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心得体会>最新创新理论心得体会(通用7篇)

最新创新理论心得体会(通用7篇)

时间:2023-10-12 10:02:19 作者:笔尘 最新创新理论心得体会(通用7篇)

在培训心得中,我们可以分享自己在培训中所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从而帮助他人。以下是几个教师在教学反思中思考的问题和观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一

xx届三中全会上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标志着中国从1978年开始的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必将强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刻变革。在我们满怀信心地加快发展的时候,有必要对当前的形势有一个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以便全省上下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坚定谋求新突破、实现新跨越。

“当前,我们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仍然突出,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仍然很多。全省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准确理解和深刻把握中央作出全面深化改革重大决定的长远意义和战略考量,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最大限度凝聚改革共识,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更大决心和勇气把改革事业推向前进。”——在近日举行的中共四川省委十届四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王东明要求全省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认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推进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引起与会者强烈共鸣。

各级领导干部要认清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明确改革的重点,坚定发展信心。要将自身素质能力提升作为一项基础性工程,以此夯实转型跨越发展的着力点,站稳为人们群众谋福祉的落脚点。务必破除心浮气躁、急功近利的思想障碍,树立脚踏实地、实干为民的务实作风。真正把功夫用在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上来。

我们要始终坚持以新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从生搬硬套的教条束缚中解放出来,只要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任何路子都要敢于去闯,任何方法都要勇于去试。唯有如此,才能抓机遇、赢得先机、掌握主动,实现更加奋发有为,以新的理念和方式,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推动改革向前迈进。

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干部群众给党建组织工作和组工干部队伍建设提出了许多意见,大多体现在改革步伐之后、创新意识不强、担当精神不足、落实力度不大等方面。那么,要解决好这些问题,首先在思想观念上要变革,从思想层面深化认识,要有一种敢于向自我开刀、敢于牺牲个人利益的勇气,不能让改革停在纸上、喊在嘴上。要深刻查找我们的运行机制、工作方法有哪些问题,与群众的期盼有哪些距离,为什么一些工作群众不买账、不满意,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今后该咋办。要始终坚持解放思想的勇气,克服“前怕狼后怕虎”的心理,大胆地去闯,积极地去试,使自己的工作意识、工作方法一直与时俱进。同时,要避免全盘“否定传统”,把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抛之脑后,只热衷于搞一些实质内容的“标新立异”,提一些哗众取宠的口号,做一些“大呼隆”的事情,导致思路偏航,措施“脱轨”。

求真务实,找准担当的支点。担当,是衡量好干部的重要标准,既体现人品,又体现能力。作为组工干部,一方面,要根治思想上的懒病,坚决克服“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错误思想,不怕担责,不怕风险;一方面,要根治行动上的懒病,坚决摒弃“不敢迎难而上、不敢动真碰硬,遇到问题绕着走、遇到责任往外推”的错误认识,激发危机意识、担当意识,自觉做到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于律己,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真正把重任扛起来,把工作干出色。当前,组工干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xx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精会神抓好教育实践活动各项整改任务的落实,精心调研谋划明年各项工作目标,把推动党建组织工作的过程转变为解放思想、谋划思路、完善措施、服务发展的过程,不怕困难,不惧风雨,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攻坚克难的意志品质,拼搏奉献的干事激情,做到“改革有成绩、创新有业绩、担当有实绩”!

善做善成,找准创新的支点。当前党建组织工作的政策、环境、重点发生了深刻变化,靠传统的思维、常规的措施,很难打开新的局面成效。那么,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当前工作,认真量一量组工干部思想解放程度、创新创造劲头与发展要求的差距,找一找不适应发展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开展调研、探讨,形成尊重创新、鼓励探索、宽容失误的良好氛围。同时,做好党建组织工作既需要良好的精神状态,又需要科学的方式方法,也就是说,要苦干加巧干,坚持务虚与务实相结合,把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建立在解决实际问题上,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要找准党建组织工作与服务发展的结合点,既吃透“上情”,深刻领会党的各项政策的精神实质,又吃透“下情”,摸清群众最需要什么、最期盼什么,然后对症下药,使组织意图与群众意愿得到最高的统一,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充分发挥,让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在引领发展中得到加强。

为了巩固和拓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果,引导市直机关党员干部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干事创业、争先进位,泰安市从4月份开始,集中3个月时间,在市直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中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开展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在行动活动。

为确保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明确了活动的方法步骤和保障措施。整个活动按4个步骤组织实施:一是制定标准、动员部署。制定市直机关创建“五型机关”具体标准和考评细则,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二是对照标准、学习整改。在学习调研基础上,对照创建标准,查摆问题不足,抓好整改落实。三是推树典型、交流提高。认真总结创建工作先进经验,推树一批先进典型,召开现场经验交流会。四是总结考评、表彰先进。结合科学发展综合考核和文明机关考评,对市直部门单位进行考核评价,表彰一批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集中活动结束后,将创建“五型机关”作为机关建设的常规性工作,不断调整完善创建内容和考核标准,形成解放思想、改革创新的长效机制。

活动以推动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目标,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为载体,以改革重在体制机制、创新重在思路措施、行动重在实践落实为基本要求,引导广大机关干部进一步提升思想境界、改进工作作风、增强工作效能。

一是创建学习型机关。出台关于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举办市委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开设领导干部大讲堂。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为主题,搞好专题培训,完善学习制度和考核机制,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调研。

二是创建创新型机关。结合完善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市直部门单位研究制定各自改革创新、争先进位的目标和措施,并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建立完善工作督查、考核评价和激励奖惩机制,推动创新目标和措施的落实。

三是创建效能型机关。着眼提升工作效能,全面梳理和完善机关工作制度。制定机关岗位绩效考核办法,健全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机关效能投诉和暗访机制,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部门单位及有关责任人进行通报、诫勉。四是创建服务型机关。围绕“服务发展、服务基层、服务群众”,进一步改进工作方式、简化办事程序、规范行政行为。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修订完善机关服务承诺。开展“机关与基层(企业、社区、村)结对服务”活动,积极为基层提供政策、科技、信息等服务。五是创建廉洁型机关。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深入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和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推进党务政务公开。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二

资源优化,诚信经营。

2、管理理念

管理原则:建制度,定标准,简流程,重文化,考绩效

3、发展理念

以中为用,员工成长则企业强大(理论依据: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4、批评理念

接受别人的批评是在无偿的享受对方的思想高度。

批评暂时伤害你的自尊,但会使你的未来更有高贵。

5、工作理念

如果你有智慧,请你贡献智慧,

如果你没有智慧,就请你贡献汗水,

如果你没有智慧,又不想贡献汗水,就请你离开岗位。

6、用人理念:优秀人才最优惠,平庸之人最昂贵;

用人原则:“德才兼备”的任贤原则,“用人如器”的适用原则,“用人不疑”的信任原则。

人才标准:忠诚敬业,创造价值

7、成长理念

领导交待一二三,你要做出四五六来,交出超出领导期望的成果,收获进步的精彩。

8、进步理念

每天进步一点点,环境不是你不进步的理由。

9、学习理念

创新来源于学习,学习带来新思想,思想带来新决策

10、薪资理念

你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没有创造价值而获得的报酬是耻辱。

11、晋升理念

没有接班人就不能晋升,要想晋升必须有接班人

12、成本理念

节约一元钱,永远比赚一元钱容易得多,节约也是一种贡献。

13、行为理念

结果第一,过程第二,没有结果的行动是最大的浪费

14、决策理念

大局为重,和而不同,道在人间,结果导向

15、执行理念:

没有条件,没有借口,没有不可能

理论依据:

一、没有条件:满足提条件的人,就会激发一群人要条件的证据,同时打击一群无条件的优秀执行者。

二、没有借口:先讲原因再讲结果,让他拥有找借口的力量,先讲结果后讲原因,让他没有找借口的底气。

三、没有不可能:不可能扼杀无数的可能,而不可能都是自我的假想和定义,事实上根本都不存在,人生最大的成长就是自我征服。

16、监督理念

监督是一种责任,监督是目标达成的有力保障

17、作风理念

谦卑、专业、马上行动,坚持再坚持

18、成功理念

人生没有失败,放弃是最大的失败

19、会议理念

管理就是沟通,会议是沟通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20、授权理念

责任明确,授权适当,授而不弃

21、氛围理念

健康、快乐、和谐、稳定

22、理念宣言

实践、实效、实操

敬业、勤业、精业23、心态理念

容物、容人、容天下

欣赏、感恩、快乐人

理论依据:

看别人不顺眼,是因为自己修为不够。

人世间,凡是进入我生命视野的人和进入我生活中的事,皆是为我而来,皆有其功能和使命,皆是来度我,只是形式不同而已,与我喜欢与期望无关,了悟此道,可开“心眼”!明白此理,心中就会充满感动和感激!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三

要使学生学会创新,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前提。要建立和谐、活跃的学习环境必须要做到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在学习环境中,学生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自由地根据自己的学习方法参与各项数学活动;自由地与老师、同学沟通讨论各种学习信息。心理学研究证明,当人拥有成功感的时候,便会产生喜悦的情绪,而这种喜悦的情绪可以激励拥有者向着获得成功感的方向继续努力。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要对学生各种正确的学习方式、活动进行奖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成功感,刺激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继续努力,寻求创新。

好奇心正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天性,正是由于较重的好奇心,这一阶段的学生常常会对一些问题产生兴趣、产生疑问。而这些正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只有先有了疑问,才有了努力的方向,有了方向才可能产生创新。世界上很多重大的发明创造都是从好奇心开始的,好奇心使人对事物有了一个刨根究底的精神,正是这种精神刺激人们积极思考事物的特点,观察事物的特殊现象,从中发现奇特之处。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学生自由的提出各种问题,这便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在保护的同时,教师还应该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鼓励、引导学生用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应用题:“老师为同学购买奖品时,买了10个笔记本用了15元,又买了20支铅字笔,已知笔记本的价钱与铅字笔的价钱相同,买铅字笔用了多少钱?”按照一般的解法,立式应该是15÷10=1.5(元);1.5×20=30(元)。但是,教师可以在解题后继续提问:“同学们,请问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解法吗?”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在学生的思考过程中,教师要适时点拨,“我们可以从笔记本与铅字笔的价钱相同入手”;“再想一想笔记本数量和铅字笔数量的关系”……通过教师的一步步点拨,全班学生一起思考、验证,找出新的解题方法:20÷10=2;15×2=30(元)。用这样的方法计算答案不仅正确,方法也更加简单。

要激发学生创新,教师的教学就不能再延续以往“老师讲解、学生记忆”的传统教育方法,而是应该充分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积极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对学生表现出充分的信任,让学生参与到教学的所用过程中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方法的教育,不能只关注答案,在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和知识时,要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对新知识进行自主学习,用自己的思路去解决新问题,对以往学习过的知识进行精炼,深入了解。当然,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从旁点拨。久而久之,让学生培养起一种自己动手、动脑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了解新知识;总结旧知识的学习习惯,以及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天马行空”;敢于“胡思乱想”的思维习惯。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四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取向的教育,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相互激发,相互驱动,辨证推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新编《数学课程标准》第二部分的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情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充分发展。”这简短的文字强调了小学数学教学的其中一个目标就是要引导学生增强创新意识,富有创新能力,健全创新人格。本文拟结合《数学课程标准》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三点认识。

创新精神是人们从事创造活动的愿望与态度,它需要人内在的动机和外在动机激励和推动,这种动机需师生双方共同合作。特别是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在人格上应是完全平等的,不能由教师占课堂,而应把课堂看成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究问题的阵地。因为只有营造出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才有助于激发学生创新动机,使创新意识得到发展。教师真诚的微笑在教学中举足轻重,微笑使学生意识到教师在关爱学生,盼望得到学生的支持,能给学生一种安全感、轻松感、愉快感、享受感。学生质疑问难时,学生答错问题时,教师应设法站在学生的角度,体会学生的想法和感情,用微笑的神情、亲切的言语,给予恰到好处的鼓励和点拨,让学生大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比如,我让学生探究以下算式:12×11=、13×11=、14×11=、15×11=、16×11=的得数时,先让学生计算,然后围绕“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再让学生探究其中的规律,鼓励学生质疑、交流,有一个学生说:“第一个数分别是12、13、14、15、16,第二个数是都是11。”有的学生说:“都是乘法。”也有的学生说:“可以用第一个数乘以10与1的和计算出得数。”我对他们的发现给予了肯定,并表扬他们的发现。我接着引导:“得数与第一个乘数之间有什么规律呢?”最后有一个学生观察,发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规律,它们的得数是“第一个数的两边分,中间加。”的结果。我鼓励他真是一个会观察的小科学家,这是一个重大的发现。其他的同学用惊讶的目光望着他,激励了其他同学的创新动机。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必须凭借教材,紧扣教学内容,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数学教学中的创新因素大量存在,且分布广泛,需要教师共同去挖掘,达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目的。

1、在讨论中创新

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讨论,能激发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教学中我一般采用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的教学步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学汇报、与他人交流,进行讨论甚至争论等形式,进行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比如:三年级下册“面积”部分有这样一道题:一根铁丝正好能围成边长为4分米的正方形,如果用这根铁丝围成长方形,它的面积有多大?在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读题,然后学生独立思考,接着组织讨论、交流,。在交流中,生1:长3分米,宽1分米,面积:3×1=3(平方分米)。生2:不对,长方形的周长不是4分米。我根据学生的错误引导提问: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怎么计算呢?生3:长方形的周长等于铁丝的长,4×4=16(分米)。我对他给予肯定,并再次引导,那么长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生4:2×8=16(平方分米),……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我又让学生说说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并出示了(+)×2,生4明白了自己的错误。最后,终于明白了长方形的面积可以是:5×3=15,6×2=12,7×1=7,这样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多种途径地解决问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2、在算法多样化中创新

在尝试计算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不用成人通用的方法,而经常会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思考角度出发,产生不同的运算方法。作为成人的教师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学生的各种解答的方法,注意倾听他们的所思所想。其实,学生能够而且应该“发明”自己的计算策略,这种“发明”对他们的数学理解是很有帮助的,也表明了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的多样化。同时,所有学生都能从听取、反馈别人的方法中受益。这种与别人不同的思考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是培养创新精神有效途径。在小学数学教材中为我们设计了相关的内容,比如,一年级上册“20以内加减法”内容中的“买铅笔”活动,教材创设了一个小动物买铅笔的情境:15枝铅笔,卖出9枝,还剩多少枝?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教材并没有一种统一的方法,而是呈现了四种思考的策略:一根一根地数;把5分成10和5,10-9=1,1+5=6;把9分成5和4,15-5=10,10-4=6;9+6=15,15-9=6。这样,学生在不同的思考策略中培养创新能力。

3、在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中创新

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个学生都有分析、解决问题和创造的潜能,关键是课程内容要提供好的素材,以促进学生的这种发展。学生提出问题比回答问题更有价值。教材里有很多这方面的训练,比如: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设计了“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并试着解答?这样的问题。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大胆提出自己想提的`数学问题,并自己解答,哪怕是一个教师认为很简单问题,也要给予肯定,特别要组织学生交流活动,从交流中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手脑并用时,大脑的创造性有关区域受到刺激而活跃起来,手使大脑的功能得以发展,变得聪明,大脑使手的技能得以训练变得灵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动手操作,实际上是把特定的概念、公式、法则等外化为动手操作的程序,然后再通过“外化”程序“内化”为学生智力活动,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例如,在学习了“分数的认识”后,我让学生取一张正方形纸,把它折出面积相等、形状相同的四份,大家的兴致很高,很快折出三种折法。这时,我并没有告诉学生其它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想想还有其它折法吗?激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促使学生进一步尝试终于又折出第四种折法,学生在这个开放的活动空间里,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总之,“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广大数学教育工作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五

《课标》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仅仅是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于进行创造性的教学,适当地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一定的规律,并从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操作、讨论、计算,学习兴趣浓厚,摒除了教师告诉学生解题方法,学生再进行练习的模式,引导学生自主思考,自主学习,培养了学生的能力,真正体现了学生在“做”中学。

在教学《整理书包》(实质是分类)一课后,我布置学生进行了一次调查活动:到菜市、书店、超市等地方去观察叔叔阿姨是怎样将物品进行分类摆放的。到课堂上让学生汇报时,学生收集的数学信息量大,内容丰富,真令我吃惊。从此可以看出,数学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源于生活,源于实践。小学数学是与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但传统的数学模式往往把生活实践与数学相割裂,学不能为所用。而开放的课堂教学就要要求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去发现数学信息,从而形成数学问题,不断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走向生活化。低段儿童适当的布置他们进行小调查实践活动,不仅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也避免了读“死收”,同时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生学得轻松自在,这何乐而不为呢!

如我在教学第二册的《青蛙吃害虫》这一课时,我首先以猜谜语的形式导入新课,学生一下兴趣来了,然后轻松的导入新课。又比如第一册认识钟表时,我给学生编了一个故事,把“时、分、秒”称作时间王园里的三兄弟,出示载有时针、分针、秒针头饰的三个胖瘦、高矮不一的低偶,让学生给它们取名字,再通过小故事,学生根据具体特征,很容易地记住了他们,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强化了所学知识。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六

2、不创新,就死亡。——艾柯卡

3、保守是舒服的产物。——高尔基

4、创新就是创造性地破坏。——熊彼特

5、在中国,创新就是率先模仿。——佚名

6、创新是科学房屋的性命力。——阿西莫夫

7、对新的对象务必创出全新的概念。——柏格森

8、婚姻经过创新,就变成了婚外情。——曹盛蒂

9、科学到了最后阶段,便遇上了想象。——雨果

10、sbu具体的体现就是速度和创新。——张瑞敏

11、此刻一切完美的事物,无一不是创新的结果。——穆勒

12、渐进思想是创新的最大敌人。——尼古拉·尼葛洛庞帝

13、以人为本的管理就是管理人员的创新精神。——张瑞敏

14、掌握新技术,要善于领悟,更要善于创新。

15、敏于观察,勤于思考,善于综合,勇于创新。——宋叔和

16、能正确地提出问题就是迈出了创新的第一步。——李政道

17、正确对待前人理论,学百家之长,自主创新。——陈国达

18、创新就是在生活中发现了古人没有发现的东西。——李可染

19、创新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保证!——海尔集团

20、距离已经消失,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托马斯·彼得斯

创新理论心得体会篇七

创新精神属于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的范畴。它是开展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特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勇气、创新决心以及相关的思维活动。求新精神是一种敢于抛弃旧观念和旧事物,勇于创造新观念和新事物的精神。例如,他们不满足于现有的知识(他们掌握的事实,他们建立的理论,他们总结的方法),不断追求新的知识;对现有的生活生产方式、方法、工具、材料、物品不满意的;根据实际需要和新形势,不断改革创新;他们不符合刻板印象(规则、方法、理论、陈述)。敢于打破原有框架,探索新的规律和方法;他们不敢迷信书籍和权威,不敢根据事实和自己的思想来质疑书籍和权威;他们不会盲目模仿别人的想法、言论和做法;它们并不遵循相同的模式;他们只以书为本,坚持独立思考,说自己的话,走自己的路。我不喜欢一概而论,追求新奇、唯一性、幻想和独特性;不死板、死板、灵活地运用现有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都是创新精神的具体体现。创新精神是科学精神的一个方面。它在其他方面与纪律精神并不矛盾,而是统一的。例如,创新精神的特点是敢于抛弃旧观念,创造新观念。同时,创新精神是以遵循客观规律为前提的。创新精神只有符合客观需要和规律,才能转化为创新成果,成为推动自然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新精神既崇尚新颖性和独特性,又受到一定的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观念的制约。创新精神倡导独立思考。

并不是我们不听别人的意见,不欣赏自己,坚持自己的意见,不骄傲自大,而是我们应该团结合作,互相沟通。同时,这也是当代创新顺利进行的必经之路:勇于创新,不怕犯错,不鼓励犯错,而是在课堂上纠正错误,害怕知道错误,这是一种科学探究。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创新精神不迷信书本和权威,不反对学习前人的经验,任何创新都是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进行的;创新精神提倡大胆的怀疑,怀疑应该建立在事实和思考的基础上,而不是虚无主义怀疑一切。总之,我们应该从全面、辩证的角度来看待创新精神。

相关范文推荐