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讲话稿>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优秀18篇)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说课(优秀18篇)

时间:2024-05-05 22:26:04 作者:梦幻泡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个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优秀作品,它可以作为参考和借鉴的样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

中考生物知识点: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水循环

(1)水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2)使植物体保持一定的姿态。

(3)无机盐只有融解在水中才能被吸收和运输。

(4)水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

2.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1)缺少水的地方形成沙漠。

(2)水相对较多的地方形成草原。

(3)水分充足的地方形成森林。

3.植物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其中需要较多的是含氮的、含磷的、含钾的无机盐:

无机盐。

作用。

缺乏症状。

例如。

含氮的。

促进细胞的分裂和生长,使枝叶长得繁茂。

叶片发黄,植株矮小。

人畜的粪尿。

含磷的。

促进幼苗的发育和花的开放,使果实和种子的成熟提早。

影响花和果实的形成和发育。

骨粉。

含钾的。

使茎杆长得粗壮,促进淀粉的形成。

植株易倒状。

草木灰。

二.水分进入植物体内的途径。

1.根适合吸水的特点。

(1)水分和无机盐由根从土壤中吸收,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指根的顶端到长有根毛的一段)的成熟区。

(2)根尖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功能:

成熟区: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因为表皮细胞的一部分向外突出形成根毛)。

伸长区:细胞停止分裂,迅速伸长,根生长最快的部位;。

也能够吸收水分和无机盐使根的长度不断增加。

分生区:有很强的分裂能力。

根冠:起保护作用。

成熟区及其上部结构:根毛脱落,失去吸收功能,出现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2)根毛细胞的细胞壁很薄,细胞质很少,液泡很大;。

3)伸长区和成熟区都可以吸收水分和无机盐。

2.水分的运输途径。

(1)导管:植物体内,由死细胞上下贯通而形成的一根中空的管道。

(2)水分运输的途径:土壤中的水分根毛根内的导管茎和叶的导管。

3.形成层:位于木质部(导管在木质部内)和韧皮部(筛管在韧皮部内)之间,形成层的细胞不断的分裂形成新的木质部细胞和韧皮部细胞,木本植物有形成层所以茎可以长的很粗,而草本植物没有,所以茎不能长粗。

4.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名称。

分布。

结构特点。

功能。

细胞。

横壁。

导管。

木质部。

由许多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完全消失。

由根向上部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

韧皮部。

由许多活的管状细胞上下连接而成。

有筛孔。

由叶向下部输送有机物。

根、茎、叶中的导管彼此相通,根、茎、叶里的筛管也是彼此相通的。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1、生物圈中已知的绿色植物大约有30多万种;包括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四大类群。其中前三类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孢子植物。

2、藻类植物的主要特征:结构简单,是单细胞或多细胞个体,无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细胞里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大都生活在水中。是大气中氧气的重要来源。可以作为水污染的指示植物。

3、苔藓植物有茎、叶,但茎中无导管、叶中无叶脉(没有输导组织);假根固定植物(不能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所以苔藓植物不能脱离开水的环境。把苔藓植物当作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4、蕨类植物出现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而且还具有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古代的蕨类植物的遗体经过漫长的年代,变成了煤。(如:满江红、贯众)。

5、菜豆种子结构: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两片子叶)。

6、玉米种子(果实):果皮和种皮、胚(胚芽,胚轴,胚根,一片子叶)、胚乳。

7、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无果皮包被,(例子:银杏、兰等)。

8、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根据子叶、叶脉、有无胚乳可以分为单子叶植物(竹子)和双子叶植物(梅)。

9、被子植物的一生,要经历生长、发育、繁殖、衰老和死亡的过程。

10、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更适应陆地的生活,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能产生种子。

11、种子的萌发环境条件: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12、种子萌发的过程(先吸水、营养物质转运、胚根发育程根;胚轴发育成连接茎和根的部位;胚芽发育成茎和叶。)。

13、。根尖的结构:根冠(保护)、分生区(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幼根生长最快的部位)、成熟区(有根毛,吸收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

14、芽还可以发育成枝条或花。

15、植株的生长需要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氮、磷、钾)和有机物。

17传粉:花粉从花药落到雌蕊柱头上的过程。

传粉的方式:昆虫传粉(虫媒花)、风传粉(风媒花)、人工授粉。

18、受精:花粉落到柱头上以后开始萌发,长出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到达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与胚珠中的卵细胞结合的过程。

19、果实和种子的形成:受精()完成后:凋落(花瓣、雄蕊、花柱、)子房发育为果实;子房壁发育为果皮;胚珠发育为种子;受精卵发育为胚。

20、区分果实与种子。

果实:苹果、葡萄、西瓜、葵花籽、豆角、玉米。

种子:蚕豆、绿豆、芝麻、花生、西瓜子、杏仁。

22、水在生物圈中分布是不均匀,也影响了植物的分布。

23、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24、导管:自下而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自上而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25、木本植物茎横切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有形成层植物能长得很粗);木质部(有导管)。

26、蒸腾作用的意义:a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b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c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d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促进生物圈水循环。

28、气孔:气孔一天的变化(水、风的影响);失水的“门户”,气体交换的“窗口”;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组成;从气孔进出的气体有:水蒸气、氧气、二氧化碳。

29、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30、节水农业:畦灌、喷灌和滴灌的用水比例大约为10:5:3。

光能。

33、光合作用反应式:二氧化碳+水――――。

叶绿体。

有机物(储存能量)+氧气。

原料、产物、条件、场所、能量变化。

35、叶绿素的生成需要光(韭黄、蒜黄无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在光下会变绿)。

36、演示实验与普利斯特利实验(英国):结论:植物能够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气。

37、合理密植:充分利用光照。

38、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1)、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a有机物(纤维素、蛋白质和脂类、dna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的组成成分)b从器官水平(种子、萝卜和红薯的根、马铃薯的茎大部分都是有机物)。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39、呼吸作用的三个演示实验分别说明:呼吸时放热、呼吸时产生二氧化碳、呼吸时消耗氧气。

41、呼吸作用的部位:线粒体。

42、呼吸作用的表达式(反应式)。

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43、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也可以说是活细胞的共同特征。

44、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温度、氧气、二氧化碳(低温、少氧、多二氧化碳有利于水果蔬菜的保存、同时要联系新疆的哈密瓜为什么甜)。

47、郑州植被类型属于落叶阔叶林。

48、我国植被面临的主要问题:森林覆盖率低(我国森林覆盖率16、55%),草场退化,土地沙漠化。

49、我国于1984年和1985年相继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力求是我国对植物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尽快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绿色植物参与生物圈的水循环说课稿

本节课是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的内容。第三章内容总体讲述的是绿色植物与水循环的关系:先是绿色植物生活需要水,接着是水分进入植物体的途径,最后是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参与水循环。

本节课的重点是:植物叶片的基本结构

本节课的难点是:叶片表面的气孔结构

说课内容

首先让学生欣赏三副图片——绿色植物在地球上的分布图,让学生思考为什么绿色植物的分布是不同的,学生通过对前两节课的学习可以很轻松回答出:水是影响植物分布的重要因素之一。接着问:“那么水是如何进入植物体内的?”先让学生复述再通过课件演示,直观感受到水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最后提问:“植物吸收的水分是否都被储存在了体内?”通过这个环节,不仅对前两节课进行了系统的复习,也可以以水为线索引出本节课,把本章的三节内容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纵观全章,更深刻认识到绿色植物对水循环的促进作用。

通过植物吸收水量的数据让学生感受到植物一天要吸收大量的水,再通过讨论法和实物列举法(发蔫的青菜和套有塑料袋的花卉)来说明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可以散失的,并加以介绍这一过程叫做——蒸腾作用。接着再通过一个问题:“水分是如何散失到植物体外的呢?”引出下一个环节——叶片的结构。

讲解叶片结构时,我先通过讲述法介绍叶片结构,再通过实验法让学生观察叶片横切面结构和叶片下表皮结构。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更清晰、直观的看到这一微观世界,我又通过多媒体将这一结构进行展示,这样不仅突出了本节课的重点也很好的解决了本节课的难点。接下来通过讲解气孔时再简单介绍一下蒸腾作用的规律,让学生来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让瓶插的鲜花保鲜时间更久一些?仙人掌类植物的叶片为什么变成了刺状结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可以让学生学会将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与生活实践相结合,还可以建立生物要适应环境的观点。

通过一组植物每天蒸腾量数据的展示,让学生思考:这是不是一种对水的浪费?如果不是浪费那蒸腾作用对生物体及生物圈有什么作用和意义。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这一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也体现了一定的合作精神。最后让学生欣赏一段自然界中水循环的动画,这段动画把水循环的过程及植物在其中的作用巧妙生动的展示出来,再让学生发挥想像谈一下如果地球上没有了绿色植物将会怎样,借此问题让学生深刻感受到绿色植物的重要性。从而树立保护植被的意识。

为了及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课堂最后我让学生畅通我们应该怎样保护植被保护森林,并让学生设计一则保护植被珍惜水资源的公益广告。让学生在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同时,也为社会做一点小小的贡献:呼吁全社会都来保护植被、节约用水。

初中生物之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教育目标。

1、归纳出光合作用的概念,举例说明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2、认识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作用。

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章的探究活动。

引导学生关注光合作用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学生活动。

重点、难点。

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全过程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三、光合作用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1、含义。

2、如何维持平衡的。

四、光合作用及其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

1、光合作用公式。

2、光合作用过程。

与呼吸作用的区别:

原料;产物;条件;部位;能量转变;物质转变。

3、、光合作用的应用。

合理密植。

课堂小结。

课堂巩固。

课外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必须的原料吗?

启发引导:生物圈中哪些生物消耗氧气(二氧化碳),哪些生物不断向大气重视放养期(二氧化碳)。

提问:为了我们的生活环境永远清新,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引导学生理解光合作用的含义;

出示插图,提出问题:

1、光合作用原料;产物;

2、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的来龙去脉。

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与区别。

提问:如何合理利用阳光?

你学到了什么?

答疑;纠错。

技能训练。

成功的关键:

(光照充足,植物生长旺盛,枝叶繁茂等)。

学会自己独立设计探究实验;

氧气平衡:

(生物呼吸消耗氧气,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二氧化碳平衡:

(生物呼吸产生并释放二氧化碳,植物吸收利用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

各抒己见,献计献策,

具有环保意识。

理解公式含义。

观察示意图,

结合已有知识,回答问题。

1、二氧化碳,水;氧气,有机物;

2、二氧化碳从气孔进入;氧气从气孔排出;水分通过导管运来;有机物通过筛管运走。

掌握列表比较的方法。

知道合理密植的道理。

自己总结归纳。

课后练习p131.3。

学会分析实验结果。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自身条件:具有完整的有生命力的胚,已度过休眠期。

2、测定种子的发芽率(会计算)和抽样检测。

3、种子萌发的过程。

4、幼根的生长。

生长最快的部位是:伸长区。

根的生长一方面靠分生区增加细胞的数量,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体积的增大。

5、枝条是由芽发育成的。

6、植株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氮、磷、钾。

7、花由花芽发育而来。

8、花的结构(课本102)。

9、传粉和受精(课本103)。

10、果实和种子的形成。

子房--果实受精卵--胚。

胚珠--种子子房壁----果皮(与生活中果皮区别)。

11、人工受粉。

当传粉不足的时候可以人工辅助受粉。

12、被子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发育、开花、结果、衰老和死亡。

生物圈中绿色植物试题

一、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图3.1了解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

2、能运用图3.2分析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

3、能运用图3.3分析水循环的过程,说明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并能绘制水循环示意图。

4、能运用水循环原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地理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通过读图、分析、绘图、案例思考、自由讨论等学习活动去学习知识达成目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水循环运动过程,认识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的。

2、认识地理要素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3、树立保护与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意识,培养正确的人地观念。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一)教学重点:

1、水圈中各种水体的构成及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

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水循环的意义。

(二)教学难点。

本节知识没有什么难点,但需把教学重心放在陆地水体及水循环上。

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用一个大水杯装一杯白开水,让学生观察水在冒烟,引导得出:地面上的水蒸发成了大气中的水。设问:大气中的水又将有何去向?(降落到地上)。之后,地上的水又可能蒸发成大气水,从而形成一个循环。那么,自然界的水也是这样循环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自然界的水循环。

讲述新课:

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齐读第一段话,思考三个问题:什么是水圈、水的存在形态、水的存在空间。

1、什么是水圈?(全体回答)。

各种水体共同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

2、水的分类:(个别回答)。

(1)按存在形态分:气态水、固态水和液体水。

(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

判断这三种水哪种水的储量最大。(海洋水)。

过渡:但我们平常用的喝的是海洋水吗?那跟我们关系最密切的是什么水呢?接下来,我们就重点来探讨与我们息息相关的陆地水。

阅读第二段文字和图3.1,思考:陆地水由哪些水组成、淡水的主体是什么。(个别回答)。

3、陆地水:

(1)组成: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图片展示各种水体)。

(2)主体:冰川。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生物教案

引言:一个人一天平均消耗一千克氧气,地球上有六十多亿人,每天要消耗60多亿千克的氧气,同时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什么我们没有感觉到缺氧呢?以此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问题情景,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请同学观察金鱼藻在光下放出氧气这一现象。

2.在观察的基础上请学生思考气体的成分,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做出假设,并思考验证方法。(可提示学生:氧气能够助燃。)。

3.师生双方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对气体的成分进行实验,得出结论:光合作用产生氧气。

(一)。

1.请学生分组讨论下列问题:

(2)点燃的蜡烛或小白鼠与绿色植物分别从对方那里得到了什么?

(3)普利斯特利为什么要设计三个实验?

2.通过对以上三个问题特别是最后一个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综合看问题的意识,并让学生初步得出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的结论。

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注意让每一个学生都要参与讨论。

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鼓励其他小组大胆的发表不同的意见,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争论的科学作风。

(二)。

1.这个实验中除二氧化碳以外能否出现别的变量?

2.如何确保实验中只有二氧化碳一个变量?

3.你认为对照实验应该如何设计?

4.你准备选取哪些材料用具?如何应用?

学生根据讨论提纲进行分组讨论,每一小组根据自己讨论的结果制定探究计划,实施探究。

因为本实验设计难度较大,需注意的问题较多,所以教师在此通过讨论提纲为学生降低学习难度。然而本实验又是本册书中最后一个探究实验,要求学生能较为独立地完成探究活动,以考察学生对各项综合技能的运用情况,所以教师出示讨论提纲后并没有在全班给予统一答案,而是让各小组根据自己的理解情况独立设计井完成探究活动。

(三)。

教师对每个小组实验的合理方面都给予充分的肯定;对于实验结果与假设不一致的,与其他小组一起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并请他们在以下三种方案中做出选择:

(1)否定原来假设,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

(2)按照原来的`实验方案重做一遍,检验自己的实验结果是不是可以重复;

(3)重新设计实验方案,并通过实验重新检验假设。

交流结束后,教师请每一个小组的组员对在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评与互评,并结合教师的评价作为一个阶段性成绩收录入学生成长档案袋中。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学过的有关光合作用的实验,(光合作用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光合作用利用二氧化碳作为原料,以及光合作用进行的条件和地点)请学生讨论后根据光合作用的实验对光合作用做一个初步的小结。(学生归纳)。

教师进一步完善光合作用的概念并利用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公式。、在了解了光合作用的概念及公式后,教师请学生思考:由光合作用的公式来分析,同学们能阐述一下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意义吗?(学生讨论后回答:光合作用可以提供食物,产生氧气供生物呼吸,把太阳能转化成我们可以直接利用的能量等等)。

教师对以上回答予以充分肯定,然后指出:光合作用除了以上种种好处外,还有非常关键的一点就是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接着教师出示129页的系列数据请学生比较分析。(学生比较分析,对于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

在此基础上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

2.你认为二氧化碳增多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3.如果环境中的二氧化碳过多,会对生物圈造成什么影响?请你预测一下。

(学生对以上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发言交流)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讨论交流,加深了学生对绿色植物在维持碳-氧平衡方面重要性的理解,并提高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师利用课件逐一展示,三种不同种植密度的植株结出的果实。请学生分析植株结果情况与种植密度之间的关系,并思考它们这种差异与光合作用的内在联系。(学生思考后得出结论:合理密植会使植物充分利用单位面积上的光照,而不会造成浪费。)。

教师请学生进一步思考:你知道农业上还采取哪些措施来充分利用光照提高产量吗?(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用亲切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你认识了光合作用了吗?你知道绿色植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了吗?让学生对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再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人教版七年级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循环》教案

(1)回顾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过程,说出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变化过程。

2.能力目标。

(1)运用实验法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和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绿色植物对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重要意义,自觉形成爱护绿色植物的美好情感;通过参加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2.教学难点:独立设计并完成本节的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请学生看图说话,由此引出“温室效应”,并提出下列思考题:

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哪一种?它是怎么产生的?有没有什么途径可以减少这种气体?

新课讲授。

【验证绿叶在光下吸收二氧化碳】(学生实验)。

实验步骤:(其中1、2两步,课前教师与学生一起准备,第3步课上学生分组完成。)。

1)取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在甲、乙内装入新鲜菠菜,丙内不放。通过导管向各个袋内深吐气,使袋内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扎紧袋口。

2)将甲袋放在黑暗处,乙、丙放在光照下。

3)将甲、乙、丙三只塑料袋内气体分别通入三支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观察、记录石灰水的变化,分析实验结果。

根据实验步骤1)、2)思考:

本实验中有几个变量?在各组中分别是什么情况?

复习对照实验的概念,帮助学生弄清甲、乙是一组对照实验,说明光照的作用;乙、丙是另一组对照实验,说明植物的作用。

学生分组完成实验步骤3),记录现象,并分析实验结果:

由此得出结论:

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需要吸收二氧化碳作原料。

进一步提出问题:

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是什么气体?你能否设计实验证明。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布置学生课下设计方案,进行实验,课上进行交流。具体要求如下)。

提示:。

1)氧气能够助燃,可以用带余烬的卫生香或木条复燃的方法进行实验。

2)小动物离开氧气就会窒息死亡。

要求:

「活动目标」。

检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释放氧气。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实验记录」。

【探究绿色植物在光下放出的气体】。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介绍该探究实验的一种方法:

「材料器具」。

金鱼藻、大烧杯、短颈漏斗、试管、卫生香、火柴、清水。

「方法步骤」(如下图示)。

取一些金鱼藻放在盛有清水的烧杯中。在金鱼藻上面倒罩一个短颈漏斗,漏斗颈上套一根灌满清水的玻璃管,玻璃管的另一端用橡皮塞塞住。把上述装置移至阳光下。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金鱼藻表面有小气泡放出。待玻璃管内的液面降低到烧杯液面以下时打开玻璃管的塞子,迅速把快要熄灭的卫生香插进管内,观察现象,发现卫生香复燃,说明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释放气体的是氧气。

总结光合作用反应式:

思考:

1)在室内,特别是在卧室里摆放植物好不好?为什么?

2)在水族箱中常常可以看到除了有鱼还有水草、电灯等,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出示图片请学生补充完整。

总结: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简称“碳—氧平衡”。

判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简单的逆反映。”是否正确?为什么?

【diy:参与绿化校园或社区活动】。

建议同学们组织起来参加当地的绿化活动,可以对学校绿化或社区绿化提出合理化建议,也可以参加每年3月12日的“植树节”活动。还可以尝试绿化设计,如利用软件进行绿化设计。

五、教后反思。

1.初中生物学科中的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了解生命现象、感知生命的特征,体验生命的历程,感悟生命的意义,反思生命的价值,从而达到珍爱生命、欣赏生命、保护生命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本课的重难点就落在绿色植物与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的关系上,通过两课时的教学活动,促使学生认识到绿色植物在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方面的重要作用,从而达到珍爱绿色生命、保护绿色生命的目的。

2.探究活动则通过学生的动手探究,来达到了解生命现象的过程,但是了解生命现象只是表象,教师更应该在探究过程中,鼓励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进行探讨、交流,提出自己的设想,以达到唤醒人的生命意识,启迪人的精神世界的目的,这也更能符合“以人为本”、“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新课程理念。

初中生物之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夜,目的: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

对照实验:将一片叶子的一半的上下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做对照实验,看看照光的部位和不照光的部位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水中隔水加热,目的:脱色,溶解叶片中叶绿素便于观察。

染色:用碘液染色。

结论:淀粉遇碘变蓝,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

2、光合作用概念:绿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了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光合作用。

3、光合作用实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

4、光合作用意义: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不仅满足了自身生长、发育、繁殖的需要,而且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食物来源、氧气来源、能量来源。

5、绿色植物对有机物的利用。

用来构建之物体;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6、呼吸作用的概念: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呼吸作用。

7、呼吸作用意义:呼吸作用释放出来的能量,一部分是植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如:细胞分裂、吸收无机盐、运输有机物等)不可缺少的动力,一部分转变成热散发出去。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初一生物第三单元试题

1、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可以直接为人类所食用。

2、小麦、玉米和水稻是人类的主要食物。它们的产量居世界主要食用作物的前三位。

3、人类和动物的食物都直接或间接地来源于绿色植物。

【课堂评价】。

一、填空题。

1、产量居于世界前三位的粮食作物是----。

2、植物的----和等器官可为人类所食用,人类还通过食用其他动物的、、及其制品等,地以植物为食。

3、植物通过,将能转化为能,贮存在植物体的有机物中。这些有机物不仅为提供能量,还为提供能量。

二、选择题。

1、下列动物中,属于杂食性动物的是。

a.马b.狗c.羊d.老虎。

2、人类生长和发育所需的能量有赖于()。

a.吸收作用b.呼吸作用c.光合作用d.蒸腾作用。

3、说出下列植物,可食用部分主要是植物的哪个器官:

胡萝卜()马铃薯()甘薯()姜()洋葱()玉米()花生米()大白菜()藕()小麦()芹菜()。

a.根b.茎c.叶d.花。

e.果实f.种子。

4、现在人们喜爱吃的“绿色食品”主要是指()。

a.颜色为绿色的'食品b.无公害、无污染的食品。

c.转基因食品d.反季节蔬菜。

三、判断题。

1、人可以靠食用肉类、奶类和蛋类为生,所以说人类的食物来源于绿色植物是错误的。

2、动物的食物直接来源于绿色植物。()。

3、“绿色食品”出自于良好的生态环境里,能给人们带来旺盛的生命活力。()。

【课后探究】。

生物圈中的微生物教案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是北师大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18章第1节。本节内容包括3个方面:

1、微生物的种类;。

2、微生物的特点;。

3、微生物的生活。主要阐述微生物是生物圈中种类繁多、分布广泛、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由于微生物的代谢类型多,代谢强度高和繁殖速度极快,使其成为生物圈中的重要成分。

学情分析。

学生对于微生物只是有一个模糊的概念,真正准确认识的学生并。

不多。而本节知识涉及的都是微观生物,对于学生的掌握理解有一定。

的难度。抽象的理解有困难,但是形象的理解相对则比较容易。因此,

在实际教学中,通过直观的图片演示,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知识的。

基础上,可以纠正、加强他们的认识。对于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性活动,

平时学生虽然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是缺少足够实践,虽然有探究的。

积极性,但探究的科学性把握不到位,需要教师的帮助和引导。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简述什么是微生物,列举常见的类型;。

(2)概述微生物的生活及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能力目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活动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探究精神和重视微生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教学难点。

难点:探究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微生物的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

本节我采用的不是传统的灌输式,而是结合了直观教具(特别是图片),通过问题衔接知识点,由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小组合作交流探究活动结论,体现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法指导。

(1)。

学生前预习。

(2)。

堂交流:师生交流,学生学会在教师引导下归纳总结知识点。

(3)。

小组合作:上之前学生按事先分组,进行探究活动。

(4)。

小组交流,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分析选择,培养综合能力。

()。

自主学习:后学生收集相关材料,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培养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教具准备。

提前准备堂教学的细菌、真菌、病毒等的图片和资料。

时安排。

一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的主导活动。

学生的主体活动。

新导入。

观察。

思考。

微生物及其种类和分布。

提出问题:

微生物有哪些种类?

3.微生物的生活环境怎样?

阅读本有关部分内容,分析,归纳出三个问题的答案。

归纳:

微生物: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根据细胞结构特点,分别介绍单细胞微生物、多细胞微生物、无细胞结构微生物。

微生物主要生活在土壤,动植物体体内或体表及一些恶劣环境,因此微生物分布极广。

倾听。

理解。

记忆。

探究活动: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

既然微生物分布广泛,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呢?看本3页活动内容。如果制作一种培养基,为微生物生活提供必须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就会在培养基上迅速繁殖和生长,就形成了肉眼可见的微生物菌落。少量的微生物我们肉眼看不到,但大量的微生物聚集在一起,我们就可以用肉眼观察到了。

我们如何设计探究实验来探究我们身边是否存在微生物呢??请学生分组谈论并设计实验方案。

以小组为单位,围绕“探究我们身边的微生物”为主题充分讨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结果的预测。最后全班交流。

分析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并提出最合理最可行的实验方案,要求学生后按照实验设计完成整个研究活动。

倾听。

思考。

2展示相关图片,重点介绍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其在生物圈充当分解者的作用。对比大多数动物,简介充当消费者的微生物,特别提示病毒这类微生物,过着寄生生活,充当消费者。对比绿色植物,简介充可以自行合成有机物的微生物,在生物圈中充当生产者。最后简介根瘤菌的固氮作用。

倾听。

思考。

归纳:微生物的生活方式多种多样、代谢类型多。

微生物的繁殖特点。

引导学生阅读本6页第1自然段,由学生自行比较人和大肠杆菌的繁殖速度、肉牛和酵母菌合成蛋白质的速度。

自学阅读。

得出结论:

微生物繁殖速度。

极快。

总结。

微生物及其种类,代谢方式及在生物圈中的作用,繁殖特点。

倾听。

知识迁移。

夏天,鱼的内脏埋在土壤里,一段时间后内脏不见了,什么原因?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板书设计。

第18章。

第一节。

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低等生物。

二.微生物的种类。

细菌放线菌蓝藻。

霉菌蘑菇。

3.无细胞结构微生物:病毒类病毒朊病毒等。

腐生微生物:分解者、作用。

3.自养:生产者。

4.固氮作用。

四.微生物繁殖特点:繁殖速度极快。

作业:1导学园地。

2完成“假如地球上没有微生物”活动。

教学反思: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自主获取知识并结合探究式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乐趣。

生物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知识点

1、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产生氧气,维持了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2、呼吸作用与生产生活的关系:中耕松土、及时排涝都是为了使空气流通,以利于植物根部进行呼吸作用。植物的呼吸作用要分解有机物,因此在储存植物的种子或其他器官时,要设法降低呼吸作用,降低温度、减少含水量、降低氧气浓度、增大二氧化碳浓度等都可抑制呼吸作用。

3、光合作用与生产生活关系:要保证农作物有效地进行光合作用的'各种条件,尤其是光。合理密植。使作物的叶片充分地接受光照。

4、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区别和联系(见课本131)。

5、光合作用(130页)和呼吸作用(125页)公式。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生物知识归纳

掌握概念和理论方面的知识点是生物学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生物,小编搜集了这篇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一、水分在植物体内的作用

1、水分是细胞的组成成分

2、水分可以保持植物的固有姿态

3、水分是植物体内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

4、水分参与植物的代谢活动

二、水影响植物的分布

三、植物在不同时期需水量不同p109

一、根吸水的主要部位是根尖的成熟区,成熟区有大量的根毛。

二、根的.结构

从外到里:树皮:韧皮部(有筛管)、形成层;木质部(有导管)

三、水分的运输途径

导管:向上输送水分和无机盐

筛管:向下输送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

一、叶片的结构

上下表皮、叶肉(栅栏组织、海绵组织)、叶脉、气孔

二、气孔的结构,保卫细胞吸水膨胀,气孔张开;保卫细胞失水收缩,气孔关闭。

白天气孔张开,晚上气孔闭合。

三、蒸腾作用的意义:

1、可降低植物的温度,使植物不至于被灼伤

2、是根吸收水分和促使水分在体内运输的主要动力

3、可促使溶解在水中的无机盐在体内运输

4、可增加大气湿度,降低环境温度,提高降水量。

由小编提供的初二生物知识点归纳: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循环就和大家分享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学好生物。

中考生物知识点:生物圈中有哪些绿色植物

菜豆种子:玉米种子:

种皮:保护内部结构种皮:和果皮紧贴在一起,保护内部结构。

子叶:2片,肥厚,贮存营养物质胚乳:贮存营养物质。

胚胚芽:发育成茎、叶子叶:1片,不肥厚,转运营养物质。

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胚胚芽:发育成茎、叶。

胚根:发育成根胚轴:发育成连接根、茎的部分。

胚根:发育成根。

胚是新植物体的幼体,是种子的主要部分,由胚根、胚芽、胚轴和子叶构成。

菜豆和玉米种子都有种皮和胚,不同点是:玉米种子有胚乳,贮存营养成分,子叶1片,转运营养物质;菜豆种子无胚乳,子叶2片,贮存营养。

双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两片子叶,无胚乳,例如:蚕豆、花生、大豆、菜豆。

单子叶植物:种子的胚具有一片子叶,有胚乳,例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2、消费者。

(1)概念:生物圈中的动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物,通过消耗绿色植物合成的有机物来维持生活。

1植食动物: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的消费者,如兔、牛等。

(2)类型   2肉食动物:以其他动物为食的消费者,如狼、狮等。

3杂食动物:既能吃植物,也能吃植物的消费者,如棕熊等。

(1)   概念: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各种生物之间有复杂的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这种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

(2)   组成:生产者和各级消费者。

(3)   动物的作用:在食物链中,动物一方面以植物或其他动物为食,同时也可能成为其他动物的食物,是食物链结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食物网:在一定自然区域内,多条食物链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3、生物种群的数量变化:由于生物间的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1、动物与环境的关系:动物不仅适应环境,从环境中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而且能够影响和改变环境。

2、动物对植物生活影响:

(1)积极影响: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促进植物的繁殖和分布。

(2)不良影响:如:浮游动物大量繁殖时,引起水体透光程度降低,影响浮游植物的分布和光合作用;蝗虫和害鼠危害农作物。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3、通过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培养实验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

2、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教学难点。

1、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方法。

活动、讨论、讲授。

板书设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动物是食物链的结构成分,能简单地写和数食物链。

联系学生已知绿色植物生物圈中的生产者,促使他们思考动物是生物圈中的作用如何,导入本节课的学习主题。然后,通过设计问题引导学生逐步对主题进行研究。

首先设问:动物怎样获得生活必需的物质和能量?从动物获得营养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动物是生物圈中的消费者。进一步设问:动物都直接以绿色植物为食吗?从动物的食性上,引导学生区分植食动物、肉食动物、杂食动物。

标题。

建立食物链和食物网    41。

目的要求。

材料器具。

方法步骤。

讨论。

1、分析说明不同食物链之间的关系。

不同食物链之间通过特殊生物联结在一起,形成食物网。

2、找出食物网中最长的食物链,这条食物链有几个环节?

3、设想一下,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将发生怎样的变化?

如果没有动物,人类的食物结构只剩下植物,使得人类的食物结构变得简单营养获得不全面。

第二课时学习动物对环境的影响的内容,同样地,“探究动物对植物生活的积极作用”实验前,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如“除捕食和被食关系外,动物与植物之间还有什么关系?”本实验受条件限制,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上设计实验方案,让学生在课外完成,在课堂上交流实验结果和结论。

标题。

提出问题。

作出假设。

设计实验方案。

实施实验并记录。

分析实验现象。

得出结论。

1、在探究动物对绿色开花植物的积极作用的过程中,你组是怎样追踪观察对象的?

2、动物与绿色开花植物的互惠互利关系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蜂与蝶的取食与有花植物的传粉,动物活动与种子果实的传播等。

3、绿色开花植物离开动物能否传宗接代?

大多数绿色开花植物引来动物传粉,它们离开动物不能传宗接代,还有一部分绿色开花植物不依赖动物,它们离开动物依然能传宗接代。

课堂作业  p44思考与练习题。

布置作业   《伴你学生物》。

预习作业。

教学反思   本节通过对一系列问题的研讨,在研讨的引入、持续过程中,辅以探究、讲授等方法,特别是展示学生的探究方法,保证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相关范文推荐
  • 05-05 逃课万能检讨书(通用18篇)
    检讨书是一种自发的行为,通过书面表达出自己对错误的认识,具有很强的教育和改进效果。我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没有冷静地思考和应对,导致事情变得更加复杂和紧迫。我会通过
  • 05-05 真假美猴王的读后感范文(15篇)
    读后感是在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观看一部电影后,对个人感受、思考和体会的总结。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读后感,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供大家阅读和学习。
  • 05-05 工资转账委托书(优质14篇)
    范文是对某一类文体的典型样本进行总结和概括,是学习和参考的好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范文范本,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指导。_____有限公司:本
  • 05-05 毕业周年同学聚会活动方案(热门21篇)
    在制定活动方案时,需要充分调研和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喜好,以确保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一些成功的活动方案,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 05-05 地铁物资管理工作总结(模板13篇)
    写月工作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以下是一些经典的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帮助和指导。
  • 05-05 非婚生子女落户协议书(优质18篇)
    合同协议的内容要明确,避免使用模糊不清的词汇和术语。接下来,我们将为您呈现一些经典的合同协议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甲方:性别:民族:出生年月:年月日
  • 05-05 幼儿园新生入园主持词(汇总14篇)
    通过主持词,我们可以传达主办方的意图和目标,以便参会人员更好地理解并配合。以下是一些主持人在活动中的精彩发言,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思路和灵感。1、通过开学典礼,让
  • 05-05 技术投资合作协议合同(精选18篇)
    在技术合同中,应当注明技术的保密要求,保护双方的商业机密和专有技术。想要编写一份完善的技术合同,不妨先参考以下技术合同的范文,获取一些灵感。甲方:(投资人)
  • 05-05 如何写申请廉租房申请书(优质14篇)
    在现代社会,租房已成为很多人的选择,因为它提供了方便和灵活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租房心得,希望对大家在租房过程中有所帮助。尊敬的上级领导:我叫张xx,户籍为兴
  • 05-05 矿产交易居间合同(通用14篇)
    居间合同适用于各种交易场景,如房地产买卖、股权转让、贷款咨询等。居间合同的范本可能因地区和行业而有所差异,需根据自身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第一条委托事项及具体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