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热门16篇)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热门16篇)

时间:2024-02-23 06:08:05 作者:薇儿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和行为的反思,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参考。

庄子摘抄读书心得体会

那孩子是我,那小书,我今天才知,是庄子的《南华经》。

思绪回到现实,看着那些不断退去的蝴蝶,我忽然间泪流满面。庄周,是你么?这些年,原来你一直都在,看着我从一开始向往纯净的自由一直到挣扎于名利难以自拔。圣人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你看来,我和他们没什么不同。只是这一次的对话,又代表了什么?重新告诉我自由的定义,是回答多年前的问题,还是新的希望?男子不回答,只是笑,蓦地,萦绕心头的疑惑消失殆尽。

自由,是一尾雀跃于心间的游鱼。

蝴蝶重又出现,男子逍遥跳跃,一如往昔。这一次,没了年少的执着,没了名利的追寻,我只冲他笑笑,便反身出了山洞。与他的第一次对话,是启蒙,第二次对话,是救赎。对所谓名利的纠缠,不过拘泥于外物罢了;自由,是精神上的超脱。对所谓自由的追寻,关键是看自己。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最初听说庄子,是来自于那首“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只觉得诗句好美,关于诗中人,却还不曾有什么认识。后来渐渐长大,从最初的《逍遥游》到后来的去读《庄子》,不敢说能够了解圣人心中意,但总归,能从圣人对人生的豁达中浅显的学习一二。初读《庄子》,欣赏老庄的睿智;又读《庄子》,感慨老庄的逍遥淡定;再读《庄子》,更被老庄的笑对生死而折服。

庄子对于生死的豁达,自然是与他“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分不开的,他认为每个人都是“道与之貌,天与之形”,既然如此,面对生死,我们又何必抗争,除了顺其自然,节哀顺变,又能做些什么呢?然而纵观我们的社会,却少有人能有这样的坦然。

于丹曾经说过: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而庄子,无疑是在精神上极其富有的。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当代社会,人的寿命得以延长,已经远远胜于远古。但是,在心理上,对于死亡的畏惧,对于生命的留恋也远远超乎从前。应该说,在今人的生活里,有太多的隐私,有太多的牵绊,有太多让人闭不上眼睛的事情在心头纠缠。在今天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人在功名利禄的路上走得太远,以至于都忘了自己内心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快乐,心灵的快乐,心灵的闲适放松。这些离我们太远了!如今媒介如此发达,资讯如此快速,科学给了我们无穷力量的时代,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人的人格在今天更健康,更明朗。也许,我们在心智上的残缺更多了。

人有肢体上的残疾,也会产生心理上的残疾,我们之所以看不到心理上的残缺,那是因为心理上的残缺,不像身体上的残疾那么容易被人看见。这种残缺有可能是在某一个偶然的情况下自己犯的一个错误,也有可能是在某种时刻自己受到的一个打击,从此不知不觉就积淀下一种毛病。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的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大智慧者,永远不教给我们小技巧,庄子教给我们的是境界和眼光。庄子“逍遥游”里的境界,我们心向往之。但是,这种完整地看待一个事物地眼光,我们真正了然于心了吗?如果我们有这样的眼光,你也会抓住从你眼前走过的每一个机遇。

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

“庄子把真正了解自己内心的人叫善养生者。”以心为镜,才可看清现状,联系过去,看到未来。“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闭上目,静静的,我问我自己的心,你曾经有过什么样的梦,怎样努力过?你心里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的一幅画卷?“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奈何。”懂得生命真谛的人,不会花时间在不该当的事情上,不会因为执拗、较劲追逐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于丹老师说,为了娶绝色女子,为了虚荣嫁给富商,离开了爱情,于是此生与他(她)错过了;舍不得放下手中的一撮米,结果猴子给逮着了。“丧己于物,失性于俗,谓倒置之民。”将眼前的利益和自己的心分开,以心为镜照见自己,再去思索问题,我看到了前面的清朗。“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他的生活状态。”且好的心态,比生活中好的技巧和技艺重要,像运动员往往场上显不出场下的好成绩;搭在板凳上的板条我可以轻易走过,但横到悬崖上就我就却步了。静心达而见心,心能“以天合天”,能以一颗清明的心,以规律迎合规律,忘利忘名忘我,做事做人都会游刃有余,做得更好。

书禅明了一种“道法自然”的生命状态,以真求真,以真发现真,“大道合乎自然”是庄子所有理论的核心。“大道合乎自然”,不是人们平常断章取义的无为、懈怠、隐世避事,“大道合乎自然”我们才能最后获到大自然里“和缓的凝聚力”。天地运行,万物更迭,四时有序,生生不息,正是天地间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大圣大哲,能聚贤纳士传授至理,是他们不可或缺地拥有和缓的凝聚力。中华民族五千年泱泱大国,骨子里就是有着一股和缓的凝聚力,团结共济和谐发展,在大浪淘沙的历史长河里不息不灭。“和缓的凝聚力”,让我们的心恒久澄静清明,精神有了足够的强大,便能找到自己心的大道。

在现实社会中,人们往往以"消极"、"厌世"等词汇来形容道家的人生哲学,其实这里有一些误解。只要我们深入到道家那博大精深的人生哲学之中去看一看,就不会草率地使用"消极"、"厌世"等词汇了。只要开始接触庄子,你便会不自主地神往于他所开辟的思想园地。在那里,没有“撄人之心”的陈规,没有疲惫的奔波,也没有恐怖的空虚,更没有压迫的痛苦。凡是纠缠于现代人心中那些引起不安情绪的因素,全都在庄子的价值系统中烟消云散。他扬弃世人的拖累,强调生活的朴质。蔑视人身的偶像,夸示个性的张扬,否定神鬼的权威??总之,接近他时便会感到释然,在他年开创的世界中,心情永远是那么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烧,油脂烧完了,柴火燃尽了,但是火却可以传续下去,没有穷尽的时候。人的身体、人的生命是可以消耗掉的,但是人的思想仍然可以传承。对庄子来讲,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这就是庄子对于生和死这个形态的一种感悟。

生命有限,流光苦短,而在天地间,我们每个人的心合乎自然大道.每个人的生命都在我们自己手中,我们的命运也在我们自己的手中,你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其实在你的内心中都会不经意的流露,你的心态会决定你以后的生活,是幸福还是奔波,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生命应该有所坚持,而生存可以随遇而安的,当你有这种境界的时候,你就不会为生活的一些小事去烦恼。生活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烦恼,用一棵平静的心去生活去面对发生在身上的不幸,换中心态你会发现原来不幸也是一种美。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style="color:#125b86">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记得在我的大学时代,博学多才的中古文学老师最喜欢讲的也是庄子的作品,在学校组织了我们集体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假期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

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于丹庄子心得读后感。

于丹庄子心得大部分篇幅通过解读庄子中的寓言,结合现代社会的现象,引导我们用庄子的思想来指导人生,认为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大境界,这种境界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一切,逍遥得自在,追根究底是一种精神生活,灵魂生活,是一种“无”的境界,“归零”的境界,需要不断反观内心,需要大觉悟才能体会得到,而且更需要时间,因为“悟”本身是一个过程。

在大境界的指引下,我们就会逐渐走上人生的坦途,直至掌握人生之道。如果没有大境界的指引,我们的人生就像有些“屠夫”解牛一样,用刀乱砍筋骨而损坏刀,在生活和工作中被一些小事所困,被有形有象的名和利所扰,在社会中被五颜六色,纷纷纭纭的表面现象所惑,不知不觉地浪费我们宝贵的生命。

于丹用内心、自然流露的语言,借尊者、名人之口说出自己的观点看法,并用那些虚拟的、寄寓于他人他物的寓言小故事诠释着人生的哲理,那就是:宽容感恩于外在世界,融合于一切自然规则,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内心,超越所有的功名利禄之心,感悟人生的最高境界,拥有健康的人生心态和快乐的生活状态。

庄子的人生哲学,就是教我们要以大境界来看人生,感知已心,淡泊心态,合乎自然,超越利碌功名和自我。——是一种理想的,甚至是超理想的境界。读过此书,让人在不经意中增加了智慧的砝码,给予了力量的源泉,伴随了身心的成长,满足了心与心的交流,真正品味出那份平平淡淡才是真的细腻意境。

于己于人,无论你在何种岗位上,环境只是一种需要你去顺应的外在世界,却需要你坚持自己内心的秉性而不随波逐流,并让自己尽力把自身的潜能激发到最佳状态,那何尝不是一种超越自我的成功;无论在家庭还是社会,你充当的任何一个角色都需要你用心面对,真心付出,等到再回首时,我们可以无怨无悔,因为我们已经尽心尽力。作为一名教师,更是如此,我们的快乐,就是可以从孩子们一双双清澈的眸子里,看见他们对你的喜爱,夫复何求!

经典名著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记得有这样一句歌词:“借我一双慧眼吧,让我把纷扰看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这也许是当今置身于纷扰错杂时代的现代人的共同心声。可现代人究竟怎样才能借来一双慧眼呢?明确的回答是:“嘘英吐华气韵勃然的《庄子》之智慧就很值得我们借鉴。当我看到这一段前言后,满怀好奇之心买下了这本《栩栩然胡蝶——庄子一日一语》。

回到家中后,我翻了翻这本书,看到了这样一句话:“知道者必达于理,达于理者必明于权明于权者不以物害己。——《秋水》”我对这句话感到不解,心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它又有一个怎样的典故呢?之后我便在网上查了查资料,从资料上,我得知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认识“道”的人必定通达事理,通达事理的人必定明了应变,明了应变的人不会让外物伤害自己。在网上我还看到了有关这句话的一个相关典故:相传,汉文帝执政时,有一次他问起中央政府的税收情况,右相周勃答不出来,急得汗流浃背。这时左相陈平上前代为答道:“此事各有主者。”意思是让汉文帝去问专司其职之人。汉文帝当时很不高兴,便问陈平:“各事都各有司职之人,那要你这宰相干什么?”陈平从容的答道:“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下遂万物之宜,外镇抚四夷诸侯,内亲附百姓,使卿大夫各得任其职也。”从这个典故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平是真正的知“道”者,所以才能从容应变。在日常我们的考试中,也要学习陈平的这种从容应变,不能遇到什么事就发牢骚,向后退,向困难低头,这样只会一事无成。

闻一多曾经说过:《庄子》会使你陶醉,正因为那里边充满了和煦的、郁蒸的各种温度的情绪。是啊,《庄子》这本书不仅语言挥洒自如,使人陶醉;而且思想恢宏博大,与世同俗,让人受益匪浅,就是因为如此,它也才能深受读者们的喜爱。

四月桃花芳菲之际,我第一次与《庄子》相遇。

那天在图书馆,爸爸执意让我借下这本《庄子》,对于古典名著,我一直提不起兴趣,但是易中天的这部中华经典故事系列,精心挑选23个经典故事,36幅匠心打磨的古典插画,重塑更加现代化的庄子形象。它确确实实地改变了我对古典名著的看法。就在所有诗人都认为是“桃花蘸水,春意将老”的芳菲四月里,我却在书香里找到了一番别有风味的领域。

庄子,原名庄周。他写这书的时候,已年过七十。庄子一生贫穷潦倒,但在书里却不写自己的人生故事,也不写达官贵族们的宫斗琐事,这个可会讲故事的老头只写了一些大自然中的小故事。这些“小故事”看似无关联却紧扣着结尾以水为鉴的道教,成为了传世名作中的不朽之籍。再加上易中天先生的现代文注解,让我对这本传世名作佩服得五体投地。

在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章节是那一个“农场的故事”。这一章概括了整本书中的思想源泉,里面讲了什么呢?且听我慢慢道来。

我认为事实上沉默的猪、飞驰的马,乃至庄子及整个道家要讲的都是这个道理: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的价值在于自由,因此最重要的是无拘无束,活出自己的真性情,那才叫无愧于人生!

在那个纷乱的战国时代,诞生了一位神人。他逍遥自在,不惧生活的窘迫,不被名与利束缚,追求心中的大道,他超越了世俗,保持着内心永远的宁静,他就是庄子。

庄子的洒脱,谈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极难。

庄子的洒脱来自于他对名与利的超越。听过这样的故事:有次庄子去梁国,找他的朋友惠子,惠子当时身居宰相的高位,听到众人说庄子的能力在他之上,可能会代替他的位置,惠子一下子就慌了,连忙派人全城搜捕庄子,可庄子却不请自来,用鹓鹐和猫头鹰的故事告诉惠子自己的志向不在名利。又有楚国人来请庄子出仕,也被庄子用自己宁愿在烂泥里快活的说辞给拒绝。试问天下能有几人能够像庄子一样对名利如此淡泊。天下人大多深陷名利的泥潭里无法自拔,为着家财万贯,名垂千史,在人世间苦苦挣扎,却在泥潭当中越陷越深,追名逐利的恶性循环永远看不到尽头。可庄子却是社会中的一股清流,他即使在穷困潦倒的处境下,仍是不肯向名与利低头,正是因为他超越了名与利的束缚才达到了自由的境界。

庄子的洒脱也来自于他对生与死的超越。庄子认为每个人都是气息,居住在形体之中,而死亡不过是又使形体回到了气息,是经历过一生之后的解脱和长眠。面对亲人的去世,他能放声高歌,而不是在亲人离世的悲伤中痛哭,这种洒脱便是来自于他对生死的看淡。生与死连接着两个世界,庄子看透了生的喜悦也看透了死之后的长眠,他一生逍遥自由,既不乐生也不哀死,倘若世人都能像庄子一样看透,生活之中也会少很多哀声吧。

庄子的洒脱还来自于他对道的理解与超越。作为道家学派的代表,他将道的含义尽情诠释。《庖丁解牛》中很好的展示他的志向,那就是顺其自然。当然庄子也的确做到了这一点,他不是过生活,而是跟着生活,从不妄为,只是独处陋室,耕于田野便也同样乐得自在。至于他对道的超越,那便是他那种逍遥不羁的人生态度,那种高深的境界,实在是众人难以到达的地步。

我们虽不是庄子,也很难达到他的境界,但我们每个人却都可以学习庄子,学习他的洒脱,学习他的超越。摆脱名利与生死的束缚,踏遍红尘看透红尘,永驻内心的静谧。

庄子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个世界。是的。当看完庄子那些看似荒唐怪异的故事,反复揣摩这其间颠扑不灭的真理,才会发现原来你仅仅只是打开一扇大门,这扇大门通往本真朴质的天之道。人间数千年的悲哀,就在于世人只在世俗中寻求人生真谛,却没有超越世俗到旷野幽邃的宇宙中去寻求大道。庄子之所以伟大,就是因为他已经跳出三界,站在云端鸟瞰人间沧桑。“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万物。”

庄子就是这样的性格达人,他认为天下沉浊,不能讲严正的话,满书缪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他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始无终者为友。庄子一直在讥讽万代颠倒的世界,嘲笑那些为功名利禄蝇营狗苟之徒,讽刺那些为眼前蝇头小利毁坏天人和谐的小人。那些谋取权力之人以心灵的残缺和人格的扭曲来换取世俗所谓的福气,而庄子却宁愿做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的老龟,也不愿做供在高堂的占卜龟壳。庄子的飘逸和洒脱,正是他卓尔不群、高傲不羁的性格魅力托起的自由天空。在《庄子》天下篇中,阐述了最高的学问是探讨宇宙和人生本原的学问。

打开庄子的世界,有限的内篇无不昭昭弘道,万物依天道而行。何谓万道之本源?唯道。何为万物之源泉?唯道。人生本原又何在?庄子微笑轻轻点拨——人最大的智慧是意识到自己的渺小,人生不过蚁穴一梦。柏拉图说,人的灵魂来自一个完美的家园,那里没有我们这个世界的污秽丑陋,只有纯净和美丽。灵魂来到这个世界漂泊很久,寄居在一个躯壳里,忘记了自己从哪里来,也忘记了家乡的一切。每当他看到、听到感受到这世上一切美好的事物,就会不由自主的感动,会觉得非常舒畅亲切。他知道那些美好的东西,来自他的故园,于是他的一生都极力的追寻那种回忆的感觉,不断朝自己的故乡跋涉。依真性生存是庄学的核心。可我们都在人为的魔圈中生存,一切都是人为,我们早已迷失本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寻找美好的本性世界。乘着庄子自然的箫声寻找那失落的世界吧,人的生命历程就是灵魂踏上寻找美丽故乡的归途。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代表作品,列于《内篇》之首。逍遥游的意思是指,无所依赖、绝对自由地遨游永恒的精神世界。他追求自由的心灵在幻想的天地里翱翔,在绝对自由的境界里寻求解脱。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他写出了苦闷心灵的追求之歌《逍遥游》。全文若即若离,疏而难分。

为分析方便,权且分为三段。第一段从篇首至“圣人无名”。作者采用了先述后议、先破后立的写作顺序,首先通过描绘一系列具体事物形象地说明:无论是“扶摇而上”的乘天大鹏,还是“决起而飞”的蓬间小雀,也无论是“不知晦朔”的短命朝菌,还是春秋八千的长寿大椿,它们之间虽然有着大小之分,长短之别,但有所依赖,有所期待都是一样的,都是不得逍遥游,进不了绝对自由的境界的。然后又通过三个层次的人物来反复申明绝对自由的难得。

第二段从“尧让天下于许由”至“窅然丧其天下焉”,主要是着力塑造神人形象,以使逍遥游的“至人”形象具体化。作者先通过渲染尧让天下之事,表明君不足贵,权不足惜的思想观点,再借许由之口,提出自己的政治态度:“予无所用天下为!”接着,又通过肩吾和连叔的对话,创造了“肌肤若冰雪,绰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的神人形象,这个神人即前文所称的能作逍遥游的“至人”,是庄子逍遥理想的完美体现者,所以庄子赋予她最美的外表和最好的品质。

庄子不能忘世,所以写了尧让天下等世事;更不能忘我,所以接下来又写了自己与惠子辩论的是是非非。这是全文的最后一段,极为生动幽默地写了庄子与惠子论辩有用与无用、小用与大用的情况。庄子认为小用不如大用,无用就是大用,只有“无所可用”,才能“物无害(之)者”,在“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永作绝对自由的逍遥游。实际上也就指出了无为是通向逍遥游的途径,从而结束了全篇。

总之,庄子的《逍遥游》借助一系列虚构的故事和形象,否定了有所待的自由,提出了一个无所待的绝对自由的境界,又创造了一个个神人形象将其具体化,并且指出了“无为”是达到这一境界的途径。尽管花费了好长时间才读清楚这篇古代的精华之作,但最后有这样大的收获,实在是不亦乐乎。

因为闲着无聊,刚好家里面放有一本《庄子》,遂顺手拿起来读了几天,平常我是不爱看这些古文书的,但那天我竟真的静下心来读了进去,并还有所感悟。

在这个物质极度丰富的年代,人们所理想的社会本应就是此刻这个样貌,然而这又是个精神境界极度缺乏的年代,所有此刻的大部分都容易极度焦虑。物质上的满足并不等于精神上的富裕。《庄子》——“贫也,非惫也”。贫穷不代表不快乐,相比物质生活的丰足,我们更就应重视精神生活的自由。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人们习惯于高效率,不肯放过一丝一毫的时间,长久下来必将感觉身心疲倦。“世人攘攘皆为过往”,不能说这句话是褒义还是贬义,它只是陈述一个道理,但在庄子看来正是因为名利而有了“终身役役而不见其成功,茶然度役而不知其所归”。这天所提倡的就应是物质与精神的共同丰满。《庄子》中,他渴望“乘天地之正,而御天气之辨,以游无穷”。我们能够不用要求这么高,只要学会静下来,将混乱的自己,忙碌的自己放松下来,个性是在学习和工作当中,我们都可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问题和困难,这些都会使我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如果能做到这句话里所包含的境界,那样不仅仅能够让处于奔波劳累的身体得到释放,还能更加有益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庄子》中所着重描述的是“自由”二字,庄子他渴望大自由、大自在、无拘无束,身心不受羁绊。在这个时代虽然不可能像它所说的那样,但亦能够要求我们的“自由”。有了“自由”,人们能够更加全身心的释放,在工作中或学习中皆能够要求这种“自由”,而这种自由并不是指真正的大自由,这种“自由”是在必须束缚下的自由,很多状况下,束缚并不是阻碍自由的,恰恰相反,它是为了能让我们更好地在一方天地中做好自己,得到真正的自由。

在当今社会中出现了很多以前没有出现的病,不管是生理上的还是心理上的都是,这是为什么呢?究其原因还是人们将物资与身心融为一体,将精神摒弃一边,这是万万不可取的,我们就应学会重视自己的精神世界,正如《庄子》里所所提倡的,理念精神就应胜过物资,因为精神世界所带来的快乐远远大于物资。

国学经典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全书一方面斥责仁义与圣贤,另一面要求人们弃置聪明与智巧,这两方面合并起来,就是全书治世的总方针。通过读《庄子》,使自己明白了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

优秀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割肉;普通厨师一个月就换一把刀,因为他们是在用刀砍骨头。如今我用的刀已经十九年;所宰杀的牛牲上千头,而刀刃锋利就像从磨刀石磨过一样。——《养生篇》。这看似在说一个厨师刀功的高低,但同时也暗喻顺着自然本性的人往往会有所体会。就像庖丁在解牛时顺着其构造解肉,刀不会因此受损,十九年解牛上千头刀刃却还锋利如初。这正是顺应自然禀性的好处,同时也是养生的一大要点。庄子因此而感叹:“人们都知道有用的用处,却不懂得无用的更大用处。”井里的青蛙,不可能与他们谈论大海,是因为他们受生活空间限制;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乡由之士,不可能跟他们谈论大道,是因为教养的束缚。如今你从河岸出来,看到了大海,方才知道自己的鄙陋,你将可以参与谈论大道了。——《秋水》。看到这段话,让我想起这么一句话:“只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不能叫知道,知道自己所不知道的才叫做知道”。井里的青蛙、夏天的虫子、乡曲之士他们都被自己所看到的、知道的东西束缚着,因此这正是他们自身的一种鄙陋。一旦他们挣脱束缚,从已知进入未知,这样便可以与他们谈论他们所不知的事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在他们都知道自己所知道的事时,他们只相信自己所知道的,因此你与他谈论他所不知道的事时,他往往不相信;若当他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时,你与他谈论他所不知道的事,他往往会相信。因为他明白自己所不知道的,所以相信别人所说的那些自己不知道的事。因此河伯见了大海的浩大才明白自己的鄙陋;井底之蛙只有出了井口才会知道自己的愚昧;夏虫只有经历了四季变化才会明白自己生命的短暂;乡曲之士只有挣脱教养束缚才会明白自身的无知!因此只有从自身所局限的范围中挣脱,才会接近另一个大的范围!

传统文化重视个人道德修养,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自身综合素质。

我们的传统文化将“修身”与治国平天下联系在一起。传统文化经典著作中有“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必治其国,欲治其国,必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必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是为人、为事的根本,修身不成则一事无成。当代大学生常不注意自身修养,如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在宿舍不打扫卫生等给别人造成了很大困扰,大学生若能够正己正人、成己成物,会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前途之路更加平坦。

当代大学生,基本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过程中。从整体上看,他们较之父辈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传统文化在他们的认识和观念中也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

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认为一个民族的历史和文化是“国家兴亡之学,民族盛衰之学”,必须重视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工作,发挥其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强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大众化教育是提高全民历史意识,弘扬传统文化精髓的重要举措,也是现代化教育不可推卸的责任。

大学生应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时代和社会发展的趋势表明,单纯的技术型、经济型人才已经不是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型人才,文明的前进呼吁更多不仅具有专项技能,同时更具备良好的道德、文化修养的高素质人才,如果连最基本的历史常识都不知道,不仅仅会闹笑话和犯简单的错误,甚至对国家的荣誉及形象也会带来损失。清末文人龚自珍曾说:“灭其国不如先灭其史。”可见历史对一个国家来说有多么重要。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应该努力学习人文知识,自觉吸收传统文化精髓,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更加全面地塑造自己成才。

庄子读书的心得体会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却把庄子却称为“神人”。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

于丹认为,庄子是一个乘物以游心,可以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人。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

他的文章嬉笑怒骂尖酸刻薄,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cheng)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有一天,庄子家里实在是揭不开锅了,去借米,等米下锅。他找监河侯,一个专门管水利的小官,向他借点粮食。监河侯说,你看我现在正在忙着收租子,等我把租子全部收上来,就借你300两黄金。庄子一听,就给监河侯讲了一个故事。他说,昨天我从这个地方过,听到有人叫我,看了一下四周没人,又找了一圈,低头发现地上车沟轧出来的车辙印里面有一条小鲫鱼。小鲫鱼说,给我点水喝好吗?只要有一升水,就能救我的命。庄子说,可以。但是我现在没有水,等我到吴越去,向吴越王请求,开通西江的水,引水回来接你回归大海怎么样?小鲫鱼说,等你把那么远的水调来,那时候,你到那个卖鱼干的铺子,或许还能找到我。说完这个故事,庄子就走了。说明庄子在现实的境遇中,并不一个超越,洒脱,生活富足无忧的人。

庄子说,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一个人可以困窘于贫困,但他的内心是否真正在乎这种贫困,他对于一个利字看得究竟有多重,这就决定了他面对贫困的态度。

在宋国,有一个叫曹商的人,他非常荣幸,有一天带着国家使命出使秦国。当时秦国是西部最强大的国家,走的时候国家给他配了几乘车马,到了那儿不辱使命,把事情办完,得到了秦王的欢心。

回来时,带着上百乘的车马浩浩荡荡,趾高气扬地对大家说,我这个人,让我住在一个破房子里,每天织草鞋,做手工,对这样的生活,我恐怕自己没有那种能力。但是,一看到国君,一看到高职位的人,我只要用几句话就能讨得他们的欢心,我的能力也许大概就是这样的了。庄子听完此话,淡淡地对他讲,我听说,秦王患病时,常求遍天下名医。

比如说他身上长疮,长疖子的时候,如果有人能够为他破一个脓疮,就赏他一辆车马,如果有人肯低三下四去为他舔痔疮,就赏他五乘车马。他问曹商,你是不是去秦国给秦王治痔疮了吧?要不然你怎么能带回这么多车马呢?这个故事,说明“利”这个字,困不住庄子。

今天,一个有10块钱的人,未必他的快乐不如一个身价上百万上千万的人。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在今天我们这个社会上,最快乐的人,既不是穷得叮当响的人,也不是家财万贯的人,往往是那些有温饱到小康的这一批人。因为他们的日子不至于生活得过分窘迫,也不至于被财富所束缚,在财富里异化,为财富而担忧。我们大多数人,都属于有资格幸福的人。

现在网上流行这么一个段子,说人生无非是为了几张纸。为钱,就是为那么几张人民币。名呢,为了那么几张奖状,文凭,档案。人死了以后,为了墓志铭,为了烧纸钱。一辈子,就是为了几张纸而已。

庄子,把这些东西看得太淡了,所以,利束缚不了他。庄子觉得,要我为了利丧失我很多自由,很多心智,让我用心去为形役,不值得。这个道理今天也许有一些高士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说到第二层,破名,则要比破利难得多。我可以不为金钱所动,但是古往今来,有多少人生前一世,为的是死后追封一个谥号,由君王追封他忠,他孝,他文,他武。当这个谥号刻上墓志铭,他会觉得生前的一切失落在这个永恒的墓碑上得到了补偿。这就是辛弃疾所谓的,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庄子在乎名吗?庄子这个人,富有雄才大略,但他不爱说。他认为天地沉浊,不可与庄语。天地之大美,自是不言。这样,他就周游列国,在各地游荡。

他有一个好朋友叫惠施,著称是天下有名的雄辩家,在梁国做宰相。这一回,庄子晃荡到了梁国。很多人就跑去跟惠子(惠施)说,庄周(庄子)的口才和雄辩远在你之上,千万不能让他直接去见梁惠王,万一梁王把相位给了他就不好办了。于是惠子就发动他手下的人,满城去找庄子。后来,庄子听说这个事,就去找惠子。庄子对惠子说,南方有一种鸟叫鵷(yuan)雏(一种像凤凰的鸟),从南海飞到北海的时候,一路上,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非甘泉不喝。有一天它飞过一只鴞(xiao)鸟(猫头鹰之类的猛禽)的头上,这只鴞鸟正在吃腐烂的老鼠,鴞鸟怕鵷雏抢它的老鼠,便仰头大叫一声。庄子对惠子说,你现在是不是也想对我大叫一声啊?其实,名位对于世俗,虽有设置的必要,但对于大智慧的人来说,名位就像旅社一样,没有什么值得留念的。这就是庄子眼中的名。

战国时期有三个最大的国家:楚国,齐国和秦国。楚王曾派大臣去找庄子,想把楚国的相位授给他。当时,庄子在蒲水上逍逍遥遥地钓鱼。楚国两个大臣说明请他出山为相的来意后,庄子又开始讲故事。听说楚国有一种神龟,死了三千年了,它的骨头被放在庙里,用作占卜。你说,它是情愿送了性命留下骨头,让人敬重好啊,还是情愿活在烂泥巴里打滚好呢?我猜,它一定愿意在泥巴里打滚。你们回去吧,我和它一样,愿意拖着尾巴在泥巴里打滚。这就是庄子对送上门来的名,如此态度而已。

人心为什么有自由?自由就是因为他不在乎。人的一生只有被你真正在乎的事情,可以真正拘束住。人生的劳顿有很多时候,要先问一问目的是什么?很多事是一个循环,也许你眼下的起点,对自己的交待,是一种十分高尚的回答,比如说,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的成就,为了对社会有所贡献。但是,潜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呢?这是不是我们给名和利,找的一个堂而皇之的托辞?有时,就是因为被名利在前面一步一步地牵引着,沦陷进一种无事忙的人生循环。

有时候,我们大家都会有一种无名火,或是因一个什么样的官没当上,或是因挣钱没挣到,总有一种堂而皇之的理由,变成了无名火,这个无名火循环往复地出现。在一个公司或一个机构里,最有资格高高在上的人,就是老板。他可以随意呵斥任何一个下属,你为什么没有把这个工作做好?你做不好工作,我就没有政绩,单位就没有好名声,所有过错全在你一个人操作的能力上。作为他的下属,只能是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回家以后,这无名火就发在老婆身上,对着老婆大喊大叫,我辛辛苦苦在外挣钱,撑着这个家的名分,你才能过上这么好的日子,但你没把家没管好,没把孩子管好,你就让我过这样的生活吗?把老婆臭骂了一顿,老婆也只好唯唯诺诺,点头称是。

但是,她心里又不平衡,就去训孩子。孩子不服气,就去骂他们家的小狗。狗也不敢对主人说什么,出去就把无名火发在野猫身上。猫也打不过狗,只好忍气吞声,然后就拼命地去找耗子。因为只有在耗子身上,猫的愤怒才能得到宣泄。

中国古代造字很有意思,什么叫心中烦闷?这个“闷”字无非是一个“门”字里面一个“心”字。也就是说,你把自己的心关在一扇门里了,你就会心中烦闷。能不能打开这扇门,全在你自己。所谓“看破”二字,无非是打开了一扇门而已。

这里有一个“鼓盆而歌”的故事,是说庄子的结发妻子先他而去,好朋友惠子,前去吊唁。到他家一看,庄子在那敲盆唱歌呢。庄子告诉他,老伴刚走的时候,我怎么能不难受呢?但是现在我突然想明白了一个道理,察其始而本无生,当我真正追本溯源去观察最初的开始,人原本没有生命。没有生命就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就没有气息。天地之间,无非是一股气一股气聚集起来,然后逐渐找到一个形体,由形体孕育出生命,人就是这样来的。现在,我妻子顺着这条路回去了,她比我先走,此时此刻,她也许正在一个密室里,踏踏实实地睡觉。她解脱了,我还不高兴吗?想起来,我就忍不住要敲盆唱歌。面对亲人之死,庄子如此坦然欣慰。这种心态,对一些大智慧者来说,也能做到。

在我国民间,办喜事有两种:红喜事和白喜事。红喜事,是嫁娶,生命繁衍的开始当然是一桩喜事。白喜事,是寿终天年为老人送行,也是一桩喜事。所谓红白,只是生命的两端,生与死之间不过是一种形态的转化。如果我们真有庄子这样的心态,我们一定会少了许多牵绊和苦楚。

自古到今,生老病死,总免不了有一番相送。庄子是怎么面对他的一死呢?他有很多学生,大家在商量,老师如果真有一天,到了百年之后,怎么给老师打点身后之事?庄子对他的学生讲,我死了以后,什么东西都别准备,我就用整个天地做大棺材,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是我的葬品。我就要这么一个大葬礼,直接把我扔出去就完事了。学生不敢,说如果不给老师弄个小棺材,扔在外面,被野兽吃了怎么办?庄子想了想,告诉学生,我要是扔在荒山之上,可能是被那些苍鹰,乌鸦,天上的飞鸟飞禽啄食了。

如果你们把我装在棺材里,埋在地底下,有朝一日木朽人烂,我喂的就是地下的那些蚂蚁,蝼蛄,所有地底下的小虫子。到时候,无非就是个饲料而已。干嘛要抢天上飞鸟飞禽口里的食物,去喂地底下的小虫子呢?不管哪一头,都是一种物质不灭,都是被吃掉。这就是庄子对自己形体和自己生死的一种看法。

庄子的这个看法,让我们想起在西藏某些地方流行的天葬。人死之后,希望他的肢体能被在天上的飞禽带走,重新在天界以一种有形的形态回到他生命的本初。在很多文化中,有些理念是相通的,那就是豁达。豁达是人解脱的前提。

现在,在我们身边有许多抗癌俱乐部,有很多抗癌明星。过去一听说得了癌症,几乎是判了死刑。可是现在为什么有的人就能活很多年?因为他有一种内心的调理,他乐观。他自己不惧怕死亡,奈何以死惧之。庄子,从来是一个不惧怕死亡的人。不惧怕的方式,就是乐生这两个字,也就是说,活得好比怕死要强得多。

其实,这个观点与儒家的思想有想通之处。孔夫子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说的那六个字:未知生焉知死。人,活还没有活明白,干嘛去想死的事呢。在这一点上,儒道是不谋而合,给我们的都是一种温暖的情怀,一种朴素的价值,就是活在当下。人是活在当下的,在当下看破了名,穿透了利,甚至不俱生死,那我们的心灵空间该有多大啊!这是一份大境界。

庄子看破了这么多,这个人是不是很消极啊?对他来讲,一切的一切已经无所挂碍了,他还在乎什么呢?庄子,在他那个年代,是一个内心有所判断,但不一定要转化为行动的人。有一个笑话,说有两个人在田头,一个在烈日炎炎下种麦子,干得汗流浃背。另个一个人就躺在树荫底下喝着茶,哼着小曲。干活的人说,看你这么懒惰,每天就这样浪费大好时光,你以后吃什么,喝什么?乘凉的那个人说,你在那儿这么卖命吃苦是为了什么啊?他说,为了丰收啊。你丰收又为了什么呀?他说,丰收以后就可以用粮食去卖钱。乘凉人问他,你卖了钱想干什么?种麦人说,等我卖了钱,我衣食无忧了,再碰上这炎炎夏日,我也不下地干活,找一个树荫躺着喝茶哼曲。乘凉人告诉他说,我现在已经在过这种生活了。我现在的生活,就是你未来的梦想。

大家想想,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吗?有很多时候,我们随手可得的事情,但是被我们观念上一个误区遮蔽了。庄子在他的一本书里,留下了很多他生活的影子,其中有很多判断跟儒家彼此呼应。只不过儒家看重的,是大地上圣贤的道德,是人在此生中要建功立业,这样一种成全。而道家看重的是更高旷的苍天之上人的精神的自由,是人在最终成全后的超越。中国的儒家思想,在社会这个尺度上,要求人担当,而道家的思想是在生命层面上要求人超越。担当是我们的一份社会责任,超越是我们的生命境界。

看庄子的故事,你会打通他的一套生命哲学,这绝不是简简单单的以积极或消极而论,而是在我们生命不同的体系上给我们建立起来的参照系统。用庄子的话说,人生至高的境界就是完成天地之间一番逍遥游。也就是说,看破内心重重的樊篱障碍,得到宇宙静观天地辽阔之中人生定位,在这样一个浩瀚的坐标系上,让人真正成为人。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2

寻寻觅觅,我独自一人徘徊在冷冷清清的书店中,尽权利睁大那双疲倦的双眼,在密密麻麻的书海之中,寻觅你的身影。你生活在两千五百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可以不顾政事,活得如此逍遥的人可能并不多。文化名人更是少之又少。可是在我看来,只能感叹:经典的不仅影响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也充斥了书店中这一小小的柜台。哎!凄凄惨惨戚戚。可好在我仍能在书柜的角落找到了你的身影——《庄子》。

那一日,阳光明媚,在上海柔媚的流云下,是一丝丝芊绵的野花。几只粉色的蝴蝶,从波光粼粼的湖畔飞来,穿过杨柳撩人的婀娜,掠过蒲公英飞扬的轻盈,在几朵小野花上翩然落下。我捧着《庄子》独坐一旁,不愿惊动她们,一如不愿打扰帘下悠然于梦中的睡美人,把沉睡的美人,定在做蝴蝶梦吧!

蝴蝶穿过我的双眼,流下了美的印记,在我心灵中的画廊翩然飞过。“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也。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在周亦飘然。蝴蝶如仙界闪烁着荧光的精灵,飞过显示与梦想的界限,飞过天上与人间的联结。飞来告戒世人,摆脱欲望,何必被欲望所累直至生不如死。

不,千万别这样。你恳求道:我死后在无欲望干扰着我。更不必为其劳形伤体,在这里天地的春秋便是我的春秋,我尽享南面之尊。我亦可用天地做棺椁,用日月做双壁,用星辰做珍珠,用万物做礼物,还有什么葬仅胜于此呢我想这不就是骷髅给我们的忠告吗只有摆脱了欲望,方能无忧无虑,尽享天地赐予的一切快乐,这便是逍遥。随风飘飘,天地住逍遥。

反复品读庄子的文章,除了惊叹于作者文学上的技巧以及哲学逻辑能力巧夺天工之外。我又无数次责备自己的思想造诣的肤浅,无法渗透其逍遥的梦境。同时也惭愧自己笔头上工夫的拙劣,否则倒是可以弥补内涵的不足,如同漂亮衣服之于平庸姿色,多少使文章读起来赏心悦目。大哉,庄子!我只享受了你思想的一盂,但我已想飞,飞出这个充满欲望的社会。我会在空中像你那样独自寻觅心灵之中最美的家园。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犹记得我是在高中的时候才对庄子有了初步的了解,是因为我们课本上节选了庄子的《逍遥游》作为我们那时的课堂学习任务。直到那时我才初次接触到了《庄子》,后来又渐渐地许多关于庄子的文章,也逐步体会到了庄子的“无为”即无所作为的思想,也有了一定的感悟。

然物外的洒脱就是我们所要追求的幸福生活吧。《庄子·齐物论》中有一篇庄子梦蝶的文章也颇为人知。《齐物论》是庄子人生观和生存方式的哲学基础,所谓“齐”就是“同”,就是“一”,就是“无差别”。庄子把世界万物看成浑整的同一,此篇“庄周梦蝶”寓意即“齐”,庄周与蝴蝶有什么区别?到底使庄周做梦变成蝴蝶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谁能分得清呢?世界奇幻多变,万物不断运化,形生神聚则为人,形之神散则回归大自然。此外,让我最有感触的就是《至乐》了,在此篇中庄子的观点是“至乐无乐”,真正的至乐是超脱世俗情欲,求得内心恬和之乐,从世俗的小我中超脱出来,与天地精神往来,达到与宇宙相合的大我,达到与天同乐的境界。当庄子的妻子逝世时,庄子不悲反歌,正是因为他看破了生死,生不由己,生有何喜?死由天定,死又何悲?不以生喜,不以死恶,一切随顺自然,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吧。

其实,我们真的有必要去研习一下庄子的文章,以前之所以喜欢读他的文章,一方面是由于他的文章语言优美,通常用一些神话传说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以他人或他物来自喻,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引人深思。另一方面,则是我深深地被他文章中透出的超然物外,无为而治的境界所深深的震撼了,以至于深深地被它所吸引,所着迷。

庄子摘抄读书心得体会

徜徉于大自然,他总能静心地听到__自在的旋律。他的妻子死了,他虽然悲伤但是不久便鼓盆而歌。他把生死视作从无到有、从有到无的还原过程。病重时,弟子要厚葬他,庄子却拒绝了,他说大地就是他的棺材,万物就是陪葬。还有什么比这更盛大的呢?心挂无碍,潇洒自在!

书中庄子曾说:“真正追求内心的人,只在意他们的生活是否与自然和一,他们更珍惜生命,照顾心灵。而你却只是顾惜肉体生命,任由外在因素干扰情绪,伤了天__,把时间浪费在友情无情的地方争辩之中。”这段话告诉我们事情或感情,只用在对的地方,要善用时间、珍惜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生命,不许白白浪费。

看完这本书让我的生活体验变多了,例如:无情的故事里我学会如何善用时间或如何珍惜时间,因为时间是最宝贵又会流逝掉的金钱,用现在的纸__或用现在的硬__是买不到已经流逝的时间,所以一定要趁现在好好善用时间、珍惜时间。我也在回报的故事里学会了懂得回报别人,假如别人帮助我时,我心想,当别人需要帮忙的时候,我也可以帮助别人。记得我有一次坐着公车,我那时候会利用短暂的时间复习老师所教过的生字或课文,我也看到很多人在公车上看著书、听着耳机喃喃自语。我放学时,都会在椅子上复习生字。

此外,庄子很孝顺也很乖巧,因为假如别人想不到这个问题怎样解决时,庄子会适时的帮助他。我也要向庄子一样,善加利用时间之外,也要乖巧懂事,孝顺父母。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那本书买回来搁在那里半年了,也没有看过,因为我和同事们在地摊上转的的时候,一位同事买了本史记,因为这个代表了文化人的象征。但是,我买了本庄子,可能是附庸风雅吧。

庄子这本书放在那里半年没看过,他在哪里静静的躺着,可能是在睡觉,弥散在一种逍遥的氛围中。也可能在等待着,等待懂他的人出现。

翻看庄子这本书看的时候,第一个感觉特别难懂,本来我对古文就不懂,再加上每一行里面冒出些生僻字,可以说是难上加难,没文化真可怕的写照浮现在脸上。再就是他的意义特别难理解,对于我,通过解释加译文依然领略不了其要旨。但是,有时候也能读上几句可以说只能认识字的几句话,感觉又是朗朗上口,字字珠玑,就是说一句话,一个字,都闪现着智慧的光芒,有时候看到的,似乎还有自己生活的影子,立即有种羞愧的感觉。

庄子的精神很博大,说实话严格领会庄子的意义更是难上加难,庄子的思想似乎在天边飘荡,而自己就好像是井底之蛙。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每个人也许在这社会上拼搏,成功也罢,失败也罢,但是,缺忘掉了一件事情,我来到这个社会上是干什么的,漫无目的,似乎也在飘荡,但是,不知道怎么飘荡,不知道飘到那里去,这件事情应该谁都解决不了,只能是扣住心扉问自己。自己连自己想做啥都不知道,还能问出什么。

庄子的思想飘逸峻异,并没有说明我们该怎么做,不像孔子。但是,感觉到是要让人站到一个特别高的高度看问题,我们在物理学的坐标常常是地球,但是,庄子的坐标可能定在了太空。让人感觉坐在太空中看一切事物的流动。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很难解读,只能慢慢的从中一遍一遍体会,有些小说看一遍就算完了,但是,庄子的小说感觉到看几十遍都闲少,庄子指明了大道,让人呆滞的思想有似乎变得有了点火光,我们中国人在20__多年前就有了这种思想,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庄子的思想很博大,历史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看待历史,政治学家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审视政治,商人还可以通过庄子的思想来经商。对于老百姓的我来说,还能从庄子的思想里面得到什么东西,估计可能就是不断的审视自己,把自己的所有不良的东西剔除。

没有一个精神基础,感觉到有时候就漫无目的,茫然失措,就像是随风而摇摆的树叶,不淡定。我觉得是最最失败的地方,也不是说做出什么大事,就是没有一个思想基础,可能那个目标是虚无的,指导我们的只是,把眼前的事情做好,没有一个切合自己实用的方向和目标,有可能就是真的空虚一场,梦一场。

不断的重新认识自己,不断的改变自己,让自己能赶上这个社会前进的步伐,社会就这个样子,他是一种存在,不能因为我们的喜好而改变,他在不断的变化,如果有错,也只能在自己身上找原因,自己就是社会的一份子。不行崖异之事。

读了庄子,感觉到连庄子的门都没有进去,只能是不断的在生活中体会,如果没有丰富的社会生活,如果不从生活中体悟,庄子这本书,真的很难领略其真。当然了,还要不断的学习,凝练,不能荒废人生。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接下来本站小编给你整理了庄子读书。

欢迎大家的阅读。

借助于《百家讲坛》的神力,沉寂了很长时间的庄子也终于开始风光起来,他的人生哲学也变得流行起来。什么“逍遥游于物外,”什么“无为,无功,无名”,追求绝对的自由精神。等等。可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庄子也是犬儒主义的创造人,庄子的“自由精神”混合而显得俗不可耐。在今天的中国倡导庄子精神实在不是时候。

《庄子》的“自由精神”似乎早为大家公认,其高蹈超越、想像之奇绝,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但我要补充的是:《庄子》中还有大量言论,体现了一种非常糟糕的驼鸟智慧和乌龟哲学。庄子一方面大骂世俗,一方面又反复说要“不谴是非而与世俗外”,也就是说,不要去管什么是非,要无条件地和世俗世界好好相处,一方面大谈“不为物役,”但另一方面又告诫人们要“与物周游”,“与物为春”,庄子一方面是大胆想像,神游于九天之上,另一方面又奉行“识时务者为俊杰”的现实主义策略。庄子的想像更多地体现在玄空的神游上,在实际行为上却认同价值颠倒的现实世界。他的“游”也只是不触及实际的“神游”而已。其实这看似矛盾的两个方面的结合才是完整的庄子,它们共同组成了人生态度。

所谓“犬儒主义”,指的是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一种畸形关系。犬儒主义诞生于公元5世纪的希腊,它指一种对文化价值的对抗精神,一种深刻的怀疑,它认为世界是不值得严肃对待的,不妨游戏。到了现代,犬儒主义的含义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对于世界的不信任和拒绝的态度没有变,犬儒主义虽然对现实不满,但是又拒绝参与社会世界,或遁入孤独和内闭,或转向任诞的审美主义,而其骨子里则是虚无主义。他们对于世界保持了清醒的距离意识,但是却不敢或不愿与之正面对抗,而以一种嬉笑怒骂、冷嘲热讽的处理态度来曲折的表达自己的不满和妥协混合的矛盾立场。

犬儒主义不仅仅表现了现实的黑暗,或者现实世界中道德的颠倒和价值的真空状态,更是人们对于这种颠倒和真空状态的麻木,接受乃至积极认同,犬儒主义者即使在心里也不再坚持起码的是非美丑观念,不但对现实不抱希望,而且对未来也不抱希望。犬儒主义的核心是怀疑一切,不但怀疑现实,而且也怀疑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也就是说犬儒主义是一种深刻的虚无主义。这种虚无主义有可能现为死气沉沉,一潭死水,也可能表现为装疯卖傻,装神弄鬼。犬儒主义常常出现在社会黑暗,绝望感弥漫的历史时期,这个时候的突出特点是现实世界的无奈和想像世界的高蹈,两者相互强化。

无意中在书摊买了于丹庄子心得一书,读来感到相当有趣,觉得很舒服。那是一个遥远又近在咫尺的世界;那只一种难以理解的豁达。他包容万千,将一切化为乌有。有人说年轻人读了于丹庄子心得会受到不求上进的影响,但在我认为恰恰相反,其实庄子里面的精神,在今天这个社会,很多人都需要。这是需要你辨证的去感受,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

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一字子沐,战国时代宋国蒙人,曾任蒙之漆园吏。贫而乐道,不慕富贵。他是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的哲学流派。

他的学说涵盖着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根本精神还是归依于老子的哲学。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为“老庄哲学”。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

但是我认为在这本书中我最喜欢的是“觉是一个瞬间,悟是一个过程。把所有觉的瞬间,与长长一生的悟结合起来,你所到达的就是主语看见我的心。这是人生的大觉悟。”

觉悟是一个佛家语。用现在的话就是“看见我的心”。我曾经觉得“觉”很重要,但是看过书之后反而觉得“悟”更为重要。“悟”才是人生中的经历。当我80岁时,回想这一生的点点滴滴,时光流逝,脑子里的每段篇章,可能那还是一个过程。但是他是我的经历,我的积累。是我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而“觉”是瞬间,好像一点过程都没有。有些不劳而获的意思。

同样在我的工作中也应该多“悟”而不是“觉”。只有在工作中积累经验,才能有机会或是有资本“觉”的。古人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同样,我认为“觉”是在“悟”的基础上的。不论是什么,人只有在自己努力的基础上才可以成功的。

庄子是诸子百家中一个重要的代表人物,人们把孔子称为“圣人”,称庄子为“神人”。之前看过于丹的《论语心得》之后,我又在暑假中阅读了于丹《庄子》心得。最初知道庄子,是从一首诗“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虽不知道什么意思,只觉得诗句挺特别。后来知道庄子写了逍遥游,逍遥游代表了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对世俗社会的功名利禄及自己的舍弃。

如果说孔子是儒家的代表,那么庄子就是道家的化身。庄子留给我们的,是他那些充满了寓言和小故事的文章。庄子一生穷困潦倒,却能超越贫困乐在其中,庄子能言善辩,尤其善用寓言和小故事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同时嘲讽那些追名逐利的小人。庄子的文章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象,充满了尖酸刻薄的讽刺和挖苦。他的所作所为,经常令人瞠目结舌,又令人拍案叫绝。他看破功名,不屑利禄,甚至对于死亡,他也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而庄子思想中最重要的东西就是他的《逍遥游》。

庄子是一个有智慧的人。虽是一个幽默而有涵养的人,但并不是一个衣食无忧的人,他贫穷到极点,处处求人,等米下锅德地步。

在于丹《庄子心得》里,我很喜欢“境界有大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对事物的判断,也可以完全改变一个人的命运。站在大境界上,就会看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而站在小境界上,只能一生碌碌无为。世间的大,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世间的小,也同样远远超乎我们的想象。

因为真正的大小不仅在眼界之中,还在人的心智之中。比如一个太大的葫芦,惠子因为“其坚不能自举”皮太薄不能做容器认为它没用,庄子却说;你怎么就认定它非要剖开当瓢,而不用完整的它系在身上去遨游江海呢?有人将可以抗冻的家传秘方用于使家人在寒冷的冬天不被冻伤,而世代漂洗为生;有人却高价买了此秘方使吴国兵士不被冻伤在向越国发起的水战中大获全胜,而裂地封候身价倍增。

所以每一个人境界的大小,决定了他的思维方式。人们常常以世俗的眼光,墨守成规地去判断事物地价值,而只有大境界地人,才能看到事物地真正价值。

顺应外界,与外界相处要通达,而内心又要有所坚持,这样才能在复杂社会中不迷失自己。

庄子

庄子的哲学学派可以称之为道家学派,以“无为而治”、“自然恣意”、“感官之欲”等理念为核心。庄子认为,人类的本性是生而自由,而且所有人都应该依照自己的本性来生活,不必去受制于社会舆论和规范,去追求什么所谓的正义、道义和人伦。庄子强调个体的自由、多元性和特异性,同时也认为世界上万物互相依存、互相关联。这样一来,在庄子看来,所谓划分的清晰界限,都不过是人们为了方便而规划出来的。

2.庄子的人生态度。

庄子认为人生没有绝对的真理和正确性,因此就需要在其自然发展过程中去发现其乃至于解构它。同时,人类的心灵是需要不断自我调整和平衡的。庄子讲究的是“心底无事”,一种内部的安静与自在,也就是心境上的平衡、茫然中透出睿智,这种境界正是庄子所讲的“道”。庄子提出,达到“道”的最高境界是“自由自在”,即在自己的生命之旅中,自由地追求与创造自己的人生。

3.庄子的哲学思想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庄子的哲学思想有很多实际应用价值。比如,庄子主张抛却烦恼和外在干扰,寻求一份内在的平静;他认为有些事情不值得关注,所以他能够忽略必要的干涉;庄子曾经提出“养生之道”。“养”视作(保护),不是改变人类生存物质基础,而是强化适应自然环境和自已生理机能之基方。养身是个我向我们四体具备多重作用的医养方法,是“自然界中较为健康、安稳、适应自然环境的生命个体”的自然发挥和一种结构性途径。这些都可以在现代人的生活中得到应用。

4.庄子在道德层面的贡献。

庄子在哲学、文学方面的成就是众所周知的,但他在道德方面的贡献也同样值得称道。庄子提出了自由的思想,以及关注人的内心;在庄子看来,做好人就是“保有自我”,追求“自由自在”这个最高级别的生命状态。并且庄子设身处地的为他人着想,提出了“自知之明”,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宽恕是解决矛盾的根本,这都值得我们在现代生活中时刻留意。

5.结论。

庄子的思想可以说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人类不只是一种生物,同时也是一个具备无限潜力和自由创造力的主体。同时,庄子的哲学思想也教给我们一种关注内心、追求自由与自在的生命态度,以及用宽恕来解决矛盾与纠纷的理念。在现代社会,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启发和借鉴,实践这些思想,获得精神自由,会有助于我们更加快乐、安宁和自在地生活。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名周,是宋国崛起的一位文学巨匠,一生著有《逍遥游》《养生主》等7篇著作。他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也是几千年来的一大奇人,他给世人的是另类的思考面向,以及深层的哲学思维。庄子的人生观是一种逍遥的人生观,似不食人间烟火,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宁静的灵魂家园,以一种“无”的深层内涵去泯灭尘世的一切权利、功禄。

《庄子》一书通过许多个庄周讲述的短小精炼、意味深长的寓言故事及他的生平佚事诠释着他对生命的.理解及对社会的看法、对世俗的厌恶及对自由的追求。一个个故事虽看似有些荒谬,但细细品味,却是内涵深刻,让人回味无穷。

而庄子最令我佩服的莫过于他参透生死的从容。对于人的一生,固然会经历生、老、病、死,庄子认为人本身是没有生命,神气与身体的,在似有若无之间,产生了最初的气,气是大自然的精华,飘浮不定,成为人的样子。人若死了,只是身上的气散开了,又安静地回归了自然。庄子如此平静的面对生死,参透生死,不得不说是令人惊叹的!庄子认为,生和死,只不过是一场梦罢了。如果生时一天天虚度光阴,那么死后,这一场梦就只能留下无尽的遗憾了。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是中国古代哲学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字学者和思想家。他在他的著作《庄子》中讨论了许多重要的问题,包括自由、人性、生活的意义等。庄子读书的态度与常人有所不同,他认为读书并不是为了与人争高低,而是为了个人修养和独立思考。他认为,读书应该是一种愉悦的享受,而不是一种压力和负担。因此,庄子强调读书的自由和开放性,注重阅读的乐趣和灵感的获得。

段落二:庄子对于阅读的境界和境界的追求。

庄子在《庄子》一书中提到了“辨惑”这一概念,他认为读书应该能够让人摆脱迷惑和疑惑,从而达到真正的境界。他认为,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修炼,通过读书可以解决人们内心的烦恼和疑问,使人们达到内心的平静和自由。因此,庄子强调对于书籍的深度思考和独立思考,以及对自己心灵的探索和解放。只有通过不断地追求境界,才能真正领悟书籍中的智慧和哲理。

庄子认为,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提高自己能力和扩展自己视野的手段。他认为,通过读书,人们可以获取社会经验和历史智慧,从而在现实生活中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困境。庄子认为,读书是一种双向的活动,读者应该虚心地吸收书籍中的智慧,同时也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解读书籍,形成独特的见解和价值观。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

段落四:庄子读书的方法和技巧。

庄子提出了一系列读书方法和技巧,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籍中的含义。首先,他提出了“养心式”,即读书时要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冷静,以便更好地理解书籍的精神内涵。其次,他强调了“审读式”,即要对书籍进行仔细审查和分析,理清书中的主题和论点。最后,他提出了“启蒙式”,即读书时要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思考,批判性地思考书籍中的观点和论据。通过这些方法和技巧,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领悟书籍中的哲理和智慧。

作为一位杰出的思想家和学者,庄子给予了我们许多读书的心得和实践建议。首先,他强调要有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的能力,不盲从于他人的观点和结论。其次,他鼓励我们要不断地追求境界,并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负责任。最后,他要求我们挖掘书籍中的智慧和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通过实践这些建议,我们可以更好地利用读书来丰富自己的生活和提高自己的素质。

庄子的读书心得体会可以概括为:对于读书要有自由和开放的态度,追求真正的境界和心灵的平静;读书不仅是一种精神享受,更是一种提高自己能力和扩展自己视野的手段;读书不仅是一种个人修养,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担当;读书要有技巧和方法,并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思考;最重要的是要将读书的智慧和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与他人分享和交流。庄子的读书心得体会对我们指导和启发都至关重要,它提醒我们读书是一种丰富人生和提升自我修养的重要途径。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作为中国古代哲学家,对于读书有着深刻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他认为,读书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心灵的智慧与人生的境界。庄子强调“庄子读书心得体会”,正是他对读书的独特体验和深刻认识的总结。通过阅读,人们可以获取知识和成长,同时也能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超脱,这是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的核心思想。

第二段:读书与个人修养。

庄子认为,读书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个人的修养。在庄子看来,修养是人的精神境界,通过读书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人生境界和心智的智慧。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中强调了修养与读书的紧密联系。通过书中的文字和思想,人们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智慧和对人生的深入思考,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和人品境界。

第三段:读书与人生态度。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中提到了读书与人生态度的关系。庄子认为,人生苦短,应该抱着一种超然的态度去看待人生的种种困顿和挫折。读书可以给予人们一种超脱尘世的感觉,让人们在烦恼和纷扰中保持冷静和平静,用宽容和超脱的心态看待人生,以一种宽广的思维和眼界去拥抱世界。

第四段:读书与见识拓宽。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中还强调了读书对于拓宽眼界和提高见识的重要性。庄子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们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思想和见解,拓宽自己的眼界,提高自己的见识。通过阅读,人们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不同领域的知识,培养自己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阅读也能够启发人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人们在学习和生活中更加广泛地应用知识和智慧。

第五段:读书与人与自然的关系。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中还涉及到了读书与人与自然的关系。庄子认为,人类应该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以自然的方式去生活和处事。通过读书,人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自然的智慧和方式,拥抱自然,与自然相互融合。庄子通过读书,体会到了自然的美丽和智慧,从而更加珍惜自然,保护环境,追求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总结:庄子读书心得体会的核心思想是通过读书来提升个人的修养和境界,拓宽眼界和丰富知识,保持超然的人生态度,并与自然相互融合。这些思想不仅在古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也能够为当代人们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因此,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应该不断思考和领悟庄子的思想,提升自己的人生素养和道德修养。

《庄子》读书心得体会

《庄子秋水》中,秋水时至,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尽在己。顺流东行,遇北海若,河伯望洋兴叹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自身的渺小也暴露无遗。

满招损,谦受益。勿以己之长而比人之短,勿以己之短而妒人之能。须知五岳之外,别有他山之尊,我们应该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学习态度,只有这样,人生之旅才能受益无穷。

满招损,骄傲的人是永远不能成功的。河伯在有限的环境里,以为天下之美尽在己。主观片面的认识,使河伯过于自负,这是一种见识的浅陋。如果河伯没有改掉自己骄傲的心态,那么他将永远看不到大海,永远不知道自己的渺小,那将是多么悲哀啊。在我们的学习中,我们不能为自己取得的一点点小成绩而骄傲自满。我们要跳出自身主观的狭隘圈子,开阔视野,只有不断地学好专业课程,多看一些有意义的好书,多参加一些社会活动,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

河伯至于北海,感叹自己的渺小。人,有自知之明,才能清醒地学习和工作。人生,要经常反省自己,不能囿于自己有限的见识而自满自足。在知识的海洋中,我们应当时刻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学习态度。追求真知,追求一种更积极向上的人生,让人生变得更加有意义。

谦受益,谦虚使人进步。舟车之所通,谷食之所生,人处一焉。相对于宇宙万物,人是很微小的。世界之大,个人所作所为,都是渺小的。人生有涯而学海无涯,一个人不管知识多么渊博,也不过是沧海一粟。我们只有保持谦虚的学习态度,保持三人行,必有吾师的求学人生,才能实现人生理想。

在今天这个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年代,认识自身的有限,更加谦虚、勤奋地学习,尤为重要。进入了大学,并不代表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人才造就未来,社会需要人才,但不需要庸才。做社会有用之才,需要每日的坚持,每日的进步,用知识丰富自己,提高个人修养。

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一个自满的人,是不会知礼,知义的。懂的自谦,才会明白礼义廉耻。

相关范文推荐
  • 02-23 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三年规划(精选22篇)
    学校是一个让学生们全面发展的平台,不仅注重学术成绩,也注重体育、艺术等方面的培养。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希望能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议。
  • 02-23 如何培养孩子的心得体会(汇总17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客观地认识自己,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启示。
  • 02-23 线上教学的心得与体会(优质17篇)
    总结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更好地把握学习和工作的重点,从而提高效率和质量。小编为大家挑选了一些写心得体会的精华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和借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线
  • 02-23 物业前台总结和工作计划(通用20篇)
    前台的效率和服务质量直接关系到客户对公司的印象和满意度。以下是一些前台工作中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的总结,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按照集团制度从严管理,奖罚分明,
  • 02-23 电子记帐心得与体会(实用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审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正错误,并成长为更好的人。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对大
  • 02-23 幼儿园中班配班工作总结上学期(实用16篇)
    在幼儿园工作总结中,可以回顾自己的工作表现,找出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的范例,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我班共有幼儿xx人
  • 02-23 年终总结会议心得体会(汇总19篇)
    年终总结是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提升自我的机会,可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年终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借鉴。
  • 02-23 施工工程方案(专业16篇)
    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类别的工作,包括土方开挖、基础浇筑、结构施工、装饰装修等。以下是一些施工中遇到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为加强建设工程
  • 02-23 教职工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心得(优质20篇)
    培训心得的写作过程也是一个思考和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拓宽思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培训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通知》从严格落实个
  • 02-23 新入职公司工作计划(精选16篇)
    公司在发展中应该注重品牌建设和企业形象的塑造,以吸引客户和投资者的关注。这些公司通过创新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布局,打造了核心竞争力。20xx年应实现无死亡、无重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