下例1中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吗?

生:路程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它们的比值(也就是速度)一定,所以路程和时间是成正比例的量,它们的关系是正比例关系。

师:想一想例2,你能叙述它们是不是成正比例的量?为什么?(两人互相试说。)

师:很好。请打开书,看书上是怎样总结的?

(生看书,并画出重点,读一遍意义。)

师: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成正比例关系的两种相关联的量的例子吗?

生:(答略)

师:日常生活和生产中有很多相关联的量,有的成正比例关系,有的是相关联,但不成比例关系。所以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关系,要抓住相对应的两个量是否商(比值)一定,只有商(比值)一定时,才能成正比例关系。

1.课本上的“做一做”。

2.幻灯出示题,并说明理由。

(1)苹果的单价一定,买苹果的数量和总价( )。

(2)每小时织布米数一定,织布总米数和时间( )。

(3)小明的年龄和体重( )。

师:今天主要讲的是什么内容?你是如何理解的?

(生自己总结,举手发言。)

师:打开书,并说出正比例的意义。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略)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第一部分:复习三量关系,为本节内容引路。

第二部分:新课从创设正比例表象入手,引导学生主动、自觉地观察、分析、概括,紧紧围绕判断正比例的两种相关联的两个量、商一定展开思路,结合例题中的数据整理知识,发现规律,由讨论表象到抽象概念,使知识得到深化。

第三部分: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新知识,由此验证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帮助学生掌握判断方法。最后指导学生看书,抓住本节重点,突破难点。安排适当的练习题,在反复的练习中,加强概念的理解,牢牢掌握住判断的方法。合理安排作业,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总之,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力争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精神,使学生认识结构不断发展,认识水平不断提高,做到在加强双基的同时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并为以后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比例的意义》教案

知识目标: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能力目标:能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情感目标:通过动手、动脑、观察、计算、讨论等方式,使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全面参与教学活动。

重点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

难点正确的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教学预设个性修改。

目标导学复习激趣目标导学自主合作汇报交流变式训练。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每周一的早上我们学校都要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那么,你们对国旗都有哪些了解呢?(生自由回答)。

师: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说明你们都很热爱我们的国家,希望你们以后一定要好好学习,做一个有用的人,把我们的国家建设的更加美好!五星红旗是庄严而美丽的,并且它与我们数学也有着密切的联系,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要研究的内容:比例(板书课题:比例)。

二、新授(课件出示不同大小的国旗图案)。

(板演,观察到比值相等,教师板书:两个比相等)。

师:那我们就可以将这两个比用等号连接。(教师板书生汇报的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边指着这组相等的比一边说:好,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就叫做比例。(把定义补充完整)。这就是比例的意义(把课题板书完整)请同学们齐读。

请同学们再默读一遍比例的意义,思考:想要组成比例必须要具备哪些条件?(生回答,等式;有两个相等的比)。

(教师再强调:一定是比值相等的两个比才能组成比例。)。

师:你还能从四面国旗中找出哪些比例?

(写在练习本上,然后汇报。教师板书)。

师:我们在学习比的时候,可以把比写成分数的形式,比如:60:40=60/40,那比例也能写成分数的.形式吗?怎么写?(口答)。

师:我们刚才一直在强调比和比例的联系,那么比就是比例吗?

从形式上区分:比由两个数组成;比例由四个数组成。

从意义上区分:比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比例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拓展应用下面哪些组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如果能,在()打对号。

10:2和35:42()0、6:0、2和):4和3:():和12:8()。

作业布置做一做。

2、4:1、6=60:40=。

2、4:1、6=60:40。

(或)=。

《比例的意义》教案

3.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运用变化观点的启蒙教育.。

理解正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正反比例的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新课。

(一)昨天老师买了一些苹果,吃了一部分,你能想到什么?

(二)教师提问。

1.你为什么马上能想到还剩多少呢?

2.是不是因为吃了的和剩下的是两种相关联的量?

教师板书:两种相关联的量。

(三)教师谈话。

在实际生活中两种相关的量是很多的,例如总价和单价是两种相关联的量,总价和。

数量也是两种相关联的量.你还能举出一些例子吗?

二、新授教学。

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所行的路程如下表:

时间(时):路程(千米)。

1:90。

2:180。

3:270。

4:360。

5:450。

6:540。

7:630。

8:720。

1.写出路程和时间的比并计算比值.。

(1)2表示什么?180呢?比值呢?

(2)这个比值表示什么意义?

(3)360比5可以吗?为什么?

2.思考。

(1)180千米对应的时间是多少?4小时对应的路程又是多少?

(2)在这一组题中上边的一列数表示什么?下边一列数表示什么?所求出的比值呢?

教师板书:时间、路程、速度。

(3)速度是怎样得到的?

教师板书:

(4)路程比时间得到了速度,速度也就是比值,比值相当于除法中的什么?

(5)在这组题中谁与谁是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是如何相关联的?举例说明变化规律.。

3.小结:有什么规律?

《比例的意义》教案

购买练习本的价钱0.80元,1本;1.60元,2本;3.20元,4本;4.80元6本。

二、探究新知。

1、导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常见的数量关系中的另一种特征成反比例的量。

2、教学p42例3。

(1)引导学生观察上表内数据,然后回答下面问题:

a、表中有哪两种量?这两种量相关联吗?为什么?

b、水的高度是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而变化?怎样变化的?

d、这个积表示什么?写出表示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式。

(2)从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不同?

a、学生讨论交流。

b、引导学生回答:

(3)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因为水的体积一定,所以水的高度随着底面积的变化面变化。底面积增加,高度反而降低,底面积减少,高度反而升高,而且高度和底面积的乘积一定,我们就说高度和底面积成反比例关系,高度和底面积叫做成反比例的'量。

(4)如果用字母x和y表示两种相关的量,用k表示它们的积一定,反比例可以用一个什么样的式子表示?板书:xy=k(一定)。

三、巩固练习。

1、想一想:成反比例的量应具备什么条件?

2、判断下面每题中的两个量是不是成反比例,并说明理由。

(1)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2)小明从家到学校,每分走的速度和所需时间。

(3)平行四边形面积一定,底和高。

(4)小林做10道数学题,已做的题和没有做的题。

(5)小明拿一些钱买铅笔,单价和购买的数量。

(6)你能举一个反比例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节。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成反比例的量,知道了什么样的两个量是成反比例的两个量,也学会了怎样判断两种量是不是成反比例。

五、课堂练习。

p45~46练习七第6~11题。

相关范文推荐
  • 01-12 社区老龄培训心得体会及感悟总结(精选17篇)
    培训心得体会是培训效果评估的依据之一,对于培训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现在,让我们一同来阅读一些写得很好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看看他们的观点和写作技巧。
  • 01-12 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心得体会(实用21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提炼和梳理思维的过程,通过文字记录可以更好地整理和表达自己的思考和观点。下面是一些关于人生感悟和价值观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思考的启
  • 01-12 水电工工作计划(精选20篇)
    编写工作计划书时,我们可以参考过去的工作经验和成功案例,借鉴其他人的经验和教训,提高计划的可行性和有效性。这份工作计划书范文展示了对工作内容和目标的全面考虑,希
  • 01-12 公司年假请假条大全(19篇)
    公司要遵守法律法规,合规经营,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公平。通过深入研究一些公司在企业文化、人才发展和社会责任方面的做法,大家可以获取更多的管理智慧。尊敬______
  • 01-12 读原著学党史心得体会大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考的方向。近年来,党史原著
  • 01-12 资产盘点报告总结(模板21篇)
    各行各业都需要撰写报告,无论是学术研究、项目汇报还是工作总结,报告都是不可或缺的。通过阅读这些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提高自己的写作水
  • 01-12 调解实验心得体会(通用20篇)
    思考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升自己的能力。请看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对于我们写作有着指导性的意义。第一段:介绍调解实验的背景和目的(2
  • 01-12 劳动合同免责协议书(通用20篇)
    劳动合同是一种法律约束力强的合同,注重保护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如果你不知道劳动合同应该如何起草,可以参考一下我们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本和样例。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
  • 01-12 电子交易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7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方向,实现自我提升。以下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第一段:引言(200字)。
  • 01-12 贫困申请书情况简介(通用18篇)
    贫困申请书是一种向相关部门申请帮助的书面材料,它需要详细描述个人或家庭的贫困状况,以便获得必要的帮助和支持。面对困境,我需要写一份贫困申请书了吧。随着贫困申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