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最新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大全8篇)

最新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大全8篇)

时间:2023-10-03 12:33:48 作者:XY字客 最新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大全8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一

1.硬纸鱼20条(有大小差别)、钓鱼竿若干、用大积木围搭成一个“池塘”。

2.吹泡泡用具:装有肥皂水的塑料瓶人手一份,吸管(单孔、多孔、粗细不一)数量多于幼儿人数,气球若干。

3.可变大或变小的食物若干种,如饼干、水果、青菜、木耳干等。

4.照相机、大白纸和画笔,幼儿自带小时候的照片和近照。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二

1、利用学具学习8的组成。

2、运用互补、互换规则知道8分成两份有7种不同的方法。

六型学具每人一套、奖券、积木等奖品、红花若干

1、运用“找朋友”游戏复习7的组成

师:小朋友,我问你,7可以分成3和几?

生:赵老师,我告诉你,7可以分成3和4。

2、出示红花,让幼儿用学具摆出8的组成。

老师拿来了8朵红花,要把它分成两组,有几种分法?

有的幼儿说:“左边1朵,右边7朵。”――用学具数字摆

有的幼儿说:“左边2朵,右边6朵。”――用学具数字摆

教师总结:8有7种分法:8能分成1和7、8能分成2和6、8能分成3和5、

8能分成4和4、8能分成5和3、8能分成6和2、8能分成7和1。

3、让幼儿观察学具寻找数的组成规律。

让幼儿观察学具,说出数的组成规律。左边的数是1、2、3、4、5、6、7,右边的数是7、6、5、4、3、2、1,左边的数递增,右边的数递减这叫互补规律;8分成1和7,8分成7和1,叫互换规律。

4、领奖游戏,巩固8以内数的组成规则,并能迁移到实际生活中去。

(1)交代游戏规则。

小朋友真聪明,老师要发奖品给你们。但领奖品有一个规则:请幼儿先在自己的游戏区领一张奖券,看清奖券上的数字是几,就代表有几元钱,然后可以去领两种奖品,但两种奖品合起来的价钱要是奖券上的数字,不多也不少。

(2)幼儿根据奖券自由选择奖品,老师巡回指导,并鼓励幼儿互相交流。

(3) 小结:今天,小朋友真动脑筋,又玩了游戏,还领了奖品,我们下次再来玩。

5、放音乐出游戏区。

在角色游戏中开设银行、菜场、超市,把所学的组成经验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

幼儿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上幼儿唱“主角”,教师只是一个“配角”,把时间和空间都留给幼儿进行思考、探究、交流,关注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活动穿插游戏或组织一些有趣的活动,让幼儿在愉快的活动氛围中得到提高。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三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5以内的序数》,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案例背景:

在日程生活中,我组织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要求幼儿知道自己的位置,可我发现孩子们对序数的概念比较模糊,往往不能清楚的知道自己的位置,根据这个发现,我以《幼儿园知道纲要》为先进的`理念指导,结合本学期幼儿活动材料,我设计了今天的活动,让孩子们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位置关系,让幼儿体验到数学活动带来的乐趣案例描述:

活动目标

1.认识5以内的序数,使幼儿掌握序数词"第几"。

2.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并能用"第几"表示。

活动准备:

ppt课件、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小板凳、五把自制箭头、音乐活动。

重、难点:

重点:掌握序数词第几。

难点: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位置,并能用"第几"表示。

活动教法与学法:

在整节活动,我始终以幼儿为主体,让幼儿通过多看多想,多说,多体验,使幼儿在活动中一直保持积极,良好的情绪状态。在活动过程中注重老师与幼儿的互动,更重要的是大部分时间安排幼儿多游戏,最后是幼儿动手操作。让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加深对家乡的认识,培养幼儿热爱家乡的情感。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律动游戏:拍手对数我说一我对一我拍一下就是一,我说二我对二我拍二下就是二......

二、基本部分

1.小羊排队,引导幼儿从左往右从右往左感知5以内的序数,是幼儿掌握序数词第几。

2.小羊抢板凳游戏,学习确定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3.游戏:抢板凳通过不同的方向,进一步学习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

三、结束部分幼儿操作:送小羊回家幼儿通过操作正确的送小羊回家。

延伸活动:请家长参与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把小羊送进了第几层楼。

活动反思:

序数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在电影院,在餐厅,在商店,在幼儿园里,幼儿排队或游戏时都会涉及到序数,幼儿对序数的概念有一定的感知,有一些经验的积累,但是很零碎、不完整、不规范。为此,我们有必要通过集体活动来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提升,使幼儿能正确使用第一至第五的序数词来表示物体在序列中的位置。我们以《指南》理念为指导,让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以及中班幼儿的生理心理特点,让幼儿在体育游戏中轻松地感知五以内物体的排序,体验序数在生活中的作用,体现生活中学和游戏中学数学的理念。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四

1、通过拼摆图形,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能够区分四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创造性思维。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4、体验模仿的乐趣。

5、培养幼儿敏锐的观察能力。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五

一、要求做好课堂简要摘记

课堂简要摘记给学生提供了反思的依据。学生也能从课堂简要摘记中更好地体验课堂所学习的内容,学生的学习活动也成了有目标,有策略的主体行为,可促使老师和学生进行探索性、研究性的活动。有利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个人体验,提高个人的创造力,所以课堂简要摘记是学生进行反思的重要环节。

二、指导学生掌握反思的方法

三、从课后学习情况的反思及作业情况的自我反思中加强反思能力的培养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抽些时间回顾所学的内容,摸索知识之间的一些规律和自己在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并进行必要的归类与取舍。在作业中也要认真反思,尤其是对批改之后的作业,要求学生仔细分析自己的对题和错题,写下自己的成功之处和不足之处,还可以写下自己的新思路和自己的创新。

四、帮助学生提高反思效果

在经常引导学生反思时,如每次只是这样简单地做一做,学生很快就会有厌烦情绪,这就需要我们在每次引导学生这样做的时候,给与其大量的鼓励、启示和评价,让学生体会到自己这样做的好处,使他们在这样做的过程中,得到激励和启示,并在后面的学习中获得成功。如:在平时,每次引导学生反思时,我都会大力表扬那些思考认真的同学,对一些同学能在反思的基础上提出问题的,就引导大家都向他学习。我经常对学生说:只要是能在反思的情况下比以往有所进步,这就是最大的成功,那么这个学生就是一个勇士了,因为他已能战胜困难,获得胜利了。让孩子们感到自己在不断地反思后,能够不断地成功,能够经常地、认真地反思,那么学生就会在反思中真正领悟生活和学习的思想、方法,优化自己的认知结构,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

2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1.优化数学教学的目标。数学教学的目标决定数学教学的方向、内容、方式与手段,同时也影响着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每一位学生量身制定不同的目标,制定的目标要符合学生实际状况,并且要切实可行,保证能够促进所有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发展。

2.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要想提高数学教学的效率,方法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教师讲解,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教学发展的需求,甚至制约了教学的发展与教学效率的提高。数学教师要优化数学教学的方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

3.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的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4.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轶闻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像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3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加强直观教学,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充分运用教具和演示实验等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抽象知识的理解。例如椭圆,双曲线的概念很抽象,我就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用一根绳子代表定长,再拿一支粉笔给他们演示椭圆的形成过程,又让学生自己上讲台演示一遍。用两个图钉代表两个定点f1,f2,将拉链拉开一段,其中一边的端点固定地f1处,在另一边上截取一段af2f1f2,作为动点m到两定点f1和f2距离之差,而后把它固定在f2处,这是将粉笔置于m处,于是随着拉链的逐渐打开,粉笔就徐徐画出一条曲线,同理可画出另一支,再让学生自己来演示一遍。这样做不仅使学生真正理解了椭圆,双曲线的定义,而且把课堂教学搞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以迎合学生的好动心理。学生在活动操作中既吸收又加工;既深化概念又形成能力。

开展竞赛,学习效果反馈,稳定学习兴趣

中学生正是喜欢展示自我、荣誉感强的阶段,教师可针对这一特点在课堂练习时可采用以:口答题和抢答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如果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效果,就可以强化其健康的学习动机,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这就是学习效果的反馈作用。因此,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效果的及时反馈是调动学习热情的有效办法,它可以使学习的兴趣连续不断,使学生保持主动精神和主体地位。所以,我们应该在考试或测验后及时认真阅卷,作出较详细的阅卷记录,尽快地进行讲评,力争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通过课前提问、课堂作业等多种形式来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评比学生的思维敏捷程度,考察学生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解题思路和技巧。运用这些形式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不甘落后的上进心。

深入挖掘数学教学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以数学的广泛应用性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月之繁,无处不用数学。”的确,数学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例如:商品打折问题:小赵去商店买练习本,回来后问同学:店主告诉我,如果多买一些就给我八折优惠。我就买了20本,结果便宜了1.60元,你猜原来每本价格是多少?最大经济效益问题:某商场销售一批品牌衬衫,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每件盈利40元,为了扩大销售,增加盈利,尽快减少库存,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经调查发现,如果每件衬衫每降价1元,商场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问每件衬衫降价多少元时,商场平均每天盈利最多?......利用这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强调数学的广泛应用,以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热情。

其次,充分利用我国古代数学辉煌灿烂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国是数学故乡,有着辉煌灿烂的数学史。在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了许多数学家,在中学教材中涉及中国数学史有20多处。例如初一对正、负数教学,可以提及我国古算术《九章算术》,在此书中最早提出正、负数概念及其相应运算法则;对于二次方程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秦九韶所创立的孙子定理,在国外五六百年后才由大数学家高斯发现同样的结论;至于应用最广泛的勾股定理,实际上是我们中国道人先发现,并由公元3世纪吴国人越爽最早证明的。在教学中,可以挖掘这些生动的素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设计独到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

小学生对自己思维活动的组织存在不足,缺乏独立性与归纳概括能力,大多数学生也只是看到什么就会想到什么。为了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以提高,还要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与指导作用,使学生的思维方法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精心设计问题,给学生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受到激发,使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被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长期处于活跃状态之中,会得到有效的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结合教材的重、难点与学生的实际提出具有思考性、深浅适度的各种问题,这样,每名学生的思维都被激活,在正确的思维方法引导下,对新学习的知识有所掌握。

在提出问题时,教师还要对提问的内容和方法引起注意,提问不能局限于“是不是?”“好不好?”这些提问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提出的问题过难,或者没有明确提问,学生不能正确回答问题。教师要多问,使学生对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类比等经常性的逻辑思维形式逐步掌握。比如,在解答应用题时,学生读题要仔细,一边读一边想,题目内容要弄清,对题意可以进行复述,教师还可以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比如:“题目中已知的条件有哪些?”“为解决所提问题还需要知道哪些条件?”“通过这一条件你总结出的结论是什么?”等等,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只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

注重主体活动参与中培养学学生思维能力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才能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数学活动的开放度。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条件,提供充分的参与机会。学生活动参与过程中,我们要特别注意运用变式教学,确保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持续热情。

变式教学是对数学中的定理和命题进行不同角度、不同层次、不同情形、不同背景的变式,以暴露问题的本质特征,揭示不同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的一种教学设计方法。通过变式教学,使一题多用,多题重组,常给人以新鲜感,能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使其产生主动参与的动力,保持其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和热情。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六

1、能用点卡表示6以内物体的数量。

2、能目测或用点数方法计数。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幼儿画册》,笔。

一、拍手数数1~10。

师幼共同拍手数数,从1数到10。速度可视幼儿情况由慢逐渐加快。集体数和个别数相结合。

二、学习用点表示5和6的数量。

1、用点表示5。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五个苹果,提问:小兔逛超市,超市有几个苹果?5个苹果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呢?教师示范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5个圆点。引导幼儿学说:5的点卡可以表示5个苹果。

2、用点表示6。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6个西瓜,提问:这是什么水果?有几个?可以用几的点卡来表示6个西瓜?请个别幼儿上来,尝试用笔在图片的下方画出6的点卡。引导幼儿观察是否正确。

三、做《幼儿画册》上的练习。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画册》,帮助幼儿理解画面的内容。

提问:图上有谁?在什么地方?那里有什么?每样物品有多少呢?

2、提出活动要求。

请幼儿用画点卡的方式把每种蔬菜和水果的数量表示出来。

3、鼓励幼儿画完后说一说。

如:3的点卡表示3个西瓜,2个点卡表示2个茄子等。

4、鼓励幼儿相互交流、检查作业。

首先这节课是让幼儿以游戏和拟人化的形式来完成数量的一一配对,从形式上比较符合幼儿的兴趣,突破了数学的枯燥。以拍手的形式进入环节,让孩子减少了疲惫感,感觉好像是在玩游戏,这样他们的.积极性就比较高。其次,以小兔和水果卡片满足了幼儿的视觉感。

不过从作业的结果中来看,有很多小朋友对物体和小圆点的一一对应掌握得不太好,这需要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加强锻炼。下面就来欣赏下孩子们在做作业时的情景吧!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七

1.教师讲述故事《大人国小人国》。

2.照片分享:小时候的我……(小手小脚,坐在推车里,不会自己穿衣裤和穿鞋袜、吃饭。)

3.提问:如果有一天你变大了,你是什么样的?(个子高了,胖了,力气大了,穿大鞋,跑得很快,可以做许多的事情,上学等。)

4.启发幼儿运用想像力随意表现身体某部位的变化。将幼儿表现的身体轮廓印香在纸上。(可将胳膊伸长,两脚分开来表示大人;用蹲下,胳膊、腿、脚收紧或绻起来的动作来表示小孩。)

七下数学教案带教学反思篇八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宋玉英的工作室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教然后而知困。”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时常反思,会不断地发现困惑,激发教师终身学习。以下是本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体会与反思。

长期以来,对教师教学的要求强调领会教学大纲、驾驭教材较多,因此教师钻研教材多,研究教法多,而研究学生思维活动较少,因而选择适合学生认知过程的教法也少。学生对知识的获得一般都要经过主动探究,小组合作,主动建构过程。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让感到数学好学,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主动地、独立地学习,达到新课程要求标准。具体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对今后的学习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指导学生预习时应要求学生做到: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堂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预习前教师先布置预习提纲,使学生有的放矢。实践证明,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能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能逐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二、加强互助学习,共同提高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差生的自信心外,更应该充分利用优等生这个教育资源,进行好生差生配对,这也是合作学习的一种方式,它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关注了差生的发展,构建了团结,合作共同发展的良好的,和谐的学习环境。同时它也弥补了教师课后辅导时间不足的`缺陷。

三、课内重视听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初中新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因此,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特别要抓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课后要及时复习不留疑点。

四、指导学生思考

五、适当多做题,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

要想学好数学,多做题目是难免的,但不是烂做搞题海战术,熟悉掌握各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学生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

六、指导学生记忆。

教学生如何克服遗忘,以科学的方法记忆数学知识,对学生来说是很有益处的。初中新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分较多,理解记忆的成分较少,这就不能适应初中学生的新要求。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记忆方法指导,这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必然要求。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