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党员教师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党员教师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汇总19篇)

时间:2024-01-06 09:45:54 作者:薇儿

教师心得体会的撰写可以为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晋升提供有力的支撑和证明。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教师心得体会的写作要求和方式,以下是一篇经典的范文,与大家共享。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11月19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召开第7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进一步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究部署中心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工作。中心党组书记马建堂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中心党组成员、副主任张军扩、张来明,中心党组成员余斌参加学习并作重点发言。各研究部所、知识中心、信息中心主要负责同志结合学习全会精神,针对明年中心重大课题选题和部门重点课题计划深入交流、提出建议。

马建堂在主持学习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中心党组高度重视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第一时间召开党组(扩大)会议,传达全会精神。中心党组同志带头,全方位、多层次、分领域开展宣讲活动,结合双重组织生活参加所在党支部学习,并积极为分管部门单位党员干部讲专题党课。各部门各单位迅速行动,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深入学习全会精神,利用“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形式开展交流研讨。中心上下掀起了学习热潮,取得了初步成效。安排这次集体学习,目的是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进行再动员再部署,动员引导中心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聚焦中心服务中央决策的主责主业,进一步学深悟透做实全会精神,更好地用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张军扩在发言中提到,过去一段时间,中心紧密围绕主责主业,开展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宣传,工作抓得紧、抓得准。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密切联系工作实际,学习学得深、学得实。各研究部所围绕全会精神,结合研究领域,对明年部门重点课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对中心明年重大课题提出了宝贵意见。比如,深化对新发展格局的研究,完成好“加大扩内需力度”和“加快补齐发展短板”两大核心任务;深化对当前我国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研究,在促进国内市场良性循环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高质量开放积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等。这些重大课题都值得集中时间、精力去研究,也需要用扎实可靠的成果去回应。我们要在学习领会全会精神过程中找到指导研究、推动工作的思路举措,深入开展调研,以高质量的政策研究成果与决策咨询建议推动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张来明认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中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要切实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向深入、落到实处,就要聚焦为中央决策服务的主责主业,在精准谋划确定明年重大重点课题上下大功夫。做好明年选题工作,总体上要考虑4个重要因素,一是要考虑到明年处于“十四五”开局之年和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特殊历史方位,二是要紧密围绕社会主要矛盾中的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三是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四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论。我们要切实围绕全会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统筹部署研究力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到察实情、说实话、出实招、办实事,为推动中央决策部署细化实化提出务实管用的政策建议。

余斌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内容丰富、思想深邃,为中心研究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中心各研究部所和全体研究人员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加强研究。比如,要深入研究机遇和挑战新的发展变化,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要深入研究新发展格局,紧紧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促进国民经济良性循环;要深入研究2035年远景目标,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助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

马建堂在总结讲话时强调,中心各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与完成好今年研究任务、谋划明年选题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贯穿于中心决策咨询研究工作全过程。要紧扣服务中央决策的职能定位,围绕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特别是要抓住关系全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战略和重大举措,精心谋划确立一批重点研究课题,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的实效体现在不断提高为党中央、国务院决策咨询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上,为奋力夺取党和国家各项事业新胜利贡献更多的智慧和力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国办纪检监察组臧晓冉同志出席,中心机关党委委员、纪委委员,内设机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会上,马建堂还通报了11月16日中心党组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情况。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近日,水利部党组举行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鄂竟平传达宣讲全会精神,部领导田学斌、田野、叶建春、魏山忠参加学习。

鄂竟平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作的重要讲话,科学回答了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战略性重大问题,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提供了科学指南和基本遵循。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

鄂竟平指出,《建议》在起草过程中充分发扬民主,真正做到了开门问策、集思广益,是发扬党内民主和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鲜明体现。《建议》突出了两个方面:一是“人民”,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新”,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理念、新判断、新举措、新要求。

鄂竟平强调,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建议》精神要注意把握“三新一坚持”,即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一要深刻认识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有利条件和深刻内涵,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勇于开顶风船,善于转危为机,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二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特别是其中涉及水利的任务和要求。三要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四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领导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能力和水平,动员各方面力量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而团结奋斗。

水利部各总师,机关各司局、驻部纪检监察组全体干部,在京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参加学习。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心得体会字

“办好自己的事”践行“三心”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深入分析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提出的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科学审时度势,主动抢抓机遇,聚焦“保持战略定力,办好自己的事”,就能战胜前进道路上的各种艰难险阻,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高歌猛进。

每一名普通党员干部,就是党的一个螺丝钉,要永远与党同步,集中力量,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辛勤汗水,办好自己的事,让组织放心,让群众舒心,让家人安心。

办好自己的事,让组织放心,就是要忠于党、精于业。在大事大非面前头脑清醒、立场坚定,做到始终听党话跟党走,保持政治方向不偏、政治信仰不变。在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等急事难事中一马当先,敢打歼灭战;在脱贫致富、复工复产等大事要事中冲锋陷阵,敢打攻坚战;在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诸多薄弱环节中担当奉献,敢打持久战。岗位或许平凡,业务或许简单,但追求无止境,业绩无上限。办文办会办事,缜密筹划、精细落实,确保文经我手无差错,事交我办请放心。业精于勤,可谓勤政,便是能做到“黑天和白天一个样;坏天气和好天气一个样;领导不在场和领导在场一个样;没有人检查和有人检查一个样”。

办好自己的事,让群众舒心,就是要救急难、暖民心。作为民政人,办好自己的事,就是要聚焦弱势困难群体,让他们也能体验时代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祖国强大的臂膀,感恩党和政府的德政善举。疫情来袭时,困难群众可以通过网络申请救助;居家隔离时,我们主动上门服务,代购跑腿。借助“高速率、低延时”的5g网络,我们为空巢老人家里装上可视对讲设备,老人就可以随时和千里之外的亲人聊天交流,既排遣老人孤独之苦,又消除儿女在外之忧。群众的堵点痛点就是我们工作要夺取的要点,群众的急难愁盼,就是我们不懈不怠、奋勇前进的最好鞭策。

办好自己的事,让家人安心,就是要益于身、净于心。健康是宝贵的财富、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既是我们的责任,也是对家人最好的安慰和回报,因为亲人们总会在家静静地等候我们平安归来。洁身自好、摒弃杂念,是心净如水的关键,要善交诤友,不交损友,保持干干净净的交往圈。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外面的世界纷繁复杂,须每日三省吾身,方能守得贫、耐得富,心净如水,善利万物,实现自我成长的小目标。

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鸿鹄之志固然可赞,办好自己的事,是责任担当,是人生底线,更是实现人生理想的起点。

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近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这次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擘画发展蓝图、规划实践路径、作出战略部署,为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注入强大思想和行动力量。时代催人奋进、时势造英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路上,没有“旁观者”“过路人”“清谈客”,都是参与者、见证者、实践者。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肩负着新时代党和国家建设重任,承担着为民服务之责,当借鉴衡量钻石价值的“4c标准”,来锻造个人的青春与价值,落笔“十四五”新答卷。

色泽(color)——涵养“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底色,坚守初心、砥砺奋进。珍贵的无色、罕见的浅蓝和粉红是钻石的高贵色,而“军人绿”“护士白”“党员红”是党员干部的无价之色。抗洪前线,无数军人战士主动请缨,冲锋在前,“战”在一线,直面风险和挑战;扶贫一线,千千万万党员干部不畏基层工作的繁重性、复杂性,做积极的行动派,敢为人先的“领头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战场上,正是因为有了无数医护人员的牺牲和忍耐、坚持和奉献,才有了如今新冠肺炎疫情的有效控制和各地经济的有序复苏。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在思想上、行动上保持对党绝对忠诚,以对信仰信念的笃定坚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以对初心使命的始终坚守,团结向上、砥砺前行。

重量(carat)——涵养“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务实韧劲,矢志奋斗、风雨兼程。重量是影响钻石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身上有着沉甸甸的担子,这是新时代交托我们的职责和使命,担子的重量决定人民对我们的期许分量。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我们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十四五”将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6大“新”目标之一。广大党员干部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把使命扛在肩上,才能切切实实“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只有做到全心全意爱民、贴心交心亲民、诚心诚意为民、公平公正惠民,才能彰显“无我”之大境界,成就“不负人民”之大作为。

切工(cut)——涵养“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的能力素质,博采众长、学习强技。切工的差异决定钻石品质的高低,能力的大小决定党员干部的工作成效。日常工作干的是力气活,更是技术活,党员干部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多技傍身、面面俱到。习近平总书记在秋季学期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是应对当前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迫切需要,也是年轻干部成长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中国这艘巨轮行稳致远确定了新的航标和方向。广大党员干部要立足本职岗位,学好知识、增强本领,在不断地学习实践中“固其根本”“浚其泉源”,努力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新时代年轻干部。

净度(clarity)——涵养“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高洁品性,坚守底线、克己奉公。使用10倍放大镜对钻石内部、外部进行观察,而将钻石净度分为七个等级。吾日三省吾身,在学习工作中,党员干部也应当保持一颗自省之心,常拿“放大镜”向内检视,见微知著、查漏补缺、防患未然。“十四五”规划是长期发展规划编制,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的重要路径,体现了中长期发展规划的价值追求。党员干部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不困于眼前的利益,做好人生的长久规划和设计。党员干部要加强党性修养,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追求高标准,守住底线、不越红线、不碰高压线,把权力用之为公众谋福利,唯有让清清白白为官、干干净净做事、老老实实做人成为自然而然的行为和结果,才能做到心底无私天地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一经发布,广大党员干部就争相学习,迅速掀起了领会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在全会公报中,有这样几个关键词尤为需要各级党员干部关注和细读,并从中汲取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奋进力量。

关键词之一:创新。全会提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于国家而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于个人而言,学会创新才能不断提高对工作的驾驭能力。党员干部应将学习作为创新的重要途径,学习党中央对发展环境的最新判断,学习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作出的最新部署,学习各个行业领域发展进程中的最新成果。要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看待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立足实际、放眼全局,及时作出前瞻性的考量和打算,不因循守旧、闭门造车,防止“眼睛”跟不上“步子”、“脑子”跟不上“身子”。

关键词之二:人民。“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生活更加美好”……这些语汇,构成了全会公报的一大亮点,那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今年3月份文件起草组成立到全会胜利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文件起草组组长,并多次到基层倾听各方声音,了解人民所思所盼,为我们树起了“顶层设计和问计于民相统一”的榜样。党员干部应始终秉持“人民至上”理念,贯彻党的群众路线,拜群众为师,将问需于民与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老百姓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天大的事,下大力气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关键词之三:党的领导。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我国各项事业顺利前进的根本保证。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党团结人民、引领人民、服务人民,就难以形成“聚沙成塔”的凝聚力和“众星拱月”的向心力;人民没有“主心骨”,也难以在前进的征程上做到“乘风破浪”。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更加注重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将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在治国理政的方方面面。打铁还需自身硬,党员干部要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提高政治能力,抵制各种诱惑,增强斗争本领,坚决同一切弱化甚至否定党的领导的言行作斗争,时时处处拥护党的地位、维护党的权威、守护党的形象。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推动改革和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为我国改革发展事业绘制了施工图纸、标明了前行方位。

当前,“十四五”大幕已经拉开,改革又到了新的关口。逐梦征程再出发,砥砺前行再奋斗。党员干部作为改革“排头兵”,当练好“画圆”的本领,攻坚克难、集中力量“画好圆”,推动改革与发展深度融合、高效联动,在改革的“大盘子”上盛放更多发展成果,在砥砺奋进中收好官、开好篇,在新的奋斗征程上创造新的伟大事业。

唱好“同期声”,以坚定信念画好砥砺奋斗“同心圆”。信念如北斗,光亮聚星辰,以长明不息、亮度不减的指引支配着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志与力。置身蜿蜒曲折的改革发展道路,面对诸多躲不开的问题和绕不开的难题,党员干部的信念是攻坚克难的力量,也是矢志创新的力量,决定着改革发展事业的成败。党员的信念之力就是扬帆之能。紧扣新发展理念,要做潮头先锋,而非岸上看客,强化使命感与责任感,明确立足改革发展大局该“做什么”和“如何做”,围绕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出招接招,在开展大调研中拆招解招,活化思维模式、谋求方法创新、摆脱路径依赖,在求变中求新,在求进中求突破,做信念坚定的表率,在求索的道路上步履坚实,不因时而怠。摆在党员干部面前的近景,是教育、医疗和公共服务等各项改革任务,每一场都是硬仗,每一时都不可有丝毫松懈,要以常抓不懈、久久为功的信念为有力支撑,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从荒山中开辟新天地,从急流中架起过路桥,在“下足劲”中攒足“更多力”,在“不可能”中开辟更多“可能”,为恢弘壮阔的“远景图”绣好细密针脚。

握牢“实干拳”,以火热初心画好民生温度“融合圆”。改革是一项有温度的事业,尽管改革的方法是变化的、创新的,但为人民服务的原则却是不变的。从改革开放至今,走过的改革历程、做出的改革举措都是以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与落脚点,“人民至上”是深化改革不断取得卓越成就的“密码”。好的改革一定是带着温度落地的,每一项重要政策的调整都是对人民期盼的回应。党员干部当以火热初心点燃聚力改革、服务人民的干事动力。无论是公共医疗服务的提升,还是教育资源的优化,无论是推动产业升级,还是夯实经济增长点,改革的“每一个点”“每一条线”“每一扇面”都要感知民生冷暖、知解群众忧虑,在确保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中促进社会肌体的革新与完善。党员干部要握牢“实干拳”,以一颗火热初心来托举人民幸福,坚定不移地走好“群众路线”,各项改革发展工作始终紧密围绕群众的所愿所盼来开展,让初心爆出耀眼的火花,也温热群众的心窝,让干事创业的火和群众心中的光写就新时代满卷的“诗和远方”。党员干部要以初心为“半径”,发扬查实情、知民情的实干精神,通过进村入户、实地走访和亲切交谈了解群众的实际需求,为改革做足准备、注入温度,在为民办事的“每一公里”都加足马力,力避改革在回应民生关切上的“跑冒漏滴”,求取“最大公约数”。

手擎“破山斧”,以吃苦意志画好担当作为“最大圆”。苦以养德,苦以立业。能吃苦是党员干部能征善战的重要法宝,也是党员干部推动改革事业发展必备的思想境界和精神力量。无论是扎根农村的黄文秀,还是不怕吃亏的李连成,亦或是舍生忘死中立下赫赫功勋的张富清,都是能吃苦、肯吃苦、会吃苦的时代楷模,在艰苦卓绝的奋斗中彰显了实干苦拼的可贵品质。改革是走“深水区”,是啃“硬骨头”,矛盾长期存在,问题叠加衍生,改革不是一时突击,绝非“一猛子”的用力或者“一阵子”的坚持就能成事。在改革发展进程中,党员干部当时刻牢记“两个务必”,以吃苦意志和十足定力干好改革发展事业。会议指出,“基层是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要注重激发基层的改革创新活力,支持开展差别化创新”,聚焦基层创新创造,党员干部要做好长期吃苦的心理准备,在深入基层中练好脚力,不怕长出水泡、磨出脚茧,不怕磕绊吃重、山陡路弯,更不怕重担压沉磨肩,把“烫手山芋”接好,练就腿脚力量,也练强谋事本领,擦亮共产党员吃苦耐劳、实干苦拼的鲜明底色,推动基层事业走在改革发展前列。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此次盛会万众瞩目、意义非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将在此次会议上研究制定。“为政之道,民生为本”,长期以来,改善和保障民生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的重要内容。从“六五”规划提到“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到“十五”规划要求“坚持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再到“十三五”规划中“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二字的分量,始终举足轻重。

经过前十三个五年规划的不懈努力,我国民生状况得到显著改善,成绩颇丰,但发展不平衡、供给不充足、质量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十四五”时期,我国面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可谓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唯有始终坚守为民初心,不断提高服务本领,充分发挥人民群众主体意识,才能切实将“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与民生民意紧密结合,在新时代向人民交出更加优异的答卷。

坚守“人民至上”情怀,以真情换真心。

“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人民是国家发展的血脉,是民族进步的根基。国家每一个五年规划的落地实施,少不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是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的执政信条和最鲜明的政治品格。“十四五”规划关系国家未来五年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科技成果等方方面面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成效,关系国计民生和人民幸福,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的执政信念。将人民利益始终放在首位,保持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纯洁性,坚守初心为民服务,将人民群众生活中的琐事难事,当作自己职责内的急事大事,将人民群众始终装在心中,才能将“十四五”规划之路走稳走实。

锤炼“为民服务”本领,以实干促实绩。

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和国家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走好这一程,“十四五”规划的科学制定与扎实实施至关重要。党员干部唯有不断提升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才能为“十四五”规划的实施提供力量保障。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毅力增强本领,以“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气魄啃硬骨头,多到基层一线访民生、查实情,了解基层百姓的所思所想、所忧所盼。要以能干事、干成事的信心科学应对工作中的难题与“变数”,既能在急难险重的考验面前“开准方子”“走对路子”,又能在苦干实干中“披荆斩棘”“劈波斩浪”,为绘就“十四五”规划编制宏伟蓝图砥砺前行。

贯穿“问计于民”理念,以新规开新局。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是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优良传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方法开展工作,提高群众思想觉悟,让他们心热起来、行动起来。”不论在任何情况下和任何历史时期,人民群众都是物质资料生产的主体,是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力军”。“十四五”规划制定的意义说到底就是为了经济社会平稳发展,为了人民群众幸福生活。要在服务群众中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向全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让群众积极参与到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中来,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汇聚民智,众人划桨开大船,群策群力促发展,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和向往充分融入到“十四五”规划编制中,不断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和群众的认可度。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听取和讨论了习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每一个五年都是中国前进的关键一步,每一个五年对于中国人民来说都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今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此次全会的召开意义深远。如何在“十四五”期间开新局谋新篇?如何实现中国二〇三五年远景“成像”?在笔者看来,全国各地基层干部还得勤练“四力”。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脚力”走进群众心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句古话深入浅出地诠释了基层干部勤练“脚力”的必要性,要想真正走进群众心里,构建新时代更加和谐的干群关系,基层干部就得“跑得勤、走得快、踩得深”,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研民声民意,多学习基层鲜活经验,多积累基层工作经历,为群众排忧解难,践行党对人民的承诺,真正融入人民群众的“朋友圈”做人民的知心人、贴心人。勤练“脚力”是基层干部的一门“必修课“,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转作风促改革,也只有勤练“脚力”才能同广大人民群众一道干出一番事业。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眼力”瞄准未来出路。众所周知我们的中医博大精深,讲究“望闻问切”。中医的精髓放在我们新时代中国的发展中依然可学、可用。就是要求我们的基层干部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鉴别,以中医治病的理念把脉中国的未来发展。基层干部必须用新思想武装头脑、开阔眼界增强“眼力”,努力提高自己的观察力、发现力,练就“火眼金睛”,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卓尔不群的“眼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沉着有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在中国未来发展之路上不断提高观察全局、谋划全局的能力。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脑力”巧开治基良方。实现未来中国社会全面的基层治理任重道远,需要广大基层干部“智慧+”引领。基层干部要勤练“脑力”不断培养勤奋学习的韧劲,心系基层群众的“急、难、愁、盼”,紧盯社会基层治理中的“短板”,善于从实践中汲取知识和经验,在实践中练就超常的脑力和谋略,秉承为民宗旨在新形势下着力解决重点、难点民生问题。基层干部要在机遇与挑战中勤练“脑力”让脑子动起来、活起来,做到勤于学、敏于思,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以学益智,以学修身,以学增才,为基层治理巧妙开出新时代“良方”。

实现中国远景“成像”须勤练“笔力”做好成果文章。“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脚力、眼力、脑力,最终都反映在笔力上。随着时代的发展,基层干部不仅要能说会做,还得能写的要求日趋明显。只有勤修“内功”,勤学苦练,持之以恒,久久为功,在“笔力”上下一番“绣花”功夫,练就“言之有物、言之有理”的写作能力,把写作当成一种事业,写出具有时代价值的文章。以“工匠”精神,不断强化写作技巧,用真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不虚不假、不空不乏,勤练“笔力”以“文心雕龙”实现“妙笔生花”为新时代发展成果作出好文章。

“十四五”的号角已吹响,实现中国二〇三五的远景“成像”是最集中、最强大的中国力量体现。全国各地基层干部要勤练“四力”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带领和团结各族人民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心得体会字

“全会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可以看出,以‘双循环’塑造发展新格局,这是全会明确的清晰路径。”全国政协委员、香港新时代发展智库主席屠海鸣说,以“双循环”塑造发展新格局,也使香港有了用武之地。

“香港长期扮演着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之间的‘联络人’角色;下一步,越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充满不确定性,香港的角色越是吃重。香港各界应该从五中全会对中国经济的战略布局中,认清国家所需、香港所长,从而找到参与国家建设的发力点。”屠海鸣说。

全国政协委员、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副会长何润生认为,澳门作为国家经济“双循环”的交汇点,可以发挥中葡平台等优势,服务国家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澳门应当牢牢把握好湾区机遇,坚守‘一国’之本、善用‘两制’之利,不断深化与湾区的创新合作、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努力在湾区中担当起支撑引领的角色作用,并且借此推进本地经济适度多元发展,从而保证澳门社会长期繁荣稳定、再创辉煌。”何润生说。

全国人大代表、澳门街坊会联合总会理事长吴小丽对此表示赞同:“我们要打造‘一带一路’功能平台,高质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完善便利澳门居民在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并且善用澳门中葡发展平台等优势,同世界各国各地区开展交流合作,开拓合作共赢新局面,使多边贸易的目标得以在澳门实现。澳门是大湾区的一份子,并具有‘一中心、一平台、一基地’的发展定位,更要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加快澳门融入湾区发展。”

文档为doc格式。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心得体会字

建设高质量“施工队”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全国各地广大党员干部迅速掀起学习的热潮。全会提出加快建设人才强国,深入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面对人才队伍的建设,组织部门要承担起知人识人用人的重要责任,从根本上准确把握执政骨干队伍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要求,把人才资源当作第一资源来抓,打造好、建设好高质量人才的干部队伍。

广聚人才,要从思想上重视人才。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党的事业成败关键在于队伍,关键要看干部。要想成就伟大事业,就必须要从思想上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传统,树立起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意识,本着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原则,以思维的提升激发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吸引更高质量的人才进入干部队伍。要不断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建立识人用人机制,坚持全面、历史、辩证地看人才,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识别人才、发现人才,把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才吸引过来,积极营造出人才辈出的良好氛围,打造勇担当、能干事的高质量干部队伍。

善用人才,要让人才既得其用。做好人才工作,关键在于用好人才。俗话说:“人才各有所宜,用得其宜,则才著,用非其宜,则才晦。”意思就是说,只有把人放在最合适的地方,让人才“英雄有用武之地”,才能真正让人才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用好用活人才是一门艺术,对于广大领导干部而言,要慧眼识人才,不让“千里马”埋没。要全面了解人才的优点和长处,摸准其最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扬长避短,取其所长,依据岗位要求择优用人,将他们放到最能发挥其优势特长的地方,进一步激发起干事的动力,确保知才善用,才尽其用,真正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厚待人才,要健全完善人才关怀机制。要关心、爱护人才,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想留住人才,让人才落地生根,光靠“卖吆喝”是不够的,关键还得为人才营造安心干事的“大环境”,提高一项项政策的落实速度和温度。要健全完善人才激励关怀机制,充分尊重满足人才的发展意愿,落实医疗、住房等基础保障。广大领导干部要在识人用人的基础上,视人才如手足,做到政治上关心,事业上扶持,努力营造引才聚才、留才厚才的生活环境,努力形成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勇创一流的良好局面。同时,要给予人才发展的空间,有容人容错的雅量,鼓舞德才兼备的人才脱颖而出。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程中,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只有进一步创新思维,发扬好识才、敬才、爱才、用才的新风尚,努力提高用人标准,真正做到知人善用,努力造就一支会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才能为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汇聚磅礴的人才力量。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11月13日上午,民政部党组召开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民政部党组书记、部长李纪恒主持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要充分认识“十三五”时期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我国率先取得疫情防控重大战略成果,在中西方制度比较和领导力对比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作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抉择,指引我国继续书写经济持续增长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一系列重大举措有力增强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以博大胸襟推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显著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影响力。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为党和国家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坚强引领保障。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党中央坚强领导,就没有过不了的坎、爬不了的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将一往无前,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会议强调,要准确把握全会关于“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面临形势任务的若干重大判断。要深刻领会“新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将民政事业的发展放到新发展阶段的全过程中谋划,既部署五年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又把握发展趋势,对各业务领域进行长期布局。要深刻领会“高质量发展”这一发展主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民政各领域工作提质增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需求。要深刻领会“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一重大抉择,主动发挥民政工作在保民生、稳就业、扩内需、促消费等方面的重要作用,为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要深刻领会“共同富裕”这一本质要求,充分认识民政工作肩负的历史使命,努力在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找准落点、发挥作用、彰显作为。要深刻领会“改革创新”这一根本动力,把改革创新贯穿民政事业发展全过程,在“改什么”上把握切入点,在“怎么改”上探索可行路径,在“用什么方法改”上找准突破口,切实发挥改革创新的根本动力作用。

会议要求,要全面贯彻落实全会关于民政工作的有关要求,认真总结“十三五”时期民政工作进展,进一步把握民政事业发展规律,用规律性认识来指导新发展阶段民政工作实践,不断提升民政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要抓好民政领域重大问题研究,把握“国之大者”,研究提出正确的思路对策,科学谋划“十四五”时期民政工作,引领促进民政事业健康发展。要加强工作统筹,对各项工作进行一次再梳理、再推动、再落实,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干劲确保全年任务目标圆满完成,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献礼。

在京部党组成员出席会议并交流学习体会。有关司局主要负责同志作了交流发言。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民政部纪检监察组负责同志,各司局主要负责同志、各直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参加学习。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11月13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第五次学习活动,专题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入研究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思路举措。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主持学习活动并讲话,在京委党组成员作主题发言。

委党组成员一致认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期召开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就主动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实现新发展格局等作出重大部署,对于我们准确领会和深刻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全委要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五中全会精神上来,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卫生健康领域的新形势、新矛盾、新挑战,深刻理解党中央对卫生健康重大决策的战略意图,深入贯彻发展新理念,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主线,加快融入发展新格局,锚定未来发展新航标,全面落实发展新任务。

马晓伟强调,要紧密结合部门职责,聚焦改善人民生活品质,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奋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要提升战略思维能力,在统筹发展与安全全局中强化健康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补齐短板弱项,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管理体系;要着眼高质量发展,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要面向人的全面发展,完善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

马晓伟明确要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委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抓好学习贯彻工作。要扎实推进直属机关党的建设,认真开展规划编制工作,全力做好秋冬季疫情防控,确保“十三五”规划确定的目标和年度任务顺利收官。同时,支持配合好中央巡视工作,立行立改,举一反三,构建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引领事业高质量发展。

相关司局及直属联系单位负责同志作了发言。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11月17日,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召开校(院)委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第二次扩大会议。分管日常工作的副校(院)长何毅亭主持会议并作总结讲话。副校(院)长甄占民、李季、李毅出席会议。

何毅亭在主持会议时指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后,校(院)委会对学好用好讲好全会精神高度重视,第一时间部署全校学习宣传贯彻工作,审议通过《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的工作方案》,提出了明确要求。11月7日至11日,校(院)举办了副处级(六级职员)以上、副高级职称以上党员干部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培训班。培训期间安排听取了有关领导同志的专题辅导报告,召开了全校交流大会,16个单位代表作现场交流发言,其他单位作书面交流发言。11日,科研部、机关党委与经济日报社联合组织召开学习贯彻全会精神理论研讨会。另外,各直属单位先后安排两次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会议,各级党组织还利用“三会一课”、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等多种载体开展学习,教务部和学员部组织学员听取辅导报告、开展学习交流。所有这些部署和安排,确保了教职员工、在校学员学习全会精神全覆盖。与此同时,我们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及时将全会精神转化为教学、科研、决策咨询成果。有关全会精神的教学课程正在抓紧设置,一批有深度的理论宣传文章已在中央重要媒体发表,一批高质量的内部研究报告已经提交。《学习时报》开设专题专栏,已刊发一批有影响力的文章。校(院)所属期刊、网站、微信公众号也都积极宣传全会精神,发出党校声音。总体来看,全校学习宣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工作抓得紧、抓得实、有成效,掀起了学习热潮,形成了浓厚氛围。

何毅亭表示,通过这一段的学习和今天的交流,可以感受到大家都有一种强烈的共同体会,那就是:回看“十三五”,成就激荡人心;前瞻“十四五”,愿景催人奋进;从对比看制度,巨大优越性令人自信;从民心看中央,坚强主心骨令人信赖。“十三五”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赢脱贫攻坚战,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实现了从大幅落后于时代到大踏步赶上时代再到豪迈引领时代的新跨越。展望未来,党和国家事业充满光明前景,校(院)事业发展迎来了大好机遇。

何毅亭说,我国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是五中全会深刻把握国内国际大势作出的科学判断。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没有什么比“机遇”这两个字更能昭示我国发展的现在与未来。我们走过了极不平凡的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未来5年乃至更长时期,只要抓住机遇用好机遇,我们还将创造更多了不得的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校(院)事业迎来历史上第三个黄金发展期。这给党校(行政学院)提出了许多新任务新要求,挑战不可谓不大,任务不可谓不重。我们不能有任何迟疑和懈怠,必须牢牢抓住机遇,在新发展阶段切实发挥党校干部培训、思想引领、理论建设和决策咨询的重要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党校(行政学院)力量。

何毅亭表示,下一步,要更加聚焦主责主业,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推向新的深度和广度。要进一步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校办学治校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推进校(院)各项工作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领会全会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上,放在推动全会精神进教材、进选题、进课堂、进头脑上,放在研究宣传阐释全会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工作部署上。校(院)印发的学习贯彻《工作方案》已经作出详细部署,关键在抓好贯彻落实。特别要以创新精神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规划《建议》提出了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虽然这主要是指科技创新,但对于我们的工作也同样适用。提高讲授五中全会精神相关课程的针对性实效性,需要创新更加有效的方式方法;回答全会提出的新的重大课题,比如如何理解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意义和理论内涵、如何以新发展格局重塑我国经济新优势、如何更好地统筹发展与安全等等,需要进行深度研究和学理阐释;提高全会精神宣传的传播力影响力,需要创新理念、创新手段;编制完善校(院)“十四五”规划,需要前瞻性谋划今后5年的发展思路、工作重点。如此种.种,都要求我们守正出新、开拓创新,在重要方面有所进取、在关键环节有所突破,切实让全会精神落地生根。

何毅亭指出,新的征程就要开启,事业的发展日新月异。我们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担当,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把握难得机遇,铆足干劲拼劲,扎实做好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工作,在新征程上不断开创新局面、谱写新篇章。

副教育长卓泽渊、经济学教研部主任韩保江、中共党史教研部主任罗平汉、国际战略研究院副院长高祖贵、研究生院院长潘悦、图书和文化馆馆长于军、研究室主任郝永平、国际合作部主任董青、信息技术部主任蔡为民、离退休干部局局长高成男、应急管理培训中心主任马宝成、全国党校(行政学院)教师进修学院院长戴小明,结合各自部门实际,从不同角度作交流发言。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监察组二级巡视员、纪检监察员郑良军出席会议。秘书长、副教育长、副秘书长,各直属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党组织书记、专职副书记等130余人参加会议。

党员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全省上下要迅速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甘肃落地见效。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央政治局的主要工作,系统总结了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重要成就,凝聚人心、催人奋进。全会审议通过的《建议》,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清晰展望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明确提出了“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集中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明确了未来发展的前进方向,描绘了气势恢弘的壮丽画卷,必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全省各级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全会精神,深刻理解和把握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成就和宝贵经验,深刻理解和把握全会对国际国内形势作出的科学判断,深刻理解和把握“十四五”发展的指导方针、主要目标、任务举措和必须遵循的原则,深刻理解和把握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要特征,深刻理解和把握党中央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深刻理解和把握加强党对经济社会发展领导的根本要求,坚定不移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关键要做到理解透彻、融会贯通、知行合一。要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的带头作用,原汁原味学习全会文件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并同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要认真组织开展宣传宣讲和培训辅导,加强对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的研究阐释,并把全会精神纳入各级干部培训内容。要准确对照全会精神,深入谋划我省“十四五”发展,通过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建议,群策群力制定出符合中央精神、符合甘肃实际的“十四五”发展规划。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继续把脱贫攻坚作为压倒一切的任务,持续保持全省经济发展良好势头,不断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力度,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确保“十三五”收好官、“十四五”开好局。

开启新征程,创造新奇迹。“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凝聚起万众一心、奋勇前进的不懈力量,为夺取新的伟大胜利而努力奋斗!

规划《建议》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

“这次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中央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王晓晖在介绍全会重大意义时指出。

王晓晖说,全会最重要的成果,就是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规划《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

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制定的。

他介绍说,今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十四五”规划建议,成立了文件起草组,由习近平总书记担任组长,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同志担任副组长。7个月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主持召开两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三次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两次起草组会议,研究审议规划《建议》稿的总体框架、基本思路、指导原则和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很多重要的批示指示,为规划《建议》稿的起草把握大方向、确定大思路、提出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多次到地方和基层深入调研,亲自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多次亲自修改审定文件稿,进行战略谋划,倾注了大量心血,确保了规划《建议》稿的起草得以高质量完成。

韩文秀说,规划《建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坚持发扬民主、开门问策、集思广益。“这次征求意见范围之大、参与人数之多、形式之多样,是前所未有的。规划《建议》的制定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实践,是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重要体现。”

“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体现在三个‘新’上,就是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韩文秀强调。

他介绍,规划《建议》的起草主要把握五条原则:一是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做好“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有机衔接。二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更好发挥我国的制度优势。三是处理好开放和自主的关系,更好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四是处理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确保不发生影响现代化进程的系统性风险。五是处理好战略和战术的关系,做到既高瞻远瞩又务实管用。

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三件事情特别重要。

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韩文秀说,规划《建议》把“十四五”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

“关键还是要练好内功,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中国自己的事。我们要办的事很多,千头万绪,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就是改革、开放、创新。”他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党组成员、副主任,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宁吉喆说,“十四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可以概括为“六个新”:经济发展取得新成效,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高,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民生福祉达到新水平,国家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

宁吉喆表示,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五中全会的精神,认真做好制定国家“十四五”规划纲要有关工作,根据规划《建议》确定的大方向、大战略,在认真测算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量化目标和具体指标,推动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

顺应亿万群众的期盼,规划《建议》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举措。

宁吉喆说,在就业方面,将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扩大就业容量,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在收入方面,将提高人民收入水平,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保持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在教育方面,将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促进全民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在文化体育方面,将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在健康方面,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使卫生健康体系更加完善;在养老方面,将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在社保方面,将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

规划《建议》首次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作为远景目标提出,引人关注。

宁吉喆说,“十四五”时期将按照规划《建议》的要求,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着力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要素收入;完善再分配机制,加大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发挥第三次分配的作用,发展慈善事业。

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

科学技术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说,中国进入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发展理念,构建新的发展格局。规划《建议》中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

“这是我们党编制五年规划建议历史上的第一次,也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作出的战略布局。”他说。

王志刚表示,面向未来,我们要增强创新的自信心,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机遇,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走出一条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新路径,加快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和建设世界科技强国。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主动作为、长期战略。

韩文秀说,构建新发展格局在规划《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国内国际双循环,不是国内经济的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他说。

从战略和全局上对文化建设规划设计。

王晓晖说,全会对文化建设高度重视,从战略和全局上作了规划和设计。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这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来,党中央首次明确了建成文化强国的具体时间表。

王晓晖说,规划《建议》还专门用一个部分对文化建设进行部署,提出今后5年文化建设的基本思路,部署了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一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二是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三是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说,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而且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来加以强调,因为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最重要的保证。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由中国共产党来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理论依据、现实依据。

江金权说,“十四五”时期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将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形势,要解决许多难题,会面临一系列风险挑战。越是这样,就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个指引方向的指南针、凝心聚力的主心骨、社会稳定的压舱石,就越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3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是首场中共中央新闻发布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任徐麟说,建立中共中央新闻发布制度,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条件下,适应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高党的治国理政能力的重要制度安排和制度创新。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心得体会字

岁末年初,正是谋新布局、整装待发的黄金时刻。,全年的工作都要把讲政治融入其中,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从政治高度来思考问题。20面向新征程,有三个意义重大的历史问题,需要我们始终围绕看齐,从一开始就做好谋划部署。

建党一百周年,我们要献什么礼?百年来,我们的党始终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如今,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理应更为深刻地感受到党的力量,必然更为深入地学习党的历史,必须更为生动地讲好党领导下实现天翻地覆发展的故事,进一步凝聚人民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共识。百年传承初心未改,我们作为当代共产党人自当更加发奋图强,所有的党组织和党员都要行动起来,聚焦改革难题、民生福祉,用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举措,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四五”开局之年,我们要起什么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十四五”规划,以及2035年远景目标的新发展蓝图。“十四五”时期社会发展的一些新趋势特征与组织工作息息相关。比如,“十四五”期间我国预期将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与之紧密关联的医疗、社保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将承受更大的压力。此外,技术的进步更不可忽视,“十四五”期间我国预期将建成全覆盖无死角的5g基站网络,真正实现万物无延迟互联,为城乡基层服务管理带来无限可能。所以,区域和产业发展将会产生的新社会领域、新阶层群体和新技术手段,需要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为此,我们应该科学研判社会发展趋势,积极融入时代洪流,拥抱科学技术创新,绝不能错失发展之机。

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们要破什么题?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成立四十周年庆祝大会,向世界表明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再次提及,“改革开放创造了发展奇迹,今后还要以更大气魄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过去一个阶段,我们已经啃下了不少硬骨头但还有许多硬骨头要啃,我们攻克了不少难关但还有许多难关要攻克,改革道路上仍面临着很多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条件,落实是改革发展的有力保障,二者相加就是要持续建设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组织体系,特别是要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要结合新一轮基层党建行动计划,慎始慎终补短板、强弱项。随着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的深入推进,知识恐慌、本领恐慌、能力恐慌是每一名干事担当干部的必答题,也是干部培养的高分难题。面对我们党当前应对复杂形势、完成艰巨任务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全面、系统地论述干部“七种能力”建设,为解难破题指明了方向,是我们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

仰望星空,方见大道雄阔;脚踏实地,不畏山高水长。眼下,我们已经迈入了“十四五”新发展阶段、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和担当,时代已经挥毫出卷,我们都是答卷人,2021年期待着你我的答案。

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党员字

拥有坚实发达的实体经济,是使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进行详细部署。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回望“十三五”,中央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作了多次重要部署,无论是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还是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始终不变的核心逻辑就是“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应该说,我国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向夯实实体经济发力。这是我们始终要保持的一种战略定力。

展望新征程,要深刻洞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风起云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演变,各国围绕实体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甚至借疫情企图鼓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本土化”,给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向内看,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如果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体系作为依托,无论是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上来把握。要统筹考虑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持实体产业以我为主,抓住重点领域,优化支撑保障,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实体产业以我为主。目前,我国一些实体行业长期处于供应链下游甚至外包位置,远离产业链核心,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粗放且较为被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自立自强,构建可靠可控的强大产业链。在继续千方百计保住产业链完整性的基础上,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此外,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把实体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要在“去”“转”“育”上做文章:要对落后产能坚决彻底地“去”,加快“腾笼换鸟”;要借助新技术有力地“转”,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要瞄准高端前沿精准地“育”,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优化支撑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还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铺就长远发展的“高速路”。同时,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产业支撑。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五中全会是我们党在“两个一百年”历史交汇点上,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各级党组织一项的重要政治任务。

全球大疫情仍在迅速蔓延,世界防疫工作仍然严峻。五中全会是我国立足于国家所处的机遇与挑战,对中国未来五到十五年进入什么样的发展阶段、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如何实现发展这三大命题的明确战略部署。目前我国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面对各种新情况、新发展、新困难,需要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格局去处理各种随之而来的新问题。人每一天每一年要做的事情有了目标和规划才能稳步前进,国家也是一样。

每隔五年进行一次规划,规划的目的就是根据不同时间、不同情况进行分析判断,制定不同阶段性的任务部署,这不仅仅是我们每个人在人生道路上需要做的,同时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这也就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法之一,正是因为无时不刻地规划,所以才使得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中国成就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第三届上海国际进口博览会的顺利闭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地顺利签署,不仅仅证明经济全球化是大势所趋,而且也印证了我们习总书记所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和平发展理念,同时也说明了,发展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寻求更高水平的开放,这也是构建历史发展新格局地必要条件。而发展是基于规划的基础上的,就例如造房子,好的地基便是房子稳不稳股的重要基础,发展也是如此,对于中国来说,将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国家的发展离不开创新,也离不开科技,而此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主题就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坚实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就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高质量发展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这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根据我国发展阶段、发展环境、发展条件变化作出的科学判断。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新时代新阶段的发展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是高质量发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迈出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步伐。实践充分表明,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也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因此要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关键在于办好自己的事,提高发展质量,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抵御风险能力,才能够有效地维护国家安全,实现经济稳定发展、社会安定和谐。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对中国未来五年的发展进行深入的研究和讨论,是实现转型升级发展的一次关键性会议,也是实现我们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再一次部署。全方面的考虑到国际和国内的形势与条件,满足了人民群众的诉求和期盼。五年前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五大发展理念,而这次的五中会上是对这五大理念的强化和完善,并且强调我国经济要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重视质量、效益、创新,更加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民生改善和社会公平的方向转变。总之我们在“十三五”时期要坚持“五大发展”新理念,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新战略,万众一心、努力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一定能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打下坚实基础,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做出我们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重要贡献。

要深刻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奋勇前进。要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发展观,看清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纷繁复杂现象下的本质,把握机遇和挑战的新发展变化,更好地统筹两个大局,开拓进取、开辟新局。要充分认识到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特别是要准确把握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特征,坚定不移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听从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号令,任何时候都必须坚决地以新思想定向领航。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更加自觉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解放思想、统一思想、指导实践,在现代化建设征程上不断夺取新的胜利。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年,在实现人民基本生活条件得到满足后,以后更加注重的就是质的提升。如何提升质,让人民的生活更便捷,更舒适,更具有安全感,关键在于创新。中国人民之所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都是因为在探索中不断创新,不断进步。2020年随着5g时代的到来,经济、科技、医疗技术、公共事业也在飞速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更具效率的生活,也加快了世界前进的脚步。中国的未来,需要创新,而我们作为青年人更是任务重大。中国的未来在我们手里,国家现在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是每一个青年人都应该为之努力的目标。只有不断创新,中国才能进步,只有不断创新,中国才能在世界之林中站稳脚跟。只有强国才不会被挨打,我们应该牢记使命,不断创新,为祖国的建设事业添砖增瓦!

这周,我们党支部组织学习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全局性、历史性意义的重要会议。全会深刻指明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人民继续抓住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这次学习,我系统地学习到我们党在当前阶段的目标和任务,我相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就一定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创造新的历史伟业!作为一个基层党员,我会深刻领会全会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勤于学习、勇于实践,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全会提出了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即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将大幅跃升,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我们要仔细研读、认真分解,对科学制定我区未来发展目标提供重要遵循。

现今社会已不再像过去那般弱小,中国在建设小康社会路途上已逐渐迈向尾声,如今我们将目标聚焦在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上。我们便要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注重高质量发展。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提出了:“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过去我们注重生产,现在我们要赢就要把重点放在人才、科技、经济上,使人民实现共同富裕取得更明显的进展。我们现阶段能够做的就是听从习近平总书记的号召,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地位,找把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政治任务。我要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奋斗目标,对于即将毕业的我们来说,好好学习争取成为优秀毕业生,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为社会推动贡献出一份力量。

通过学习我知道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的重要历史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的一年,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要扛起时代的重任,坚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团结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为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新冠疫情的袭击,严重影响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改革的进程,面对新的发展环境和不断变化着的发展环境,我们要更加坚定对党绝对忠诚、对总书记绝对拥护的政治自信,更加坚定对推进“四个全面”的发展自信。在这一非常关键的发展时期,作为大学生党员我一定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知识,端正自己的学习工作态度,承担起推动社会发展的重任,实践党的担当。

2020年10月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闭幕。在当今世界前所未有之大变局之即,我国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召开了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此次会议为今后5年乃至十五年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里程碑意义,也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了战略指引。我作为大学生,必须深刻认识、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强化宗旨意识和使命感,把践行群众路线作为一种责任,一种事业,一种境界,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同心同德,顽强奋斗,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胜利。

通过过去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十三五”规划得到了很好的成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胜利在望,充分体现了由于我们党的先进决策和强大的领导力。

总结。

了过去,也对未来五年制定了“十四五”规划和提出2035年的远景目标的建议,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面对国内国外错综复杂的局势,推动“十四五”的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就要贯彻学习五中全会的精神,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我们就要深刻认识到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要加快构建新发展新格局来引领高质量发展。我们要跟随党中央的步伐,坚持学习新发展理念,努力为第二个百年目标的成功实现付出一份力,同时能使全体人民的生活更美好舒适,让我们共同为新的使命而奋斗!

我认为读懂并认真贯彻执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是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其中,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令我深思,发展规划与我们都息息相关,更是本次疫情之后,复杂的国际关系让我们更加要认清国际形势。

在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新发展阶段,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阶段。”“进入新发展阶段,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的大跨越。”作为学生党员,我们要秉承着不忘初心,牢记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在完成自己本职工作和学习任务之余,也要多关注国家和国际上的大事,善于思考,多角度地思考并学习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热潮,切实明白既要干好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努力做到在学习上深一步、认识上高一筹、实践上先一招,尽自己所能做到真学真懂真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通过学习五中全会精神,我知道了“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它不仅仅是我们国家的事情,更是与我们每一位公民都息息相关的事情,我们应该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从自身做起,学会节约环保。作为学生党员的我们,更应该起到先锋模范作用,带动身边的同学从小事做起,学会节约用水用电,学会不浪费盘中餐,坚持“厉行节俭,杜绝浪费”的宣传理念,做到时刻与党中央的思想保持高度一致。

“滴水不成海,独木不成林”,只有我们全国上下万众一心,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时刻紧跟党中央的步伐,将每一步都贯彻落实在实处,才能真正实现绿色生态文明的发展理念。

本次会议也明确了今后的发展目标,大幅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文化强国、教育强国、人才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平安中国建设达到更高水平,人民生活更加美好。

2020年10月20日。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10月26日至29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回望“十三五”,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挂帅、亲自出征、亲自督战,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中仅有52个未摘帽,全国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人均收入从2015年3126元增加到2019年9808元,贫困残疾人数量从700多万减少到近50万人。

“人民的美好生活,一个民族、一个家庭、一个人都不能少。”简短有力的话语催人奋进,让人热血沸腾,在这场与绝对贫困问题的历史性较量中,惟其艰难、方显勇毅,惟其笃行、方显珍贵,只有增强信心、保持恒心、坚定初心共克时艰,拿出冲劲、韧劲、亲劲,让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路上有主心骨,让党的__帜在脱贫攻坚第一线高高飘扬,才能兑现“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这个庄严的承诺。

增强“决战决胜”的信心,拿出“一往无前”的冲劲。我国脱贫地区地域广、人数多、难度大,打好脱贫“攻坚战”不是轻轻松松就能打赢的,要想从决定性成就到全面胜利,需要有必胜的勇气和信心,从信念上树立自信,从实际工作中淬炼勇气。党员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作为伟大理想的传播者和实践者,需以自身作示范,坚定理想信念,点燃群众脱贫致富的热情,不断夯实脱贫攻坚事业的群众基础,充分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坚定脱贫攻坚信心还需从实践的宝贵经验中汲取决胜的强大动力,以事实为依据、以实践为检验,精准提出脱贫对策,以较高的专业水准和为民务实的精神,全面掌握致贫原因,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取得脱贫攻坚的决定性胜利。

保持“愚公移山”的恒心,拿出“一鼓作气”的韧劲。脱贫攻坚非一朝一夕之事,非一蹴而就之功,这是一场持久战,千千万万扶贫干部在基层默默奉献,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情换得真心;舍小家顾大家,撇下年幼的孩子、生病的父母,毅然奔赴偏远山村,夜以继日、连续奋战。当前,距离夺取脱贫攻坚最后胜利只有屈指可数的时间,越到决胜时刻,越是要慎终如始。坚决杜绝“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满足于前期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躺在“功劳薄”上沾沾自喜,而是要始终踩着不变的步伐,循着不变的节拍,做到稳扎稳打、持续用力,在集中攻坚的同时,时常“回头看”,对已脱贫但仍处于临界状态的脱贫户加强动态监管理、积极关注,防止返贫,做到一抓到底、久久为功。

坚定“关心民瘼”的贴心,拿出“一以贯之”的亲劲。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脱贫攻坚唯有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肩并肩,坚持深入群众,亲近群众,才能让繁重复杂的脱贫攻坚工作稳步持续推进。与群众面对面,带着真情实感走村入户,自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到贫困群众家中看望,到田间地头走访,认真倾听群众“吐槽点”。与群众心贴心,真正从内心深处帮助贫困群众,了解他们最迫切的需求,从他们最需要帮的事帮起、最期望做的事做起,找出贫困“病根源”,进行精准帮扶指导。与群众肩并肩,把群众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办,开出诊疗“土药方”,把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竭尽全力做好帮扶工作,为群众办好惠民实事。

在2020年脱贫攻坚的决胜之年,我们还需要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和勇气,秉持“尽锐出战、迎难而上”的蓬勃干劲,砥砺“不获全胜、决不收兵”的坚定决心,鼓足“一枝一叶总关情”的初心使命,回望“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确保在扶贫路上不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不丢下一个贫困群众,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教师心得体会字

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随着“十四五”的规划部署一条鲜艳的“红地毯”正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让我们昂首挺胸雄赳赳、气昂昂迈着正步走向“十四五”这条“红地毯”开启一场为之骄傲的新征程。

明确脚下的方向,直线前进。“十四五”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走好这条“红地毯”我们势在必行。如何走好呢?最主要的是要找准方向,理论决定实践,党员干部要加强理论学习,注重学深悟透,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要政治立场坚定,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老实人”,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站稳脚跟,毫不动摇,不忘初心,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只有不断强化理论学习,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要求相一致,才能明确脚步的方向,进而蓄力待发,直线前进。

踏实脚下的步伐,稳步前进。“十四五”规划中,多次出现“发展、建设、改革、创新”等高频词。眼下面临着复杂的外部环境,广大党员干部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想要走好这条“红地毯”,改革创新的能力必不可少。时代的浪潮滚滚向前,浪潮中不进则退,党员干部要继承发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主动走出舒适区,拒绝在该奋斗的年龄选择安逸,只有努力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思想,在实践锻炼中提高能力,在艰难困苦中磨砺品行,才能适应时代需求。踏实脚下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稳步前进。

补足脚下的力量,奋力前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强调,“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四五”规划编制过程中多次征求群众的意见建议,内容始终坚持关注民生。孟子曾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每一次的成功无不是民心所向,每一次的进步无不是为了人民而奋斗,民生就是我们前进的力量,只有获得民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葆党的生机活力。迈向“十四五”的新征程,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人本思想的初心,为民喜而喜,为民忧而忧,将人民满意率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补足脚步的力量,才能在“红地毯”上奋力前进。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明确要求。全面准确领会蕴含其中的深刻涵义,对我们贯彻落实好党中央的战略部署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经济全球化近几年正在遭遇逆风,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进一步加剧逆全球化趋势。从国内看,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我们务必要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审时度势,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激发中国经济内生增长动力持续释放。今年以来,在疫情笼罩全球经济的阴影之下,中国经济之所以能够迅速走出低谷实现正增长,主要是因为我们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经济良性循环。由此可见,坚持扩大内需,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需要,也是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有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同时,我们还要认识到,充分利用大国经济特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只要我们立足拥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这一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紧扣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努力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更多依托国内市场实现良性循环,我们就会越来越成为全球资源要素的引力场。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一定要聚焦“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一方面,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立足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打通经济循环堵点,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努力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另一方面,要依托强大国内市场,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中不断谋求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这样,我们就能在应对各种冲击和挑战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学把握市场与政府关系进行了深刻总结,标注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明确方向。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会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激发,创造更多社会财富、追求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坚持唯物辩证法,我国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上下功夫,发挥两方面优势,不断在实践中解决市场与政府关系这道世界性经济学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十三五”时期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跃上新的大台阶,都是“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有机统一、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结果。

我国即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统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如何更好解决发展中依然突出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放眼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妥善应对明显增加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紧紧扭住市场与政府关系的关键环节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纵深发展,才能把市场活力、制度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充分释放出来,朝着既定目标坚定前行。

让市场更加有效,是提升经济运行质量、效率与动力的必需。与新形势新要求相比,我国市场体系还不够健全、市场竞争还不够充分、市场秩序还不够规范、要素市场发育还相对滞后,影响了市场对资源配置决定性作用的发挥,成为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的短板。补足短板、建立完善“有效市场”,必须尊重经济运行规律,着力打破行业垄断、进入壁垒、地方保护,增强企业对市场需求变化的反应和调整能力,提高企业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和竞争力。循着这一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了一系列激发市场活力的战略性举措,如何创造性地将这些举措落实到位,考验着相关部门和各个地方的智慧与能力。

更有效的市场,需要一个与之匹配的更有为的政府。一方面,激发市场活力,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不能伸得过远、管得过多,要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创新突破作用和国内大市场的需求引领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把该制定的规则制定好、该放的权放到位,用政策引导市场预期、用规划明确投资方向。另一方面,保证市场有序规范健康运行,政府不能当“甩手掌柜”,要更多从管理者转向服务者,把该营造的环境营造好,推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路是走出来的,事是干出来的。迈向新征程,我们要切实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精神指引和战略部署,不断研究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让更加有效的市场与更加有为的政府形成合力、相得益彰,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焕发持久魅力。

拥有坚实发达的实体经济,是使我国具有长远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并围绕实体经济发展进行详细部署。这是党中央立足全局、面向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实体经济是我国经济的命脉所在。回望“十三五”,中央围绕实体经济发展作了多次重要部署,无论是强调“着力振兴实体经济”“夯实实体经济根基”,还是提出“坚持把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作为主攻方向”,始终不变的核心逻辑就是“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应该说,我国是靠实体经济发展起来的,还要依靠实体经济走向未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实现“十四五”发展目标乃至2035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向夯实实体经济发力。这是我们始终要保持的一种战略定力。

展望新征程,要深刻洞察实体经济发展面临的“时”与“势”、“危”与“机”。向外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风起云涌,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国际格局演变,各国围绕实体经济的竞争更加激烈。一些发达国家反思“脱实向虚”的发展模式,甚至借疫情企图鼓动产业链“去中国化”“本土化”,给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向内看,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亟待“闯关”,如果没有坚实的实体经济体系作为依托,无论是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还是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都将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因此,我们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把实体经济发展放在更宏大的历史维度上来把握。要统筹考虑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坚持实体产业以我为主,抓住重点领域,优化支撑保障,不断提高经济质量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实体产业以我为主。目前,我国一些实体行业长期处于供应链下游甚至外包位置,远离产业链核心,导致我国实体经济发展模式相对粗放且较为被动。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坚持自立自强,构建可靠可控的强大产业链。在继续千方百计保住产业链完整性的基础上,要拉长长板、补齐短板,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此外,还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筑牢实体经济根基,把实体产业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突出重点领域。制造业是振兴实体经济的主战场,要在“去”“转”“育”上做文章:要对落后产能坚决彻底地“去”,加快“腾笼换鸟”;要借助新技术有力地“转”,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升级改造;要瞄准高端前沿精准地“育”,突破性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端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坚持优化支撑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既要加大交通、水利、能源等领域投资力度,补齐基础设施短板,还要加快推进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投资,铺就长远发展的“高速路”。同时,要让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不断汇聚,实现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为“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产业支撑。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并将其摆在各项规划任务的首位进行专章部署。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历史新高度、从战略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科技实力直接关系到世界政治经济力量的变化,也决定着各国各民族的前途命运。当今世界,核心技术、高端科技就是现代的“国之利器”,谁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下好科技创新“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赢得长远发展的巨大优势。

我国“十四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的发展,对提升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国际上,保护主义、单边主义上升,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发生深刻调整,各国都千方百计筑强已有的科技优势,而真正的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也是换不来的,在引进高新技术上我们不能抱任何幻想。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无论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内涵型增长,还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水平,都需要强大的科技支撑。在此背景下,我们必须奋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走出一条适合国情的创新路子,特别是要把提升原始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努力实现更多“从0到1”的突破,把更多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唯此,才能真正掌握竞争和发展的主动权,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首要的是明晰主攻方向。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找准我国科技发展现状和应走的路径,把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长远目标和近期工作统筹起来考虑,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持之以恒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将现存的“卡脖子”环节逐个攻克。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关键在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改善科技创新生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为创新创造者营造良好环境、提供基础条件、搞好相关服务;要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努力解决基础研究“最先一公里”和成果转化、市场应用“最后一公里”有机衔接问题,打通产学研创新链、价值链;要狠抓创新体系建设,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同时也要用好国际国内两种资源。

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重点是抓好科技创新主体。既要有效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又需加强创新人才教育培养、尊重人才成长规律和科研活动自身规律,力争培养一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没有科技的自立自强就没有出路。我们要深刻认识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长期性、艰巨性,提前谋划,保持定力,加快建设科技强国,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确保已经推出的一系列政策真正落实到位,让科技创新成果源源不断涌现出来,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技创新的动力引擎。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了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远景目标,其中首次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面向这一清晰的美好蓝图,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采取更有力的举措,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实现共同富裕,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在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而不懈奋斗,在实践中形成了先富带动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规律性认识,推动人民生活质量和社会共享水平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意气风发走上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新征程。党的十九大在未来30多年的战略安排中,把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分阶段、分步骤进行了谋划和部署。生逢美好时代,我们亲眼见证着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民生福祉不断改善、兜底保障不断夯实、贫困人口成功脱贫的历史奇迹。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远景目标,为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吹响了奋进的号角。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就要进一步把“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富裕,最终靠的是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唯有发展才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新征途上,我们要坚持不懈抓发展,特别是要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持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扩大经济总量,不断增强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不断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基础坚实起来,让我们的“家底”越来越厚实。

向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还要进一步把“蛋糕”分好。我们的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如果发展不能回应人民的期待,不能让群众得到实际利益,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也不可能持续。要在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渐进共享中,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让发展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全体人民,让老百姓的“钱袋子”更鼓、过好日子的底气更足。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需要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中国即将全面建成惠及14亿多人口的小康社会,成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重点研究“十四五”规划问题并提出建议,顺应亿万民众的期盼,对增进民生福祉、改善人民生活品质作出部署,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我们相信,当历史的指针划向21世纪第35个年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必将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我们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积小胜为大胜,不断朝着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把蓝图变为现实,是一场新的长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拿出勇气和智慧,用勤劳的双手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共同富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之后,全国各地都掀起了一股学习贯彻落实五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尤其是对于地方各级领导干部而言,吃透把准五中全会精神,需要全面领会全会精神,全面把握全会内容,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

全面领会全会精神。这次会议是在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两个一百年”进入历史交汇点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在解读和领会五中全会精神时,要从新发展阶段去认识,要从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去领会。全会将“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统筹考虑,对于动员和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全会精神的学习领会,精准把握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深刻认识“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准确把握国内外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把全会精神作为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要认真学习全会公报,也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此作为开启新征程、迈向新目标、续写新篇章的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全面把握全会内容。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关键要在精准上发力,要把握关键。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决心。准确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阶段,开启新征程,迈出新步伐,必须要有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的判断,必须要有新发展格局的深刻洞悉。面对重要战略机遇期,要胸怀战略全局和百年变局,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勾画未来中国发展蓝图需要明确指导思想,坚持基本原则,锁定主要目标。要把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和主要目标融合在一起。准确把握“十四五”时期我国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要实现中国未来发展的中长期目标,要有科学的战略部署,要在重点领域和重点工作上做出具体安排,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国内市场、深化改革、乡村振兴、区域发展,到文化建设、绿色发展、对外开放、社会建设,再到安全发展、国防建设等,要扎实推进,抓好落实。要始终贯彻新发展理念,要在伟大实践中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

全面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是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必须要把学习贯彻落实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要在学习宣传上,在贯彻推进,在推动实践上抓好落实。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抓好贯彻落实,确保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要认真组织传达学习,面向全体党员干部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覆盖的学习培训,深入机关、企业、高校和基层开展宣讲,网上网下一体推进宣传解读,在全国上下营造学习贯彻五中全会精神的浓厚氛围。要紧扣实际谋划推动地方“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各专项规划编制工作。要全力冲刺做好今年收口工作,确保“十三五”胜利收官,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准确把握宏观经济形势和地方实际,提前谋划明年重点工作。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把握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归根结底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价值立场,进一步明确和重申了当代中国发展的价值指向与诉求。

把人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急所盼作为发展的重心所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作为奋斗的最高目标,让发展成果真正转化成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在这一理念引领下,创新发展为了给人民群众创造更有质量的生活;协调发展为了让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民群众都能与国家发展大体同步;绿色发展是通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开放发展让人民群众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水平上分享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红利;共享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在发展领域的展开,是为了真正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中“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要求。

新发展理念致力于解决如何发展的问题,体现了当代中国在从大国迈向强国的新发展阶段对发展规律的科学遵循,体现了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背景下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的发展自觉。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问题、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问题、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等等,都可看作是在新发展阶段对新发展理念的创造性坚持和创新性运用,是辩证处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发展的前瞻性、全局性、战略性、整体性,为我们在新阶段实现新发展确立了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着眼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强调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在环境、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持续增长。“十四五”时期,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应在以下方面加快补短板,让生态环境得到根本好转,美丽中国建设目标基本实现。

统筹资源、环境、生态协同发展,全面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十三五”期间,我国加大污染防治力度,在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环境综合治理、健全生态安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以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为例,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由的81立方米、52.8立方米降至60.8立方米、38.4立方米,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0.542提高到0.559。然而,当前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三大领域的协同作用尚未得到很好发挥。事实上,环境综合治理是生态保护修复的必然要求,只有将三大领域的战略规划结合起来,才能更好地统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议》围绕“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加快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四个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各地应注重提高资源节约、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在政策设计中的地位和占比,更加注重系统观念,统筹资源环境生态源头化治理,加快形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控制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系统三者相互促进的生态文明建设格局。

拓宽生态系统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通过市场化运作将生态资源转化为兼具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的生态产品,是实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重要途径。面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人民对环境的更高要求和更多期许,需进一步提升生态产品供给数量和质量。近年来,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迅速扩大。一是绿色生态产品认证数量迅速增长。至20,仅以绿色食品为例,其获得认证产品总数从9728个增长到36345个,年均增长量达1901个;二是生态文化产品繁荣发展。以浙江安吉为例,其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源地优势塑造的文旅一体化产业年总收入达388.24亿元;三是生态产权市场不断扩大。起,福建不断深化林权改革,如今已确定期限长达30年、月息0.6%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制度。然而,我国经济产业对生态资源的利用与融合仍不完善,对生态系统的物质、文化、调节等功能均未充分利用,生态产品的创新开发潜力巨大。挖掘生态系统的多样化功能,创新生态产品形式,要充分依托良好环境为产品注入“绿色生态”“特色”“文化”等内涵,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要积极探索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本的有效途径。以森林碳汇交易为例,以森林碳排放量作为交易对象,加快设立碳资产管理部门,既拓宽项目融资渠道,又使得生态资产得到保值增值,维护生态系统稳定性。

深化生态资源产权制度改革,强化生态产品市场化基础。尽管当前我国生态产品市场规范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一定约束。其一,生态产权边界不明晰:一是空气、水等自然资源的自身属性决定其产权无法准确界定,二是国有自然资源的收益群体存在争议,导致产权边界难以界定,由此阻碍了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资产,进而影响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效益。其二,缺乏成熟统一市场体系:一是生态产品认证标准制度不完善,生态产品的供需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明显,二是由于难以统一制定生态产品价格标准,当前林权、水权、碳排放权等生态虚拟产权始终相互分离、自成体系,规范生态产品市场难度很大,市场体系化进程缓慢。为此,需完善生态资源的产权制度,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房所有权、林权、水权等自然资源产权进行确权和赋权,力求“山有界、树有权、地有证”,为生态资源向生态资产转化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需建立完善的生态产品认证标准体系,加强生态产品标志管理,指导和监管生态产品生产过程,助推生态产品品质提升;规范生态产品市场标准,维护生态产品标准化市场秩序,引导生态产品市场消费。

扩大生态补偿覆盖面,完善生态补偿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覆盖面有序增加,逐步由单一的天然林扩展到水域、山区、农田等区域。但生态补偿标准亟待统一,在补偿主体界定、补偿方式、补偿资金来源与数量等方面均缺乏科学界定与统一标准。因此,一要统一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改变当前生态补偿受益方多停留在政府层面的现状,将居民纳入生态补偿受益群体。二要统一生态补偿方式标准,当前我国生态补偿方式以单一财政支付为主,如果生态补偿方式标准无法统一,将进一步增大社会资金进入生态补偿体系的风险,从而阻碍生态补偿方式有序创新,导致生态补偿资金来源单一的困境无法突破。三要统一生态补偿资金标准,加快构建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体系,在全国范围内统一生态系统生态价值核算标准,减少补偿资金的随意性,增强生态补偿制度的公平性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生态补偿受益主体标准、生态补偿方式标准、生态补偿资金核算标准,在保障生态补偿资金的补贴性质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其对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激励作用。

拓宽生态系统共建共享半径,激励公众绿色行为。生态系统是人类生存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公共品,其建设维护及获益等各个环节应由全社会共担共建共享。“十四五”时期应着力探索社会参与生态系统共建共享的渠道,建立健全“绿水青山”的社会共建平台和“金山银山”的社会共享平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只有不断凝聚社会力量,才能将更多潜在的生态环境资源转化为更大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美好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一老一小”牵动着亿万家庭,对全周期美好生活具有深刻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可以为人民生活更加美好、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等提供切实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工作。近年来,《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制定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适时修订,事关“一老一小”的法规政策日趋完善,服务体系不断建立健全,有力促进了老年人、儿童及其家庭的民生福祉。也应看到,在即将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之际,我国养老托育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愈加凸显。

一是地方政府职责不清晰,越位和缺位现象并存。有的地方热衷高端项目,招商引资引来的养老地产项目有养老之名、无服务之实,个别早教项目违背规律、揠苗助长。有的地方“一老一小”工作还停留在保障传统福利对象的层面,城乡特困老年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以外的大量社会老人和儿童难以享受养老托育服务。

二是普惠性服务不足,供求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方面,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即,城乡居民家庭和老年人收入增长,却仍难以购买到安全有保障、价格可负担的服务。另一方面,养老托育市场潜在需求巨大,消费快速增长,但行业投资回报率依然偏低,大部分机构处于亏损状态。面向中等收入群体提供的服务短缺,“夹心层”问题突出。

三是传统政策效应式微,养老托育机构融资难。“一老一小”以地方事权为主,重视民生工作、财力雄厚的地方通常是养老托育服务发展较好的地方;片面追求gdp数字、公共财政底子弱的地区养老托育服务则普遍滞后。过去主要靠投资带动、靠贷款支持的政策方式效应在减弱,迫切需要探寻新的政策路径。

四是家庭能力弱化,主体责任履行面临困境。家庭本应是赡养老人、照料儿童的第一责任主体,但责任履行需要能力支撑,“上有老、下有小”的双职工家庭通常难以负荷。家庭规模小型化和能力弱化的趋势,客观上会增加家庭履职尽责不到位的风险。

五是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大,服务方式不适应新要求。在严格防控下,养老机构的家属探视、志愿服务等活动一度按下暂停键,托育机构不得不暂停营业。下一步,亟待探索符合常态化疫情防控要求的新型服务方式。

近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促进养老托育服务健康发展的意见》,制定了回应社会热点、打通政策堵点的一系列新举措,为上述问题的妥善解决提供了新方案。当前,应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为引领,以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为路径,为美好生活和新发展格局提供助力。

以服务清单为载体,明确政府职责。制定国家基本养老托育服务清单,作为各级政府在“一老一小”领域保基本、兜底线的基本职责。指导地方根据发展水平和公共财力,在国家“规定动作”基础上量力而行增加“自选动作”。基础条件较好、社会需求旺盛的地方,可以探索制定普惠性养老托育服务清单,惠及更多老人和儿童。

以场地设施为重点,降低服务成本。充分挖掘土地、房屋、设施的供给潜能,利用大数据手段,集中梳理可用于养老托育服务的各类空间资源,特别是利用效率较低的地块、商业设施、社区用房、政策性住房等,并且向社会公布相关信息,最大限度降低养老托育服务的硬件成本。

以中央投资为示范,强化融资支持。继续实施城企联动普惠养老、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等专项行动,增强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支持力度,更加有效带动地方投入和社会资本进入。综合运用失业保险基金、稳岗和培训补贴等手段,对受疫情影响严重的养老托育机构进行政策性救助。探索利用基金、贷款、债券等金融工具,拓宽养老托育机构常态化融资渠道。

以能力建设为支撑,帮助家庭尽责。把提高家庭发展能力作为巩固家庭养老育幼基础地位的重要抓手和实现途径,以专业照护能力为重点,依托城乡基层和互联网平台开展家庭指导服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为长期照护失能失智老年人和残疾儿童的家庭成员提供支持。

以业态创新为导向,发展新型服务。探索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在养老托育产品中的深度应用,提供智慧化、智能化服务。推广养老机构互联网平台化发展等有益经验,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下促进“一老一小”相关服务持续健康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推动“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彰显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中国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将开放之门“越开越大”的决心和定力。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加快从数量型、规模型开放转向质量型、制度型开放成为新一轮扩大开放的必然选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缔造了后起大国工业化的增长奇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赢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回溯40多年来走过的发展历程,中国对外开放的基本经验在于顺应历史前进的大方向、大逻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逐步释放“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制度红利,从而为经济增长和结构转型注入了持久的动力和活力,带动中国产业竞争力和国际分工地位的全面提升。如今,中国经济已然牢牢嵌入于世界经济体系之中,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的最强动力之一,中国推出的改革开放重大举措都将产生深远影响和多样化的外溢效应,这就要求我们以更加宽阔的视野,积极探索对外开放新模式,促进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深度融合,为推动人类文明发展作出符合时代要求的贡献。

进入新时代,我国扩大对外开放面临的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从国际形势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化演进的动力机制由资本和成本驱动加快向知识和创新驱动切换,为我国到2035年“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了战略机遇。然而,现阶段新工业革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创造效应”尚未充分显现,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对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长期来看,贸易投资自由化是全球化的主基调,但全球化的历史演进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疫情下,全球供应链出现局部断裂,国际分工体系和一体化生产网络暴露出其固有的脆弱性。

从国内发展条件来看,一方面,随着科技实力提升和资本快速积累,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和货物贸易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方式不再局限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而是凭借不断增强的国内配套能力、更加完善的产业体系和日益活跃的创新活动向全球价值链更高端环节攀升。在5g、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和新兴产业,我国开始具备与发达国家同步竞争的能力,线上经济更是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劳动力、能源、土地等要素价格攀升,我国传统比较优势有所弱化,在国际市场上受到来自发达国家高附加值产品服务与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生产的双向竞争和“两端挤压”,出口对gdp的贡献明显下降,迫切需要加快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成本低、冲击小、相对比较容易凝聚共识的领域逐步开放到位,还有一些部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遭遇“玻璃门”“天花板”。“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就是要对这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发起攻坚,对体制机制中的“痛点堵点”标本兼治,这不仅要有开放的新思路新模式,更需要改革与开放相互促动、协同推进。

中国经济韧性强劲,产业体系富有弹性,国内市场规模巨大,新兴业态充满活力,这些突出优势是我国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局面、应对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冲击的突出优势。过去40多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样要在更加开放的制度环境下推进。

开放是中国坚持和平发展、迈向大国复兴的必由之路,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着眼于实现到2035年“形成对外开放新格局,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明显增强”的战略目标,“十四五”时期要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进一步完善负面清单管理机制,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瞄准市场需求热点,加大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智慧物流等数字经济和智能制造等领域引资引智力度,更好地服务于实体经济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和国内消费升级。针对现行国家储备体系的短板,鼓励跨国公司投资应急保障物资、数字医疗、高端机器人等相关领域,强化多渠道的技术、产能和人才储备。总结提炼自贸区建设经验,有效复制推广,不断提升贸易投资便利化水平。加紧落实《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总体方案》,科学规划,广纳智慧,将海南建成中国特色的自由贸易港和对外开放的重要门户,尽快形成新示范新带动。统筹国内开放与对外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扫除要素市场化配置障碍。以更加开放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应对气候变化、防控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领域的全球治理,积极开展能源转型、生态环保、绿色发展、减灾扶贫、应急管理等方面的国际协调,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以推动wto改革为契机,倡导推进知识产权保护、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贸易等议题谈判,共同主导数字时代贸易规则的创新和变革,引领亚太区域价值链重构,着力形成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国际共识和多边准则。

展望“十四五”,开拓开放发展新领域,打造对外开放新门户,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建立安全预警新机制,构筑全球治理新体系,要多管齐下,建立完善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从而以更大的开放力度、更宽的开放领域、更高的开放质量、更充分的开放包容、更完备的开放安全、开创互利共赢新格局,有力地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党员学习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五中全会精神,重在贯彻落实。我省高校干部师生紧密结合本校、本院、本专业的发展需要,正在制定各自的“十四五”规划和行动计划。

“我们要高举师范大旗,形成特色‘聚能环’。”湖南师范大学校长刘启军认为,没有特色就不是好大学,师范是该校的根子,更是牌子。下一步,学校将继续高举师范教育大旗,在朝综合性运演、朝研究型提升的过程中,不断弘扬教师教育特色,推进师范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成为中西部地区师范教育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党委书记王汉青表示,学校目前正在精心谋划制定《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对接打造“三个高地”,践行“四新”使命和落实五大任务行动方案》,充分发挥学校特色和优势,实现打造一流学科专业和支撑湖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将最大限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真抓实干,攻坚克难。

“充分发挥伟人倡办的独特政治优势、地处伟人故里的红色资源优势,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特色优势,下一步,湘潭大学将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把全会提出的战略性、创新性举措融入学校‘十四五’规划,引领“双一流”建设,力争办学水平实现标志性突破。。”湘潭大学党委书记黄云清表示。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战略部署,发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的冲锋号和动员令。”湖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陈弘表示,高校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战场,学校将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围绕湖南农业十个千亿重点产业,瞄准农业产业链供应链“卡脖子”技术问题,聚焦应用技术和工程转化关键环节,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在田间地头,在服务国家战略和湖南经济社会发展中推出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成果。

“南华大学将认真贯彻落实全会精神,坚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南华大学党委书记高山说,学校将不断丰富完善“三全育人”工作体系,持续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在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建设中创先争优;建立健全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机制、科技资源配置与协同攻关机制,致力打造“核、医”特色一流学科,产出一批具有重大社会效益、满足国家重大需求的科研成果,为湖南“三个高地”建设贡献“南华智慧”和“南华力量”。

相关范文推荐
  • 01-06 初中学年工作计划(热门18篇)
    工作计划书可以让领导或团队成员明确工作重点,实现更好的协同合作。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分享的工作计划书经验和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工作计划书。
  • 01-06 做四有好老师演讲稿(模板19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激发我们的思考能力,提供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对于范文中的不足之处,我们可以进行分析和批判,从中学习如何避免类似的问题。老师们:。大家好!大家好
  • 01-06 委派会计竞聘演讲稿范文(16篇)
    演讲稿的语言应该简练明了,避免使用过多的生僻词汇和复杂的句子结构。演讲是一种艺术,借助这些范文可以更好地掌握演讲的要领和技巧。各位领导、评委:委派会计竞聘是展现
  • 01-06 思政个人心得体会一句话大全(18篇)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书写心得体会来记录下自己的成长经历,以备日后回顾和反思。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精彩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 01-06 企业风险控制论文(精选23篇)
    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框架,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组织思路和展开论述。不同领域的总结都有其独特之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选取的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一起学习和
  • 01-06 意向协议书格式范文(18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一环,有效地规范了交易双方的行为。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和学习。甲、乙双方本着精诚合作、平等互利的原则,经
  • 01-06 机械转让协议范文(17篇)
    转让可以帮助我们实现资产的利益最大化,同时也满足了他人的需求。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成功的转让案例,了解一些好的实践经验。受让方:(以下称甲方)转让方:(以下称
  • 01-06 橱柜采购安装合同(实用20篇)
    采购是经营者在市场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的一种重要策略。公司采购范文二:经过与供应商B的谈判,我们达成了一份满意的合同,双方共同维护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发包方(简称甲
  • 01-06 近三年的工作总结大全(23篇)
    每个月的工作总结都是一次机会,可以评估自己的工作目标和计划,及时调整和完善。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工作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对大家写好自己的月工作总结
  • 01-06 包装受训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心得体会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找到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推荐给大家,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