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论文(优秀16篇)

教育研究方法的课程论文(优秀16篇)

时间:2024-03-02 20:18:08 作者:灵魂曲

范文范本的阅读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更多的词汇和短语,从而使我们的写作更加丰富多样。这里有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对于提高写作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论文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中职学校开设的一门基础课程,这门课实用性强。

我在课堂上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任务驱动法,用考核促进教学,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让学生能在《计算机应用基础》这一门课程上学有所得,教师能教有所悟,教学相长。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目的是使学生了解计算机发展史,计算机的组成部分和硬件配置;认识计算机的功能作用;学习并掌握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文字录入及office等常用应用软件;了解互联网相关知识,学会利用网络获取信息资源,进行信息共享。

这是一门看起来上课内容浅显,但实际上并不好上的课。

面对学生原来参差不齐的计算机水平,如何让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的学生能够在同一课堂内静下心来,学到他们想学的知识,每人每天能有收获,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使学生能自发自觉地完成学习任务是我们每个任课老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第一,现在大部分中职学生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差,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入学目的往往就是混个毕业证书。

同一年级同一班级的学生之间的计算机操作水平相差较大,一个班里面,会有一些学生打字速度能有60汉字每分钟以上,会上网、上q、登录邮箱,会下载图片音乐电影;但是同时会有一些很少接触电脑,不会用键盘,不会拼音打字,认不全26个字母,没用过qq,不会上网,甚至连打开关闭电脑都不会的学生,学生间计算机水平相差大,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

讲深点,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讲浅点,基础好的学生不耐烦。

第二,电脑课的教法大同小异,上课的一般流程是:先观看教学课件、教师演示、学生观看演示、然后学生上机操作、学生上交作业,最后教师对作业进行点评和小结。

在实际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不理想。

单一的课本素材和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容易让学生产生倦怠和厌烦情绪,日复一日,重复同样的上课过程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三,中职学生很少有看电脑课本的习惯,课本发下去时是新的,上面除了写了个名字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空白,到他们毕业时,仍然很新,明明是课本上的知识,却不知道;学生没有上课带笔,记笔记的习惯。

少数的学生开始时带了,但看到其他多数人没有带,后面也跟着不带了,不能坚持自己对的立场。

没有做笔记的结果就是没有复习,知识点记不牢,水过鸭背,课堂作业也是敷衍了事,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交,缺乏学习自主性。

根据实际中的教学情况,我在计算机基础教学过程中,尝试培养学生对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某一课程产生兴趣时,他才会主动去学,有主动探究的行动;学生想学,愿学,有了学习的动力,才会有在学习过程克服各种困难的毅力,最终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感受到成功的收获和喜悦。

学习的兴趣是学生能对学习进行关注和能够持续性地进行学习的保证。

任课教师在教学中就要采取适当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上好每一节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内容的设计要源于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

上好每一节课,学以致用,善于从学生的实际生活中挖掘“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现在的学生都是“不见兔子不撒鹰”的类型,如果老师上课之前没有明确地告诉他们,学这个软件有什么用?学了之后有什么好处,学生学起来的兴趣和积极性就不是那么高。

例如:教打字时,告之学生,学校每年都会举办打字比赛,比赛获胜会获得证书和奖金,30汉字每分钟是将来能找到一份工作的底线;教计算机组成和电脑硬件配置,上课之前去市内电脑店写好几张2000到3000元左右的组装电脑配置单,给学生分析比较,给学生讲了上课内容之后,让学生自己去分析、比较、辨别,学这个可以判断一些电脑品牌硬件的性价比高低;教word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可以做个人简历、课程表、通知,以后一定用得着;教excel的时候,明确告诉学生这个excel用于数据统计和财务核算,举个例子,让学生同时用计算器和excel电子计算表格算一个工作表里的结果,哪个更快?计算器点个半天,自动填充功能一下子算好一个表的数据,亲眼所见更让学生信服。

从而让学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是有用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2.2使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无定法、学无止境”,所有的教和学都要随时根据课堂变化来进行调整,不管是什么课程,在教学中都需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教师自身的教学风格、教学内容、教学进度”等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去完成教学任务。

课程刚开始,在大多学生不会什么电脑操作的时候,用“先教后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和能力的积累,先讲课,后面学生跟着进行操作;当课程讲授过半的时候,就应该改用“先学后教”的方法,在学生积累到一定的知识和能力的时候,这时就可以开始调动学生的主动探索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先让学生试着先独立完成作业,教师巡视检查之后,再集中讲评作业过程中的学生出现的问题。

学生在练习中发现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后,通过教师的讲解,把不会的问题解决了,可以快速的掌握新的知识,印象更深刻。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遇到问题时相互学习,因为不同能力的学生遇到的问题是不一样的。

让基础好学生去帮助基础差的学生,给帮助同学有相应的加分,提高学生互助的积极性,借助学生之间的互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让学生能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保持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用“考核”促“学”,有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用每天作业的考核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是保证学生能“按时按质按量”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手段。

在教学设计时最好能对学生进行日常考核。

有对学习的爱好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学习能力的发展。

但并非所有学生都爱好学习,能自觉地进行学习,对于没有学习爱好的学生就需要用其它办法来促进他们的学习,其中教学考核就是一个有力的手段。

学生为了达到标准的要求,就不得不迫使自己努力学习,养成一个学习自主性,从而促进了学生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实践中我采用平时成绩考核办法:即课程开始之前就找到上课班级的班主任拿到上课班级的学生花名册,做成一个课程相关的excel电子表格,上面有班别,学号,学生姓名,作业名称和作业当天日期,严格从平时的第一次课堂作业开始就执行记录每一个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

明确告之学生,完成平时作业的次数越多,质量越高,成绩就会越高;反之,成绩就会越低甚至可能要补考。

成绩高低基本上由学生本人的努力程度决定。

学生有查看、下载全班所有同学的作业记录的权限,这样可以激励、鞭策学生完成作业,使其不断地超越自我。

一个作业或者几个作业就能设置成一个学习任务,学生在完成学习任务的同时,能学到课堂知识,相互协作提高知识水平,培养同学之间的友谊,充分挖掘出自身的潜力。

一个学期的十几个学习任务如果能做下来,这些学生基本上能够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

4根据教学需要调整教学内容,让学生有充足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是一门需要计算机理论知识的指导,但实践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我主张理论和实践相结合,让学生了解理论知识,充分保证学生的实践时间。

计算机主要是实践,教师要少讲,合理设计教学目标和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多练,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去实践所学。

爱玩是学生的天性,可以把上网作为一种奖励,在全班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完成学习任务之后,检查过没有什么问题之后,可以连接二十分钟的网络,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让学生每一节课都有完成作业的动力。

通过教学实践证明,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达成的;只有教师通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实践、经验积累。

教材的改进能与时俱进,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能关注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能关注学生每一次课的成长,能因材施教,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蒙成.建构主义教学的条件[j].高等教育研究,2002,(3).

[2]程少伟.谈行为引导教学法之项目教学法应用[j].职业教育研究,2005,(11).

[3]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4]hop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反思[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2,(4).

幼儿教育研究论文选题的常用方法

(按照“新国十条”框架提出)。

当前,保险学术理论研究亟需解放思想、拓宽视野,跳出保险看保险,在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务和技术研究等方面获得突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4〕29号)(以下简称“新国十条”)发布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历史机遇。为了给社会各个方面在进行保险学术研究、政策研究、实务技术相关联的研究活动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编辑部根据国务院“新国十条”的基本精神对保险学术理论、政策、实务技术方面需要研究探索的问题作了一次梳理,作为编辑部学习“新国十条”的初步认识。现将这些问题予以发布。

学术理论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1、现代保险服务业在国家防灾减损体系中的作用研究。

2、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功能定位及实现途径研究。

3、现代保险服务业社会责任研究。

4、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国际比较。

5、现代保险服务业文化问题研究。

6、保险新业务领域探索及其风险控制研究。

7、中国保险史相关问题研究。

8、保险业发展的国际比较研究。

9、现代保险业服务国家治理体系研究。

(二)基本原则。

10、保险市场对外开放与国际保险市场开发研究。

11、保险区域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三)发展目标。

12、保险业发展战略目标研究。

13、中国保险业的国际竞争力研究。

14、保险业与经济协同发展问题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四)商业保险成为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柱。

15、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制度的构建与实施路径研究。

16、运用商业保险手段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可持续性研究。

17、商业保险参与大病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18、商业保险参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研究。

19、年金保险市场相关问题研究。

20、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协调性研究。

21、长寿风险量化与管理研究。

(五)养老保险产品服务创新。

22、养老服务产业化研究。

23、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研究。

24、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研究。

25、现代保险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融合发展研究。

26、养老保险融资策略研究。

(六)多样化健康保险服务。

27、长期护理保险研究。

28、商业保险参与健康服务业研究。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七)保险机制应用于公共服务方式创新。

(八)责任保险化解矛盾纠纷功能。

31、侵权损害赔偿与责任保险的互动研究。

32、责任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33、强制责任保险问题研究。

34、职业责任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35、责任保险法律体系建设研究。

36、雇主责任保险与工伤保险协调发展研究。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九)保险与灾害事故防范救助体系。

37、保险业参与灾害救助体系研究。

38、商业机动车辆保险制度研究。

39、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制度的有效性研究40、防灾减损模式方法研究。

(十)巨灾保险制度。

41、我国巨灾风险管理技术研究。

42、巨灾风险的定价机制和损失评估研究。

43、巨灾保险基金研究。

44、巨灾再保险研究。

45、台风、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水、森林火灾等灾害有效保障模式研究。

46、巨灾保险相关立法研究。

47、核保险责任准备金研究。

48、巨灾风险数据库研究。

49、巨灾保险的财政支持政策。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十一)农业保险。

50、农业保险发展可持续性研究。

51、农业指数保险问题研究。

52、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53、农业大灾风险准备金研究。

54、农业保险法律制度相关问题研究。

55、农业再保险研究。

56、农业保险监管研究。

57、农业保险消费者保护研究。

(十二)“三农”保险拓展。

58、三农”保险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十三)保险资金长期投资。

59、保险资金长期投资及其风险管理研究60、保险资金运用效率研究。

61、保险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相关问题研究62、保险资金另类投资相关问题研究。

63、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问题研究64、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研究。

(十四)保险市场与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协调发展。

(十五)保险服务经济结构调整70、科技保险相关问题研究。

71、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产品相关问题研究。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二十五)保险业信用体系建设。

126、中国公众风险意识与保险意识研究127、保险消费行为研究。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二十八)保险监管协调机制。

政策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1、宏观经济政策对我国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影响。

2、保险服务业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影响。

3、中国保险企业发展海外业务的支持政策研究。

4、现代保险服务业的发展与政府责任。

5、保险市场监管约束性与市场主体能动性的协同有序发展。

6、保险业发展的市场环境与政策环境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7、商业养老健康保障政策研究。

8、企业年金政策支持研究。

9、企业年金政策力度与市场效应研究。

10、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制度设计。

11、独生子女家庭特殊保障政策研究。

12、养老机构综合责任保险政策研究。

13、保险机构投资养老服务产业扶持政策研究。

14、保险机构参与健康服务业政策研究。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5、保险相关社会管理功能制度设计及其政策导向探讨。

17、职业责任保险政策设计。

18、保险人参与民事损害赔偿案件调解制度设计。

19、强制保险支持政策研究。

20、责任保险供给与需求刺激政策研究;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22、防灾减损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23、巨灾保险制度与政策研究。

25、成立核自保公司的政策研究。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

26、大灾风险准备金制度设计。

27、农业保险相关政策支持及其效果研究。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28、另类投资相关政策研究。

29、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政策研究30、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政策支持研究。

31、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私募基金政策探索。

32、保险基金管理公司相关政策支持探索。

33、保险投资资产证券化相关政策研究。

34、科技保险相关政策研究。

35、小微企业信用保险、贷款保证保险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36、个人消费贷款保证保险相关政策支持研究。

37、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相关政策探索。

38、境外投资保险服务相关政策探索。

39、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扶持政策探索40、航运保险相关政策探索。

七、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41、深化保险业改革发展相关政策研究。

42、保险费率市场化改革研究。

43、发展信用保险专业机构研究。

44、保险产品创新监管研究。

八、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46、政府购买保险服务相关政策研究。

47、完善保险业相关税收政策研究。

48、养老地产业发展的政策研究。

49、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研究。

实务和技术性选题。

一、总体要求。

1、自贸区保险创新发展的技术路径和方法探究。

2、企业战略发展的风险性研究。

二、构筑民生保障网,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3、商业健康保险产品设计。

4、保险公司与医疗机构合作模式。

5、保险公司与社保机构合作模式研究。

6、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和企业年金账户年金化发放方式研究。

7、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创新。

8、独生子女家庭特殊保障产品创新。

9、养老保险机构综合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10、综合养老、医疗保险产品设计。

11、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定价。

12、保险业参与养老产业发展的定位及其发展策略。

13、商业性长期护理保险产品设计。

14、与基本医疗保险相衔接的商业保险产品设计。

15、商业保险参与健康服务业产品设计。

三、发挥保险风险管理功能,完善社会治理体系。

16、现代保险业服务社会管理方式探索。

17、保险业参与保安服务产业链整合产品设计。

18、治安保险、社区综合保险等产品设计。

19、食品安全责任保险具体方案探索20、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具体方案探索。

21、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公共安全等领域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22、产品责任保险和公众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23、雇主责任保险产品的设计。

24、实习安全责任保险产品设计。

四、完善保险经济补偿机制,提高灾害救助参与度。

25、救助保险产品设计研究。

27、保险在防灾减损中的路径方法、技术研究。

29、巨灾风险数据库建立实践探索。

五、大力发展“三农”保险,创新支农惠农方式30、农业保险产品创新及技术创新。

31、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探索。

32、保险经营机构与灾害预报部门、农业主管部门的合作机制探索。

33、农业天气指数保险产品设计。

34、“三农”保险模式、创新、途径研究。

35、各类农村普惠保险产品创新设计(包括:农村小额信贷保险、农房保险、农机保险、农业基础设施保险、森林保险,以及农民养老健康保险、农村小额人身保险等)。

六、拓展保险服务功能,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36、保险参与国家重大基础设施等重大工程的模式方法与探讨。

37、保险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实践探索。

38、保险资金投资创业投资基金相关模式、实践。

39、保险另类投资产品设计。

40、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债券市场运行模式探讨。

41、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运行模式。

42、专业保险资产管理机构设立私募基金。

43、保险基金管理公司运行模式。

44、资产证券化产品设计。

45、工程保险实践探索。

46、科技保险实践探索。

47、知识产权保险实践探索。

48、特殊保险(核电、航天、卫星等)实践探索。

51、保险在文化产业、物流、演艺、会展等服务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52、保险在法律、咨询、会计、评估、审计等产业中的实践探索。

53、信用保险、保证保险、出口信用保险实践探索。

54、境外投资保险服务实践探索。

55、短期出口信用保险市场运行模式。

56、航运保险运行模式实践探索。

七、推进保险业改革开放,全面提升行业发展水平。

57、保险费率市场化的实践探索。

58、保险市场退出实践探索。

69、再保险对国家重点项目支持实践探索。

72、保险消费纠纷多元化解决机制探索73、保险社团组织发展探索。

74、健全保险保障基金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九、加强基础建设,优化保险业发展环境75、保险信用体系建设探索。

76、行业经验数据(包括:行业经验生命表、疾病发生率表等)。

十、完善现代保险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政策79、保险监管协调机制的建立和运行。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是药学专业的基础课,是数学基础课中应用性最强的课程,是研究随机现象的科学方法.它的思考方法与学生过去接触过的学科不同,因此学习它时需改变以往的思考方式.目前,延边大学药学院采用的数理统计教材《医药数理统计方法》[1]是卫生部规划教材(第3版),其内容较为陈旧,方法简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的普及与发展及在统计学中的广泛应用,使原有教材内容处于过时状态.延边大学药学院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的教学时间仅为30学时,教师若按教材内容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讲课,学生较难学到实用的统计知识和方法.为此,延边大学基础医学院数理与计算机教研室在教学中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

1转变教育观念。

利用现代化学习工具学习当今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是时代的要求,因此应转变教育思想和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以往的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探索适应现代社会、经济、科技及文化发展的教育观念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培养适合21世纪所需要人才的教学体系.医药院校的数学应以应用为主要目的,应改变以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及基本方法为目的的方式,把教学重点转移到讲解数理统计学概念、思考方法、形成及应用背景等,引导学生思考数理统计学的思维特征,理解数理统计学思想,引导学生应用数理统计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好和用好医药数理统计学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而是要促使学生在学习数理统计学的时候改变思维模式,使学生从医药学的形象思维模式向数理统计学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断模式转变,并结合教材中例题的讲解、学生自身实例资料的分析及作业的批阅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统计符号及公式等.

2精简和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突出实用性,适当地减少或减弱概率论部分的理论性和难度,以直观、趣味和易于理解的方式把概率论作为数理统计的基础知识加以介绍.在假设检验部分注意阐述数理统计方法的思想、应用的背景及应用中所需的条件,重点讲解假设检验应该如何选取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如何对得出的结论进行合理的解释;在参数估计部分着重地讲解参数估计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合理性及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区间估计中置信区间的理解及单侧置信限在应用中的意义等;在方差分析部分讲清楚引进方差分析的意义、假设检验的方法对多个总体进行多次t检验时的缺点、方差分析应用的条件及合理解释检验结果等;在回归分析部分注意阐述量与量之间的关系、回归方程的`理论意义及对回归方程结果在应用中的解释等.目前spss软件是国际医学论文中应用最广泛的统计软件[2],国内的大部分医学期刊也要求论文数据统计分析要应用统计软件处理,统计检验结果要用p值来表示,更要求学生了解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做到正确使用统计软件.

3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

传统的教学方式是知识传授型教学,即教师在课堂上灌输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按教学大纲要求把大量的教学内容尽可能地讲授完毕,不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学生应用能力的发展,结果导致学生把主要精力投入到统计计算上,很难有时间去深入分析统计结果.互动式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让学生处于教学的中心,在加强课堂讨论的同时,由教员归纳总结,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统计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主要指可正确选择和应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医药学科学研究和医药工作中的实际问题[3].为了避免学生滥用及错用统计方法,教师要重点讲清各种方法的适用条件及特点.在考试方法上亦采用开卷考试,使学生不再花大量时间去推敲和死记那些复杂的公式,不再难于分清和理解符号及公式.通过几年来的改革实践,发现上述教学内容、方法及手段的改革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理统计学的内容在医药及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2]王锐,陈长生,徐勇勇,等.统计软件spss教学的经验与体会[j].西北医学教育,,12(5):425.

[3]陈长生,徐勇勇,尚磊.浅谈医学院校学生统计学教学与素质和能力的培养[j].西北医学教育,2004,12(1):21.

医药数理统计方法课程教学改革论文

会计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工作,需要进行专门的技能训练才能干好。我国会计教育重理论轻实践,会计学教科书也多是以理论阐述为主,因此学生在会计技能训练方面一直都不受重视。同时,会计在核算过程中最注重证据,对任何一项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必须从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人手,编制记账凭证,然后登记账簿,最后编制会计报表。基于这样一种集知识、技能、技巧于一体的制度性很强的课程,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融人高技术进行教学。

一、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系统的设计。

在教学过程中,要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应当是将传统教学方式与多媒体教学方式相结合,开辟一条提高会计课程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知识水平提高的新途径。为了突出会计技能训练的特点和提高技能训练的效果,可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图形技术和仿真技术,开发制作模拟会计技能训练并具有教学演示功能和技能操作训练功能的数字多媒体技能训练系统。它包括如下具体设计:

1.动式技能训练平台设计。

在教学时,提供一个包括会计账务处理、成本计算、支付结算、计算机会计、审计、纳税申报、统计分析等技能的具有交互功能的数字多媒体会计技能训练的教学和训练平台,以方便学生获得各种会计专业技能。

2.教学媒体制作。

制作多媒体教学光盘,以电影、录像方式动态、直观、形象、具体地向学生介绍各项会计业务的处理过程。教学光盘可作为教师课堂教学的辅助教学手段,也可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学习媒体。“训练系统”提供的基于屏幕录像的教学手段,能够真实形象地演示出会计业务处理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获得各种会计业务技能,提高训练效果。

二、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模式分析。

1.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积累感性材料。

会计学是一门集理论、实践和技术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具有内容复杂、图表数据多、操作性强等特点,要求学生对授课内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形象思维。由于大学生的经验有限,需要运用直观形象的材料为学生进行抽象思维作支撑点。例如,会计工作中应用的多种凭证账表,特别是银行结算凭证几乎是学生从未见过的,而在教学中要给每位学生准备一套齐全的上述凭证,一般难以做到。而利用多媒体系统,就可以将原始凭证、记账凭证、账簿和报表等基础资料及各种会计核算程序进行演示,再配以必要的语言进行点评,既生动又形象,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2.演示知识提纲,概括要点,突出重点。

在现代教育中,教师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一个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监督者、促进者和释惑者。面对新技术的挑战,会计教师必须采取切实可行、富有成效的教学方式,实现教育现代化,不仅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而且培养具备高新知识和技能的创造性人才。例如,在讲授某一个理论或知识点时,将这个理论或知识点的要点首先列举出来,打印在电子教案上,介绍给学生,让学生对这个理论和知识点的重点和难点有一个非常清楚的认识,从而对后续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大体的轮廓,这一步是很重要的。在讲授重点时要有强调、有提醒,及时引导学生变换思路,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在讲授难点时,要循循善诱,层层分析。在重点、难点问题讲授之后,还有一个融合的问题。这时,我们可利用多媒体将理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清晰地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采用超文本和超媒体来整合教学内容,帮助学生把握知识的整体。

多媒体计算机的显著优势之一是能够把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信息集成和综合,并可方便地进行操作、编辑、调出、存储、处理和呈现。当然,在注重教学内容表达多样化时,应优化设计各种信息媒介的表达和组合,精心选择,取长补短,相辅相成,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中级财务会计》是按照6大会计要素所包含的主要项目设计教学内容的,其中资产类介绍了货币资金、存货、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内容,每一部分都独立成章,但是实际经济业务的发生,往往都是混合发生的,每个会计要素之间都存在相互的关联。这样,我们可以将独立的各个知识点加以整合。比较容易混淆的几种业务是: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应收票据与应付票据、长期债券投资与应付债券等,它们分别是处于同一笔业务的两个不同的会计主体。如销贷方与购货方,债权人与债务人,虽然是同一笔业务,但处于不同的主体位置,其概念、处理所用的方法都不同,分别独立成章学习时学生都能理解,两部分学完之后常常混淆。因此,设计电子教案时,要列表归纳,整理联系与区别,辅之以各种综合性的练习,帮助学生强化和巩固所学知识。

4.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会计业务操作流程,使教学内容情境化。

运用多媒体动态演示,能模拟会计业务实际操作过程,让学生身临其境,主动参与,借助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领会和掌握会计操作实务。例如,银行转账结算方式是会计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由于银行转账结算方式种类繁多,包括银行汇票、商业汇票、银行本票、支票、汇兑、异地托收承付等多种结算方式,每种结算方式都比较复杂。因此,在已往的课堂教学中,单凭教师的口头讲授和文字说明很难讲述清楚,学生的印象也不深刻。采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把每一种具体的银行结算方式按其业务发生的先后顺序,用图形、图像、文字、动画、声音等多种媒体,生动形象地演示出来,使学生对各种结算方式有一个清晰、难忘的印象。此外,还可利用多媒体技术讲解企业增值税业务核算流程,讲授财务报表的编制等。

5.利用交互式,设计灵活的对话形式。

将例题编制成一题多解的形式,通过比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习惯。同时,还可以利用e-mail等在课后为学生答疑解惑。

三、大学会计课程多媒体教学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多媒体技术虽然形象、直观、生动,传递的信息量大,能活跃课堂气氛,效率高,但如果运用不当,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这需要引起教师的格外注意,需要将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效地结合起来。

1.不要忽视学生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要始终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多媒体技术在会计课程中的应用,使得教学过程新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是由于多媒体的信息量大,传输速度快,部分学生只注意好奇的、热闹的场面和表面现象,而不去思考会计概念、会计原理的真正意义,这就使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作用未发挥出来。因此,不能只重视多媒体会计教学的演示功能,忽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动手能力的培养。教学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根据会计现象建立模型的能力。而模型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以观察、实验和已有知识为基础,进行抽象思维,对获得的感性材料进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和概括,从而抽象出模型,然后应用它去发现规律,分析、处理和解决会计问题。但是,目前有的教师运用多媒体辅助会计课教学时,没有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给予应有的重视。一些会计现象,虽然有了鲜明生动的形象,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如果处理不当,就会削弱对学生会计思维能力的培养。因为学生学习会计知识、获得会计实务操作能力的过程,是对会计知识的一种体验过程。没有学生的内在体验,就无法形成会计实务的操作能力。学生要获得会计实务的操作体验,就必须在会计学习过程中进行动手、动脑、动眼、动口等多种器官的协调活动。

2.教师要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的教学过程,努力适应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从“灌输者”的角色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活动的导演者,组织和指导学生通过多媒体来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控、研究和评价。采用多媒体课件的目的是改革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教师不能因为采用多媒体技术,就忽视教学设计和课堂组织教学。教师的示范作用、教师的体态语言、教师的情感调控是任何技术代替不了的。因此,教师应尽可能地用启发式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动机、兴趣、情感、意志等因素,启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具体来讲,教师的工作重点要转移到对学习目标的分析、学习情境的创设、信息资源的提供、自主学习设计、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学习效果评价上来。

3.掌握多媒体课件运用的艺术。

在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制定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计划,规定每一节多媒体辅助教学课的具体目标。根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选择适合的教学软件、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如果不实事求是、因课制宜,不加选择地制作使用课件,就会使教学陷入形式主义的泥潭。一般来说,在下列情况下可考虑使用多媒体课件:一是教学内容是学生必须积累的有典型意义的感性材料,而学生过去又没感知过;二是所讲授的内容比较抽象难懂,不易直接感受、直接理解,需要运用形象直观的材料作为学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归纳、演绎等思维活动的支撑点;三是讲授内容是教材的重点、难点,需要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体验,或需要让学生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并长期保存在记忆申的。总之,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恰到好处,切忌滥用、泛用。

[参考文献]。

[2]袁清.创新课堂教学的理论思考[j].中国教育教学研究,20xx,(1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浅谈中职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论文

论文摘要:中职学校的计算机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科,其中涉及大量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条文,计算机课程已经成为中职学生的一门必修课。但中职学校计算机课程教学中面临的问题也比较突出,在计算机课程教学中应采用分层次教学、实践结合理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计算机教学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发挥学生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传统的授课方式时间长,学生的能动性和兴趣较差,在教学经验和实践方面可以探索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国的中职教育是以培养综合性和实践技能人才为主的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课程设置计算机教学是一门重要的技术性较强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现代科研、教育、生产和生活等各个领域,人们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及相关技术的教育。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已经渗透到经济领域的各个行业,企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生产经营活动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学的人才培训向着专业素质高、实践能力强、适应性快的方向发展。

1.中职计算机课程制订特色教学计划,职业计算机专业教学要以经济的发展需要为目标,以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设计整体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方案。

2.在计算机的教学设备上采用先进的现代教具,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利用大屏幕投影、网络等进行直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听、能看、能动手操作以及进行讨论的环境,可实现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有利于知识的获取与保持。

根据中职计算机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教学任务具体落实到实处,学生通过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计算机教学新的发展趋势要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1.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计算机课程的.技术性特点要求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自主性,以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以flash教学中制作动画的效果为例,可以告诉学生使用哪些方法能制作出这种效果,哪种方法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在计算机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要有正确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创新力,这样学习才会有主动性和积极性,只有产生了兴趣,才会有动机,这样思维活动才能得以启动运行,学生才能获得信息、检验信息,使自己的知识水平由量变到质变,才能结出丰硕的成果。作为中职计算机老师,首先就应该调动学生学习的创新性,培养他们学习计算机的兴趣,使其明确他们的专业任务,正确地引导学生学习。

2.在计算机教学过程中注重实践性操作。注重计算机教学的操作性可以把计算机教学变成一种探究性活动,增强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分析的能力,完成确定探究内容、解决问题、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的过程。

学生在操作过程中提出问题时,要注重引导和组织学生,体现出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自身,并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做出不同的反应。促使学生主动思考、归纳和总结,使学生能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找出自己理解不够深刻、掌握不够熟练的知识点,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也达到了使学生举一反三、拓展知识的目的。

信息时代的到来,要求我国计算机中职教育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切实推进教学改革,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这样才能培养出技术型和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在职业教育中计算机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必须要伴随着时代的进步做到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创新,在新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之下为国家、为社会不断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专业性人才。

参考文献:

[1]张力.中专学校计算机课程的设置[j].内蒙古煤炭经济,(12).

[2]刘玉兰.计算机文化基础实验教材[j].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6).

[3]张羽.对信息技术与新课程学科整合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研究[j].计算机教育,(5).

小学德育课程实施现状及方法论文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活动课程效用发挥的关键。而以何种方法开展活动课程,一直是学术界讨论的热点问题。笔者认为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主要包含以下两个方面。

(一)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组织方式。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方面,组织形式的改善有利于充实活动课程内容,这样可以采取主题活动的方式进行。主题活动的开展,能够突出所要解决的课题内容,在合力的共同努力下完成活动任务,使活动过程具有立体感,发挥整体联动效应。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主题活动的开展主要有主题深化,主题辐射和主题立体这三种形式。

1.主题深化方式。

主题深化式是指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展开,分成若干个阶段,将主题逐步推进、

深化的课程分层实施方法。例如,在“吸引有害健康”这一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针对主题开展议论文写作活动,这样,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在第一阶段中,学生从网络、电视和报纸等新闻媒体进行搜集资料,采用正反事例新闻报道对比的方式进行。在第二阶段中,学生在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提出论据和观点,正反两方进行辩论。在第三阶段中,学生讨论远离烟瘾,戒烟的主要办法,在第四阶段中,学生总结讨论结果写出文章。

2.主题辐射方式。

主题辐射式即围绕一个语文活动主题,开展与主题相关的活动内容和形式实施活动课程。这种主题辐射的中心是活动主题,而辐射指向是各个活动渠道。每项活动都和主题密切相关,且活动之间是独立的、并列的',不存在逻辑关系和顺序先后。例如,在进行题为“鲁迅与绍兴”的主题活动时,可以根据主题辐射的特点,实施活动课程的方法。渠道1是让学生来到鲁迅故居以及关涉的景点进行参观,然后由学生自主选择几个活动景点中的一个,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进行模拟讲解,渠道2是学生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方式对鲁迅与绍兴的资料进行搜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相关资料完成以介绍“鲁迅与绍兴”为活动主题的论文。渠道3是学生对电影《鲁迅》进行集体观赏,然后完成品读鲁迅精神的观后感。

3.主题立体方式。

主题立体式即是确定一个主题,将之分解为若干个子主题,子主题还可以继续分解为若干个次主题,学生从中自由选择一个次主题自行完成。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以主题立体方式引导学生完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活动主题的分解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完成的,以中职学生的提议为主,再由教师进行归纳和补充。活动主题立体方式的实施,应该遵循活动主题的重大性原则,它涉及多种学科的原理与方法。为了解决这一活动课题,需要将主题分解、细化、层层相嵌,呈现出立体化特点。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建筑美术素描是一门深奥的学问,也是一门考验学生基本功底的课程。教师如果过分强调聚合思维的训练,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和发挥。建筑美术素描要求创作者在写实基础上,理解建筑本身所要表达的意境,更完整地体现建筑的创意和思想,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笔者对建筑美术素描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点认识:

一、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自主性。

其一,结合学生的特点,实行良好的兴趣培养。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学生也各有不同,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各自会形成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尽管教师对每位学生都完全同等看待、同等教育,但学生的最终学习效果肯定是有差异的。教师先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再进行教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的特点之后,教师要结合教学大纲制订教学方案,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进行教学。只有学生将教师所教知识学进去了才算有效,不论教授的知识多么有用、多么重要,学生如果没学进去,一切都是空谈。在教学课堂中合理穿插一些关于各国建筑方面的奇闻,更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课堂的互动程度。研究表明,在人类形成愉悦和好奇的情绪之后,就能更好地进行深入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就是增强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学习。学生以一种愉悦和放松的心态对待建筑美术素描,其对于课堂内容的吸收率和对教师教学方案的配合度都会显著提高。

其二,以兴趣为基础,合理培养学习的自主性。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不是最终目的。兴趣是逐渐培养起来的,也就有可能逐渐消失,人的一生很漫长,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许现在还十分感兴趣且擅长的.东西,多年以后可能会忘记甚至排斥。所以,教师要提倡持续性学习的观念,引导学生进行持续性学习,也就是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自主性。学习是一个从不懂到慢慢深入直至最终了解的过程,素描学习也是如此,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重复的练习。如果学生已经培养出学习兴趣,其对于学习建筑美术素描就不会排斥,再通过教师合理的引导,将极大地促进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如,多讲述一些名人的经历,告诉学生这些名人都是经过不断学习才取得了较大的成就,让学生明白只有刻苦和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从而让学生深入认识自主性学习建筑美术素描的重要性,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人生发展十分有益。

二、结合实践,严谨教学。

其一,建筑美术素描一定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美术分为很多流派,其中抽象画派更为注重的是一种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其作品能与消费者进行一种精神上的交流,对于写实不会有太严格的要求。但建筑美术素描不一样,从素描的“素”就可以看出,素描其实相对而言是单调且枯燥的,素描作品所呈现出来的也只有简单的黑白灰,其更多地体现了一种写实的风格。建筑是真实存在的,经历了岁月的流逝,饱经沧桑。不论是新建筑还是老建筑,都是设计者向世人表达自己思想的载体。所以,每一位建筑设计师只有以事实为基准,才能在建筑美术素描作品中更为完善、贴切地将自己的思路和构想表达出来。

其二,结合实践,学生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思路特点。每一座建筑都是设计师的思想表达,但前人的思路和模式终归已经成为过去式,经典是用来学习和借鉴的,绝不是完全复制。因此,学生逐渐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才是最终目的。但前提是能够良好地理解前人的思想和理念,这就涉及素描蓝本的问题。由于单一的建筑美术素描图片是二维的平面,并不能让学生较好地了解一座建筑所表达出来的信息,在一定条件的支持下,教师组织的实地写生之旅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对于建筑的理解。首先,实地观察建筑和观察建筑平面图片的效果相差很大,前者是一种更具体、距离更近的了解,能够接触墙面,甚至能感受到设计者留下的气息及其建筑思想。其次,学生进行实地建筑美术素描训练,能从各个角度更好地借鉴前人的经验。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前人的经验,再加上勤奋的练习,才能更好地形成自己的思路特点。

结语。

建筑美术素描其实并不是一门很好掌握的学问,其练习繁琐、枯燥,学生需要真正理解和领会建筑设计者的思想,再结合前人的经验,开创出自身独有的思维模式,才能学好建筑美术素描这门课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的教学方法论文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面对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经济的挑战,我国的教育总体上还存在着不相适应的状况,尤其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动手实验操作综合能力和知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教育的难点。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践性与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因此高中生物教学必须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对一个高中生的生物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科学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养。公民的科学素养主要包括:科学观念,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的实践能力等方面。生物科学作为由众多生物学事实和理论组成的知识体系,是在人们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生物课程是自然科学课程,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方面有着重要任务。

实验是一种以认识为直接目的的探索活动,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事物、性质和规律,从而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进入21世纪以来,生物科学的发展尤其以现代生物科学理论和现代生物学实验作支撑。因此,生物学实验是生物科学形成和发展的基础,是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达成高中生物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和方法。21世纪的人才应该是具有创新意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高素质的人才,高中生物课程承担着培养具有实验、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未来社会人才的任务。所以,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基础,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内容,是生物学教学的重要方法。

实验内容是高中生物新课程“内容标准”的重要组成之一。与现行教学大纲相比较,高中生物新课程的实验内容、数量和类型都有显著地变化。《标准》中必修1模块列有实验5个,探究4个,资料搜集和分析2个,参观1个。《大纲》中列有实验6个,研究性课题1个。《标准》中不仅实验数目多,而且有各种实验类型,通过这些多样的实验可以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例如,通过《标准》中的《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等实验,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通过5、6、8和9等实验,接受科学探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其科学探究能力;通过5和10,培养其实验创新能力;通过11和12搜集有关细胞研究和应用方面的信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其中实验和探究,一方面紧扣学习的核心内容,另一方面涉及多种方法和技能。但是,《大纲》中的6个实验基本上都是验证性实验,在能力培养方面比较单一。

另外,在必修2“遗传与进化”和必修3“稳态与内环境”的《标准》中包含的实验内容和类型也都明显多于《大纲》,它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领悟假说――演绎、理解系统分析、建立数学模型、取样调查等方法,而且对于学生全面领悟科学方法也十分重要。《标准》中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的内容全部是实验课,共选择了13项课题,其中包含的具体实验内容,多数将设计成探究性实验,以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收集证据等科学探究的能力,增进学生对生物技术应用的了解。而《大纲》中选修部分仅列有实验2个,实习1个,形式和能力培养方面都很单一。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重视能力目标的.培养,可以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能够根据观察所得的现象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通过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教学论文)在实验中,经常存在着对实验最后结果的记录,而轻视对实验过程中间出现某些现象的记录,重视结果而不重视分析结果,重视对成功实验的肯定,而不重视对实验中的失败查找原因等现象,这些都非常不利于学生实验能力的提高。例如,在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有丝分裂的实验中,在显微镜的某个视野中,要让学生了解为什么看到的细胞多数为间期的细胞。在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中要让学生了解液泡的体积大小、颜色变化如何。在叶绿体中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四种色素彼此分离的原理是什么,这一原理单靠高中教科书中的知识还不够,应让学生了解滤纸是一种吸附剂,四种色素的化学结构和性质不同,它们在滤纸上吸附能力不同,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因此,四种色素随着层析液在滤纸条上的扩散速度就不同,胡萝卜素溶解度大而吸附力小,扩散速度快,叶绿素b溶解度小而吸附力大,扩散速度慢。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例如,让学生明确实验仪器的原理和药品的特性,掌握选择实验仪器、实验材料的方法,是培养学生使用它们的能力的基础。对仪器的原理、药品的特性不了解,使用起来就会带有盲目性,就不可能形成使用能力。学生在对低倍镜和高倍镜的选择上,经常不能根据观察对象的特点和观察目的进行合理的选择,学生常常由于好奇心的驱使和对低倍镜、高倍镜特点的不了解,总是一开始就用高倍镜,认为高倍镜总比低倍镜观察清楚。这种盲目性,是由于学生不了解显微镜的基本原理,不了解高倍镜放大倍数高,分辨率高,但所看到的视野小。因此,高倍镜只适宜观察局部和细节。低倍镜放大倍数低,但看到的细胞多,适宜观察材料的整体结构,以及寻找观察目标。只有学生了解了这些基本原理,才能正确选择和使用低倍镜、高倍镜。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非常注重强化过程训练。实验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各项基本技能,如显微镜使用、临时装片制作等,还要求学生能使各项实验基本技能系统化、整体化,并达到融会贯通,熟练运用到新情境中去解决新问题。因此,实验教学必须强调过程训练。以探究性实验为例,具体要求是:观察要仔细、客观;根据观察提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假设是经过周密的思考,针对问题提出的一种答案,用来解释观察的现象;实验要设计正确的方法和步骤,为了增强说服力,还需要设置对照组,实验常常要重复多次,结果才可靠;得出结论要有充分的事实依据。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注重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在实验的过程中伴随着丰富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往往比记住科学结论更有价值,这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社会的发展告诉我们懂感悟、会评价、能表达是一个未来社会人的必备素质。所以,让学生把自己的真实感受表达出来并认真倾听别人的感受,从中有所感悟这是十分必要的。当然在培养学生学会自评和互评的过程中,教师更应懂得如何去正确的评价学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可以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在活动过程中评价学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在活动结束后评价学生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另外,教师评价要注意不能用同一尺度来评价所有学生,不同的学生其兴趣、能力、特点都会有所差异。因此,不能用同一标准来评价。否则,会影响某些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适当的评价对于那些在活动中存在严重不足的学生来说,可以激起他们的上进心和自信心。

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实施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实验教学要想实现三维目标绝不是短时间、几次实验就可以奏效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要抓住每次实验的机会。有时侯知识性内容的教学占据了课堂的大多时间,使得探究性实验的时间不充足,难度也加大。教师的认识和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考试分数和升学率的问题,仍有一部分教师只重视实验理论的教学,只关心学生能否做好高考生物实验题,对实现教学中学生的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积极性不大,要求也不高。教学设备不充足,尤其很多学校的实验设备落后、陈旧,根本无法满足新课程下高中生物实验的需要。缺乏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缺乏学生家长的配合。家长们往往认为高考不考察实验操作,生活中也不注重对学生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实验意识的提高。不管目前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困难有多大,我们高中生物老师应该认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想尽一切办法去开展实验,让学生的能力在实验中得到提高。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针对全球化和转型时期我国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借助在线课程广泛共享的契机,使网络精品开放课程和mooc等网络资源为公共管理类课堂实践服务。即通过学生在课前先上网“听课”,自主学习相关的精品课程资源,了解相应的知识点和理论。在课堂上,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景参与法,侧重学生的自主表达、讨论,以促进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和问题拓展意识,通过自学和争辩提高学生自主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由教师总结和加以点拨;让大学课堂更多地从静态知识的单向传授转为双向及多项的思想碰撞。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深度和学习兴趣。在主动探索课堂氛围的烘托下,深化对知识点的认识、凝练科学求知的思维,让学生在思维和兴趣的培养锻炼中发展精神追求,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主性,养成团队协作精神、创新精神,达到内化知识的目的。

传统面对面的课堂加上现代网络资源,以及应用行为理论的课堂教学方法,能够养成大学生奋发有为、自主探索真理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践的思维锻炼中养成个人独特的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既充分应用了在线的优质教育资源,又考虑到传统教学的面对面交流、即时沟通的多维方法体系,教师能够及时从学生那里获得反馈信息,对教学进行适当的引导性总结和调整,兼顾了知识的大规模传授和个性化的学习,提高掌握知识的准确度。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20世纪中叶以来,计算机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类社会进人了信息社会,大数据开扩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能够实时地获取信息,使个人能够通过网络去自由地表达自己的困惑和收获,拓展了人类的自由。

公共管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应用性学科,是我国新兴的一级学科,专业教学涉及到40多门课程,包括管理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基础知识。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依托财政学(含税务、资产管理与评估两个方向)、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五个本科专业或方向的发展与人才培养,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领域储备专业人才。其中财政学专业为黑龙江省省级优秀重点建设专业,拥有黑龙江省高校独有的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拥有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哈尔滨商业大学的公共管理学科的科学研究水平日益提升,财政学、劳动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专业的专业课为省级精品建设课程,保证了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历年公共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和社会贡献保证了哈尔滨商业大学公共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社会声誉。

一、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可行性。

教髙[]6号、教髙[2011]8号、教高[2012]2号和教高[2012]135号等文件,明确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是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发展,通过国家精品开放课程等优质资源的开发和共享,服务包括髙校学生在内的学习者自主学习。

在哈佛、耶鲁、北大、清华等世界知名大学网上提供课堂实录之后,m00c提供了包括课程介绍、大纲、课程视频、在线作业、独立讨论区组成的完整视频;闯关一样的课程设计,使课程学习像打游戏一样具有吸引力。为髙等学校学生获取全球化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了触手可及的渠道。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加快了大学教师和学生的学习速度。这种全球化知识共享的特点和信息模式,为公共管理类课程的教师教、学生学的教学方法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在信息化和高等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能够运用网络工具接受时代信息和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有效地运角网络优质教学资源,使其为传统课堂服务,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得到快乐和兴趣,收获知识,增长才干,成长为优秀的公共管理人才,是具有可行性的。

二、教学方法研究综述。

1。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科学发展同步。

倪丽娟、陈辉认为,针对文科教学内容的复杂性、实践性和实验结果的不确定性,应该增加实验教学学时,通过观察体验式、情境仿真式、模拟案例式、实操实验式、自主研发式等实验教学方法的综合应用,实现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进而增强文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就业竞争力[1]。陈振华(2011)认为,目前对讲授法出现的质疑以至于讲授法的存在性危机,是在主体认识转移的背景下过度批判传统教学方法的表现,是课堂教学方法探索乏术的表现。教师在发挥讲授法受众广泛、知识传播速度迅速的前提下,把发现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等现代教学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实现教学方法的多元优化组合。

别敦荣认为,西方现代大学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发展与科学的发展同步。教学方法的大致演进顺序是习明纳、习明纳与班级授课制结合,到今天师生对问题探索的研究性课堂教学法,引导学生团队学习学科的学术成就。

2。行为导向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方法研究。

一些学者认为,在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学方法中使用团队项目教学法,使得教学方法逐渐从“传授”法向“互动”法转移,实现基于“互动”的传授。刘新科认为,行为导向教学理论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案例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情境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李书华认为,经济法课教学方法应实现从讲授法到参与式教学的转变。

叶信治提出,一些美国研究型大学认为教学方法具有美育和德育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师生有备而来,采用小班讨论式教学方法,通过“做中学”训练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陶冶道德情操,达到学生的全面发展。

随着网络和信息技术发展带来的高等教育国际化,大学生学习已进人“立体化”时代,不仅在课堂、图书馆,而且在宿舍通过网络也可以获取大量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知识。韩锡斌、程璐楠、程建钢认为,在线教育环境下,mooc课程采用“讲授式”、练习和作业教学活动的教学法,无法照顾到个体特征不同学习者的不同需求;应该分层分类开展视频教学和教学交互,达到持续提升学生学习体验和成效的`目的。袁莉、斯蒂芬?鲍威尔、比尔?奥利弗认为,以视频讲座、文本资源、带有自动反馈的章节在线测评为主的mooc是一种职业培训新途径。何朝阳、欧玉芳、曹祁认为,“翻转课堂”模式进一步将网络教育资源和行为科学联系起来,实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和教师的引导者、解释者的角色。

综上所述,现有的教学方法研究均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角色的转变,通过各种教学方法来激励大学生发展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培养具有科学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研究型和应用型人才。

三、精品开放课程背景下公共管理类课程教学方法的探索。

中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巳经对公共管理人才产生了巨大的需求,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建立、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师资团队等人才培养环节中,凸显公共管理、公共经济的教学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社会转型期公共管理类课程的培养目标。

在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对公共管理人才需求增加的背景下’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网络时代,公共管理学科课程的课堂教学方法应有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关注社会、具有时代使命感和具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责任感的公共管理人才。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法论文

中职语文活动课程实施形式是丰富多彩的,那么评价方法也就具有多种多样的特点。正是多种评价方法的合力作用下,才促使活动课程不断加以调整,逐渐趋向完善。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要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高效的评价方法非常重要。

(一)活动观察法。

在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观察活动的进展以及效果,是评价的良好方法之一。活动观察法是指在活动的过程中,以直接观察活动个体的行为特点,搜集第一手活动情况资料,用以评价学生在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的一种方法。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仔细、精准的对语文活动课程情境进行实际观察,并且系统化的记录好活动观察的结果。这种评价方法最大的好处便是,能够高效的获取真实的活动信息,有利于活动课程的主观化评价效果的实现,但也存在着观察方面狭窄,片面的弊端。

(二)学生自评法。

针对中职语文活动课程的特点,活动评价的运用能够促使一种崭新评价模式的产生。学生自评法是指主要依靠学生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来进行教学评价,这样,评价标准就来自于学生自我表现以及对此进行的价值判断和评定。学生自评的方法由学生自行决策,有利于提高评价主体对活动课程的调控力。

在评价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活动情况将相关评价标准、评价项目设置在表格中,制定“活动课程学生自评表”,在活动课程结束之后,交给学生填写,然后再经过学生自评后收回,这样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自我鉴定便会产生,让学生将自己的心得、体验描绘出来,为自己的活动完善和不断进步提供借鉴与依据。在评价中,学生始终会比照教学目标,思考自己的收获与成果,使学生对自我目标塑造和提升,同时这也能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中职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

(三)民主评议法。

在活动课程评价上,民主评议法的评价主体由教师和学生共同担负。这种方法主要包括教师商议、学生互评和师生民主评议这三种评价方法。

1.教师商讨。此种方法由参与活动的教师通过亲身观察、合理化分析,材料记录等形式,在教师之间相互商议,综合评定,最后得出评价结果。

2.学生互评。在学生集体互评中,可以采用讨论的形式进行,根据活动情况,将全体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小组成员实施自由、民主的评价,最后由各个组长将评议结果进行记录。也可以采用填表格的形式进行,依据活动课程评定标准、注意事项和内容制定表格,然后由学生互相评议,评价活动课程的实施效果。

3.师生民主评议。首先由指导和参与活动的`教师对活动进行整体评议,在评议时,教师与学生可以自由、民主地表达自身看法,教师能够在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品评每个学生在活动中的进步与不足,也可将自己在指导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传递给学生。而学生对于教师的评价,也可以对教师的指导提出自己的看法。最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师生民主氛围中得出评价结果。

(四)成果展示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过程中,成果展示法注重以一种展览的方式,将学生的形成性评价状况,动态化的展现出来,这不但是学生活动发展的一个形象记录,也是一个竞争、交流和展示的活动评价方法。这一评价方法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评价积极性,使学生成为活动评价的主人。2.有利于学生在活动展示中体验成功,激发活动自豪感和荣誉感。3.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促使他们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在竞争中相互激励。

在评价实施方面,可将学生在活动中完成的小发明、小制作、书画作品、影音片段等具体成果展示出来,这样,便能够建立一种有效平台观察和品尝学生的活动表现,有利于搜集学生相关发展信息。在展示的成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公开各种证书、奖项等成果,将活动课程中学生的表现成绩以汇演、竞赛等活动评价方式展示出来,并且将评价取值借活动成果展示本身来衡量,并且以此说明活动课程取得的成果价值。

(五)情境评价法。

情境评价是教师根据评价目标和学生特点,有意识地为学生创设活动情境,并与学生预设相关活动规则,让学生参与语文教学评价,根据学生在教学情境中的具体表现,给予学生恰当评价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中,采用情境评价方法,便会使评价具有浓厚的趣味和强烈的竞争效果,在情境中,学生可以在活动情境的驱使下,获得成功的活动体验,在得到奖励时会产生积极的学习态度,即使活动失败,也能够在表演和展示活动时制造一种良好的评价情境,促使学生更好的参与语文活动。

(六)活动调查法。

活动调查法是在不实行控制的前提下,运用科学的方法,有组织、有计划地对评价对象的情况进行研究的方法。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中,调查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常见的有访谈问卷法和问卷调查法两种。根据问卷答案的封闭与开放程度,调查问卷又能够分为选择与叙述两种方式,选择问卷的答案是预定的,叙述问卷的答案是开放的。在调查问卷的问题设计上,要特别注意问题应具有强烈的具体指向性,这样才能使调查更加有价值和意义。

访谈问卷方法,是指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面对面地进行交谈,从而获取某种信息的方法。评价者应该提出一些具有结构性特点的调查问题,也就是教师向学生提出一些相同的、规定好的问题,不管是哪个学生来回答,回答的都是提前预定好的题目。同时也能够提出一些非结构性的调查问题,也就是围绕活动评价的重要题目,针对访谈问卷施用的对象--学生的具体情况,提出一些适合学生的个性化问题,并以此进行合理评价。

(七)档案袋评价法。

在中职语文活动课程评价上,档案袋评价也称为文件夹评价。档案袋评价是指经过一个有阶段、有目的、有计划地记录每个学生(或教师)在学习(或教学)过程中获得成果的信息并累积起来的集聚物。这种档案袋评价能够使每个学生的活动表现记录在档案袋中,在查看和分析其中的内容时,便会很容易的梳理出学生的活动成长经历,学生也能够在档案袋的创设中,获得活动的具体表现情况,这样学生便能够清晰的看出自己的优点与不足,更清楚地看出自己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这种评价可以有效的提供语文活动教与学的实践依据,从而更好的完善活动课程的实施步骤。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无论是在高等教育还是在中职教育中,photoshop课程都是非常重要的。本文从三个方面讨论了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方法。对photoshop课程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photoshop是功能强大、迄今为止使用范围最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它可以把数字化摄影图片、剪辑、绘画、图形以及现有的美术作品结合在一起,并进行处理,使之产生各种绚丽甚至超越意想的艺术效果。学生在学习中普遍存在二方面的问题:一是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不愿主动去熟悉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造成处理问题能力差的情况;二是学习过程中对素材的收集单一,难以完成复杂的图片处理,对图片处理的风格基本相似。要使学生学好这门课,关键在教师如何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美感的培养。针对上述情况,创设一个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关键。下面,谈谈photoshop的课堂教学方法。

一、使用网络实施photoshop教学的方法。

1.1web教学网站的建立。

xp,web站点默认指定的主目录是c:inetpubwwwroot。有了web站点,只要直接向指定的站点主目录位置发布相应的内容就可以了。当然如果你有现成的校园网站点,最好在主页上建立一个链接。

1.2文件传输协议(ftp)的使用。

在图片的传输上如果使用web网站就不太合适。开始我们使用的是共享文件夹的形式,这种方法也很好,但是学生在使用时要一层层的打开文件夹才能找到相关内容,学生的机器一般速度较慢,所以很不方便。经过多次实践,我们开始使用文件传输协议(ftp)。(ftp)是一种特殊的数据传输机制,它简化了文件在电脑间的传输。并且通过(ftp)传输的文件格式没有任何限制。文件传输的方向可以是从服务器端到客户端,也可以是从客户端到服务器端。

在windows2000中有现成的(ftp)站点。我们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的程序p管理工具中找到internet服务管理器,打开internet服务管理器窗口。通过右单击默认的ftp站点,打开属性对话框,在ftp站点选项卡中指定ip地址,在主目录选项卡中指定本地路径的文件夹地址。然后右单击默认的ftp站点,选择启动。这样一个(ftp)的站点就建好了,我们把每节课所需要的图片放入站点指定的文件夹里,学生就可以在本地机上直接输入你的ip地址找到你所提供给他们的图片了。

当然我们还可以利用很多方法让提交学生图片,关键是让学生可以方便地把处理好的图片上传到教师服务器上来,便于教师的指导和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

二、实施研究性学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情况,把教学的总目标进行分解,把平面设计精要的任务落实到具体的几个项目上,学生通过对这几个项目要求的实践和探索,来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在解决问题时不在于寻求答案的一致性,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这种研究性学习的方法,对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培养学生的技术创新和动手实践能力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是一种教学改革的尝试。研究性学习实践后教学与过去传统的教学相比较具有较大的变化,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首先要组织学生从学习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他们感兴趣的研究专题,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研究性学习的实施不只是依赖某个单一学科的知识,而更多的是知识的综合使用;研究性学习强调以学生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学生按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和确定研究性学习的内容;研究性学习将整个课程实施的过程看得比结果更为重要,它不是非要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的标准,而更重视学习的过程,强调学生把学到的学科知识加以综合,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它要求学生去发现学过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并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对学到的知识有更深切的体会,使之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

平面图像处理是一门实践性很强、极富创造性的课程,其教学方法多样,有启发式、讨论式,做到师生互动,选择经典案例和优秀作品点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习积极性,。研究性学习。教学法提出了由表及里、[page_break]逐层深人的学习途径,便于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习近平面图像处理的知识和技能,是符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和实用性。在课中进行研究性学习,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典型的效果处理下展开教学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作品,从而得到清晰的思路、方法和知识的脉络。例如在制作。隐形眼镜广告。这副作品时,教师先布置题目,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分析广告的主题创意,进行作品的观摩,再根据调查的情况,结合自己的知识加以综合使用,创作出别具一格的作品,教师对这些作品进行评讲,好的给予肯定,不足之处加以补充,使学生在完成每次作品的过程中,培养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用图像特殊效果处理的能力,学生还会不断地获得成就感,可以更大地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逐步形成一个感知心智活动的良性循环,从而培养出独立探索、勇于开拓进取的能力。

三、充分利用现代电教手段、778论文在线。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优点,促使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益。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特点,能直接表现各种事物和现象的优势,为教学联系实际提供了条件,扩大时空,大大缩短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益。在教学方法上,大量采用案例法,因为案例法能将需教授的内容,化解到具体独立的实例制作中,教师可在多媒体计算机上对制作的实例进行剖析,不仅能使学生熟悉和掌握photoshop的各种功能,避免注入灌输、死记硬背的教学方法,而且还能促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出各自的风格,学生的创造性也得到了充分发挥。如:制作一个奔驰的效果的课件,来反映奔驰这一自然现象。首先告诉学生可以使用两种不同的方法进行制作:第一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动感模糊和辐射模糊加以实现;第二种方法是使用滤镜菜单中的风滤镜来实现的。然后以一个汽车奔驰效果为例,对这两种制作方法进行演示,让学生观察哪一种制作的方法效果更佳。最后让学生将这种制作的方法进行练习,并要求学生用一些实践中接触和感受的事例。

我们的教学实践证明,由于photoshop的图像处理功能异常强大,编辑手段和技巧层出不穷,熟悉photoshop的各种功能不可能一蹴而就,只有多学、多用、多练、多体会,才能插上创意和想象力的翅膀;只有巧用现代电教手段,化静为动,变无声为有声,让学生面对多彩的画面激起学习的兴趣,提高审美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而且又让教师解决了教材重难点,即优化了课堂教学,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关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才能给photoshop带来生机,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郑晖,李莉。关于photoshop的教学。南昌高专学报。

王少萍,徐勇。浅谈photoshop课程的教学。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4。

宋雪岩,photoshop7.0人门与提高[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我们可以得出地理思想方法是制定课程标准重要但非唯一的依据,其他因素同样对制定课程标准产生重要影响。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育的基础性、发展性和选择性的统一,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基于以上认识,应当在以地理思想方法重新审视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做到:一是对不体现地理思想方法、有利于学生素质提高的课程标准必须坚决落实;二是对课程标准中没有体现而对培养学生基本地理素养非常必要的教学内容要适当补充;三是对隐含地理思想方法而当前尚没有较好落实的课程标准必须创造性地落实。下面依据高中地理必修模块的课程标准,着重对后两个方面做出分析与建议。

1.突出归纳-演绎和构建与运用模型的方法。

高中地理在三大方面应当突出对学生归纳-演绎和构建与运用模型的方法训练。这三大方面是:地理分布规律、地理过程和地理问题分析思路。涉及这三方面的课标内容有很多,地理分布规律方面如“运用地图,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理过程方面如“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区域发展的分析思路方面如“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这些课程标准中少数只是对归纳二字有所提及,而多数对演绎、模型的方法都没有明确提出。从落实好以上课标,提高学习地理素养基本出发点来看,高中地理教学必须采用相应的强化措施。

(1)对重要的规律、过程的理解必须提升到模型的认识层次模型是地理核心概念之一,它即有宽泛的包容力,学生在各学段都要学,且在社会生活中经常接触;能支撑起学科,揭示或反映学科本质;能提供一个框架,有利于教与学。所以把具体的地理分布、地理过程的认识提升到以模型作为核心概念和思维工具来统摄认识高度,这是突出地理思想方法教育和提高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必然要求。然而,由于课程标准没有明确提出,许多教师在教学中往往就示意图说分布、讲过程,很少能把规律性认识上升到模型构建的层次。如在归纳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时,一些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世界洋流分布示意图,让学生绘制世界洋流模式图。这个教学思路基本是正确的,但很少有教师能够建立起观察较详细的世界洋流分布图———提炼出世界主要洋流分布示意图———进一步提炼出世界洋流模式图———比较以太平洋和大西洋为中心所获得的模式图———确认世界洋流模式图———比照风带分布示意图,简释模式图形成的主导因素———用模式图解释洋流对区域环境的影响这一教学模型,也就无法运用模型来提高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2)归纳和演绎的方法必须紧密结合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较少要求通过逻辑推理引导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和能力,而是要求学生以观察地理事物和现象———概括分布与运动特点———归纳相关规律的思路来学习地理。所以归纳法在地理教学中得到了强化,但是许多教师在归纳出规律性认识之后,较少及时在不同区域中进行运用,即分析规律或模型在不同区域中的变形,并探寻导致这种变形的主要因素以重新修正规律或模型。如在建构完水循环模式图后,教师就应该引导学生用此模式图研究内流区、城市地域等水循环的常见现象,找出水循环模式的变化及其原因,绘制这些区域的水循环模式。归纳-演绎应以融合的形式运用于教学,指导学生在获得和运用知识的过程中形成地理学习与研究的能力。

(3)构建和运用地理问题的分析模型在地理教学中,不少教师往往只是就具体问题说具体问题,较少在比较、归纳的基础上构建相关问题分析的基本模型,如教师在完成必修三各章的教学后几乎不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分析思路进行整理。必修三教学应当把归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作为最重要的任务,应当展开空间定位与区域背景特征的分析、地域联系背景下发展条件的比较、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分析以及发展模式与策略分析,从而构建普适性的分析模型。又如教师往往在分别教授完农业区位条件、工业区位条件后没有把区位分析方法拓展到人类活动的'区位条件分析模式的高度,这样学生获得的知识是肤浅的和难以迁移的。必修二、三中有许多涉及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内容,如“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结合实例,说明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布局的影响”、“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对于这些课标的落实,教师应当进行必要的整合,形成基本分析模式。另外,一些教师归纳出一些所谓的知识模板,并声称以之减轻学生认知困难。这种模板如果不是建立在学生进行相关问题的比较、归纳过程基础上得出来的话,那么只是死记型的八股模板。

2.强化空间联系、空间差异两个核心概念的形成。

空间联系与空间差异不仅是地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而且是地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由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没有明确对其进行要求,所以地理教学往往忽视这个涉及地理本质的教学内容。为强化对这两个核心地理概念的认识,可以采用以下策略。

(1)突出空间差异———梯度流(能量、物质)———空间联系的主线在学习大气运动的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城市化过程、农业地域类型和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生产活动的地域联系、产业转移与可持续发展等课标所要求的内容时,应当突显空间差异———梯度流———空间联系的逻辑主线。如学习大气运动时可采用比较能量空间分布差异———能量差异导致的梯度流(大气运动)———梯度流对相关区域的水热调整的认知路线来展开。再如在学习人口迁移的原因时可按照概括人口迁移现象的流向———人口迁入与迁出区的地理特征比较———迁移人口社会属性的比较———人口梯度流的成因———人口迁移对迁入与迁出区的主要影响这条主线来推进。

(2)在章节学习时渗透,在模块复习时提炼在相关章节教学中一般采用渗透的方法,即不要过早提出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的概念,而是让学生理解和说出“各地冷热不均是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运动调节相关区域的的水热状况”等等。在模块复习时可适时提出空间差异和空间联系的概念,如在总结人口迁移、资源跨区域调配、产业转移、区域发展方向时应首先引导学生归纳:“区域间区位条件落差与变化是人类活动空间转移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空间转移促进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而区域发展方向的差异又进一步强化了相关区域联系的紧密性”。在此基础上,再把区位条件落差和区域联系紧密性提炼到空间差异与空间联系的概念上。

3.在运用系统学方法中强化对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的理解。

认识地理空间巨系统的各种关系势必离不开系统科学的方法和以整体性与差异性原则的指导,甚至可以说,研究地理学的所有内容都必须如此。所以尽管高中课程标准没有特别指出运用系统科学的方法,但是高中地理教学不能对这种方法缄默不言,而是应当在各种关系的分析中恰当渗透系统科学的方法,要采用要素—结构—功能—特征研究过程。如在落实“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这一课程标准时,可首先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城市的空间结构,归纳一般的空间结构模型(圈层结构);接着引导学生分析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要素,并按照要素逐个叠加的方式说出地租支付力、交通、政治、历史、自然条件等要素在城市空间结构形成中的不同作用;进而在不同地域城市空间结构差异比较中进一步认识不同要素的作用,在认识要素不同组织方式的前提下认识不同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劣点。在教学中,不能在必修一快学完时,才让学生认识整体性和差异性原则,而是要在学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不同区域水循环过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影响地表形态的内、外力作用”等内容时,就应当适度地、逐步地让学生在分析过程中得出自然环境整体性和地域分异的基本认识。当然,在学习“举例说明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理解自然环境整体性”和“运用地图分析地理环境与地域分异规律”的课标时,既要能启发学生得出对整体性和地域分异规律模式图,又要能够引导学生在分析其他具体问题时充分使用这个模式图。

4.适时强调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转换的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也没有要求学生形成时间与空间尺度转换的观念,但是这个观念是学习和研究地理不可或缺的重要观念,教师在教学中实际上已经深刻地接触到了这个观念。从时间尺度转换而言,在学习“说明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课标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从不同时间尺度概括全球气候变化的特点,而且要引导学生认识气候变化对某地近期和长远的不同影响,如让学生认识到近50年西藏冰川融水增多,湖面增大,在更长时间后冰川融水枯竭,湖面萎缩,而不是让学生只是简单地说出某一个片面的结论。又如在学习“产业转移的原因”的内容时,应当为学生提供相关区域发展状况的比较性材料,让他们在区位条件的发展变化中认识产业升级与转移的必然性和规律性。再如在分析“流水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时不能把学生的认识停留在当前的、静态的、本地的认识层面,而必须引导他们认识流水作用对相关区域的、长远的地貌变化的影响。

空间尺度转换的问题在分析区位条件时常常遇到。如分析新疆农业发展的限制因素和新疆吐鲁番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时,学生很难理解这些因素都是水源。再如,在分析美国汽车工业转移到中国、上海、浦东时,美国所关注的主导区位因素也常使师生感到困惑。所以在教学时应当及时提出:空间尺度不同,区域发展的主导因素不同;大尺度空间的主导因素约束小尺度空间的发展,而小尺度空间往往成为促其发展的特别的、主导性因素。所以教师可以这样给学生解释:包括吐鲁番在内的整个新疆农业发展都缺水,但是相比新疆其他区域,吐鲁番有相对较多的冰川融水这一特殊条件,所以别于新疆其他区域,吐鲁番农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便为水源;包括上海(含浦东)在内的整个中国因市场因素成为美国汽车工业转移的对象,而包括浦东在内的上海地区相比中国其他地区更具基础设施和交通区位的优势而成为投资的热土,浦东相比上海其他地区更具有相对廉价和广阔的土地而成为建设汽车工厂的地域。从核心知识、基本方法、原则观念三个层面认识地理思想和方法是提高地理教育准确性和深刻性的基本前提,而以地理思想方法对高中地理课程标准进行再审视,创造性地以地理思想方法对教学内容必要的提炼、补充和强化,进而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是提升地理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学习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应倡导阅读自学、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为形成积极、主动、多样的学习方式进一步创造有利条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自己构建知识的习惯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作者单位:刊名:素质教育论坛英文刊名:suzhijiaoyuluntan年,卷(期):“”(12)分类号:g63关键词: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摘要:识读水利工程图是水利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职业技能,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好这项技能是教学的关键。通过分析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课程的现状,从教学方法与手段、以掌握基本体为识图基础、徒手勾绘轴测图、cad辅助识图及联系实际工程等方面,对高职院校提高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教学效果;形体分析;徒手板图;cad三维实体。

引言。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应以学以致用为核心,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社会需求尤其是适应企业生产一线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1]。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识读水利工程图的能力[2]。为了让高职院校学生熟练地掌握与这门课程相关的专业技能,笔者结合自身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通过对高职院校水利工程制图课程课堂教学现状进行分析,积极探索适宜的教学方法,不断修订教学案例,基于典型的水利工程拟定实训任务,让学生在完成具体训练项目的过程中发展自身的职业能力。

建筑院校法学课程教学方法探讨论文

无论多么复杂的工程形体,都是由一些形状规则的简单的基本体经过叠加或者切割组合而成的,熟练掌握基本体的图形特征,是绘制和识读工程形体图的基础。在水利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举例分析棱柱、棱锥、棱台、圆柱、圆锥、圆台这些基本体的图形特征,再让学生对它们的图形特征进行归纳、总结,建立起形体和三视图之间的对应关系。这样学生就会发现,无论形体怎么变化,都是由基本体进行叠加、切割、组合形成的,再复杂的形体也都能够拆分成一个一个的基本体。掌握基本体的图形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该门课程的信心,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帮助。

2.2徒手勾绘轴测图,是读图的有效助力。

轴测图是一种能同时反映物体的长、宽、高三个向度特征的立体感较强的图样,通过轴测图比较容易分析出物体各部分的形状,并可沿视图上的长、宽、高量取相关尺寸。所以,轴测图可以作为辅助图样帮助学生读图、构思。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往往不知道如何下手,这就需要教师在讲授时一定要在黑板上板图,领着学生由简到难、一步一步地绘制出物体的轴测图。以挡土墙轴测图为例(如图1所示),在画图之前,首先要判断它的特征面在哪面视图上,由哪些坐标轴组成,最关键的是要将坐标轴方向转变为轴测轴方向,画出特征面,然后在每个转折处向后拉棱线,最后再画看不见的后底面(轴测图上看不见的线不画)。学生只有掌握了轴测图的画法,才能在今后识读工程图的过程中应对各种复杂状况,利用轴测图一步一步地根据形体的叠加、切割顺序,逐步勾绘出形体真实、正确的空间形状,从而补绘出形体的第三面投影。所以,轴测图可以作为读图的辅助工具,徒手勾绘轴测图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2.3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提高空间想像能力是学生学好工程制图课程的关键。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均以实体模型为教具,通过实物演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有一定的局限性,当遇到没有实体模型的形体时,学生往往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在现代教学中,工程制图课程以真实的工程形体为载体,采用精讲多练、边讲边练的教学模式,应用实例引入、项目导向、任务驱动、案例分析等方法手段进行教学。授课教师可采用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相结合的模式进行教学,充分运用水利工程制图flash教学课件,合理结合cad三维实体建模、实物模型、徒手板图等,尽可能让学生在教室中就能感受到实际的工程形体,提高空间想像能力。

2.4以cad软件辅助教学,有利于提高读图能力。

组合体的识读,主要是两个形体相交时产生的相贯线的求做和形体被截切时产生的截交线的求做,而相贯线、截交线的求做是工程制图课程的难点之一。这些交线都是比较复杂的空间交线,需要学生有很强的空间想像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中,这些交线都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自然形成的。面对这些复杂形体的识读任务,教师可以先用形体分析法对组合体进行分析,再结合cad软件来绘制形体的三维实体模型,并进行动画模拟。通过动画旋转,演示形体在不同观察角度的视图,帮助学生在二维和三维空间思维中转换,方便学生理解形体交线的形成,使图形的补绘工作更加容易。例如,图2是一个既有叠加又有切割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综合类组合体。在分析这个形体时,应先通过主视图和左视图,判断该组合体是由哪两个物体叠加而成的,它们分别在视图的什么位置,叠加产生的相贯线在空间中是什么形状、由几段组成,每一段相贯线又在视图的什么位置。然后打开该组合体的三维立体图形,验证前述判断结果是否正确,如果错了,错在哪里。接着再考虑切割问题,该组合体挖去的是一个通槽,在形体内部并不产生相贯线,但学生在绘图时很容易出错,多画虚线。通过组合体cad三维效果图的展示,结果自然清晰明了,学生的疑惑也会得以消除。这种教学方法下,学生迫切希望将复杂形体用cad软件进行建模,看到组合体的叠加、切割过程,交线的产生过程及形体的三维效果,从而帮助自己识读复杂工程图。因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非常高。cad三维模型能帮助学生清楚地看到复杂形体的叠加、切割过程。另外,三维实体模型展示的时机也很重要,展示过早不利于学生积极主动思考,并会使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只有看到立体图才会做作业。所以,应让学生先按照教师所教的形体分析法步骤进行充分思考,然后,教师再打开cad三维实体图,通过对照比较,学生就会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这样才能使学生的读图能力逐步提高。

2.5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实用性。

为了使课程知识更加贴近工程实际,让学生充分了解工程图的作用,在选取教材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专业要求、行业企业发展需要、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及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将实际工程图引入课程,作为教学案例。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能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使自己的理论认知水平得到发展。因此,应当根据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改革要求,打破纯粹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案例教学、任务驱动、讲练结合的模式,以实际工程中典型的建筑物为教学案例,以拟定的实训题目为任务,图物对照进行读图和绘图。图3为实际工程中涵洞的三维实体图形。教师带领学生用形体分析法进行分析时可以发现,该涵洞由若干个简单基本体经过叠加、切割、组合而成。为了方便学生理解,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参观真实工程体(如,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可到校园内的鲲鹏山水利工程实体模型观察涵洞的实际形态),让学生对涵洞的结构和用途有一定的了解后,再通过cad软件进行三维立体模型的动态演示,从而使学生在教室就能感受到真实的工程实景氛围。结合cad三维实体模式进行教学,相与以往搬拿沉重模型的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明显提高,而这有助于提高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

3结语。

根据高职院校学以致用的教学要求,工程制图课程的教学效果需要通过各种措施进行改善。而不管采用何种方法,均要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主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利用轴测图辅助识图,结合cad三维实体图提高视图能力,采用形体分析法帮助学生认识复杂形体,逐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和读图能力。

参考文献:

相关范文推荐
  • 03-02 为甲方服务的心得体会报告(通用18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过去学习和经历的回顾,更是对未来发展和提高的指导。以下是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时光荏苒,一年的时间
  • 03-02 森林防火巡查工作方案(优秀16篇)
    工作方案是为了解决特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制定的一系列计划和步骤。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知名企业的工作方案样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实用的经验和方法。
  • 03-02 大学生先进工作者申请书范文(12篇)
    在现代社会,申请书成为了人们扩展机会和追求梦想的重要方式。如果你对申请书的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先看看下面的范文,或许能够帮到你。尊敬的院领导:您好!我叫张xx,来
  • 03-02 cad实训总结及心得体会(优质15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和梳理学习或工作中的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体系或工作经验。这些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可以借鉴和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 03-02 发展新党员大会讲话(热门18篇)
    利用演讲稿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理念,赢得听众的认同和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同志们:今天,经过党支部组织严格的
  • 03-02 部队建党九十周年心得体会及感悟(实用19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具备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以下是一些个人心得体会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在类似情境中提供一些帮助。近日,庆祝中国
  • 03-02 美丽的秋天教案大全(13篇)
    制定教学工作计划可以帮助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资源。以下是一些高效的教学工作计划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教学活动。单元目标:1、热爱自然,初步了解季节
  • 03-02 每日读书心得(热门16篇)
    读书心得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书中的观点、道德与人生的真谛。接下来是一些读书心得的案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和启发。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
  • 03-02 项目经理工作心得从三个方面(优质12篇)
    写工作心得需要我们真实客观地面对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自身问题并积极改善,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大家可以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工作心得范文,寻找自己的写
  • 03-02 高三语文期末教学总结范文(13篇)
    总结范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未来的学习和工作方向。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在写作总结时有所帮助。本学期,我担任高三理科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