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工作计划>方案的思路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考新方案(优秀5篇)

方案的思路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考新方案(优秀5篇)

时间:2023-10-07 09:05:27 作者:文锋 方案的思路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新思考新方案(优秀5篇)

当面临一个复杂的问题时,我们需要制定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分析问题的根源,并提出解决方案。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功实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策划书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方案的思路篇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企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在国民经济发展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受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民营企业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其进一步的发展,本文对民营企业所面临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高速发展,我国民营企业突破重重障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国内到海外,异军突起,展现出蓬勃生机和无穷活力,成为越来越强的经济实力,在国民经济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及扩大城乡就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要所面临的问题

我国的民营企业受内外因素的影响,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影响了民营企业进一步的发展。

1.家族化管理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据统计,中国民营企业的寿命平均只有2.9年。因为长期以来,民营企业的管理基本上是脱胎于传统社会中手工业和商业的家族式管理,在企业发展的初期甚至较长一个阶段内推行的基本上是家族体制,没有严格的组织结构,企业的管理权、重大问题决策权都在“家长”手中,而且大部分“家长”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和能力,往往使企业发展缺乏长远战略。

2.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成为阻碍其发展的“顽症”。我国民营企业多数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平均利润水平不高,仅仅依靠利润留成作为企业的主要资金来源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投资需求。而在我国,为民营经济服务的金融机构很少,资本市场主要为国有企业开放,民营企业融资的门槛很高,为了降低风险,银行不愿给民营企业放款。再加之民营企业资金需求一次性量小、频率高,增加了融资的成本和代价,极大的制约了民营企业的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升级,融资难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民营企业向产业化和集团化发展的瓶颈。

3.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在民营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寻求再发展时,在民营企业向现代化、国际化和集团发展过程中,民营企业的局限和不足导致企业无法适应对人才的更高要求,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民企管理者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重视员工的利益和尊重其人格尊严,唯亲是用,福利待遇不完善是民营企业吸纳和利用人才的最大障碍。一些“家长”的经营理念落后,不重视人才,只知道单一追求利润,只顾眼前利益,缺乏长期的规划和理性的人才战略思考,导致民营企业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

二、我国民营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作为在市场机制下刚刚发展起来的我国民营企业,如何保持自己旺盛的生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成为民营企业及其管理者高度关注、深刻思考并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

1.实现民营企业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首先,要打破家族式管理模式,逐步推广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经营者与生产员工的积极性,从而增强企业活力;要引进竞争机制,大胆聘用能人,把实行“能人战略”作为振兴企业的重要措施。其次,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促进企业治理机构创新,使民营企业管理走向社会、走向成熟,走向科学;推动民企从“劳动密集型”向“高科技含量型”,从“粗放型”向“集约型”,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转换,把民企发展从整体上推向一个更新的档次。第三,提高民营企业决策者的素质,民企的决策者要及时调整知识结构、努力学习专业技术知识,掌握党的基本路线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提高决策能力和应变市场风险的`能力,确保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进行观念、制度、管理、技术创新。创新是企业进步之魂,是企业活力的源泉。其中,观念创新是是导向,因为“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企业管理者的世界观、价值观决定了其管理方式、经营方式,决定了其对市场形势的正确判断,对企业稳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制度创新是前提,我国民营企业要做强、做大就要实现由人治到法治再到文治的转变。人治依赖于企业家的才能,法治则依赖于管理制度的规范化和科学化,而文治即企业文化的塑造,这是企业管理的最高境界。管理制度通过创新就是一种文化,只有在优秀企业文化的包容和培育下,才可能诞生出优秀的企业管理行为和规范的企业员工行为准则。管理创新是核心,就是按照现代经营管理的客观规律,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客观实际地分析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环境,对企业的生产要素和各项职能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出适当的调整和新的组合,以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技术创新是基础,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和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是民营企业与时俱进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的基础。

3.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资金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资源。我国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为民营企业进行资本运作、实现规模扩张创造了有利的条件。民营企业应当确立多元融资意识,建立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充分利用资本市场,搞好资本运作。抓住机遇,突破“瓶颈”,改变当前资金紧张的被动局面:一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模式,变粗放型扩大生产规模为集约型技术创新,提高产能,降低成本;二是要加大财务制度规范力度。通过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现代企业财务制度,限制高投入、低产出对资源的耗用,使得企业经营集约化、高效率得以实现。

总之,只要我国的民营企业能尽快挣脱由自身缺陷带来的阻碍因素,对落后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进行彻底变革,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创新,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尹贤淑.浅析我国民营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12).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天河学院)

方案的思路篇二

一、民营企业生存困境

宪法修正案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宪法在十一年后正式赋予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是民营企业的困境是依然存在的,甚至在这几年是越演越烈。

首先,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一直以来,许多国家就把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幌子而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因此民营企业的订单大量减少,民营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此外,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这也是我们利润空间小的原因。

其次,民营企业不能拥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在市场准入上,民营企业受到歧视。在一些能源和公共服务领域,国家向国有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而对民企则抬高门槛,使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第三、民营企业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维护。虽然我国宪法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现实当中,政府却可以肆意践踏民营企业的财产权。

二、民营企业脱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联系

第二,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一直提倡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是服务业的发展也是要有需求作为前提的,而国富民穷的社会是无法培育出发达的服务业的。另外,我国一直提倡要用消费来拉动内需。只有让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购买力,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三驾马车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引导民间游资。如果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良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有利可图的实体经济。而一旦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企业就不得不从实体经济中撤出资本,如山西煤改后就产生大量民间游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大量的游资会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甚至炒作食品价格。这样就会带来大量的资产泡沫和物价虚高,一旦民营企业完全退出实体经济,那么真正的经济危机恐怕不远了。

第四,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因此很容易产生激励,因此民营企业可以引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脱困的经济法进路

从经济法角度思考民营企业脱困首先要求国家要践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公平原则、整体效率原则和适度干预原则。整体公平原则中的公平不是形式意义上的公平,而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平。从上述分论文联盟析不难得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争夺市场蛋糕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只能是歧视和限制,这无疑造成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不符合整体公平原则。整体效率是一种宏观上的效率。我们看到,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效率源泉,而国企的参与显然使市场机制受到行政力量的不当干预,从而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率。适度干预原则是经济法的重要原则。所谓的适度干预,意味着在市场失灵,市场分配不公的时候,才由经济法介入进行调整。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国在行政力量介入下的“国进民退”风潮却一再压缩市场的作用范围,这种不适当的干预显然是具有破坏性的。笔者看来,我国政府应该严格遵循经济法的三原则,尊重市场经济的固有的规律,因此应该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把市场这块大蛋糕让给民营企业。只要国有企业涉足竞争性领域,那么经济法的三大原则必然无法得到遵守。既然国家是资本的拥有者,怎么可能会不干涉经营呢?另外国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如何能对亲疏不同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呢?市场经济如果让位于行政命令,其高效又如何保证呢?只有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对同是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才能公平公正,市场经济才能高效有序的运行。

其次,国家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国有企业的定位,并用立法手段加以明确。国家在设立国有企业之初,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公共产品。企业由于经济人的'理性不愿意提供无法盈利的公共产品,因此国家设立国有企业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功能。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天生具有政策性,是为了增进人们的福利而生的。然而,我国的国企在逐渐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并逐步把民间资本排挤出去,让自己独享垄断利润。因此,经济法应给国有企业划定边界,使之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不愿进入但又是大众所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有人会担心国企没有利润会无法生存,其实大可不必,国企的开支完全可以由财政来负担,只要国企“让利于民”,高效的民营企业带来的财政收入足以支付国企开支。当然,一些直接涉及国防安全的行业应由国家进行控制。但是,笔者不认为现今国有企业在电信,航空,电力等可以进行竞争的行业进行垄断经营是合理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电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国家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之后再以立法手段对这一成果进行巩固,明确国有企业的权利义务,使其能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不会越界对民营企业造成威胁。

第三,国家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现今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不仅来源于国有企业,同时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不断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压榨,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办到的。国家必须要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另外,国家还要引导民营企业,使其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从而扩大利润空间。我国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做了规定,但多年来其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也未体现帮助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思想,显然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需要,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另外,笔者以为,我国民企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寥寥无几,可见大型民营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因此,适宜将对大型民企的支持政策也整合进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促进法》。

方案的思路篇三

学校医疗改革专项课题理论研讨组于2017年4—6月期间学习了我国医改政策相关知识,围绕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背景、国内外医疗模式的比较分析、医疗体制改革的动态等专题进行了系统学习研讨,并对我校第一附属医院和河南宏力医院进行了实地考察,赴济南听取了中国工程院医药卫生学部秦佰益院士《医疗体制改革的路还很长》专题报告。6月中旬课题组就以上学习研讨和考察情况撰文,作为第一阶段研究成果。

一、 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回顾

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经历了两个不同阶段,第一阶段是计划经济体制时期(50—80年代初期),第二阶段是市场经济体制时期(1985年至今)。

1.计划经济时期

我国的医疗制度始建于50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医疗机构为主体,在城市以全供给公费医疗覆盖城镇居民,农村则构建了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以计划配给的福利分配方式,由公费医疗、劳保医疗、农村合作医疗三项制度,形成了分级医疗体制。这个时期医疗卫生事业成绩显著,被一些国际机构评价为发展中国家医疗卫生工作的典范。

2.市场经济时期

1985被称为中国医改元年,从1985年医疗卫生改革启动,到2017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课题组研究报告得出“我国医改基本不成功”,期间20年,先后经历了五次较大的医疗体制改革,尽管每次改革的背景不同,任务不同,效果大小不同,但都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需要。

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医疗卫生体制的五次改革,主要成效有:1)通过竞争以及民间经济力量的广泛介入,医疗服务领域的供给能力全面提高。2)医疗服务机构工作效率普遍提高。管理体制的变革以及多层次的竞争,明显提高了医疗服务机构及有关人员的积极性,内部运转效率普遍提高。带来的消极后果主要有:1)医疗服务的公平性下降。2)卫生投入的宏观效率低下。3)简单照搬国企改革模式,让公立医疗机构自负盈亏、自我发展,造成公立医疗机构公益性质淡化,趋利欲望增强。

改革中凸现的一系列问题,导致了消极的社会和经济后果。不过在改革开放多元化思想的碰撞中,人们已经认识到:基本医疗服务与一般商品及服务具有很多不同的特征,不能单纯依靠市场来组织和提供,政府理应对国民健康承担主要责任,公立医疗机构改革必须告别国企改革的逻辑,强调公益性。在医疗卫生领域成为社会矛盾最突出最激烈的领域之一时,新一轮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二、新医改方案解读

新医改达到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二是分担疾病的经济风险,三是增加社会满意度。

新医改方案的基本原则:一是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二是建立中国特色的医药卫生体制;三是实现政府主导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四是把完善制度体系与解决当前突出问题结合起来。

1.新医改方案框架及医改走向

新医改方案的`总体框架:“一个大厦”和“四梁八柱”(陈竺)

“一个大厦”指新医改方案的总体目标,即: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四梁”指新医改方案的核心内容,即: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制度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以及医疗卫生机构的管理机制和运行机制这四大体系;“八柱”指新医改方案的主要政策措施,即:建立协调统一的医药卫生管理体制、高效规范的医药卫生运行机制、政府主导的卫生投入机制、科学合理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严格有效的医药卫生监管体制、可持续发展的医药卫生科技创新机制和人才保障机制、实用共享的医药卫生信息系统和健全完善的卫生法律制度体系。

新医改后,国家要建设四项基本制度: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建设多层次的医疗保障制度;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建立科学、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

2.新医改方案中的热点问题

如何落实、如何制定操作性的配套措施,还处于酝酿中。其中,政府如何投入、公立医院管理体制如何改革、大卫生部如何构建、管办分离如何实现等关键性问题还存在争议和讨论。

1)政府投入问题。

卫生总费用占gdp的比重不低于5%是世界卫生组织的基本要求。但政府毕竟还要受到财力的约束,需要在支付能力和健康需求之间寻求平衡。

在基本医疗服务领域要求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分担费用,这里的“社会”指用人单位为职工购买保险。新医改方案将采用“供需兼补”,但还没有明确的百分比。政府对供方的补贴,首先投入的是基层、社区和农村县乡村三级医院。公共卫生机构将实行全额预算管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将探索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共卫生和医疗保障经费的总额预付等多种办法,实行严格的管理。对于需方,政府主要是补贴城乡居民、城镇职工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特别困难群体的医疗救助。政府投入时,国家财政与地方财政的投入比例怎样确定?对需方的补贴采样何种形式?在购买营利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时采用何种途径等都还没有详细的规定出台。如何使得补供方(医院)的投入真正落实到需方(患者)身上,在减轻看病费用和公益性前提下,又如何保证医院服务的效率、谁来监督政府投入的效果?都是未来要面临的新问题。

《对我国新医改方案的解读与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方案的思路篇四

适度宽松”,决不是鼓励浪费企业的财务资源,而是指在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过程中,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弹性化的管理方法,并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度满足企业员工或部门在费用开支上的需求在财务管理理论涉及财务控制的内容中,一般强调企业的财务控制应该与企业的发展战略相一致或相适应,强调预算管理对企业财务目标实现的极端重要性,强调预算管理对企业内部各个方面行为的制约作用等,一句话,预算管理更多地是强调其控制作用。

但是,不应忘记的是,任何企业都是由人组成的经济实体。而人的潜能的发挥,又与环境密切相关。过多强调控制的组织里是很难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的。

因此,在企业管理的实践中,有必要提倡一种新的财务管理原则:适度宽松原则。

适度宽松原则的内涵

我们这里所说的“适度宽松”,决不是鼓励浪费企业的财务资源,而是指在财务管理和财务控制过程中,应该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考虑弹性化的管理方法,并在一定的条件下,适度满足企业员工或部门在费用开支上的需求。

实施适度宽松原则的必要性

(一)过于“抠门”的财务管理手段会使企业的员工心理压力加大、失去对企业的'忠诚、破坏企业已有的和谐气氛。

过于“抠门”的财务管理手段在预算管理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企业通过制定严格的费用开支标准来达到控制费用支出、降低企业成本、提高企业账面业绩的目的。简言之,就是通过“抠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实施成本费用控制。

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抠门”的财务管理办法还有很多表现:不准打私人电话;不同职级的员工使用不同的交通工具、执行等级森严的住宿开支标准;部分中外合资企业对中外员工采用极为悬殊的差别薪酬计划、极力压低中国本土员工待遇;降低普通员工的工作设施配备水平,使其在完成工作的过程中不得不付出更多的时间和体力,等等。

应该说,企业有充分的理由实施上述“抠门”的财务管理办法。而且,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务业绩会因实施上述财务管理方法而得到改善。但是,这只是一种静态的、一厢情愿的、想当然的思维方式。殊不知,这种“抠门”的财务管理方法有可能对企业人文环境造成极大的破坏:首先,会导致员工认为企业对自己时间和尊严的不尊重,从而会严重影响员工的工作热情。第二,会导致企业的其他部门与财务管理部门的对抗或者抵触心理,从而会严重影响企业内部不同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协作。第三,会导致员工在较大的心理压力条件下,失去对企业的忠诚,工作积极性大大降低,工作质量下降,浪费提高,等等。在上述多种因素制约下,企业的财务业绩不但不会提高,还有可能恶化。

这就是说,在很多情况下,过于“抠门”的财务管理办法得不偿失。

论文

必须明白:在企业内部,不仅仅只有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工作者在维护企业的利益,其他部门在正常情况下都是在维护企业的利益。而企业整体利益的维护与提高一定是各个部门协调运作的结果:企业的成功,绝不能简单地归于财务管理部门的成功,或者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成功,或者营销部门的成功,而是在成功面前,人人有功。

我发现,不在少数的财务管理部门和财务管理工作者经常习惯于在事后说“这不行”,而不习惯于在事前说“应该怎么才能行”。这是一种“执法者”、“监督者”或者“控制者”的天然心态。我认为,这种心态必须改变。

适度宽松原则在企业财务管理实践中的体现

在我国的财务管理实践中,实际上很多方面已经体现了适度宽松的管理原则,其中,很多企业对其职能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就已经体现了适度宽松的原则。

我们都知道,对企业职能部门费用预算的编制,既可以采用增量预算方法,又可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增量预算方法的基本思路是承认企业有关部门过去发生的支出是合理的,一般重点考虑预算期对财务资源的增量需求,其预算安排采用“存量加增量”的思维模式。而零基预算则只考虑有关部门对财务资源的需求,只对必要的需求安排财务预算,其预算安排采用“只考虑未来需求,不考虑历史惯性”的思维模式。显然,从严格的预算管理角度来说,零基预算是一个较为理想的管理方法,它应该在新设立的企业或者部门中实施。但是,在一个已经形成既定的费用支出规模和结构的企业中,可能实施增量预算、基本上满足有关部门的费用的开支需求是一个比较现实的选择:这种管理方式,既有利于调动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也有利于维持企业已有的人际关系氛围。否则,如果不管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零基预算管理方法,将极有可能使得企业的有关部门采取消极对抗或者抵触情绪,从而抵消掉因为采用零基预算所带来的财务利益。

合理运用适度宽松的管理原则,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

财务管理部门必须让其他相关部门明白:对有关费用开支不采用刚性的管理手段,并不是财务部门“傻”到不知道去控制某些费用的程度,而是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后所采用的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对那些明显的不合理开支、损害企业整体利益的支出要坚决抵制,不能予以满足。绝不能让有关部门和人员在享受到“适度宽松”管理方法的同时,在背后“偷着乐”,并嘲笑财务管理部门“傻”。

因此,合理运用适度宽松的管理原则,实现企业的良性发展,就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在费用控制与人气的提升、费用控制与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费用控制与企业预算期财务目标的实现、费用控制与企业长期发展目标的实现、费用控制与企业人文环境的维持等方面寻求平衡,表现出智慧。我相信绝大多数企业财务部门的管理者有这样的智慧。

方案的思路篇五

一、民营企业生存困境

1999年宪法修正案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作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宪法在十一年后正式赋予民营经济市场经济的主体地位,但是民营企业的困境是依然存在的,甚至在这几年是越演越烈。

首先,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越来越小。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出口导向型企业,一直以来,许多国家就把我国非市场经济地位作为幌子而对我国出口产品发起反倾销调查,因此民营企业的订单大量减少,民营企业面临生存困境。此外,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出台,我国企业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不能否认的是,我国一直处在产业链的低端,这也是我们利润空间小的原因。

其次,民营企业不能拥有与国有企业相同的待遇。在市场准入上,民营企业受到歧视。在一些能源和公共服务领域,国家向国有企业大开方便之门,而对民企则抬高门槛,使民营企业难以进入。

第三、民营企业的基本权利难以得到维护。虽然我国宪法十一条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但是在现实当中,政府却可以肆意践踏民营企业的财产权。

二、民营企业脱困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态联系

第二,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我国一直提倡要大力发展服务业,但是服务业的发展也是要有需求作为前提的,而国富民穷的社会是无法培育出发达的服务业的。另外,我国一直提倡要用消费来拉动内需。只有让民营企业快速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购买力,这一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也只有这样,才能让三驾马车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第三,发展民营企业有利于引导民间游资。如果民营企业的生存环境良好,投资者就会把资金投入有利可图的实体经济。而一旦民营企业的生存状况日益恶化,许多企业就不得不从实体经济中撤出资本,如山西煤改后就产生大量民间游资。由于资本的逐利性,大量的游资会进入房地产,股票市场甚至炒作食品价格。这样就会带来大量的资产泡沫和物价虚高,一旦民营企业完全退出实体经济,那么真正的经济危机恐怕不远了。

第四,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利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由于民营企业产权清晰,因此很容易产生激励,因此民营企业可以引领高科技产业的发展。

三、民营企业脱困的经济法进路

从经济法角度思考民营企业脱困首先要求国家要践行经济法的基本原则。经济法的基本原则包括整体公平原则、整体效率原则和适度干预原则。整体公平原则中的公平不是形式意义上的公平,而是实质意义上的公平。从上述分论文联盟析不难得知,在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共同争夺市场蛋糕的情况下,民营企业面临的只能是歧视和限制,这无疑造成民营企业的生存困境,同时不符合整体公平原则。整体效率是一种宏观上的效率。我们看到,民营企业是市场经济的效率源泉,而国企的参与显然使市场机制受到行政力量的不当干预,从而影响整体的经济效率。适度干预原则是经济法的重要原则。所谓的适度干预,意味着在市场失灵,市场分配不公的时候,才由经济法介入进行调整。市场是配置资源的最有效的方式,但是我国在行政力量介入下的“国进民退”风潮却一再压缩市场的作用范围,这种不适当的干预显然是具有破坏性的。笔者看来,我国政府应该严格遵循经济法的三原则,尊重市场经济的固有的规律,因此应该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把市场这块大蛋糕让给民营企业。只要国有企业涉足竞争性领域,那么经济法的三大原则必然无法得到遵守。既然国家是资本的拥有者,怎么可能会不干涉经营呢?另外国家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和监管者,如何能对亲疏不同的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一视同仁呢?市场经济如果让位于行政命令,其高效又如何保证呢?只有让国有企业全面退出竞争性领域,政府对同是市场主体的民营企业才能公平公正,市场经济才能高效有序的运行。

其次,国家需要重新审视其对国有企业的定位,并用立法手段加以明确。国家在设立国有企业之初,其真正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公共产品。企业由于经济人的'理性不愿意提供无法盈利的公共产品,因此国家设立国有企业以实现公共产品供给的功能。因此可以说国有企业天生具有政策性,是为了增进人们的福利而生的。然而,我国的国企在逐渐壮大的过程中逐渐忘记了自己的使命,并逐步把民间资本排挤出去,让自己独享垄断利润。因此,经济法应给国有企业划定边界,使之只存在于民营企业不愿进入但又是大众所需求的社会公共服务领域。有人会担心国企没有利润会无法生存,其实大可不必,国企的开支完全可以由财政来负担,只要国企“让利于民”,高效的民营企业带来的财政收入足以支付国企开支。当然,一些直接涉及国防安全的行业应由国家进行控制。但是,笔者不认为现今国有企业在电信,航空,电力等可以进行竞争的行业进行垄断经营是合理的。《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电力、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这是一个很好的契机,国家可以通过市场化的方式,使国有企业完全退出竞争性领域,之后再以立法手段对这一成果进行巩固,明确国有企业的权利义务,使其能为公民提供优质的服务,并不会越界对民营企业造成威胁。

第三,国家需要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现今民营企业面临的困境不仅来源于国有企业,同时来自于国际竞争。我国由于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不断受到西方发达国家的压榨,民营企业要做大做强,仅仅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办到的。国家必须要对民营企业提供融资,税收等各个方面的支持力度。另外,国家还要引导民营企业,使其进行产业链的整合,从而扩大利润空间。我国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已经为中小企业在融资、技术等方面提供支持做了规定,但多年来其实施效果并不尽如人意,也未体现帮助企业进行产业链整合的思想,显然滞后于现实的发展需要,应当对其进行适当的修改。另外,笔者以为,我国民企在世界企业500强中寥寥无几,可见大型民营企业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竞争也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因此,适宜将对大型民企的支持政策也整合进原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并将其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企业促进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相关范文推荐
  • 10-07 最新完整的招商方案(优秀8篇)
    为了确保我们的努力取得实效,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具有内容条理清楚、步骤清晰的特点。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
  • 10-07 新店营销活动方案策划 新店开业活动营销方案(优秀5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 10-07 热力管网施工方案(优质5篇)
    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确保方案的可行性和成
  • 10-07 最新六一节活动策划方案(实用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风险的评估以及市场的需求等,以
  • 10-07 法制教育方案幼儿园(优质5篇)
    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接下来小编就给
  • 10-07 乡镇疫情防控消毒方案(通用9篇)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的制定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包括资源的利用、时间的安排以及风险的评估等,
  • 10-07 贴吧活动方案有创意的(通用5篇)
    为保证事情或工作高起点、高质量、高水平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准备一份具体、详细、针对性强的方案,方案是书面计划,是具体行动实施办法细则,步骤等。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
  • 10-07 2023年会销方案策划 会销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实用5篇)
    方案在各个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无论是在个人生活中还是在组织管理中,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
  • 10-07 晨跑活动流程 公司晨跑计划方案(通用5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 10-07 2023年餐饮店春节活动方案(优秀5篇)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通常需要预先制定一份完整的方案,方案一般包括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实施步骤、政策措施、具体要求等项目。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