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方案>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大全5篇)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大全5篇)

时间:2023-09-26 15:21:04 作者:LZ文人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大全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方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方案应该怎么去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篇一

多媒体技术是将文字、声音、图形、静态及动态图像与计算机集成在一起。它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交互性强,共享性好等特点,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多媒体被广泛运用到教学中。多媒体运用在高中物理教学中有很大的优势,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个因素综合起来,能全方位,立体化地把信息形象生动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利于贯彻“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的教学理念,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本文就物理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一些分析、探讨。

一.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优点

1.多媒体能创设教学情境,营造学习氛围。

多媒体可以创设出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化无声为有声,化静为动,使学生进入一种喜闻乐见的,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中,增强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它克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面向静态呆板的课文和板书的缺陷。例如,在讲解《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一节内容时,老师就播放一段“牙买加短跑名将鲍威尔再次打破男子100米世界纪录!”的视频。学生受运动激情的感染,纷纷讨论了起来,接下来老师再指导学生进行新课的学习,教学进程顺畅欢快。又比如,在讲解瞬时速度时,教师首先播放了摩托车行驶中速度表指针转动情况的视频,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的眼球,学生在观察过程中学习理解瞬时速度的定义。在讲解机械振动的传播时,利用视频和音响播放大海汹涌的波涛声,海浪澎湃的景象,让学生有了水波的基本感受,然后开展新课教学,学生处在热烈积极的学习氛围中,学生会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在讲解“交流电的产生”一节教学中,利用课件播放了银川的美丽夜景和晚上没有电时漆黑一片的景象,学生就能切实感受到:“生活中没有电是万万不能的!”进而引导“电是怎样产生的呢?”学生就能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提出了自已的猜想,这样学生就会在轻松,愉快的探讨声中高效地学习了。

有的时候,多媒体视频,音响代替教师口叙,创设的学习情景会更好

2.有利于学生透彻理解物理的理论知识和实验原理。

一些抽象的物理内容,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适应,而多媒体技术的模拟教学方法能通过二维或三维动画形式进行信息处理和图像输出,在显示屏上通过微观放大,宏观缩小,瞬间变慢,动态变化等方式,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使学生从动态图像中获得信息而形成鲜明的感性知识,为进一步形成概念,上升为理论知识奠定基础。如电源电动势、曲线运动的轨迹、原子核的组成,电子云、核外电子运动等。一些实验教材对实验的原理等都有较详细的介绍,但面较窄、较抽象,学生普遍反映在预习时难以掌握,使用多媒体技术,则可将实验原理,仪器使用等都以生动的动画展示出来,大大增强了理解的速度和深度,通过模拟实验后使学生学得更扎实、透彻。

3.有利于增强学生求知的兴趣,培养动手能力

传统教学中教学方式手段比较单一,大多数课堂仅用粉笔、黑板靠教师嘴讲,时间长了,学生听起来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低下,束缚了学生的思维想象,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倘若在物理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轻松引领学生进入直观,形象、甚至虚拟的场景,使学生犹如身临其境,学习兴趣倍增,学习也由被动变为主动。而在学生分组实验操作前可在机上作仿真实验,对实验过程、步骤、规程都预演一遍,这样不仅缩短教学环节,提高实验质量而且能锻炼动手能力,促进学生提高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多媒体辅助复习课教学,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

用电脑制作专题复习课,习题课或总结课等课件,或用实物投影把复习提纲、知识网络、题目、试卷等内容直接展示在屏幕上讲解,可以减少抄题、解答过程和板书的时间,有利于成果积累和总结,大大增加了课堂的容量,提高了课堂效率。

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1.教学演示

2.模拟过程

3.注重适当留白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教学的表现形式,使用时一定要恰如其分,合理适当。在实际教学中,有的教师为追求形式,搞一些花架子,在一节课上,使用图片、幻灯、录音、电视、电影和计算机等媒体。结果,教师手忙脚乱。学生大饱眼福,课堂上热热闹闹,但教学效果一般。因此,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适当掌握时间,不宜过长,最后适当留白,给学生提供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和时间,激励学生思维,让学生自己去主动思考,弄懂知识。如“波的干涉和衍射”一课,在分析完干涉图样稳定性后,可向学生提出问题:若两列波频率不同,相遇时会有何现象?这个实验尽管可通过cai模拟,但不去做,可让学生应用想象力去想象、推理、去讨论,从而得到产生稳定干涉现象的必要条件;又如“玻尔的原子结构模型”课中,不妨通过cai设计一个电子绕核旋转的动态模型,模拟出电子云图,告诉学生玻尔理论有其局限性,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思维,真正提高课堂效益。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篇二

【关键词】资源库、建设、应用、作用、几点思考

【内容要点】,我们开始了《在物理教学中应用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科研课题研究,就“如何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实施多媒体及网络教学,并逐步建立临川二中的网上教学资源库。”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现在,“临川二中物理教学资源库”已近完成并进入课堂教学应用阶段。

“临川二中物理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历经资料收集、资料筛选、资料整理和分类几个阶段,最后分章节打包成文件夹刻录光盘输出,共刻录了二十五张光盘。现在,用多媒体资源进行物理教学以提高物理教学的趣味性、扩大教学容量,改进教学效果已成为临川二中物理组全体同仁的共识。

使用后大家普遍认为:自从有了这套资源,上课变得更轻松了,课变得好上了,许多复杂的物理学道理再也不用象过去那样百般解释。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篇三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如果利用多媒体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大小、远近、时空、动静、快慢都可调节等作用。许多物理实验,若采用动画模拟实验,通过多媒体视频课件使宏观现象微观化,就可以使学生们看到想看而看不到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合理的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可以优化实验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果。

一、合理利用多媒体和实物投影,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视度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我们经常需要做一些演示实验,给学生提供观察的对象,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进行观察,然而有一些演示实验由于其可见度不高,或受环境条件的限制,观察仅是前排学生的专利,而后排学生只能看看热闹而己,利用多媒体可提高演示实验的可见度,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例如:在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实验中,我们把盛有不同温度水的烧杯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在两杯水中分别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在两杯水中的扩散过程就非常清晰的展现在大屏幕上,每一位学生都能非常清楚的看到实验现象。再例如:观察电能表的实验,电能表上的数据比较小,电能表接入电路后表盘的转动都是在演示实验中不容易看清楚的。用实物投影这个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把电能表接入电路后放在实物投影的演示台上,调节放大倍数就可以让所有同学都能看清表盘数据并观察实验现象。

二、利用成功录像,让学生观察到不容易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直观教学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传统的直观教学主要是运用演示实验、教学模型和教学挂图等进行的。但这些手段有较大的局限性,如有的可见度小;有的演示现象瞬息即逝;有的限于条件演示效果很差;使学生对许多物理知识的理解不能充分建立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我们可以通过用录像播放一些在课堂中不容易演示的成功实验,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加强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托里拆里实验是用水银做的,有的同学就会问用水来做这个实验会怎么样呢?这个实验一般情况下是不能演示的,我们可以通过人教版所配制的录像演示科研人员所做的实验,通过观察比三层楼还要高的水柱,极大加深了学生对大气压的认识。再例如:在学习物态变化这一部分时,雾、雾淞、霜、雪、冰雹、云、雨、露珠在课堂中我们很难直接观察到。所以我们用录像把这些自然现象浓缩在一个几分钟的片子里,在课堂上放给学生看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在教授电压、电流时,学生对于电流、电压看不清,摸不着,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利用flash制作相应的课件,把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过程,电流强度的大小用不同的情景展现在学生面前,运用类比法将电流和水流,电压和水压进行类比,使学生对这一知识点的理解变得容易起来。课件的展示不仅给学生提供了从未涉及过的事物,而且为直接感知,观察这些事物或现象创造了条件。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突出了事物的重点和本质属性,便于学生观察形成表象。利用多媒体学生通过观察、视听及人机交互,不但可以接收到大量的教学信息,而且能获得清晰愉悦的感受。动画画面生动,图、声、文配合,极大地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于教学。合理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使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在轻松欢悦的气氛中学习,接收知识快,课堂效率高。通过多媒体技术模拟实验的辅助,可以模拟微观世界、复杂的物理现象和物理过程等,化抽象为具体、化复杂为简捷,创建直观性和动态性情景。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

三、注重多媒体实用性,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初中物理知识中有些物理现象、过程难以被刚刚接触物理学科的学生想象,仅仅用语言的描述很难让没有感性认识的学生在大脑中形成清晰的概念。这些知识点往往成为学生的学习难点,而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对学生理解、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有很重要的帮助作用。我们用多媒体可以把抽象的规律和概念形象化,帮助学生摆脱思维障碍。例如:很多学生对声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难以理解,我们用flash工具做成一个演示课件,通过形象的模拟音叉的振动,放大的空气中分子的疏密变化展现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声波形成过程,大大降低了这个知识点的难度,促进学生对声波形成和传播过程的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现象、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原子核的裂变和聚变现象、磁体的磁化过程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把抽象的原理变得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实践证明,在现代教育技术教育不断普及的今天我们应该选择合适的电化教学设备,为物理的实验教学提供更大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应该积极探索辅助教学与实际实验教学的关系,找出多媒体信息技术教育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更多更好的应用。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中的独特作用。要将传统的教学方法与多媒体辅助教学有机结合,适时而用、取长补短,使物理实验课教学达到最优化。通过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上参与意识,提高学生的实验理解能力、动手能力。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教学的整合能鞭策我们教师去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使教学过程更具有科学性,帮助教师在课堂上更合理地掌握和利用时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课堂上接受和掌握更多的知识,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率。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篇四

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然而,在进行演示实验时,许多仪器由于尺寸比较小,可见度差从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智能的培养。例如演示小磁针在通电螺线管的磁场中的物理现象时,由于磁针太小,多数同学难以看清实验情形。我们可以把磁针和螺线管实验通过投影片投影到大屏幕上,以增强实验可见度,从而能够较好的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二。对物理现象进行动态分析,认识物理变化的全过程

在教学中恰当地使用模拟投影片就可使瞬变的物理过程以静止状态去观察理解,既可表现宏观也可显示微观,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认识物理现象及其规律。例如为了帮助同学们理解横波的形成过程,通过flash动画动态地显示前面的质点带动后面的质点的振动情况。经过一个周期后,在相距一个波长的质点的振动完全重复的特点,从面更好地理解横波的形成及其周期性。又如速度的分解同学们往往只是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进行分解,而忽略了它的效果性,若采用多媒体技术显示整个运动的全过程,则可清晰地显现运动的效果,从面加深对速度过程分解的认识,化解教学中这一难点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发展学生能力和培养学生素质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以老师为主,学生只充当被动接受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有时很难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而新教材要求我们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则要起到主导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领学生融入到物理课程的学习中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投入意识,在老师的主导作用下,使学生以最简捷有效的方法获得科学知识。例如在“磁场对电流的作用电动机”这节课中,学生跟着多媒体动画课件,很快掌握了磁场对电流作用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和电动机的工作原理。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创设情景,拓展思维空间

多媒体教学有利于学生入情入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多媒体能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教学中常有一些宏观的自然现象、逝去的景色或者需长时间长能感知的事物,因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无法让学生亲眼看见;一些微观的事物和微小的变化,无法通过仪器设备让学生进行观察,这些都是课堂教学的难点。例如“大气压强”,采用多媒体,可以在课堂里模拟300多年前的马德堡半球实验,分拉两个半球的马匹从2匹增加到4匹、8匹、直到16匹,再配以紧张而有节奏的马塞进行曲伴奏,直到“啪”的一声,把两个半球拉开,声像并茂,把学生带入到现场实验情景,所有学生都十分投入。采用多媒体对马德堡半球进行剖析讲解,强化了学生从四面八方施压给半球的基本概念的理解。

教学资源库建设方案篇五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冯贵龙

贵阳市第二十五中学贵州贵阳550000

【摘要】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2、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实验效果。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4、提高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质量。5.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多媒体教学利用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有效使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作为一种现代的教学手段,如能与传统的教学媒体如黑板、挂图、实验、模型等有机结合,教学效果将更加显著。它给传统教学提供了另一条可供突破的道路,我们可以认真地研究。以下是本人在物理教学的实践中,多媒体使用的几点感受: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利用多媒体,创设与教学内容有关的社会、文化、自然情景。多媒体技术创设课堂教学情景,就是要求教师充分借助多媒体中的图片、声音、视频、动画等,把教学内容生动、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具体,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视觉效果、激活思维。当学生被老师所创设的课堂情境所吸引,或思维进入预定的问题情境之中时,教学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如,在《行星的运动》一节中,在上课的开始,播放天体的运动情况,给学生非常强烈的视觉刺激,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用多媒体手段,增强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由于受时间和空间等客观条件以及仪器本身因素的限制,有些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有些实验难以让每个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如果利用计算机模拟辅助物理实验,将起到直观形象、重复再现等作用。

如:在“布朗运动”的教学中,通过与电脑相连的投影机打到屏幕上,使全体同学同时观察到颗粒的无规则运动。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

《牛顿第一定律》一节中,伽利略给大家说了一个理想实验。小球沿一个光滑的斜面从静止滚下来,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由于没有摩擦,小球总要上升到原来的高度。如果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达到原来的高度就要通过更长的路程,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使它最终成为水平面,小球就再也达不到原来的高度,而沿水平面以恒定速度持续运动下去。由于不存在这样一个绝对光滑的斜面,所以只能说而无法实现,但在计算机中可以模拟很多这样的理想实验,使其形象化。

3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用多媒体辅助物理教学,以直观形象的模拟为解决问题的突破口,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可以定格放映的图像或过程展示,使学生易于感知、理解和想象,促进学生的多种感知和多种思维形式的整合。有利于学生通过观察、归纳来发现规律,帮助学生从感性认识过渡到理性认识,从而有效地突破教学难点,掌握重点。

如“平抛运动”的教学,用多媒体演示平抛运动的小球与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及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小球的对应物理图景,并能自主控制运动过程的展示节奏,有助于学生掌握运动规律,从而突破难点。

4提高教学容量和课堂教学质量

教学过程中教师经常要花较多的时间板书,特别是上课时写例题,画图例用的时间更多,而采用多媒体,则在无形之中就增大了教学容量。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动画或录像资料等,来解释和演示一些上课时用语言很难表达的物理现象和物理定律,这样就大大压缩了时间,使课堂中每个知识点都能用最合适的方法、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那些无法用语言很好地解释的知识点也可以在教学中被学生充分理解,从而增大了课堂的容量,并提高教学质量。

如,在《机械波》一节中介绍横波的形成时,传统的方法是用粉笔在黑板上画出波源每完成振动的四分之一周期所形成的波形图,并且特别强调在波传播的过程中,传播的只是振动形式,可是总有一些学生认为波是介质中各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上移动产生的。如果制作了动画课件进行多媒体教学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了,通过视觉的动态刺激,通过直观的感受,学生就会在脑海里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

5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多媒体在物理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应用多媒体虽然能动态地、声形并茂地、交互式地、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但是,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假思索地用多媒体教学代替其它传统的教学方法手段。

物理是一门自然的科学,是以实验为基础,观察影像只不过是辅助手段,决不能用影像代替学生操作而淡化实验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实验中所经受的思维、操作、分析、观察能力的锻炼,在实验中对情绪、意志、毅力等品质的形成只能通过实验来实现。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实验的亲身体验应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应该是在主体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时才出现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教学方法的有机结合,方可让物理教学达到最佳效果。多媒体动画、影片以及计算机模拟丰富多彩,我们应该尽量使用多媒体教学来提高教学效果。但是,我们反对不分场合、不分知识点的全盘使用多媒体教学。

实践证明,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有机的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优化课堂教学,提高物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势在必行,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多去尝试和探讨这一教学手段,尽可能地发挥它的优势,为教学工作服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