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文秘知识>春江花月夜(优秀21篇)

春江花月夜(优秀21篇)

时间:2024-02-04 05:26:07 作者:MJ笔神

通过写优秀作文,我们可以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和观察力,进一步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优秀作文范文展示了作者的独特思维和敏锐观察力,引领我们进入一个全新的世界。

古曲《春江花月夜》

古曲《春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夜色中,江水静静的,呜咽着向天尽头淌去,渐渐的融入了无边的黑暗中。刹那间,月伴潮生,世界瞬间明朗起来了。明朗的月,明朗的水,却自是美的朦胧,美的让人心疼。置身其中,一丝忧郁便不知不觉的渗遍周身,无法自拔,也不愿自拔。

月轻柔的为江披上银纱,江便高兴了,孩子似的,炫耀着跃向前去。水和月,永远是各自的宠儿。有了月,水更活泼;有了水,月更清丽。江天一色,格外的明净。

婉转的江绕过水中小汀。银色的月光下,一片静谧而又生机勃勃。花草似乎都睡去了,但你听啊,空气中充满了她们的窃窃私语和低声笑谈。

看啊,那一片似雪的锦绣,是花海吧,因为空气中漫是馥郁。没法看出是什么花,月给了她们一袭面纱。不过也好,花都是美的,朦胧的花更是美的。流水载起落花,凄美之外别有一番柔情。雪样的花林,温柔的流水,恋人般的般配。

月使得世界变的精致,也使世界变的朦胧。河畔上那片洁白柔软的沙滩清梦般的虚无,却又难以置信的真实。这月,这花,这水,构成了这春夜。

天和地都沉默,寂静中别有一番威严,慈父般的宠着这月,这江,这花,这夜。

人生代代,几经更迭。我以为一直是自己在这儿陪着夜呢,却听见心中的声音说:不,早不是你了!我争辩到:不,我一直在这,夜没变,我也没变。夜微笑着,什么也没说,只是用博大的黑袍轻轻笼住我。我猛醒,曾几何时,也有过这么熟悉的感觉?大概是前世吧。我无语,是啊,夜已经经历过我的无数次人生了。她洞悉一切。眼前的江,月是永恒赠给我的礼物吧。我明白了,我的生命亦会是短暂而永恒的,恰如那逝去的江水一般。

摆摆头,想从思绪中挣脱,却又陷入更深的忧郁中。

舟中的游子啊,你是否也想到了久已未曾归去的故乡呢?梦里回乡千百次,蓦然惊起,依旧身在关山外。问那默默流去的江水,是否能为人们传递相思之情呢?脉脉江水默默无言。

江水亘古不变的坚决逝去,带走了许多,也留下了许多。春将尽,落花纷纷,赴诸流水。斜月向西沉去,仿佛要回归般坚决。有些伤感,这江,这花,这月,都要逝去了。这夜,也会消逝的。“不,不会的!”有个坚决的声音说:“他们是永恒的,你忘了吗?”是啊,永恒的。我默念到。

前面是一条无尽的路,甚至不知道它会通向哪里。我义无反顾的踏上去,带着满腔的感动和希望。我相信,路的尽头,会有我的情感的归属。

月终于落下了——映着疏松的江树,摇落满江的光辉。

《春江花月夜》教案

1、赏析本诗的景、情、理,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2、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3、比较阅读,培养学生感受诗歌的能力。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一课时

1、背诵描写月的诗句: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今夜明月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寄托中》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2、教师补充:

《暮江吟》唐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霜月》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漫兴》一首唐杜甫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夜泊秦淮》唐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明月夜留别》唐李冶

离人无语月无声,明月有光人有情。别后相思人似月,云间水上到层城。

《江楼有感》唐赵嘏

独上江楼思悄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玩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

3、教师导语:在星光灿烂的唐代诗坛,《春江花月夜》带着皓洁的月光像钻石一般熠熠生辉,引人注目,闻一多先生曾将此诗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评论家说张若虚这一首诗可以“孤篇盖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竞为大家”。今天我们来欣赏这篇经典诗作。

张若虚,唐代扬州人,初唐诗人。曾以“文词俊秀”显名长安,与贺之章、张旭、包融齐名。被誉为吴中四士。曾任兖州兵曹。他在诗风上厌恶六朝以来的空洞艳体,追求自由豪放,富有理想的高远意境。

《春江花月夜》为乐府诗。作者吸取了南朝民歌的内容形式,以和谐的歌调描述了动人心弦的春江花月夜之景,探索宇宙的神奇奥妙,抒写了游子思妇离恨闺怨之情。格调宛转优美,抒情幽怨缠绵,言之有物、开拓了诗歌的高远意境和格律,使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了完美统一,为写景、叙事、抒情融合一体的诗歌,铺垫了基础。对诗歌的继承和发展,影响极为深远。

(一)初读全诗,品诗意。

1、齐读全诗,用自己的话描述诗句。

2、根据诗中语句描写,写出月亮运行轨迹

提示:月亮,升起——高照——西斜——沉落

3、再读全诗,根据老师提示,概括个部分内容。

(前八句,中间八句,剩余语句)

提示:月下之景——月下之理——月下之情

4、分读各部分,概括各部分内容

提示:月下之景——月光无垠,月色纯净——画意

月下之理——人生无尽,宇宙永恒——哲理

月下之情——思妇怀远,游子思归——诗情

(二)细读全诗,品诗韵

第一部分:景物美

1、试背前八句

2、诗人运用了哪些意象?请标出。

提示:春,江,花,月,夜

3、给这一部分命名。

提示:春江花月夜图

4、体会写景特点。

参考:a、紧扣题目,开篇对景物春江花月夜进行描写

b、以月光统摄景物,按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的顺序进行描写,层次分明。

c、创设出幽美恬静的意境

5、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描述这个画面。

参考:春江的潮水涌动,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伴着潮头冉冉而升,明月与江潮相互辉映,波光粼粼,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的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地的春之原野,花林闪着银光,空中月光似天降流霜,江畔白沙与月光融成白茫茫的一片。

第二部分:哲理美

1、背诵中间八句。

2、由月色作者联想到什么?

提示:由月及人到宇宙

3、你最欣赏哪个句子?请写一段赏析性的文字。

4、请画出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流露出作者什么情感

提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情感:哀而不伤

读下面几句,品味情感。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露

阮籍:人生若晨露,天道邈悠悠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有余,羡长江之无穷

第三部分:情感美

1、齐读这一部分,然后给这一部分划分层次

提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以下四句——总写思妇游子的思念

“可怜楼上月徘徊”以下八句——思妇怀远

“昨夜闲潭梦落花”至结束——游子思归

2、一学生背诵总写部分。哪一词语用得好。

举例:“徘徊”。

赏析参考:

a、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月亮游移不定的动态之美。

b、赋予月亮人的灵性,它似乎也为思妇而伤心,对她怜悯,不忍离去。

c、与后文的“卷不去”“拂还来”呼应,写出月亮不忍离去,思妇的思念之苦。

3、“鸿雁”“鱼龙”的理解。

参考:“鸿雁’“鱼龙”本是月光下的景物,此处写了月光的清澈,同时,也是用典,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两者是古代用于传递音信的载体,此处暗含有鱼雁却不能传递音信,可见二人音信断绝,相思无着。

4。齐读“昨夜闲潭梦落花”至结束。

诗句中哪些语句表达了思归感情的?

a、“昨夜闲潭梦落花”在梦中也想家,运用心理描写。

b、“江水流春去欲尽”在对春光流逝的惋惜中表达归家心情。

c、“碣石潇湘无限路“以“无限路”表达有家难归的无奈

教师小结抒情层次:先写明月照耀下的江水花林美景,为下面抒情打下基础——景物美。本诗由写景转向关照人生,思索人与宇宙之间的关系,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写心中感叹——哲理美。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思妇游子离愁别绪,讴歌爱情,憧憬幸福——情感美。

(三)比较阅读,开阔视野

阅读张九龄《望月怀远》思考问题

张九龄《望月怀远》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补充注释:

遥夜:漫漫长夜。竟夕:通宵。披衣:表示出户。露滋:露水打湿。还寝:回卧室再睡

1、用自己的语言把全诗描述一遍。

2、本诗描写了一个什么画面?

3、两者比较比较:

a、题裁上不同:《望》为五言律诗,《春》为乐府体新辞。

b、体材上异同点

相同点:都写出了自古至今,无论天涯还是海角的人们,只要望见朗朗圆月,就会产生一种共同的心理—怀念远方之人,都以月夜为背景,写相思之苦。

不同点:在于《春江花月夜》中,作者是通过“思妇”和“游子”两个具体形象分别描画出异地相思的别样情怀;而《望月怀远》中作者通过单一对象描画因月而起的浓浓相思之情。满目哀怨缠绵,挠是相思凄苦,相思无奈,相思有深怨!

c、风格不同《春》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

春江花月夜翻译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译文。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闪耀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江水、天空成一色,没有一点微小灰尘,明亮的天空中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

江边上什么人最初看见月亮,江上的月亮哪一年最初照耀着人?

人生一代代地无穷无尽,只有江上的月亮一年年地总是相像。

不知江上的月亮等待着什么人,只见长江不断地一直运输着流水。

游子像一片白云缓缓地离去,只剩下思妇站在离别的青枫浦不胜忧愁。

哪家的游子今晚坐着小船在漂流?什么地方有人在明月照耀的楼上相思?

可怜楼上不停移动的月光,应该照耀着离人的梳妆台。

月光照进思妇的门帘,卷不走,照在她的捣衣砧上,拂不掉。

这时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我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您。

鸿雁不停地飞翔,而不能飞出无边的月光;月照江面,鱼龙在水中跳跃,激起阵阵波纹。

(此二句写月光之清澈无边,也暗含鱼雁不能传信之意。)。

昨天夜里梦见花落闲潭,可惜的是春天过了一半自己还不能回家。

江水带着春光将要流尽,水潭上的月亮又要西落。

斜月慢慢下沉,藏在海雾里,碣石与潇湘的离人距离无限遥远。

不知有几人能趁着月光回家,唯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

赏析:

如果说一个朝代的繁荣与这个朝代文化的繁荣相得益彰的话,唐诗无疑为盛极的唐王朝添上了华彩的一笔。在唐代的诸位大家中,张若虚绝对不是最有名的一位,但仅仅是《春江花月夜》一文,便让大家永远记住了这位诗人。与他的诗作不一样,张若虚的介绍却十分有限,《全唐诗》仅给了他短短26个字的介绍,“张若虚,扬州人,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号吴中四士,诗二首。”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诗作流传甚少的诗人,却因这《春江》一文惊艳四座。

小女子不才却感于这《春江》一文文采斐然,每次读其唐诗时对这篇手不释卷。这诗反复读起来自是温柔雅致。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还记得“春来江水绿如蓝”,可见古人往往感于春水,春本是盛极的时节,连这江水也水势浩荡,竟茫茫然与大海练成了一片,而且这连的没有一丝矫揉造作,一下子竟然平了。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海上升明月,似与这春江潮水共生而上。镜花水月本是极美的景致,这月一升起来,遍照亮了整个江水,在一切幽暗的夜色中抹上了一笔亮色。“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波光潋滟,蔓延在这无尽的千里水面之间,此时此刻,不光是眼前,何处的.江水之上,这月必然是明晃晃的。“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江流婉转,绕着那繁花似锦的茫茫大野,蜿蜒而流,月光流下,照着这广漠的打野,在这树木成林与树下掩映的花朵中投下了仿佛是雪一样的白皙的月光。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月光如雪如霜,连那夜晚纷飞的霜色都消失在这一片白色里面了,汀上小洲,白沙也与这月色融为了一体。“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天一色,一切都被月光洗净,月供皎皎,月如天空般寂寞,一切都很美,却又美中带着清冷,带着落魄。“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作者竟有了对宇宙无穷的思考,这月是不变的,什么人在这个地方第一次被这月色所动,这月色又是在什么时候第一次像芸芸众生展现自己的美丽呢。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无从寻觅,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不再,只有这月似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就在这里,阴晴圆缺,又是一番轮回,自然的伟大不因人的更替而变化。“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此时不见后来人,不知道这月在等待着谁,我所能看到的只是眼前这一弯流水,不见了尽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这是,想起了谁,又是为了谁。终于,我们又一次看到了那孤苦伶仃的游子,还有那再清风浦上独自哀伤的思妇,没有现在的交通工具,没有现在的远程视频工具,一去便是杳无音信,只能在这送他走的地方再一次寻觅他的踪迹。“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那游子,漂泊在小船上;那佳人,怅惘在西楼中。月满西楼,月满扁舟,此时,他是不是也看着这月色远行;此时,她是不是也对着这月色沉思。

“举头望明月”,低头想起远方那漂泊的人。已经为他做了新的衣服,可是为什么远方的他,还不寄锦书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我们都望着这月吧,那月可不可以把我的思念带给你。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鸿雁穿透月光,鱼儿冲破水面的平静,这夜又要这样过去了吧。“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远方的游子,又想到了那个梦,平静的潭水,落花飘散,时间又过去了好久,春天也都过了快一半了,却还在外面,为什么还是不归家呢。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就这样,春将尽,春欲去,月亮也要落了。“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月已下沉,与海面的雾气融为一体,不知道这次的月有没有带去我的消息,我与你这唯一的联系也将要断了。“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你会不会因为这月光懂了我的意思呢,我不得而知,只看这将近的月光将一切的感情都最后一次给了江边的树林,让这树更美了更生动了。

古诗,要静静品读,静静把玩,偶尔挥挥笔墨,在纸上静静摹写这诗句,心也静了。

浅析《春江花月夜》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具有音韵和谐,节奏鲜明,读起来朗朗上口的特点。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析《春江花月夜》,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张若虚的诗人借对春、江、花、月、夜这人生最动人的五种良辰美景的描绘,尽情赞美了大自然,构成了境界非凡的奇丽景色。“‘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各各照顾有情。诗真绝诗,才真绝才也”。

“月”是诗中生命的纽带,全诗以“月”为主体,14个“月”字统摄全诗。在结构上月经历了升起、高照、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笼罩下,月与江水、沙滩、夜空、原野、花林、飞霜、扁舟子、恩妇、高楼、镜台、鸿雁、鱼龙等组成了不同的画面及场景,宛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花月夜》以春江潮水和月夜做为开始,作者就“江”、“月”即景抒情。将“春江花月夜”组合成一个优美完整的画面,继而又引出对花林美妙景色的描绘:“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犹如一股清爽之风扑面而来,刹那间便感觉到那种清爽美的存在。“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在这种淡静如水的环境中,灵魂仿佛被净化,使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圣洁心情。

“浅浅说去,节节相生,使人伤感,未免有情,自不能读,读不能厌”。面对象征着团圆的明月。诗的后半部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游子和思妇的离恨闺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这种过渡非常的自然,没有丝毫的牵强附会之状,情和景高度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种意蕴是非常深远的。浓浓的离别相思之情在澄澈空明的孤月中,化为淡淡的哀愁。这种离愁别绪始终透露出一种空蒙、迷惘、柔和的感情色彩,营造了梦幻般的意境。然后,作者推出游子、思妇“相望不相闻”的情思哀愁。“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春江花月夜》的高明之处还在于,它并没有直接书写游子思妇的感情,而是通过一系列的景色表述,而后很自然的过渡到的。以景喻人,以景衬托自己的心情。把自己的那一份悠长的相思之情寄托于明月和春潮。

《春江花月夜》全诗语言清晰,对仗工整,韵律婉转,浓淡相宜。共三十六句,四句换一韵,共换九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有强烈的节奏感;又由于顶针句式的灵活使用,使语言清新流畅,琅琅上口。

全诗结构严谨,层次分明,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艺术中国。

《春江花月夜》对民族审美积淀的形成,对后世的诗歌影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古来写月亮的诗歌中,《春江花月夜》当属第一。曹公的那句“何处秋窗无雨声”与“何处春江无月明?”如出一辙。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也能窥见“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影子。

历史上咏月名句更是数不胜数,例如: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青天来月有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范仲淹的“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张孝祥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等。虽然都是旷世杰作,但都不如《春江花月夜》那样浑然天成。

唐诗《春江花月夜》对音乐,舞蹈等相邻艺术也有其深远影响,有著名的舞蹈《春江花月夜》、还有一首著名的民族器乐曲的名字也叫作《春江花月夜》。据说此曲用唐朝诗人张若虚的唐诗《春江花月夜》命名,是因为作者受到张若虚所作《春江花月夜》开头的一段诗句的启发,乐曲形象描绘了月夜春江,花影层叠的迷人景色。尽赞大自然的绮丽美色,尽情赞赏了江南水乡的风姿意态。全曲就像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乐曲《春江花月夜》是我国古典音乐中的杰作,她表现了祖国山川的秀丽隽永和优美宁静,她用中国特有的音乐旋律来表达了中国人的情感,她也是一首世界名曲,在国际上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淋漓尽致的表现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意境之美,这是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点,也是西方文化中所不具备的。她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难得的佳作。张若虚仅凭这首《春江花月夜》便足以千秋扬名。

清末王凯运评此诗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较为公允地指出了它的源流、地位和影响。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近代文人闻一多先生则评价这首诗: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孤篇压全唐。赞扬张若虚的贡献是“无从估计的”。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

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望相似一作: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

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的。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的,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的,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的,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春江花月夜》教案

《大学语文》是21世纪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旨在以浓厚的优秀历史文化积淀构筑学生的精神支柱作为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大学生真正塑造成具有高尚情操、完美人格、丰富知识、学有所长的高素质优秀人才。而《春江花月夜》是文学欣赏里很重要的一首诗歌,它选自上篇的第二单元,生命之悟单元,是唐初张若虚写的一首著名的诗歌,它融美景、美理、美情与一体,让我们不但欣赏到美景,感觉人世间的真情,而且还能引起我们对生命,对人生,对宇宙进行深思。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古人对这首诗的评价是“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而且通过这首诗的欣赏,我们会掌握一些欣赏诗歌的基本方法。

高职一年级的学生,欣赏诗歌基本上只是从感性上来欣赏,还停留在高中时候的学习方法,习惯于听老师讲,所以要改变他们原有的固有的模式,调动他们的积极参与的意识。让他们欣赏诗歌从感性欣赏上升到理性欣赏。

主要完成三个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诗的欣赏讲解,掌握欣赏诗歌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这也是教学中的重点。

能力目标:训练同学们进入诗歌的意境,说出诗歌的美妙之处,锻炼同学们领悟诗歌韵味的能力、朗读能力和说话能力。这也是教学中的难点。

情感目标:通过本诗的讲解,培养同学们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珍惜一切美好的东西(包括热爱大自然,热爱全人类;珍惜亲情、友情和爱情;珍惜时间、珍惜青春)等情感。

即“听读?朗读?品赏?迁移”。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我准备采用诵读法、欣赏法、发现法、情境法、讨论质疑法。

诵读法:正所谓:“熟读百遍,其意自现。”诵读可让学生体会情感美,节奏美,音乐美。

欣赏法:引导学生欣赏本诗的美景,美理,美情。

情境法:再现诗歌的情境,走进诗歌的意境。

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比方说此诗中月亮的变化,此诗月亮与其它诗歌的月亮有何异同。

讨论质疑法:就一些评论和问题进行讨论和质疑,提高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我将结合教学中的四大板块,听读、朗读、品味、迁移,指导学生“美美地听”、“美美地读”、“美美地品”、“美美地说”。力争能通过这四个环节,使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审美能力。

1、自主学习法。自己诵读,自己欣赏本文,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作点评。

2、合作探究法。通过“问题??探究”教学途径,促使学生进行主动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分析、比较、思考、讨论、释疑中达到“问题由学生提出,过程让学生参与,疑难由学生解决”的目的,把学习的过程、学习的时间和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帮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将用两个课时来完成这首诗歌的教学任务。

1、引入新课(让同学们听):先欣赏民族音乐《春江花月夜》的曲子,再听配乐诗朗诵《春江花月夜》,旨在营造一种优美的气氛。

2、整体感知(让同学们读与品):让同学们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及原因,并感受本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能力。

3、欣赏此诗(让同学们品与说):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来引导学生怎么来欣赏诗歌和怎么样走进诗歌的意境,然后根据同学们刚才整体的感知来谈每一部分的内容与自己的感受。老师作点评与深化。旨在从独立学习转向合作探究,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质疑、相互启发,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有利于学生创造思维的培养。落实了教学重点和难点,完成教学目标。

4、讨论一些问题(让同学们说)。针对前人对此诗的相反的评价,我们来讨论,并适当的设置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来引起同学们的讨论。让他们畅所欲言使他们的思维呈发散型,拓宽他们的思路。

5、板书设计:(见说课课件)。

1、本文最重要的意象是“月”,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月”的文章和诗歌,总结一下它们的特点,并说明一下“月”这个意象有哪些含义,想想为什么中国文人为什么这么喜欢月亮。还有“江水”和“落花”这俩个意象,有哪些含义。教学延伸旨在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综合欣赏,发现它们中的相似点。提高同学们的欣赏水平。

2、欣赏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并谈谈《望月怀远》与《春江花月夜》有何异同。旨在让同学们巩固所学知识:怎么样来欣赏诗歌。并让他们找出异同,提高他们的判断能力、思维逻辑能力和欣赏水平。

春江花月夜随笔

月亮升起的时候,我听到潮水在月光里走动的声音。

那声音轻轻的,轻轻的,被一棹兰桨拨动着,从乳白色的烟花里走来,当它叩响一扇封锁着寂寞的门窗时,我看到那连海接天的月光,如情思积压的潮水在无垠的江面上涌动着。

月光是在液体里流动的生命。月转清光,水涌银波,绕过季节的芳甸,在花草遍地的蒲岸,在多情脉脉的水湄,泻下一层洁白的霜花。于是,那蛰伏在黑暗里的世间万物,被笼罩在一个镀满银辉的梦幻中,无一处不空明,无一处不灵动。

徘徊在明净无尘的江边,任思绪随着流动的月光起伏飞扬。

江天一色,净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清轮。在如此清明澄澈的意境中行走,再烦琐的心思也没有理由不走进一个宁谧纯净的世界。

沉浸在月色里,思绪却在天地间穿行,难道真的是“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吗?站在江边,我不知道是谁最初看见了月亮,而月亮又是在哪一年开始照人的?但有一点我是明白的,不管尘世的.风雨如何变幻,不管岁月的容颜如何苍老,这江边的明月会年年如期而至,用一颗纯洁不变的情怀安慰着每一个来来往往的灵魂,传递着古老的情感和精神。

屈原问月,月让后人记住了一颗不甘沉沦的灵魂;李白邀月,月让后人学会了人生豪迈的气派;杜甫吟月,月让后人读懂了一颗悲悯忧患的诗心;而苏轼举酒遥问“明月几时有”,月亮又让人在阐悟了悲欢离合之后,更懂得珍惜人间真情。

青鸟有翼,却无法飞抵远方的窗前;鱼龙藏书,却只能在水面激起波澜。就在昨天晚上,我又梦见家乡的桃花开了,那花朵艳艳的,一瓣一瓣地落在潭上,悠闲地飘着,一如你闲雅的姿态,盈盈地在水中曼舞,以至让我醉在花的梦里,久久不愿离开。

春江花月夜改写

《春江花月夜》是一首隽永的诗歌,那么假如我们用现代文还可以写出这么意境深远的文章吗?看看改写版的《春江花月夜》。

1、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2、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3、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4、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5、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7、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看,那漫天星光和着那轮皎洁的明月;听,那草丛中依稀传来的虫鸣。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柔柔的,缓缓的。闭上眼,那倾泻的月光仿佛已进入到体内,暗香涌动、流光四溢,一幅绝美的春江花月夜图景清晰的浮现在眼前,一种前所未有的空灵之感一次次抨击着心灵。至纯的清澈带着丝丝哀怨,飘渺而又静谧,此时的心已融入这江水,此时的魂已融入这明月,此时天上人间千年已逝,月明依然。

——张柳。

8、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9、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10、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11、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12、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13、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4、撩人的红色迎着醉人的蓝色,缓缓移动着淡粉的步伐。嗅着花香,听着鸟语,遥看大江东去。一片孤舟,一江春水,点缀着紫色的画面,海鸥浅飞,鱼儿欢呼,哼唱着蓝色的歌谣。

15、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一个人的时候,又想你到泪流,这矫情的措辞经历过的人会懂。

我夜夜来到我们曾牵手许誓的江边,把我对你的思念告诉鸿雁,告诉鱼龙。只可惜,鸿雁不停的飞,也未能飞出无边的月光,鱼龙不住的在水中潜跃,却也未能挣脱月光的束缚,去到你身边传递我的思念。

突然好想你,你会在哪里,过的快乐或委屈;突然好想你,突然锋利的回忆,突然模糊的眼睛。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描写了春江花月夜的奇丽景色,展示了大自然的美,抒写了相思离别之情,表现了对青春年华的珍惜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篇起笔便用景语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美妙图画,然后以江月为中心,用浓淡相宜的笔触,描绘出一幅幅春江、花林、江月的画卷,诗人即景生情,从江月美景中托出客子离愁的情怀,融情于景。春江花月夜的良辰美景衬出离愁之苦,而离愁又将美景染上了感情-色彩。那徘徊在明月楼的月光,成了知人意、通人情的有情体。那月夜扁舟中的游子,楼上镜台前的思妇,月光中飞去的鸿雁,江流里跃水的鱼龙,是景?是情?难以区分。全诗成功地融情于景,摄情入诗,相偕相融,构成了完美的艺术境界。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五字铺写。开篇前八句用出生法,将五字逐字吐出;结尾后八句用消归法,又将五字逐字收拾。首尾遥相呼应。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但以“江 ”、“月”二字为中心。“春”字出现四次,“江”字十二次,“花”字二次,“月”字十五次,“夜”字二次。诗人循着江月交融的艺术构思,极力泻染春江浩阔,反复咏唱春月皎洁。并在“江”上,用了海、潮、波、流、汀、沙、浦、潭、鱼龙、潇湘、碣石等为陪,在“月”上用了天空、霰、霜、云、楼、妆台、帘、砧、鸿雁、雾等作衬,增强了形象的丰富感,形成了多姿多彩的春江月夜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开始四句暗示我们所吟咏的月夜位于长江下游,因为从诗中可以看出这里水面宽阔,春潮高涨,江海相连,更有那一轮明月伴随着海潮一同升起。月渐升高,皎洁的清辉随春潮奔涌,光耀千万里。这里明为写景,其实是寓情于景的。因为潮水涨落有定时,所以在中国传统古典诗歌中海潮往往与信誓相连。这首诗中所写的“ 明月共潮生”,应该在望日前后。潮生,使离人想起离别时的信约誓言;月圆,更使离人渴望亲人团聚。“何处春江无月明”以设问的形式,透露出了不知亲人今夜飘零何处的相思之情,同时也使我们联想到客人面对潮信明月,倍受思亲之苦袭扰的情景。“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这四句的着眼点由江海交汇处转到岸汀之上,写江水绕着长满芳草野花的江边小洲流过,月亮的清辉洒满散发着幽香的花林,仿佛给花林撒上了一层雪珠儿。月色洁白如霜,反而使空中的霜飞不易被人觉察,因而也使江边的沙滩象铺上了一层银霜,以致只看得见月色而“看不见”白沙了。这里既描绘了月下江流、月下芳甸、月下花林、月下沙汀的洁静,宁谧的景致,同时也衬托出人物心灵的纯洁无瑕,达到了主、客观之美的和谐统一。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八句由岸汀江天的美景,引发出人生哲理的探求:江天明净如洗,没有丝毫纤尘,只有一轮孤月高悬空中,显得分外皎洁。在江边是谁最早见到了这明月?而这明月又是何年何月开始照耀人间呢?人生易老,一代一代地生息无穷;然而苍天不老,江月总是以她“年年只相似”的姿容升起,不知她在执着地等待着什么人,然而她所能见到的也只有长江一浪推一浪地送着流水。这八句通过景物描写,把人们的思绪引向宇宙,引向人生的真缔。它的哲理浸透了思念的诗情,是思妇感情波涛澎湃激荡到极点的升华,而决不是概念化的逻辑思维的产物。诗中人生哲理的火花,是由“孤月轮”的一个“孤 ”字与思妇的心灵撞击所产生的。一个“孤”使读者很容易透过明月的孤寂联想到思妇的孤单,体味出她胸中的相思期待之苦,并给下文作了铺垫。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谁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四句是写一片白云随风悠悠飘走,在这昔日与亲人分手的江岸见到远去的白云,就更使人的离愁别绪苦不堪言。皎洁的月光之下,是谁家的游子乘着一叶扁舟漂游在外呢?能寄托相思的只有这明月楼了。这里,“不胜”二字突出了思妇的相思断肠之愁苦已达到难以忍受的程度,而“扁舟”、“明月楼”又把“两地相思一样愁”的苦楚渲染得淋漓尽致,情浓欲滴。

拂去了却又回来。“卷不去”、“拂还来”这两个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描写,表面上是写月光,实际上是渲染思妇心中挥遣不去的`离愁。

《春江花月夜赏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听《春江花月夜》春江花月夜赏析作文

《春江花月夜》是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的珍品。它以优美的旋律,恬静的意境和流畅的节奏闻名于世。

全曲共分十段。由静而动,由动而静;由远而近,由近而远;以景抒情,情寄于景。全曲高潮迭起,既富有很强的整体感,又富有鲜明的层次感。

:江楼钟鼓。一开始由琵琶、笛子的独奏和其他乐器的合奏向人们展现了一幅恬静动人的画面。江楼上的钟鼓已经敲响,与缓缓下落的夕阳相呼应。平静的水面被夕阳镀上了一层金光。江边,树影婆婆,好像也在等待远航归来的船只。

:月上东山,夜幕渐渐降临,整个江面笼罩在蓦色中。这时,乐曲提高了四度,好像是皎洁的月亮在冉冉升起,给人以徐徐上升的动感,仿佛窥见江心月白的美丽夜色。(小学生作文网)。

:风回曲水。江面在月光的抚摸下又别有一番景色。江水在微风吹动下泛起凌凌微波。乐曲的演奏采用了上滑继而又下滑的音乐处理,使人感到流水间荡,轻风拂面。

:花影层叠。江岸上的花树层层叠叠,互相掩映。偶尔有几朵花瓣飘人汉中,便随江水慢慢漂去。这时,琵琶的轮指演奏法,表现出了花树的层层叠叠,仿佛使人置身于花的海洋,嗅到花的芳香。这一段轻松明快的旋律和前一段的徐缓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水云深际。泛音和颇音描绘出了江上幽美的环境。淡淡的云给深蓝的天幕穿,上一件薄薄的轻纱,江水是一面大自然赐予的明净的镜子,映照着璀璨的天空。低四度和高八度的跳跃描绘出了水天一色、水天交融的景色。

:渔歌唱晚。乐段一开始,洞箫吹出动人的音色,摹拟了渔歌悠扬的拖音,在苍茫的夜色中,人们仿佛听见了远处传来的隐约的渔歌声。

:徊澜拍岸。这段以快速而热烈的节奏,绘出了微微细浪轻轻拍着两岸的意境。

:挠鸣远獭。第九段:效乃归舟。这二段是全曲的高潮。夜幕下的江上一片寂静,一切都好像成了静物。忽然,乐队一起合奏,奏出了远航归来的船队的壮观情景。渔民们满脸-弃悦,凯旋而归,人们仿佛看到了渔船上活蹦乱跳的'大鱼和桅杆上扬起的风帆。一天的辛劳被丰硕的收获一扫而光。在渔港等候的人们也分享着丰收的喜悦。

:尾声。渔民们卸下鱼,收好船,都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去了。江面又恢复了平静。最后,乐曲在优美的洞箫声中结束。

《春江花月夜》是流传下来的千古名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赞颂了江南水乡的优美风姿。它曲调优美,旋律流畅,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春江花月夜

有幸夜航江上,春月花林,心有所感,不觉沉吟“春江花月,生命之夜哉。”

春潮涌动,月出东山,白露横江,熠熠生辉。

缕缕微风扫过江面,吹起圈圈涟漪,犹如舞动的银蛇,又好比仙女的裙边,令人陶醉,江水轻抚船底,低吟入耳。似是游子寂寞哀思的倾吐,又似是岸边闺阁思妇的埋怨,眺望远方,层层月色中薄雾隐现,山峦、楼阁交错起伏,连绵不断。点点烛光漂浮于天际,透出一股深沉与寂寞。

春江月色,深沉而厚重,似有时光错杂之感。暮然,丝丝淡香味袭上鼻尖,清新优雅的,不觉心生寻源之趣。

船头骤转,顺着香味寻了过去。江流一弯,一丛繁密多彩的花林呈现于眼前。朵朵春花恬静的绽放,没有争奇斗艳,只有一种暗合自然的和谐与宁静。柔和的月光倾泻在花瓣上,为花儿增添了几分灵媚与可爱。花蕊中央,一只不知名的小甲虫轻轻飞舞,它那银色的外壳闪闪发光,像一盏玲珑的灯笼,又像是顽皮的月夜小精灵,让人犹生怜爱之心。

花朵儿随风摇曳轻柔的身躯,好似一群翩然起舞的芭蕾舞演员,繁杂的叶片是她们贴身的裙服,雪白的花瓣是她们光滑的肌肤……这些纤弱的身躯缓缓摆动,时而曲,时而直,时而明,时而暗,时而娇俏诱人,时而纯丽冰洁……此景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赏。

风声消逝,春花归于平静、安详。她们睡着了,睡得很香甜、好柔美。光线澄明,点点明光浮动与花朵周围,也许这些是大自然对她们的真诚祝福吧。夜色幽静,枯寂与黑暗蠢蠢欲动,却也似不想打搅这些安然的“睡美人”,只从旁边悄悄溜走。

渐渐地,空气中弥漫的`花香愈加浓重,却不呛人,唯蕴含着清香与恬美。像是十七八岁少女的体香,又似是梅花潭那股清新幽深的绿味。亦或是永州西山那深远恬淡的天地之味。

静静地,春花们无声的倾诉入耳。岁月悠悠,游子们徜徉于此,赏花赏月赏风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却也难遣心头那一段幽幽思情。或是多少思妇,明月高楼,江畔孤身难以入眠。声声轻叹,随着月光流转天涯,化作氤氲雾气,化作轻风流水,在这花林下游荡,成了游子眼里难舍的情丝。“故土天涯同一月,江头江尾一水连。”月下春花寄思念,不管是孤舟游子,还是闺中高阁,都摆脱不这无尽的思愁。春江水荡漾,月下花语人,月圆的夜,更是思人的夜。

停泊岸边,沿着小径,拾级步上一座小山坡。向下望去,朦胧月下葱郁的小山幽森森的,而江水却明滑异常,像涂了明油一般。江面上的薄雾散去,天穹陡然一静,江水波澜不惊,天倒映在里面,月儿,星儿,团团顽皮的流云儿……俨然构成一幅“春江映天图”,江水中央,月光驱赶夜色,拂照在明暗参半的水面上,明亮的波光粼粼,像仙女梳状用的铜镜,将满天星光收纳进去,却顽皮地遮挡了娇容;幽暗的,脉脉孱孱,像山谷里行走的风岚,襟带同色却无形无迹,窸窣的虫鸣声传来,正想着,江面上忽的出现一群玲珑娇小的萤火虫儿。它们时而戏水,时而你追我打,时而像一面细密的金线网,时而又像一颗颗闪耀的金珠,不经意间,它们便仿佛受惊似的逃离了月光,消逝在苍茫的夜色中。

下山,来到江边。拂着清凉的江水,静心沉思。刹那间,天地交合,万物停息,我仿佛也消失了。渐而心境归一,古井无波,神识游离天外……良久,回过神来。只见夜色已深,月至中天,脑海中遗留的,唯有那一幕幕自然的奇妙,生命的律动和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奇特感觉。也许,这便是自然,便是生命吧!那思念,那春花,那月夜,还有这小山、小虫……也许这都是生命吧!

硕大的明月下,一个隐现的背影渐而消失在远方,那摆渡人继续踏上了生命之旅……。

春江花月夜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春江花月夜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了解张若虚,在诵读中初步感受诗歌。

2、缘景明情,赏析景、理、情浑然天成的画意诗情。

3、提高学生联想和想象能力,进入诗歌意境。

4、深刻领悟诗中抒发的游子思妇的相思之情和体现的宇宙与人生的哲理,培养学生敬畏生命、珍惜生命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纯洁情感,真、善、美精神的追求。

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

理解景、情、理如何有机地融合的。

一、导入

投影有关“月”的诗句。月是古典诗歌的经典意象,诗人们或在月中寄托自己的情思,或因月引发哲理思考。在唐代,有一位诗人因为一轮明月而成就了诗坛的千秋美名,他就是张若虚,这首诗就是《春江花月夜》。

二、学法指导:总结诗歌鉴赏方法。

明确:朗读、想象和联想、意象分析等。

三、作者简介(教材注释)

四、学生依据课文注音自由诵读。

五、教师范读。(播放课件,展示图片和配乐)

六、学生朗读(齐声朗读与个别诵读相结合)

七、思考探究:(投影展示问题)

1、通观全诗,哪一种意象贯穿全篇?

明确:月。写月的诗句最多。月是一条生命纽带贯穿全诗,将景物和情感联系起来。

2、找出写有月的诗句,品读这些诗句,思考全诗写了月的几种状态?

明确:写了月的四种状态,即初生的月(海上明月共潮生)——高悬的孤月(皎皎空中孤月轮)——西斜的月(江潭落月复西斜)——落月(落月摇情满江树)

从月生到月落,这是一条时间线索。

3、随着月的变化,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感情的起落是怎样的?

明确:全诗围绕月的变化这样一条时间线索,写了月下美景、作者的哲理思考、思妇怀人、游子梦乡、梦醒后的情韵几方面内容。诗情从高亢逐渐平缓,又走向低回、哀怨,最后是梦醒后的孤寂。结尾情韵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八、赏析活动:学生展开想象,描述画面内容。(选取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或几句)

教师及时评价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九、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诗歌是情景交融的,本诗情景理三方面完美融合。

春江月夜(景)

宇宙人生(理)

相思愁情(情)

十、拓展练习(作业):

学生搜集诗句,探究“江水、落花、春”等诗歌意象

拓展阅读: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明月高悬,见证悲欢离合。在这春江花月夜的奇幻佳境中,在这玲珑透彻的诗情画意中,我们感受到的是缠绵悱恻的.相思深情,亦或是对宇宙人生的深刻哲思。

开篇勾勒出一幅春江花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一轮明月随潮涌起,景像壮观。一个“生”字给明月和潮水以活泼的生命,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丛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像蒙上一层洁白的雪。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进入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奥秘。“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人生代代相似,明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悬挂中天,像在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江水急流,奔腾远去,江月有恨,流水无情。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写思妇对离人怀念。诗人把“月”拟人化,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离去,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中、捣衣砧上。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无奈、愁怅和迷惘。也就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看江面,鱼儿深水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涟漪。“尺素在鱼肠,寸心凭雁足”向以传信为任的鱼雁,如今也无法传递思夫音讯——该又凭添了几重愁苦!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光,更是浪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江潭落月,更衬托出他的凄苦与落寞,沉沉的海雾隐遮了落月、碣石、潇洒,天各一方,浓重的乡思与离情,伴着残月,洒落在清光迷漫的江边……“落月摇情满江树”这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的写景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叟”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传统题材注入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与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和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隐藏在恍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

全诗围绕春、江、花、月、夜几个意象来写,又以月为主,是整篇的脉搏,像一条生命线,通贯上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云、高楼、镜台、砧石,分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以淡寓浓,用水墨勾勒,又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山水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音乐的节奏强烈而优美,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极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像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既含蕴、隽永,又宛转优美。它是一曲春江花月夜,也是一曲“孤篇盖全唐”的千古绝唱。

春江花月夜赏析

《春江花月夜》沿用陈隋乐府旧题来抒写真挚感人的离别情绪和富有哲理意味的人生感慨,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完全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给人以澄澈空明、清丽自然的感觉,后人评价称"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足见其非同凡响的崇高地位和悠悠不尽之深远影响。该诗中的"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和"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等皆是描摹细腻、情景交融的极佳之句。

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宫体诗的自赎》)的《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而闻名。

诗篇题目就令人心驰神往。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诗人入手擒题,一开篇便就题生发,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江潮连海,月共潮生。这里的“海”是虚指。江潮浩瀚无垠,仿佛和大海连在一起,气势宏伟。这时一轮明月随潮涌生,景象壮观。一个“生”字,就赋予了明月与潮水以活泼泼的生命。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春之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诗人真可谓是丹青妙手,轻轻挥洒一笔,便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同时,又巧妙地缴足了“春江花月夜”的题面。诗人对月光的观察极其精微: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细腻的笔触,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美妙的境界,使春江花月夜显得格外幽美恬静。这八句,由大到小,由远及近,笔墨逐渐凝聚在一轮孤月上了。

清明澄澈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世界,这就自然地引起了诗人的遐思冥想:“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诗人神思飞跃,但又紧紧联系着人生,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张若虚在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个人的生命是短暂即逝的,而人类的存在则是绵延久长的,因之“代代无穷已”的人生就和“年年只相似”的明月得以共存。这是诗人从大自然的美景中感受到的一种欣慰。诗人虽有对人生短暂的感伤,但并不是颓废与绝望,而是缘于对人生的追求与热爱。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这是紧承上一句的“只相似”而来的。人生代代相继,江月年年如此。一轮孤月徘徊中天,象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随着江水的流动,诗篇遂生波澜,将诗情推向更深远的境界。江月有恨,流水无情,诗人自然地把笔触由上半篇的大自然景色转到了人生图象,引出下半篇男女相思的离愁别恨。

“白云”四句总写在春江花月夜中思妇与游子的两地思念之情。“白云”、“青枫浦”托物寓情。白云飘忽,象征“扁舟子”的行踪不定。“青枫浦”为地名,但“枫”“浦”在诗中又常用为感别的景物、处所。“谁家”“何处”二句互文见义,正因不止一家、一处有离愁别恨,诗人才提出这样的设问,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诗情荡漾,曲折有致。

以下“可怜”八句承“何处”句,写思妇对离人的怀念。然而诗人不直说思妇的悲和泪,而是用“月”来烘托她的怀念之情,悲泪自出。诗篇把“月”拟人化,“徘徊”二字极其传神:一是浮云游动,故光影明灭不定;二是月光怀着对思妇的怜悯之情,在楼上徘徊不忍去。它要和思妇作伴,为她解愁,因而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玉户帘上、捣衣砧上。岂料思妇触景生情,反而思念尤甚。她想赶走这恼人的月色,可是月色“卷不去”,“拂还来”,真诚地依恋着她。这里“卷”和“拂”两个痴情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思妇内心的愁怅和迷惘。月光引起的情思在深深地搅扰着她,此时此刻,月色不也照着远方的爱人吗?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将这些屡见不鲜的传统题材,注入了新的含义,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讴歌人间纯洁的爱情,把对游子思妇的同情心扩大开来,与对人生哲理的追求、对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特意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整首诗篇仿佛笼罩在一片空灵而迷茫的月色里,吸引着读者去探寻其中美的真谛。

全诗紧扣春、江、花、月、夜的背景来写,而又以月为主体。“月”是诗中情景兼融之物,它跳动着诗人的脉搏,在全诗中犹如一条生命纽带,通贯上下,触处生神,诗情随着月轮的生落而起伏曲折。月在一夜之间经历了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过程。在月的照耀下,江水、沙滩、天空、原野、枫树、花林、飞霜、白沙、扁舟、高楼、镜台、砧石、长飞的鸿雁、潜跃的鱼龙,不眠的思妇以及漂泊的游子,组成了完整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这幅画卷在色调上是以淡寓浓,虽用水墨勾勒点染,但“墨分五彩”,从黑白相辅、虚实相生中显出绚烂多彩的艺术效果,宛如一幅淡雅的中国水墨画,体现出春江花月夜清幽的意境美。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全诗共三十六句,四句一换韵,共换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依次为洪亮级(庚、霰、真)——细微极(纸)——柔和级(尤、灰)——洪亮级(文、麻)——细微级(遇)。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这种语音与韵味的变化,又是切合着诗情的起伏,可谓声情与文情丝丝入扣,宛转谐美。

《春江花月夜》教案

1、通过欣赏古曲《春江花月夜》,使学生了解有关的音乐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2、了解一些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

重点难点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结构的两个特点:“鱼咬尾”和“换头合尾”。

1、民族管弦曲《春江花月夜》力图从音乐的角度来刻画一幅美丽动人的月夜江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乐曲的旋律流畅婉转,格调古朴典雅、生动秀美,充分地利用各种音乐手段,形象地描绘祖国春江月夜的良辰美景,贴切地表现出标题“春江花月夜”的新意。这首乐曲的生动音乐语言,激发着人们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因此,它远远地超过了用诗歌语言所表现的意境。

2、《春江花月夜》原来是一首琵琶曲,曲名为《夕阳萧鼓》,这首作品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幅山水画卷,把春天静谧的夜晚,月亮从东山升起,小舟在江面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曳的大自然迷人景色,一幕幕地展现在我们的眼前,给人们以高度艺术美的享受。

这首典雅、优美、抒情的民族管弦乐曲,已成为中国传统音乐中的一颗光彩夺目的璀璨明珠,它具有中国传统音乐的结构特点。在欣赏这首作品之前,让我们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乐曲中这些很有意思的结构特点。

1、江楼钟鼓:

这段江南风格的主题音调(琵琶、古筝、箫、二胡等)丝竹乐器奏出。让我们先来欣赏一下这段主题音乐。

请同学们首先视唱主题,在反复地视唱过程中,发现乐句一头一尾的音都是用同度音贯串连接的。

这段主题旋律如歌,给人以恬静安谧、令人陶醉。也是全曲的基础。我们可以用一句民间的俗语来形容它叫“鱼咬尾”。要求学生掌握这个特点后背唱这段主题旋律。

2、这段主题。

它在不同的音乐段落里变化展衍,从不同侧面充分展示它所蕴含的美质。在不同的段落中,这一主要主题往往改变它开始的部分,引出一些新的因素,给人以新的享受。请同学们听三个段落“江楼钟鼓”、“月上东山”、“花影层叠”。归纳出这三个段落有什么相似点。特点是:每段的结尾乐句相同:

我们把这种中国传统音乐的典型的结构特点叫:“换头合尾”。

了解和认识中国传统音乐的特点对欣赏中国古代的音乐作品有很大的帮助。不但能从音乐作品中获得美的感受,更能从音乐的本身发现美。让我们在下一节课中共同感受这首《春江花月夜》给我们带来的古典的美。

今天的课程到这里就结束了,同学们再见。

文档为doc格式。

春江花月夜朗诵

《春江花月夜》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体会诗歌景、理、情三者交融的手法。

学习重点: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

学习难点:理的理解与比较。

学习方法:诵读描述炼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子。

一、导入。

这首优美的曲子叫《春江花月夜》,美不美?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更美的文字版的《春江花月夜》。

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诗歌贵在朗读,好诗歌更是不读不痛快。谁愿意先读为快?

学生朗读(2人左右)。

点评与正音。

三、品读与赏析。

闻一多先生评价这首诗歌“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首诗歌好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具体好在何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

(一)多媒体出示:“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1学生齐读(板书:景)。

2大家找找都用了那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

学生准备,然后交流。

学生回答,师板书。

明确:朦胧幽美恬静壮阔。

(二)多媒体展示:“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1男生齐读。

2作者的思考是什么?

明确:人——月(大自然、宇宙)。

板书:理。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者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态度:积极人生观哀而不伤。

3为什么会具有积极而不是悲观态度呢?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个人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盛唐之音。

过渡: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1学生齐读。

板书:情。

2诗歌显示什么人的什么情感?从原诗中找。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相思愁。

(四)多媒体展示:“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

1女生齐读。

2写得是什么内容?

明确:思妇怀人。

3在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你能找出是那些字吗?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徘徊卷拂逐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

1学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

前后。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明确:时光流失,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沉沉”“藏”“无限”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4这两方面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以景衬情作者惆怅、失落、孤寂。

四、背诵课文,再整体感知。

1方案一:学生配乐朗读或背诵。

方案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聆听。

2齐背全诗。

结尾语:

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者自然结合,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其中“月”贯穿全诗,形成“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一幅运动的图景。月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结,即“月亮情结”。在月亮身上,寄托了多种情感,如“团圆”“离愁”“相思”等。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总结月亮这一意象特点。

五、作业。

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朗朗明月,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或者进行具体描绘,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春江花月夜散文

“皓月凝波,浮云淡雾,只听江楼钟鼓,疑是仙乐,看晚风微拂江水,起层层涟漪。望天际,水尽云合,隐约处,有轻舟过长桥。风在耳语,月在等待。”在静谧如水的夜里,沉醉在“若虚”玲珑透彻的诗境里,或许,春江花月夜,这本是梦中的良辰美景,是每个人心中一丝淡淡琴弦,在月正情满的良宵读过、弹起。。。。。。

临湄江边,与《春江花月夜》(圈子)依阑遥望,你如一衾白衫款款行来,一掌春水晕开了我那梦中的良辰美景,宕起百转千回的情愫。你不是高深莫测的丹青妙手,却轻轻挥洒,点滴渲染虚实相生的神韵,让我仿佛游弋在澄澈空明的神话般美妙的'艺术境界里,遐思冥想,感知那情深如水。你不是那仪态风流的大唐乐师,却奏出古朴的曲风:春江花月夜,春花渲染,江水灵动,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闭眼,睁眼,感受,聆听,声色春江花月夜。而我,人在船上,心在彼岸,小舟远去,独留春江的夜空无限幽静空灵。

或许,你是一把陈年铜镜,我靠近了你便能从酝酿了千年的韵律中触摸到人生的各种景致,让疲惫的心灵暂时超脱于世外。或许,你是千顷似水的港湾,擎一朵浪花邀一杯明月,便能卷起层层白浪织就情网一张,叫我甘愿做被你俘虏的一只鱼。静静地栖息在与你相遇的江边,忘了曾经多情的梦语,忘了昔日繁华陨落的忧伤。

想想浮浮沉沉的人生,几回醉卧明月清风,几回自诩空谷山人?凝固在空虚的境地,在《春江花月夜》这个文学百花园,将那颗质朴的心灵飘逸于花间、云中、梦里、酒香、禅境之中。我相信“留恋月夜处,神来有妙笔”。在这里,和友人举酒品诗文,挥笔天地间!将真实的生命体验融入优美的意象中,在淋漓尽致的飞洒里,以神来之笔,以若水的襟怀来明朗自己的斗志,行文不为图名利,为言明己志,澄澈心胸。细数沉浮,恁凭锦字描红。琴音遥寄高山水,以载酒园林的闲情烘托着冷玉出尘的心境来面对世间的营营。

春江花月夜,清江畔千里共辉映,倾泻着柔柔的微澜。那洒遍天涯的月光,跌落成眼中的潮汐,丝丝沁入心底的深处,汇成一泓清泉,荡涤秋夜的残梦,如茧的记忆!聚散离合的愁绪零落在月影里,把红尘的梦想做成一挂云帛,任一缕如雪的清愁,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殷殷的期待着如同紫水晶般魔幻的色彩再次绚丽那渴求已久的逸雨晴空。泱泱心海碧波荡漾,《春江花月夜》这心灵峭壁上的奇葩,如一株腊梅在皑皑世界里,幽幽梵唱翻阅冬青的心事。循着那弯幽幽江水静静地流淌,我,一直在惝恍迷离的水晕墨章里沉醉,沉醉。。。。。。

今夜,一缕清风从湖面轻轻吹过荡起微微涟漪,我观月无语而拈花微笑。为你,我采撷一缕轻盈,洒落几滴撩烟的幽绪,用洞穿冥冥的嫣然清眸,用摩云的素手,漫翦风前的一尾兰羽,在轻舞幽寒的暮色下,执笔言怀,依着墨客的音韵,翦一抹闲情,勾勒一幅香雪对红螺般的幽景。为你,我剪一瓣云中的祥语,放在你的枕边,让多情的心醉于魂梦。为你,多少人和我一样,携一袭月色盈盈涉水而来,把遍十二栏杆,酌一壶清酒,倚靠着烟花河畔青青的杨柳,凝视掌心的清辉,把吟咏的诗行叠起。

“古筝妙曲响,水卷云舒张。闲时倚栏醉心处,悠扬琴声远。

清风戏衣袂,相思何有眠。情深意浓夜未央,相见在何年?

摘云隔千山,共浴明月光。轻音一曲酒一觞,心醉愁烦忘。

晓来雨还晴,风过水含香。红尘有缘今生聚,人世几沧桑!”

《春江花月夜》教案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激发兴趣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二)、品悟月下哲理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教师点评 齐读,感受相思

四、鉴赏小结

五、美读诗文

六、课堂总结

七、作业布置

自读,背诵全诗

《春江花月夜》教案

通过充分的聆听歌曲,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和学习民族音乐兴趣。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聆听以及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体会歌曲的情绪,丰富有趣的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

(三)知识与技能目标

用自然的、有表现力的演唱歌曲主题片段,理解并运用“同尾换头”的音乐发展手法。

有表现力的,婉转抒情的歌声表现歌曲,体会歌曲的思想感情。

掌握歌曲的同尾换头的音乐创作手法并能够进行创编。

(一)激趣导入

通过奥尔夫声势律动的方法进行导入,对歌曲主题音乐的难点节奏通过拍手捻指等方式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授

1.初听歌曲

(1)多媒体播放,提前提问问题:这部作品给你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钢琴范唱前三个乐段,提前提出问题:歌曲的旋律特点是什么?

2.深入了解

发声练习:用“mi”做音阶式的发声练习。

跟钢琴对歌曲的主题旋律片段进行视唱并对其情绪方式进行引导。

通过多媒体对歌曲第一段和第五段的音乐进行分析。

3.整体感受

这一环节针对《春江花月夜》的发展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并激发他们去探索音乐的兴趣。

(三)音乐活动

对《春江花月夜》的主要创作手法——同尾换头,引导学生进行即兴创编,并对成果进行展示和评价。

(四)课堂小结

这一环节采用学生主动回答的方式,老师总结升华。

十、板书设计:

春江花月夜

同头换尾创作手法

民族管弦乐 琵琶 萧 古筝 二胡

春江花月夜随笔

归来的燕子,轻轻掠过水面。

留下了一串串的水纹。

婉约着当年的痕迹。

墙角的草儿,枯了又绿。

迎春花儿,盈着雨滴的晶莹。

蜜蜂在花丛中,嬉戏。

低声呢喃,耳畔私语。

诉说着爱的缠绵。

采撷一份悠然诗意。

岁月的风,吹绿了经年。

田野里,弥漫着泥土的清香。

给美妙的大自然。

平添了几许惬意与舒爽。

一串串纯白如雪。

在蓊蓊郁郁的叶子中隐藏。

透过俗世的屏障。

沁出一阵阵暖心的芬芳。

安暖那一季又一季的怀想。

在和煦阳光的折射下。

闪闪发亮,发出耀眼的光芒。

游曳的思绪,回归花香满怀的景象。

魂牵梦萦,阡陌小径。

尘世喧嚣,有故土的地方。

就是梦的天堂。

故乡的春天,一幕幕呈现在眼前。

激荡着心底的那一方情天。

这情里面。

有着我对故乡的思念。

秀色满园,我爱故乡的春天。

2.江。

陶醉于这样静谧的时光。

坐在江边,坠入夕阳。

眺远,拥抱粼粼波光。

一壶冰心,将光阴惊艳。

江心一片,孤帆远影。

礁石上,有望穿秋水的期盼。

红尘里,天涯尽头。

看流光逝去。

百舸千帆,何处有卿意。

欲将心事付瑶琴,谁与同听。

情深处,素笺红袖。

折字为酒,谁与聊叙。

江南烟雨,雨水轻漾江不平。

淡墨里,谁又在深情描摩一笔。

乌蓬船里,浅墨难书情重。

天青色烟雨。

我在江边等你。

盈盈子期,石像依然伫立。

面朝归来的港口。

相思引,泛滥于眸。

等你,和我一起走。

3.花。

推开心中那扇窗。

在季节转角,轻触时光。

花开成海,绽放成葱茏模样。

情思深种,悄然回望。

在花的世界里。

我看见了属于我们的白月光。

那个你,温婉女子。

如一朵花,在我的心海。

悄然绽放,以一种独特的姿态。

流动的空气中,洋溢着深情期待。

打量着窗外的这朵花。

欲放含羞。

有着江南女子般的无限温柔。

在红尘中行走。

美丽身影,心动笑颜。

我想把每一刻精彩瞬间。

痴心挽留,暗香盈袖。

在一朵花开的光阴里。

时光真的开始倒流。

4.月。

皓月星光,跌落一地的怀想。

悠悠月华,融入我生命。

那日不落的篇章。

研情思入墨,写到宣纸泛黄。

弥留中。

我看见了月儿。

在向我痴痴回望。

那醉心的回眸,在时光里绵长。

月光那么亮,回忆那么长。

一轮明月,抬头即是思念。

想念你手心的柔软。

想念你娇羞的模样。

清浅的时光。

你送我的那一束风铃。

悬挂在窗前。

摇曳记忆最深处的回响。

于是,我沉迷于一杯琉璃月光。

在月光里,我仿佛。

看见了熟悉的脸庞。

牢牢占据着我的心房。

因为你,我忘记了如何去淡忘。

只记得,有你的故事。

每一个情节,都不同寻常。

5.夜。

夜凉如水,华灯初上。

思绪被拽向远方。

在这别致的夜间。

我亲手把对你的思念。

折成千纸鹤的模样。

飞向远方。

安暖在你身旁。

让它捎去我的念念不忘。

静谧的夜里。

覆盖着轮回的幽香。

相思情愫,穿越无数个音符。

在云水之巅。

轻吟,浅唱。

和你一起去过的地方。

还是当初的模样。

那棵树下,我们的名字。

依然很倔强。

用手触摸,还有当年的温度。

夜里,这醉心的记忆。

在时光的缝隙里。

悄然酝酿。

在某个特定的时候。

沾染月光的往事被一遍遍翻唱。

倾覆本是平静的时光。

终究难眠于流沙的海洋。

夜深了,城市安静了。

不知不觉的,我便沉醉了。

春江花月夜课件

著名诗篇《春江花月夜》全诗对春、江、花、月、夜,这五种事物集中体现了人生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构成了诱人探寻的奇妙的艺术境界。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诗歌内容:景、理、情。

2、引领学生在品读中鉴赏美景,体悟哲理和情感,提高鉴赏、表达能力。

3、让学生在赏析过程中,学习置身诗境,缘景明情,比较鉴赏等欣赏诗歌的方法。

教学重点:

1、展开联想和想象,进入诗歌意境,鉴赏景物美。

2、缘景明情,品悟诗歌哲理和体悟诗歌感情。

教学难点:景、理、情的赏析。

教学方法:

1、多媒体。

2、诵读赏析。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老师引导学生自由背诵写月名句)。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二、自读诗文,整体感知。

思考:这首诗题为春江花月夜,作者具体写了哪些内容?

学生边读边把握诗歌的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初步把握诗的主要内容:月下美景,月下哲理,月下情思。

三、赏析美景、把握情感。

(一)赏析美景。

1、要求:学生范读,其他学生划出写景的句子,并找出所写景物。

明确:春江、明月、花林、流霜、白沙、江天。

2、运用联想和想象,置身诗境,再现画面。

教师点评,总结学生结论,描绘画面。

学生齐读,再次感受月下美景。

3、概括景物特点。

月夜特点:幽美、朦胧、静谧、澄澈、空灵。

4、方法指导:

鉴赏写景诗,不仅要捕捉画面,感悟美景,还要了解把握景物特点,把握诗人情思。

(二)、品悟月下哲理。

1、提出思考:面对美景,作者有怎样的感慨?

明确:作者独立江畔,看到那轮孤月,引发了对宇宙人生的`思索。

2、探究研讨。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在面对美好河山,优美风光时都会思考宇宙与人生。

(老师补充资料:曹植: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

刘希夷: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苏轼: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张若虚: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学生讨论交流,比较前三位与张若虚对宇宙人生思考的异同。

明确:

相同:感慨宇宙永恒。

不同:前三位感慨人生短暂,但张若虚礼赞人类生生不息,生命永恒。

3、诵读诗文。

4、方法指导:缘景明情,比较鉴赏。

(三)体悟月下情思。

1、解读诗歌情感。

方法指导:缘景明情。

2赏析游子思妇的情思。

方法指导:找到直接抒情和借景抒情的句子,体悟情感。

学生自读,讨论交流,自由发言。

明确:

思妇:离愁牵挂,游子:寂寞思归。

3、探究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

把握月与情的关系,

游子思妇:睹月思人,借月抒怀。

4、解读明月意象。

拓展:中国人的明月情结。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总结月亮意象的含义:思归怀人,离愁别恨。

5、反复吟诵,在读中再次感受游子思妇相思。

学生选择读写游子或者思妇的诗句。

教师点评。

齐读,感受相思。

四、鉴赏小结。

五、美读诗文。

春江花月夜五题

讲课文,写作文,语文教师往往少不了强调主题(中心)。也许正因为过分强调了主题,本应该在中学课堂上独领风骚的语文教学落得个“凄凄惨惨切切”,本应该让学生自由展露才情的写作令学生敬而远之。

一、受不了人为拔高。

我们的语文教学似乎从来都是培养“主题”的。一篇文章,讲段落大意,讲中心思想,一定要上升到相当高度、总结出一番“深刻的主题”。这种主题综合症何止仅对学生,不少教了若干年的语文教师,现在看完一篇文章、听完一个故事,也总会自发地用一根尺子测量一下其“主题”,有时还会脱口而出:“通过……的描述,深刻地反映了……”你看,归纳主题的语言形式都是僵化的。

多年来,我们已经习惯(甚至是自觉的)以“政治”、“社会”等来解读语文。其实,并非所有的作品都是微言大义、力透纸背。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关于主题历来的概括是:通过百草园里自由快乐的生活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相比,表现了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的`儿童心理,从而批判了封建制度对儿童的束缚和损害。这一主题源于许钦文先生《语文课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61年),时至今日,这一主题思想仍被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资料所沿袭。但事实上,这一主题概括的前部分是正确的,后部分完全是牵强附会。这一概括不是从文本出发艺术地客观地探究它,而是从某种主观理念出发,仅以鲁迅先生革命的一生为依据,认为该文既然是鲁迅所作,就必然是投向旧社会的钢刀和匕首,必然带有“火药味”,从而引申到批判旧式教育制度上来。又如《岳阳楼记》,总是这样来归纳主题:本文“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大情怀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回事。滕建一座楼,范树一块碑。《岳阳楼记》是范仲淹为滕子京树立的一块记功碑。文章肯定并歌颂了滕子京在失意时的赫赫功绩,赞扬了他是一位具有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品德的伟大政治家。这就是本文的主题。你能说这样的主题有多深刻吗?归到“歌功颂德”这一拍马屁类主题中也不为过分。再如乔治・桑的名篇《冬天之美》,明明是抒发一种发自内心的对大自然亲近之感,以及由此引发的对朴实、安详、宁静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但是偏偏有人挖掘出这样“深刻”的意义来:含蓄而猛烈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社会上层阶级奢侈挥霍的腐朽生活。

重峦叠嶂、悬泉飞瀑令人惊心动魄,这些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先入为主地冠之以“批判”“赞美”“抨击”“讴歌”而在本来畅达如行云流水的美文中艰涩跋涉、勉强挤压出一些“深刻”的主题来呢?绿林清风、小溪流云惹人凝目遐想,这些还不够吗?为什么非要表现那些并不能打动人心、引人共鸣的“深刻”的主题呢?人为拔高主题,最是我们要加以克服的,因为我们“左”惯了!

二、哪里来的局限性。

与人为拔高主题正相反的是,我们学习一篇古代的或外国的作品,归纳主题时总忘不了向学生交代几句“局限性”,这似乎已成为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脚“台步”。从贯彻“批判性继承”原则的角度说,这当然是无可厚非的。翻检中学语文教学资料,有不少切中肯綮、合情合理的局限性分析,如指出《师说》中厚古薄今的儒家观念、《扬州慢》情调过于哀伤低沉等,无疑都是十分正确且很有必要的。但另外一些“局限性”的判断(实际上不能称之为“分析”)则存在较严重的随意性、简单化的毛病,给人的感觉是为找局限而找局限。比如学习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诗中有“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在归纳主题时便指出“局限性”,说李白“逃避现实”,“流露了消极思想”。问题是,李白为什么要“逃避现实”?他“逃避”的又是怎样的现实?难道他否定溷浊、决绝权贵、不与权贵同流合污还不够?还非得要使出孙大圣的能耐,“打得那九曜星闭门闭户,四天王无影无踪”才算功德圆满?如此得出“局限性”,学生要么好笑,要么反感!

春江花月夜朗诵

《春江花月夜》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学习目标:

1赏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感情。

2体会诗歌景、理、情三者交融的手法。

学习重点:描绘画面与揣摩相思之情。

学习难点:理的理解与比较。

学习方法:诵读描述炼字。

教学过程及内容:课前播放《春江花月夜》曲子。

一、导入。

这首优美的曲子叫《春江花月夜》,美不美?美!我们今天将要学习更美的文字版的《春江花月夜》。

出示学习目标:

二、朗读课文,整体把握。

诗歌贵在朗读,好诗歌更是不读不痛快。谁愿意先读为快?

学生朗读(2人左右)。

点评与正音。

三、品读与赏析。

闻一多先生评价这首诗歌“诗中的诗,顶峰中的顶峰”,这首诗歌好是大家公认的。那么具体好在何处呢?我们来细细品味。

(一)多媒体出示:“春江潮水连海平……皎皎空中孤月轮”

1学生齐读(板书:景)。

2大家找找都用了那些意象?(学生找,学生说)。

学生准备,然后交流。

学生回答,师板书。

明确:朦胧幽美恬静壮阔。

(二)多媒体展示:“江畔何人初见月……但见长江送流水”

1男生齐读。

2作者的思考是什么?

明确:人——月(大自然、宇宙)。

板书:理。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作者观点:人类(代代无穷已)——月(年年只相似)。

作者态度:积极人生观哀而不伤。

3为什么会具有积极而不是悲观态度呢?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个人遭遇和时代环境决定盛唐之音。

过渡:作为游子,还会想到什么?自身处境。

(三)多媒体展示:“白云一片去悠悠……何处相思明月楼”

1学生齐读。

板书:情。

2诗歌显示什么人的什么情感?从原诗中找。

明确:(扁舟子)游子和(明月楼)思妇相思愁。

(四)多媒体展示:“可怜楼上月徘徊……鱼龙潜跃水成文”

1女生齐读。

2写得是什么内容?

明确:思妇怀人。

3在刻画思妇时,有些字用的'活灵活现,十分典型。你能找出是那些字吗?

学生思考、交流。

明确:徘徊卷拂逐光不度等。

过渡:相思是两方面的,思妇如此,在外游子呢?

(五)多媒体展示:“昨夜闲潭梦落花……落月摇情满江树”

1学生齐读。

2比较前后意象的变化特点,想想意在表明什么。

前后。

春江——流春(春半)。

花林——落花。

明月——斜月(落月)。

明确:时光流失,

3“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中“沉沉”“藏”“无限”意在表明什么?

明确:距离遥远。

4这两方面用了什么手法?又表现了作者什么情感?

明确:以景衬情作者惆怅、失落、孤寂。

四、背诵课文,再整体感知。

1方案一:学生配乐朗读或背诵。

方案二:老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眼聆听。

2齐背全诗。

结尾语:

全诗是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下引发了对人生与宇宙关系的探索,流露出对亲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三者自然结合,从而汇成了一种情、景、理水乳交融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其中“月”贯穿全诗,形成“升起——高悬——西斜——落下”的一幅运动的图景。月在中国人心中有一种情结,即“月亮情结”。在月亮身上,寄托了多种情感,如“团圆”“离愁”“相思”等。课下收集有关月亮的诗句,总结月亮这一意象特点。

五、作业。

当我们遥望星空,看见朗朗明月,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

请以“遥望月亮”为题,写一段200字左右的文字。或者进行具体描绘,或者谈谈自己的感悟,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 02-04 疫情防控心理问题心得体会(热门21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成长的见证,它可以记录下我们不断前进的脚步和逐渐积累的经验。这些心得体会范文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个人的成长和感悟,非常值得一读。近日,在抗“疫”一线
  • 02-04 小学语文常规教学心得体会报告(模板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发现自己在某个方面的特长和擅长,为未来的发展做出准备。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对自己的感悟和经验总结的一种文字表达方式,它可以帮
  • 02-04 向村委会备案申请书(模板18篇)
    通过撰写更多的申请书,我们能够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以下是一些成功申请者分享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帮助您写好自己的申请书。尊敬的民政部门领导:我叫
  • 02-04 文明标兵演讲稿(模板22篇)
    通过写演讲稿,我们可以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我们的观点,增加演讲的说服力。这是一篇经典的演讲稿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演讲写作有所启发和帮助。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
  • 02-04 大学一学期的心得体会(模板15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辨和思考的过程,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和自己的经历。以下是一些发人深思的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引起大家对于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思考和反思。
  • 02-04 导管室护士长个人述职报告(模板18篇)
    作为一份综合性的报告,述职报告需要准确地描述自己在工作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完成的任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启发和帮助。
  • 02-04 垃圾变废为宝心得体会(精选15篇)
    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增强自信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它们通过具体案例和深入的思考展示了写作的技巧和表达的原
  • 02-04 大学生个人转正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大学生转正是每位毕业生都会面临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对自己大学学习成果的一次检验。接下来,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大学生转正的相关经验和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 02-04 头部受伤赔偿协议书大全(20篇)
    合同协议的内容应当具体、明确,避免模棱两可的条款和不确定因素。如何撰写一份合同协议,以确保双方权益有保障?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建议和范例。甲方:乙方(受伤
  • 02-04 工伤死亡补偿协议书(专业20篇)
    合同协议的签署可以规范市场秩序,维护公平交易的基础。对于不熟悉合同协议的人来说,参考范文可以提供一种写作思路和参考模板。丙方(小李儿子):李男。丁方(小李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