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申论写作心得体会(优秀7篇)

最新申论写作心得体会(优秀7篇)

时间:2023-09-28 15:01:59 作者:书香墨 最新申论写作心得体会(优秀7篇)

当我们经历一段特殊的时刻,或者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时,我们会通过反思和总结来获取心得体会。记录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一

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8。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论语?子罕)

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述而)

10。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奥)

12。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3。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4。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6。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7。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8。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9。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20。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21。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22。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3。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4。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5。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6。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7。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8。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9。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0。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31。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32。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4。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6。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7。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8。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9。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40。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4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42。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3。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4。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45。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46。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论语?微子)

47。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48。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子罕)

4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50。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

第二组:

1。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2。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

5。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7。一张一弛,文武之道。(礼记?杂记)

8。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

10。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学记)

11。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13。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礼运)

14。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易经?乾)

15。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易经?系辞上)

16。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系辞上)

17。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

18。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19。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屈原?离骚)

20。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屈原?渔父)

21。吾不能变心以从俗兮,故将愁苦而终穷。(屈原?涉江)

22。余将董道而不豫兮,固将重昏而终身。(屈原?涉江)

23。苟余心之端直兮,虽僻远其何伤?(屈原?涉江)

24。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楚辞?卜居)

25。黄钟毁弃,瓦釜雷鸣。(楚辞?卜居)

26。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27。尽信书,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28。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29。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孟子?公孙丑)

30。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上)

31。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孟子?离娄下)

3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孟子?尽心上)

33。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34。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3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

3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下)

37。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非十二子)

38。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39。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4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4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养生主)

42。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43。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谋攻)

4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子兵法?军争)

45。静如处女,动如脱兔。(孙子兵法?九地)

4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4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权修)

48。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论积贮疏)

49。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5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

第三组:

1。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晏子春秋?内篇下)

2。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吕氏春秋?尽数)

3。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子?喻老)

4。以子之矛,攻子之盾。(韩非子?难一)

5。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6。道不拾遗,夜不闭户。(战国策?秦策)

7。前事不忘,后世之师。(战国策?赵策)

8。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战国策?燕策)

9。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战国策?齐策)

10。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1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1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吴越春秋)

13。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史记?项羽本纪)

14。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史记?滑稽列传)

15。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

1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记?李将军传)

17。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史记?太史公自序)

18。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史记?陈涉世家)

1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20。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史记?留侯世家)

2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史记?报任少卿书)

2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列传)

2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汉书?枚乘传)

2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25。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汉书?东方朔传)

2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27。人生有新故,贵贱不相逾。(汉?辛延年?羽林郎)

28。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传)

29,公务员招考信息《申论大作文通关必备国学经典名句》。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后汉书?王霸传)

30。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后汉书?冯异传)

3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32。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黄琼传)

33。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班超传)

34。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后汉书?宋弘传)

35。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后汉书)

36。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三国?曹操?龟虽寿)

37。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三国?曹操?短歌行)

38。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三国?曹植?白马篇)

39。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三国?曹植?七步诗)

40。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三国?诸葛亮?后出师表)

4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三国?诸葛亮?出师表)

42。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4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三国?刘备)

45。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西晋?陈寿?三国志)

46。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西晋?陈寿?三国志)

47。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西晋?陈寿?三国志)

4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西晋?李密?陈情表)

49。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东晋?陶渊明?移居)

50。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东晋?陶渊明?饮酒)

第四组:

1。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2。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5。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6。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9。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0。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

11。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

12。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

13。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中庸》

14。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韩非子》

15。言之者无罪,闻之者足以戒。——《诗序》

16。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孔子家语》

17。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明代谚语

18。善恶随人作,祸福自己招,——《增广贤文》

19。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

21。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22。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23。强中自有强中手,莫向人前满自夸。——《警世通言》

2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2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劝学》

26。知不足者好学,耻下问者自满。——林逋《省心录》

2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

28。读书百遍,其义自见。——《三国志》

29。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

30。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31。学之广在于不倦,不倦在于固志。——晋葛洪

32。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黄睎

33。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宋苏轼

34。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宋陆九渊

3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晋陶渊明·

3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37。人之为学,不可自小,又不可自大。——顾炎武

38。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39。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陈廷焯

40。笨鸟先飞早入林,笨人勤学早成材。——《省世格言》

4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增广贤文》

42。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增广贤文》

4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

4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

45。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46。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汉青。——宋文天祥《过零丁洋》

47。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唐岑参《关人赴安西》

48。有益国家之事虽死弗避。——明吕坤《呻吟·语卷上》

49。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晏子春秋》

50。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后汉书》

第五组:

1。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2。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日日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明·文嘉)

3。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4。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明·凌蒙初)

5。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顾宪成)

6。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元·李开先·宝剑记)

7。宁为太平犬,不作乱离人。(冯梦龙)

8。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冯梦龙)

9。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明·冯梦龙《古今小说》)

10。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彭大翼)

1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

12。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曹炯)

13。泥沙俱下,鱼龙混杂。(官场现形记)

1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15。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杜弼)

16。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唐诗三百首序》)

17。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18。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缙)

19。山高自有客行路,水深自有渡船人。(《西游记》)

20。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西游记》)

2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前汉书)

22。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史记)

23。强弩之末,力不能穿鲁缟。(三国志)

24。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蜀志)

25。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26。貂不足,狗尾续。(晋书)

27。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北齐书)

28。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资治通鉴)

29。士别三日,须刮日相看。(三国志)

30。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史记)

31。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史记)

32。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

3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史记)

34。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35。不可同日而语。(汉书)

36。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曹丕)

37。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陆机)

38。精骛八极,心游万仞。(陆机)

39。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荫。(陆机)

40。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41。树欲静而风不止。(汉,韩婴)

42。水可载舟,亦可以覆舟。(魏征)

43。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韩愈)

44。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韩愈)

45。当断不断,必受其乱。(诸葛亮)

46。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47。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王勃)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50。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欧阳修)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二

《观沧海》是建安十二年(207)九月曹操北征乌桓,消灭了袁绍残留部队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这首四言诗借诗人登山望海所见到的自然景物,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划了高山大海的动人形象,更表达了诗人豪迈乐观的进取精神,是建安时代描写自然景物的名篇,也是我国古典写景诗中出现较早的名作之一。

观沧海

东汉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翻译

登上高高的碣石山,来眺望苍茫的大海。(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波汹涌澎湃,山岛高高的挺立在水中。(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山岛上有丛生的树木,各种各样的奇花异草生长得很茂盛。(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

吹起萧瑟的秋风,水中涌起了水花波浪。(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太阳和月亮,好像在大海里升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银河、太阳和月亮灿烂,好像出自大海里。(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里用了互文的手法)

庆幸得很,用这首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三

唐明皇好色,日夜想找个绝代佳人;

统治全国多年,竟找不到一个称心。

杨玄瑛有个女儿才长成,十分娇艳;

养在深闺中,外人不知她美丽绝伦。

天生就的一身丽质,很难长久弃置;

有朝一日,被选在皇帝身边做妃嫔。

她回眸一笑时,千姿百态娇媚横生;

六宫妃嫔,一个个都黯然失色万分。

春寒料峭,皇上赐她到华清池沐浴;

温泉水润,洗涤着凝脂一般的肌身。

侍女搀扶她,如出水芙蓉软弱娉婷;

初蒙皇恩润泽时,就这般娇娆涔涔。

鬓发如云颜脸似花,头戴着金步摇;

芙蓉帐里,与皇上度着温暖的`春宵。

情深春宵恨太短,一觉睡到日高起;

君王深恋儿女情,从此再也不早朝。

承受君欢侍君饮,终日陪伴无闲时;

春从春游夜专守,双双形影不分离。

后宫妃嫔有三千,个个姿色象女神;

三千美色不动心,皇上只宠她一人。

金屋中阿娇妆成,夜夜娇侍不离分;

玉楼上酒酣宴罢,醉意伴随着春心。

姊妹封夫人兄弟封公卿,封地受奖;

杨家门户生光彩,令人羡慕又向往。

使得天下的父母,个个改变了心愿;

谁都看轻生男孩,只图生个小千金。

骊山北麓华清宫,玉宇琼楼耸入云;

清风过处飘仙乐,四面八方都可闻。

轻歌慢舞多合拍,管弦旋律尽传神;

君王终日都观看,欲心难足无止境。

忽然渔阳战鼓响,惊天动地震宫阙;

惊坏跳舞的歌伎,停奏霓裳羽衣曲。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四

木兰诗翻译

叹息声一声接着一声传出,木兰对着房门织布。听不见织布机织布的声音,只听见木兰在叹息。问木兰在想什么?问木兰在惦记什么?(木兰答道)我也没有在想什么,也没有在惦记什么。昨天晚上看见征兵文书,知道君主在大规模征兵,那么多卷征兵文册,每一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父亲没有大儿子,木兰(我)没有兄长,木兰愿意为此到集市上去买马鞍和马匹,就开始替代父亲去征战。

在集市各处购买马具。第二天早晨离开父母,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黄河水流水声。第二天早晨离开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头,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只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的啾啾的`鸣叫声。

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翻越重重山峰就像飞起来那样迅速。北方的寒气中传来打更声,月光映照着战士们的铠甲。将士们身经百战,有的为国捐躯,有的转战多年胜利归来。

胜利归来朝见天子,天子坐在殿堂(论功行赏)。给木兰记很大的功勋,得到的赏赐有千百金还有余。天子问木兰有什么要求,木兰说不愿做尚书郎,希望骑上千里马,回到故乡。

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木兰诗

北朝长篇叙事民歌。它的产生年代及作者,从宋代起,就有不同记载和争议。始见于《文苑英华》,题为《木兰歌》,以为唐代韦元甫所作。《古文苑》题为《木兰诗》,以为“唐人诗”。宋代程大昌《演繁露》据诗中“可汗大点兵”语,认为木兰“生世非隋即唐”;而南宋严羽《沧浪诗话》则认为“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之类,“已似太白,必非汉魏人诗”。此后,历代都有人持“隋、唐人作”之说,但宋代黄庭坚已指出此诗并非韦元甫所作,而是韦“得于民间”(《题乐府〈木兰诗〉后》)。《乐府诗集》列入《梁鼓角横吹曲》,亦题《木兰诗》,云是“古辞”,并引陈释智匠《古今乐录》说:“木兰,不知名。”按《旧唐书·韦元甫传》载,韦曾任浙西观察使、淮南节度使等职(黄庭坚谓韦任朔方节度使,误)。又据《旧唐书·音乐志》所载,可知梁代和北朝乐府歌曲中都存有“燕、魏之际鲜卑歌”,且多“可汗之辞”。因此,《木兰诗》原先也可能是一首鲜卑歌。流传江南,译为汉语,曾入梁代乐府,后又散落民间,而到唐代为韦元甫重新发现,并拟作《木兰歌》一首(《文苑英华》)。至于“朔气”二句这样的对偶诗句,齐、梁诗中已经习见,自是文人加工痕迹。所以现代学者大多认为《木兰诗》产生于北魏,创作于民间。

《木兰诗》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它对木兰的讴歌,显然也冲击了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偏见。它“事奇诗奇”(沈德潜《古诗源》),富有浪漫色彩,风格也比较刚健古朴,基本上保持了民歌特色。诗中用拟问作答来刻画心理活动,细致深刻;用铺张排比来描述行为情态,神气跃然;而运用精练的口语,不仅道出一个女子口吻,也增强了叙事的气氛,更显民歌的本色。它代表了北朝乐府民歌杰出的成就。

《木兰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对后世都有深远影响。宋代乐史《太平寰宇记》载,黄州黄冈县(今湖北黄冈)有木兰山、木兰乡、木兰庙,并引杜牧《木兰庙》为证。其后,据地方志所载,在今安徽亳州、河南商丘、河北完县等地,都曾立庙奉祀木兰,反映出《木兰诗》的深刻影响。直到今天,舞台银幕上的木兰形象仍然激励人们的爱国情操。同时,早在韦元甫拟作之前,杜甫《草堂》诗抒写迁居草堂的欢欣情景,已明显汲取了《木兰诗》描述全家欢迎木兰归来的表现手法。至于元稹《估客乐》“出门求火伴,入户辞父兄”,以及白居易《戏题木兰花》“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都可见出《木兰诗》在中唐已脍炙人口。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五

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也曾说过:判断党和政府工作好坏的根本标准,是人民满意不满意,人民答应不答应。然而在制度设计中,还存着忽视群众意见、漠视群众利益、无视群众力量等突出问题,致使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受到一定影响。因此,要保障制度科学有效,必须要坚持群众路线不动摇。

要集民智,虚心听取群众意见。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党在革命和建设的岁月里,一直注重听取群众意见、汇集众人智慧,使各项制度设计充分吸纳了各界群众的智慧与意见,确保了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然而当下,以限塑令为代表,个别部门在制度设计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调查研究,忽视了群众的意见和智慧,导致制度脱离实际,难以执行。所以,我们要引以为戒,鼓励公众参与制度设计,发表不同意见,才能保障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要惠民利,维护群众切身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把尊重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视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度设计的初衷,就是为了更好地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而能否维护好群众切身利益,是关系到制度是否科学有效的关键。然而,在计划生育罚款提成等制度设计过程中,部门本位主义思想依然浓厚,出现了“好事人人管,坏事没人管;有好处就管,没好处就算”等权力越位与缺位并存的现象,背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要用民力,发动依靠群众力量。有首歌唱得好: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老百姓是共产党力量的源泉。在制度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制度自身的合理性,更要考虑到制度的可执行性。须知,执行是制度科学性和有效性最集中的体现,是制度设计的生命线,而制度的顺利实施与有效执行,则离不开群众的鼎力支持。当前食品安全工作领域的“媒体依赖症”,虽然暴露出主管部门的监管缺失,但同样说明了食品安全工作离不开公众特别是媒体的参与配合。这就是群众的力量,是制度生命力的保障,也是提高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重要力量。

群众路线是党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保障和增强制度设计科学有效性的基石。只要我们在制度设计中,能做到集民智、惠民利、用民力,就能形成政民互动、干群互动、上下互动的大好局面,最大限度地获得人民群众的理解与支持,最大限度地增强制度设计的生命力!(959字)

点评: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六

一、政务公开当前存在的问题

1、政府信息公开的思想观念障碍大。官本位思想、官僚主义和文牍主义遗毒未清,部分公务员热衷于“暗箱操作”,不愿意主动公开政府信息。

2、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有限,流于形式。表现在形式上公开多,实质上公开少;结果公开多,过程公开少;原则方面公开多,具体内容公开少;公众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参与的少。

二、政务公开难原因

1、部分单位和领导对信息公开重视不够。

2、特权思想严重,不愿公开。

3、存在腐败行为,不能公开。

4、信息公开监督缺乏力度。

5、政府信息公开法律体系不完善。

三、完善政务公开的对策建议

1、确立政府信息公开原则,促进政府观念的转变。

要敢于公开,及时公开,全面公开,真实公开。坚决摒弃封建官本位意识,克服封建思想,杜绝“暗箱操作”,树立服务理念。保证媒体及时准确获得信息。坚决杜绝以往政府官员因害怕而隐瞒事件真相的做法,客观真实地公开相关事件真相。

2、扩大政府信息公开范围,促进政府与社会公众的信息互动。

打破过去的时间和空间界限,打破过去政府信息公开的自上而下的逐级下传模式,实现政府信息公开的网络化模式,提高政府内外沟通的效率。行政机关行政行为全过程信息,特别是行政决策信息需要及时予以公开,同时加强政府信息公开的系统性、针对性。

3、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

拓宽政府信息公开渠道,更多地赋予民众政府信息请求权。积极建设电子政府,加快建设,建立政府与公众有关政府信息的互动回应机制,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能力。

4、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

建立完整的社会监督机制将是加速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强大力量支持。首先要赋予第三方机构更大的权力,加强第三方机构对政府信息处理的监督力度。其次要鼓励政府在处理政府信息时采取听证、新闻发布和新闻发言人等增加政府信息透明度。

5、提高依法行政水平,提供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保障。

政府带头践行《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民、社会舆论要提高自身的法制意识,依法行使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的监督权和参与权。此外,应通过有关监督法律规范的制定,提高新闻监督的法律效力,保证新闻媒介对政府信息的报道权以及公众对政府公开信息的评论权。

6、加强政府公务人员的道德素质培养,转变政府职能。

公务人员的素质、政府部门的形象也直接决定着政府公信力的强弱。为此,首先要转变执政理念,树立正确的政府信息公开观念,实现由“官本位”思想、“权本位”思想向“民本位”思想转变。其次要推行电子政务,加强政府公务人员民主施政、阳光行政的执政理念。

四、经典论述“以人为本”是服务型政府构建的核心理念。

建设服务型政府,根本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政府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关键是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完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重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

总结

在风险时期求索和谐

――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的总结反思

当前我国正处于一个战略机遇期和矛盾凸显期。频繁发生的集体上访和群体性突发事件,以及西南大旱、玉树地震之类关乎公共安全的自然事故,都在警示着高风险时期的来临。面对此情此景,党和政府正以无穷的智慧和勇气直面风险、构建和谐。作为公务员考试,政治、民生都是申论考试的重点选题方向,考生有必要对近年来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进行总结反思,了解其现象的原因及解决对策。

一、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根本原因

自然灾难无法避免,但社会矛盾可以规避。事实上,回顾近年来社会突发事件,可以将它们的根本原因归纳为社会利益和利益分配的不对称。具体可分为两大方面:

首当其冲的是伴随着群众民主意识的不断增强,老百姓有着更多的利益诉求,但这种诉求存在梗塞。例如百姓遇到问题时无处倾诉、倾诉了也无人解决的现象时有发生,问题越积越深就演变成了接二连三的上访现象。

其次,少许管理层面的决策不力、作风不实、漠视群众利益现象也确有存在。例如近期频发的网络舆论危机事件大都是人民群众对管理层人员工作、生活作风的检举,韩峰日记事件、天价烟局长等事件均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二、社会突发性公共事件频发的解决措施

为此,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方针、从多方面入手、多策并举化解矛盾、降低风险。

首先,化解矛盾最根本的着眼点在于畅通群众利益诉求通道。要创建公平的博弈平台、拓宽民意表达途径,以此为民众提供便利的诉求渠道。比如针对上访现象,其解决方法不是让基层干部天南地北的追着上访者、盯着上访者,而是要让有权处理问题的行政机关出面调解和落实,并建立高效透明的化解矛盾的工作机制。

其次,在矛盾发生之前就必须具备高度的预见力,制定各类风险应急和长期预案,并建立长效机制。如各级党政部门可开展多种形式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积极为群众排忧解难。这样就能将遗留问题抹去,将未来风险预计。即使风险“变现”,也能以未雨绸缪的前期工作为基础迅速行动、化险为夷。

需要强调的是,对待那些涉及百姓重大经济利益的问题时,应遵循民主协商的原则,决策透明、信息公开,充分尊重各方利益关系。近期持续热涨的房地产市场在我国密集出台的爱民政策面前也正在逐渐“退烧”,这正是我国党和政府维护百姓利益的表现。

最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依法行政、实现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也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方面。对内宣传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工作和法制宣传工作,以此引导群众在面对矛盾冲突时选择合法合理的正确方式。

应该看到的是,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频发的社会公共事件不仅仅是一种威胁,其实它也是一种激励,因为近年来的这些矛盾甚至冲突已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百姓利益诉求渠道的畅通和我国公民民主权力的深入。矛盾并不可怕,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相信整个中国社会必将全面走向和谐、迎来辉煌!

申论写作心得体会篇七

诗词原文: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诗词翻译: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