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恶意读后感(大全7篇)

最新恶意读后感(大全7篇)

时间:2023-10-06 18:18:09 作者:雅蕊 最新恶意读后感(大全7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那么你会写读后感吗?知道读后感怎么写才比较好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恶意读后感篇一

我读的第一本东野圭吾是《恶意》。

坦白说,我这个人并不是特别能够消化本格派推理小说的那一类读者。那些诡秘的犯罪手法诚然精彩,凶手揭露的瞬间也可谓令人惊叹。不过怎么说呢,我想要在小说里寻求的,似乎并不是这一类东西。

东野圭吾的文笔流畅平实,但节奏上有出乎意料的成瘾性。是那种一旦拿起,便忍不住想要读到最后的书。

但是,节奏把控的优秀还不足以让他接连斩获江户川乱步奖和直木奖。东野圭吾最吸引我的,是他对人物心理的把控,以及对内心感情的唤起。

事实上,我并不认为他的作品像一些评论家口中所说的,反映了“普遍的人性”。他笔下的人物多为性格极端之人,其中不乏令人胆战心惊的恶意,这无论如何都不能称为“普遍的人性”。更确切的说法,我认为是他成功地写出了以“人”为中心的小说,比起犯罪的手法,犯罪的原因要重要得多。一个人是为何走上犯罪这条道路的?这个人为何非要走上犯罪的道路不可?如果这个人没有经历过那些绝望,那么他将会走上什么样的人生之路——我在东野的小说中,期待和寻求的是这样的东西。

更具体来说的话,是一种被慰藉的感受。

在一个推理小说家身上寻求慰藉而非刺激可能是一种听起来有点奇怪的说法。不过,在读过《白夜行》后,可能便可理解一点对故事的女主角所抱持的同情心。作为一个童年过得并不那么愉快的人,在看到女孩扭曲的内心被一层一层剥开的时候,确实会在心底荡起“这或者也是我的故事”的感情。

当然,推理小说并非非要唤起人内心的情感,任何小说也不具备这样的职责。不过,作为寻常之人,我还是盼望着有什么小说能够将隐匿在我内心的那些不安拖出来,以逻辑去分析,同时以感情去抚慰。

在《恶意》之后,我又相当贪婪地几乎读了他全部的小说。其中有不少优秀的作品,也有一些不尽如人意。近年出版的转型之《解忧杂货店》虽然被不少人诟病,我却仍旧在这部作品之中得到了我一直在东野圭吾身上寻找的东西。他的冷酷与温情唤醒了我的心,令我从一种平和的麻木之中醒悟了。

恶意读后感篇二

《恶意》是日本作家东野圭吾挑战悬疑小说写作极限的佳作,是以加贺恭一郎为主人公的系列作品的第四部,该系列的上一部作品是《谁杀了她》,该系列的下一部作品是《我杀了他》。《恶意》于1996年由日本讲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文库本由讲谈社于20xx年出版发行。《恶意》被媒体和读者列为东野圭吾的巅峰之作,与《白夜行》同享光辉与荣耀,这两部作品恰似两生花——《白夜行》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万劫不复。

畅销书作家日高邦彦在出国的前一晚在家中被杀。命案现场的发现者是作家的新婚妻子,及同样身为作家的昔日同窗好友野野口修。加贺恭一郎参与此次案件的调查。经过一连串的抽丝剥茧下,很快的加贺根据现场的烟头以及死者的朋友野野口修的口供等等确定他就是凶手。在彻查被害人与凶手的过去之后,警官面对案情、手法均平淡无奇的事实,却感到如坠万丈深渊般无边的寒意。而关于野野口修杀害日高邦彦的犯罪动机,野野口修的每次口供都不相同,最后通过加贺的一再调查下,得知真相:野野口修的sharen动机是“总之我就是看他不爽”,源于这种恨意让野野口修杀死了日高并在其死后尽一切可能的让其身败名裂。

总是听人念叨“东野圭吾”的名字,可是每当想起看看他的书时,总是有这样或者那样的事使得我与他一次次错过。直到大三,我发现在火车上的时光是最好的看书的时光,于是在几次的`火车途中,我先后看了《白夜行》、《幻夜》、《恶意》这三本书。《白夜行》从高中开始就有人不断向我推荐,故事情节也被剧透得差不多了,尽管是本好书,但总带不来惊喜。《幻夜》是看完《白夜行》之后,有人说《幻夜》中的新海美冬就是《白夜行》中的唐泽雪穗,于是便找来看了。两本书里的主人公都是蛇蝎美女,所以在我看《恶意》时,我也不断得猜测幕后黑手是不是书中的某个女人时,结局总是大出我所料。剧情不断的反转,也使得我脑洞大开,一度以为这会是一个与《搏击俱乐部》相似的精神分裂的故事,可是事实却更加直白可怕。“我就是看他不爽。”就因为这一句话,让一个人处心积虑的想要杀掉另一个人。

我恨你,恨你明明被我所瞧不起,却做到了我做不到的事。

我恨你,恨你的正义阳刚,显得我如此丑陋懦弱。

我恨你,恨你明明被我害得那么惨,却又不计前嫌的帮助我。

我恨你,恨你,偏偏是你,知道了我最不想被人知道的秘密。

所以我要杀了你,连带着毁了你在人世时的所有荣誉,哪怕我也会身陷囹圄。

恶意读后感篇三

前阵子,刚听一个朋友聊自己参加工作的感悟。他说,别人对你几分好,就回他几分,零点一分也不多不少。说实话,不知道是没吃过亏还是还在学校的原因,当时不是很理解。

有句谚语说“斗米养恩,担米养仇”也是这个意思吧。

过度的善意在别人眼里就变成了施舍,不能单纯的说其恩将仇报,不懂感恩。长时间的过度善意会使其有巨大的心理落差,产生自卑心理。谁又甘愿别人一直,处处强于自己呢。

“比起冤有头债有主,不知从何而起的恶意才最教人心寒,也持续的最久,这世上的多数恶意,大抵如此。”这是看《恶意》之前就看到的书评,看完之后,却不很认同。

所谓不知从何而起?可能是不经意间的炫耀,可能是好友间的处处强人,可能是居高临下的施舍(或许在自己看来不是施舍的施舍),可能是一次无意的批判…等等等等。在你看来对他的好,在别人看来可能就是一种伤害。

我们应该善良,但请不要用自以为为别人好的方式去做。别让自己的善意过了度,变了质。

恶意读后感篇四

你若心中怀有恶意,你看这个世界都是阴冷灰暗的。你若看过东野圭吾的《恶意》你会从心底感到寒冷,这种寒气会侵入你的四肢甚至骨骸,让你浑身动弹不得。

——题记

恶意开篇以野野口修的笔记发展案件,以杀人凶手野野口修的口吻,记叙了死者生前的品行道德,婚姻经历,甚至于生活环境。让加贺警官因为曾在同一所学校任教信以为真。

从日高毒杀猫埋下伏笔,讲述日高的前夫人,到藏在野野口修家里的日高前妻的照片以及手写的日高文章的初稿……一步步诱导加贺走向野野口修为他布置的结局——日高以前妻初美和野野口修之前不堪的交往和杀人未遂的视频为威胁,让野野口修做他的幕后捉刀人,而野野口修先是为了初美忍辱负重,后来又懒得和日高打心理战继续为日高代笔,到最后日高明明答应结束这种合作,却又反悔,最后忍无可忍冲动杀人。

这是多么完整的结局,完美的解释。

可这仅仅只是恶意的表面,这恶意是初美作为有夫之妇还与野野口修有地下恋情,并伙同野野口修谋杀自己的丈夫;这恶意是对爱情的敷衍与嘲笑。这恶意是日高可以毫无愧疚感利用野野口修为自己代笔,从始至终未关心过妻子;这恶意是对人格的侮辱与讽刺。这恶意是野野口修的舅舅明知道他入狱却只看见利益,只字不提野野口修落难后的境遇;这恶意是对金钱的媚俗与贪婪。这恶意是加贺清楚的知道野野口修的病情;在他眼里野野口修依旧是罪不可赦的杀人犯;这恶意是社会的冷漠与无情。这恶意是从小同路上学,长大同行写作,看似是朋友,实则是兵不血刃的仇人,之间两个人面目可憎时的较量,未有一丝犹豫与恍惚。

然而就是有人不去相信这表面的真相,偏偏揭开这已经血肉模糊的假象,去寻找更深的罪恶,去挖掘扭曲到极致的恶意。

对,加贺不信,因为野野口修右手中指上的茧。野野口修一向都是用打字机的,无论是教书是还是写作时,既然这样怎么会磨出这么大的一个茧,只有一个解释,那就是——茧是野野口修花了大量时间去抄写日高的作品磨出来的。

那么推翻一切再重来。于是一个冠冕堂皇,又极具荣耀的作案动机被戳破,真相缓缓而来。

野野口修对加贺说了有关于他和日高的过去,却唯独没有提到过童年。关于他和他童年最明了的事实就是开篇就提到的一本书《禁地猎》。书中只有两个人物鲜明,一个是校园内一等一的头子;另一个是被殴打整治却依旧像骄阳一样,温暖人,照亮心的青春少年。只是很可惜野野口修并不能成为那个,可以目中无人,恃强凌弱的校园恶霸;也担不起那个,可以心怀正义,保护弱小的热心少年。他只是懦弱且自卑躲在黑暗中的孩子。校园暴力打破了看似和谐的友情,揭开了每个人最真实的一面。这个伤是加贺教师生涯的败笔,是野野口修少年时的不堪,同样也是日高少年时的噩梦。

故事从他们的少年时代讲起,刚搬完家的孩子,性格孤僻,不与同龄的孩子一起玩耍,他的母亲又时常抱怨学校和居住地,住在那个乡镇的人是如何低级,那种地方的学校是如何缺乏水准。他是被迫住在那里的,只是暂时的,因此他不需和邻居套交情,也不想跟附近的小孩玩。可从某一天开始,一个叫邦彦的孩子,每天都来接他上学,邦彦对每个人都很亲切,对他也是,在家时总带着玩,在学校保护他不受别人欺负。可又从某一天开始邦彦成为了被施暴的对象,而那个孩子则是那些人的喽啰,和那些人一起用胶带捆绑邦彦,向邦彦泼硫酸…...那个孩子是害怕的。

然而真正令人害怕的,并非暴力本身,而是那些讨厌自己的人所散发的负面能量。他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但不论是如何丑恶的偏见,它的产生绝对不是历史或地方的错。

那个孩子就是野野口修,邦彦的全名叫日高邦彦。他们的关系如日后野野口修说的那样“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建立在一份错觉上。老师错以为自己可以教学生什么,而学生错以为能从老师那里学到什么。重要的是,维持这份错觉对双方而言都是件幸福的事。因为看清了真相,反而一点好处都没有。我们在做的事,不过是教育的扮家家而已。”也是建立在错觉上。日高,错以为可以帮助野野口修脱离孤独;野野口修,错以为这是日高侮辱他的手段。实际上,他们的确算不上朋友,真的朋友,当你遇难时不会因为害怕袖手旁观,更不会因为强权转换阵营。一份建立在错觉上的友情,从来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我就是恨你,明明你是我最亲密的朋友,明明你是那么善良,明明你知道我猥琐的过去还帮我保密,明明你一直在帮我实现理想。可是我就是恨你。我恨你抢先实现了我的理想,我恨你优越的生活,我恨当初我如此不屑的你如今有了光明的前途,我也恨我自己的懦弱,我恨我自己运气不够才能不够,我恨我自己还没来得及成功就得了癌症。我把对我自己的恨一并给你,全部用来恨你。那么,在我死之前,杀了你。让你带着世人的骂名下地狱。在你死了以后,我再继续恨你。”这是野野口修最后自白。

就算是被捕也不怕,即使赌上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也要贬低对方的人格。在恨这种令人窒息的气氛里,在每一个日子里不断复习那种恨意直到生命终结。

这恶意很深也很简单,那就是“没什么原因,我就是看你不顺眼。”恶意,最执著的怨恨,凶险的人心。

恶意,这个标题不到最后是不会明白它真正的意思的。

恶意读后感篇五

才是最大的恶意!

原文

所有与犯罪相关的事实,他都承认了。只有一样,他三缄其口――他的犯罪动机。

全文以第一人称视角切入,开场平直,真凶很快就被抓捕,而且对罪行供认不讳,似乎剧情的推进都在印证自己的推理,难道这就是东野圭吾最得意的大作,相比其他作品的反转反转再反转似乎没什么值得拍手称叹的地方,但是摸着还剩2/3的书页,嗯......似乎没有想的那么简单。很快,峰回路转,随着侦探开始抽丝剥茧寻找作案动机,才发现原来其中别有洞天,每一次剧情的前进似乎都到达了终点,但仔细推敲似乎又发现了新的疑点,作者就这样带着读者百转千回得穿越层层迷雾,一步步接近残酷的真相。

原文

你心里藏着对他的恶意,这仇恨深不见底,深得连你自己都无法解释。

回归内容本身,读完全篇后不禁要感叹:一个人的“恶”究竟能达到何种程度,为了毫无缘由的恶意能达到怎样的狠厉,眼前还与自己把酒言欢的兄弟朋友,可能正在盘算着将自己杀死,甚至在自己所剩无几的人生里还不忘贬低自己的人格,将自己塑造成一个暴戾无情、抄袭剽窃的无耻之徒。像这样一个悲哀的小人物,从来都是弃世的,见不得光的,童年因为母亲的影响对周遭的一切都充满鄙夷,因对校园暴力不敢抵抗,甚至转而投靠施暴者,人性的恶意,早已在不知不觉中深埋心底;而自己的同伴,才华横溢,家庭幸福,名利双收,甚至在成功之后不计前嫌帮助曾经向自己施暴的人,像这样优秀的人,从来都容易招人嫉妒。东野圭吾就这样向读者呈现了一善一恶两张面孔,他们的运气一好一坏,人生一成一败,这样截然不同却交织缠绕的人生,终是敌不过内心深处冰冷的妒恨与恶意,最后双双落幕于一场蓄意已久的谋杀案。

思考

人的确拥有双面性,可它不一定极端

这样赤裸的恶意其实是一种将自己的不如意归咎于别人的软弱行径,身边的人越优秀越是凸显自己的失败,这些失败的参照物就成了妒忌和愤恨的宣泄口,一个不经意的表情或动作就可能被曲解出恶毒的含义,经年累月,成为恶毒最好的温床。

在书中被放大的这种邪恶情感其实说来并不是那么虚无缥缈,它想展示的正是真实的人性,爱、恨、恐惧、钦佩、嫉妒,人类作为情感强烈的生物,似乎永远都无法与这些情感划清界限。正如时间万物都拥有两面性,凡是阳光能照到的地方必有阴影,人类亦是这样。

永怀善意,定能途遇天使

在人性善恶扣人心弦的拉锯战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找寻出口,学会寻求解脱,正因为见识过恶,我们才更能理解人性的善,也愿善良的光,能照亮一切走在世上的人。

恶意读后感篇六

以第一人称手记的形式交替陈述,读者和警察一起,在心中构建起受害人的形象,最后却出现巨大的反差,凶手确实很厉害!东野圭吾的手法确实也很厉害!

探讨一下凶手的心理,如最后所说,凶手最开始是因为母亲对邻居以及周围人的蔑视也产生这样的态度的。内心深处是自卑的',嫉妒被害者,小学时嫉妒被害者一副大哥哥照顾他的关系,初中时作为校园暴力施暴者对被害者施暴,而被害者却能原谅他,嫉妒被害者的宽容大度,凶手也有作家梦,而被害者作为畅销书作家更让其嫉妒不已,还有一点,猜想凶手和被害者在初中时,被害者充满正义感敢于反抗校园暴力,而凶手内心想反抗却不敢反抗,还与校园暴力同流合污,协同强暴案的发生,这也加深了凶手对被害者的嫉妒吧。其实就是,凶手内心深处痛恨的人是软弱无能的自己,理想中的自己是被害者那样的形象,而把想杀死的软弱无能的自己投射到被害者身上,加上绝症以及担心被公之于众的黑历史,最终导致了杀人。当然杀人确实也是其中一小部分,最终要的是被害者的形象坍塌,因为自己已没有什么输不起的了,能再活几个月,再赚点影子作家的名声也算是锦上添花吧。或者,还有种解释:自己就要死了,拉上一个自己讨厌的人陪自己,让自己讨厌的人身败名裂。心理确实变态。也是,要心中怀有怎样的恶意才会这样,这样子的恶意要积累怎样多怎样长的时间才能爆发出来!

我想,凶手在计划犯案的时候,也许在计划犯案之前,已然也会意识自己是不是真的太坏,也就是从旁观者角度来看自己,也会意识到自己心理太过变态吧,但他作了选择,下定决心,恶就这么恶下去吧。

潜意识的东西,哪天我们自己意识到了,要认真对待,有些东西还是可以纠正的,自我心理暗示和积极的行为。

恶意读后感篇七

这两天连续看了东野圭吾的作品,很有感悟。

就好比第一本书《恶意》,介绍里面说是类似《白夜行》的双生作品。

《白夜行》是为了爱粉身碎骨,《恶意》因为恨而万劫不复。

看到这个就能感觉到大概的意思了,就是因为恨致人于死地,到底是多少的怨恨呢。

《白夜行》看的时候也是激动万分的,看完在朋友圈里发了一个长篇感慨,朋友说你怎么能那么激动呢。

是呀,一篇小说,看的自己情绪激动,比起自己的故事,看别人的故事反而让自己更有感受。

虽然很激动但自己对于小说也是有点不满意的,感觉女主太完美了,在现实生活中,总是很难找到太完美的人或着事,虽然是小说,但总不免会与现实生活对照。

太完美的主角,让我仿佛置身在小说中,反而没有了真实感,让人觉得这种事只有在书里或者影视中才会有的吧,确实我是在看小说。

有点扯远了,现在来说说《恶意》,这本书是手记体,还特意去查了下什么是手记体。

在开篇就被书给吸引了,第一人称是凶嫌的角度,可把我激动的,想着:绝了,这个写作方法。或许跟凶嫌刚好是小说家的关系,小说是凶嫌用第一人称记录下来的所思所想,事情的经过结果。

我喜欢《恶意》的写作方式,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剧情。在书中看到一句话:很多人以为知道了凶手是谁,就代表事件的结束。

其实不然,这本小说在知道了凶手之后通过抽丝剥茧的方式去找到凶手不愿坦诚的另一面。

凶手作案总是有动机的,也就是这个动机造就了每个人的人生,也是这个动机是作者想要呈现给读者的人性一面。

或许是可怜的,或许是不可见光的,总是有很深层次的东西让他做了这个选择。

整个剧情当然跌宕起伏,在细节中寻找原因,在无用功中寻找有关的证据。

摘了几个文章中的语录:

痛苦的时候要假装快乐是很困难的,但快乐的时候要假装痛苦却还好办。

这种人尽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上,还一天到晚注意哪里有这样的机会,至于对象是谁,他根本不在乎。

比起《白夜行》,这是我另一本东野圭吾的作品一口气看完的,虽然没有《白夜行》的反响大,可是本人更喜欢《恶意》。

坏人总是坏的,到最后都是在想着法子去祸害别人。

为什么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或许不是没有道理的。

人性的恶意是一个无底痛,有时是为了保全自己而施加给别人的恶意,有时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心里不平衡引发的恶意行为。

人世间的阴暗面在我们面前深不见底。

文章不是说让我们知道这世界的黑暗,而是让我们知道人性最大的阴暗可以到哪种程度。

站在光明下根本不知道阴暗里的种种,在倡导人都应该为别人考虑事情,然而阴暗面的存在是无可厚非。

有些人把想法藏在心里,有些人把想法付诸行动。

没有绝对的不可为,只有你的想法左右你的行为。

看完《恶意》,我觉得,虽然两者是平衡的,不能说只要积极的一面,不要消极阴暗的一面。这是没办法做到的,而是应该把自己的阴暗面尽量光明化。

毕竟比起积极,人更容易滋生消极情绪。

有的时候我会想,明知道消极的一面不好,为什么还会存在。

或许存在都是有必要的,一个一味的善意不足以维持一个人的正常运行。

但恶意啊,毕竟是不可取的!

相关范文推荐
  • 10-06 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 汤姆索亚历险记的读后感(汇总7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文,仅供参考,
  • 10-06 2023年余华第七天读后感(精选5篇)
    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
  • 10-06 一厘米读后感(模板5篇)
    很多人在看完电影或者活动之后都喜欢写一些读后感,这样能够让我们对这些电影和活动有着更加深刻的内容感悟。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
  • 10-06 北风和太阳的读后感(模板9篇)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可是读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读后感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
  • 10-06 医学生大三自我鉴定(优秀6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 10-06 昆虫记第一章读后感受(精选5篇)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一定领会了不少东西,需要好好地对所收获的东西写一篇读后感了。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的范
  • 10-06 2023年阅读活着的读后感(通用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
  • 10-06 2023年大学生就业信自我鉴定 大学生就业自我鉴定(汇总7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
  • 10-06 2023年沉重的翅膀读后感(优秀5篇)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
  • 10-06 科学的书的读后感(汇总7篇)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后感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