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报告>专业硕士开题报告(汇总24篇)

专业硕士开题报告(汇总24篇)

时间:2024-05-07 16:26:06 作者:雅蕊

开题报告是研究者在开始研究项目时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它是进行后续研究的基础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开题报告参考文献,供大家阅读,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开题报告的结构和内容。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求

选题背景(项目名称、来源、总经费、合作单位、完成时间和本人在该项目中承担的任务简介):

我国的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多年来一直延续的是有计划预防性维修制度,这种检修制度通过对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年限和磨耗程度计算出主要零部件的修理周期,同时考虑一般零部件的修理,划分出修理类别等级和修程。检修规程包括:厂修、段修、辅修和轴检。这种检修制度在运用中存在一定的不足,主要体现:(1)在车辆定期维修有大量分解,次数较多的维修减少车辆运行时间;(2)车辆定检时间的确定是根据统计方法进行概率预测。这样就会出现有的车辆没到检修时间就损坏严重,而有的车辆虽然到期检修但却运行状态良好,造成修理上的不均衡。尤其是随着新设备、新技术在车辆上的运用,车辆的寿命运来越长,现有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的弊端越加明显。本文以呼和浩特铁路局为例,通过对现有检修制度的分析,并借鉴国内外的经验对铁路货车检修的制度进行探讨,以便提出新的较为适合的检修制度方案。

本课题预计完成时间20xx年10月。

论文要解决的问题和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拟解决的问题:

1、分析我国现有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存在的弊端和不足之处;。

2、对呼铁局车辆检修方面的情况进行信息收集,了解目前车辆检修的实际状况;。

4、制定出较为合理的车辆检修制度;。

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1、阅读国内外文献;。

2、从网上收集资料;。

3、深入呼和浩特铁路局各站段,收集所需资料,进行考察收集相关数据;。

4、及时请教指导老师,对理论和基础方面的疑惑和难点进行解决。

论文完成计划:

20xx-12~20xx-05撰写论文初稿。

20xx-05完成论文初稿。

20xx-05~20xx-07请指导老师对初稿提出修改意见,完成二稿。

20xx-09提交论文最终稿。

20xx-09~20xx-12请评阅老师审阅,准备论文答辩幻灯片(ppt)。

详述选题的目的意义、工程背景、国内外发展动态、实验设计方案及预期结果(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撰写):

1、本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的技术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和新材料运用到车辆制造上,车辆零部件的使用寿命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另外,车辆运载量和运行速度的提高使车辆的运行条件更为复杂。目前的检修制度在新形势下显示出来的弊端更加明显。随着近年来铁路货车技术管理信息系统(hmis)、车号自动识别系统(aei)等相继建成使用,铁路货车车辆管理信息化程度显著提高。这对车辆的检修制度改革提供了依据。本文试图运用rcm(reliability-centeredmaintenance——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研究)理论对车辆检修制度进行分析,对铁路现有检修制度提出科学性、有可操作性的改革方案,为呼铁局车辆检修制度改革提供思路。

2、工程背景。

在我国,除少数企业自备车外,大多数铁路货车内有固定配属。为了保证这些车辆及时得到检修,使之安全运行,铁道部早在50年代便制定了以预防性计划修和日常维护相结合的较为严格的货车检修体制。这在当时车型比较落后、性能状态较差,以及材料价格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应该说比较适用。但随着货车车型的变化,各部配件性能的改善,以及材料价格的迅猛增长,使得原有货车检修体制的弊端明显曝露出来。从现有货车检修体制而言,理论上讲一方面可以保证车辆性能及时得到恢复;另一放面可有效调控车辆的维修秩序。但实际上这两方面的作用已很难体现。按现有修程规定,修程越高成本支出越大。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有些进行临修的车辆破损程度远比段修车严重,维修费用支出远大于高修程的车。另一方面,由于车型逐渐变好,零配件性能日益精良,使得车辆定检时承担的零配件更换量日益减少。再加上车辆维修部门维修费用包干,使得该修理的车辆不修理,甚至于出现问题严重的车辆无人扣修,只通过列检人员的简单处理便放行等不良后果。

鉴于上诉种种不利因素,尽快调整现行货车检修与管理体制,选择切合当前车辆检修工作实际的'体制已势在必行。

3、该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技术装备自动化和复杂程度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维修的认识不断深化。现代的维修已从一种技艺发展成为一门综合学科,其涉及断裂力学、故障数学、可靠性工程、系统工程、管理科学、工程经济、人机工程等多种学科。对机器设备故障的理解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的故障观念认为设备越陈就越容易发生故障;第二阶段人们普遍相信“浴盆曲线”,从而产生了以机件磨耗规律为基础的计划预防修的维修思想;第三阶段的研究揭示,随着技术装备复杂性的提高,大多数的故障规律并不符合“浴盆曲线”。近代机车车辆的统计资料表明,占90%-95%的机件故障没有损耗期。这就说复杂设备的可靠性基本上与时间无关,因此以定时维修、拆卸分解为基础的计划预防性思想遭到质疑,从而形成和诞生了“以可靠性为中性的维修(rcm)”思想和维修制度。

尽管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其它行业的技术装备已深入推行rcm的维修制度,但在铁路货车维修领域内目前仍执行的是计划预防修的大框架,整车或大部件定时或定运行里程进行不同等级的维修。各国铁路在此大框架下,实施灵活的状态修。

(1)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从有关文献获知,国外教先进的铁路车辆检修体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东日本旅客铁道运输有限公司的新车辆维修体系。它主要是按照装置、机器的不同性能(技术水平)实施灵活检查,原则上以各装置、机器的不同耐磨性及耐久性为基础,适当确定检查周期的柔性检查体系。二是奥地利铁路rcm/lcc维修模式。其特点是确定重要功能零部件,合理选择维修模式,科学地确定预防性维修工作的间隔期和维修级别,以最低lcc为目标安排维修,重视维修的经济性;三是德国高速列车ice的维修模式。其特点是保持计划预防休修制的总体框架,采用诊断维修将计划维修措施分解为许多小组成部分,即“最小工作包”,增加维修灵活性。此外还有英国铁路大部件换修的维修模式等。

(2)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随着我国铁路货车技术的发展,零部件质量的显著提高,以及重载、高速对车辆的要求,我国铁路货车的检修制度在逐步完善之中。对这检修制度改革方面的研究也较多。检索到的国内对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研究的文献有:《近代铁道机车车辆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对国内外铁路货车检修制度进行介绍;《rcm技术在铁路机车维修中的应用价值》,从机车功能入手,分析可能出现的故障,用逻辑决断图和定量的数学模型,结合现场数据资料和实验结果,经过可靠性统计分析来确定维修周期和级别;《浅谈铁路货车检修体制改革的现实意义及方法》,从现有检修制度入手分析存在的弊病,提出改革的几点建议;及《论我国机车车辆修制改革》、《谈货车检修制度的改革》、《车辆的状态修与技术诊断》等文献,这些是针对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总体改革的研究。其它如《hmis在货车检修运用管理中的作用》、《车辆实时监控系统研制》、《关于铁路货车检修扣车信息化管理的研究》、《铁路货车动态检查布局与设置基本思路》《铁路货车检修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研究》等文献对铁路货车检修从信息化角度作了研究;还有从特定运载情况角度对铁路货车检修的研究,如《大秦线货车维修管理体制的探讨》、《铁路重载货车rcm管理体系理论框架研究》、《大秦线重载货车检修运用现状分析及探讨》。以上资料从不同角度对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改革作了有价值的探讨和研究。

4、实验设计方案。

第一章绪论。

1.1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1.1研究背景。

1.1.2研究意义。

1.2国内外相关研究状况。

1.2.1国外研究状况。

1.2.2国内研究状况。

1.3研究的思路与论文结构。

2.1rcm的形成。

2.2rcm基本问题。

2.3rcm基本思想。

2.4rcm基本观点。

2.5rcm优势。

第三章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分析。

3.1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基本情况。

3.1.1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概况。

3.1.2现有检修制度对保障铁路货车的重要性和作用。

3.1.3我国铁路货车检修制度的发展趋势。

3.2呼和浩特铁路局运输概况。

3.2.1运输的组织特点。

3.2.2运输货车的特点。

3.2.3运输对货车工作的要求。

3.3呼和浩特铁路局货车检修、运用现状分析。

3.3.1货车检修作业能力。

3.3.2货车扣修组织模式。

3.3.3列检作业布局。

3.3.4列检作业模式。

3.3.5检修制度分析。

3.4呼和浩特铁路局铁路货车信息化建设情况。

3.4.1铁路货车信息化在车辆检修制度中的作用。

3.4.2铁路货车信息化体系构建情况。

第四章铁路货车检修制度构建设计。

4.1rcm分析。

4.2货车rcm管理体系构建。

4.3货车检修制度改革方案设计。

第五章以rcm管理体系为核心的检修制度实施措施。

5.1rcm准备工作。

5.2rcm实施过程。

5.2.1货车零部件可靠性分析。

5.2.2确定货车产品重要功能项目。

5.2.3故障模式与影响分析。

5.2.4逻辑决断分析。

5.2.5维修方式选择与维修决策。

5.3加强货车信息化建设,提高状态修比例。

第六章结论与展望。

6.1结论。

6.2展望。

参考文献。

注:内容填不下可加附页。

[1]李丙、康振华《hmis系统在货车检修运用管理中的作用》铁道技术监督第5期。

[2]藤原、良守(日)《jr东日本新车辆维修体系》国外铁道车辆5月。

[3]高萍《rcm技术在铁路机车胃中的应用价值》价值工程第11期。

[4]彭惠民《车辆的状态修与技术诊断》铁道车辆11月。

[5]松本(日)《车辆实时监控系统研制》国外铁道车辆209月。

[6]孙蕾、陈雷《从检修规程谈我国铁路货车各级修成程的衔接与分工》铁道车辆10月。

[7]王永军《大秦线货车维修管理体制的探讨》铁道货运第1期。

[8]周磊、陈磊《大秦线重载货车检修运用现状分析及探讨》铁道车辆204月。

[9]刘汝让《德国客车的检修体制与修程分析》国外铁道车辆11月。

[10]马千里、陈雷、吴月东《关于铁路货车扣车信息化管理的研究》铁道车辆205月。

[11]赵中喜《机车车辆维修的发展方向及对策》铁道机车车辆。

[12]蒋太立《基于rcm理论的维修决策研究》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年5月。

[14]董锡明《近代铁道机车车辆维修现状与发展趋势》铁道机车车辆20。

[15]董锡明《论我国机车车辆修制改革》铁道机车车辆1994年第4期。

[18]贾宝谊《谈货车检修制度的改革》铁道车辆1984年第8期。

[19]赵长波、陈雷《铁路货车动态检查布局与设置基本思路》铁道车辆年4月。

[24]潘光、毛昭勇《预防性维修周期优化决策研究》机械科学与技术2007年4月。

[27]袁清武《货车构造与检修》中国铁道出版社2008年北京。

[28]《路情教育》呼和浩特铁路局出版2007呼和浩特。

[29]《局情教育》呼和浩特铁路局出版2007呼和浩特。

美术教育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扶海洲(如东古称)从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长江入海网口一片卵形沙洲,后与大陆并接,成为“唐古砂咀”,五代的后周世宗年间(954-958年)当扶海洲与胡逗洲涨结后,扶海洲与大陆之间的古横江最终消失,如东人因势利导修筑了一道又一道的海堤,匡围出一片又一片土地,扩充了如东的疆域。在这片神奇的疆域,孕育了黄金滩涂特有的文明。从远古的渔船到现今的文蛤景画,每处景观、每件工艺品,都在诉说并持久演绎着滩涂繁衍的历史。因此,在时隔数千年的今天,我们肩负着繁荣这方文化的使命,并由此去追溯远古的滩涂文明。

(二)融汇各地移民文化。

远古,人类活动随着海岸的逐渐东迁也随之东移。从最早的青墩淮夷古族人、吴越人、“盐丁”、两晋南北朝时期被迫南迁的山东兖州人、江西客家人,到元末明初的因“洪武赶散”驱逐至扶海洲的苏州阊门人,再到明清时期各地商贾、建国后三峡移民、婚嫁到如东的三十一个少数民族,如东人祖先来自华夏五湖四海,各地汇聚如东的的客籍人,带来了各地的生活习惯,同时也带来了各地的文化,成为南黄海滩涂文化底蕴的重要源泉。譬如江南水乡文化、镇扬文化、徽州文化等等,据说如东五大集镇的石板街就是当年徽州文化的产物。

而今,我们踩着前人的肩膀,继续开发属于我们如东人滩涂美术文化,如象征如东人踏实勤恳的海子牛文化、宝地孕育的奇贝——“文蛤景画”以及奏响如东新时代强音的“空中交响曲”和“海上迪斯科”文化。如东的文化就像扎根这方热滩涂的五湖四海的人一样,兼收并蓄,博大且包容。

(三)挖掘地方特色美术。

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张振华在《把根留住》一文中说“民间美术是本乡本土流传在民间的艺术形式,即所居住生活的地方的美术,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价值”。民间美术作品之所以感人,正是因为他们不是无动于衷地摹抄,而是在没有功利驱动的纯真心态下、在游戏般的创造中与民族的艺术精髓和气质相交融,并注入了自己的热情和生命力。

从南黄海滩涂的渔船制造工艺、以及如东“板鹞”这些纯手工工艺,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滩涂居民的生活。渔船的优美曲线造型,板鹞风筝的精湛工艺,徐善华先生娴熟的画牛技巧,以及华子裕先生闲暇之余投入的极大热情,以独特的视角发现并研究出来的文蛤景画,无一不表明古老的扶海洲在今天又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由此形成的地方特色美术极大地丰富了如东文化,增加了滩涂文化的内涵。倾向于东方传统的“空中交响乐”到西化的“海上迪斯科”,给如今的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又重新加入现代元素,给如东滩涂美术文化注入新的生命活力。

二、南黄海滩涂的美术文化的资源应用。

当前,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在不断深入挖掘港口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同时,逐渐淡忘了这些宝贵财富另一方面的价值,我们的文化教育研究也并没有对本地优秀的滩涂文化资源加以很好的利用。由此,我们意识到抢救、传承本地美术文化的迫切性,看到学校美术教育对本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的重要性。

我们认为,要想做好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的应用,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发掘取舍,找准最佳的整合点。

首先,我们要根据美术教学的实际需要,充分发掘可供利用的美术文化资源。

滩涂资源的很多,比如,文蛤、渔船、滩涂景观、风筝节、渔民等等。我们要做的第一项工作就是要充分去发现、发掘这些可供利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去研究每一项资源。

其次,我们要对这些资源作出合理的取舍,找出最适合美术教学的资源。

在这些资源中,并非所有的资源都能够应用到到美术课程的某一个具体教学活动中来,而是应该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将与具体教学活动有关的资源经过挑选和甄别后选择最优质的部分进行配置,这些资源必须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能力相适应。如我们在应用“文蛤”这一课程资源的时候,就要发掘其美术价值,像贝壳的外形、纹理等,而不是把重点放在“天下第一鲜”是怎么个美味法这方面。对风筝节这一资源,不能混淆于风筝的制作,这一点虽然重要,但对于滩涂美术文化而言,最重要的还是对于利用滩涂放飞风筝这一具体场景的美术语言描述。

第三,取舍过后,应找准资源应用与课堂教学的整合点。

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与滩涂美术文化相关联的五种文化加以课堂应用,比如“渔船文化”、“海子牛文化”、“文蛤景画”、“空中交响乐”、“海上迪斯科”。应用之前将与美术课程最密切相关的因素提取出来,比如,在将“渔船文化”应用于课堂教学时,我们就可以省略其实用工艺,重点看其造型特征,以一种对物体造型美分析的眼光去审视渔船,分析渔船的外部造型,内部结构,适当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以手工制作的形式,进行渔船模型的设计制作。

在应用“海子牛文化”资源的时候,我们可以着重分析海子牛的造型特点,他的彪悍,结实粗壮的体型,任劳任怨的品质,将成为教师教学的主题曲。而海子牛的生理特点顺便介绍,点到即可。具体到四大领域中的“造型·表现”领域,我们把如东的文化象征物——海子牛引入课堂,给学生提供详实的资料图片,教师带着学生去欣赏如东本土画家、工艺美术师手下精美的海子牛的形象,抑或是绘画、抑或是剪纸、抑或是雕塑,让学生从感官上对海子牛这样一个现在正在逐渐消退,但曾给我们祖辈作出重大贡献的`生物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这个基础上,教师给学生介绍创作的基本技能,比如绘画技巧:国画的用笔用墨,甚至海子牛某个部位的具体用笔用墨技巧等;或者泥塑、贴画的的技能方法等。

(二)切实可行,多方搜集各类素材。

经过资源的重新组合之后,一部分资源已经初步具备了美术文化特征。但要真正应用于课堂,还务必注意可行性原则。即,要根据现有的教学条件和学生状况,美术课程资源的应用在实际操作中能够顺利进行。课程资源应用不是简单地建立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之上的,更不能脱离实际凭想象和假设办事,而是要冷静、仔细地分析客观情况,对各种因素充分了解和把握,制订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以保证在教学活动中能够做到步骤严密、操作有序,实实在在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从理论上讲,像滩涂这样的乡土资源资源能够很好地弥补现有课程资源的不足,解决相应的教学活动中的实际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很难甚至不可能做到的,如在进行海子牛或者沙滩风筝课堂教学的时候,能到实地去看看海子牛或者到滩涂上去放放风筝当然最好,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跟大海有过亲密接触,也并不是所有孩子对海子牛这样一个文化象征物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在实施教学时,可以采用视频、图片展示等形式进行传播,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和理解。如果有可能,也可以让孩子进入网络教室,通过网络让孩子们去感受一下滩涂美术文化的魅力。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注重课程资源积累,比如图片、音像、文字素材等等,在可能的情况下,尽可能多搜集一些实物,这样对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大有裨益。如,在在“设计·应用”学习领域,教者广泛搜集贝壳(以文蛤贝为主),并把这一滩涂遍地可见的贝壳作为一种创作素材引入课堂,在引导学生认识贝壳的功用之后,再给学生提供相关贝壳贴画、贝壳挂件、摆件等艺术作品,使学生知道贝类除了人们熟知的食用、药用功能之外,还可以作为艺术创作的素材。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进行贝壳贴画、贝壳挂件、摆件的工艺制作。同时,我们也可以在“欣赏·评述”领域引入“文蛤景画”这样一个极具如东本土特色,且尚未被众人关注的的艺术形式。用图片介绍,影音资料介绍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文蛤景画”的诞生,知道如东有“华子裕”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人物,数年如一日地关注“文蛤景画”,开发文蛤景画系列工艺品。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导想像、教师介绍、尝试绘画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文蛤景画的艺术魅力。

(三)讲求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立足本土的美术文化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得到师生的认同,熟悉的事物在冠以地方文化特征后,更易于被同学接受。这给具体的课堂教学操作提供了方便。滩涂美术文化,在现代教学媒体的协助下,充分展示其独特的人文魅力,这势必让美术课堂锦上添花。但我们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也必须要考虑到所在教学环境的实际情况,讲求教学效率。

效率性原则也可称为经济性原则,即以尽可能用少的金钱、物质资源、时间和精力投入获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应该说,我们如东县情决定了我们的学校教育资源还相对匮乏,美术作为一个小学科在很多学校所能获得的资源更是有限,很多学生家庭经济也并不富裕,甚至个别家庭还处于贫困状态。因此我们在进行资源应用时,要立足实情,尽可能选择经济投入要求低、相对教学效果佳的课程资源;在进行美术教学时,要尽量节省资源消耗,选择可再生的材料,这样做一方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另一方面也能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另外,我们还要适当考虑学生的课业负担,虽然我们希望通过美术教学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放松,但如果过多地让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去进行美术学习和创作活动,也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在进行课程资源应用时,应该尽可能选择要求学生投入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的内容。

比如,我们把“海上迪斯科”、“空中交响曲”以实践活动的形式纳入美术课程。对于“空中交响曲”,我们可以利用课外美术活动小组的形式组织一部分同学参加活动,风筝的制作充分利用乡土耗材,如芦柴,废旧报纸、挂历纸,甚至较薄的布,重点放在放飞这一环节,走出校园,踏上利用滩涂的广阔,无电线干扰的优势,让学生充分感受放飞的乐趣,最后我们还可以通过主题创作的形式,让学生以“空中交响乐“为主题创作绘画、泥塑或其他艺术作品。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我们还可以用相机记录精彩的瞬间。“海上迪斯科”作为如东一大旅游特色项目,对有条件的学生,可以指导相机的使用技巧,记录活动场景,活动过后进行心情分享或主题艺术创作。

总之,当我们发现南黄海滩涂美术文化资源的价值,并想让之在课堂上得到很好的应用,单是理论性的挖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每一个具体实施者从素材的搜集、整理、取舍,到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的实施,再到后期资料的搜集、教学的反思,做到唯细唯实。只有这样,才能确保这项研究得以顺利有效的开展,才能真正这项乡土美术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最终落到实处。

哲学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1、选题意义和背景。

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的对外联系也日益增多。中国企业要想打入国际市场,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知名度,企业网站或宣传册上的企业简介扮演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通过阅读企业宣传资料,读者可以看出企业外宣材料既有关于企业的基本信息介绍,也有企业所做的文字上、句法上、结构上的这染来达到推广企业、大市场的目的。汉语企业外宣材料的翻译在英译过程中会涉及到与目的语不同的语言习惯、行文方式以及文化因素、社会政治因素、心理因素和审美因素等,这就需要译者对原文本做出适当调整,从内容和形式上对语篇进行重构,以此实现对交际意图的顺应。根据赖斯的文本类型说,本文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信息型”、“表达型”和“诱导型”.笔者认为,企业外宣翻译属于“信息型”和“诱导型”文本兼而有之,而且更侧重于“诱导型”.因此,外宣翻译要更加注重文本的交际功能,要更多的考虑如何使译文所传递的信息更便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和接受,并让读者产生共鸣,继而付诸行动,实现译文预期的功能。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m)提出了顺应论,将语言的使用过程看做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选择的过程。因而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研究语言使用。翻译作为一种特殊的交际方式,也可以从顺应论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优秀的企业宣传材料不仅会提高企业的知名度,还会为企业带来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因此任何一个想打入国际市场的企业务必在其外宣材料的翻译上做足功夫。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历史渊源、生活环境的不同,译者在翻译企业外宣材料时为了获取目的语读者的认可并激发他们付诸行动,就要顺应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以及心理因素、文化因素等对原文做出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调整,而这一顺应的过程也是语篇重构的过程。本文突破性的将顺应论与语篇重构结合起来,并结合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及其翻译,试图从顺应论的视角分析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现象。

2、论文综述/研究基础。

1987年维索尔伦(verschueren)提出顺应论之后,在语用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不久国内学者就将其引进到中国来。国内学者不仅从理论层面对顺应论进行研究和探索,而且将顺应论应用到翻译理论和实践、外语教学、二语习得、文化传播等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成果最大的当属顺应论对翻译理论和其应用的研究。我国真正将顺应论引入翻译研究开始于21世纪初。

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比利时语用学家维索尔伦(verschueren)在《ipra工作文集》(ipraworkingdocument1)(1987,45-48)中发表了一篇名为《作为顺应论的语用学》,标志着顺应论的提出。1995年,他较为详细并系统地在他主编出版的第一本《语用学手册》(handbookofpragmatics)中对顺应论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为顺应不同的交际目的和交际对象进行动态地选择的过程。他将语用学描述为关于语言整体的、功能性综观,并将语用学定义为语言和交际在认知、社会与文化方面的研究。,阿萨卡瑟(asakasher)主编的《语用学的关键概念》pragmatics;:criticalconcepts)论文集中,维索尔伦发表了一篇名为《交际动态过程的语用模式》(v4pragmaticmodelforthedynamaticsofcommunication)的文章,主要研究了顺应论中顺应的动态性。,在他的专着《语用学新解》(understaningpragmatics)中,维索尔伦强调了语用学的地位和作用,这本书的出现标志着顺应论走向成熟。该书主张把语用学当作一种研究视角,突破了以往学者将语用学看作语言学的一个核心分支(语音学、音位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的看法,而认为语用学是一种语言功能的视角或纵观,贯穿于语言学研究和使用的方方面面,可以照应到语言的各个层次。运用这一视角,可以研究不同的语言材料。这是一种研究方法上的革命,可以为语言的不同层面进行语用分析,也为语用学的学科性质进行了重新定位。

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钱冠连是国内第一位将顺应论引入中国进行研究的学者。在他发表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的.《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verschueren语用学新论评述》(1991,62-66)的文章中,将维索尔伦对语言适应包括五个方面,即适应的对象、层次、阶段、领悟程度和适应策略进行了分析,并且就语言适应、选择和语言功能综观三者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真分析对比了维索尔伦的语用学新论和以往的语用学的区别。他还在《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发表了一篇《语用学: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2000,230-232),该文章首先解释了语用学综观论的理论源头。维索尔伦从morris的理论中得出了任何规则里都有语用成分,也能从不同的语言成分中审视到语用视角。其建设性意义体现在将语用学从语言学的并列学科出分割出来,使其不再属于语言资源的语言学,而是加入到语言使用的语言学去,作为是一种语言综观和视角来研究和使用,这不仅仅可以解决语用学问题,还为今后人们从语用学角度解释其他问题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

国内除钱冠连外,何自然主编的《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一书也对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评述。和以往语言学及语用学着作不同的是,该书紧紧把握住语用学研究与发展的方向,集语用学的三个前沿理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为一体来向国内读者进行西方翻译理论的介绍。

关于顺应论的部分,该书介绍了顺应论的理论来源、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顺应论的视角观、顺应论的分析维度、顺应论的应用等。本书中理论与实例有效结合,为读者展现了顺应论的完整框架及其应用。该书指出,顺应论是宏观语用学的核心,顺应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研究和探讨语用学的全新视角。谭晓晨发表在《外语与外语教学》上的《语境的动态研究一--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评介》(2000,50-52)中介绍了维索尔伦的语境适应论,探讨了语言和语境互为构建的动态关系,指出动态生成的语境观是对传统语境研究及时而必要的补充。孙炬发表在《山东大学学报》上的《维索尔伦顺应论的语言哲学观》(,51-55)从语言哲学的立场阐释了维索尔伦的顺应论。语言的使用是哲学立场的反映,纵观维索尔伦的语用思想,折射出体现在意义观、心理认知观和语境观三个方面的语言哲学。此外,刘正光、吴志高从哲学、心理学以及语言学的角度论述了顺应论的理论基础,除了对语言顺应论做出肯定,他们还指出“将‘顺应’看成一把万能的朗匙,以解释所有的语言运用,有运用过度之嫌”(李元胜,2007:124)。

中国学者不仅专门对顺应论进行研究,还将其与其他理论结合或者将顺应论应用到不同的领域。在利用顺应论对其他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顺应论对翻译的研究占据多数。

从理论研究的角度来看,有的学者侧重于顺应论对翻译理论研究的启示,戈玲玲在发表在《外语学刊》上的《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2000,7-11)-文中,为我们展现了语用翻译理论的发展历程,它超越了以往语言学研究的框架,将翻译看作是一种动态的信息交流活动。文章还指出,根据顺应论,语言和语境之间的顺应是一个相互的过程,两者可以相互影响,同样,翻译作为语言转换的过程,也会涉及到原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相互顺应,这种顺应应该以满足交际双方的需要为目的,对交际语境、语言的选择和语言结构做出改变。

有的学者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翻译策略和方法,王建国发表于《外语研究》上的《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看翻译策略与方法》(,55-59)-文中,针对国内外翻译界对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争论,他指出直译、意译、归化、异化只是翻译方法,而不是翻译策略,动态顺应才是翻译策略。同时,他还指出翻译的过程和结果是动态顺应的过程和结果。

顺应论在与翻译结合的过程中,学者们除了从翻译理论研究的角度分析和阐释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意义外,还将顺应论应用到具体的翻译实践中去,比如文学作品译作分析、应用文本译作分析,同时还有学者将顺应论与语用策略研究、外语教学研究、跨文化交际等方面联系起来。

叶苗在其着作《应用翻译语用观》conpragmaticstranslationfromtheperspectiveofpragmatics)中,首先对应用翻译进行了定位,然后从语用学的角度研究应用翻译。同时她主张以顺应论为基础来讨论和解释异化,并以《选美中国》为例,结合应用翻译中“异化”和“归化”之争,提出了在对具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应用文本翻译时,译者可以采取异化策略,担负起传播中国文化的使命,扩大目的语读者的文化语境、认知语境,激发他们对中国文化和传统的兴趣和探索,增强我国软实力。

纵观国内顺应论的研究现状以及顺应论与翻译结合的研究现状,可以看出在顺应论对翻译的结合方面,研究者几乎都是从文学翻译、应用文翻译的角度进行研究,而且很多研究还是局限于维索尔伦顺应论的推介和重申,缺乏创新点,并且对理论的适用范围没有做出明确规定,导致了顺应论在很多领域的误用和滥用。

3、参考文献。

reiss,katharina.translationcriticism,thepotential&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verschueren,jef.understandingpragmatics.beijing:foreignlanguageteachingandresearchpress.2000.

戈玲玲。《顺应论对翻译研究的启示--兼论语用翻译标准》[j].黑龙江,外语学刊。(3):7-11.

公海燕《顺应论视角下广告翻译研究》。2012.

何自然。《语用三论:关联论顺应论模因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何自然,冉永平。《语用学概论》[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2.

贾文波。《应用翻译功能论(第二版)》[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公司。2012.

李明。《商务英语翻译(汉译英)》[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钱冠连。《语用学:统一连贯的理论框架--j.verschueren〈如何理解语用学〉述评》[j].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30-232.

叶丽萍《顺应论在企业简介汉英翻译中的应用》。2012,叶苗。《应用翻译语用观研究》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4、论文提纲。

1引言。

2文献综述。

2.1国外顺应论研究状况。

2.2国内顺应论研究状况。

3顺应论简介。

3.1顺应论的三个核心概念。

3.1.1变异。

3.1.2商讨性。

3.1.3顺应。

3.2顺应论的两个分析维度。

3.2.1语境因素的顺应。

3.2.2语言结构顺应。

3.3顺应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企业外宣翻译中的语篇重构。

4.1企业外宣翻译的文本和语言特点。

4.2语篇重构的概念。

4.3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形式的语篇重构。

4.3.1语篇衔接和连贯方式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3.2语言风格与形式的语篇重构。

4.4从顺应论的视角看内容的语篇重构。

4.4.1心理世界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2文化现象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4.4.3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与内容的语篇重构。

5结论。

5、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本论文选取了两篇企业外宣材料,分别是《西麦克展览公司简介》和《海天味业网站宣传资料》,并由本人对其进行翻译。根据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结合顺应论的相关分析维度和语篇重构的两大类型,分析译者为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习惯、文化背景、社会规约和心理因素等所做出的调整。

6、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顺应论为基础,结合语篇重构的概念,分析了西麦克展览公司宣传材料和海天调味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宣传材料英译过程中的语篇重构现象。企业外宣材料不仅仅涉及到基本信息传达,而且涉及到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影晌力的传递。因此企业外宣翻译不是简单机械地表达和传递信息,还要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对原文作出调整,使目的语读者在阅读外宣材料时被其所传递的企业信息所吸引,继而激发他们采取行动。因此,译者为了符合目的语读者的阅读习惯、审美习惯、思维方式、文化背景要对原文进行内容上和形式上的语篇重构。包括语篇衔接与连贯方式的顺应、语言风格的顺应、心理世界的顺应、文化现象的顺应以及社会规范和政治制度的顺应。同时译者为了达到以上这些顺应的目的,选择顺应的过程中也包含了对原文从词语、句子结构、篇章衔接以及内容上进行重构。

对于企业的外宣翻译,只有设身处地地从目的语读者的角度去思考和翻译,巧妙地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读者的语言和文化,才能激发读者付诸行动,为企业的形象宣传和经济发展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7、预期的结果。

企业外宣翻译要通过对原文进行语篇重构来顺应目的语社会的语言语境、心理世界、社交世界、文化世界等,才能更好地实现外宣翻译的交际功能,达到良好外宣效果。

8、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哲学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二、专业。

外国哲学。

研究意义。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其书《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中第一次用了“历史哲学”这一理论术语。它以哲学思维的方式去研究人类社会历史,进而研究反思历史演变规律和历史的意义,这也是历史哲学的重要研究意义。它使人类以一种历史意识的形态取代原有自然法的意识。然而,人们为什么要对“历史”产生这样孜孜不倦的兴趣呢?就是人们并不满足于对自己过去经历过的历史停留在莫名其妙的感觉中,人们为了在当下的行动中找到根据,总会去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行动根据的来源。所以说历史知识的价值就体现在于人的自我认识中:某种程度上说,人类经历过的历史能为人类能够做什么和将要做什么提供了指导和根据。对自我的认识与人性是同一的东西,而人对历史的认识也正是一个历史的过程。马克思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指出:十八世纪的个人是历史的结果,并非历史的起点。

史学研究的真正目的是关心那些真实地表现了人们在以往时代中的自我认识的历史事件,而非是简单地准确地记起、恢复各种仅仅作为事件的历史,而历史学家只有重新思想了那种创造了他们正在研究的事件的思想,他们才能理解那个事件。这就表明了历史研究与哲学探讨的相互促进的关系。一切历史研究最终都是为了解决当下的问题,过去的永存性就活动在当下之中。处于当代问题的视野中的历史学家,通过重做人的自我认识在过去曾经做过的事情而使这些过去的事情转化成作为当代人的精神财富的历史知识。

四、创新之处。

本文主要采用以下视角对论文进行撰写:

以黑格尔历史哲学中自由为研究重点对象,着重对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行研究,系统梳理哲学史上关于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

就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研究与当马克思的历史为主主义中的自由观进行结合,浅析以哲学思维对当下世界历史问题重新进行理解。

本文地撰写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文献方法:

1.把握黑格尔的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需要通过对《历史哲学》文献的研究与理解,从而把握其哲学概念的意义。

2.研究其他哲学家原着,与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进而丰富文章内容。

3.对黑格尔历史哲学思想研究的二手资料进行吸收理解,了解对黑格尔历史学思想的研究现状。

分析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理清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并对马克思的影响。

逻辑方法:理解黑格尔整体哲学的精髓,并以逻辑的方式展开叙述,然后整理出黑格尔其历史哲学中的自由思想的原貌。

本文将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自由的观点作为研究重点,在系统地理清黑格尔哲学理论构架的基础上。着重研究黑格尔思想中历史哲学中的自由问题,并对后人及其当下的影响。

五、

黑格尔哲学是哲学发展中的重要阶段,其构建的哲学的庞大的体系可以说是德国古典哲学的巅峰,而其哲学思想中所蕴含的庞大的历史感对后世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起到关键作用。

可以看出,从历史的角度分析下,历史哲学在从古希腊,近代启蒙和德国古典哲学时期不同的哲学时期影响下的历史哲学的命运,直到黑格尔在其最具特色也是其思想最为成熟时期的作品《历史哲学》中完整的叙述其历史哲学思想,黑格尔思想体系的精髓可以总结是其强大的辩证逻辑与历史的融合性,并且以古典哲学的方式,达到了历史与逻辑相统一于逻辑与历史的自由之中。

在当代全球一体化的当下,我们不得不重新面对全世界沟通融合的局势,而如何更好的在全球多元化中去寻找一个真正的契合点,我认为关注世界历史的发展,并且在不同文化背景中去寻找多民族共通点显得尤为关键。那么在西方强大政治文化背景下,更好的理解西方对世界历史的理解与趋势,就能更好的在全球化中争取优势并参与全球化构建。

当今世界格局下,我们应该为世界历史负责,尤其在世界局势紧张的地区,中国更应该作为一个大国,肩负自己的使命。而马克思唯物历史观会继续指引着我们前进。

六、论文提纲。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历史哲学的研究意义。

0.2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上的创新之处。

1黑格尔历史哲学及其自由问题产生的背景。

1.1历史哲学产生前史。

1.2历史哲学的产生及其发展。

1.3德国历史哲学的兴起及其对自由问题的探讨。

2黑格尔历史哲学中历史与自由的统一。

2.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与对自由的理解。

2.1.1黑格尔历史哲学概念界定。

2.1.2黑格尔对自由概念的理解。

2.2黑格尔历史哲学的基础。

2.2.1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一种态度:朴素的抽象态度。

2.2.2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二种态度:经验主义和批判哲学。

2.2.3思想对客体性的第三种态度:直接知识论。

2.3历史与逻辑的统一中实现自由。

2.4自由在历史中的实现。

3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对马克思哲学的影响。

3.1黑格尔历史哲学的自由观思想对马克思现实自由观的思想的影响。

3.2马克思对黑格尔历史哲学中逻辑与历史统一的超越。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管理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总结我国国有林权改革的经验,对伊春市林权改革进行重点研究,并结合国外的成功经验,运用产业经济学的理论对这次改革的成果与不足进行分析,以下就是公共管理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明确了改革要依法进行,严厉打击改革中的寻租问题,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逐步扩大四有林的比重,并对其提供政策和资金上的支持。对中国的国有林权改革发展战略进行创新,有利于政府制定更加有效的林权改革政策。

(此部分主要介绍:此类研究目前在国内外形成了哪些成果?包括著作、文章等,这些成果各自提出了什么观点?以及还存在哪些研究欠缺?而“欠缺部分”正是你所撰写论文将要完成的重点部分。)。

1.国外产权理论。

1960年10月,科斯在美国《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上发表了《社会成本问题》。这表明产权经济理论已从一种思想或观点,发展为一门新的经济学科—产权经济学。

西方产权理论的主要观点:

(1)科斯的观点:产权主要指财产的使用权,即实际营运和操作的财产权利。在交易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人们在怎样的产权组织制度下交易,对资源配置的有效性有重要影响。

(2)德姆塞茨的观点:德姆塞茨说:“所谓产权,是指使自己或他人受益或受损的权利。”产权不仅是通常理解的是主体对物的所有权,它还包括一系列与物或劳务相关的权利。支配资源重新配置的根本原则是产权所有制,一是产权公共所有制,二是产权私人所有制;三是产权国家所有制。

(3)阿坎纳和张五常的观点:阿坎纳把产权定义为资源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资源或产品的使用权、收益权和转让权愈多愈高,价格也就愈高。

张五常认为产权界定的具体形式选择(公有或私有),决定了交易成本的大小,进而决定了整个社会经济乃至政治的运行机理。而且产权界定过程中也产生交易成本,这样他将狭义的.交易成本概念推广到广义的制度成本概念。

(4)布坎南的观点:最初的财产权是一种自然的分配。对各自财产权的认可被国家以法规形式加以确定,形成社会产权制度;产权制度的建立,有利于激励达成交换协议;经济学的任务是研究产权制度和规则的变化,即探索从交易中确保相互受益的规则变化。对无效率的规则制度就要审查修改,寻找最优的产权结构。

专业会计硕士MPACC开题报告

一、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

女,本科不是211,会计专业,英语低分飘过六级。高中学理,对于政治理论也是一窍不通的。报考工大,是由于一系列的机缘巧合,最开始我是想陪朋友一起考哈商大,但是由于当时刚开始学管理学联考的东西,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水平,所以网上报名阶段我为了多些选择还是多报了几个学校,到了考研报名确认那天才发现,除了哈工大,其他学校的报考点不接受应届生的报考,让我回哈尔滨的高校报名,可是网上并没有说明啊,真是不爽。正巧当时我也突然改了主意,想起了我每次经过哈工大校门前羡慕嫉妒的心情,我决定我也要拼一把,让自己没有遗憾。

二、关于复试:

刚刚考完之后,回来对比了一下网上的答案,虽然各版本稍有不同,我估计可以考到210左右,但心里没底,没准备复试,寒假就在家写毕业论文来着。从成绩公布到工大出复试线,总共没隔几天,这段时间我尽量看书,但看不进去,直到入围复试,我才开始了没日没夜的学习。

(一)下面是我的日程表,仅供参看,请勿效仿,真心建议各位尽量提前复习。

2.26--3.10:看了一遍《中级会计实务》,基本上是简单的章节一天两章,页数多的'章节看一整天,最长的那章看了两天。

3.11:开始背诵教材上可能出的各种名词解释、简答、论述,同时开始准备英文的面试问题(自我介绍、或者你为什么考研、为什么考哈工大之类的问题)和政治时事(主要看了两会和十八大的内容)。

3.13:开始重做书上的例题(计算题和分录题)。

3.14:到工大复试报道的日子,回来继续复习例题和英语面试。

3.15:我已经进入了开挂模式,考前一最后天,又看了一遍书,温习了背诵内容,看例题,学到凌晨两点左右,但还是有一部分没看完。

3.16:奔赴考场!拼了!考完心里特别没底。

3.17:早上8点开始面试,下午政治。

3.18:9:30出复试成绩,按名字排序,13.30拟录取名单,奖学金的事儿过些日子学校才公布。

(二)笔试经验。

准备复试期间我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发烧,食欲不振,感觉身体状态很不好,可能是因为一下子要看这么厚的一本书比较上火,劝各位考完尽早准备复试,不要像我这样了,突击复习很难受,而且心里很不踏实。

我觉得用一个半月以上的时间认真复习是适宜的。如果是跨专业考的同学,就应该更早复习了。个人觉得今年复试专业课考试不是很困难,但是,每年出题的老师都不一样,所以明年会出什么样的题也不好估计。20名词解释、简答类的题和综合计算题是各占100分。所以要好好背书,答题的时候稍有变动没关系,但是核心意思要答对。

复试主要靠笔试成绩拉开差距,所以一定要认真复习笔试,今年的复试题我就不写了,已经有人贴出来了,大家自己去找一下。

(三)面试经验。

我的面试成绩比较一般,我只准备了英文介绍自己,结果没有准备中文介绍,老师先让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就慌了,稀里糊涂的说了一下自己的大致情况,奖学金和三好学生都忘说了,我自己都觉得我表现很一般,但后来老师和我聊了一下个人爱好,老师对这方面比较满意,谈的比较愉快,对话很轻松,像和叔叔阿姨在唠嗑的感觉。大家面试成绩大多在60多到78左右(满分80)。

(四)政治。

着重看两会内容,和距复试比较近的热点时事。多多的写。

小总结:

20人参加复试(4名工大的),最后录取13个(3名工大的),整体感觉复试是很公平的,并没有因为本校生就特别优待,而且从考试到公布成绩相隔时间较短。因此让我对哈工大有非常非常好的印象。

三、关于初试:

10月份开始打算考mpacc,综合方面主要是看了太奇的各种资料和视频,英语方面主要做真题、并且背了几篇我觉得可能考的作文。初试经验网上有很多,我就不赘述了哦。

祝各位在2014取得好成绩!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求

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教育硕士学员专业学位论文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培养教育硕士学员的教育研究能力、审核完成学位论文进度计划、保证论文质量的有力措施。教育硕士学员作开题报告,也是一个阶段考核,它可使教育硕士学员进一步明确论文目标和要达到的预定水平,使学位论文选题较为准确、适当,使培养单位有关人员对教育硕士学员的课题有所了解,以便有更多的人关心教育硕士学员论文工作的进展。通过开题报告和专家评议,使教育硕士学员较好地了解本课题进行中应注意处理和解决的各种问题,及时调整论文工作计划,同时也可起到教育硕士学员和导师之间相互交流的作用。现对论文开题报告提出如下要求:

一、选题。

专业学位论文选题是教育硕士学员开展研究工作的开始,也是导师指导教育硕士学员工作的重要方面。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得当与否,关系到专业学位论文的成败。专业学位论文选题准备工作应尽早考虑,要求在入学第三学期着手进行。论文题目的选择可以是在教育硕士学员总结自己实践经验和充分查阅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并经导师同意后确定;或者是在导师对教育硕士学员情况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进行,由导师首先提出,征求教育硕士学员的意见后确定。选题时一般掌握以下原则:

1.选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在学术方面具有开拓性,技术应用方面具有先进性,使研究课题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

2.选题应紧密联系基础教育实践,来源于中小学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论文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调研报告、案例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教材分析、教学案例设计等。论文字数不少于1.5万字。

3.要根据指导教师的专长、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确定选题,必要的实验设备要基本落实,必要的实验条件要基本具备。

4.要结合教育硕士学员本人的基础和特长,使教育硕士学员通过论文工作,得到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全过程的基本训练。

5.题目要大小适宜,难度得当,在时间安排上要留有余地,要有相当的把握在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

二、开题报告的内容。

1.课题的来源及选题的依据。主要是教育硕士学员对其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情况进行分析,着重说明选题的经过,该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动态,和对开展此课题研究工作的设想,同时阐明所选课题的理论意义、实用价值、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以及准备在哪些方面有所进展或突破。

2.对所确定的课题,在理论上和实际上的意义、价值及可能达到的水平,给予充分的阐述,同时要对自己的课题计划、确定的技术路线、实验方案、预期结果等做理论上的论证和技术可行性的论证。

3.课题研究过程中,拟采用哪些方法,目前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及其他各方面条件是否具备。

4.阐述课题研究工作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法和措施。

5.估算论文工作量所需经费,说明经费来源。

三、开题报告的要求。

1.开题时间: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应于第三学期。凡未按时开题者,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2.教育硕士学员要进行系统的文献查阅和广泛的调查研究,写出详细的文献综述,然后写出3000字左右的书面开题报告,并制定出详细的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审阅、修改后进行开题报告。开题前教育硕士学员应将有关的参考文献和已做过的作为开题依据的各种理论分析、试验数据,事先印发给参加会议的有关人员。

3.开题报告必须在各自培养单位中进行,组成3至5人的开题报告审查小组,并邀请本专业的教师、学员参加,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审查小组成员应事先审阅提交的开题报告及有关资料,为开会做好准备。会议应发扬学术民主,对教育硕士学员的开题报告进行严格审核,对选题适当、论据充分、措施落实的,应批准论文开题;对尚有不足的,要限期修改补充,并重做开题报告;若再次开题不能通过,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

4.开题通过后,应将开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经导师、培养单位负责人签字后送研究生处存档。教育硕士学员、培养单位各存一份开题报告和论文工作计划的复印件,以便定期检查论文工作。

5.开题通过后,一般不得改变研究课题。确有特殊情况需要更改课题者,由导师写出书面报告说明理由,经培养单位报研究生处批准后,方可另做开题报告,改换研究课题。更改研究课题后仍不能进行下去的,则推迟其论文答辩时间,指导教师要暂缓招生。

管理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调整时间)工作内容。

6-20157(1)广泛阅读资料,寻找研究课题。

(2)认真听取导师意见,确定题目。

(3)确定研究范围,形成写作大纲。

2015.8-2015.11撰写论文,深入的调查研究。

2015.12中期报告及论文初稿的提交。

1-20162论文的修改及定稿、预答辩。

2016.3论文的修改、提交及答辩。

专业硕士开题报告专业硕士开题报告

论文最好能建立在平日比较注意探索的问题的基础上,写论文主要是反映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详细内容请看下文专业硕士开题报告。

古典文学中常见论文这个词,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为论文。以下就是由编为您提供的专业硕士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和深入,特别是internet与校园网的接轨,为中小学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网络教学真正成为现实,同时也为中小学教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陈至立部长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全国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努力实现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校校通’工程的目标是用5年到时间,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建设,使全国90%左右独立建制的中小学校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提高中小学的教育教学质量。”“校校通”工程的启动和发展,给中小学教学带来革新的机会,为学科教学信息化奠定了物质基础。如何有效地利用网上的'资源,建构基于网络的现代教学模式是一个迫切研究的问题,而开展网络教学模式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就是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因此,开展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的探索与实践研究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与方法的研究缺乏系统性。

通过对国内外有关的学术刊物(如《电化教育研究》、《中国电化教育》、《educationaltechnology》等)、教育网站和国际国内有关学术会议(gccce、icce、cbe等)的论文集进行分析,网络教学的设计研究主要是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设计和协作学习的设计等方面,缺乏系统的研究。可以说,网络教学的设计理论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去研究和探索。例如,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进行主动学习、利用虚拟情境进行探究学习、利用通讯工具进行协商学习、利用工具进行创造学习的设计以及教师指导性活动的设计等方面,都值得我们去研究。

2、网络教学的评价研究才刚刚起步。

随着internet应用的普及,网络教学已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场所。然而,与传统教学相比,网络教学的质量保证体系却显得不够完善、健全。如何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建立一个行之有效的网络教学评价模型,已成为网络教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时至,教育部批准全国31所高校建立网络教育学院,但却没有制定出如何保证网络教育质量的相关政策。美国国家教育政策研究所(theinstituteforhighereducationpolicy)于204月也发表了一份名为在线教育质量:远程互联网教育成功应用的标准的报告,然而,这些文章(报告)也仅仅是描述性的定义网络教学的评价指标,而对如何组织评价、如何获取定量数据、评价数据如何促进教学等方面则很少涉及。目前,网络教学的支撑平台中的学习评价模块往往只含有测试部分,而缺乏相应的分析与反馈。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促进网络教学的发展,提高网络教学的质量。

由于网络教学可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在网上组织最优秀的教材和教法,使学习者在网上可以学到最新的知识,因此是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使网络教学更能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充分体现学生的首创精神,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在不同情境下去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而且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行动的反馈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从而提供网络教学的质量。

2、寻找利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实现学生远程交互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的技术解决方案。

3、完善和发展教学设计理论。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教学,不仅是教学环境的不同,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传播形式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通过本项目的研究,能够解决网络环境下,教学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调控教学过程,如何有效实施教学活动以达成教学目标,是对教学设计理论的完善和发展。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内容

一、选题依据和目标(该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2005年韩国江陵端午祭“申遗”成功后,留给国人一连串的反思。相继2008年我们国家将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增加为法定假日。这一方面既体现政府开始重视对节日文化的宣传,另一方面也突显现阶段的传统节日到了必须用立法手段来强化的地步。传统节日作为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受到来自外来文化的压力和挑战。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总目标中第二条也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作为实现语文课程目标重要载体的语文教科书,是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人们对语文教科书中的节日文化应该备加关注,在语文教科书中增加节日文化因子,既能够传承节日风俗,弘扬传统文化,又可渗透传统美德教育,培育爱国主义情感。

研究的目的:

1.传承传统文化,尤其是重视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

3.进而使语文教材更完善、更贴近生活、更能传承传统文化,继承华夏文明。

研究的意义:

1.认识到节日的丰富文化内涵,传承传统文化。

2.重视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增加语文教材中节日文化的相关素材,引导学生节日文化的启蒙教育。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热爱我们的节日,热爱我们的节日文化。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在外来文化越来越冲击中国传统文化的时代背景下,节日文化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象征逐渐被淡化。因此越来越多的国人开始重视传统文化教育,节日文化作为教育价值极大、贴近学生生活的两大优点被学者重视并与语文教育结合起来研究,针对语文教科书中节日文化的研究将越来越细化、越来越专业。整体上把文化和语文教育结合起来研究还是较少的。但是只研究一个节日及其风俗文化在民俗学领域是比较常见,而把传统文化放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则凤毛麟角,整体研究现状大体上分为四类,第一类把语文教学、语文教育与传统文化结合起来研究,如周金莲的《语文教学中承传统文化的实践与思考》,李曼和杨振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文化教育》等。第二类是对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研究,如崔峦的《语文教科书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浙江师范大学的王宁风博士《中华传统文化在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地位》中通过三个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比较,研究总结了小学教材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主要通过专题、识字课、课文等形式得以实现。香港大学教育学院的张雯和北师大文学院的闫苹在论文《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中针对北大馆藏的100余套民国时期小学国文、国语教科书的整理,并对其中有关传统节日文化素材选文的主题分析,揭示阐释了传统节日素材在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化传承功能及教育价值。第三类是把语文教育或语文教学与节日文化结合起来做研究,如辽宁师范大学王小雪硕士针对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价值,发表了论文《语文教育中的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研究》,她先语文教育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命切入深入阐述,继而从培育学生语文学习中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心理、强化教师节日文化教育角色、开拓语文教育中传统节日文化教育的有效渠道等多角度深入探讨。山东师范大学田思芳硕士则是探讨了节日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在论文《节日文化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价值》中,从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角度对节日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策略,力图将这一重要课程资源进行择取和化用。第四类是研究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民俗文化,如浙江师范大学王玉琴硕士的论文《中学语文教材中节日民俗的教学研究》一文中论析了教学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节俗内容时要遵循的三个原则及教学的三大策略,指出应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节俗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实践语文文化教育。冯汝林硕士在论文《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民俗文化的研究》中探讨了民俗文化在中学语文教材中的功用并就中学语文教材的民俗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但在语文教科书中把节日文化作为单独的概念去细研究则基本上没有,而在语文教材中重视节日文化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教育价值重大,在教材中编入相关节日素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因此本论文的选题和研究有一定学术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课题研究关键问题及主要难点。

2.理解节日的概念,节日文化的内涵、节日文化与传统节日文化的关系。

3.语文教科书与节日文化的内在联系。

难点:如何把握语文教科书中节日文化的教育意义,发挥节日文化的教育价值。

三、研究方案。

1.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或主要研究思路。

1)本课题的研究方法拟采用文本分析法,通过对语文教材的文本来分析节日文化;。

2)比较研究法,分析不同版本语文教材中的节日文化的表现形式。

2.研究进度安排。

2011年7、8月,搜集整理论文资料;。

2011年9月,进一步搜集整理论文资料并完成开题报告;。

2011年10月,完成论文初稿;。

2011年11月,完成二稿;。

2011年12月,完成定稿。

四、参考文献(不少于10种)。

[1]王铁良.语文教学应强化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意识[j].教学与管理,2008,(29)。

[2]朱家珑.小学语文教科书文化价值的取向与构成[j].语文建设,2008,(11)。

[3]张小兵.语文课堂应重视传统节日教育[j].新课程(教师),2008,(11)。

[4]张雯,闫苹.语文教科书的文化传承功能——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科书中传统节日素材的教育价值[j].语文建设,2009,(03)。

[5]王铁良.语文教学中要加强小学生中国传统节日教育[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8,(11)。

[6]萧放.中国传统节日资源的开掘与利用[j].西北民族研究,2009,(02)。

[7]高文艳.传统节日与语文教学[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0,(s1)。

[8]黄辉.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价值及现实意义[j].沙洲职业工学院学报,2008,(02)。

[9]钟赤英.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10]程慕宏.传统节日文化与课程资源的开发[j].学语文,2010,(03)。

[11]杨国益.正确认识民族传统节日的教育价值[j].云南教育(基础教育版),2005,(03)。

[12]刘守华.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特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6)。

[13]宋佳倚.传统节日文化传承的实践性调查[j].黑龙江史志,2010,(09)。

[16]钟赤英.新课标下语文教学如何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探析[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21)。

五、指导教师意见。

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明确提出要“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强调了基础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而语文教材是实施教学的重要凭借,其节日文化的编排、教学就成为传承文化的重要方面,因此,本选题有一定的研究价值。论文资料查阅整理认真,思路较清晰,论证较充分,同意开题。

管理与工程专业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abstract。

1、绪论。

1.1研究背景。

1.2研究目的。

1.3国内外研究现状。

1.4构建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的必要性。

1.5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2、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相关理论综述。

2.1我国村镇建设标准化概述。

2.2标准化信息系统分析。

2.3标准化信息系统体系结构。

2.4需求识别理论。

2.5本草小结。

3、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用户需求识别。

3.1系统用户类型及特点。

3.2系统用户需求内容。

3.3系统用户需求特征。

3.4系统与用户的交互关系。

3.5木章小结。

4、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功能需求分析。

4.1系统功能的需求实现目标。

4.2系统功能模块分析。

4.3业务功能需求分析。

4.4业务功能流程分析。

4.5系统体系结构分析。

4.6系统运行环境分析。

4.7木章小结。

5、村镇建设标准化信息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

5.1需求满意度分析。

5.2构建系统需求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

5.3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基本要求

硕士论文不同于本科论文,难度更大,要求也更严密。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硕士毕业论文的那些难点到底是什么。

一、开题报告撰写训练的意义。

构思和撰写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基本技能训练的重要环节和必经环节,具有重要意义,可以说开题报告的质量直接决定着论文质量,甚至决定着论文的成败。

第一,开题报告撰写是学位论文写作的先导和基础性工作。

第二,开题报告撰写训练还影响研究生的长远发展。

二、开题报告的作用。

1、明确研究的目的。

2、清晰研究的意义。

3、确立研究的目标。

4、锻炼研究问题的能力。

5、汇报研究工作的计划。

6、获得可行性研究工作论证的认可。

三、开题报告的内容及撰写要求。

1、选题应符合所在专业和研究方向,题目要大小适中。选题一般有两种途径:一种是从阅读文献着手;一种是从观察现象着手。

2、课题来源是指来自哪项课题,如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课题、河北省社科联社会发展研究课题等。如果选题不是来自指导教师或研究生研究课题,一般应由导师指定选题或在导师指导下选题,也可以研究生自主选择选题。

3、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即研究应达到的目标,通过研究的背景加以说明。

研究的意义,即选题的价值和作用,包括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4、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通过文献综述描述研究的现状,分析研究的不足,确定自己研究的起点和创新点。

5、主要研究内容。

研究内容指论文拟研究解决的问题。

在开题报告中,要明确提出论文要解决的具体学术问题或实际问题,包括问题的现状、根源或成因分析、解决的办法或对策,还包括论文的重点、可能出现的难点以及解决难点的准备性思路等。

6、研究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研究思路主要阐述论文的逻辑思维、涉及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等。

研究内容主要指研究的对象是什么,研究的具体问题是什么;研究思路是指通过什么样的方法、采取什么样的手段、怎样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以什么为切入点去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并最终解决问题。

(2)研究方法。

在论文的写作中,方法的运用相当重要。方法科学直接影响论文的完成质量。

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很多,主要有: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定量分析法、定性分析法、社会调查法、跨学科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主要研究方法,还有统计法、问卷法等辅助方法。

选择研究方法取决于实际的需要。

硕士的开题报告

论文名称: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课题来源:单位自拟课题或省政府下达的研究课题。

选题依据:

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是企业技术创新决策的前提和依据。通过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可以使企业对未来的技术发展水平及其变化趋势有正确的把握,从而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以减少技术创新决策过程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只有在正确把握技术创新发展方向的前提下,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才能沿着正确方向开展,企业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才能得到不断加强。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现代商业中,企业的技术创新决定着企业生存和发展、前途与命运,为了确保技术创新工作的正确性,企业对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有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可分为趋势外推法、相关分析法和专家预测法三大类。

指利用过去和现在的技术、经济信息,分析技术发展趋势和规律,在分析判断这些趋势和规律将继续的前提下,将过去和现在的趋势向未来推演。生长曲线法是趋势外推法中的一种应用较为广泛的技术创新预测方法,美国生物学家和人口统计学家raymondpearl提出的pearl曲线(数学模型为:y=l∕[1+aexp(-bt)])及英国数学家和统计学家gompertz提出的gompertz曲线(数学模型为:y=lexp(-bt))皆属于生长曲线,其预测值y为技术性能指标,t为时间自变量,l、a、b皆为常数。ridenour模型也属于生长曲线预测法,但它假定新技术的成长速度与熟悉该项技术的人数成正比,主要适用于新技术、新产品的扩散预测。

利用一系列条件、参数、因果关系数据和其他信息,建立预测对象与影响因素的因果关系模型,预测技术的发展变化。相关分析法认为,一种技术性能的改进或其应用的扩展是和其他一些已知因素高度相关的,这样,通过已知因素的分析就可以对该项技术进行预测。相关分析法主要有以下几种:导前-滞后相关分析、技术进步与经验积累的相关分析、技术信息与人员数等因素的相关分析及目标与手段的相关分析等方法。

以专家意见作为信息来源,通过系统的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分析和整理出预测结果。专家预测法主要有:专家个人判断法、专家会议法、头脑风暴法及德尔菲法等,其中,德尔菲法吸收了前几种专家预测法的长处,避免了其缺点,被认为是技术预测中最有效的专家预测法。

趋势外推法的预测数据只能为纵向数据,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时,只能利用过去的产品技术性能这一个指标来预测它的随时间的发展趋势,并不涉及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科技、经济、产业、市场、社会及政策等多方面因素。在现代商业经济中,对于产品技术发展的预测不能简单地归结为产品过去技术性能指标按时间的进展来类推,而应系统综合地考虑现代商业中其他因素对企业产品技术创新的深刻影响。相关分析法尽管可同时按横向数据和纵向数据来进行预测,但由于它是利用过去的历史数据中的某些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因素求出的具体的回归预测式,而所得到的回归预测模型往往只能考虑少数几种主要影响因素,略去了许多未考虑的因素,所以,所建模型对实际问题的表达能力也不够准确,预测结果与实际的符合程度也有较大偏差。专家预测法是一种定性预测方法,依靠的是预测者的知识和经验,往往带有主观性,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预测准确度的要求。以上这些技术创新预测技术和方法为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为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但在新的经济和市场环境下,技术创新预测的方法和技术应有新的丰富和发展,以克服自身的不足,更进一步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企业的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先进的基础理论和技术方法。

目前,在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评估中,一般只考虑如下四个方面的因素:(1)技术的先进性、可行性、连续性;(2)经济效果;(3)社会效果;(4)风险性,在对此四方面内容逐个分析后,再作综合评估。在综合评估中所用的方法主要有:delphi法(专家法)、ahp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估法、决策树法、战略方法及各种图例法等,但技术创新的评估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其中存在着广泛的非线性、时变性和不确定性,同时,还涉及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等诸多复杂因素,目前所使用的原理和方法,难以满足企业对技术创新评估科学性的要求。关于技术创新评估的研究,在我国的历史还不长,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评估方法,均处于研究之中,我们认为目前在企业技术创新评估方面应做的工作是:(1)建立一套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技术创新评估指标体系;(2)建立一种适应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的综合评估方法。

这种情况下,神经网络技术就有其特有的优势,以其并行分布、自组织、自适应、自学习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可以较好地适应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类多因素、不确定性和非线性问题,它能克服上述各方法的不足。本项目以bp神经网络作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构建的基础,bp神经网络由输入层、隐含层和输出层构成,各层的神经元数目不同,由正向传播和反向传播组成,在进行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时,从输入层输入影响产品技术创新预测值和评估值的n个因素信息,经隐含层处理后传入输出层,其输出值y即为产品技术创新技术性能指标的预测值或产品技术创新的评估值。这种n个因素指标的设置,考虑了概括性和动态性,力求全面、客观地反映影响产品技术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和导致产品个体差异的主要因素,尽管是黑匣子式的预测和评估,但事实证明它自身的强大学习能力可将需考虑的多种因素的数据进行融合,输出一个经非线性变换后较为精确的预测值和评估值。

据文献查阅,虽然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现有原理和方法的改进和完善方面有一定的研究,如文献[08]、[09]、[11]等,但尚未发现将神经网络应用于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方面的研究,在当前产品的市场寿命周期不断缩短、要求企业不断推出新产品的经济条件下,以神经网络为基础来建立产品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模型,是对技术创新定量预测和评估方法的有益补充和完善。

本项目研究的理论意义表现在:(1)探索新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丰富和完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体系;(2)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利于推动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方法的发展。

本项目研究的应用价值体现在:(1)提供一种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定量预测技术,有利于提高预测的正确性;(2)提供一种基于bp神经网络的综合评估方法,有利于提高评估的科学性;(3)为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工作提供新的方法论和实用技术。

研究目标:

以bp神经网络模型为基础研究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并建立科学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及设计相应的模型计算方法,结合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指标和模型体系进行实证分析,使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实用价值。

研究内容:

1、影响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佑的相关指标体系确定及其量化和规范化。从企业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两个方面入手,密切结合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系统综合地分析影响产品技术创新的各相关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并研究其量化和规范化的原则及方法。

2、影响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各相关指标的相对权重确定。影响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各相关因素在输入预测和评估模型时,需要一组决定其相对重要性的初始权重,权重的确定需要基本的原则作支持。

3、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研究。根据技术创新预测的特点,以bp神经网络为基础,构建基于多因素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

4、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设计。根据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基本特点,设计其相应的计算方法。

5、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学习样本设计。根据相关的历史资料,构建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学习样本,对预测和评估模型进行自学习和训练,使模型适合实际情况。

6、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的实证研究。以一般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与评估工作为背景,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技术进行实证研究。

1、建立一套基于电子商务和知识经济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目前,在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方面,一种是采用传统的指标体系,另一种是采用国外先进国家的指标体系,如何结合我国实际当前经济形势,参考国外先进发达国家的研究工作,建立一套适合于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指标体系,此为本研究要做的首要工作,这是一项创新。

2、研究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及其计算方法。神经网络技术具有并行分布处理、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和容错性等优良性能,能较好地处理基于多因素、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预测和评估的现实问题,本项目首次将神经网络技术引入企业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这也是一项创新。

1、重视系统分析。以系统科学的思想为指导来分析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和变化的宏观因素和微观因素,并研究影响因素间的内在联系,确定其相互之间的重要度,探讨其量化和规范化的方法,将国外先进国家的研究成果与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建立我国企业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的指标体系。

2、重视案例研究。从国内外技术创新预测与决策成功和失败的案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归纳和总结出具有共性的东西,探索技术创新预测与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

3、采用先简单后复杂的研究方法。对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研究,先从某一行业出发,定义模型的基本输入因素,然后,逐步扩展,逐步增加模型的复杂度。

4、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研究工作与具体企业的技术创新实际相结合,进行实证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和完善,研究出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成果。

本人长期从事市场营销和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工作,编写出版了《现代市场营销学》和《现代企业管理学》等有关著作,发表了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管理创新、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组织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与营销观念创新等与技术创新相关的学术研究论文,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预测和评估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从事过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方面的策划和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与许多企业有密切的合作关系,同时,对神经网络技术也进行过专门的学习和研究,所以,本项目研究的理论基础、技术基础及实验场所已基本具备,能顺利完成本课题的研究,取得预期的研究成果。

20xx年07月-20xx年09月:完成论文开题。

20xx年09月-20xx年11月:影响企业技术创新发展的指标体系研究及其量化和规范化。

20xx年11月-20xx年01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的构建。

20xx年01月-20xx年03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计算方法研究。

20xx年03月-20xx年04月:基于bp神经网络的技术创新预测和评估模型体系的实证研究。

20xx年04月-20xx年06月:完成论文写作、修改定稿,准备答辩。

[01]傅家骥、仝允桓等。技术创新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02]吴贵生。技术创新管理。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

[03]柳卸林。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07]夏清泉、凌婕。风险投资理论和政策研究。国际商务研究。20xx/5。

[09]严太华、张龙。风险投资评估决策方法初探。经济问题。20xx/1。

[10]苏永江、李湛。风险投资决策问题的系统分析。学术研究。20xx/4。

[11]孙冰。企业产品开发的评价模型及方法研究。中国管理科学。20xx/4。

[13]杨力。基干bp神经网络的城市房屋租赁估价系统设计。

硕士的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1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1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1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1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1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1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1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1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1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本文将参考管理决策方法与相关设计方法研究的成果,试图寻找1套对于我国设计师来说,明确可行的跨专业设计计划的方法体系。

本文致力于从简明实效的角度,为设计计划人员提供易于操控,而且便于和各个专业设计师进行沟通、交流的方法。要求该方法不仅对专业设计团队的计划环节有用,对个体设计人员的的设计工作也应具有指导作用。这就需要针对我国设计现状,从国内外各学科领域名目众多的相关方法中进行精心挑选,合理安排,科学综合的处理,创造出1套高效的计划方法来。虽然国外的相关成果业已成熟,但如何在众多不同侧重角度的方法中总结出理想的计划方法,需要我们对所有已知方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同时明了我们设计各专业的工作规律,以期做到跨专业的有效性。

本文最大的难度在于资料的搜集上,国内相关资料匮乏且本方向的研究缺乏交流的气候,而由于我院互联网情报系统的不完善和出于对技术保密的考虑,也很难从互联网上得到理想的资料。作者只能从书店,图书馆和其他专业的老师和同学手中求取所需要的信息。当然本研究方向的直接信息是很缺少的,更多是从其它方向的研究成果中搜集所需要的信息资料。方法的研究是1个涉及面很广的课题,也需要从很多领域进行比较分,探索总结。而从1个学科到另1个学科的跳跃性研究,需要迅速转换思维及反复调整视点,这也对作者的思维技能,思考方式,学术视野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研究素质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由于国际设计交流间的局限和我国设计界的特殊情况,尤其是国内设计教育上的某种封闭性和滞后性,我国业界对设计计划方法的认知尚不够深入,还缺乏1套完整的,在教学和实践中简明且易于操作的设计计划方法。经初步调查,当前学界内仅有的几本相关著作,也仅限于对西方某些设计方法与程序的简单的介绍,没有很专业地从计划的层面进行系统阐述,而市场上连篇累牍的相关书籍主要是从市场营销和工商管理方面着手,对设计类诸专业的设计计划,并不具备现实指导作用。所以亟待有这么1套专业性较强的设计计划方法及其论著出现。在某种程度上,本书的出现将对设计计划这1门新兴学科,起到填补教学用书空白的作用。而从技术的角度而言,本书的完成也有相当的可行性,在分院近几年来的设计策划课程的教学中,已为之积累了大量新鲜的实践性,经验性资料。而分院的教育架构,亦为这个跨专业的研究项目做好了充分的人力物力资源上的准备。

本书预期字数为12万字,分为理论与方法两大版,仅阐述设计计划的相关内容,更重要是推出设计计划的概念与方法。所涉及范围主要包括管理学,决策学,认识论,方法论,创造学,心理学,行为组织学,人类学,社会学,设计学,史学等诸多学科领域,最终将完成1本集科学有效的方法程序,大量生动案例及实际操作指导于1身的,具有教学指导作用的专业书籍。现在本书工作已大致完成资料收集阶段任务,在下阶段3个月的时间内,我将就所收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完成方法程序的完善工作。

附1。全书基本构架。

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方法研究。

1.思维的奥秘。

1.神奇教练的解决之道。

2.全脑运动---人脑思维的奥秘。

3.理性思维程序化。

4.日常生活中的思维程序。

2.设计有序。

1.系统设计系统---浅析设计。

2.设计有序---设计计划学的兴起。

a。设计计划学的需要。

b。设计计划学的发展与前景。

c。设计计划学的角色。

3.设计计划方法论。

4.steptostep---计划的展开(全书之重)。

6.计划书。

a。操作方案书的要求。

b。实施方案书的要求。

c。计划书的构成。

d。计划书的表现技法。

武器---计划工具介绍。

3.计划从身边做起。

a。处处留心皆学问---以窥视来训练。

b。排除确信无疑的定论。

c。要有追根究底的精神。

硕士开题报告

“三网融合”彻底打破了电视的垄断局面,电视业务及其发展模式将面临较大的冲击。多年的积累使电视产业拥有了丰富的内容资源、相对低廉的服务资源、一大批专业的制作团队,以及相关牌照的发放权。在融合发展的环境下,电视媒体要想有所作为,就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研究电视产业面临的生存现状,探究其寻求发展的路径,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由于“三网融合”对我国电视产业有重大影响,所以相关的研究比较多,综合起来主要是对“三网融合”背景下我国电视产业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应对策略进行了论述。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在“三网融合”环境下,掌握业务优势和渠道优势的电信运营商逐步向综合信息服务提供商转型,向媒体行业渗透,这必将打破现有的媒体竞争格局,将给电视媒体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把此项内容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比较多。

舒芳的《机遇与挑战——论三网融合对电视发展的影响》一文中指出:由于电信的业务能力大大增强,电视用户资源将受到较大冲击,同时电视业的广告市场会受到很大挑战,传统传输渠道的价值和地位降低,传统电视业务必将受到影响。

张海军在《谈三网融合给电视带来的影响》一文中说:各部门之间的竞争不仅有体制上的竞争,还有巨大的商业利益上的竞争,原本在传统媒体格局中处于较为有利地位的电视媒体不得不思考如何在激烈的新媒体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新的增长点。

三网融合后市场化运营体制改革的障碍。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电视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三网融合”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电视业需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扬长避短,积极制定一系列应对政策,来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且以此作为研究对象的人也很多。

梁小兵在《三网融合系列举措推出将引发电视系统变动》中认为,电视业可借势完成全网整合,在巨大的存量用户的基础上,各地的电视运营商将有可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运营数字电视增值业务,乃至开展基础电信业务。其次,电视行业投资力度加大,对产业链上下游带来机会。再次,电视将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值三网融合之际,电视系统企业除可以继续做互联网接入外,还有可能提供idc业务、网元出租业务以及voip业务,电视业有机会在电信业务上大展手脚。

黄升民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发展》中说:我国电视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加快自身网络整合,并转变运营模式,高度重视媒体内容集成和运营,建立完善电视媒体内容集成、分发和运营平台,努力打造数字媒体内容基地,建立内容合作运营机制,逐步从网络管理向媒体内容业务管理过渡,向综合内容提供商的方向发展。

吴铮悦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产业的生存之道》中指出:目前电视的一项紧迫任务是大力发展新媒体,积极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大力加强媒体性质的功能和业务建设,采取不同于传统媒体的发展思路和政策措施,促进新媒体又好又快的发展。

吴升高在《三网融合下电视传媒体制创新走势》中指出了电视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即事业企业并轨,逐步实行企业体制;打破地域界限,建立全国性的网络体制;加快重组并购,形成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超越分业管理,确立全覆盖的监管体制和手段。

从以上研究材料可以看出,大力发展“三网融合”提高我国信息产业整体实力这一重大举措对电视业的影响,成了传媒、业界和各方面专家研究的热点。“三网融合”是大势所趋,这是由多种原因所决定的,但是,电视业在以此为契机面对挑战的具体实践过程中的诸多困难很少有人提及,我将试图着力对此加以探究,为之前研究的不足做必要的补充。

该论题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挑战的研究

(一)广电产业运营模式的转变

(二)员工配置和技术能力的提高

(三)广电网络业务能力的提升

二、对“三网融合”背景下广电产业所面临机遇及对策研究

(一)机遇

1、拓展电视传播的新渠道

2、增强电视传播的互动性

3、扩大电视传播受众群体

(二)对策

1、加快广电网络的改造

2、开办内容新颖的节目

3、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

研究技术路线:首先,了解本论题的研究状况,形成文献综述和开题报告。其次,进一步搜集阅读资料并研读文本,做好相关的记录,形成论题提纲。第三,深入研究,写成初稿。最后,反复修改,完成定稿。

研究方法:运用文献分析法、文本细读法、比较法、综合分析法等进行研究。

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把自己的关键问题用两句话写下即可)

20xx年3月8日——4月15日确定选题、收集相关资料

20xx年4月16日——4月30日撰写开题报告与开题

20xx年5月1日——6月30日收集资料,开展研究,形成写作提纲

20xx年7月1日——9月30日深入研究,形成论文初稿

20xx年10月1日——10月30日论文修改、定稿、打印、答辩

[6]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7]贾凯。关于电视文化的随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xx

[8]刘成付。中国广电传媒体制创新。南方日报出版社,20xx

[9]肖弦奕。中国传媒产业结构升级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硕士开题报告

以支持“三农”为依托,搞活农信社经营是支持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单县农信社紧紧围绕全县各项工作部署,以思想提高、作风转变、服务提升为驱动,不断深化改革,开拓市场,强化管理,防控风险,各项业务持续健康发展,有力的推动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农信社 贷款 县域经济

随着县域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良贷款等理由日渐突出,单县农信社对如何盘活原有不良贷款、在支持农业发展中搞活信用社经营,作了有益尝试。单县农信社通过转变经营理念,结合县域经济发展实际,找准切入点,创新开展业务,规范信贷程序,简化工作手续,对贷款运作情况进行有效监控。

通过近几年的努力,农信社各项贷款快速增长,不良资产率逐年下降,取得信用社经营、农业经济发展“双赢双活”的良好局面。这主要取决于以下几项措施:

一是强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经营水平。创新服务模式。根据客户经营周期和 回笼情况,积极推广实施“分还续贷”和“无缝隙”服务新模式,有效避开因贷款资金周转造成资金链断裂引发的风险。创新信贷产品。积极推广个人住房贷款、汽车消费贷款、自主创业再就业贷款、钢结构抵押贷款等贷款新品种,既履行了社会责任,又有效解决了农户、中小微企业担保难、抵押难的理由。继续推进信贷管理四项改革。对信贷人员管贷能力、管贷水平和整体素质整体测算,不断提升信贷人员业务水平,提高信贷制度执行力。

二是严控风险,进一步提升信贷资产质量。严把不良贷款防控。积极推行农信社班子成员、部室经理包片制,加大新增不良贷款考核和清收力度,前移管控关口,提升风险预警响应速度,全力做好不良贷款防控工作。加大不良贷款清收处置。按照向表外不良贷款开战的要求,坚持“尽职清收、终极清收”的理念,以集中管理为基础,以专业清收队伍为保障,大力推进不良贷款责任清收、盘活清收和综合清收。继续开展正常大额贷款检查和风险化解工作,对全县信用社贷款进行全流程检查,对不良贷款进行排查摸底,降低了贷款风险隐患。

三是创新方式,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创新电子银行业务,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深挖客户资源,积极推广pos机、自助银行、农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等新型助农金融产品和服务,进一步改善农村地区支付结算环境。积极与财政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充分发挥好电子机具和信息科技的支撑作用,确保惠农补贴资金顺利发放。突出实体贷款投放,积极开展“服务三农,圆梦行动”,持续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支持力度;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宣传月”和“银企对接”活动为契机,加大对优质中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

四是以人为本,企业文化建设持续增强。加强教育培训,举办各类培训班21期,受训人员达1900多人次,进一步增强了干部员工的综合素质。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全县信用社共募集善款40000多元。深入开展“金融知识万里行”、“金融知识进万家”等宣传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3万份,受益群众3万多人。

在经济形势严峻复杂,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背景下,单县农信社虽然走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新路子,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理由,尤其在贷款营销和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等方面还有一定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部分客户经理营销能力有待加强,个别客户经理依然存在“坐门等客”和“惜贷、惧贷”思想,放贷思路狭窄,眼界不开阔。

二是非应计贷款时点反弹理由未得到根本好转。从客观上讲,今年经济持续低位运转,部分行业形势非常严峻。从主观上讲,个别信贷人员反弹后再压的思想依然存在,形成“重贷轻管”的恶习,主动意识不强,导致非应计压降工作较为被动。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信用社作为立足“服务三农”的地方性金融机构,支持发展县域经济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针对以上存在的困难和理由,笔者提出了以下策略倡议:

一是严把新增贷款质量关。将客户盈利能力、 流、信用情况等作为优质客户筛选依据,着力提升新增贷款质量。科学设定贷款额度、期限、利率、还款方式等,按照与农业生产特点、企业经营特点相匹配的原则,有效满足客户多元化的信贷需求。继续推广“分还续贷”和“无缝隙”贷款模式,帮助客户解决还款压力大的困难,防止资金链断裂造成的风险。

二是不断夯实信贷管理基础。继续推行客户经理等级管理,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信贷人员薪酬水平和岗位吸引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加大客户经理的培训和教育力度,提升业务水平和廉洁从业意识。采取多种切实可行的措施,不断提高抵占比。

三是切实管控信贷风险。高度关注淘汰与限制类行业贷款、“两高一剩”贷款等,有针对性地筛选重点关注企业,按照“内紧外松”的原则,提前制定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防范票据业务风险,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办法 贴现,坚决防止违规操作。加大到期贷款收回力度,对重点客户进一步落实担保和抵质押措施,避开到期违约风险。

四是继续深入开展各类清收活动,充分发挥攻坚组对不良资产的清收处置作用,积极拓宽工作思路,进一步推动清收活动有效开展。下大力气抓好表外不良资产清收,充分借助公检法纪力量,做到尽职清收,终极清收。

五是继续加强内控管理,有效防范化解风险案件隐患。一要加强合规建设。不断加强合规知识、职业操守的培训,加大警示教育和案防教育力度,积极开展合规文化教育,提高合规意识和制度执行力,使干部员工不想违规、不能违规、不愿违规、不敢违规。二要加强风险排查。按条线组织开展风险排查,围绕理由多发的重点岗位、重点环节、重点机构加大排查力度,并严格按照制度规定进行整改落实和问责追究。三要加强审计监督检查。以新增大额不良贷款、大额财务收支、屡查屡犯理由等为审计重点,进一步加强内控分析评价、网点飞行检查和专项审计,强化审计成果运用,及时发现和堵塞风险漏洞。

六是继续加强三大建设,营造和谐发展环境。加强党的建设。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总结和巩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成果,坚决杜绝“四风”理由,严格遵守“八项规定”。加强科技建设。突出做好信息科技系统的运转维护、风险评估和应急处置管理、网络系统安全管理以及自助设备建设与管理,确保安全高效运转。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着重推动工作作风转变,解决工作不实、不敢担当的理由,把功夫下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上。同时,以适时组织举办各类活动为载体,塑造良好的责任文化和合规文化,努力打造风清气正、人心向上、和谐稳定的改革发展环境。

硕士开题报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及其《暂行实施办法》和《武汉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精神,为做好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特作如下规定:

第一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写作论文的必经过程,所有研究生(含:博士生、硕士生)在修完学位课程,写作学位论文之间都必须作开题报告。

第二条开题报告主要检验研究生对专业知识的独立驾驭能力和研究能力,考察写作论文准备工作是否深入细致,包括选题是否恰当,资料占有是否翔实、全面,对国内外的研究现状是否了解,本人的研究是否具有开拓、创新性。

第三条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前,研究生必须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导师、教研室(或研究室)所承担的国家、省部委等有关部门下达的研究项目或课题以及本人的研究特长,与导师协商,确定选题,广泛查阅文献,深入调研,收集资料,制定学术研究方案,在此基础上撰写开题报告。

第四条研究生进行开题报告,必须提交“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内容包括:(1)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2)国内外关于该课题的研究现状及趋势;(3)本人的研究计划,包括研究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难题或攻克的难关、自己的创新或特色、实验方案或写作计划等;(4)主要参考文献目录。开题报告的书面材料不得少于3000字。

第五条研究生进行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要向导师提出申请,申请获准后,博士生在博士生指导小组范围内作开题报告,硕士生在导师所在教研室或教学小组作开题报告。参加开题报告的教师,包括导师在内,一般不得少于3人。无论博士生还是硕士生,在作开题报告时,本学科专业的研究生一般必须参加,跨学科或相近专业的研究生亦可旁听。

第六条参加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的教师应当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主要评议论文的选题是否恰当,研究设想是否合理、可行,研究内容与方法是否具有开拓性、创新性,研究生是否可以开始进行论文写作等。评议结果分“合格”与“不合格”二种。评议结束后,由研究生指导教师在《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登记表》“评语”栏中填写评语。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后,研究生方可进行论文撰写工作。

第七条开题报告结束后,研究生应将登记表复印一份连同登记表原件和开题报告等一并交所在院、系研究生干事将登记表复印件加盖公章后报送研究生院培养教育处,其他材料留存院、系查备查。研究生院培养教育处将不定期抽查研究生开题报告材料。

第八条本规定自20xx年级研究生开始实行。

第九条本规定由研究生培养教育处负责解释。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硕士开题报告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受降雨、地下水、地震及人类工程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个或多个软弱面或者软弱带,顺坡向下滑动的过程与现象“;泥石流则是指在山区或者沟谷地区,因为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烁石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滑坡、泥石流都是常见的严重自然灾害,严重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己受到各国政府的高度重视,被列为联合国”减灾十年“的两个重要灾种。以我国长江上游地区为例,其面积达到万,但由于区域地质条件复杂、气候条件多样,加上较多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形成了该地区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频发的不利条件。年在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个县级区划的调查资料统计显示,体积在万以上、危及一户居民以上的滑坡有处,其中体积万以上、危及一人以上、活跃的滑坡共处,而流域面积在以上、危及居民一户以上的泥石流沟总计条,其中流域面积在以上、直接危害人以上的泥石流沟条,以上灾害点每年爆发的重大灾害高达数十次。频繁的灾害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经济损失,制约着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农村分布上多处于深受滑坡泥石流灾害肆掠的山区,加上滑坡泥石流灾害具有突发、频发等特性,其对农村地区的水利设施、交通运输、农业生产更能造成持续性的危害。因此应加强水利和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加强重点防治区的管理与灾害防治,对滑坡、泥石流等重点突发性灾害隐患实施监测预警和综合治理示范,建立健全滑坡泥石流灾害防治体系,构建农村水利及社会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条件。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能够造成人员财产巨大损失的灾难性滑坡、泥石流的防治措施也越来越得到重视,但要正确进行灾害防治,必须首先深刻认识灾害性滑坡、泥石流成灾机理。为了加深对滑坡泥石流的理解并作出预防预报措施,国内外专家对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机理、起动机理与运动机理均幵展了相关研究,并尝试性的提出了一些定量的分析模型,具体理论研究情况如下:

国内研究现状

1、滑坡机理

我国对滑坡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世纪年代初至年代中期为被动治理阶段。在年代初期,工程建设中滑坡事故时常发生,由于对滑坡的形成条件与因素、运动和发生机理以及滑坡的危害性缺乏了解,滑坡研究和防治处于被动阶段,浪费人力物力。到了年代,人们在工程建设中避幵了滑坡集中分布地段,但对滑坡运动和发生机理的认识仍不够深入。从世纪年代中期开始,滑坡灾害防治开始基于一定的理论基础,从被动治理转向治理和主动预防并行。

人们总结经验教训后发现,要有效的防治理滑坡灾害,就必须系统、深刻的研究滑坡的分类与分布、形成条件、诱发因素,以及运动和发生机理。国家组织开展了专题研究,提出了滑坡的分布规律、分类和形成滑坡的地质条件、地形和主要作用因素下滑坡的稳定性分析方法,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和原则等。世纪年代至今,滑坡防治由治理为主发展到以预防为主的阶段。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防灾减灾提出了更高要求,滑坡灾害防治与研究更加得到重视,在工程建设前会实施灾害调查、评价和预测,采取避让或预防措施。研究和治理由点发展到点、线、面的综合预测预警和防灾减灾,并在滑坡的时间预报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由于对滑坡的研究属于综合性较强的课题,国内外至今尚未形成完整的学术体系,因此目前仍是研究的重点热点。学者们从力学等角度对其形成与运动机理开展了研究。

2、泥石流机理

早期我国所开展的泥石流研究,注重于对发生过程的观察、地形地貌的描述和形成环境的分析,以定性研究为主,机理方面的研究内容涉及较少。目前人们己普遍意识到认清泥石流起动机理是准确预报泥石流以实现防灾减灾工作的前提。因此,学者们在相关理论及实验方面开展积极研究,并取得了较多成果,在广泛调査的基础上对泥石流的宏观分布规律、发育特征进行了总结,进一步建立了泥石流起动、运动过程等相关模型,对泥石流流域产汇流、流变流态等研究的重点难点幵展了深入研究并取得了重要进展,完善了泥石流的理论体系,并基于泥石流起动机理建立了一系列泥石流预测预警模型对于泥石流起动机理方面的理论研究,目前国内的成果仍然是定性方面的比较多,在定量研究方面虽然学者们做了很多工作,但由于泥石流的影响因素过多,无法在研究时全面考虑,而现场实验开展的难度也较大,因此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进行各种假设,定量研究的成果相对较少。其中,杜榕桓、吴积善、康志成等学者在中国泥石流形成机理方面进行了幵创性工作,并在云南小江流域建立了东川蒋家沟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积累了大量宝贵的观测资料。近年来,中科院成都山地所的崔鹏、欧国强等在研究泥石流起动机理并应用于泥石流预测预警方面也积累了较多经验,其研究理论与预警方法在长江上游地区获得了较好的推广应用成效,可以认为目前该理论的定量研究成果己一定程度上展现了泥石流起动的本质,对相关机理研究起到了推进作用。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对泥石流运动机理的研究开展较多。年美国学者与发表了有关泥石流运动模型的第一篇文章。考虑到泥石流运动速率与应力之间不存在线性关系,等选用了非牛顿流体模型,他利用宾汉粘性流模型首次通过泥石流运动方程求解了泥石流的最大流速。日本泥石流学家教授于年正式提出了拜格诺膨胀流模型,通过建立泥石流运动方程来求解泥石流的平均流速和流体深度”.而推荐的包含孔隙水压力的库伦模型,几乎能解释宾汉模型和拜格诺模型所能解释的所有现象(除了流体紊动对流体阻力的影响以外),并且能够一定程度上解释泥石流起动机理、孔隙水压力变化产生的一系列现象,以及堆积物内部的软弱性等,较其它理论具有一定先进性,但同样需要进一步验证其普适性。还提出了基于连续混合流理论和能量守恒原理的“混合流理论动量守恒方程”,可用于计算泥石流体中的固体和液体的运动速度。

水力作用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一直是研究热点,目前在研究方式上往往是现场监测和实验相结合,同时在研究中将水力学与土力学相结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等理论以提升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精度。另一方面,国内外学者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降水等常见外界因素产生的影响作用,研究时都考虑了自然降雨情况能够产生的影响并幵展了动态分析。但相关研究绝大部分集中于对自然降雨以及自然滑坡的范畴,对于工程引发滑坡也往往是从滑体结构破坏角度出发进行考虑,鲜见有学者将水工程泄洪产生的雾流降雨作为影响因素纳入整个滑坡研究体系。

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如下:

1、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构建技术研究。研究了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构建所采用的主流关键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新一代信息系统的构建技术及其作用,探寻了将其应用于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思路。

2、首次开展了雾流降雨雨滴粒径的实验研究,提出统一描述高速挑流水舌、溅抛水滴与悬浮雾流的运动的全场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经过模拟计算与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得到了雾流降雨雨滴中值粒径沿纵、横向变化的特点,以及雾流降雨强度沿纵、横向分布的特征。

3、构建了降雨所形成坡面径流的模型,釆用平面二维水深平均数学模型对斜坡上由雾流降雨形成的坡面径流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比较降雨强度均勾分布的自然降雨与降雨强度非均勾分布的雾流降雨所形成的坡面径流特性之间的差异,加深了对雾流降雨所形成坡面径流的理解。

4、对滑坡泥石流机理及预测预警技术进行了研究。在对滑坡泥石流机理尤其是水力因素对滑坡泥石流的诱发作用的分析结论基础上,研究了滑坡泥石流的预测预警方法,并对预测预警的数学模型进行了深入的分类研究,且探讨了目前尚不成熟的综合性与区域性预测预警方法及相关模型应用。

5、通过对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的建设研宄实践,认识系统的设计思路与预警算法,并结合个预警点的应用实例分析,进一步验证相关预测预警理论成果。对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警系统中典型的滑坡体与泥石流沟进行应用研究,重点分析降雨对滑坡、泥石流的影响,根据滑坡位移预测模型分析其变形趋势与雨量关系,以及泥石流沟的雨量、泥位国值值确定的方法,并通过相应监测数据予以检验。

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概述

1、研究意义

2、研究现状

2.1滑坡泥石流机理

2.2滑坡泥石流工程防治

2.3滑坡泥石流预测预警

2.4泄洪雾化与粒径

3、本文主要工作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预警系统构建关键技术

1、系统构建原则

1.1数据关键技术

1.2数据采集传输

1.3数据交换技术

1.4数据与模型存储

1.5数据安全技术

2、系统软件关键技术

2.1基于架构的系统

2.2中间件技术

2.3系统安全保障

3、本章小结

第三章 雾化水流实验研究及全场数值模拟

1、雾化水流全场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

1.1概化模式

1.2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

2、雾流降雨粒径分布实验研究

2.1实验装置与实验方法

2.2实验成果

2.3雾流降雨全场数学模型验证计算

3、本章小结

第四章 坡面径流数值模拟

1、数学模型与数值计算方法

1.1数值模拟成果

1.2计算区域与计算工况

1.3计算成果及分析

1.4本章小结

第五章结论与展望

1、结论

2、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1、开展了雾流降雨雨滴粒径的实验研究,并对实验实例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

2、构建了高速挑流水舌、溅抛水滴与悬浮雾流的运动的全场数学模型与数值模拟方法,并通过实验成果对雾流降雨粒径与降雨强度分布进行了验证计算。

3、构建了降雨所形成坡面径流的数学模型并进行了数值模拟,对自然降雨和雾流降雨所形成坡面径流的水深、流速变化进行了分析。

4、基于模式的系统构建关键技术,及滑坡泥石流预测预警技术,构建了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测预警系统,并在重点区域开展了示范应用,初步开发了雾流降雨预警的系统接口。

200x年x月-200x年x月初:收集资料。重读作品,确定论文题目,查阅相关资料。

200x年x月-200x年3x:在老师的指导下,拟定写作提纲和开题报告。

200x年x月-200x年x月:论文修改。听取老师意见,撰写论文初稿,并交指导老师评审。

200x年x月--:定稿。

[5]乔建平。西部大开发中的山地灾害问题不可忽视[j].科学新闻,2000,17:14.

[11].长江委加强长江上游水土保持重点防治区滑坡泥石流监测预警工作[j].中国水土保持,2008,06:58.

[18]赵俊华。舟曲县滑坡泥石流遥感影像判读与灾害防治[j].人民长江,2004,12:1-2+4-54.

[23]台伟。长江上游滑坡泥石流预测预警系统研究与应用[d].武汉大学,2014.

[26]李文林。加强监测预警搞好防灾减灾[j].中国水土保持,1993,12:16.

[27]崔瑞萍。白龙江中游滑坡泥石流防治体系与效益的研究[d].兰州大学,2006.

[28]汤罗圣。三峡库区堆积层滑坡稳定性与预测预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3.

[29]黄云。三峡库区万州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利用研究[d].西南大学,2006.

[30]邓金运。流域水沙输移模型及其在长江上中游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3.

[31]樊融。长江上游水土流失及影响因素初探[d].成都理工大学,2009.

[33]高彦净。基于casa模型的植被npp时空动态研究[d].兰州大学,2015.

[34]邵怀勇。攀西矿业开发集中区生态环境遥感信息提取及生态安全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

[35]曾超。gis支持下岷江上游水文特征定量分析[d].四川师范大学,2011.

[36]李杨。重庆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动态变化与预测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1.

[37]吴世刚。重庆丘陵山区公路地质灾害研究[d].西南大学,2011.

[40]唐川。基于gis的滇西北地区泥石流危险性评价和减灾规划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华东师范大学:,2001:1.

硕士开题报告

摘要:法治国家建设初期的人才匮乏,使得法学教育采取了多层次的通用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它适应了当时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和法律教育任务的需要。但是,目标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的法学教育状态并没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得到改变,严重影响了法学教育和相关职业的良性发展,法学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明确法学教育目标和实现教学方法与社会需求的衔接是法学教育改革的重心。基于现实状态采取阶段性目标实现方式和分层教育模式的法学教育改革不失为一种有意义的探索。

(一)法学教育的历史沿革。

随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理念的提出,法学和法学教育迎来了发展的大好时机,法学教育作为一项基础性的工程,在依法治国、市场经济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推动下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学教育大体可以划分为恢复重建、探索前进和在新的机遇和挑战下进一步深化改革三个阶段。法学教育质量与数量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输送了大量人才。为我国法治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但由于存在目标定位过于宽泛,缺乏应有的针对性和专业性。结果是法学教育的数量上去了,质量却没能跟上。30年来,我国法学院系数量增了100多倍,截止20xx年年初,全国共设立法学院系634所:在校本科生30万人左右,专科生22万多人,30年增长了200多倍;在校法学硕士达6万多人,30年增长了260倍。上述院校尚不包括开设网络教育、自学考试、成人教育、专转本以及研究生进修班的教学机构。过多、过滥、过热、过快的法学教育实际上已经严重影响到法学教育的质量以及相关的立法、执法、司法的质量,并助长了现象的滋生。提高法学教育的质量,使其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法学教育应当反思的重要问题。

(二)法学教育面临的困境。

表面上的繁荣景象并没有掩盖住衍生的问题。与法学教育规模扩张相对的是教学质量下降、毕业生就业率逐年降低和难以适应市场需要等问题却愈演愈烈。由于我国的法学教育没有明确的定位与目标指引,加上办学成本较低,盲目设置法学专业的现象凸显,造成了法学教育的铺张和资源浪费。近十年内各类财经、理工、民族、师范、农林等院校也纷纷设立法律专业,此外,还有法律函授、夜大学、全脱产的成人学历教育,以及政法干部管理学院、政法干校、广播电大、业大、职大、自学考试等。我国法学教育一时间呈现出了遍地开花的局面。如此庞大的教育规模很大程度上分散了有限的教育资源,导致教育质量无法得以保障。在法学教育质量下降的同时,就业难问题也摆在了法学教育的面前。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20xx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20xx)》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xx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就业率下降了2个百分点。但工学、管理学就业率分别为90%和89%,成为20xx年就业率最高的两个专业。最低的两个专业是哲学和法学,就业率为76%和79%。另据麦可思公司撰写的,针对20xx届大学毕业生的调查报告——《20xx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指出,法学大类本科毕业生工作的专业对口率仅为47%,高职高专法律大类对口率下降到29%。法学专业失业人数在全国本科专业小类中排名第一。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法学教育改革的呼声日渐强烈。法学专业学生就业压力大给法学教育带来了困境,但是另外一种现象的出现则造成了法学教育的困惑,这就是社会法律职业岗位的空置。随着法治国建设的不断发展与深入,社会对于法律专业人才的需求会逐渐增加。即使在当前,我国53万的法律从业者(14万律师、21万法官、18万检察官)相对于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也显得捉襟见肘,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法律服务的需求。一方面是群众法律意识增强,案件大量增加,法官、检察官、律师以及公证员大量缺编,而另一方面则是大量法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就业形势严峻。

(一)法学教育的二重性。

法学教育认识上的分歧和悖论实际上反映出法学教育中内在的、与生俱来的二重性,即法学教育的职业技能培训性和学术研究性。从法学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上看,它表现为职业教育和人文学科的理论教育的二重性:从其培养目的性上看,它表现为实践型人才的训练和学者型人才的培养的二重性;从其教学内容上看,它表现为法律职业的特定技巧、道德和思维与法学的知识体系和人文理论培养的二重性。这种与生俱来的二重性一直伴随和困扰着法学教育的发展。除此之外,还有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之争。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经济的推动。高等教育逐步走向了市场化道路,高等教育的市场化使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得以实现;市场经济也是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应有之意;脱离了市场经济,高等教育大众化就很难完全实现。整个西方国家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实践证明,保障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制度建设基本都是基于市场经济制度,是市场经济制度的产物。然而一般而言,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意味着高等教育质量的整体下滑。从国际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经验来看,与高等教育大众化相生相伴的教育现象往往是文凭的贬值和大学的平庸化。

当前,我国的法学教育在市场化趋势的推动下亦逐步的大众化。因此,受大众化所带来的数量的增加以及市场化引起的更多的关注物质性和功利性观念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法学教育不可避免的会出现质量下降的问题。基此,有些学者开始提出如何在法学教育市场化的趋势下实现法学精英教育。法律职业是社会精英担任的职业,法律职业中的法官、检察官、律师,他们为社会提供的不是一般的服务,而是维护正义的社会制度的运行,是将法律所包含的公平和正义体现在每一个具体事件之中。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高速发展,其越来越不合时宜,导致了法学教育的层次混乱和培养目标的模糊。市场的需要决定教育的方向,而大学法学教育并非是从事法律职业的必要条件,更非惟一途径,其结果导致法律职业与法学教育之间缺乏制度联系,这一状况又必然造成法学教育与法律实践的长期分离和办学指导思想上的混乱。事实上,职业教育本身并不排斥素质教育,法律能力和法律技术都是在法律原理支撑下才得以作为法学家的素养的。目前,从法学理论上讲,法律人才分为法律理论人才和法律实践人才,这种区分不科学,它人为地割裂了实践和理论的关联。实质上就是不承认“法学家”式司法工作人员或者认同不经过正规教育即可从事法律工作。

(二)法学教育目标的明确定位。

教育目标的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我个人认为,法学教育目标应与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主法治要求相适应。因此,法学教育的目标,应关注法学教育所处的社会历史状况及其发展变化,探索法学学科的内在规律,考察我国法学教育的过去、现状,从而推演出我国法学教育的科学培养目标与模式。据此,法学教育应当实现职业教育和素质教育、大众教育和精英教育的结合,在整合教育资源的条件下形成分层教育模式。即大众教育满足社会一般的法律需求,精英教育则需满足法律职业和法学发展的需要。

(一)法学教育方式的完善。

1。课堂教育方式的转变。一是理论知识传授与课堂讨论相结合。大多数法学院在第一学期或第一学年开始的专业课程多半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由于对法学知识的了解程度较低,面对初次接触法学的学生,法理论知识和制度的讲解是不可取代的,但适当的引入讨论教学的方式,可以使教学过程由单向传授转变为互动学习,更有利于学生对法学内容的掌握和理解。可以将课程的每一章之重点拟定成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在课前利用图书馆和网络准备相应的材料,写出书面报告,在课程讲解之前由学生根据报告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接受其他同学的质疑或批评。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报告中表现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讲解,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避免了大满贯教学的弊端,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通过课堂讨论与理论知识传授的结合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充分沟通,在互动过程中完成知识呈现、观点碰撞、分析归纳。完整有效的教学应由教师的教授活动和学生的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而成。现代心理学认为。当人们在负有一定责任的角色中学习时,他学习的动力会得到加强,也会表现得更加主动。改变以教师为主体单向传播知识的教学方式,将学生参与纳入教学活动,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并力争创造一个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讨论气氛,对法学的教学是较为适宜的。二是课堂教学中的案例引入。在法学的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采取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不仅使抽象的理论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使理论知识具有了生动性和形象性,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把握,而且可以促使学生从法学的角度进行分析、推理,从而培养学生的法学思维。在引入案例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对相关法学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辩论才能。案例教学法是应用法学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手段。

2。课堂外教育方法的转变。一是法庭审判观摩与模拟法庭中的法学引导。法庭审判观摩与模拟法庭在现在的法学实践教育中已经被广泛的应用,然而并没有实现我们的期望效果。究其原因,就是大多数法学院以及指导教师仅重视外在形式的指导,并没有真正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削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到了模拟教学法的教学效果。选择性的观摩一些法庭审判,可以使学生运用法学理论审视司法实践。了解司法实践中对于法原理的理解和运用,并与自己的理解和认识相对照,有利于提高法律意识和法律运用技能。选择适当的案件进行观摩对于法学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观摩审判既可以到我国的法院去进行观摩,也可以对其他国家的法庭审判影视进行观摩。在观摩审判之后,还可以邀请主审法官就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律问题与同学们进行一种探计性的交流,以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法律发挥调控作用的方式与渠道。在组织模拟法庭进行模拟教学的过程中,选择一些适中的实际案例或虚构案例作为架构,不要人为的设定已知条件,要求参与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案情,参与诉讼,使模拟教学能够真正的锻炼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二是诊所教学法的运用。法律诊所(clinielegaleducation)又称诊所法律教育,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法学院兴起的一种新的法学教育方法。各个高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方向建立“法律诊所”式的教学模式,就是把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引入到了学校的法学教育中。即在法学教育中,根据学生学习阶段的需要,设定具体的案例,要求学生查阅与案例相关的法律条文及相关司法解释,弄清法理知识和法律规范的具体内容,并让学生分析并写出书面的分析意见,组织学生举办案例研讨会。“法律诊所”的授课形式,注重的是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案例分析、模拟法庭等过程中逐步得到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体现出法学教育的灵活性:“法律诊所”式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实践教学环节带到现实生活中。根据“法律诊所”的授课特点。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办理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案件,掌握真实的案件材料,参与案件处理的全过程。

(二)法学专业课程设置的优化。

在我国的法律职业教育中应借鉴源自于美国的顶点课程。顶点课程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本科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一种新型课程。顾名思义。这一课程就是为位于本科课程系列顶(终)点、为增强学生知识能力“整体结构力”的一门课程。该课程后来为许多国家的高等教育引进,在高等教育课程改革中产生了重大影响。所谓顶点课程。学者杜尔给出的定义是:“顶点课程是位于系列课程终端的、以把相对片段知识整合成一个整体为目标的皇冠式’曲课程或学习经历它为本科生提供这样一种过程:回顾和理解过去的本科课程学习经历,并在这种经历上向前展望生活”。实际上,按照这一定义,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顶点课程:一是整合学术,二是为“真实”世界做准备。两者的区别就是前者是要求学生反思性、整合性地向后看(过去学习经历),而后者则鼓励学生向前关注大学毕业后的将来。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都鼓励学生总结、整合大学的学习经历。在不同类型的顶点课程。其课程目标和教学结果也不一样。根据杜尔对顶点课程的定义,我们可以就两类不同顶点课程分析其实际的不同目标:就顶点课程“整合学术”的方面来说,其目标就是要在本科生结束学习之时对其提供所学专业领域的广泛的批判反思性观点。其最有代表性的具体目标为:形成对所学专业领域的哲学观和历史观:探究所学专业的社会意义;获得对所学专业领域整体综合的、俯瞰式的概观;为学生提供宏大画卷;努力形成跨学科的观点;展示对所学专业内容掌握的程度;确认学科之间的普遍联系和单一学科知识的有限性;鼓励学生超越不合理的学科界限。而就为“真实”世界做准备的顶点课程来说,虽然它没有整合学术的顶点课程那样“阳春白雪”,但它也具有同样的重要性,它为学生进入职业生涯和融入现实世界做最后的准备。

(三)科学测评体系的构建。

在教学活动中,如何检验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的。检验教师教学的质量和学生所学的知识,考试不失为一个必要的手段。但如何组织考试,关键在命题,宪法学考试命题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命题既要体现教学要求,又要体现所教的知识,还要体现学生掌握的程度。在以往所采用的试题中,虽然题目的覆盖面很宽,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但总感到死记硬背的成份多一些,与课堂教学的结合并不十分紧密,每次考试结束,师生都觉得题目中总有许多让人不太满意的地方。与教学方式相适应,在命题中应该突出灵活多变的特点,并测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法律职业要求法律职业者要精通法律知识、熟悉法律操作技能,要有法律智慧、有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对人类命运的终极关怀的法律品格。仅凭标准题型和标准答案组合而成的考试是不可能考察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注重对问题的探索过程,而非讨论结果,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小心求证”。学生可以对背景资料提出自己的认识,可以通过对具体案例的分析提出自己对法学原理的认识,学生将不再局限于课本上所教授的知识和理论,而具备了大胆质疑的科学精神,这一点正是现代知识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首要要求。

硕士开题报告

爱国主义教育是学校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途径,作为学校教育,担负着对学生实施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责任。而中学生物学科必须充分发挥其重要作用。结合生物教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我们生物教师长期而又紧迫的任务。本文详细调查分析当前生物课堂上教师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思想上的困惑,并为如何提高学生的爱国思想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

1。当前生物教学中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的几点困惑

2。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途径

3。生物教学中渗透爱国思想教育的意义

4。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

在生物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爱国思想教育,增加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生物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通过讲述祖国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我国古代和现代的生物科学成就,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而中共中央宣传部颁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也再次强调,必须制定各学科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分解贯彻到各相关学科的课堂教学中去。已有研究表明,当前广大生物教师对课堂上如何结合教材培养学生的爱国思想存在很多的疑惑,迫切需要切实可行的方法。

关于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目前国内外尚没有太多的研究和报道。笔者结合身边的实际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提出现实生物教学中教师对爱国思想教育的方法和素材的困惑,为更好的加强学生爱国思想教育提供更多更好的方法。力图解决广大1线生物教师在这方面的困惑。

2、《生物教学大纲》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年6月第21页

3、《爱国主义实施纲要》江苏教育出版社1994年10月第56页

硕士开题报告

典当是指借款人向典当行借钱而将自己的财产抵押或质押给典当行,在约定的期限内清偿借款本息赎回原物。如果超过约定期限则质物直接归属典当行所有或典当行变卖质物充抵借款的民商事法律关系。典当法律关系双方当事人通过典当合同约定双方的权利义务。一般在典当期限内约定当户需要按一定比例交纳利息及综合费用给典当行,有时还约定违约金条款来约束当户履行金钱支付义务或偿还当金的义务。由于典当具有简便、迅速融资的特点,典当行业发展起来,但是随之而来的是越来越多的典当纠纷。纠纷多发生于典当期限届满或续当期限届满且经过一定期限后当户未按时赎当的情形,此时也称绝当。《典当管理办法》第四十条规定,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当在5日内赎当或者续当。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

典当纠纷多发生于绝当后是因为:

以期对今后司法工作有所裨益。

(二)本课题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我国商务部、公安部颁布实施的《典当管理办法》仅在其第40条规定了绝当的定义。但是绝当后,当户是否需支付利息和综合费用,若需要支付以什么标准支付,究竟怎样去认识和理解违约金条款的效力。已成为相关绝当合同纠纷必须要解决的理论课题。我国法律对此方面的规定存在一定的缺陷空白和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这就决定了当出现典当合同法律纠纷时,司法工作者没有明确的法律及理论标准。探讨和分析绝当后息、费问题,绝当与违约金条款的相关问题,有助于各国相关法律的更新,与时俱进,更为典当法律关系当事人权利的保护提供了理论基础。

2、现实意义

本文所研究的鑫达典当公司与程某、吴某典当纠纷一案,近年来已成为颇为常见的绝当纠纷主题。实践中许多典当行在绝当后故意不处置当物实现债权,以此“圈”住当户,目的就是延长绝当后至清偿借款的期间,以求获取更多的息、费。如果不支持利息及适当的违约金有时又会造成当户违约成本少于守约,不利于典当行。因此我们应当加强对于绝当后相关问题的研究,找到合法合理的依据来平衡各方利益。

(一)《典当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当物的估价金额及当金数额应当由双方协商确定。

房地产的当金数额经协商不能达成一致的,双方可以委托有资质的房地产价格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估价金额可以作为确定当金数额的参考。典当期限由双方约定,最长不得超过6个月。

第三十七条典当当金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银行机构6个月期法定贷款利率及典当期限折算后执行。典当当金利息不得预扣。

第三十八条典当综合费用包括各种服务及管理费用。动产质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42.房地产抵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27.财产权利质押典当的月综合费率不得超过当金的24.当期不足5日的,按5日收取有关费用。

第三十九条典当期内或典当期限届满后5日内,经双方同意可以续当,续当一次的期限最长为6个月。续当期自典当期限或者前一次续当期限届满日起算。续当时,当户应当结清前期利息和当期费用。

第四十条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应当在5日内赎当或者续当。逾期不赎当也不续当的,为绝当。

当户于典当期限或者续当期限届满至绝当前赎当的,除须偿还当金本息、综合费用外,还应当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银行等金融机构逾期贷款罚息水平、典当行制定的费用标准和逾期天数,补交当金利息和有关费用。

第四十三条典当行应当按照下列规定处理绝当物品:

(一)当物估价金额在3万元以上的,可以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的有关规定处理,也可以双方事先约定绝当后由典当行委托拍卖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在扣除拍卖费用及当金本息后,剩余部分应当退还当户,不足部分向当户追索。

(二)绝当物估价金额不足3万元的,典当行可以自行变卖或者折价处理,损溢自负。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二百一十九条债务人履行债务或者出质人提前清偿所担保的债权的,质权人应当返还质押财产。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或者发生当事人约定的实现质权的情形,质权人可以与出质人协议以质押财产折价,也可以就拍卖、变卖质押财产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质押财产折价或者变卖的,应当参照市场价格。

第一百八十六条抵押权人在债务履行期满前,不得与抵押人约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抵押财产归债权人所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或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一百一十三条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损失赔偿额应当相当于因违约所造成的损失,包括合同履行后可以获得的利益,但不得超过违反合同一方订立合同时预见到或者应当预见到的因违反合同。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

第二十九条当事人主张约定的违约金过高请求予以适当减少的,人民法院应当以实际损失为基础,兼顾合同的履行情况、当事人的过错程度以及预期利益等综合因素,根据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予以衡量,并作出裁判。

当事人约定的违约金超过造成损失的百分之三十的,一般可以认定为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的“过分高于造成的损失”.

(一)国内状况

近年来绝当后息费的计算问题受到关注,国内各学者竞相对此问题发表了个人看法,如在《人民法院案例选》中朱晓华法官提出:“绝当后,双方典当关系终止,用户不需要再支付综合费;而利息的计算方式应该以合同中约定的计算方式计算;违约金是否承担要看双方是否约定,根据合同自由原则,双方若约定了该条款,绝当后当户就应该缴纳违约金。数额可以依申请调整。”赵静在《绝当后用户不还款的行为是否构成违约》一文中指出“《典当管理办法》之所以设置绝当制度,也是平衡典当行与当户之间利益的需要。绝当后,原来的典当关系结束,一旦绝当,当户不应当再承担清偿责任,典当公司应当按法定程序及时处理绝当品,从处理绝当品所得中优先收回当金本息,当户有要求返还绝当品处理所得扣除债务后剩余部分的权利。绝当后用户不还款的行为不构成违约,所以不用支付违约金。”

(二)国外状况

在绝当物的处理方面,新加坡最有特色的规定是:典当行在拍卖会上也可以举牌竞价,典当行既是绝当拍品的委托人,又是绝当拍品的竞买人、买受人。之所以如此规定,是为了保护典当行的合法权益。因为绝当物品如果无人竞买,也不得委托他人代为竞买,那么该物品的所有权就无法转移。我国《典当管理办法》没有规定绝当后当物的处理程序,极易造成典当行故意不变现,延长费用的收取期间。同时我国典当法律也应该规定当户不配合当物变现的救济程序。

(三)个人拟形成的新见解

本文通过对安徽鑫达典当公司与程某、吴某典当纠纷一案进行分析,解决案例中的争议问题。最终对绝当后息、费条款的适用规则;绝当后违约金条款如何适用和数额的确定做具体的论述继而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基本框架构造

本文拟采用四段式来进行论述。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安徽省鑫达典当公司诉程某、吴某典当纠纷一案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点。第二部分对绝当与利息条款加以论述。第三部分对绝当与综合费用条款加以论述。第四部分对绝当后违约金条款效力的认定问题加以论述。

【二】论文的主要内容

序言

一、鑫达典当公司诉程正刚、吴爱英典当纠纷一案的基本案情和争议点

(一)基本案情

20xx年6月20日,原告(安徽省芜湖市鑫达典当有限公司)与二被告(程正刚、吴爱英,二人系夫妻关系)签订《房地产抵押典当合同》一份,其中第二条抵押房地产约定:二被告以其所拥有的坐落于泾县泾川镇叶挺路地号为3-4-64泾国用(20xx)第1512号权证编号为房地权泾川20xx字第013187号、建筑面积为120.95平方米的住房进行抵押,向原告借款。第三条抵押房地产担保范围为借款本金(当金)、利息、综合费、违约金、损害赔偿金、诉讼费、财产保全费、律师服务费等费用。第四条借款金额及借款期限:借款金额为225730元;月综合费率为2.7%,月利率为1.1%;借款期限自20xx年6月20日至20xx年9月19日。第十五条特别约定:乙方违反第四、条规定及补充协议规定必须按借款金额的20%承担违约责任。逾期还款5天内按每日未还款总额的0.5%计,超过5天甲方可通过拍卖、变卖或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变卖、拍卖或诉讼期、执行期至债务完全清偿止的费用,按每日未还款总额的0.5%计。违约金因不同的违约行为依合同约定可以重复计算。

20xx年6月20日,二被告出具借条给原告,借款载明:“今借款到安徽省芜湖市鑫达典当有限公司人民币贰拾贰万伍仟柒佰叁拾元整。注:已注入中行泾县支行乐荣贵的账户。借款人:程正刚、吴爱英20xx年6月20日”.原告将典当期限内的综合费用18280元扣除后将余款207450元划入被告指定的账户。同日,原告与二被告办理了房地产抵押登记手续。二被告取得当金后,未按合同续当,也未赎当,仅将利息及综合费用付至20xx年12月21日。原告在催讨未果后诉至法院,要求:(1)被告立即给付借款225730元及其利息、综合费用(利息及综合费用计算到借款还清为止)。(2)或依法判被告变卖抵押房产归还上诉借款。(3)被告承担违约金45146元并支付原告支付的律师费5000元。(4)诉讼费由被告承担。

被告辩称:(1)其未收到原告的典当款;(2)《典当管理办法》也规定,超过6个月没有赎当或续当的,为绝当。被告应及时处理当物,不再收取综合费用。(3)认为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过高,如应承担违约责任,则法院应对违约金调低至银行同期贷款的利息补偿原告的损失。

安徽省泾县人民法院审理认为,绝当后,双方的典当关系终止,被告未偿还当金的,除应偿还外,还应按约定的利率支付借款利息,但无需支付综合费用。对被告提出违约金过高的请求,法院根据公平的原则予以衡量,本案的违约金按合同约定利息的30%计算支付为宜。

(二)争议点

1.绝当后当户是否需要支付利息

2.绝当后当户是否需要支付综合费用

3.绝当后合同中的违约金条款效力如何

二、绝当与利息条款

(一)绝当后利息是否应该继续收取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1.当物价值在3万元以下的

2.当物价值在3万元以上的

(二)绝当利息收取的标准

1.按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贷款利率的四倍计算

2.按人民银行规定的逾期贷款利率计算

3.笔者的观点

(三)结合本案分析

三、绝当与综合费用条款

(一)综合费用的界定

(二)绝当后不应继续收取综合费用的理由

1.从《典当管理办法》分析

2.从典当管理部门的复函精神分析

3.从绝当制度的立法目的分析

(三)小结

四、绝当后违约金条款效力的认定

(一)违约金条款的类型

(二)未偿还当金违约条款效力的认定

1.认为无效的理由

2.笔者的观点

(三)绝当后违约金收取标准

(四)结合本案分析

结语

【三】论文主要论点、论据和研究方法

综合费用及利息是《典当管理办法》允许由典当行向当户收取的费用。用以平衡在典当期限内,典当行为当户提供当款、保管当物的对价。但是典当期限届满或续当期限届满后当户是否应继续承担这些费用以及如何承担典当管理办法没有规定。对于当户到期未赎当是否需要承担违约责任在实践中也存在争议。这些争议是理论和实践中都要解决的问题。本课题主要参阅了大量与典当中的绝当问题相关的国内着作,学术期刊和已发表的相关论文,并进行一系列系统研究,已具备了相当充实的资料论据。

本文的论据主要是我国现行典当立法立法:《典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理论依据。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方式。

著作类:

1.胡宗仁。典当业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xx.

2.杨铁军。典当法学[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xx.

3.高圣平。物权法与担保法对比分析与适用[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

4.刘润仙。典当法律理论与务实[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xx.

5.吴中宝﹒巧用典当行资金周转与淘宝[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xx.

6.方印﹒典当法律分析与制度研究[m]﹒贵州:贵州大学出版社,20xx.

7.王利明等。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8.曲彦斌。中国典当学[m].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20xx.

9.孙宪忠。论物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10.曲彦斌。中国典当史[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xx.

11.李沙。走进典当行--独特快捷的融资方式[m].北京:学苑出版社,20xx

12.李沙。简明典当学[m].北京:学苑出版社,20xx.

13.李沙。现代典当通论[m].北京:学苑出版社,20xx.

14.王泽鉴。民法概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

15.孔祥俊。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理解与适用[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16.李沙。典当基础知识[m].北京:学苑出版社,20xx.

17.李沙,冯树德。中外典当概览[m].北京:新华出版社,20xx.

18.王闯。让与担保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xx.

19.王福明。房地产典当理论与实务操作[m].北京:学林出版社,1993. 20.谢在全。民法物权论[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

论文类:

7.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条文理解与适用[j].人民法院出版社,20xx:583.

9.马静。典当法律问题研究[d].湖南:湘潭大学,20xx.

10.杨柳。我国典当融资风险防范法律问题研究-一典当行的内部风险为视角[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xx.

11.程璐琳。中国典当制度研究[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xx.

12.李提称。我国典当法律制度研究[d].贵州:贵州大学,20xx.

13.姚晓菁。典当法律属性及规则探讨[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xx.

17.王春敏。在典当行绝当的房屋能否由典当行直接处分并申请登记[n].中国房地产,20xx-03(综合版)。

论文提纲:20xx年1月10日--20xx年2月20日

论文初稿:20xx年3月1日--20xx年7月1日

论文修改:20xx年7月2日--20xx年10月上旬

论文定稿:20xx年10月上旬--20xx年11月

硕士开题报告

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1、选题目的:

2、选题意义:

本论文着眼于矿井持续快速发展与安全生产的现状要求,运用水文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岩石学等课程的理论和方法,从充水水源、充水通道,矿井涌水量及其变化、水化学特征等方面对煤层底板灰岩承压水突水危险性进行分析研究。其研究成果,不仅可查明煤层底板水患影响程度,并对矿井制定切实可行的防治水措施,确保安全生产、提升矿井经济与社会效益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研究矿井主要地层、地质构造及其构造演化规律,查明影响矿井生产的各种水害地质因素。

(2)只有建立和形成规范的防治水技术管理秩序,才能有效地开展一系列防治水工作。

二:以矿压为主要因素,试图通过研究顶底板隔水层和采动作用下的变形、破坏等特征来认识突水规律。

近年来,对于矿井突水通道,专家、学者从损伤力学、断裂力学、矿山压力学、岩体力学及构造地质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结果表明危害最大和难以准确把握的是断裂构造突水通道;对于突水机理,从“下三带”理论、矿压、大中型断层、小断层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得出突水以承压水通过断裂构造进入矿井为主;对于突水预测,专家建立了遗传神经网络模型、gis模型、尖点突变模型等煤矿突水预测模型但由于不同地区、不同矿区构造、水文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迄今为止还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研究方法能对矿井突水进行有效的预测和防治。

结合历史水文资料,对水文变化、防治水措施存在的不足进行全面总结、根据历史水文资料和实际情况进行对比,进一步优化泉上煤矿防治水措施方案通过专业技术刊物及相关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和书籍依据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包括:《煤、泥炭地质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煤矿井地质工作手册》、《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等,确立相应的标准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本课题主要在充分整理研究泉上煤矿区域资料的基础上,采用地质与水文地质调查、水质分析等当今水文地质研究中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对泉上煤矿的水文地质条件及其影响分析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并根据分析的成果和结论提出相应的防治水措施。

1、第1~4周现场实习调查阶段(泉上煤矿实习)

2、第5周确定毕业论文题目及提纲

3、第6周进行相关资料查阅与检索

3、第7~8周完成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4、第9~12周完成毕业论文初稿撰写

5、第13~14周交付指导教师审查,修改完善毕业论文。

硕士的开题报告

独山子石化公司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围绕股份公司总部“建设国际综合性能源公司”的战略目标,开始了一系列的大型建设工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型建设工程是独山子石化1000万吨炼油及120万吨乙烯改扩建工程。

炼油部分:建设1000万吨常减压、120万吨延迟焦化、200万吨蜡油加氢裂化、300万吨直馏柴油加氢精制、80万吨催焦化柴油加氢等10套装置。

化工部分:建设100万吨乙烯、60万吨全密度聚乙烯、30万吨高密度聚乙烯、55万吨聚丙烯、60万吨芳烃、32万吨苯乙烯、13万吨聚苯乙烯、13万吨丁二烯、12万吨mtbe/丁烯-1、10万吨丁苯橡胶、8万吨sbs、2万吨己烯-1等12套装置。

公用工程部分:主要建设3台10万千瓦汽轮发电机组、5台410吨/小时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力站,以及系统配套项目。

该工程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工程,是西部大开发标志性工程之一,是中国石油“xx”重点工程。工程对于拉动地方经济、繁荣西部具有重要的意义。工程总投资300亿元,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12.5%,税后投资回收期8.77年。于xx年8月22日破土动工。

独山子石化公司在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经验,建立了高效的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同时也有一定的执行过程的问题。因此,根据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建设实际情况,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的利弊、存在的问题,总结出完善过程管理的思路和做法,为今后的工程建设提供有益借鉴,将是十分有意义的。

现代项目管理将整个项目管理工作,看成是一个完整的管理过程,并且将各项目阶段的计划、实施、控制等具体管理活动,看成是一个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现代项目管理要求在项目管理中,要根据具体项目所属专业领域的特性和实现过程的特定情况,及实现过程中所面临的各种限制条件,将一个项目划分成各个便于管理的项目阶段,并将这些不同项目阶段的管理活动进一步划分成一系列的具体管理过程,分阶段、按过程做好一个项目的管理。现代项目管理的目标,是要在生成项目产出物(成果)的实现过程中,通过项目的管理过程去保障项目目标的实现。

近年来,结合多年的管理实践,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编制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全面总结巧年来建筑业企业借鉴国际先进管理方法,推行施工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主要经验,进一步规范全国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基本作法,促进建设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水平,与国际惯例接轨拉,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7]。经国家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国家标准,并于xx年5月1日起施行。但系统的引进项目管理的知识还是近几年的事。

1999年11月,我国与pmi签订合作协议,正式将pmp认证引入中国时,国内知道项目管理知识体系和pmp的人很少。xx年6月中国首次pmp考试也仅有60多人参加。如今,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内大量的建设项目,如:三峡工程,西气东输,xx北京奥运会,xx上海世博会等等,需要大量的项目管理专业人才。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从各种渠道越来越多的接触到项目管理的知识,并逐渐认识到项目管理知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掀起了学习项目管理知识的热潮。项目管理在ti行业中的应用与推广正方兴未艾,己呈星火燎原之势。因为ti行业强烈的示范作用而成为项目管理知识推广的强力推进器。如今,pmp认证与mba,mpa文凭一样成为中高级管理人员热捧的对象。这一轮热潮的兴起大大加快了我国在项目管理方面与国际接轨的速度。

上个世纪60年代,项目管理还处于起步阶段,学术论文很少。到了70年代,对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和使用已成为趋势:有些研究成果已涉及到了图形评审技术(pert)的应用。这个时段的研究焦点是:成本与进度控制,绩效考评,工作分解结构(简称:wbs)的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本阶段的学术研究大多由政府部门主持与发起,由商业与教育机构发起的研究已有所增加。70年代末期,成本设计(design-to-cost),全生命周期成本的概念己在学术论文中出现,并在80年代发展为一个通用的概念,特别是在政府机构与防卫部门中。

80年代,关于项目管理的学术论文显著增长。研究专注于成本设计和生命周期成本。关于项目风险管理,成本/进度控制指标体系和挣值(earnedvalue)的概念已出现。其它涉及较多的研究范围还包括:团队建设,质量管理,人工智能、专家系统,知识库系统。

到了90年代,大量的研究集中于人力资源方面,包括:团队建设,领导能力开发和激励:并有大量的文章集中于风险管理,质量管理和沟通管理。

项目管理的未来发展方向有:。

a.标准化的过程和工具,以及标准化的术语,有助于项目成功;。

b.web技术将在帮助项目沟通与协同中发挥巨大的作用;。

c.使用被普遍接受的项目管理实践与观念将会在承包合同的要求中写明;。

d.项目管理的外购服务将会被绝大多数公司所采用。

将按照《工程项目管理学》理论,分析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目前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加强工程管理的改进建议。论文的基本内容和框架结构设计如下。

1前言。

2项目管理理论方法及应用综述。

2.1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综述。

2.2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特点。

2.3现代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在石化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3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及项目管理体系。

3.1独山子石化千万吨炼油百万吨乙烯工程概况。

3.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系与管理机制。

4独山子石化炼油乙烯工项目管理实践的分析。

4.1项目管理体系结构分析。

4.2hse管理分析。

4.3工程质量管理分析。

4.4招投标管理分析。

4.5物资采购管理分析。

4.6工程进度管理分析。

5总结与建议。

在研究方法与思路方面,广泛收集有关工程建设有关资料,分析现有工程管理体系中存在的差距以及完善工程管理体系面临的问题,着眼于工程建设主要环节,从整体性和系统性的角度,构建工程建设管理整体框架,提出符合企业实际的对策。目的在于建立符合独山子石化公司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体系,总结出加强和完善工程建设的思路和做法。

本人在中国石油大学(北京)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按照工商管理学院项目管理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的要求,已修业完成了相关课程和必修环节,学分达到了规定的要求,经学院考核合格,导师同意进入论文阶段。

xx.02—xx.05选题、文献查阅,完成文献综述。

xx.10开题答辩。

xx.11—xx.02撰写论文初稿。

xx.03—xx.05完成论文中稿。

xx.06—xx.10论文定稿、答辩。

硕士的开题报告

设计计划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边缘学科,它研究的是如何保证设计的优良度和高效性,以及如何指导设计的展开,设计策划硕士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设计需要科学计划这一概念已成为现代设计界共识的情况下,我国业界内部对设计计划学的认识与研究,还没有跟上设计发展需要的步伐。针对我国设计教育现状,本书将就该学科的教学方面,提出一套科学的行之有效的设计计划方法。以期为设计类学生深入理解设计,更好地掌握设计的方法提供必要的指导。

1.选题依据。

计划在今天已逐渐成为一门显学,大至国家事务,小至个人日常生活,社会各个领域都离不开计划,各类大大小小的成功项目,很大程度上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导入,实施了相应的计划活动。计划学的兴起是知识经济时代资源整合化的大势所趋。而反映到艺术设计学的领域,我们可以发现,计划同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如何设计,如何保证优良的设计,这都需要科学的调查研究,需要精准的分析定位,需要详实的设计依据,需要合理的组织安排,这些与我们通常理解的形式,风格的赋予层面的"设计"相异而相成的工作,就是设计计划的内容,而如何正确进行设计计划,存在着一个方法论的问题。在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成为当前学术主流的大环境下,设计计划应该可以打通各设计专业间的藩篱,为取得成功的设计提供行之有效的方法上的支持。

在设计先进国家,对设计计划方面已有一定程度的研究。尤其在设计方法研究方面,已取得比较成熟的结果,出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技术预测法,科学类比法,系统分析设计法,创造性设计法,逻辑设计法,信号分析法,相似设计法,模拟设计法,有限元法,优化设计法,可靠性设计法,动态分析设计法,模糊设计法等。这些方法侧重于不同的专业设计方向,而设计计划面临不同设计专业,更需要的是一种整合的灵活的解决问题的计划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针对计划自身的学科特点,从现有的成型的方法群中进行提炼,总结出一套适应现在情况的设计计划方法来。

相关范文推荐
  • 05-07 工作软件个人实训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工作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工作中的发现、收获和思考的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精彩工作心得体会范文,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和借鉴。以前以为,幼儿园教师的工作是比较简
  • 05-07 集体土地合同要几人签(汇总15篇)
    合同协议的签订是保障交易双方权益和维护交易秩序的必要手段。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租方:xx村村民委员会(以
  • 05-07 车险的心得体会范文(17篇)
    生活中的心得体会是我们对生活中各种经历和事件的感悟和思考,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下面是一些精选的心得体会段落,希望能够启发大家的写作创造力和思维深
  • 05-07 小学数学备课组工作计划(热门17篇)
    工作计划书是一份重要的管理工具,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高效地完成任务和实现目标。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备课组是学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
  • 05-07 学校印章管理制度(实用18篇)
    学校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地方,是学生获取知识、锻炼能力的重要场所。接下来是一些学校总结的参考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第一条为了加强印章社会治安管理,预防和打击
  • 05-07 店铺转让经营权合同(模板16篇)
    转让合同的生效需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如双方的合意、合同正式签署等。请查阅以下转让合同样本,它们可能对你起草合同有所启发。承让方(乙方):___________
  • 05-07 大学生销售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大全(20篇)
    社会实践是培养学生社会意识和发展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是高校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值得借鉴和参考的社会实践心得体会,希望对您的实践活动有所启示。
  • 05-07 债权债务冲抵协议范文(22篇)
    合同协议应当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提供明确的争议解决机制,以防止纠纷的发生和升级。合同协议是为了明确双方权益和义务,保障交易的安全和合法性而订立的一种书面合同
  • 05-07 彩钢建筑工程合同书(实用15篇)
    建筑是一门跨学科的领域,它需要建筑师、工程师、设计师等多个专业的协同合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建筑范例,供大家参考。这些建筑作品融合了多种设计理念和创新技术,
  • 05-07 酒店启动会主持稿(汇总21篇)
    感谢各位能够抽出时间参加这次会议,我相信我们会有很多有意义的交流。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一些主持词的范例,相信会给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女:尊敬的各位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