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合同范本>三顾茅庐教案幼儿园范文(16篇)

三顾茅庐教案幼儿园范文(16篇)

时间:2023-12-27 09:25:28 作者:碧墨

幼儿园教案是用于指导和记录幼儿园教学活动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包含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重要信息。通过编写教案,可以合理安排教学进程,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教案的编写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的重要手段,以下是经验丰富的教师分享的教案。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目标:

1、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读准多音字“舍”,理解“大贤、辅佐”等词的意思。

2、学会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培养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初步感知刘备礼贤下士的品质,能有感情地朗读人物对话。

教学重难点:

抓重点词句,体会人物心理活动和个性品质。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质疑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中国曾经有过一个时代叫做三国,那可是一个战火纷飞、风云际会、群雄逐鹿、英雄辈出的时代。正是因为这个伟大的时代造就了一部伟大的文学作品,那就是——《三国演义》,在《三国演义》中,你最喜欢的英雄是谁?(刘备、关羽、诸葛亮、张飞……)。

2、解题。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刘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子里的谁?(板书:诸葛亮)顺带讲解复姓、字、号。(包括刘关张的)。

3、质疑。

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我,想问问你自己?

(刘备三顾茅庐为了什么?刘备为什么要一而再,再而三地亲自去?派个人去不行吗?)。

二、自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2、交流反馈:

(1)生字新词。

(2)刘备三顾茅庐是什么时代?是为了什么?(东汉末年)(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国家的大业)。

(3)诸葛亮答应出山没有?(答应了)像诸葛亮这样智慧超群的人请他的人肯定很多很多:曹操有没有派人去请过他?孙权有没有派人去请过他?董卓、吕布这些个群雄有没有派人去请过他?为什么诸葛亮前面人家请他,他都不出山,偏偏刘备请他,他就出山了呢?刘备的哪一点打动了他?同桌交流交流看。(a、同桌交流b、全班交流:说说看,刘备的哪一点打动了诸葛亮c、还有不同的吗)。

三、细读课文,推敲重点。

1、学生读课文,圈划出重点词句。

(看来刘备打动诸葛亮的地方不少,最关键的就是诚心诚意。下面请你们拿出笔来,到课文中找找看,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把关键的词和句划出来,看看谁找得准,谁找得多。)(教师巡回)。

2、同桌交流,彼此看看找了几处,说说理由。

3、交流反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到刘备的诚心诚意?”

(刘备在三顾茅庐的整个过程中,其心到底有多诚,其情到底有多真,你体会到了吗?你准备怎样把你体会到的东西传达给大家呢?[学生发言]那好,接下来我们或者读,或者说,当然也可以演。用你认为最佳的方法表达你体会到的一些东西。谁先来?)(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随机教学)。

主要抓词:“立即”、“斥责”、“大声斥责”、“下马步行”、“恭。

恭敬敬”、“赶紧下拜”、“谒见”。

句:“胡说!孔明是当今大贤,怎么可以随便派个人。

去呢?”

“冒着风雪正是为了让孔明知道我的诚意。你怕。

冷,自己回去吧!”

“你怎么如此无礼?这回不用你去了,只让云长。

同我一起去。”

“你一起去也行,但要懂得礼节。”

“久闻先生大名,曾经两次谒见,都没有遇到。”来理解刘备请诸葛亮的诚心诚意。

训练点:

1)、抓住人物对话进行朗读训练。

2)、抓重点句进行思维训练。

3)、写话训练。

(刘备乃大汉皇叔,一方诸侯,有身份有地位,连曹操也说天下英雄只有刘备和他两个。可47岁的他却对一个只有27岁,当时只是一介草民的诸葛亮又是下拜,又是谒见,又是恳请,这一份诚心诚意足可以感动——)。

(同学们寻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分析得也很透彻,但只是零星地、分散地表达。现在我们增加难度,要求大家寻找一个好的方法,把这些词句整合起来概括地回答。先自己动笔在纸上写一写。)。

(我们来看,刘备为请诸葛亮怒斥张飞,冒着风雪顶着寒冷三顾茅庐,还有半里多地就早早下马,还在房门外恭候多时,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就赶紧下拜。现在,你是诸葛亮,你耳闻目睹了刘备的所作所为,你会怎么想?)。

四、朗读。

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性格,人物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大家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你可以一个人读,也可以几个人分角色读。等下竞赛。

五、拓展延伸。

1、 课文最后一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许多胜仗,你知道有哪些胜仗?(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智降姜维、草船借箭、空城计)(你们的知识真丰富!)。

(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更是如此。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代名词了。)。

3、读原著中的一些句子,引导学生去看原著。

(今天的课就到此结束。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我们四年级已经有能力去看原著——。

因此,去读原著定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顾茅庐》教案

一、复习导入:

1、练读词语:

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

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二、精读课文: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齐读转折。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谈谈自己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认识。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中体会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

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3、读了课题,你还想知道什么?(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怎样三顾茅庐?结果怎样?)。

二、熟读课文,感知内容。

1、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出示:晌  塞   尊     诸     提醒学生注意读音。

2、边读边思考质疑的问题。

3、检查词语。

(1)诸葛亮  刘备   张飞   关羽  结拜兄弟。

读准人名,明白彼此之间的关系。

(2)群雄纷争  讲明当时背景。

(3)邀请  辅助   统一中国 。

(4)恭恭敬敬 半晌   茅塞顿开。

(5)景色宜人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疏疏朗朗。

读准音。

(6)出示描写隆中景色的片断。

理解字意思再理解词义(看图理解)。

这段文字中写了哪几处景物?它们分别有什么特点?

读读这段景色,给你什么感觉?`想像画面。说说感受。

这句话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比呢?(衬托诸葛亮刚毅高远非同凡响的个性,所以也称卧龙)。

齐读这段话,感受景色的秀丽。

4、分节朗读课文。正音。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5、了解大意。

6、读了课文,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三、练笔。用来到——只见——写一处景色。

(1)——————————,只见一条鹅卵石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伸向远方,路边每隔十来米就有一个供人们休息的凳子凳子后面,盛开着许多不知名的花,红的、黄的、百的、紫的,五颜六色,美丽极了。

(2)我们来到儿童游乐场,只见————————————————。

(3)自己写一段话。

四、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蜿蜒起伏、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景色宜人;体会比喻句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2.通过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动作体会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学习诸葛亮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3.感受课文通过人物语言、动作刻画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体会文章中刘备的语言和动作,感受刘备的诚心诚意,学习刘备尊重人才的优秀品质。

2.难点:理解比喻句闪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

1.教师:多媒体课件。

2.学生: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教学过程:

同学们,上节语文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三顾茅庐》,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三顾茅庐》。下面请大家读课题。

一、复述词语,把握全文。

1.出示词语:

(1)还认识这些词语吗?谁来读第一排?

刘备、张飞、关羽、诸葛亮。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课文的主人公的名字)。

(2)谁来读第二排?

疏疏朗朗、清澈见底、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隆中景色的词语)。

(3)谁来读第三排?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敬等候。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写刘备动作的)。

(4)谁来读第四排?

群雄纷争、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统一中国。

你发现了什么?(这些都是写诸葛亮策略的词语)。

(5)一起读这四排词语。你发现了什么?

(把这些词语连贯地说出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2.用词语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欣赏美景,感受“才华”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刘备两次前往隆中拜访诸葛亮都没有见着,于是他带着关羽、张飞第三次来到隆中。隆中的景色可真美!你看!

1.欣赏美景。

出示图文。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1)读这段话,里面写了哪几种景物?

(松林、溪流、竹林)。

(2)积累词语。

怎样的松林?

(疏疏朗朗)读好这个词语。

怎样的竹林?

(青翠欲滴)读好这个词语。

怎样的小溪?

(清澈见底)。

(潺潺流动)。

读好这个词语。

(3)这里的景色秀丽宜人,谁来读好这句话?

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过渡:诸葛亮就住在隆中的卧龙冈,这是一条怎样的山冈?

2.感受“才华”

出示图文。

a、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1)读这句话。

(2)什么叫做“蜿蜒起伏”?

(3)在这句话中,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因为什么?

(作者把蜿蜒起伏的山冈比作一条卧龙除了因为山冈的形状像卧龙,还要说明隐居在这里的诸葛亮就像一条卧龙一样等待着施展才华的时刻到来。)。

过渡:诸葛亮果真是个有才华的人吗?(是)你看,就在那个茅草屋里,刘备听了开他的话茅塞顿。

b、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什么叫“茅塞顿开”?(本来不明白,现在一下子明白过来。)。

过渡:后来,刘备对他们结拜兄弟关羽和张飞说——。

c、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1)这三个句子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都是比喻句)。

(2)要是这样写好不好?

(1.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3.我得到诸葛先生真好。)。

(不好,写得不具体。)。

(3)要是这样写就具体了。

(4)揭示关系:后半部分是对前半部分形象具体的说明。

三、分析“言行”,感受“尊重”

(一)语言。

1.自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张飞说些什么?刘备说些什么?分别是怎么说的?

2.交流。

(1)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什么叫“嚷”?谁来读一读张飞的话?

过渡:刘备听了怎么说?

(2)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点出“生气”。刘备怎样“生气”地说?谁来读一读刘备的话。

(3)只要抓住了张飞和刘备说话时样子的词就能把这两句话读好。

过渡: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二)行动。

1.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边读边划出刘备动作的词。

2.交流。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站、等候、快步走进。

3.这些词说明了什么?

(1)为什么离诸葛亮住处半里多路就要“下马步行”?诸葛亮又看不见?

(怕惊着诸葛亮)。

(2)“轻轻敲门”说明了什么?

(怕惊扰诸葛亮)。

(3)童子说诸葛先生正在睡觉,刘备“轻轻地走进去”,说明了什么?

(怕吵醒诸葛亮)。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又说明了什么?

(对诸葛亮有礼貌)。

这一等等了多久?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又说明了什么?(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

4.读好这些词语。

(1)“下马步行”:脚步轻一点,不要打扰了诸葛先生;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显得自己有礼貌;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快步走进”: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久等了。

5.把这些词语送到这段话中读一读。

6.提升。

“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着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读)。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7.把诸葛亮请了山后刘备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五自然段。

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

大家或许并不知道,刘备当时已40多岁,诸葛亮才20多岁,整整比诸葛亮大了20岁;刘备是当时大名鼎鼎的“刘皇叔”,而诸葛亮却是一个“一无文凭,二无地位”的农民,刘备把他当作自己的老师,由此可见他对人才的“尊重”。

(三)写法。

(指着板书)同学们你们看,作者通过人物的语言和行动,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的形象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

四、如此“尊重”,何以“为报”

过渡:“尊重”,是那样地让人感动!20年后,刘备已死,诸葛亮还在他的一篇名《出师表》中提起当年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他说: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诸葛亮的“感激”)。

1. 诸葛亮是怎样帮助刘备的?

2.出示句子: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过渡:有人说,“书生论武事,大都纸上谈兵”,可是诸葛亮却说得头头是道,当时的天下,北有曹操,东有孙权,诸葛亮建议刘备在西方扩展自己的地盘,然后逐步统一中国,使得刘备茅塞顿开。(读这句话)。

4.诸葛亮出山以后,帮刘备打了哪些胜仗?

火烧新野、火烧赤壁、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智降姜维……。

5.拓展成语:

(这正是)。

初出茅庐、才华横溢;料事如神,胆大心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五、全堂总结,升华“尊重”

1.同学们,学完了《三顾茅庐》,两个已经随着历史的长河滚滚而去的英雄人物形象又鲜活在我们眼前,一个是刘备,一个是诸葛亮。

补充:《三国演义》开头的一首词。

2.“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尊重”,让我们齐读这个词语:“尊重”,让我们记住这个声音:“尊重”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2.课外阅读《三国演义》(学生版)。

板书:

下马步行。

轻轻敲门        语言。

三顾茅庐  尊重    轻轻走进                   。

恭敬等候         动作。

快步走进。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准备:课前查找有关《三顾茅庐》的资料;预习《三顾茅庐》。

一、谈话引题。

2、连一连:

《三顾茅庐》罗贯中

《红楼梦》施耐庵

《西游记》曹雪芹

《水浒》吴承恩

3、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要一起学习的课文就节选自《三国演义》,他就是——《三顾茅庐》。(师板书课题,故意将“茅”少写一笔“撇”,以加深学生对“茅”的正确印象。)

4、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资料,弄清时代背景。

二、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预习情况:

完成练习:

(一)比一比,组词。

怏()惭()

快()渐()

(二)选择正确的读音读一读。

卧龙冈(ganggang)(manman)埋怨

只得(dedei)(shushu)数九寒天

草舍(sheshe)(yangyng)怏怏

2、检查读课文情况:

采用同桌互读互听的方式进行。

三、默读课文:

1、理解“三顾茅庐”的意思,可用课文里的话解释。

2、自己试着给课文分段。

四、交流,反馈。

1、“三顾茅庐”的意思:刘备三次到诸葛亮的草屋拜访他,恳请诸葛亮出山帮助自己完成祖国统一的大业。(随机教学“复姓——诸葛”)

2、分段:按刘备三顾茅庐的顺序分即可。

五、了解课文大意。

2、交流:

刘备:对诸葛亮诚心诚意,尊敬诸葛亮,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张飞:做事冲动,鲁莽,心疼哥哥……[

诸葛亮:有才华,……

关羽:话不多,……

六、教师,布置作业。

20三顾茅庐

刘备(诚心诚意)恳请诸葛亮

张飞做事冲动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历史故事。第三自然段是全文的核心段落。相对于其他段落,这一部分写得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没有细腻的刻画,没有动情的议论,只用了白描的手法写了刘备的几个动作:从离诸葛亮住处还有半里路就开始“下马步行”,到“轻轻敲门”、“轻轻走进去站在台阶上等候”,再到等诸葛亮醒来后“快步走进草堂”。然而,刘备的求贤若渴、诚心诚意就在这一段中表现得真实又真切。

如何让学生通过刘备的神态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并把握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1.默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描写刘备动作的词句。

2.交流(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想一想:从这些动作中你体会到什么?

交流预设:

(1)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就“下马步行”。(刘备诚心诚意,渴求人才。)

(2)“轻轻敲门”。(怕惊扰诸葛亮;虔诚。)

(3)“轻轻地走进去”。(怕吵醒诸葛亮,对诸葛亮尊重。)

(4)“恭恭敬敬地等候”。(发自内心地求贤求才。)

来,一起来写“恭”字。它是形声字,下面这部分是从“心”演变而来的,表示“诚心诚意”。“恭恭敬敬地站”是一种怎样的“站”呢?请同学们试着做这个动作。刘备就这样站在草堂的台阶下,这一等就等了半晌工夫再加一个时辰,相当于站了四节课。

(5)当诸葛亮醒来时,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不想让诸葛亮等得太久;求贤若渴。)

1.会读书的同学能够透过文字的表面读出文字背后的许多内涵。我们再来读读这些动作。

(1)“下马步行”:刘备心中就是这么虔诚;

(2)“轻轻敲门”:敲得轻一点,不要惊忧了诸葛先生;

(3)“轻轻地走进去”:走得轻一点,可别惊醒了正在睡觉的诸葛先生;

(4)“恭敬等候”:对,就是这样诚心诚意地等待;

(5)“快步走进”:刘备心中是这般高兴;希望自己动作快一点,可别让诸葛先生等得太久。

3.“下马步行”是“尊重”;“轻轻敲门”是“尊重”;“轻轻地走进去”是“尊重”;“恭敬等候”是“尊重”;“快步走进”还是“尊重”。“尊重”、“尊重”,除了“尊重”,还是“尊重”,难怪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

4.记住刘备这些动作,就很容易把这段话背诵出来了。(师生合作背诵)

1.你们看,作者就是通过人物的这些动作,把一个“尊重人才”的刘备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文字的背后是刘备的诚心,是对诸葛亮的尊重。而这一切,需要我们细细去读,慢慢去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地读是读不出的。

2.除了写刘备的一系列动作之外,其他段落还写了他的语言。当张飞说要把诸葛亮捆来时,刘备生气地说一(生读)“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要去了!”当诸葛亮出山后,刘备高兴地说——(生读)“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你们看,求贤若渴的刘备仿佛就站在我们眼前。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吸引人,就在于它能够把人物给写活,动作和语言的描写实在是功不可没啊!

3.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唯一让我们记住的那就是对人才的“尊重”。正是有了这种尊重,才有了一段刘备诚心诚意“三顾茅庐”的千古佳话。

《三顾茅庐》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

主要板书: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教学板快之三。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生……。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齐读。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交流后学生习作。

《三顾茅庐》教案

《三顾茅庐》是苏教版第七册的一篇课文。它取材于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三国演义》,是一篇具有很强的人文性的文章。不过,这种历史题材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学生不易理解。但是,我迎难而上,选择这篇课文上了一堂公开课。在“大语文观”的指导下,本着“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效应,我课前了解情况,课中多法并用,课后拓展延伸,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不打无准备之仗。一开学,我就作了一个小小的调查。发现我们这些刚升入四年级的农村孩子,读过大部头的《三国演义》的几乎没有,看过电视连续剧或者少儿版的《三国演义》的也是一小部分,只有少部分男同学搜集过大量的三国人物卡,对其中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略知一二。针对这种情况,如果我们拉出来就上这篇课文,很可能出现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的现象。作为课堂主人的学生无法真正进入角色,无法真正体验感悟到文章所蕴含的人文精神。于是,我布置了一项长时间的预习作业:建议同学们自己去阅读《三国演义》;建议同学把搜集过的三国人物卡带到学校,在课间玩耍时互相交流;同时,我也利用晨会课、中午午读时间给同学讲三国故事。虽然,孩子们只是模模糊糊、囫囵吞枣地了解了一些三国内容,不过,这样做,很好地激发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探究课文的欲望。这正是我所期望的。

1、上课伊始,在悠悠的古乐中,我抱着一本《三国演义》走出,并缓缓叙述:“《三国演义》是我国的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书中有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

2、拿出“诸葛亮、张飞、关羽、曹操、孙权、刘备”这些人物的卡,通过实物投影放大,让学生根据人物的特征猜猜他是谁,并作简单介绍。

3、转入课题:“东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纷争。刘备胸怀大志,急于寻求人才辅助自己实现统一中国的大业。于是历史上就有了《三顾茅庐》这个故事。”

(悠悠古乐把学生带入了历史的情境,三国人物卡把学生的目光集中到几位重要人物的身上,教师的叙述把学生自然地领入本课的学习。)

“三顾茅庐”是什么意思呢?你能通过朗读课文来解释吗?让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1:刘备三次到茅庐去。

生2:刘备三次拜访诸葛亮。

生3:刘备、关羽、张飞三次到茅庐去拜访诸葛亮。

生4:桃园三结义三次拜访诸葛亮。

(以往的解题,往往是直接让学生说说课题是什么意思,或者让学生根据题目质疑,而这次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课文来释题。实践证明,这一富有创意的设计点燃了学生思维的火花,各种答案喷涌而出。课堂上的热闹已不是流于形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精神真正得以体现。)

1、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都没有见着诸葛亮。课文重点写了第三次拜访的经过。第二自然段写了去之前张飞和刘备的对话。

4、师生合作读对话,同桌合作读,体会张飞、刘备不同的性格。

(多形式的评读、赛读、合作读,增加了读得趣味性。加上一开始老师的范读就比较夸张到位,学生易于摹仿,学生自然地体会到张飞这个人个性比较豪爽、鲁莽,刘备比较稳重,尊重人才,为学习后文奠定了基础。)

1、看一看:刘备究竟是怎么拜访诸葛亮的呢?请看录像。(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中“三顾茅庐”中的一段,与课文内容相当吻合。)

2、议一议:欣赏完毕,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议一议你看到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汇报。

生1:离诸葛亮家很远,刘备就下马步行。

生2:刘备敲门很轻。

生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于、张飞在门外等着,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上等候。

生4:他们等了很长时间。

生5:一听到诸葛亮醒来,刘备就快步走进草堂,与他相见。

3、读一读:再来让学生读课文。学生的脑海犹如放电影一般全活了。

4、悟一悟:此时,请学生谈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的感受是真切的:刘备等人十分耐心,其实他内心急切,足可以看出刘备待人的真诚。

课文里有三个比喻句:

1、那里的山岗蜿蜒起伏,好似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

2、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3、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它们分布在课文的三个不同的地方。如果一句一句教,既繁琐,学生又不易理解。于是,我在讲到刘备终于见到诸葛亮后,把这三个比喻句连成一串珍珠一块儿教:“刘备的诚意终于打动了诸葛亮。刘备如此虔诚邀请的人肯定是个了不得的人物。”(教第1句)“诸葛亮出山后是怎样辅佐刘备的呢?”(教第2、3句)这样既节省了时间,有前后贯通,融为一体。

课文学完了,但我在想,我们难道仅仅是告诉学生这样一个历史故事吗?答案是否定的,不。

我们不仅要知道这样一个三国故事,还要继续阅读《三国演义》,了解三国的其它故事,品位祖国的灿烂文化。我设计了以小队为单位出一期“话三国”手抄报,举行一次班级“讲三国”故事比赛。

(可喜的是教完这篇课文,班级里几乎人人有了一本《三国演义》。连平时成绩较差的同学也课间放弃休息,捧着《三国演义》如饥似渴地读着。在教学这一单元后面练习中的“熟记成语”时,有同学发现这八个成语(初出茅庐才华横溢/ 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独木难支回天无力)就是诸葛亮一生的写照,给我们构建了一个鲜活的多维立体的诸葛亮形象。

1、“生活处处皆语文。”课堂上的40分钟,就是学生生命里的40分钟,学生是在学语文。而课前的预习,课后的巩固,各种实践活动,学生都在学语文,用语文。我们老师应该充分理解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使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紧密衔接。老师不单是完成指定的教学任务,而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的求知欲。特别是像这一类历史性题材而且是选自古典名著的美文,更应该引导学生到美的世界去探求,去创造,让知识内外沟通。这样的教学才具有可持续性。

2、“功夫在课外,得法于课内。”要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里学语文,首先必须上好语文课,使学生爱语文。这节课较好地改变了目前教学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的现状,摒弃繁琐的分析,以发展学生的思维为重点,让学生自读自悟、乐于探究、主动求知,体现了新课程倡导的核心理念-----在合作学习中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发展。

《三顾茅庐》教案

1、 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同学们,你知道《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呢? 你知道他们身上的哪些故事呢?(学生简单介绍自己知道的人名和故事。)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三顾茅庐 蜿蜒起伏

青翠欲滴 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 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4、刘备在请诸葛亮出山后,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求贤若渴、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等)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1、出示《出师表》节选。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2、讨论: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刘备是诚心诚意地邀请诸葛亮出山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用其中的句子或词语来回答。(诚心诚意)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1)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得尊重人才……” 同桌分角色朗读张飞和刘备的对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3)刘备让童子不要惊醒先生,吩咐关羽、张飞在门口休息,自己轻轻地走进去,恭恭敬敬地站在草堂的台阶下等候。感情朗读这一句话,交流自己的体会。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4、小结:刘备为了请诸葛亮出山,他怒斥张飞、三顾茅庐。还有半里路就早早下马步行,在房门外恭候多时,快步走进草堂和诸葛亮见面……看来,刘备渴望得到诸葛亮这个贤才已经到了如饥似渴的地步。这就叫“求贤若渴”。

5、齐读第五自然段

正因为刘备求贤若渴,所以《三国演义》中写刘备二顾茅庐而不遇孔明时,他亲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留给诸葛亮。这封信,一般读《三顾茅庐》的人都忽略了。其实这封信也深深地打动了诸葛亮的心。因为信中,刘备将自己的一番诚意、仰慕之情抒发的淋漓尽致。现在,请大家发挥想象,替刘备写一封简短的信留给诸葛亮。

《三顾茅庐》教案

[教学情况回放]:

上个星期,我们一直学习的是关于创造力的一组文章,从今天开始,我们将走进古典小说的世界,本单元主要向大家介绍一些历史人物,讲一些故事,如诸葛亮、祁黄羊等,为什么要学习这些故事呢?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正如古话所说,我们以《三顾茅庐》、《祁黄羊》等故事为镜子,我们能学到如何做人,这将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孩子们听我这么一说,感觉到来了劲头。

孩子们够聪明,有的说茅庐是山上,有的说茅庐比茅屋好好听点,还有的说比茅庐听起来比较高雅,呵呵,还知道高雅一说,够可以的!

在最后,我告诉了孩子们茅庐的意思是简陋的草屋,这下孩子们恍然大悟了。

在孩子们初读后,请任意选择一个任务进行,答案还是比较好玩:

张飞太粗鲁了。

刘备很重视人才。

刘备很狡猾,他为了统一,他去茅庐请诸葛亮,我想他真的统一后,一定会将诸葛亮杀死,这就是狡猾。(孩子们不同意)。

关羽性急。

刘备以大欺小……。

这真是有意思!

分段读时孩子们更有意思。

第一小节。

读“诸葛亮”,理解“统一”,有说归一个人管,有说不要群龙无首一样,几个国家要有一个带头的,有说占领,这需要纠正,我——刘备正因为有这样的.雄心壮志,才要请诸葛亮出山帮助他统一。

滑“邀请”两字,想象前两次是怎么邀请的?

刘备去前一定要想想怎么讲?

诸葛先生,我刘备久仰你大名,我想统一,可是正是因为没有您的智慧,所以至今还没有统一。

诸葛亮先生,我老早就久仰你大名了,今天特来拜访,是想请你出山助为我统一。

诸葛先生,早闻你足智多谋,此次前来,是想请您出山,助我实现统一的大业。

我提醒注意诚心诚意,学生再说,要将你改成您。

后来刘备生气了,他们就不再无礼了,我问为什么怕?孩子们猜想有意思。其中还讲到“怕”是因为他们重兄弟感情。

第三小节,蒋昕读,自读,再谈感受。

抓住两个“轻轻”、“恭恭敬敬”等词,通过亲身模拟体验来体会当时的情景。

还体会山冈周围的环境,尤其是山冈如卧龙,学生体会很有意思。

第四小节,对“三分天下、最后取胜”进行补充阅读。第五小节。

最后,问最爱者是谁,最讨厌者是谁?学生回答好玩。

戴天成说:我喜欢刘备,因为他很尊重人才,很懂礼貌。“。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足智多谋。

生:我喜欢刘备,因为他耐心等待。

生:我喜欢诸葛亮,因为他聪明,人有长得帅。

师:是的,刚才我读到了,诸葛亮确实很有风度,很优雅!

黄达愿:我喜欢童子,因为他有礼貌,因为他对先生说,外面有刘皇叔已经等待多时。这还说明他很体贴刘备。

王成成:我喜欢关羽,因为他兴子很直率,武艺高强。

生:我喜欢张飞,他技压群雄。

师:那你最讨厌是谁?

生:我讨厌张飞,因为他没有礼貌,很凶!

生:我讨厌刘备。他把不想出山的诸葛亮求出山。

生:我讨厌诸葛亮……。

蒋雨雯:我讨厌张飞,他没有弄清楚,刘备都去请求了两次,他就反对,还想用粗鲁的办法来‘求’诸葛亮,这实在是不好,按理说他跟了刘备很多年了,应该知道刘备的心思呀。

张飞不尊重他大哥心目中最重要的人才。

诸葛亮让刘备干等了好几天,(其实是好几个月,甚至是好几年)。

黄达:张飞,我比较讨厌他,因为他要将诸葛亮捆起来,很不礼貌。

师:甚至可以说是粗鲁。

生:我喜欢诸葛亮,又有点讨厌他,我喜欢他是因为他的足智多谋,我讨厌他是因为刘备来了,他竟然有本事还在哪里睡,打扮还要那么多时间。

师:同学们,你们发表了这么多意见,我为你们自豪,说明你们读书爱思考了,这很好,但是一个人,最好还是将整本书都读一读,这样起来至少会更全面一些,更深刻一些,更正确一些。我向大家推荐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请同学们好好读读,然后在来你关注的人物。下课。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19个生字,田字格上面的9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喻体与本体)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物。

4、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二、教学重点: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三、教学难点:学习写“隆中美景”的写法写一处景色。

四、教具准备:小黑板;字词卡片。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知道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吗?你能介绍介绍其中的主要人物吗?

看来,诸葛亮不愧是雄才大略,大家都知道!他是刘备的得力军事,那么,他怎么会成为刘备的军事的,他为什么会终于刘备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相关的新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解题顾:拜访;茅庐:草房子。

过渡:谁去拜访?拜访的又是谁?我们学了课文就明白了!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读全文,补充课题,引导完整、准确地说说题意。

(2)检查自读情况a、抽读生字词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b、理解词义:谁来当小老师说说你已经懂得的词!

半晌:半天尊重:尊敬看重。

茅塞顿开:原来心里像被茅草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形容忽然领会理解。

c、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以“不添字减字、不回读、不破词破句”为标准,集体评议)。

3、回到课题,刘备三顾茅庐邀请诸葛亮,为的是什么?三顾茅庐的经过又是怎样的呢?我们细细地到课文中去看看!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刘备为什么要去拜访诸葛亮?

2、重点理解“两次”“拜访”“诚心诚意”

从几个词上你看出了什么?(刘备求才的急切心情和虔诚态度)。

3、指导朗读:你能把刘备的急切与虔诚读好吗?

四、过渡:刘备为了能使诸葛亮出山助他一臂之力,已经去了两次了,当他第三次再去茅庐的时候,见到诸葛亮了吗?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五、作业。

1、抄词。

(1、齐读生词。

(2、指导书写:茅、诸、葛、捆、尊。

(3、完成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1、上节课你知道了什么?2、齐读1节。

二、细读第二到四自然段。

1、指名读这三个自然段,思考:这三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具体经过)。

其中每段各写了什么?(出发之前、见面之前、见面以后)。

2、学习第二自然段。

刘备是吃了秤砣铁了心了,不请出诸葛亮誓不罢休,冬去春来,他又要朝隆中出发了!可这次关羽和张飞却不同意了,他们认为?为什么会这么认为呢?刘备的表现是这样的?从这里看出刘备怎么样?(尊重人才,求才心切)。

谁能用生气的语气读刘备说的话?

齐读指导读好张飞与刘备的对话。

3、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路走来一路看,转眼,隆中到了!

(1)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式读读第三自然段,边读边数数一共有几句话?哪几句写了刘备看到的景象?那几句写刘备的动作?划一划,找一找。

(2)交流:a、齐读一、二句,想象所描写的画面。

出示: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象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说说把什么比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写?(联系诸葛亮)。

b、过渡:这景正是诸葛亮刚毅高远,不同凡响的写照。刘备有没有顺利见到诸葛亮呢?我们接着看!

c、指名读3-8句,说说你觉得刘备是个怎么样的人?(尊重人才,求贤诚心)你是从哪些词句里看出来的?(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地走恭恭敬敬地站、等快步走)。

指导读好这些句子。

(3)小结过渡:经过长长的等待,终于见面了!俗话说:“人杰地灵”,隆中这么美,人称“卧龙先生”的诸葛亮是不是一位人杰呢?学习第四节。

4、学习第四自然段。

1、小组读,说说诸葛亮才干如何。(分析形势,提出策略)。

2、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想拨开云雾见了青天。

联系上下文说说理解。

2、指导读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3、过渡:诸葛亮出山后,刘备和他相处怎样呢?

三、学习第五自然段。

1、指名朗读,谁来当当小记者来向我们介绍一下他们的近况?

2、交流上述问题:(同桌同榻一起)(关系亲密)。

3、出示: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说说理解!

板书:两次拜见没见着。

上路前。

第三次拜见见面前。

见面后。

亲密友情。

作者邮箱:gaotian111981@.

三顾茅庐教案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多媒体。

刘备。

诸葛亮。

诚心诚意。

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生: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三顾茅庐

一、复习导入:

1、练读词语:

山冈、半晌、恭恭敬敬、诸葛亮。

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2、说说“三顾茅庐”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精读课文:

t:你认为哪些地方表现了刘备的“诚心诚意”?

s: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

t:你这是请他出山之后的“诚心诚意”,之前呢?

t:自己练一练,看谁来做一次“猛张飞”。你说张飞嚷时是怎样的心情?

s:生气、讨厌(怎么搞的又去了)个别读/齐嚷。

t:“捆”只能捆来人却捆不来人的心啊!刘备怎么说?

s:齐读t:这地方能看出刘备诚心诚意,还有什么地方?

t:刘备为何让他俩在门外等侯?

s:刘备怕他俩打扰诸葛亮,怕张飞闹堂……。

s:一生表演(两手立正站好)。

t:一个刘备,还有不同站法吗?

s:另一生表演(低头弯腰,双手抱拳)弯腰低头是对一个人的尊敬。

s:在等的时候,张飞……刘备急忙又把他拦了回去。

t:还有哪些地方体现刘备的诚心诚意?

t:噢,抓住了“轻轻”,连敲门声都是那么小心翼翼。生怕惊醒了诸葛亮。

s:“冬去春来”刘备在两兄弟不同意去的时候去了,可见他诚心诚意。

t:刘备是打马一路奔去的吗?

s: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t:他为什么不骑马到跟呢?

s:他怕马蹄惊扰了诸葛亮。

s:读:“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才悠然醒来。”齐读转折。

s:刘备想见诸葛亮。

s:刘备见诸葛亮醒来很兴备,想马上进去和他讨论国家大事。

s:读最后两节。

t:你读了有何体会,刘备为何“三顾茅庐”你看出来了吗?

s:他得到诸葛亮就像鱼儿得水一样,这叫什么成语?

s:“火烧赤壁”、“草船借箭”……。

t:以少胜多的办法,都是谁设计的,可见诸葛亮对刘备有多么重要,再读读最后一节。

t:诸葛亮用我们现在的说是什么?(板书:人才)只有尊重人才,才能干一番大事。

三、总结课文:

1、齐读全文。

2、谈谈自己对刘备和诸葛亮的认识。

三顾茅庐教案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能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有条理地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掌握多音字:“塞”。

3、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与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学习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4、通过朗读,对学生进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使学生初步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品味,体会刘备求才若渴的心情。朗读出刘备虔诚的心情。

一、揭题,基础性诊断。

1、板书课题,解题:“茅庐”即“草房子”;“顾”即“拜访”

2、你知道“三顾茅庐”的故事吗?说说你搜集到的有关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性学习诊断。

1、自由读课文,读通课文中的生字,语句。

2、检查,进行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1)认读生字。

(2)认读词语。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4)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朗读课文。

三、精读感悟,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3、集体朗读。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看多媒体.课件。注意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

2、讨论:张飞鲁莽刘备对诸葛亮敬重。

3、读课文,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

4、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张飞:嚷、捆。

刘备:第三次拜访,训斥张飞。

5、分角色朗读课文。

(三)、学习第3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诊断与矫治。

环境烘托:

a、看图,感受景色宜人,出示比喻句“那天的山冈……卧龙”把什么比作什么?体会诸葛亮的性格及胸才大略。

b、感情朗读。

细节描写:

a、从哪些词看出(诸葛亮是刘备访求的贤士)刘备对人才的尊重。虔诚。

(下马步行、轻轻敲门、轻轻的走进、恭恭敬敬地等候、快步走进)。

b、看多媒体.课件,进一步感受。

c、指导朗读。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刘备听了……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的朗读。

(五)、学习第5自然段。

1、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

2、讨*:群体性诊断与矫治。

“我得到……,就像……”把什么比作什么?好在哪里?

3、有感情地朗读。

四、指导复述课文,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师引述,学生接着往下说。

2、同桌练说。

3、指名复述。

五、课外延伸,发展性诊断。

你还知道《三国演义》中关于诸葛亮的故事吗?

三顾茅庐教案

课前,让学生自行预习第20课,并发表感言,记在书上。

第一课时。

师:今天,我们来学一学第二十课,题目是?

师:(板书课题)用3分钟时间大声朗读一边单元训练目标,然后找出在这课文中详写的部分。

师:来说说详写的部分是第几自然段到第几自然段?

生1:3~6自然段。

师:(板书自然段,正中)哪么是不是剩下的就分在了一起了呢?

生2:不是。

师:哪么怎么分?要说出依据。

生2:1、2自然段要分开,因为第一自然段是刘备一访诸葛亮,第二自然段是二访诸葛亮,应该分开来。(板书1、2自然段,最上方,注明一访,二访。)。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研究一下第一自然段,想一想“刘备三顾茅庐是为了什么?”,并画出刘备的言行。

师: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生3: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大业。(句子)。

师:那么,就来说说段落大意?

生4:刘备想请诸葛亮帮助自己统一大业,但诸葛亮出门去了,没能请到。(失望而归,板书)。

师:很好,下面来说说在一访中,对刘备的印象。(板书印象)。

师:那么就与同桌对读一下,待会儿就来向大家展示一下。

师:谁愿意先来读一读?

生5:我!

师:好,我们就带着自己的理解听一听,他们有没有读出味道来。

师:。

生:刘备没有读出味道,不像刘备。

师:那你和你的同桌来读一读,我们看一看有没有读出味道。

师:有没有?

生6:有。

师:下面,我们来学学二访。同样的要求,划出刘备的言行。

师:第一句?

生7:(句子1)。

师:好,我把它概括为立即出发。(板书)下一个读的时候,就要把概括的内容一起说出来了。

生8:(句子2)。斥责张飞。(板书)。

师:很好,下一个。

生9:(句子3)冒雪拜访。(板书)。

师:下一个。

生10:(句子4)怏怏而回。(板书)。

师:很好。从这些句子中你看出了什么?

生11:刘备很有诚意。(板书)。

生12: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板书)。

师:能否来研究研究张飞的语言,你读出了什么?

生13:张飞十分粗鲁,莽撞,这就体现出了刘备的谦虚。

师:(板书)你说得真好,我们再来对读一下,体会体会与一访的不同之处。

(请一组同桌,)。

师:打开练一练评一评,完成1、2、3题,这就是作业。下一堂课,我们就要来学一学祥写的三访,到时候我们还要演一演。

第二课时。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刘备诚心诚意请诸葛亮出山,辅佐他完成统一国家大业的故事,并深入地学习了“刘备一访、二访诸葛亮”。这节课,我们要来学学三访诸葛亮,也就是课文详写的部分。先来读一读,体会一下,可以画出刘备的言行,谈谈自己的感受。

生1:(读)。

师:(根据学生读的句子,分别概括写出斥责张飞、下马步行、阶下恭候、赶紧谒见)。我们根据板书,再来体会一下刘备的言行,写写自己的感受。

生2:(感受)板书。

师:很好,那么我们再来研究研究张飞的言行,看看作者侧面描写了刘备的哪些特点?

生3:张飞十分粗鲁,莽撞,这就体现出了刘备的谦虚。

师:很好,下面拿出发下来表格,大家边做边讨论,就把它完成掉了。

一顾二顾三顾怎样一个人。

刘备(言、行、神态)问……又问……失望而回。

张飞(言、行、神态)怏怏而回。

师:既然主要人物是刘备,为什么要把张飞的语言和神态写进去呢?你和同桌讨论讨论。

生2:作者通过描写张飞,来反映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

师:那我们自行组合,来演一演,我们要看看,谁更像刘备或张飞。

(5分钟后,展示,)。

作业:完成练一练评一评剩下的题目。

第三课时。

师:中心,主要内容,段落大意,以及故事背景。

并配上《易中天评三国》——三顾茅庐(杨义贤)(适当板书)。

清理订正,排疑解难。

三顾茅庐

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的内容,感受刘备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理解所学词语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揭示课题。

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三国时期的故事《三顾茅庐》。(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二、自读课文。

1、出示自读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田字格中的生字,读顺课文。

(2)自学生字,懂得它们的书写方法。

(3)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按要求自读课文。

教师巡视,及时辅导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3、检查自读情况。

(1)指名分段读课文。

教师相机指导生字的读音。

(2)检查字形掌握情况。

茅:与“矛”比较。

统:与“流”比较。

宜:与“宣”比较。

(3)交流词语的意思,

青翠欲滴秀丽宜人。

群雄纷争茅塞顿开。

(4)指名说说自己没读懂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

1、放录音范读全文。

2、指名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读第四自然段,加以体会,理解“茅塞顿开”)。

5、讨论: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了刘备什么样的品质?

四、作业。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钢笔描红。(文后练习2)。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出师表》节选。

听教师朗读,体会其中的意思。(能听懂多少是多少,不要过高地要求)。

2、这段似懂非懂的文字中,哪些是写三顾茅庐这件事的?根据自己的理解说一说。

二、细读课文。

默读课文二、三自然段,画出表现刘备“诚心诚意”的词语和句子。

3、组织交流:

(2)离诸葛亮的住处还有半里多路,刘备就下马步行。

(4)等了半晌功夫……又等了一个时辰……。

(与“刘备快步走进草堂,同诸葛亮见面。”进行对比)。

交流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体会到了什么?

(思考:从这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5、齐读第五自然段。

三、小练笔:

《三顾茅庐》教学教案

教学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能说出比喻句中用来比喻的事物和被比事物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朗读体会比喻的作用。

学习课文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认识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

教学难点:

通过刘备的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体会刘备访求贤才的虔诚。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

主要板书:

刘备诸葛亮。

诚心诚意雄才大略。

教学过程: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引导学生接答:《三顾茅庐》,已板书好课题)。

……(学生回答)。

师:第三次去隆中,刘备是凭什么打动诸葛亮.

……(引导学生说出刘备是凭他的“诚心诚意”来打动诸葛亮的)。

(板书:诚心诚意)。

教学板块之一。

师:刘备是怎样打动诸葛亮的?

……。

附:引导要点:

生一:上路之前:当张飞嚷着要用一根麻绳把诸葛亮捆来时。

出示:

张飞嚷道:“这次用不着大哥亲自去。他如果不来,我只要用一根麻绳就把他捆来了!”

刘备生气地说:“你一点儿也不懂尊重人才,这次你就不用去了!”

刘备责备张飞是因为怕张飞的鲁莽误了他的大事,通过比较朗读突出了他对诸葛亮的敬重,对贤才的渴求。

指导学生反复阅读,旨在让学生通过刘备的语言,理解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对贤才的渴求。

生:学生练读。

指名读,其他学生评读。

角色读,评读。

齐读。

生二:见面之前,刘备的所作所为。

(引导学生读读,找出关键词语,反复诵读。从而领悟刘备对诸葛亮态度认真,恭恭敬敬,体会他尊重人才、呵护人才,求贤若渴的品质。)。

分析:

你能找出一些关键词吗?(生找,师划)。

这些词反映了刘备什么样的心情?

生答……。

师:你们能读好这些话吗?请练几遍。

生:练读。

师:指名读。

评读,

让学生体验刘备为了见到诸葛亮既急切又不得不等待的内心。

师:还有那些描写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敬重和赏识。

教学板块之二。

师:请看刘备在前往隆中的路上所看到的风景。

出示:(生读)。

他们来到隆中,只见那里的山冈蜿蜒起伏,好像一条等待时机腾飞的卧龙。冈前几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丽宜人。

这里又有一句--(生接:比喻句)。

师:把什么比作什么?

生:……。

师:其实真正等待时机腾飞的是--(诸葛亮)。

师:人们称诸葛亮为--(卧龙先生)。

师小结:诸葛亮虽然--身居隆中,其实他--时时关注国家大事,等待时机--出山,为统一中原--出力。

教学板快之三。

见面之后,刘备如鱼得水。

生:刘备听了诸葛亮对天下大事的分析后,刘备感到“茅塞顿开,像拨开乌云见青天。

你知道刘备在见到诸葛亮之前对自己的统一大业处在什么样的迷茫之中吗?

生……。

所以听诸葛亮这么一分析,他--(学生接读……)。

再读刘备的话……。

学生练读。

指名读。

齐读。

师:诸葛亮出山后,刘备把他当做--(师引读--自己的老师,两人同桌吃饭,同榻睡觉,一起讨论天下大事。刘备高兴地说:“我得到诸葛先生,就像鱼儿得到水一样啊!”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很多同学都读过《三国演义》,我们一起来说说诸葛亮出山以后的一些故事。

生:学生交流。

……(学生的回答可能会是书上的,也可能是课外的)。

生:诸葛亮分析了群雄纷争的形势,提出了三分天下,最后取胜的策略。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出示:刘备听了茅塞顿开,像拨开云雾见到了青天。

这句话特别吗?

生:这句话用了比喻。

师:“茅塞顿开”就是--(生接:拨开云雾见青天)。

能使迷茫中的刘备“茅塞顿开”这样的计谋肯定很高。可见诸葛亮很有才华,用一个成语那就是--(生接:雄才大略)。

师:我们也有过“茅塞顿开”的时候吗?

(生交流……)。

有了这样的体验一定能把刘备的这句话读好!

学生练读。

指名读。

如:诸葛亮一出山就在博望大败夏侯淳,接着又在新野把曹军烧得焦头烂额(即“火烧新野”)草船借剑的成功;巧设空城计等故事都证实诸葛亮是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他料事如神,胆大心细。

诸葛亮确实是一位旷世奇才他--(学生接一些成语)为辅助刘备“实现统一中原”的目标,竭尽全力,最后战死疆场,真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出示:一首诗。

教学板块之三。

迁移练习。

师:隆中美不美?

生:……。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研究作者为什么会写得这么美?

生:学生默读研究。

交流……。

(交流时教师把握:写了哪几个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

读,读出美感。

师:我们也来写一处景色!

出示:课后练习。

认真读读课文中描写隆中“景色秀丽宜人”的有关语句,用“来到……,只见……”的句式写一处景色。

师:你最想写哪一处景色?

生:学生交流,交流中抓住要点:这一处景色有哪几个重点景物?它们各有那些特点?你有什么感受。

交流后学生习作。

相关范文推荐
  • 12-27 慈善捐赠仪式的讲话大全(19篇)
    演讲稿需要注意节奏和语调的把握,以引起听众的兴趣和共鸣。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演讲稿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风格,欢迎大家一起来学习和欣赏。尊敬的老先生,尊敬的各位领导
  • 12-27 在家里绘本教案设计(精选23篇)
    在制定教学工作计划时,教师还需要合理安排教学时间,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一、活动目标:1、感受大自
  • 12-27 合法厂房租赁合同协议书(通用19篇)
    租赁合同是租赁业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可以帮助双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小编整理了一些租赁合同的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大家起到一些帮助。出租方:_____
  • 12-27 新公司开业总经理致辞(优质22篇)
    公司的成功与否还与其战略规划、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和管理能力等密切相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提升公司管理水平的书籍,可以参考一下。敬的尹增铉委员长,各位来宾
  • 12-27 夸夸我的好朋友小学(实用23篇)
    优秀的作文不仅仅是语言流畅,更需要有深度和独到的见解。阅读一些优秀作文的范本,有助于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辨能力。我在学习上有一个知心朋友--xxx。她是我班上
  • 12-27 业务员每月工作总结范文(20篇)
    一个月的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工作表现的一种客观评价,可以让我们及时发现并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接下来是一些关于月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
  • 12-27 代销协议内容(实用16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双方达成的一种法律文件,具有合同法律效力。下面是一些行业内通用的合同协议样本,供大家参考使用。乙方:__________________。甲
  • 12-27 办公室工作总结团结(优质17篇)
    对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和提高效率。以下范文中的写作技巧和写作要点,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办公室工作总结的写作要领。
  • 12-27 彩色简历制作教程(优秀17篇)
    个人简历的语言应规范、简练且富有吸引力,避免使用太多行业术语或复杂的句子结构。如果你想了解一些成功的个人简历范例,不妨参考以下这些材料,或许能对你有所启发。
  • 12-27 国际妇女节演讲稿小朋友(优秀19篇)
    演讲稿需要有一个清晰的结构和逻辑,使听众容易理解和接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稿写作有所启发。1、女同胞们,让我们一起摆脱烦恼,走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