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读后感>最新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汇总9篇)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汇总9篇)

时间:2023-10-05 16:12:51 作者:琉璃 最新唐诗三百首读后感(汇总9篇)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读后感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帮助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后感精彩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一

让我们那是你吗?迎着春而来。“万紫千红总是春”,花儿是你甜美的笑;“草色遥看近却无”,绿草是你明亮的眸;“春风吹又生”,和风是你柔顺的发;“春来江水绿如蓝”碧水是你俊丽的嘴。春之美,即是唐诗美。

走进唐诗,最敬忧国忧民,怀揣天下的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寄寓着他无尽的悲愤,"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表达着他深深的忧虑,"三吏""三别"充满着他的血泪般的控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飞扬着他的美好夙愿。曾有过"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壮志雄心,品尝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激动惊喜,"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的悲凉与无奈;也曾享受过"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欧日日来"的闲适与清心;沉浸在"露是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的思念中,忧伤在"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的叹息里。起起伏伏的人生,曲折出一个千古流芳的"诗圣"。

走进唐诗,走进一颗颗洋溢着人性魅力的魂灵。走进催护"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怅然若失,走进刘禹锡"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的旷达胸襟,走进李贺"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奇崛诡魅,走进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隐隐沉痛,走进柳宗元"孤舟蓑莅翁,独钓寒江雪"的孤独与寂寞、"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望眼欲穿的愁苦,走进白居易"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的千古情义、"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的相思之苦,走进元缜"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苍凉与厚重,走进韩愈"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的刚正与忠心,走进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走进唐诗,一颗心似于平平仄仄的浪朵上行舟,领略天高云淡,倾听天籁之音,感受历史沧桑。

走进唐诗,一颗心便如轻轻迎风而翔的风筝,穿越历史长空,亲近着一颗颗厚重深远的心灵。

走进唐诗,感到充盈与满足,生命在体验中升华;

走进唐诗,走进一种别有洞天的境界,人生在经历中丰实;

走进唐诗,我今生永远的追求!

那份坚贞与痴情。“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首诗让我读到了苏东坡的粗犷豪迈;“多情自古伤别离,更哪堪,冷落清秋节!”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柳永的多情怅惘;“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首诗让我读到了李易安的慵惓情思;“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这首诗又让我读到了杜牧兴趣盎然、优雅恬淡的心境。

古人有道:“腹有诗书气自华。”在怎样的环境里,造就的是怎样的一个人。对于诗词歌赋,从儿时起就觉得这里面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每每读完然后自我评析,便因氤氲其中而感到由衷的陶醉,似乎是神魂颠倒,伴随着“为伊消得人憔悴”,觉得“衣带渐宽终不悔”。

然而,读诗,读词,不仅是享受灵魂的洗礼,更是对人格的历炼。

成语炼石补天:炼:用加热的方法使物质纯净或坚韧。古神话,相传天缺西北,女娲炼五色石补之。比喻施展才能和手段,弥补国家以及政治上的失误。如: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又如:西汉·刘安《淮南子·览冥训》:“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二

严羽讲,“诗有别趣,非关理也”,我特别欣赏这句话。

纵览唐诗三百首,我注意一个事实,在盛唐那个时代,诗人的笔下,诗情驰骋想像的广阔天地真的是在“理”之外。细读唐诗后我才明白,只有当诗歌插上了浪漫的翅膀之后,它才有可能尽情地翱翔在“理”的上空。

诗有别趣,其趣令人动情。日前重读唐诗,感慨颇多,现归纳体会如下:

其一、高明的诗人往往会驰骋其想像力,空所依傍,以求其境界出人意料。譬如读到一首好诗,而其技法、灵感及境界又为自己所不能时,我会由衷地感叹:泼墨简笔描之难。诗和禅一样,重在心悟而离言说。诗在技法上讲究“妙悟者不在多言”。当一首诗能达到一种禅境时,就更属不易。就我本人而言,我更喜欢那些具有禅意的诗作,因为它所表达的意境能够直指人心。

其二、一个博学有品位的诗人,总是一个能够纵览诸家的聪明人,总是一个能够改其习端,习禅心法的觉悟者。日久天长,他的诗作自然会达到一种无碍的境界,诗人也会活泼泼地创新出一道为世人所瞩目的风景。

其三、一个有成就的诗人,一定是一个经过了几十年的修行研磨,已经到了一种“志于道、游于艺”境界的人。因为只要读他们的诗作,读者总能够品味出一种大自在的境界。就像架在千刃绝壁上的木桥,那是一种无心之心。

其四、一个体悟了禅境的诗人,一定是一个“夺一切境,入诗歌三味;乘境深处,自由无碍”的人。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三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在历史的长河中,岁月的浪花冲刷走了许许多多古老的文化,唐诗却如磐石般沉淀在中华儿女的心中。清代蘅塘退士选编的《唐诗三百首》收集了唐诗中脍炙人口的佳作名篇,每每诵读,都加深了我对诗歌、对古人、对历史的感悟。

读诗要有三品,品色、品温、品韵。读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我们一起先看颜色:绿的酒,红的火炉,黑的天,白的雪,四种颜色呈现在眼前,能说不美吗?再看温度:酒本来是冷的,却被火炉加热了,虽说天快下雪,却让人感到一股暖意。最后看韵律:新酒上的泡沫像绿色的小蚂蚁,小火炉上的火苗也在跳动,静中有动,整首诗仿佛有了生命。

唐诗的美还在于它的精。现代文章、诗歌的篇幅较长,文字比较华丽、饱满。古诗则不同,虽然大都只有二十多字,可是字字珠玑,所以读诗要细。杜甫的《春夜喜雨》就是让人回味无穷的好诗,“潜入夜”“细无声”六个字让人感觉到春雨的君子风格,同时也感受到诗人的儒者风范。

唐诗的美无以言表,它不是简单的文字,它是读诗人的心跳与呼吸,也是读诗人行走的步伐。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四

小时候听到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唐诗代表了中国诗歌的最高成就,既是中国几千年文化千锤百炼的不朽硕果,更是愉悦我们精神世界的不可或缺的文化源泉。唐诗对于现代人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上至鬓鬓老者,下到黄发孩提,基本都能达到耳熟能详的境界。《唐诗三百首》有很多版本,但其内容都是包罗万象,尽涵人生百态,世间冷暖,品味一首首唐诗,我们彷佛进入了一个浩瀚无边的天地,不断领略着人生的真谛,我们本一贫如洗的精神世界不断接受着冲击,在洗礼中得到充实。

读《唐诗三百首》里的每一首诗,彷佛都是在阅读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故事,从充满诗情画意的字里行间里我能感觉到扑面而来的朋友情、母子情、思乡情、爱国情以及郁郁不得志的无奈亦或是豪情壮志的抒怀。下面摘录一些人们朗朗上口的语句回味一番。

——朋友情。每每读到李白的《赠汪伦》,我的内心都会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那种天真自然,全无矫饰的朋友情谊所触及,朋友间的离别虽苦,但有了你依依不舍的送别,有了你“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的劝慰,我一定会怀揣着这份深情厚意,昂首前行,虽有丝丝不舍,但内心不在茫然。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明白:君子之交淡如水的朋友之情是多么难能可贵,而自己触手可及朋友是多么值得珍惜。

——母子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每每读到孟郊的《游子吟》时,我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的母亲,都会为伟大的母爱所触及心灵,在妈妈给你打点的行装里,在妈妈给你的电话中,充满着妈妈多少揪心的泪、多少美好的祝福。回想一下,我们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从茁壮成长到成家立业,哪一刻哪一时都离不开母亲的哺育、照料和叮嘱。当我们生病时,她日日夜夜,精心守候,求医问药,忧心如焚;当我们犯错时,她苦口婆心,谆谆教诲,不厌其烦,深怕我们受到一丁点委屈。随着我们不食不语,母亲也懒言少饭。而我们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都会令母亲眉舒目展、喜形于色。再想一想,就算不懂事的我们顶撞过她、伤害过她,而母亲对我们的爱始终不变。正是书中的教导,使我铭记:要做一个孝顺的儿子,一个懂事的儿子回报母亲和所有亲人的大爱。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五

平生嗜好国粹。鄙人对国粹的理解就是,经久不熄的、怡人贻世的、富含哲理的文化精髓。《唐诗宋词三百首》理所当然是中华文明的精髓部分,他经久不息,但他更近乎于“怡人贻世的”。如果我们把《唐诗宋词三百首》比作一座雄伟的殿堂的话,那么我们孩时所学的唐诗和宋词,就只能算是走进了殿堂的第一门;或者说凭着对雄伟殿堂的一知半解,而对那座殿堂有着热切的向往。当你忽然有一天长大成人时,顺着孩时的脚步走近那座雄伟的殿堂时,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它的雄伟还不止想像中的雄伟。只要你有时间真正的在里面畅游时,跨越时空的鸿沟、“身”置时空的背景中,并能领会其中滋味,这便觉得原来自己如此的“渺小”,这是我之所以称自己为“鄙人”的原因。我以为,谦卑的目光会使人走的更高更远,因为当你手握“谦卑”这副望远镜时,你将会深深的探寻那山外之山,或用目光的,或用思想的。

说起唐诗,首推李白。他的佳作不可罗列,他的意境气象万千。他信手拈来的一首《渡荆门送别》,每每读后让我寸肠泛愁万里,乡情直系云帆。他牵挂着家乡,家乡的山水也情意缠长,从他的诗中明了可知家乡的山水是懂得如何与他惜别的——送君万里方为别!还有他的三首《清平调》,无意间写尽了、写绝了人间的荣华富贵。他的好多诗也是那个时代许多历史事件的佐证。说唐诗其次,杜甫必不可少。他是个现实主义的大诗人。他的诗也时常朦胧,但他绝不盖没现实;他的诗包天含地,但他走的是人间正道。他的诗绚丽多彩,但诗的对仗仍齐心工整;他的诗处处批判,但说尽事实绝不反叛。一首《望岳》和《兵车行》,尽可代表他的诗风。唐诗中还有许多绝笔佳唱,比如《渭城曲》《琵琶行·并序》《无题》《登鹳雀楼》《乌衣巷》……我深醉于那拘泥可塑的词藻中,我更欣赏那富丽堂皇的祖国山水,还有那悲欢可鉴的历史与人物。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座文学高峰。宋词讲究词牌和音律,但他的内容却是波澜起伏的。宋词中我最爱反复品尝的是,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破阵子》,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还有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等。这些词品熠出时,伟大词人更像是诗人。他们用自已的笔杆子代斧钺,把自已的一腔雄心壮志全部交给了国势日衰的大宋王朝,他们的爱国情怀至今感人至深。他们的笔锋与唐诗比肩,他们的情怀同辉日月。再读读苏轼那月光流水般的《水调歌头》,似乎整个大宋都融进了这首词中,在它的字里行间中飘落了太多的不甘与无奈。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六

唐诗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诗歌是中国文学中最古老的文学样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书中一共有三百首古诗,每一首古诗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对于四年级的我,读完了一首古诗,我会明白这首诗的意思,但其中深刻的历史意义还需我去慢慢体会,许多知识还需要我继续去探讨。唐诗,被誉为“中国诗歌颠峰”,读了《唐诗三百首》一书,我从中感受到唐诗的绚丽多彩,堪称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史是最璀璨的明珠,是中华民族的珠宝。唐代是诗人辈出的时代,令人骄傲的是盛唐出现了李白、杜甫二位最伟大的诗人。唐诗所反映社会生活的深度,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时代,内涵十分丰富。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七

直到上了高中,学了《唐诗宋词选读》,我才感受到那韵味。

如果说现代诗是揭示了现实的黑暗,讽刺社会丑恶嘴脸,是一把尖锐的匕首;那么唐诗是一杯茶。只有淡淡的品茶,宁静的看着茶水的雾气,才能知晓它的韵味,了解美丽与恬静背后诗人的思想与情绪。唐诗纵使带了太多的愤懑,伤感,豪迈不羁,离愁别绪…但在我眼中,它终究是一杯茶,一杯蕴含了无数情绪的茶。

这杯茶里,曾有一位诗人的豪情壮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杯茶里也曾融入了一个诗人的豪迈不羁“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杯茶里暗含着一位忠臣的血泪“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这杯茶里也曾因边关的紧急战事而泛过一丝涟漪“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

;这杯茶里也曾包含了太多的叹息“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诗人已盈满热泪,只有重重的叹息…这杯茶里已融合了太多的叹息,它记录着唐朝的历史,它为唐朝而生,它是唐朝的倾听着,记录者。它让我们懂得了去品诗,感受唐诗的魅力。这杯茶是一位智者,它将那么多的情绪埋藏在心底,只为让我们去了解它内心深处的喜悦,叹息,痛苦,悲伤,秘密…我眼中的唐诗是充满韵味的,它是一位穿着古朴,举手投足之间有着一股风流的文人雅士;它亦或是一位出生在江南古镇的婷婷少女,一颦一笑间有一股难以描述的韵致…这就是唐诗,它可化作千万种景象,千万种情绪,千万种风情。惟一不变的是唐诗骨子里的韵味,让人思索,让人感慨万分。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八

今年暑假我有幸阅读了《唐诗三百首》这本书。读完这本书,我受益匪浅。

书中的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耐人寻味,每一首诗都是那样的含义深刻。拿起《唐诗三百首》再去细细品读,我们会发现,每一首诗都是一则伊索寓言,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古诗只要细细地去品读,这便是一生中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辈子受益。

就这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字,却如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这一切,都离不开古诗告诉我们的哲理。古诗,他并不是哑巴,不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上遇到困难,他都像老师那样教导着我们,关心着我们,给予我们希望。

唐诗三百首读后感篇九

虽然只有短短的几行字,却凝聚着几代中国人的精神力量。那简洁又生动的语言,似乎在向我们诉说着中国曾经的历史文化。可以说《唐诗三百首》是近两百多年来流传最为广泛,风行海内外,历久不衰的一种唐诗选本。

书中各种诗体都有,如:五言律诗、绝句、七言诗……在各个诗人笔下出现了一首首名诗,一个个名句。既有李白、杜甫、王维、白居易、李商隐等“大家”,也有不少王侯、僧侣、歌女,甚至无名氏等“小家”。书的取材也十分广泛,不拘一格。不仅有描写自然风光的,也有揭露战争给人民带来深重灾难的,还有表达诗人对友人依依惜别之情的。既有描写归家时的复杂心情,又有描写君王爱情的悲剧……从市井风情到边塞风光,从生活琐事到国恨家仇,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这本书是应有尽有。每一首诗的风格都不一样。

每一首诗出自不同诗人的笔下,它像海上的照明灯,风雪中的煤炭,时时帮助着我们,温暖着我们;他像老师,无论在学习上还是做事上,时刻教导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