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演讲稿>角的初步认识演课稿(精选18篇)

角的初步认识演课稿(精选18篇)

时间:2023-11-04 07:06:25 作者:JQ文豪 角的初步认识演课稿(精选18篇)

范文范本的写作风格通常清晰明了、逻辑严谨,结构合理,语言得体。总结和领悟范文范本的精髓,才能在写作中有所突破和进步。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页、第41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分析判断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三角形、三角板、一张不规则的手工纸、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多媒体课件出示角,角有哪些部分组成?

2、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和什么无关?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教学例3)。

(一)找一找,描一描,初步认识直角。

1、认识直角。

角有大的也有小的,但有一类角很特殊,它的大小是不能改变的,你猜出示什么角了吗?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并出示教学例3图片)。

2、观察例3图,找出直角并在图上描画出来。

(二)、判断直角。

1、教师出示三角板,问:三角板上有几个角?有直角吗?谁能指一指?

2、拿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直角,摸一摸这个直角的顶点和边。

3、学生用一张不规则的纸动手折一个直角。

过程:(1)、学生动手折。

(2)、老师也折了一个角,怎么判断它是不是直角呢?我们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

教师边操作边讲方法,

先将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角的顶点重合,再将三角板上的一条直角边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看三角板上另一条直角边是否和角的另一边重合,如果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如果没有重合,这个角就不是直角。

(3)、用所讲的方法判断自己折的角,先把方法说给同桌听,然后找学生上台边演示边说,同时说出自己是如何折的。

(4)在黑板上出示三个角,和学生一起判断。在判断的过程中让学生发现:有的角比直角小,有的角比直角大。

(三)、画直角。

(1)、多媒体演示。

画法:先画一个点,从点开始画一条直直的线,再把三角板上直角的顶点和画的点重合,一条直角边和所画的线重合,沿着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直的线,然后标出直角符号,最后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生在练习本上画直角。

三、巩固练习,深化理解。

1、教材第40页“做一做”练习题。

2、找出身边的直角。

四、课堂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个部分的名称;认识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初步培养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和形象思维能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认识角,会表示角,分清钝角、直角、锐角。

课件、实物(扇子、钟表、五角星)。

三角板、剪刀、纸板。

一课时。

(一)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制作吗?有一天,、小明完成了自己的作品以后,突然像发现了一个大秘密似的叫了起来:“快来看,红五星上有许多——”(老师故意停顿)。

学生观察五角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师:对就是角,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

看到这儿,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观察情境图,表达自己的看法,可能提出的问题有:

1、那里有角?2、什么是角?…..

(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师:在图中你发现哪里有角,能上来指一指吗?

同学交流观察到的角,再到前台指给全班同学看。

师:你能说说你观察到的角是教师什么形状的吗?

学生通过自己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

课件演示角从实物(钟表、三角板、扇子)中抽出来的过程。

结合刚抽取出的图形讲述什么样的图形是角。

学生通过自己的感知的角,用自己的话谈谈对角的感受。

(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指角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形状。重视利用已有经验进行学习)。

(将上面提到的扇子更换为张开的剪刀这样所提供的三个物体所含有的角,都是由直边组成的,都是标准意义上的角,而对于弧线,又在何时辨析呢?总不能直接告诉吧。为突破这一认识的障碍,我们又设计了摸角的游戏。

师:闭上眼睛,从你的学具袋中摸出有角的物体?(有三角尺,半圆、圆等)。

(生举出三角板)。

师:你是凭什么感觉摸出它有角的呢?

生1:刺手,尖尖的。

师:再闭眼摸一摸,几样物体感觉有什么不同?

生1:半圆形有一边是直的,另外地方是圆滑的。

生2:圆形四周是滑溜溜的,三角尺四周是直直的。(师板书:直直的。)。

师:看来有角的地方总是尖尖的,直直的,尖尖的叫顶点,直直的线叫边。

通过这一环节,学生在触摸、比较、体验的基础上找到了角的感觉,辨清了角的结构,提炼出了角的组成要素,这是学生自己的感知,而不是教师的灌输。)。

师:你能给角的个部分起个名字吗?

学生命名。

(知道角的组成)。

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师:你能做出一个角吗?

学生独立做角,可能会根据情景图的提示剪一剪,摆一摆,也可能用画一画,折一折等方法做角。

(能够充分发挥想象,想出不同的做角方法)。

(三)师:你能指一指图上其他的角吗?

到情境中找角。

(关注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件展示在实物中抽象出来的角。

师:观察这些角,你能发现什么?

小组交流,学生可能发现。

(1)   这些角有大有小。

(2)   第三幅和第四幅图中的角形状一样。

(关注学生的发现过程)。

在直角上标出直角符号。

学生可以在教室里找。

(让学生通过观察、回忆、想象,加深对直角的感知)。

(四)全课总结。

学生谈谈自己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做出评价。

(引导学生正确评价自己,正确评价他人)。

1、生都认识角,但在总结角的特点时,不会归纳。

2、在讲解角的顶点时,不够到位。

3、锐角和钝角学生分辨不清,不会画角,教案设计中必须有专门讲解。

角的初步认识

1.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使学生初步认识角,会判断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感知角,会判断角,并会画角。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师放多媒体,生猜图形,揭示课题。

二、联系实际感知角。

1.第38页主题图。

生观看主题图从图中说出物体上的角,初步感知角。

2.生从自带的三角板上找角。

生生相互找角,指角。

3.生从生活中找角。

生举手汇报。

三、操作感知,探究新知,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1.生折角。

生从自己折的角中探索出角的顶点和边。

2.电脑抽象出折纸的角,生认识角的组成部分。

3.出示活动角让生感知角是有大小的,且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无关。

(1)师变魔术引出活动角。

(2)生动手操作活动角。

(3)生说发现。

四、画角。

1.生探索画角的过程。

2.生说画角过程。

3.观看多媒体画角过程。

4.生再次画角。

五、巩固练习。

1.判断。

2.数角。

六、拓展、游戏。

用角画自己喜欢的图形。

七、课后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要求: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学会画角、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活动角。

教学过程 :

一、教学新课。

1、观察实物上面的角。

(1)      出示三角板,观察大三角板面上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

(2)      出示红领巾,学生说出红领巾上面的角。

(3)     指名指出扇子上面的角。

2、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      把钟面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的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描画在黑板上。

(2)      教师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另两个角的顶点和边。观察上面三个大小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点,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角。

队队旗上面有角,山墙上面有角,窗上面有角。

展示带有角的物品,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4、角的画法。

教师讲解角的画法:从这点出发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让学生照教师的画法画出几个角。

二、练习。

做一做。

三、小结。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38~39页例1、例2。

预设目标:

1、使学生经历从实物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初步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认识角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过程 :

一、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小朋友,这个数学的好朋友带来了吗?(三角板)你怎么跟这个好朋友打招呼?(握手)握手时你有什么感觉?(尖尖的、有点疼…)让我来试试看,真的,它怎么会咬人?(角)原来是这样的。(板书:角)。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在我们身边,很多物体上就有角,你能找到吗?小朋友先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小朋友真棒,找到的角这么多。

3、那你们心目中的角到底是什么样的?(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每组派一个代表把你们组想象的一个角画出来好吗?你们对黑板上画出的角想说些什么?(小朋友画的一个角是不是都正确呢?我们等一下再来看。)。

4、但老师又有点明白了,看来角不单单是一个点,(多媒体演示)这一点尖尖的只是角的顶点,那还有什么呢?还有两条直直的线,这两条直直的线就是角的边,这样的图形就是角。小朋友一起来指。(再用多媒体演示两个角的顶点与边,学生模仿指)。

5、用这个方法把你身边的角指给同组同学看。(指名上来指)这些角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板书: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6、小朋友闭上眼睛,把角记在头脑里,问:头脑里有角了吗?是怎么样的?

7、画角:刚才我们认识了角,头脑里也有了角,你能把角的样子画在纸上吗?

(1)你准备怎么画呢?

(2)(多媒体演示正确画角的方法)电脑老师是怎么画的?再来看一遍,对的,先画一个顶点,再从一点起,用尺子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小朋友也用正确的方法画两个方向不同的角,画好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画的角的各部分名称。师:再看看你们组画的角,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你真会欣赏人。

8、小结:学到这里,你对角又有什么新的认识?

三、巩固拓展,辩论提高。

2、学到这里你对黑板上的这些角又想说些什么?

6、你们都送这么多角给角爷爷,这下小猴可急了,猴妈妈说:“别急,别急,你只要在这个三角形上……就会使角变多起来。你们有办法吗?那赶快来试一试。(小朋友也可以到别组去看看,看哪一组画得最漂亮,角又最多。)。

直角的初步认识

我说课的内容是《直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内容是省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八单元《直角的初步认识》中的第二课时。

教材先让同学认识角,再让同学认识直角。

角的初步认识这局部教材,先让同学观察实物,如三角板、红领巾、扇子来认识角,然后再让同学观察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大小不同的角,逐步由实物笼统出角的图形。这里不给角下定义,只认识角的形状、知道角的边和顶点,会从给出的点画角。对直角的初步认识就是以这第一课时角的初步认识做基础。

本课的具体教学内容是教材第114~115页的内容和相应的“做做画画”,第116~117页练习二十二第5~9题。教材的第一项内容是借助同学熟悉的三角板来说明什么是直角。接着通过让同学观察课本、信封、黑板面上的角来加强对直角的认识。然后说明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的直角来比一比。最后让同学学会用三角板画直角。教材在“做做画画”中布置了对位置变化的图形作判断,以和用纸折直角和在方格纸上画直角等练习,以此来协助同学掌握直角的特征,初步培养同学的动手操作能力。练习二十二第5题是“做做画画”第1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7题是“做做画画”第3题的模仿练习,练习二十二第6题是画直角标志,练习二十二第8题是让同学找直角,练习二十二第9题是让同学指出各个角。

1、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2、通过看一看、找一找、比一比、画一画、折一折等活动,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通过讨论、交流与评讲,使同学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使同学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4、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同学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难点是使同学会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通过对教材的认识与分析,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步骤进行教学。

首先,让同学判断一些图形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并说明理由。其次,让同学举例说明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角。再次,让同学指出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哪几个角。这局部的教学通过对前一节课认识的角的复习为认识本课的直角作铺垫。

首先,就刚刚指出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提出疑问:“看了这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的几个角,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同学发现两把不同的三角板上有一个相同的角。教师追问:“你知道像这样的角叫什么名字吗?”然后说明什么是直角,笼统出直角的图形,并说明表示直角的标志。接着让同学举例说说见到过哪些物体上的直角。这儿教师通过引导同学观察、比较、举例等方法让同学在自主探究的活动中发现并掌握新知识,有利于培养同学的观察能力,发展同学的实践能力,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使同学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其次,先出示“做做画画”第一题的图形让同学判断哪些是直角,哪些不是直角。其中有一些角接近直角,但不是直角,引起争论。那么就让同学小组讨论有没有什么方法可以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然后大组交流、研究,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充与说明。接着再让同学用三角板上的直角进行判断。这儿的教学让同学在矛盾中提出疑问,然后进行考虑、讨论与探索,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再利用发现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验证所发现方法的科学性与可靠性。这样让同学对新知发生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同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有利于同学体验数学活动充溢着探索与发明,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

再次,让同学试着自身动手画出一个直角,然后介绍各自的方法,教师组织同学研究、讨论,给予肯定与指导。接着教师再一边示范,一边小结用三角板画直角的方法,并让同学用三角板在方格纸上画两个直角,即“做做画画”第三题。这儿的教学充沛体现了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并让同学体验了解决问题战略的多样性,发展同学思维的灵活性。

首先,完成“做做画画”第二题,让同学拿出一张纸,动手折出一个直角来,折好后交流自身折的方法。培养同学动手操作能力。

其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5题,进一步巩固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判断直角的方法。

再次,完成练习二十二第6题,通过画直角标志不只可以看出同学对直角的判断能力,而且为以后的识图做了一个铺垫。

接着,完成练习二十二第8、9题,通过找直角与找隐藏着的角,发展同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最后对全课进行总结,并安排作业,完成第7题。

通过以上的三大步骤的教学活动,基本体现了本课的教学目标,能完成本课教学内容,使同学在主动观察、尝试、验证、讨论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通过看、找、比、画、折、想、说、练的过程中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体现了数学学习的“亲历性”,使同学在获得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能得到一定的进步和发展。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好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角的初步认识

课题:(考核课)。

执教者:刘伟华。

教学内容。

56页、57页、58页的内容。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重点。

建立角的概念,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教学难点 。

从实物中抽象出角。

教具准备。

幻灯片、红领巾、钟面、折扇、活动角、三角板、绳子。

学具准备。

三角板、绳子、纸。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行 为。

学 生 活 动。

一、出示“   、 、 、  ”(幻灯)。

小朋友们,你们还认识它们吗?

板书:角。

今天我们就要和角一起到数学宫殿中寻找角的有关知识。

二、找角。

1、找一找,红领巾上有角吗?

有几个角,数一数。

2、钟面上有角吗?

3、折扇上有角吗?

4、三角板上有角吗?

请同学们摸一摸三角板的角有什么感觉?

5、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东西都有角,请同学们四人为一组,从我们身边的物体中找角,比一比,哪组找得角最多,找得最准。

三、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好,同学们都找到了各种各样的角,老师把这些角画在黑板上。

我们用“    ”表示角。

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呢?

标注角的各部分名称:顶点、边。

请同学们分别指出黑板上各种角的顶点、边(教师注明)。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它是角。

有,到讲台上指一指。

有,指出来。

有,指出来。

尖尖的。

四人小组讨论。

说教室里哪里有角。

指角的顶点、边。

折角。

比较老师的大三角板与学生的三角板的大小。

独立画角。

独立练习。

独立练习。

独立练习。

1、我们认识了角,现在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动手折一个角。

在折的过程中,说明角有大小。

2、活动角。

老师手上的活动角可以旋转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

旋转一边,另一边固定,旋转出各种大小不同的角。

从这里看出,开口大,角就大。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请同学们用自己的三角板和老师的三角板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说明: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五、我们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学习画角。

教师边示范边口述:

第一步|:先画顶点。

第二步:画一条直线 。

第三步:在不同的方向画另一条直线。

六、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1、认识了角。

4、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5、画角。

七、练习。

1、“做一做”第一题。

有各种各样的角,但是有一些长得象角又不是角的小捣蛋经常会混到角的家族中去,你们能不能用你们的火眼金睛,把这些捣蛋鬼找出来。

巡堂,集体订正。

2、“做一做”第二题。

提醒学生使用角的符号:“  ”

集体订正。

3、“练习十七”第2题。

请同学们用三角板比较两个角的大小。

4、“练习十七”第3题。

5、发展题。

用一根绳子,你能拉出几个角?

角的初步认识

1. 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2.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会从实物或平面图形中辨析角。

3. 使学生知道生活周围许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了解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会画角,能判断是不是角。

建立角的表象,知道角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三角板、直尺、纸、红领巾、活动角、剪刀、红角与蓝角、课件。

一.认识角。

(2)电脑显示实物图(闹钟,剪刀,扇子)。

师:请同学们观察互相指一指,说一说,那是角(多媒体课件演示从实物图中抽象出用,并闪动每一个图中角的部分)。

2.摸一摸。

师:请同学们那出自己的三角板,找到上面的一的角握住,向手掌心刺一刺,有什么感觉?(扎手,痒,疼)说明这角是怎样的?(尖尖的)再用手摸一摸这个角的两边有什么感觉?(直,平)。

介绍角各部分的名称。

师:为了叫起来方便,我们给角各个部分起个名字.尖尖的这个部分叫做顶点,很平很直的部分叫做边(教师边介绍边板书)。

看电脑演示一次(略)小结: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二.画角。

2.    电脑显示正确的画角方法。

3.    学生独立画角,教师有意识地拿几个不同大小,把同方向的角投硬,并让学生指出顶点和边.

三.做活动角。

1.    师:利用你手中的两根硬纸条,你能做出一个可以活动的角吗?

学生小组活动做活动角,做好后小组间交流是怎样做成这个活动角的.

师:角有大小吗?下面我们站起来帮或动角活动一下(听音乐把角变大变小)刚才你是怎样把角变大变小的呢?(张开角的两条边角就变大)。

师:这说明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呢?

生:角的大小跟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

2.    电脑显示红角和黄角(红角和黄角一样大,黄角的边比红角长)。

生1:我是用两个角重合的办法.

生2:我先把两个角分别描在纸上再比的。

生3:我是用眼看凭感觉的。

………………………。

电脑演示两个角比较的过程。

师:说明什么?(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2—113页,和“说说做做”,练习二十二第1—4题。

教学要求:1、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画角、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钟面、投影仪、三角板、红领巾、扇子、两根硬纸条做成的活动角。

教学过程 :

一、新授。

1、引导学生观察实物上面的角。

(1)      出示大三角板,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三角板面上的角,指出哪些是角,再数数共有几个角。

(2)      出示红领巾,学生说出红领巾上面的角。

(3)      用投影仪出示扇子的图,指名学生指出扇子上面的角。

(4)      教师拿出教具钟面,转动时针和分针,让学生指出哪里是角,边演示、边说明时针和分针张开得小角就小,张开得大角就大。(使学生对角的大小有一些直观认识,不要再作进一步说明)。

2、由实物抽象出角的图形,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1)      把钟面的时针、分针转动形成的三个大小不同的角(锐角、直角、钝角)描画在黑板上。

(2)      教师以锐角图形说明角的各部分名称,让学生指出另两个角的顶点和边。引导学生观察上面三个大小不同的角有什么共同点,在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基础上总结:一个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3、引导学生说出生活中见到的角。

(1)      让学生想一想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哪些角。(国旗上面有角,少先队队旗上面有角,房屋的山墙上面有角,教室的窗上面有角,家里的防盗门上面有许许多多的角)。

(2)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里什么东要的面上有角。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观察的情况,把有代表性的实物利用投影仪显示,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角的认识。

4、教学角的画法。

(1)      在投影仪上分三步显示出画角的步骤,让学生仔细观察体会画角的方法。

(2)      教师示范:画角时强调先点一个点。从这点出发用直尺向不同方向画两条线,就画成一个角。让学生掌握画角的方法和步骤。

(3)      让学生照教师的画法画出几个角。教师发现问题要及时指点,例如,有的两条边没有接上,有的第二条边没有从第一条边的端点画起等。

二、巩固。

1、做教科书第113页的“说说做做”。

第1题,要让学生运用刚学过的角的知识独立进行判断,哪些是角,哪些不是角。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如第二、第四个图形不是角,第一、第三两个图形都是角。

第2题,师生一起把硬纸拉成大小不同的角,并说明两根纸条张开得小,所形成的角小;张开得大,所形成的角大。

第3题,让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自己依照教科书第113页上的图折出大小不同的角,可以让学生互教互学,教师巡视,帮助困难的学生。

2、课堂练习。

做练习二十二第1—3题。

三、小结。

教师先说明角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接着要学生说一说角的各部分名称,以及画角时应注意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

做练习二十二第4题。

角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38页、39页内容,第40页“做一做”及练习8第一题至第四题。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尝试指导法。

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白纸。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

六、课堂小结: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直角的初步认识

教学内容:课本p40、41,例3、例4及练习八中相应的练习。

教学目标:结合生活情境及操作活动,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重点:学生初步认识并会判断直角。

教学难点: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出示活动角)这是什么图形?

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教师演示转动成直角,问:你们见过这样的角吗?

这种角就是直角。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的复习引发学生认识直角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学习新知。

1、教学例3。

(1)、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这种角?把你发现的这种角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学生小组交流发现。

汇报发现。

(2)、教师板书画一个直角。学生观察教师画的角。

(3)、你能制作一个直角吗?想一想你准备怎样制作,做好后在小组内交流认识你制作的直角。

学生思考制作直角的方法并制作,在小组内交流认识直角。

(4)、教师指名汇报制作直角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决定是否介绍用一张纸折出一个直角:先将这张纸上下对折,再沿着折痕对折就可以得到一个直角。

2、教学例4。

(1)、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呢?把你的方法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小组讨论交流验证一个角是不是直角的方法。

(2)、学生汇报,并验证方法:在我们的三角板上有一个是直角。要知道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可以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现在请你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学生观察三角板并指出三角板上的直角。

(3)、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看看哪些角是直角?

学生分别用三角板上的直角比一比周围的角中哪些是直角。并汇报。

3、画直角。

(1)、你还能用三角板上的直角干什么?

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是如何画角的,然后请你用三角板上的直角画一个直角。画好后给小组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画的。

学生回忆画角的方法,思考直角的画法再画出直角,交流画直角的方法。

(2)、指名板演画直角并说说画法。

画直角的时候要注意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直角的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生活中的物品的观察,以及制作直角等活动,使学生充分认识直角的特点,加深学生对直角的理解。让学生判断直角、画直角等小组活动,学生进一步认识直角,会正确判断直角。并通过复习角的画法引发学生思考直角的画法及得出画法、正确画直角。

三、学习效果测评。

1、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1题。

你能找出我们身边的直角吗?找到并验证后说给小组的同学听一听。

学生分小组寻找直角并交流。

2、完成第41页的做一做第2题。

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并要求说出是怎样画的。

学生独立画直角并思考是如何画的。并汇报说明画法。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直角以及画直角等练习,让学生体会到直角就在我们的身边。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教师引导学生梳理知识。

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后记:

直角是一种特殊的角,在学习完角的认识之后学习这部分内容,学生有了一定的知识铺垫。本节课先让学生观察实物,从实物中抽象出直角,再让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比一比等活动巩固对直角的认识。学生画直角有一定的困难,方法虽然会了,但在一些细节方面,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还是力不从心。如,在画另一条直角边时,由于尺子不好按牢,画出的边不直;又如:从顶点出发画另一条直角边,因为尺子有厚度,画出的边不能和边相交。要让学生多练习画,熟练后就能找到技巧了。

克的初步认识

一、教材分析: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质量单位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为了让学生了解每一个单位的实际有多重,并能够在实际中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组织有效的活动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通过多让学生看一看、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等实践活动,去感悟,去体验,去认识。以增加学生对“克”的感性认识,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在整个新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始终怀着饱满的热情,积极地去探索、去体验,主动地建构知识。

二、教学反思:

(一)成功之处:

我在课的设计和实施中努力体现一个宗旨——“活动与探究”。通过组织丰富、有趣的活动以及猜测等活动,较好地体现了学生的自主参与和自主探究。它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也开发了学生的思维潜能。

1.以活动的方式让学生主动体验数学问题。

这节课最突出的特点是十分重视学生的实践活动。用学生喜欢的活动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的主动性。教师真正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充分的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中去感受1克的重量,教师只是起到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作用,从而真正做到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感受。感受1克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猜一猜引发争论,教师及时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创设探索的学习气氛,开展称一称、掂一掂、找一找、说一说等实践活动,学生真正是在亲自经历和体验下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从而在头脑中建立1克的概念。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教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数学就在身边。在这种体验活动中,学生开始意识到怎样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中学生感到数学并不是那样遥不可及,数学其实是自己动动脑筋也能解决的事情,这对小学三年级学生来讲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2.要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扎根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应该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以往的知识体验有密切的关系,是对他们有吸引力、能使他们产生兴趣的内容。在本课中,读出学生带来的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在信息汇报中,让学生感受到克也是常用的重量单位,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掂量小包装榨菜、方便面、一块香皂、一粒糖的重量等,初步体验重量单位克。

这些材料真实而具体,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这样消除了学生的陌生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原来如此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一定要学好它。产生学习需求。数学只有回到生活中,才会显示其价值和魅力,而学生回到生活中运用数学,才能真实地显现其数学水平,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3、自主探究实现“再创造”。

4.提供参与机会,延伸课外实践。

我在课的最后设计了这样一题:让学生借助今天的学习,并根据自己在课前的调查,填写表格吗。点击鼠标:出现一幅半开放性的表格。左第一列标示三个项目——调查内容、质量单位、数据。从第二列起开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前调查任意填写若干内容。再想想用什么质量单位最合适?学生填写,后指名部分学生说说自己想调查的物品和选用的合适的质量单位。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问题走出课堂”,一直是新课程倡导的学生自主学习方式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中,我也努力体现这一理念。一方面,在课堂上提供参与机会——把课前的调查进行反馈和实践验证,让学生多多亲历实践过程;另一方面,把课上的调查与估计更进一步的延伸课外,使学生的思维螺旋发展,主动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并在不断的实践中强化千克与克的质量的感知。

(二)存在问题及形成原因。

1、授课时间过长,本节课的授课时间超过了40分钟。总结原因有二:一是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多,为让学生充分体验,费了一些时间;二是学生在活动中无用的行为过多,教师要不断的组织教学,也浪费了时间。

3、课堂的调控不灵活。由于本节课中学生动手操作的活动很多,教学中教师虽然有意识的提了很多要求,但对兴奋度很高的学生作用不大,教师每进行一项活动都要等待很长时间,应定程度上也影响了教学的进程。

(三)第二次教学策略预设。

根据对第一次教学的分析,我针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第二次教学策略的预设:

4、平时教学资源的使用要加强,只有平时多对学生呈现这些教学资源,才会降低这些资源对学生的刺激,从而使学生对这些资源从无意注意过渡到有意注意,顺利开展教学。

小数的初步认识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掌握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

2、通过对比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的相同点以加深学生对小数加法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小结时,突出“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二、新课:

1、设计购物情景图。学习小数的加法计算。

从画面中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你想购买哪些商品?它们的价格分别是多少元?

你最少选择购买两种商品,请你计算一下你一共用去了多少元钱?

计算结束之后说给同桌的小伙伴,你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给出活动时间)。

学生活动后汇报归总。得出小数加法的计算方法。(教师可以板书)。

教师补充讲清,直接用小数计算的书写格式。(强调格式)。

2、试一试(用竖式计算下面各题)。

3、师生小结,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什么?

形成文字。计算小数加法时,要使相同数位对齐,也就是要把小数点对齐,从低位加起,加得的结果要对齐加数的小数点,点上小数点。

三、实践活动:

2、看够物信息,帮小强计算一共用去多少元钱。

四、巩固练习。

1、判断正、误(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3、摘果游戏。

说明(果树图上有小数的加法算式,谁计算结果正确,摘下的果子归谁。)。

五、全课归结。

1、通过这节课的活动,你学会了什么本领?

2、你在计算小数加法时,要注意些什么?

加法的初步认识

2、使学生初步体会用“数的组成”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是最简单的方法。

3、通过学生操作、表达使学生经历加法的计算过程。

4、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激励每个学生说出自己计算4+1=5的过程。

教学难点:使学生会用数的组成知识来计算5以内的加法。

设计意图:

1、  注重培养学生看懂图意,会用语言表达清楚图意。 。

2、  引导学生算法多样化,但要找到自己最简单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继续演示:又飞来一只小鸟(学生观察)。

问:看到这些,你能提些什么问题?

接着让学生思考:求草地上一共有多少只小鸟,可以怎样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小鸟图的下面显示:4+1=    )。

二、合作交流,探索发现。

1、小组合作,探索多种算法。

问:4+1等于几?你是怎样算出来的?请把你的方法告诉你小组的同学们。

2、全班交流算法。

(对得出不同算法的小朋友给予鼓励,并显示得数5)。

三、分层练习,辨析理解。

1、“做一做”第1题。

(1)先请学生看图说图意,,再请小朋友在全班交流。

(2)学生汇报算式;3+2=5 ,2+3=5。

师: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观察上面的这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

(使学生初步感知:交换两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规律)。

2、“做一做”第2题。

要求学生边摆边列算式。

四、联系生活,丰富联想,巩固深化。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五、全课小结。

课后反思。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二、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进一步感知加法的含义。

三、密切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这节课明显的缺陷:(并分析原因)。

改进的措施:

小数的初步认识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认识小数,知道以米为单位或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具体含义,懂得十分之几的分数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

2、了解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小数,并能正确区分整数和小数。

3、联系生活实际,在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小数与分数改写,以及用小数表示相邻单位进率换算的过程中,渗透转化的思想,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的意识。

学       案。

导 案。

独立尝试。

(我会填)。

商品名称。

价格/元。

表示。

火腿肠。

5.98。

元  角  分。

牛奶。

0.85。

元  角  分。

面包。

2.60。

元  角  分。

说说什么叫小数。2.3读作:              。

创设情境,使学生愉快走进新知的学习。

鼓励学生认真看图思考用已有知识勇敢的写出自己知道的,体会不同的表示方法。教师巡视,掌握学情。

学生先自学然后组内交流组。

际交流,总结什么是小数以及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质疑,解难,

教师点拨,扫除障碍。

新课标第一网。

学生独立答题。

汇报交流。

(我会自学)学习例1。

1、仔细观察图并阅读内容你知道的数学信。

息是1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分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2、自己试着填写:

1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18厘米是   米,还可以写成   米。

3、王东身高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  。

米。

4、汇报比较各自填写法(说出道理)。

5、总结改写的方法。

交流平台。

我想和大家交流的问题。

知识运用。

一、综合性练习(连线)。

0.6           三点七。

0.3           八点九。

3.7           十点五。

12.4           零点三。

10.5           零点六。

8.9           十二点四。

二.提高性练习:

(1)表示十分之四的数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2)0.3里面有(    )个十分之一,10个0.1是(    )。

(3)7角是(  )元,还可以写成(  )元。

盘点收获。

现在请你谈一谈,这节课通过自己的努力,你都有什么收获?

圆初步认识教案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初步认识圆。知道圆心、半径的含义。学会使用圆规画圆。

正确使用圆规画圆。

1、通过现场操作和录像、动画相结合的方式展示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有意观察,感知圆的定点、定长的本质特征,以此达到教学重点。

2、组织学生多层次的操作,通过现场展示操作过程,操作成果,录像展示错误操作及其导致的结果,以正误对比,以及对操作成功或失败的反思,感悟用圆规画圆的动作要领及其深层内涵,以此突破难点。

技术应用特色及整合点

以电子幻灯片和实物投影为主要展示平台,集成录像、动画等多种展示方式。

1、以大量配音图片出示生活中的圆,激活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并让学生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2、通过动画的形式展示圆的定义化过程和半径的概念,有助于激发学生兴趣,以此动态表象来帮助学生理解,强化学生记忆。

3、将难以集中观察到的各种画圆的方式和适用个别指导的教师用学具圆规画圆的动作细节用录像的形式进行放大展示,有助于学生观察,掌握规范的使用圆规的方法。

教学环节

联系生活,出示课题

展示大量生活中的圆的图片,引出课题

观察图片,唤起生活经验,了解圆的文化内涵。

利用电子幻灯片展示大量图片,通过配音旁白,带领学生进入圆形的世界

1、了解圆的形成过程

2、感悟圆中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

观察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思考圆在形成的过程中什么不能变(定点和定长不能变,定长决定圆的大小)。在讨论中将不连贯的思考点加以系统化,连贯化。

利用动画、录像展示生活中使用简易工具成圆的过程,激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帮助学生有意观察。

1、学习使用圆规,学习画定圆。

2、知道圆心半径和概念,知道同圆半径的特点。

3、展示各种不同形态的圆规,帮助学生了解圆规相同的结构组成。

4、展示使用圆规画圆的规范操作过程。

5、在画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归纳定点和定长的作用。出示圆心、半径概念。

6、组织讨论思考同一个圆的半径具有什么特点。

7、展示画规定大小的圆的方法。

8、展示各种由大小不一的圆组合成的图案。

9、了解圆规的结构。

10、尝试操作圆规画不定大小的圆。观看错误操作录像,找出错误动作。

11、在操作中感悟定点和定长的作用。观看动画,知道圆心和半径的概念,交流讨论得出圆规的针尖脚即圆心,针尖脚和笔芯脚间的距离就是半径。

12、通过猜想和验证得出结论:同圆半径相等以及圆的半径有无数条。

13、模仿操作,画规定大小的圆。

14、模仿、创新设计由圆组成的美图。

15、通过录像、实物投影,清晰放大展示画圆的过程,辨析错误的操作。对学生的动手操作有明确而细致的指导作用。

16、以动画形式表述概念的形成过程,动态的表象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相关概念。

1、了解中国古代对圆的有关论述。

2、学会使用网络工具查找相关知识。

3、出示“圆,一中同长也,引导学生根据今天所学的知识讨论理解句子。

4、为什么生活中圆形应用如此广泛,推荐学生电子读物。展示相关页面。

5、交流对句子的理解。上网搜索相关答案。

6、阅读网上文章“为什么轮子的侧面是圆形的”“圆规是谁发明的”

7、观看电脑动画。激发无限遐想。

圆初步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四年级第一学期p74、75 圆的初步认识(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经历用圆规等工具画圆的操作活动,体会圆形成的过程,初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进一步感悟圆的基本特征。

3、经历观察、比较、想象、抽象、概括等学习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

理解圆的本质特征。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等教学用具、学生每人一把圆规、练习纸。

教学过程:

1、师:陈老师带来了一些我们已经学过的图形,看看大家还认识吗?

它的三条边都相等,那么这个图形叫?还可以叫?(正三角形)

这个图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它叫?(正方形)十二条边相等?二十条边相等?

(正五边形、正八边形、正十二边形、正二十边形)

(圆)

师:是的,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探索数学中圆的奥秘,感受一下圆的魅力。

(课题:圆的初步认识)

3、师:观察一下圆,它和我们以前学习过的图形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生:边是弯弯的,没有直的边,没有角

(一)徒手画圆,体会画圆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

(个别板演)

师:你们来评价一下他们画的圆?

(二)用绳子画圆,初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都没办法了?看陈老师带来的工具行不行?请个同学帮忙(把绳子的一端固定在黑板上,然后拉紧绳子,绕一圈,就能画成一个圆)

师:看清楚,我是怎么画的吗?

师:谁愿意也像这样来试试看?其他同学要仔细观察并思考: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2、师:画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点要固定)

师:只要有一个固定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是吗?谁愿意再来试试?

(生黑板尝试)(拉紧绳子,长度要固定)

不是只要固定这个点,旋转一周就能画出圆了吗?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仅要固定点,还要固定长度。

再来回顾一下,固定的点在哪里?绳子的一端作为固定的点。固定的长度就是绳子的长度

(三)尝试用圆规画圆,进一步体会圆形成的过程

1、师:刚才在黑板上借用工具我们画出了圆,现在让你在纸上画一个圆,你打算用什么工具?为了方便画圆,人们发明了圆规,拿出你的圆规先来观察一下吧,圆规有2只脚,一只是带针尖的脚,另一只是带铅笔的脚。现在就请你用圆规画一个圆。

(要求:用圆规画圆,无论成功或失败,一次完成,不能擦。)

2、师:(先展示一个成功的)这个圆画得很漂亮!

师:(再展示一个不成功的)这个是圆吗?(不是)为什么不是?

师:圆是一个封闭图形,这个图形没有封闭。猜一猜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针头的脚移动了、带铅笔的脚动了。

师:那么应该怎样用圆规来画圆呢?一起来看一看。(媒体演示)

师:把两只脚分开,针尖固定,捏住上面的把手,旋转一周。(媒体出示)

3、师:现在你会用圆规画圆了吗?

在练习纸上再试一次,画好后同桌相互欣赏一下。

师:很多同学都成功地画出了圆,说说在画圆时要注意什么?

(四)对比、总结圆的特征。

1、师:固定点在哪?固定长度在哪?

(针尖所在的地方、两脚之间的长度)

2、刚才用铅笔为什么不成功?(没有固定点,固定长度)

(五)认识圆心、半径

1、师:在圆中,固定的点和固定的长度分别叫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翻到75页自己学习一下。

师:我们把这个固定的点就叫做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板书:圆心o)

固定长度就叫这个圆的半径,什么是半径呢?书上找到这句话了吗?

圆上任意一点到圆心的距离就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

(板书:半径r)

2、师:半径还有吗?有几条?(无数条)

师:圆有一个圆心和无数条半径。(板书)这些半径有什么特点吗?

师:看来墨子对圆的认识和我们刚才对圆的认识是一样的,让我们再来说一说这个伟大的发现:“圆,一中同长也。”

1、图形对比中进一步认识圆的本质特征。

2、判断

(1)圆有一个圆心,无数条半径。

(2)半径越大,所画的圆就越大。(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3)小胖: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巧:同一个圆的半径都相等。

小亚:所有的圆半径都相等。

(1)夺宝游戏,怎样站才公平?

(2)吃饭的时候,为什么喜欢选择圆桌?

师:这样每个人都能夹到,每个人伸出的距离都差不多。

(3)师:为什么车轮都要做成圆的?

师:圆在滚动时,圆心在一条直线上运动,更为平稳,如果将车轮做成其他形状,估计大家都不愿坐车了。

师:看来,圆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也是很大的。

乘法的初步认识

教材第2.3页的内容.

1.通过看魔术,引入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计算.

2.通过感受生活中的通数求和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

3.培养学生多方位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的意识.

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列出的加法算式不同.

多媒体课件,魔术.

(一).“看魔术”话题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魔术吗?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同学们喜欢看的魔术,要仔细看魔术师都变了那些魔术.请同学们看大屏幕.投影出示.

(二).探究新知。

师:看了魔术表演后,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生1.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4个鱼缸里一共有多少条鱼?

生2.一共有多少个灯笼?一共有多少个灯泡?

师:同学们观察的真仔细,提出了这么多的问题.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一共变出了多少朵花?你是怎么知道的,同位说一说.

(同位活动)。

学生交流:。

生1.一个一个地数出来的,1、2、3......

生2.还可以2个2个地数,2、4、6......

生3.魔术师每次变2朵花,变了3次,可以用2+2+2=6来计算.

生:3个2相加.

师:7个2朵一共是几朵?

生:2+2+2+2+2+2+2=14(朵)。

师:刚才我们提出的其他问题你会解决吗?自己试试看.

(本段教学,重点意图在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上,引出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然后重点认识几个几。引导学生充分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组合作解决其他问题.

集体交流.

(三).课堂作业设计。

1.  (  )+(  )=(  )。

2.  (  )+(  )+(  )=(   )。

(  )个(   )。

1、本节课的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掌握不错。

2、有个别同学不明白同数连加指什么,教师必须解释清楚。

相关范文推荐
  • 11-04 对教官心得体会(优质16篇)
    总结心得体会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下面是一些企业家的心得体会,他们在创业和管理中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 11-04 纵观疫情心得体会(优质14篇)
    在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我们都会积累各种各样的心得体会,这些宝贵的经验值得我们去总结和记录。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些写心得体会的小技巧和方法,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
  • 11-04 班长任职转正申请书(汇总13篇)
    写作更多申请书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但只有付出努力才能获得更好的结果。在浏览这些申请书范文时,请注意他们的表达方式和结构,以便更好地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 11-04 幼儿园教师演讲稿题目(精选20篇)
    演讲稿是一种对话的形式,通过语言的杰出运用,我们能够更好地与听众产生共鸣并引发思考。接下来我们将分享几篇优秀的教师演讲稿,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
  • 11-04 参观聂耳故居心得体会(专业14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工作方法,能够让我们更加高效地完成任务。在这里,小编为大家推荐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时提供一些思路和素材。
  • 11-04 安全心得体会部队(通用21篇)
    心得体会是思考和总结的结果,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一、强化教育,不断打牢
  • 11-04 不予立案通知书(通用19篇)
    通知具有明确的目的和目标,可以帮助组织和个人进行计划和安排。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常见通知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业主:您好!两节将至,节日期间为了保障小
  • 11-04 棒垒球课心得体会(热门18篇)
    心得体会是对过去经历和所学知识的回顾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接下来,请大家一起阅读一些具有启示意义的心得体会,共同提高。垒球是一项需要团队合作
  • 11-04 北师大三年级数学教学计划大全(17篇)
    教学计划是教师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分解和细化的重要手段,它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精选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可以给您带来一些灵感
  • 11-04 体育小结心得体会及感悟(精选18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和工作中的财富,可以为我们今后的成长提供宝贵的借鉴。以下是一些精心挑选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体育教学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