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思想汇报>最新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最新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时间:2023-09-24 22:02:30 作者:翰墨 最新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 乘法的估算教学反思(大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篇一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估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方法,并能快速正确的估算。

本节课始我首先复习了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的口算、求一个数的近似数及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估算,为新知的教学做好铺垫。

本节课我首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让学生分析此题选择什么方法比较合适,不仅水到渠成的引入新课的教学,同时还让学生感受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

新知的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困难,由于他们之前已经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所以学生很快就发现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两个因数都估近似数”的估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我又引导学生思考:还有不同的估算方法吗?学生很快就发现还可以“把其中任意一个因素估成近似数”,只要便于口算就行了。

“估算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其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和体会到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因此在课后练习的设计中,我还增加设计了应用估算的解决问题,学生反馈效果还不错。相信,只要我一直坚持这样训练,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一定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篇二

1.应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情境。让学生在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才能体现数学的价值。本课的情境是一个十分普通,绝大多数同学都有经历的事,故学生学习起来不会觉得无用。

2.应给学生足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只有足够时间的独立思考,学生的思维才能打开,自己才能主动想问题,如本课中我给了大家十几分钟的独立思考时间,学生才得出如此之多的方法。

3.应让学生明白学习的目的与意义。学生在学习一些新知识时,往往会产生“学习这些知识、方法有什么用”的想法,作为教师,若不能让学生知道学习估算的作用,他们就不会去主动想方法(因为已学会了列竖式计算)故我在提出“应准备多少钱?”这个问题时指出教师准备的钱只能是带购买门票的钱吗?一定要非常精确?小店老板去进货时,是否也要非常精确算好每笔支出?在生活中有很多时候只要知道大概数。故估算在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当学生明白了估算的作用后,才会去思考如何估算更简便。

4.如何在四十分钟内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节课我采用了学生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的形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同学们基本上都参与到探索估算方法的活动中去,并在优化方法方面也有所得。通过学生交流,可以看出学生们能根据自己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中,本节课就是学生在学过了估算加、减的基础上,自觉采用了“四舍五入”法得出各种估算方法的。

5.思维定势的利弊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本节课时,学生能用“四舍五入”法想出方法1、方法3,但也有许多同学就因为“四舍五入”的思维定势,在对上述五种方法优化时,坚持第一种方法,不敢肯定第二种方法,那么如何才能把学生从思维定势中引导出来,我认为根据实际经验,利用生活经验去验证是个好办法。当我让学生计算出买门票的实际价钱再让学生谈谈哪些方法不合实际就较自然。但这时对学生“四舍五入”的旧知识产生了认知冲突,为什么这里不能用“四舍五入”法?这个问题若解决不好会使部分学生产生迷惑。故当我组织大家一起比较方法1方法3时,发现使用“四舍五入”去估算时,票价与人数都少算了,结果当然比实际的小,而在此买门票,老师带的钱理应要实际门票应多准备一些,从而得出学习数学要从实际出发的道理,并强调“四舍五入”法是一种通用法则,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用方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但使学生掌握了估算乘法的方法,更使同学们感受到解决实际问题不能过于教条,而应认真分析,根据实际情况选用方法的道理,使学生的思维更灵活,更多样。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篇三

《5的乘法口诀》是学习乘法口诀的起始课,第三单元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运算、乘法的意义、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本节课教材通过数松果的情境,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至于有趣的活动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松果的总数和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通过生动有趣的游戏帮助学生记忆口诀,应用口诀。

大部分学生对乘法口诀有了初步的认识,能背出5的乘法口诀,但是不知道乘法口诀来源,表示的意义,书写及应用,本节课重点解决这些问题。

根据我对教材解读和对学生的分析,我确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结合“数松果”的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2、理解5的乘法口诀,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初步培养迁移类推和按规律识记的能力。

新课开始之前复习几道连加算式改成乘法算式,加强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接着迅速说出得数,体会乘法口诀的简便性和必要性。

5个5个数整理表格探索松果的数量和堆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板书几个几,以及对应的乘法算式。

为了体现“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我采用形象的松果动画,在5的乘法口诀的编排上,从“一五得五”到“三五十五”这3句口诀,教科书完整给出,而后6句口诀则放手让学生在找出一定的规律后,通过类比的方法自己编出来。

教师小结:编口诀时,我们把乘数编在前半句,积编在后半句。为了使口决念起来更顺口,积不满十,就加上“得”字;积满了十,“得”字省。编口诀时,我们一把乘数中较小的数放在前面较大的数放在后面。

首先介绍乘法口诀的来源: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为了方便计算乘法,就编出了乘法口诀,它读起来顺口,所以就一代一代传承下来。这是我国独有的文化瑰宝,外国人可不会,因此乘法口诀都是用汉字书写的。

其次探索口诀中的规律:

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记忆口诀的方法。教科书给出了两种记忆口诀的方法;一种是根据前一句推出后一句;一种是根据得数的特点进行记忆。口诀最后一个字不是五就是十,积的个位不是5就是0。每相邻两句的结果都相差5。

最后游戏巩固口诀:

一只手有5根手指,一个小朋友说几只手,另一个小朋友就说出相应5的乘法口诀。

阐释口诀

如果老师忘记了5×5等于多少怎么办?

学生想办法:可以用5个5相加算出得数;4个5加上1个5;3个5加上2个5;6个5减去1个5;7个5减去2个5;8个5减去3个5;9个5减去4个5。

运用口诀

课本31页第1题,会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学生会观察图提取数学信息,说出意义,列算式,根据口诀得出结果。

需要更进的地方:

1、表格竖着放观察起来会更明显;

2、乘法口诀为什么到9?可以给学生做些解释;

4、交换两个乘数的乘法算式口诀是相同的;

5、多形式记忆口诀,比如:到学生跟前去对口令,根据口诀说算式,根据算式说口诀等等。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篇四

“乘法的估算”就是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简便的、粗略的计算。要让学生明白这种数学思想,具有估算的意识和能力,教学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思维习惯和个体差异,采取不同的估算策略,从而体会估算的实际意义,学习不同的估算策略,并能运用自己的估算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本节课通过例题说明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以及用一位数乘的乘法估算方法。我从学生实际生活事例出发,创设生活情境,揭示数学源于生活,并与生活密切联系的理念。让学生了解估算的意义,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本教例运用购买电影票、参观航天航空展览,日常生活的具体事例等。使学生感受到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孩子们怎么想的,只有通过他们的言语得以表现。为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我注意给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让他们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这样他们的想法和意见才得已尽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结论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达中得已完善,每个孩子的思维和情感也得到了发展。而这一点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

在情境中经历估算,不仅让学生初步了解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估算方法,更重要的是鼓励学生解释估算的思路,感受乘法估算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感悟精算与估算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体验估算的价值。真正突出了估算教学的重点,即由单纯的技巧性训练转变到估算意识的培养。

乘法的估算的教学反思篇五

《乘法的估算》是口算乘法的第2课时,我在备这节课的时候,把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估算方法做为这节课的重点,而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灵活的估算,则是这节课的难点。在上课的时候,感觉学生的掌握还是可以的,但是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发现学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现反思如下:

估算的教学在数学课本中的出现没有一个系统的编排过程,感觉以前学生学过的一些关于估算的知识已经忘的差不多了。而在课堂上,当我向学生提问:这道题目为什么需要估算?学生的回答是看到了够不够和大约这样的字眼,这还是比较好的学生的反馈。那么中等和差一些的学生简直就是不知所云了。可见,在学生的思维中,估算的意识是非常淡薄的,对于估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大量运用几乎没有什么感受和体会,所以,这是在以后的教学中需要不断加强的。

同时,我也感觉的学生在估算方面思维模式单一,不灵活,比如,当和实际的解决问题联系起来的时候,学生就表现出茫然,为什么估算的.结果不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的学生就比较的害怕用估算去解决实际问题,又有一部分的学生感觉的在估算时,比如324可以估算成320,又可以估算成300,而假如乘以9的话,有的学生就又把9估算成10,这样以来就有了4种结果,所以,给学生又造成了一种模糊的感觉,怎么估随便估都行,所以很多本来就似是而非的学生就有些发蒙了。

所以,我认为在这部分的教学中,教师应该给予学生一个基本的方法,即四舍五入的估算法则和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要灵活深入思考的习惯,加上日常课堂练习中不断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让学生体会到估算与实际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就不会感觉到估算离自己很遥远,也就能够逐步的加强对估算的学习能力。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