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总结>教育均衡发展总结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

时间:2023-07-31 08:44:00 作者:韩ll

总结,是对前一阶段工作的经验、教训的分析研究,借此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并从中提炼出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提高认识,以正确的认识来把握客观事物,更好地指导今后的实际工作。什么样的总结才是有效的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总结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一

在“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引下,从学校布局调整着手,从结构优化着力,从扩大优质资源着眼,走出了一条教育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创新之路,打造天津基础教育发展历史上的“黄金十年”,全市义务教育跨入一个加快发展,促进均衡新的发展阶段。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学校之间、地区之间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差异是客观存在并在一定范围内有逐渐拉大的趋势。其中,最为基础和重要的是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别所导致的学生教育机会的不公。解决基础教育均衡发展问题,不仅需要从战略策略、政策层面,针对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公正问题,制定有效方针政策,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政府行为对教育资源配置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整,在提高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努力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资源配置水平的差异,实现教育机会的均衡。因为,在影响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多方面因素中,最根本的是教育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问题,直接影响教育机会的公平。其中,从政府角度来看,首先是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为前提,为社会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这是初步实现儿童、少年受教育权利平等和公平的基本要求。

1993年10月,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市委、市政府响亮地提出了“教育兴旺,天津兴旺”,这一城市发展的战略指导方针,有力地推动了全市教育改革与发展。1994年实现“普九”达标后,市委、市政府提出“普九达标不停步,提高标准上水平” 的工作要求,并把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作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新目标。

1994年12月,全市教育布局结构调整首先从农村开始。这不仅是为了从易到难、探索经验,更主要的是因为农村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相对薄弱,广大农村地区更加迫切需要改变教育的落后面貌,实现“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个历代农民的愿望,目的就是实现农村与城市教育的均衡发展。经过6年的努力,到20xx年,共投资25亿元,新建规范化学校974所,新建学校的建筑面积达到404万平方米,1300所薄弱学校被撤消。除部分村级小学外,农村地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基本完成,期间市财政从两个方面对新建学校给予专项补助。一是基建补助:小学每校20万元,初中每校30万元;二是设备补助:小学每校4万元,初中每校10万元。这次调整校舍设施基本达到规范要求,教学装备也有所改善,初步改变了农村中小学在办学基本条件上落后的面貌。

在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显著成绩的基础上,1999年1月,市政府全面部署和启动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计划结合全市成片危陋平房改造用5至7年时间将原有的570所中小学调整为390所规范化学校。市区布局调整不仅是为了解决部分学校办学条件不规范的问题,还结合工业结构调整和老城区的大面积改造,结合城市建设规划以及街道社区建设和居民小区建设,把中小学校作为城市建设的基础设施进行安排,以教育发展带动城市的文化建设,使教育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方面。到20xx年,市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取得重要进展,60%以上的中小学在校园校舍、教育教学装备、生活设施等方面达到规范化要求,有的区,像河西区规范化学校建设进度达到90%。经济条件好的区,如塘沽区、大港区按市颁标准将所有学校改造一遍,全面完成了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随着中小学布局调整的推进,特别是一批薄弱学校的撤并,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基本办学条件的差距明显缩小,校容校貌焕然一新,学校的管理水平显著改善,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教育质量进一步提高。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力地推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均衡,为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奠定了基础。

20xx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占人口35%的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要在20xx年实现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即“双高普九”)。天津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务院要求,于20xx年11月召开了全市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会上颁布《天津市人民政府关于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若干意见》,把全面完成中小学布局调整作为深化教育改革、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举措,明确提出了到20xx年义务教育要基本实现“双高”的宏伟目标。

为此“十二五”期间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在基本完成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的基础上,将农村地区现有的1280所村办小学,调整建设成450所规范化小学,二是全面完成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三是颁发“双高普九”标准,制定分年度推进规划,拿出逐步实现“双高”的措施、扎实推进“双高普九”。到20xx年,让全市小学和初中的学生都能享受较高标准、基本均衡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工作会后,天津义务教育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

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由于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校、找好老师、受好教育”的需要,得到了广大市民的高度评价,被誉为“民心工程”。各区县党委和政府都把学校布局调整列为本区县的“一号”工程。各有关部门主动支持、简化程序、减免收费,减轻了学校负担,保证了工程进度。到20xx年底,农村撤并村小569个,新建规范化的村小191所,总投资7个亿。为促进村小建设,市财政提高了补助标准:基建补助每平米300元,设备补助每校10万元,进一步提高了这些学校的建设水平和装备水平。与此同时,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20xx年4月,天津市政府批转《天津市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意见》和《天津市关于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标准》及其六个附件。在全市范围内全面推进“双高普九”,明确了20xx年至20xx年的三年实施计划,以确保“十二五”末实现“双高普九”任务。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二

改善教师资源的初次配置,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吸引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志愿者到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在核准岗位结构比例时高级教师岗位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倾斜。完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切实维护农村教师社会保障权益。

各地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并对村小学和教学点予以倾斜。合理配置各学科教师,配齐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教师。重点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培养和补充紧缺教师。实行教师资格证有效期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提高培训效果,提升教师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

实行县域内公办学校校长、教师交流制度。各地要逐步实行县级教育部门统一聘任校长,推行校长聘期制。建立和完善鼓励城镇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或城市薄弱学校任职任教机制,完善促进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的政策措施,建设农村艰苦边远地区教师周转宿舍,城镇学校教师评聘高级职称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要坚持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政策,将常住人口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推行按照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校人数拨付教育经费,适度扩大公办学校资源,尽力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在公办学校不能满足需要的情况下,可采取zf购买服务等方式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接受义务教育。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义务教育学生关服务体系。把关爱留守学生工作纳入社会管理创新体系之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的关爱网络,创新关爱模式。统筹协调留守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实行留守学生的普查登记制度和社会结对帮扶制度。加强对留守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留守学生安全保护预警与应急机制。优先满足留守学生进入寄宿制学校的需求。

重视发展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各级zf要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实际制定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加大对特殊教育的投入力度,采取措施落实特殊教育教师待遇,努力办好每一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普通学校开办特殊教育班或提供随班就读条件,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儿童少年学习。保障儿童福利机构适龄残疾孤儿接受义务教育,鼓励和扶持儿童福利机构根据需要设立特殊教育班或特殊教育学校。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三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由于自然和历史原因,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的差别,加之政策制度的因素,城乡教育、区域教育、各级各类教育以及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突出,公民在教育权利、教育机会、教育规则和教育分配上存在不平等,形成了现实中教育不公平现象。导致教育不公平的主要原因有: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管理和教师教学行为不当。

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的教育需求:

第一,加大教育经费投入,为教育公平提供经费保障。教育投入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前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充足的教育投入,教育改革和发展很难进行,教育公平也无法实现。政府必须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原则,建立健全保障教育优先发展的机制和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才能真正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一是确保教育投入“三个增长”,力争实现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切实保障教育事业发展需求。二是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免除农村义务教育学杂费,提高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公用经费的保障水平,完善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长效机制,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并稳步推进城镇学校“两免一补”工作。三是通过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和城镇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学校间的差距。逐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生均经费的均衡拨付,促进办学条件的均衡。

第二,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选择。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提升普通高中办学水平,大力发展面向人人的职业教育,以提高质量为重点稳步发展高等教育,积极推进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加强特殊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通过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推广现代信息技术手段,统筹全社会各种学习资源,建设完善的终身教育体系,实现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与继续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有组织学习与自主学习相互补充,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第三,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给每个受教育者提供同等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让所有接受教育者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充分体验到教育公平,这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责。要不断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健全和完善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体系,使覆盖面逐步拓宽。要切实解决好留守儿童、贫困儿童、流动人口子女和移民子女教育问题,加大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工作力度。要建立农村学生和城镇贫困家庭学生接受中职教育资助制度,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的高校贫困学生资助体系,确保公办学校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去学习机会。要完善高等教育的收费制度和与之相配套的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转移支付、教育凭证、教育费减免等制度,使低收入家庭的子女有获得高等教育的机会,以保证实现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

要规范管理,依法保障教育公平:

一要建立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的法制体系。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把教育公平作为制定教育政策的基础性价值目标,在制定各项政策时,要用教育公平来衡量、评估,让绝大多数人都能体验到教育公平。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坚定的、长期的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措施,尤其应从根本上解决造成教育不公平的社会经济根源。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法规体系,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形成公平、公正的教育法律制度环境,重视保障学生、教师的合法权益。要利用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促使教育为经济发展服务朝着良性循环发展。

二要坚持新增教育经费向薄弱学校倾斜。注重教育的普惠性,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下大力气解决农村教育薄弱这个突出问题。分配教育经费,要遵循平等和补差的原则,改变以往教育经费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学校做法,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要从教育财政制度、教育投资体制和投资方式上,有一个长期的、全面的规划,对西部教育实施非均衡投资战略,在完善政府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的基础上,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采取必要的措施,加大对困难地区和学校的扶持力度,加大对农村教育的经费投入,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教育及所有薄弱学校教育的面貌,消除现存影响他们接受教育的种种不平等现象。

实现教育公平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必须为之付出艰苦不懈的努力。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法规保公平,以发展抓公平,以改革求公平,以扶困促公平,加快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努力保障人民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逐步缩小差距,不断提高教育公平程度,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四

(2019年12月30日无锡市第xx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制定 2019年1月16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保障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维护教育公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江苏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实施与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指本市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实现入学机会、办学条件、师资配置基本均衡,学校管理和教育质量水平整体提升,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

第三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坚持政府负责、城乡一体、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原则。

第四条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行市人民政府统筹协调,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提高保障水平,建立健全责任机制和评估考核机制,缩小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差距。

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按照县级市、区人民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要求,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 市教育行政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综合协调和管理工作。

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辖区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组织实施工作。

发展和改革、机构编制、财政、公安、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城乡规划、建设、国土资源等行政管理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组织或者委托专业机构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公众满意度调查,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七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对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社会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章 入学机会

第八条 市、县级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学校服务半径和服务人口标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常住人口以及适龄儿童、少年数量和分布状况,制定、调整学校设置规划,并预留学校建设用地。

学校设置规划由市、县级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编制,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的服务半径、服务人口标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会同城乡规划等行政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报市人民政府批准。

城市新开发片区、居住小区需要同步设置配建学校的,发展和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建设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予以安排。

第九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保障学生就近入学。

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布局以及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合理确定和调整学校施教区范围、招生规模,并向社会公布。确定或者调整施教区范围应当广泛听取意见。

学校应当在划定的施教区范围内组织招生,接收施教区内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学校接收学生的结果应当向社会公布。

第十条 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学校不得举行或者变相举行与入学相关的选拔性考试,不得将竞赛成绩、获奖情况或者考级证书作为入学条件和编班依据。

学生免费入学。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名义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

第十一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和分布状况,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设置特殊教育学校(班),保障残疾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

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可以就读特殊教育学校(班),或者在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校不得拒收。

第十二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保障来锡人员随行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符合条件的来锡人员随行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由其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按照规定向居住地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申请就读,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统筹安排,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入学。

第十三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政策,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资助体系,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辍学。

第三章 办学条件

第十四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落实国家和省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坚持城乡统一,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学校标准化建设水平。

第十五条 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办学规模标准和班级学生数标准,合理控制学校办学规模。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减少学校班级学生数,整体推行小班化教育。

学校办学规模标准和班级学生数标准由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

第十六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规定的选址要求和技术标准建设学校,保证校舍、场地适应办学规模和教育教学需要,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学校校舍应当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并符合对洪水、台风、火灾等灾害的防灾避险安全要求。

第十七条 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学校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并优先保障相对薄弱学校,保证所有学校都达到国家和省相关办学标准,保证区域内小学之间、初中之间办学条件均衡,差异状况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要求。

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应当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质量标准和选材要求。

第十八条 学校校舍建设和设备配置应当坚持勤俭办学的原则,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要求。

第十九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特殊教育学校(班)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保证其场所和设施满足残疾儿童、少年学习、生活、康复的需要。

普通学校应当按照规定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为随班就读残疾适龄儿童、少年的学习、生活、康复提供条件和帮助。

第二十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以及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数字化资源的建设、管理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区域共享。

第四章 师资配置

第二十一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根据本行政区域内学校学生数,核定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职工编制,并实行动态管理。

县级市、区机构编制、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照核定的学校教职工编制,配齐配足学校学科专任教师,保证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

第二十二条 县级市、区机构编制、教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当均衡配置学校师资力量,保证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师生比、骨干教师比例和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均衡,差异状况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要求。

学校教师岗位设置、教师培养培训、骨干教师配置等应当优先保障相对薄弱学校,鼓励、支持教师到相对薄弱学校任教。

第二十三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完善师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制度,组织校长、教师在城乡之间、校际之间合理流动,促进区域内师资均衡配置。具体办法由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

第二十四条 市、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完善市、县级市和区、学校培训体系,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和骨干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第五章 学校管理

第二十五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规范,加强学校管理,建立健全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和评价激励机制,保证所有学校提供优质均衡的教育服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不得分设或者变相分设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应当均衡配置校内教育资源,不得分设或者变相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

第二十六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任职条件和资格依法聘任学校校长。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校长队伍建设,开展校长专业培训,对校长工作进行考核,提高校长的办学和管理能力。

第二十七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落实中小学校长负责制,促进学校依法自主管理。

学校应当加强教师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建设,发挥教职工(代表)大会、理事会、家长委员会的作用,接受社会监督。

第六章 教育质量

第二十八条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贯彻执行国家和省义务教育相关质量标准,完善教育质量评价考核机制,加强教育质量工作监督,保证所有学校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教育质量要求。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向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或者教师下达升学指标,不得以升学率对地区和学校进行排名,不得将学生学科考试成绩、升学情况作为评价或者考核部门、学校、教师和学生的主要标准。

第二十九条 教育教学工作应当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校应当规范办学行为,推进素质教育,执行课程设置规定和教育教学计划,规范教育教学管理,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市、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教育科研机构和队伍建设,鼓励支持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开发开设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校本课程,形成办学特色,提高教育质量水平。

第三十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及其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引导优质学校发挥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开展对口帮扶,实施学区化管理,促进学校办学水平均衡发展、整体提升。

第三十一条 市、县级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义务教育的质量状况进行监测,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第七章 经费保障

第三十二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预算并实行单列,保证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险待遇得到保障。

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足额征收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并按规定从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足额计提教育资金。

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土地出让净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应当由市、县级市、区财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规定统筹安排使用。

第三十三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标准,足额安排并及时拨付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对办学规模较小的学校,应当适度提高标准,保证学校正常办学需要。

市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城乡统一且不低于省定标准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并根据财力状况、办学需求、物价水平等逐步提高。县级市、区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不低于市定标准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

特殊教育学校(班)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应当按照不低于普通学校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十倍的标准安排。

第三十四条 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标准,足额安排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经费,保证校舍日常维修的需要。

市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城乡统一的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基本标准,并根据学校校舍维修改造的实际需要逐步提高。县级市、区财政、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制定不低于市定标准的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基本标准。

第三十五条 市、县级市、区审计部门应当对义务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情况进行审计监督。

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应当会同市教育、财政、统计部门对县级市、区人民政府义务教育经费投入和执行情况定期进行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告。

第八章 法律责任

(一)未统筹安排符合条件的来锡人员随行子女在居住地接受义务教育的;

(三)分设或者变相分设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

(四)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不符合国家和省相关质量标准和选材要求的;

(五)区域内同类学校之间办学条件、师资配备差异状况不符合国家和省规定要求的。

第三十七条 学校违反本条例规定,分设或者变相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的,由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情节特别严重的,对校长、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予以撤职或者解除聘用关系。

(二)学校收取与入学挂钩的费用的;

(四)学校违反课程设置规定和教育教学计划的。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学校,是指国家举办的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

本条例所称来锡人员,是指以工作、生活、上学为目的在本市居住的人员,但是因出差、就医、旅游、探亲、访友等事由来锡居住,预期将离开的人员除外。

第四十条 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执行;有关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条例执行。

民办学校承担义务教育任务的,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费支持。

第四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五

一、学校基本情况

大井小学位于龙燕两县交界处,建于解放前。学校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有教学楼、教师宿舍楼一幢,校舍建筑面积1035平方米。现有义务教育小学教学班6个,本学年有义务教育小学阶段学生158人,有教师9人。我校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努力规范办学行为,努力提高办学条件,遵循教育规律,优化学校管理,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努力提高教育质量。近年来,我校积极加强领导,增加投入,创设条件,树立社会、家庭和学校相结合的大教育观念,进一步巩固“初步均衡”成果,不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义务教育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

(一)学校设置与班额方面

学校共有小学教学班6个,学生总数158人,平均班额26.3人。其中最小班额18人,最大班额38人,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250平方米,人均21平方米。

(二)校舍建设方面

学校用地面积3250平方米。生均用地面积21平方米,校舍面积1035平方米,人均校舍建筑面积6.6平方米,厕所80平方米.。 学校有学生食堂一个,食堂已办理食品卫生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和从业培训合格证,食堂管理制度健全,操作规范,达到相关要求,满足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需要。

(三)设备设施和场地方面

8.人次,图书借阅率达到有关要求。

2.学校设有37平方米仪器室1个,50平方米实验室1个,实验仪器原总价值31800万余元,基本满足小学阶段实验教学需要。

3.学校设有“班班通”教室6间,学校拥有教学用电脑6台。学校开通“班班通”,使教师现代化教学手段。

4.学校校园绿化面积650平方米,占校园占地面积的将近五分之一。校园运动场地面积为2100平方米,生均运动场地面积13.2平方米,。学校目前拥有排球篮球运动场一个,并且有单双杠、乒乓球台、羽毛球架等体育设施,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排球、跳绳等体育用品齐全,满足体育教学和阳光体育活动要求。

5.目前有37平方米体育器材室1间,音乐、美术教室各一间总价值1793.75千余元,基本能满足教学需要。

(四)师资配置方面

1.目前我校有专任教师9人,根据学生数计算,师生比为1:17.6。

2.教师年龄结构,30岁以下的1人,30--40岁的2人,40--50岁的1人50岁以上的5人.,教师年龄结构偏向老年化。分析学历结构,专科学9人,学历合格率100%,高一级学历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的100%。分析职称结构,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6人。

3.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学校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考核制度基本完善,评价措施得当,评价标准民主制定,评价过程公开透明、公平公正,绩效工资考核分配合理,按时发放。

(五)普及程度和教学质量:

l、2017学年年初小学在校学生数171人,其中一年级新入学人数33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辍学学生数o人,辍学率为0%。

2、我校上学年初小学毕业班学牛数20人,本学年初小学毕业班升入初中就读数20人,毕业生毕业率和升学率均达到100%,本学年初毕业年级在校学生数20人,小学六年巩固率达100%。

三、主要工作开展情况:

(一)领导高度重视,教育均衡发展扎实有效。

在县委政府以及教育局、中心校等上级教育手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我校把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根据有关文件要求,学校成立了 “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分工明确,并有专人负责具体实施,这充分体现了学校对此项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学校组织落实,人员安排到位,保障措施得力。在此期问,上级领导多次到我校检查指导,为我校的教育初步均衡发展工作提出了要求,理清思路,改进了工作方法,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成效。

(二)坚持依法治校、强化安全管理。

1、我校认真学习并落实国家对教育发展的相关规定,严格按照《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火要求,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依法治校、依法治教。

2、把安全工作当做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责任,中心校、学校、班级、教师、家长层层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明确和落实符白的责任与义务,齐抓共管,强化安全教育,重视安全防范,形成安伞管理艮效机制。学校定期开展防震、交通、消防、防汛、防雷击、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反邪教警示、禁毒等安全教育活动,充分利用专题讲座、校园广播、黑板报、宣传专栏、图片展板等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安全常识培训,定期开展应急疏散演练;在硬件设施方而,学校定期开展安全排查,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隐患,把安全事故消火在萌芽之前,切实做到让学牛“高高兴兴上学来、平平安安回家去”,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放心。

《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教育均衡发展总结篇六

我们的目标创造一个鸟语花香、绿树成荫、环境幽雅的校园环境,可以陶冶师生员工的思想情操,激励他们工作热情和学习热情,因此,加强校园绿化建设,对推动学校其它工作开展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校在县教育局的领导下,历来把校园绿化工作列为学校重要议事日程之一,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认真落实义务植树及绿化美化工作,经过师生员工几年的艰苦努力和辛勤劳动,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加大宣传,提高认识。

校园绿化的实质,就是美化自己的家园,塑造高雅怡人的生活空间。学校政体处领导积极利用班会时间向学生宣传绿化工作的重要性,定期刊出绿化工作板报,开展“绿化校园,美化环境”的主题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增强了师生的绿化意识,环境意识和生态意识。

二、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员工自觉爱护花草树木、园林设施、爱护环境的素质,这对我校搞好校园绿化工作起到了促进作用。

三、加强管理,保护成果。

1,按照班级清洁区的划分,将学校绿地也分包到班。凡在清洁区的树木花草,由学生按时浇水,除草,并做好看管工作。

2,总务处每年定期对绿地、花草树木打药、修剪,有效防止病虫害。

3,建立检查评比制度,与班级量化考评挂钩。

4,设立标志牌,专人给树木挂牌管理。

5,鼓励教职工捐花种树。

6,建立赔偿制度。

四、加大投入,形成亮点。

在校园绿化方面,学校舍得投入。在巩固原有成果的基础上,今年又新增小叶女贞100棵,休息长凳6条,铁树6株等。 校园绿化是学校后勤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经过我们的努力,如今的翔宇实验小学,充满了欣欣向荣,花团锦簇的丽景:蔚明园中,曲径回廊通幽处,小桥湖水伴书声。书香苑里,爬墙植物长得好,满眼碧色人爱瞧;古树名木受保护,驻足留影好去处。总务处景点房,青藤染绿花隔墙。

虽然我们在绿化美化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离花园式单位还有不小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绿化美化工作推向新高度。

相关范文推荐
  • 07-31 投资与理财报告总结 投资理财工作计划
    计划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工作领域。通过制定计划,我们可以更好地实现我们的目标,提高工作效率,使我们的生活更加有序和有意义。下面我帮
  • 07-31 检测人员年度工作总结个人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总结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
  • 07-31 例会报告 部门例会制度
    报告是指向上级机关汇报本单位、本部门、本地区工作情况、做法、经验以及问题的报告,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
  • 07-31 财务日常工作报告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
  • 07-31 整治渣土车简报 环境整治工作报告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
  • 07-31 热门申请变压器申请书大全(12篇)
    无论是个人还是机构,更多申请书的准备都是一个值得投入精力的过程。以下是一些成功转学的学生撰写的申请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南阳市十一中独山校区现有教学班26个,在校
  • 07-31 年后月度总结 销售月度总结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多数报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发生后撰写的。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 07-31 年底工作报告文案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
  • 07-31 仓库工作报告范 仓库工作报告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
  • 07-31 餐饮工作报告格式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帮助人们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